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教学

2024-06-12

音乐专业教学(共8篇)

篇1:音乐专业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以上关于“[反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篇2:音乐专业教学

先前以传授知识为主,贯彻一节课的一人言课堂。在新课改深入到老师观念中,听课老师评价一节课,也只看这堂课是否热闹,以表面现象衡量课的成功与否,有关知识技能则无人问津,好象一提双基(即知识技能和基础知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旧观念。

误区二:音乐课堂变成大容器

课改不是将40分钟音乐课分成几部分,又唱又跳,又画又剪,只要稍微有一些相连的都成为课的内容。

误区三:课堂秩序“自由”

篇3:音乐专业教学

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一堂课基本的教学要求与规范, 宏观上体现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理念, 展示教师教学特色及个性与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 从启动、真动到自动,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动, 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从而达到教化育人之目标。

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理念

与其它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创设问题, 分组讨论,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触动学生求知的兴趣奋点。如在欣赏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时, 先让学生倾听《保卫黄河》后进行中外乐曲对比, 感受不一样的作者却有一样的爱国情怀。给学生自由发言, 语言为桥, 把听到的、看到的, 网上查到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讲给同学们听。

提倡对学生进行理想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自动”是学生“动”的最高层次, 学生能自动, 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精心设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

1. 生活化的游戏设计。

单纯讲音乐理论知识,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我们把这些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 那么学生就会很快学到知识, 而且记得牢。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 我把节奏练习变成拍手练习、分组对比。接着, 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的节奏型, 进一步指导学生玩节奏组合拍手游戏, 把节奏组合写在投影屏幕上, 分组分小段练习, 小组间要衔接紧凑, 让学生读出节奏并拍手。这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娱乐中学习。

2. 生活化的表演活动。

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进行生活再现的表演, 这种表演不需要很专业, 只要学生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如在教唱歌曲《再见吧, 妈妈》时, 让学生一起商量讨论怎样在歌曲表演的活动中将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来, 并派出一人扮演军人、一人扮演妈妈。结果学生们边唱边做出生活常见的动作, 表现出母子情深依依不舍情景。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使他们从歌曲的表演中得到一些启示。

3. 生活化的角色扮演。

充分发挥高职生的模仿能力, 可以把音乐剧中的音乐提炼出来, 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想像, 从而满足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愿望, 锻炼他们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4.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是它不能全靠卷面考试和听辨应试, 其考核的方式应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课堂上让学生先聆听作品, 感受音乐的特点、情绪, 根据自己的经验, 理解音乐, 展开想象, 之后由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情况等作简单介绍。课堂上表现均可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考试则采取开卷考试。

四、教师自身素质要求

教师应灵活掌握教材与教学尺度, 做个“有心人”, 善于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知识需要, 敢于拓宽教材, 适当增加教学内容, 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 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作为教师, 要掌握一定的史学、文化史及外史等知识, 同时积极练就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加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观念多种学科相渗透, 互相联系, 教师言之有物, 而非信口开河, 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生活化的课堂设计是为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平台, 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 更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的问题, 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10) :31-32.

[2]田玲.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6 (04) :6-7.

[3]赵金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3) :40-42.

[4]邓娇.论高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时空, 2007 (18) :76-76.

篇4: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当今时代下,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流行音乐,而且有许多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够,进而使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很多音乐公司也只针对流行音乐进行研究,导致人们周围充满了流行音乐的声音,而民族音乐也不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耳边,尤其是有些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音乐,即将面临“灭绝”。所以,一定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教学进行深化,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听觉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怀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民族音乐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展现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中的内涵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将民族音乐中的感情色彩添加到学生身上,通过这种情感转移的方式能够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十面埋伏》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联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展现出的恢弘气势以及战争场面的壮阔,体会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内涵和情感。

二、理解多元文化,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前提下,在音乐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民族音乐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怀和情感,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并且还能对不同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多元化的内容,长期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曲艺、影视、绘画等方面的能力,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化还能帮助学生提升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对民族音乐中的各种文化进行良好的吸取,拓宽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进行戏曲、曲艺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粤曲、豫剧、京剧、川剧”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能够降低戏曲中的语言不通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学习。在进行电影音乐的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教材,让学生观赏,进而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为电影带来的色彩。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知识,这种情况就需要音乐教师良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把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地进行结合,并以此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水平。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民族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所提高,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点。尤其是针对民族乐器、曲艺等类型的鉴赏,音乐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是不能够对其进行良好展现的,而且学生也不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地感受民族音乐,利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民族音乐进行高效地理解,并能够使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通过学民歌、唱民歌,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在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进行良好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对其中展现的民族情感感同身受,在脑海中形成我国壮丽河山的画面,从民族音乐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发展,体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综上所述,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良好的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教学方式不断地变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民族音乐进行理解,进而提高民族音乐的深化程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理解民族精神,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加强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长芹.开发课程资源,弘扬民族音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1):198-200.

