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2024-06-10

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精选8篇)

篇1: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扎实安排。我县在接到市纪委的活动方案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从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组织领导、基本内容、方法步骤、具体要求等方面对此项活动进行扎实周密的安排部署,明确了调查的范围、调查的内容及工作要求。

2、认真学习,熟悉政策规定。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查办案件涉案款物管理暂行规定》、《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审理违纪案件工作程序暂行规定》、《关于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公务员受处分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洛市纪检监察案件质量评审标准(试行)》、《商洛市执行党政纪处分决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商洛市纪委监察局对受处分人员跟踪回访教育试行办法》等文件的基础上,又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印发至各办案单位,要求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纪检监察干部熟悉政策法规,掌握文件内容,领会精神实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办案本领,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对照案件质量评审内容,认真开展调查。20**年1月至20**年3月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结案件81件,处分88人。其中县纪委、监察局查结案件32件,处分37人;乡镇纪委查结案件48件,处分50人;县直纪检监察组织查结案件1件,处分1人。有查结案件的单位对照评查内容、标准和要求逐卷进行调查。采取承办人调查、单位内部互查、办案协作区之间互查、联系领导抽查等形式,查找不足和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为第二阶段组织整改打下基础。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按照《“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内容后,有查结案件的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对照《纪检监察案件质量评审标准(试行)》,逐卷进行调查,从上报的调查结果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程序方面存在问题:个别案件存在超期办案的问题,初核时间超过“一般案件初核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延长初核时间未经审批;个别案件没有专门立案报告,用案件初核报告代替;个别案件存在立结一次过现象,案卷中无法显现调查的期限;基层提请协审案件仍存在先定后审的现象,甚至有个别案件未经协审就已下达处分决定。

二是手续方面存在问题:个别案件调查机关决定立案后,未将《立案决定书》送达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和本人;案件初核报告只以案件调查组名义落款,未经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支部处理意见未经本人签字;处分决定送达本人后未填写《送达回执》。

三是案件实体方面存在问题:有个别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强,不注重调查取证,过于依赖被调查人的交代;有的不注意依纪依法搜集证据;有的案件搜集证据不全面,不注重搜集有利于被调查人的证据;有的不注重证据保全工作,造成搜集证据丢失;有的不认真鉴别斟酌证据,搜集证据与案件事实无关,或证明力极小等;个别案卷提取证据未注明出处、没有原保管单位(个人)签字;有个别案卷没收、追缴违纪资金票据存根没有入卷。

四是案卷归档方面存在问题:个别案件处分决定未入案卷;有部分案卷未按顺序装订、未填写案卷目录、未编写页码、案卷装订顺序凌乱;个别案卷材料和公文不符合纪检监察办案文书的要求。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梳理归纳查找问题,认真组织整改。对在调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实行整改销号制度。按照统一印制《挂牌销号情况统计表》逐卷进行统计,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整改的内容、明确整改的措施、明确包抓的责任人、明确整改的时限。对查找出来手续和程序上存在的问题立即着手整

改,限期整改到位;对查找出来的事实和证据上存在的影响案件质量的问题,一时难以整改到位,要求各办案单位、办案人员要增强案件质量意识,在今后工作中注重学习查办案件知识、办案技巧,提高依法依纪办案能力。

二是由常委包抓,进行检查指导。在各办案单位调查、办案协作区互查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察局领导按照班子分工,分别抓好分管科室(中心)和联系镇、部门的案件质量提升工作,坚持深入到办案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三是定期汇报,促进活动开展。要求各纪检监察组织在各个阶段工作结束的五日前,将阶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小结,并以文字形式上报县纪委。同时,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定期将活动的开展情况向活动领导小组汇报,及时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措施。

四是完善制度,提高办案质量。通过“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对活动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围绕影响案件质量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对现有的《重要案件线索备案制度》、《案件主办人制度》、《协作办案定期沟通制度》、《一案双报告制度》、《案件评查制度》、《案件协审制度》等制度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努力把案件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2: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一、选题:要符合专业要求,选择熟悉的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各专业字数要求不同,工商专科不少于3000字,行政、人力资源、物业、电子商务专科不少于2000字,物流专科2份多不少于1000字。

二、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对象:应该有具体单位或实际情况

调查内容:不能写成论文或个人感受

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三、打印要求

打印要求:打印调查报告评审表一份盖单位公章和单位评语

三、调查报告样稿

下面样稿是以问卷法进行调查的样稿,由于所选的调查方式不同,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总体格式,内容不变。

范文:

关于生命人寿调研报告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4日,总部现位于深圳。股东由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资金雄厚的企业构成。公司现注册资本117.52亿元,是国内资本实力最强的寿险公司之一。

