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2024-06-15

《老师再见》教案设计(通用15篇)

篇1:《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心里有许多不舍:不舍和老师的朝夕相处,不舍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游戏活动。《老师,再见了》这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在幼儿园所学习的本领以及离别的心情。在设计教案中,通过创编替换歌词,总结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本领,并通过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恋恋不舍之情。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活动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的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引发孩子学唱歌曲的愿望。

师:小朋友要从幼儿园毕业了,你们留念我们的幼儿园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幼:我们可以唱歌;我们可以跳舞;我们可以说笑话;我们可以画画。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我们还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新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范唱1—2遍,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可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的节奏。

(2)老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师:你们刚才听到老师唱了些什么?(鼓励帮助幼儿,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教师有感情的`念歌词一遍。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琴声学唱歌曲2—3遍。2、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让幼儿随着歌曲旋律拍节拍,随着歌曲旋律歌唱,并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启发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听呢?”“歌曲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唱得一样吗?”

(3)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里老师还教了你们哪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根据幼儿的回答请幼儿替换歌词并随音乐演唱出来。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活动反思:

在学习《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曲时,我事先让幼儿通过《毕业献词》来回忆三年在幼儿园的生活,想想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让幼儿有着恋恋不舍之情。歌曲中幼儿知道自己在即将离开的幼儿园中学会了许多知识本领,也许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所以在从整个唱的过程中,虽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但幼儿还未能表达出对老师、对小朋友的恋恋不舍,在歌唱中小朋友们都能表示出要做一名遵守纪律的小学生。过程中幼儿通过歌曲旋律边拍节拍边唱,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在结束部分我让幼儿用优美的身体动作来自由表达、创造性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篇2:《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活动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

篇3:《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一、当讲则讲, 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 这是教师们应该追求的高境界。对于这一点, 首先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简洁。语言修养较高的教师, 课堂用语必然会字字精确、句句顶用, 没有一字多余, 没有一句“赋闲”。听这样的课, 绝对是一种享受。但在我们的课堂上, 有些教师“口无遮拦”, 往往在不经意间话就多了起来。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过多使用课堂提问。

教师们的课堂提问有的是特意设计的, 有的则是不良的教学习惯使然。有专家统计发现, 一位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提问达120多次。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 很热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实际内容却并不丰富, 因为许多提问根本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当然学生也就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对此, 李吉林老师的把关很严。比如, 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里原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 你看见过月亮吗?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乍一看, 这样的导入很自然, 似乎无可厚非。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你看见过月亮吗?”这个提问没有价值。他们肯定见过月亮了。因此, 李老师将原先的导入语进行了这样的修改:“小朋友们, 我们都喜欢看月亮。你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这么一改, 简洁明了的导入语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课的主题上来,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说月亮的兴趣, 真可谓“一语中的”。可见, 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需要下真工夫。教师务必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针对相关教学内容, 并按照语言简洁性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二、历练语言, 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此, 教师要做到用语准确。这种“准确”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要准确;二是课堂的教学用语要准确;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认知的扩展。这从李老师一贯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比如, 这位教师将第一条教学目标表述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李老师将其修改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天体奥秘的热情。”在这句话中, 虽然只是将“大自然”改为“天体”, 却证明了李老师用语的准确性。显然, 月亮只是天体的一个代表, 而不是自然界的代表。追求语言的准确, 就须像李老师这样字斟句酌。

再看本次教案修改中的另一个例子。

该教师在第二部分“望月说月”中描述道:“月亮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会慢慢长大。”李老师将这一句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每个月的月初它的身子窄窄的、瘦瘦的, 然后慢慢变大, 变得越来越胖, 在十五的时候就会变成圆圆的了, 然后它又慢慢变瘦变小。不管是圆月还是弯月, 都是那么美。”

对于月亮的盈亏现象, 用拟人的手法说成“长大、长小”是不科学的。因此, 李老师将其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 这样, 既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又揭示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 如果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就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或产生新的疑点。长此以往, 还会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们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 都应该使用规范到位的语言。

三、说儿童的话, 追求情境创设的连续性

李老师经常说, 我们给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连贯的情境里美美地想、乐乐地学。不过, 我们教师在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因为某些环节间的过渡语表达得不够到位, 把原本连贯的情境给生硬地割断了。