[2]邵青春.重视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J].科技咨询导报,2011(03):123-124.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2(14):147-148.

篇5:音乐教案-音乐要素-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篇6:中小学音乐教学异同音乐教学心得

德庆县实验小学冯灶英

中小学音乐教学异同

----音乐教学心得

德庆县实验小学:冯灶英

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是不同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特点不同。

2、学习内容不同。

3、学习要求不同。

4、学习程度不同。

5、学习方法不同。

中学音乐教学,要求学生感受音乐整体美感的同时,通过细分构成音乐诸种要素,用分离的办法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认识每一首歌(乐)曲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同时还要求学生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辨识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都建筑在认识上述多种音乐要素的载体上。这种音乐辨识能力的提高是素质培养中的一种飞跃,是音乐直觉感受的深化,是理性认识的形成。也就是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音乐学习步入了一个更深的一个层次。

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学生能将所学过的歌曲按音乐节奏准确地唱出来,歌唱的姿势正确,吐字清楚,声音自然,有感情地歌唱,能背一些歌曲。学习以唱游、律动、表演为主。

例如:我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时,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用各种形式,带领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即兴创作歌词动作与表演,如点点头、挥挥手、打打鼓、敲敲铃等,或者做歌曲接龙游戏------先邀请一人即兴上台演唱,凡要参与活动的地方,同学们共同模仿着做,歌

共(4)页第(1)页

曲最后一句时邀请者随意对一位同学作邀请状,该同学立即即兴接应下一段歌词等等。

又例如:我教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2课《猜花》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看看想想。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很多花)。歌词中提到了哪些花?他们各有什么特色?(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2、听听画画。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并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3、听听答答。教师播放《猜花》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什么花儿空中开?朵朵花儿像火焰(红烟花、红伞花、木棉花),什么花儿早上开?朵朵花儿像喇叭(太阳花、牵牛花),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花儿雪中开。(梅花)

4、听听读读。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当歌曲中出现“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时请学生口念衬词手拍节奏;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如:教师随音乐念前半句,学生随音乐念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

5、听听唱唱。师生共同合作学唱歌曲。学生演唱“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教师演唱除此以外的歌词。唱熟后再增加难度进行学唱。学生唱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等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

咚锵”,老师唱剩下的歌词。

6、唱唱比比。为更好的体会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我采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如:第一段教师演唱“问”的这部分音乐,学生唱“答”的这部分音乐,第二段学生与教师对换角色演唱,第三段演唱时要求“问”的这部分音乐用p的力度,“答”的这部分音乐用f的力度。

第四段演唱可请一位演唱较好的学生领唱,其余学生齐唱。注意领唱的力度对比是p与f。

7、唱唱敲敲。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可选用书第五页的三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8、唱唱跳跳。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9、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如:什么花儿晚上开?晚上开。有的绽放象菊花、象菊花。烟花朵朵空中开„„。

10、想想谈谈。教师针对花的品格和特征让学生自做小结:木棉花热情像火焰,象征着英雄花。、牵牛花像喇叭是迎接晨光之花、梅花迎风傲雪斗不败等。

总之,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将孩子们引入音乐天地中,以听觉为中心,配合视觉、动觉,运用听、唱、奏、动、视、写、忆、创等手段和运用各种乐器、录音机、多媒体视频等教学工具,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并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感受音乐美感的冲