公司遵从“爱心、服务、创新、价值”的经营理念,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倡导求新、求变、求发展。截至目前,生命人寿总资产已达到1500多亿元,确立了中国加入WTO后新兴寿险公司领军企业的地位。

生命人寿一直致力于科学前瞻的人才战略,引进了大批业内外优秀的高端人才。公司拥有一支由业界知名寿险管理人才组成的优秀经营管理团队,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影响力,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和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生命人寿专业、健康经营的有力保证。

生命人寿建立了覆盖全国重点省市区域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目前共拥有34家分公司,近1000个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含在筹),超过13万人的管理和销售人员。生命人寿已搭建起一个完整而富有特色的保额分红产品体系。这一体系从客户生命周期出发,以保额分红为主体,以保障型附加险和万能累积账户为两翼,集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为一体,充分体现出寿险回归保障的产品设计理念,为全国350多万客户提供包括人寿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和投资理财计划。产品涵盖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等。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我的实习工作是从出单部开始的。首先学习的内容就是保单录入,即通过专业的电子投保系统将被保险人和投保车辆的具体信息录入到车险信息库中并生成投保单证。这是一项同时需要准确与速度的工作,由于人寿险工作量大,每日投保续保的客户很多,保单信息录入要尽量的快减少客户等候时间,并且所录入的信息要保证准确以免无法通过核保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在独立录入保单之后,开始正式作为一名出单员到柜面工作。随着工作的进行,我逐渐感到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例如各种保险的投保条件,投保金额的确定标准,各种保险的费率浮动规定等,这些知识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过,但是一下子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向客户解释这些条款时,还是感觉到以前对这些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帮助之下,我还用休息时间学习了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工具的使用,人保财险内部办公系统的使用等等。

完成了在出单部的实习,我还了解了一些理赔部的工作。首先我跟随公司负责定损的师傅了解了出险的工作流程。接下来我开始学习理算工作,这个工作和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这个工作的关键是检查相关理赔单证是否齐全,事故情况与查勘描述是否相符即是否有造假骗保的嫌疑,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如果核对无误,即可运用人寿险理赔系统自动生成应赔付的金额。在这之后,还要对自动生成的金额进行,特殊情况还要进行调整。对于免赔金额比较高的,拒赔的案件,理赔人员还要电话通知被保险人,在公司与被保险人对赔偿无异议之后,通知财务部门支付赔偿款。以前我认为保险公司只有营销人员和出单人员需要与客户打交道,理赔部门属于“幕后工作”的部门。但是这次实习的经历推翻了我原来的想法,理赔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单证收集环节,由于被保险人对保险理赔程序不甚了解,可能把保险公司对理赔单证收集的要求当作是故意刁难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还有些被保险人在得知被拒赔后对理赔人员恶言相向,不理会理赔人员的合理解释。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理赔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忍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客户的不良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营销部门,我主要了解了车险销售的代理人制度,通过对营销员代理人合同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原来学习过的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另外对担保人的相关规定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了解到了代理人的收入状况和代理人规模,客户关心的主要问题等等。在电话人寿险宣传活动中,我和公司同事走上街头,向路人分发宣传单,宣传公司人寿险优惠政策并解答大家对电销人寿险的疑问。

三、企业营销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我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企业面临的外部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找出人寿保险公司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人寿保险的发展。

(一)、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的分析

1、外部营销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 从发展的规模上看,人寿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

② 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发达国家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③从国民对保险业的认识程度上看,发达国家国民对保险的认识程度远远高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保险观念还较差。

④从国外这个大的营销环境下,看待中国保险行业的营销环境,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是来自国外跨国保险巨头的压力。

2、从国内这个小环境来看,国内拥有更的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保险的资金就是来源于数量庞大的群众,经济的发展渐渐地充实了人们的腰包。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①从人口结构来看寿险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社会承担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客观上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人寿保险业。我国目前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数已超过3亿,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寿险市场,人寿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越发达,居民存款的余额越大,其人寿保险市场也就越大,人寿保险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只要对人寿保险的宣传普及,人们的保险意识增强,我国的人寿保险市场将会有一个飞跃。

③我国对发展人寿保险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政府把人寿保险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臵,并大力支持和发展这项事业,同时将人寿保险业对外国开放。人寿保险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器”,对于安定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防灾减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二)营销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寿保险险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第二:寿险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制约了寿险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

1、机构设臵不规范、基层公司对寿险机构的设臵一直处于摸索和观望的态度,有的公司虽设臵了专业部门,但人员的配备和财务的核算制度不健全。

2、管理方法不规范,寿险业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从签单到归档,虽有内部管理实务手续,而对单证填写是否齐全、给付是否正确等具体管理内容缺乏有约束力的规范标准。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最终必将阻碍公司自身的发展。