比如, 在这位教师设计的“问月奔月”环节中, 情境描述道: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悄悄地爬上树梢, 升上了夜空, 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多媒体:背景、音乐)

这段情境描述在我们看来挺有意境。但是, 作为儿童教育家的李老师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两个问题, 并进行了修改。

1. 把“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改为“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抬头望, 一轮金黄的圆月……”李老师指出, 已经说了中秋节的晚上了, 怎么又出现了太阳, 天色暗下来了呢?这属于逻辑错误。学生听了这样的语言, 肯定是要给搞糊涂的。

2. 将“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改为“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月亮?”这位青年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启发学生问月。李老师指出, 前面的意境渲染得挺美的, 学生也基本可以被带入情境了, 忽然问一句“你有什么想法?”, 就把情境给割断了。如果这么一问, 课堂肯定会沉闷下去。而换个问法:“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就贴近了儿童心理, 就能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致了。

关于创设情境,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创设。要保证情境创设得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比如, 上例中, 教师突然问“你有什么想法?”, 就是忘记了儿童。这么一个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提问, 就割断了原本连贯的情境。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 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 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这样, 我们才能说儿童的话, 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入情入境。

篇4:不说再见,朱老师

实际上,三年的感情,不能放下的不只是这些孩子们,还有朱老师。看着朱老师的QQ签名从刚放假的“期待和你们继续在一起。”到假期快结束的“很遗憾,不能再和你们朝夕相处了,你们是最棒的!”直至前两天的“孩子们,记得31号到四年三班注册哦,带齐所有的作业,要乖,好好读书,相信你们的明天更美好!再见!”我能读懂,最后的那两个字“再见”包含了朱老师多少的不舍和那依旧无法停止的牵挂……

注册那天,儿子习惯性地到朱老师那里报到,黏黏糊糊的不肯走。朱老师逗他:“要不,你再跟我去一年级算了。”儿子眉头皱了起来:“那我不是白读了三年书了。”无奈作罢。临走朱老师还追着一再叮嘱,“要记得多喝水。”并且不放心地交代我,一定要跟他们班的孩子提醒,下课不要光顾着玩,要记得多喝水,才不容易生病。说起朱老师的大水壶,应该是历届她的学生印象中最深刻的。几十年来,每天早晨,朱老师一定带着一大壶水进教室。下课,她会和孩子们“干杯”,没带水杯的孩子更能享受她的特殊待遇——个个如嗷嗷待哺的小鸟,伸长脖子仰着头,让朱老师一一往他们的小嘴中倒水。为了享受这样的待遇,又有多少孩子故意的忘记带水杯,儿子更是乐此不疲,总觉得朱老师水壶的水就是和其他的水不一样。三年来,儿子不知多少次的和朱老师“干杯”,多少次的让朱老师喂水。至今,朱老师依然记得,一年级的时候儿子好哭鼻子,可是,只要朱老师一将水壶塞入他的嘴中,就一定能奏效,像个还没断奶的孩子。现在,儿子脸上的稚气已经渐渐脱去,但是对朱老师的依恋却仍依旧,他依然会在朱老师帮他改作业的时候偷偷地亲老师一口,依然会在犯错误的时候哭得朱老师一身的鼻涕眼泪,依然会将朱老师的排名排在爸爸妈妈的前面……依然会在梦里把朱老师一遍一遍地记起……

依然爱您,朱老师;不说再见,朱老师。孩子终须长大,您润物无声的爱将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像您今天的QQ签名“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愿孩子们天天快乐,健康幸福成长!”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一定会如您所愿。

篇5:《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3、表示对老师与幼儿园的留恋以及即将上小学的愿望。活动准备:

进行谈话活动,回顾三年来的进步,增进对幼儿园、老师的热爱之情。活动过程:

1、在《幸福拍手歌》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2、自选复习内容。

说一说在幼儿园最爱唱的歌、最爱跳的舞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复习2—3个内容。

3、欣赏歌曲《老师再见了》的乐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乐情绪。

4、学唱新歌。(1)教师范唱。

(2)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师生共同念歌词。(3)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念歌词。(4)整首学唱。