篇7:音乐专业教学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让“音乐味”回归小学音乐课堂兴趣从何而来?技能能否淡化?我的回答是:如果淡化技能是为了培养兴趣,那么在音乐学习中恰恰只有掌握了必须的音乐技能,学会用音乐的思维去欣赏音乐、演奏(唱)音乐、表现音乐,才能享受音乐。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真正得到培养。音乐课对音乐技能的训练是不可少的,音乐课必须要有“音乐味”。1在课堂目标的制定上必须具体到某个知识技能的掌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必然要包括某个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以歌曲《七个小兄弟》【三年级上】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除了最终目标是学会唱歌曲《七个小兄弟》以外,还应该具体到唱准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以及唱准附点节奏。并能让学生体会附点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等方面的作用等。这样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富有逻辑的教学过程。比较某些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而言,如:“通过对某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更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有效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孤立地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并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成绩,甚至片面地以学生音乐成绩来衡量音乐教师,那必然让音乐课变成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课。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兴趣,甚至不惜放弃对必要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只求学生能“愉快”地上一节音乐课,那么音乐教学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变得空洞无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考虑到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还以歌曲《七个小兄弟》为例。这是一首将七个唱名巧妙地编入旋律的儿童歌曲。采用大调式、二四拍、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一乐段节奏明快,以音阶进行式为主。第二段节奏舒展。富有叙述性,旋律以四度音程为主,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十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形成首尾呼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要他们能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但要对歌曲的分段有感性地认识。而这种感性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歌曲三段不同的情绪的感知来体现的。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以感性的方法来处理,如;多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音乐如何表达情绪,熟悉音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让学生来欣赏歌曲,并根据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达到了目的。同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我们不必强求他们能背得出音阶中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但对音阶音高、音位的感知和准确模唱是要在课堂训练中体现的。如果简单地让全班学生反复模唱音阶,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学生的兴趣也被磨灭了。教师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教学。音乐课要有“音乐味”。就是要在课堂上营造出音乐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不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美》一文中提到在美国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零门槛选择。通过这种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小学音乐课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突出的是对技能课程和技能的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完全效仿美国的做法,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作为音乐教育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国的小学音乐课标中并没有说要丢弃知识技能的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不丢弃技能训练的同时,使用好教材,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实现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教会学生唱歌、演奏而服务。目前,我们的教材是以主题来编写的,它主要从音乐的思想内容上进行分类。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可以从音乐表达的内容上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印象。我们不能像上语文课那样把一首一首歌曲当成一篇篇课文来分析,并把大量的力气花在如何攻克歌曲中的重难点上。而是应该以音乐本身为立足点,把注意力转到音乐是怎样用它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同一个主题的。音乐课要有“音乐味”,教师应该重视音乐聆听的比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对音乐的感知都要从听开始。完整听,让学生凝神聚气,完整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听完后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描述对音乐的想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分段听,对一些经典音乐的经典片段重点听,教师再结合音乐创作的手法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曲家的情感,折射出音乐的语言。结合影像听,通过具体影像更能直接烘托出作品的精神所在。多次聆听,往往能表达源源不断的情感,形成层层递进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篇8:音乐欣赏教学——聆听音乐

一、背唱主题, 重点聆听

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 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它可以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 从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随心所欲, 积极创新。正如门德尔松所说:“在真正的音乐中, 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 比言语更好得多。”因此, 在音乐欣赏中, 要让学生懂得聆听, 学会聆听。而要让学生尽快记住音乐作品的音响, 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法, 尤其是较大型的器乐曲, 更是如此。另外, 背唱音乐作品主题旋律对学生理解音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记住了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 才能感受到作品主题的发展和变化。熟悉了主题, 就等于找到了欣赏的向导, 最好在欣赏作品之前的教学中就将主题唱熟或背记下来, 当学生在生疏的乐曲中听到了熟悉的主题音调, 就如同在旅游风景区遇到了向导, 马上会和乐曲亲近起来, 激起听音乐的兴趣。学生只有专注地听了, 才能为记住打下基础。一般情况下, 一些短小的单段体结构的音乐或段落连接紧密的音乐, 如“牧歌”等作品, 由于音乐的整体性强, 很难将其片段拆分, 提供的音响应该考虑相对连贯和完整。当然, 更多的时候将作品重点片段的听和完整的听相结合, 可更有效地达到欣赏的目的。例如, 在欣赏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时, 我往往将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先单独进行听赏并范唱, 用优美如歌的旋律和主题的来历背景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 从而激发学生对欣赏全曲的兴趣, 同时也达到了加深作品主题印象的目的。有时也可以在欣赏全曲, 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整体感受后, 由学生听辨出印象深刻的段落, 这些段落往往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 要求学生记住这段旋律, 而后哼唱或指辨主题谱例, 或以语言描绘, 或画出图谱等, 根据学生的音乐感受再进行重点聆听和分析。这种方式就是引导学生用心聆听, 重点聆听,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理念。

二、动中取静, 静心聆听

学生的欣赏过程, 就是他们对音乐作品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生动的引导固然必要, 但过多的铺垫与说明, 不仅会干扰学生自主的去聆听音乐, 使学生不能专心致志地有意识地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而且将会框住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性的感受与体验。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聆听环境和条件, 不给学生过多的任务, 将学生的静心聆听放在第一位。精选作品重要片段, 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适时把握讲解时机,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聆听, 自己去感受, 自己去体验, 自己去想象。也许有些想象并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 甚至天马行空, 有时令我们难以理解, 但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肯定, 将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 并成为学生自主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

