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024-06-19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精选8篇)

篇1: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同行进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把数学教学变成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变成一种生活的体验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只有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到以“情”促“动”,促使知识、能力、情意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0页《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为学生回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跳水比赛的情境,并出示某选手的比赛成绩:8.92、9.85、9.56、9.75、9.25。根据比赛成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及时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则,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谁能来做一回裁判呢?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他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快判断出结果。这时,我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呢?”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序进行。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促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做各种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有许多种,其中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开发思维的例子,需要教师去设计,去挖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体验,这样不仅达成了知识目标,还促进了能力和情意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5页《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3个例题后,在上练习课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开放题:

甲仓库有货物240吨,________,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

我问学生,这题能做吗?学生都说条件不足做不了?我提示如果题中所缺条件与百分数有关,那怎么办呢?下面请谁来当小老师补充适当条件呢?本来枯燥无趣的练习课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分别补出了符合如下列式的条件:

(1)240×20%

(2)240÷20%

(3)240×(1+20%)

(4)240×(1-20%)

(5)240÷(1+20%)

(6)240÷(1-20%)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找准单位“1”是解题关键。他们通过分析、判断、对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

三、巧用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新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页《统计与可能性》时,我很神秘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并快速用两手夹住,让学生猜猜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有的说正面,有的说反面。这时我提议请两人小组试一试,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定铜.素质教育的真谛在课堂:“六要素”教学方式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2]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数学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 广州市萝岗区东区小学)

篇2: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篇3: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把数学教学变成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变成一种生活的体验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只有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到以“情”促“动”,促使知识、能力、情意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0页《小数的大小比较》 时,我为学生回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跳水比赛的情境,并出示某选手的比赛成绩:8.92、9.85、9.56、9.75、9.25。根据比赛成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及时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则,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谁能来做一回裁判呢?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 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他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快判断出结果。这时,我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呢?”顿时,课堂热闹起来,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序进行。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促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做各种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有许多种,其中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开发思维的例子, 需要教师去设计,去挖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体验,这样不仅达成了知识目标,还促进了能力和情意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5页《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3个例题后,在上练习课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开放题:

甲仓库有货物240吨,________,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

我问学生,这题能做吗?学生都说条件不足做不了?我提示如果题中所缺条件与百分数有关,那怎么办呢?下面请谁来当小老师补充适当条件呢?本来枯燥无趣的练习课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分别补出了符合如下列式的条件:

(1)240×20%

( 2 ) 240÷20%

(3)240×(1+20%)

( 4 ) 240× ( 1-20% )

( 5 ) 240÷ ( 1+20% )

( 6 ) 240÷ ( 1-20% )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找准单位“1”是解题关键。他们通过分析、判断、对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

三、巧用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新知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页《统计与可能性》时, 我很神秘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并快速用两手夹住,让学生猜猜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有的说正面,有的说反面。这时我提议请两人小组试一试,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

篇4: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把数学教学变成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变成一种生活的体验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只有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到以“情”促“动”,促使知识、能力、情意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感受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0页《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为学生回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跳水比赛的情境,并出示某选手的比赛成绩:8.92、9.85、9.56、9.75、9.25。根据比赛成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及时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则,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谁能来做一回裁判呢?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他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快判断出结果。这时,我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呢?”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序进行。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促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做各种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有许多种,其中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开发思维的例子,需要教师去设计,去挖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体验,这样不仅达成了知识目标,还促进了能力和情意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5页《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3个例题后,在上练习课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开放题:

甲仓库有货物240吨,________,乙仓库有货物多少吨?

我问学生,这题能做吗?学生都说条件不足做不了?我提示如果题中所缺条件与百分数有关,那怎么办呢?下面请谁来当小老师补充适当条件呢?本来枯燥无趣的练习课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分别补出了符合如下列式的条件:

(1)240×20%

(2)240÷20%

(3)240×(1+20%)

(4)240×(1-20%)

(5)240÷(1+20%)

(6)240÷(1-20%)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找准单位“1”是解题关键。他们通过分析、判断、对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

三、巧用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新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8页《统计与可能性》时,我很神秘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并快速用两手夹住,让学生猜猜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有的说正面,有的说反面。这时我提议请两人小组试一试,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定铜.素质教育的真谛在课堂:“六要素”教学方式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

[2]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数学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篇5: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法