5、学习有表情地歌唱。

根据歌词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歌声唱毕业歌。

6、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老师教的那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1)随乐每三拍敲击一下。

(2)根据教师的即兴指挥,轮流演奏。

篇6:《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活动背景: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这三年中给孩子们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将要离开幼儿园之际,不能忘记亲爱的老师,是老师辛勤的培养,孩子们才健康、活泼地成长。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地依恋,对老师的敬爱。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活动准备:

1、回忆,讨论幼儿园生活。

2、练习诗歌:《毕业献词》。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歌兴趣。

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有感情地范唱,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2、复听,;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拍手表现旋律,突出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

3、再听范唱,理解内容。

4、分句教学歌曲2—3遍。

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随歌曲旋律拍节拍。

2、启发有感情地演唱。

四、幼儿自由结伴,随歌曲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个个表达要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小学生。幼儿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篇7:《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教学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

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龄的所以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不是很明显。

篇8:再见了,老师

亲爱的老师,我不知道没有了您的叮嘱,没有了您的鼓励,没有了您的教诲……还有谁会为我扬起理想的帆?还有谁会为我把稳人生的舵?我不知道,沒有了您的赞赏,没有了您的提醒,没有了您的博学……还有谁会来点亮我心中最绚烂的梦想?还有谁会来倾听我心底最强烈的渴望?我似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又似一只落了单的小鸟在空中飘荡……

此时,坐在考场上,我仿佛又看到了您满含期待的眼眸,听到了您妈妈般亲切的叮咛,感受到您柔软的双手温暖的抚摩……老师啊!您可知道?三年来,您已伫立成我的航标和我的港湾。无论多苦多难,无论成功失败,只要有您站在身后,我就会勇往直前——

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季,因为有您,我成了警营夏令营中最受关注的队员;那个飘雪的冬日,因为有您,我成了少儿歌舞大赛中灿烂的一朵;那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因为有您,我收获了第一笔稿费;那个云淡风轻的秋天,因为有您,我荣获了一等奖学金……怎能忘记不敢上台表演的我,牵着您的手走上了一个又一个广阔的人生舞台?怎能忘记垒球第一时,您抱住我欢呼雀跃?怎能忘记比赛失败时,您和我伤心的泪花?怎能忘记演讲成功时,那一桶祝贺的东北榛子?怎能忘记……您用心血和汗水,重塑了我的灵魂,铸就着我的骄傲!亲爱的老师,您已经成为我的榜样,渗透进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您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生“珍宝”。还没有说一声“谢谢”,我怎能、怎能舍您而去?

我多么盼望时光列车能够在这里驻足,让我能永远偎依在您的身旁,抱着您的胳膊,撒着娇说一声:“老师,我不走!”我多么盼望时光的列车能够把我送到您的身后,让我再次为您捶着累弯的腰,听您诉说人生的大道理……可是花开五度,时光难以回返,我知道您一定也曾躲在角落里伤心流泪,我知道您一转身就会笑着对我们说:“孩子长大就要勇敢去飞!”可是,亲爱的老师,您知道吗?我是多么害怕经受那种“路在脚下,人在天涯”的痛苦煎熬!

老师,您的颈椎不好,我知道那是您为我们操劳所致,以后,您千万不要再熬夜批改作业,把精力损耗了;老师,您的孩子已经很优秀,别忘了像表扬我们一样将他赞赏,我知道不懂事的我们贪心地分享了本应只属于他的那份完整的爱;老师,下雨天,不要再把雨伞让给别的孩子,要知道您不是铁人,也需要起码的呵护和遮蔽;老师,骑电动车要靠边骑,因为现在汽车太多,司机的素质良莠不齐;老师……我要走了,可是我的牵挂却将一辈子留在您的身旁。我和我的同学期盼着您健康平安、幸福吉祥!因为您是我的恩师,我将永远难忘!

老师,我不想说再见,再见这个词语太伤感!待到人生花开时,我再来把您探望,献一束鲜花,诉一诉我的衷肠!老师,请多珍重!前行的路上,您是我奋飞的翅膀,更是我永远的好妈妈,一生的方向!