在教学八年级欣赏《卡门序曲》一课中, 在请学生初听乐曲前, 先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卡门序曲”和“春节序曲”有什么区别, 给我们怎样的不同感受。在学生发表了自己对音乐所表现场面的见解后, 我向学生揭示“谜底”, 简单介绍创作背景, 并鼓励学生继续欣赏, “看谁能听出‘妇女和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和‘斗牛士之歌的旋律’”。前面猜想成功的学生对这一挑战踌躇满志, 而失利的学生则因不服气而更加专注于再一次的聆听。果然, “斗牛士”神气、威武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浮现, 表现这一形象的音乐主题也在大家的模仿中脱颖而出, 这为后面环节的再度欣赏和创作实践活动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孩子们理解了作品, 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勇敢、威武地斗牛士, 对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几年后的某个街头, 我还仿佛听到有人在哼唱这首作品的主题。没有过多的辅助手段, 只是引导学生静心聆听, 但却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了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 只是因为每一次的引导、启发都是围绕着音乐本身而预设与生成, 都是给学生之所需, 都是在为学生更好地专注于音乐创造条件。

三、精心选择, 比较聆听

比较聆听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培养学生们的探究意识。我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 先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自己的授课意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相应的作品, 让学生感到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国有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没有被列入教学内容中, 我在授课时, 会有意地选择一些优秀曲目加入到课堂中。例如, 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及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我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 进行了一节题为“中国茉莉齐争艳”的课, 给学生们欣赏了流传在河北、江苏的两首民歌《茉莉花》和创作歌曲《亲亲茉莉花》。通过两首《茉莉花》的比较聆听后,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相同点在于, 都是表达了一位姑娘想摘花, 又担心受责骂的爱情类歌曲。不同点在于, 河北名歌《茉莉花》旋律多跳进, 曲调明快、硬朗, 体现了北方人爽朗的性格;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柔美, 比较含蓄。当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时, 学生回答: (1) 民歌有即兴演唱、随即而来的特点, 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再加工和修改及再创造, 因此同一题材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曲调。 (2) 不同的区域, 造成了人土风俗与性格的不同, 从而造成了同一题材不同区域的民歌色彩的不同, 反映了中国民歌的同宗性和多样性。当现代气息浓厚的《亲亲茉莉花》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时, 学生们会总结出让人欣慰地“创作源自生活”;“民歌是作曲家们创作的源泉”等结论, 这不是新课改中所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

四、表演创作, 深化聆听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 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 唤起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使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有更深层次地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要素将聆听和表演活动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想象, 理解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表现情感的目的的, 并阐述自己的理解。从而达到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 在教学中, 有意将速度、力度、情绪、节奏对比幅度极大的《新疆之春》和《春江花月夜》进行对比性分析欣赏, 让学生讨论发现音乐要素与表现内容的关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 在教学拉威尔的管弦乐舞曲《波莱罗》时, 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以拍手、跺脚、捻指等方式加以律动, 对音乐段落进行归类区分, 从而更直观地理解了波莱罗舞曲的音乐特点。在介绍中国管弦乐合奏曲《瑶族舞曲》中, 让学生和着音乐, 配上自己制作地打击乐器的敲打。这种“音乐领、听者和”的律动形式, 更能让学生感觉到喧闹欢腾的瑶家庆贺节日的场面, 从而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又如, 在欣赏教学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时, 可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做自由走步或大幅度的华尔兹摇摆动作, 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 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乐曲本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演唱乐曲的主题音乐, 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 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同时, 这样的律动表演将更有助于体会音乐的形象, 深化聆听的效果。

在对音乐进行一定量的聆听积累后, 鼓励学生进行词、曲、表演和创作, 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加完整和全面,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华夏古乐》一课中, 学生听赏了埙独奏曲《阳关三叠》以及古诗词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后, 对古风古韵的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极具热情地完成了李白的《静夜思》, 白居易的《忆江南》等一些简单诗词歌曲的创作。

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 才去歌唱的。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的精髓与内涵, 不断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端正对音乐教学的价值取向, 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不以课堂表面气氛论英雄, 为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而努力, 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之美, 触摸音乐之魂, 从而热爱音乐, 热爱艺术, 热爱生活。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通过声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音乐的情感体验, 把情感作为首要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也都应围绕着审美体验而展开, 而最重要、最有成效的审美莫过于聆听音乐。本文从“背唱主题, 重点聆听”、“动中取静, 静心聆听”、“精心选择, 比较聆听”、“表演创作, 深化聆听”四个方面, 阐述了音乐欣赏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聆听方式,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下一篇: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