塘沽滨海中学 季春霞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实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其中最关键一点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所指的主要是从:看、听、思、说、写这五个环节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主动学习

古希腊有位名家以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共性,过于强调统一,搞大统一、一刀切的流水作业,不仅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一个个容器,并且是把他们看成是大小相同的容器,于是注入式、填鸭式教育便堂皇举之。而其结果却是大大封杀了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令人欣慰的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整齐划一标准,它所倡导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其中明确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应该彻底屏弃“以本为本”的错误观念,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观,确立数学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因此,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师生间的平等自由;老师不再把主要精力花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该花在帮助、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能自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练习,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学习,努力实现教学互动的和谐发展。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每节课中从以下五个环节着手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看

(一)学生看。每当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去看教材,主要看(1)数学史教育(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2)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将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3)数学问题的开放(这将有益于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看教材的过程中体会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教学内容的层次、知识面、与其他学科或其他内容彼此间的影响,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看教材的过程首先就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知道自己所学的并不是一个枯燥的数学问题,而是将来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可操作知识。

(二)老师看。这里又要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其一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看好内容能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从而决定是否有补充内容的必要,其二是在学生看书的过程中,老师同时看学生,看学生对哪一个环节的知识深感疑惑。做到两看后,老师心中有数,及时调整教学角度而避免一味地按照自己空中楼阁设想的学生的疑惑点进行教学。

二、听

此处的听并不是指让学生一味地听老师的讲授,而是重点指老师学会听学生的。过去的教学中,讲课过程中几乎都是教师一言堂,而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也就是自己正在学得几乎没有什么反馈,这样就形成一种误区,好像课讲完了但一到效果检测时就发现问题多多。为了在新课程中避免过去的误区,老师一定要学会听,听学生看书时的讨论(教学设计时预设的学生易错处、需要灌输的思想方法上、对所看内容的审美观点上等等),听学生在自己讲授内容时的效果反馈(在题型转换变式处、在学生易满足处等),这样既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上进心理的发展、数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也能注意到一小部分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我这个知识点不会老师就能讲解,那么这节课我就不会有有疑惑的知识了,我能学会这节知识并可以运用它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树立很强的自信心,这样也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三、思

教学中,教师总是有一种想法“我要抓紧时间才能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完毕,中间不能有浪费时间的环节”,这时一旦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分析不到位老师马上就取而代之将自己的东西灌输下去,不可避免的就又变成填鸭式了。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要记住,教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并且学会知识,那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想好、在看学生对知识的疑惑时就要设计好、在听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时就要落实好将时间充足的留给学生,留给学生一个可以细致全面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开动自己的思维,进而有创造的分析问题。只有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知识面考虑分析问题,才能在一节课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四、说

此处的说指的可不再是教师的说(讲课),而是指让学生说(反馈自己的疑惑、感想)。学生结合自己在前边的教学中看教材、分析过程中有疑惑的知识点、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首先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有疑惑的内容主动地说出来,给老师一个明确的反馈在哪些知识中需要老师解惑;其次针对自己的疑惑,可以在老师给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内与小组内的同学一块交流,提高自己与同学互动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就是在老师分析讲解问题的过程中与老师有一个教学互动,包括与老师交流完成问题的完整解答,包括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过程提出自己新的或是更加简便独到的见解。只有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大胆表现自己,努力做到乐于并有能力帮助他人解疑;敢于并善于向他人请教;说话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善于说服他人;能形成一个自觉的学习合作体,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五、写

数学教学效果最严谨的反馈当属数学解题过程书写的严谨性了,所以一节课是否有效果、效果是好或是不好一般最好的体现就是学生所书写的解题格式过程了。这样,每节课老师都应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动笔整理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学生动笔整理出老师答疑的部分环节、自己结合听课收获独立完成课堂巩固练习等,然后通过老师在全班展示或是经过老师的个别指导,进一步补充完整、进一步提高这节课的收获,只有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学会了一节课,一个知识点。

篇6: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课前期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前布置观察作业。以《发霉》一课为例,让学生找一些曰常食物,把它们放入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几天后观察这些食物有什么变化。巧设了这个悬念,正迎合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理,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课上期盼。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还是以《发霉》课为例,我在课上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即食物发霉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根据课前实验和生活经验,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即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食物最容易发霉。