篇9: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课 型】:讲读课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 难 点关 键】:

1.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 具 准 备 】: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一、【教 学 内 容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后,领悟这三段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2、小金华、大嫂、大娘这些朝鲜人民此时此刻会向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学习本课表达方法,试着说一说。

3、找同学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三段。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让我们共同朗读最后三段,共同来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依依不舍的真情吧。

学生朗读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补充诗句: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无言默默泪,( )。

3、小组讨论,补充完整。

四、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听写本课字词。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班内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3、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五、补充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篇10:再见了,亲人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亲人”,读词,谁是你的亲人?

(与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

2、补充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介绍时代背景

2、快速浏览课文,想象文中的亲人有哪些?

3、学习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那个自然段分别描写的是大娘、小金花、大嫂?

三、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

2. 看大屏幕,老师把它分为了三层,想想每层分别写了什么?

3. 师总结(深情话别--回忆往事--真情赞美)

4. 思考: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5. 学习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句子

a 、指明读送打糕的句子

b 、圈出令你感动的词语(重点理解动词和雪中送炭)

c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6、学习大娘救伤员的句子

a 、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b 、圈出令你感动的词语(重点理解唯一)

7、大娘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这是一种什么情谊?

8、比较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9、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四、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按话别--回忆--赞美给课文分层;

2、再读课文,找出事件;

3、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4、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五、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朝 1、洗补衣服 志 中

大娘 2、送打糕

鲜 3、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愿 国

小金花

人 大嫂 军 人

篇11: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一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之情。2.总结全文,读写结合,练习写《再见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

(2)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列车启动——挥手告别 边速加快——再看一眼 列车离远——心心相连 表达了惜别之情

(3)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

2.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3.读写结合

(1)回顾文章第一段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2)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

篇12:《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读悟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2、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46年前的朝鲜,目睹了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地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与作者一起,与朝鲜人民挥泪告别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①、第一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

◎理解“雪中送炭”的含义:播放朝鲜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录像片,感受战场上的险。

第 1 页 这里的“雪”指什么?(战斗的激烈、战士的疲惫不堪)“炭”又指什么?(打糕)

大娘带着全村妇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送打糕的,是如何送的,她们会遇到什么危险?是什么力量驱使她们这样不顾生命的安危毅然送打糕呢?雪中送炭的结果是什么? ◎再深情地读这几句话。②、第二件事:救伤员失去亲人

想象:大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后,她是如何想念他的?她会后悔吗?为什么?

3、是啊,大娘她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比自己的亲人更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请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的首尾句子。

4、这一段是分哪三层写的?(劝慰、回忆、抒情)把“回忆”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抒情空洞,没有感染力)

板书:亲人 劝慰 回忆 抒情

大娘 停住送别的脚步 送打糕昏倒路旁 比山高比海深 救伤员失去亲人

5、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三、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 2 页

1、理解小金花对志愿军的情谊:假如你失去妈妈,是什么样的心情?失去妈妈她没有流泪,在送别志愿军时却流泪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

2、体会大嫂为我们挖野菜的行为及送行的艰难。

3、请你学第一自然段的样子板书本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小金花 擦干眼泪 救老王失去妈妈 怎么落泪了呢

大嫂 请回吧为挖野菜失去双腿 付出血的代价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

师:如果说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的耳边会萦绕着一首慈母的赞歌的话,那么读完二、三自然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莱花。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要离开这些勇敢、勤劳、美丽、善良的人们,怎能不深深地依恋?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即将离别的最后时刻。志愿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配乐《一路平安》)

生读第四小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师:火车缓缓地起动了,车鸣声呜呜地叫响了,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此刻,志愿军的心中唯有默默地希望——

生读第五节。

师:然而,急驰的火车哪知战士们的心啊,它渐渐远去了,可志愿军们仍看见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众多的朝鲜人民不

第 3 页 停地向他们挥手,挥手,再挥手!热泪盈眶的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呼唤——生读第六小节。

五、在这离别的最后时刻,作者以志愿军的口气,亲切地劝慰朝鲜人民,深情地回忆感人的往事,倾诉自己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用了“劝慰——回忆——抒情”的方法写出了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想不想把这种写法学到手?