另外,从对一种事物的研究点出发,可以引出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从而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 《发霉》课上,启发学生知道了食物发霉的条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注意过其它物品像食物一样也发霉了吗7它们的发霉是在什么环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主动思考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月的主动者。

篇7: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结 题 报 告

贠张逸夫小学 尹 亮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在学习时主动性的重要,良好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更深刻的思考问题;更多元化的思考问题。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多表现在上课时很容易走神,回答问题很少举手,这样学生成为了一个被动学习者,导致的结果是学习很慢进入状态,影响了课堂的高效率。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老师在‚灌‛知识,而对于这一类学生就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中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学习,直到应该做什么,也知道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3、学生缺少自信心,怕嘲笑,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有

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教师方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2.学生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内容

1、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构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策略。

2、解决限制学生主动性参与的障碍。

3、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的方式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师每讲完一次课之后,教研组进行一次评课活动,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再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

4、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教学方法改变前后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教研组集体讨论和研究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5、承担实验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及时撰写教学设计、说课稿和教学反思。由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并选取典型案例与承担实验班级教学任务的老师共同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有效。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5月)

1、根据实验班级的教学情况,形成全员主动参与的策略。

2、对已形成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3、完成教学案例、经验及心得的撰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9月)

1、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审核。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1)、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以疑激趣。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

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这一例子,是不是就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提出了很多猜想。那你们想不想再来玩一玩桌上的这些物品呢?于是学生四五个人一组,互相合计着‚玩‛了一课。其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经历了小组内的讨论,选择了研究对象,设计了研究方案,又通过合作,进行了反复实验……最后又通过集体交流、总结,学生终于懂得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整堂课我并没有用条条框框的实验步骤去约束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地‚玩‛。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研究得特别起劲。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作出结论……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讲到纸做的物品、纸的发明及节约用纸方面,我尝试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合作式的方法来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自由组成6人小组,采用信息网络搜索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知识学习不到的东西。我把三年级五个班的学生

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收获很多,撰写了多篇读书笔记、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参与的意识,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上科学课,课堂上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并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科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

和了解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多坏的学习习惯,不爱读书,不写作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这些学生基础很差,即使教师设计了很好的教学活动,学生有参与的热情,但会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从而影响了新的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学习。

3、该课题的研究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法研究‛还具有有限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相信还有更多有效性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用心深入教学,不断地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郝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3)、姚伟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及思考(4)、苗逢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视角》

(4)邱学华.尝试学习研究[M].海南出版社

篇8: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下面, 笔者就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的实践, 结合数学新教材, 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生身上, 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非常注重创设和谐民主和师生关系。在课堂上, 教师一句亲切的话语, 一个赞美的语句, 一个欣赏的眼神, 无不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师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 能使学生感到非常轻松。那么, 如何创设民主气氛呢?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 主动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 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深入学生中间, 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其次, 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有亲近感。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 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 多接触学生, 主动找学生谈心, 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以此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 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 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 教师不应过于批评指责, 而应该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 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 在关心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改进课堂教学,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好教学预案, 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下手, 把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认知兴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 推动个体去认识事物, 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 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 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 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在兴趣的引领下探求新知。比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笔者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并仔细听老师要求, 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 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笔者接着说, 现在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 许多学生都难住了, 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 问他表示什么意思, 回答说, 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笔者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就在此时, 一种新的数 (分数) 的学习, 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 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予以成功的期待, 更要创设促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 激发其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要讲究分层教学,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精心设计练习, 布置分层作业。另外, 教师还要及时展示成功, 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 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 但学习不刻苦, 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师在讲课时, 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 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 笔者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会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 会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这时, 笔者出示一组数:13、23、26、29、49、46……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 而另一组数:12、15、36、39、42、45……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 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 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究。最终, 学生不仅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 而且学会了比较、归纳等探究的方法, 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 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利用起来。教师应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 会听。

教师要让学生听讲时边听边记, 抓住重点。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 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 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并适当提问。

2. 会看。

其主要是培养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 教师可以不讲或只是适当点拨, 在教学中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 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 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 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想。

学生首先要肯想。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 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 还要靠“促”, 促使他们动脑子, 使学生每个人都对老师的问题去动脑想。

4. 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 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多说, 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 就得认真听、仔细看。只要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上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得下一篇:岗位聘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