你在生活中有过如此深刻的感受吗?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说说看。

请你用本文的方法对他(她、它)说一说你的心声吧!学生自己练说后,指名说,评价。

指导:可用本文的句式,也可用本文的构段方式等,但要抒发真情实感。资料提供者:张亚辉

篇13:《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àn

友谊:yì

血泊: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

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篇14:《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2.了解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析句子。

教学难点:品词品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小黑板,完成练习(反问句改陈述句)。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读第一段,出示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互助解决。2.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三件事?和同桌交流后,在课文里做好旁注。3.用==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后汇报,师板:⑴给战士洗补衣服 ⑵.冒炮火送打糕 ⑶.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师:这部分中有个写大娘冒炮火送打糕上前线的句子,请找出来,在表动作词下画△,把这几个动作词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雪中送炭,用“雪中送炭”来说话,指导品读句子。

学生汇报感动句,师点拨,重点指导品读句子:①.难道你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这是个什么句?你能把它改为陈述句吗?你打算怎么读?

指名读,评议,师点拨,试读 ,齐读。

②.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说体会 ,指名读,评议,同桌读,齐读。

3.小结学法

刚才学习第一段时我们采用了(出示小黑板):一.默读二.说(事)三.写(旁注)四.找(句子)五.谈(体会)六.品读

的方法。

(二)同法学习二.三段

1. 学生自学后汇报第二段内容,随机板:救老王 失去妈妈

2. 学生汇报感动句时重点指导品读句子:(投影出示)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会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那你觉得这几个词该怎么读?谁来坚决地读一读?你觉得他读得够坚决了吗?谁能读得比他更坚决?师范读,评议,试读,齐读。

3. 学习第三段,汇报内容后板:挖野菜 失去双腿

4. 学生汇报感动句时重点指导品读句子: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理解:深情厚谊,用“深情厚谊”练习说话。试读,齐读。

5. 小结。

三.学习后三段

1. 齐读后三段。

2.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朝鲜人民,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块土地?

4. 小结,板:比山高,比海深

5. 再齐读后三段。

四.延伸拓展

1.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告别时说了那么多情深意切的话,想象一下:告别时,朝鲜人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

2.小黑板出示:

送别时,大娘会说:

小金花会说:

大嫂会说:

3.同桌交流,指名说,其他生补充,动笔写。

篇15:《老师再见》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课题

1.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出示ppt1)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2.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④(出示ppt2)利用一道选择题来理解“亲人”的含义。

二、学习生字归纳主要内容 检查自学,了解学情

1.自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范读课文,其他同学小声跟读,纠正字音。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ppt3),(领读,跟读,组内检查读,齐读)指导“噩”的写法。(出示ppt4)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幻灯片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快速浏览课文,(出示ppt5)想一想:(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志愿军战士跟哪些“亲人”告别?告别时分别回忆了哪些事? 填表格 归纳文章主题

四、练习设计 大滩的血。

朝鲜常见的一种花,在我国称杜鹃花,也称映山红。一块死去或毁灭。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进行的大规模的连续的几个战斗。下雪天,送炭给人家,生火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深厚的情谊。

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形容山路不平。

一、按要求写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二课

一、导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

披文入情,探究文本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出示ppt6、ppt7)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啊!)生读。

④句式对比(出示ppt8):“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⑤八年来,大娘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内在的深情厚谊。

⑦归纳学习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找出重点词句,抒发感受;三是反复朗读,体会内在感情;

四、畅谈见解、写体会。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运用上面归纳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出示ppt9),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学的能力,去感悟、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然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3.体会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出示:ppt10)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么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出示ppt11)同桌互说,指名回答。

4.课件(出示ppt12、ppt13)展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5.课件出示4、5、6自然段的内容(出示ppt14、ppt15),学生通过饱含深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长达八年之久,他们多么想早日回家呀!可他们却希望“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这表达了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和对曾经洒过鲜血土地的眷恋之情。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6.抗美援朝的英烈知多少(出示ppt16、ppt17、ppt18、ppt19、ppt20、ppt21)?进一步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出示ppt22)。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最崇高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

三、练

1、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2、巩固练习(出示ppt23):请你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捕捉信息,仿照课文段式,以大娘、小金花或者大嫂的身份写一段送别的话。四.课外拓展:

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推荐阅读:魏巍的作品:《依依惜别的深情》、《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

上一篇:联谊活动主持词下一篇:湿地保护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