第三:资金运用和投资效益不好,导致准备金流失严重,收益率低,寿险回报低,人们对寿险投保的兴趣不大。

第四:目前的寿险公司在保证保险金增值和对责任准备金的有效管理方面问题很多,如:缺乏投资和资金运用方面的专门人才、资金运用方式单调、资金回报率低、保险费不能及时转存等

四、解决的建议

在此,对我国的保险业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此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占领新的寿险市场份额。寿险发展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险种的生命力。应该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开发满足新需求的新险种。

第二,加强人寿保险的服务功能,切实搞好优质服务活动。以前,由于寿险公司少,无竞争对手,寿险服务极差。

第三,完善寿险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这是寿险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包括内勤和外勤)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第四,搞好投资,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搞好投资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就近而言,它是一个寿险是否具有竞争能力、能否降低成本的关键;就长远而言,它是我国寿险能否健康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第五,国家对寿险市场的监管应当规范。同时,寿险行业协会对于行业自律和行业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它是我国寿险市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六,需要大力宣传。通过保险知识的宣传,从经济补偿的角度唤起人们对于风险防范管理的意识。各家保险公司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应同力合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短短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有机会将真正的将保险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让我了解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可以将理论变得生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我不断的思考,从而使实践可以反过来提高我的理论认识。

我在这次实习中,我还在工作中锻炼提高了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学校的接触的大多是同学和老师,但是在工作中,我需要和各行各业的客户交流,也需要和领导、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认识到与他人交流需要时常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在这个基础上,恰当的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和交流方式,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这方面我感觉我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我会更努力为自己创造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3: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为了有效保存电子文件,国家档案局与省档案局自2004年起将电子文件管理技术、方法列为科技项目的重点。事业单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虽然较高,但其档案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档案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有相当的差距。本报告的调查数据就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种状况。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开封市部分事业单位。调查范围为开封市及所辖区县。时间为2008年10月。为使本次与调查的结果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查采用国家档案局2006年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种类格式及归档技术方法现状调查》使用的调查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电子文件基本情况、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电子文件存贮管理和建议与要求等5类25个问题。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76%。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国家档案局2006年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种类格式及归档技术方法现状调查》专用统计软件。

三、调查情况

1、单位基本情况

调查涉及医院9个,占23.68%;学校16个,占42.11%;科研单位4个,占10.52%;其他事业单位9个,23.68%。

2、电子文件基本情况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总量66463件,1482.2GB。参加调查单位中现行文件中电子文件所占比例在80%以上的5个,占13.16%;在80%-50%的11个,占28.95%;49%-20%15个,占39.47%;在19%以下的7个,占18.42%。

参加调查的单位处理电子文件的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ME 7个,占18.42%;Windows 2000/NT 4个,占10.52%;Windows XP 33个,占86.84%。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来源于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3个,占7.89%,系统外购;源于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5个,占13.16%,系统全部外购;源于通用字处理软件的38个,占100%;源于扫描、数字照相、摄像等数字化方式所形成的27个,占71.05%;采用CAD技术形成的9个,占23.68%;源于各种业务系统中产生的业务数据22个,占57.89%,系统全部外购;源于其他方式的8个,占21.05%。

参加调查单位中电子文件使用TXT格式9个,占23.68%;DOC格式34个,占87.79%;WPS格式19个,占50%;XML格式5个,占13.16%;HTML格式3个,占7.89%;PDF格式7个,占18.42%;JPEG格式13个,占34.21%;MP3格式2个,占5.26%;AVI格式3个,占7.89%;MPGE格式7个,占18.42%;DBF格式7个,占18.42%;XLS格式8个,占21.05%;其他格式9个,占23.68%。

参加调查的单位中电子文件使用套印红头电子模板的15个,占39.47%;不使用的23个,占60.53%。所有单位均未使用电子印章,原因是相关系统没有此功能或有此功能但没有开通。参加调查的单位中电子文件管理责任人属信息技术人员的13人,占34.21%;文件管理人员的5人,占13.16%;档案管理人员的7人,占18.42%;业务人员的10人,占26.32%;其他人员的3人,占7.89%。

3、电子文件存贮管理

参加调查单位使用的信息系统中有归档功能的4个(使用业务系统),占10.52%;无归档功能的34个,占89.48%。参加调查单位已经归档电子文件的总量56448件,315GB。其中有5个单位没有填写,占所有调查表的13.16%。

参加调查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时间采用办结后随时归档的9个,占23.68%;采用定期集中归档的22个,占57.89%;采用随办随归档的7个,占18.42%。参加调查的单位电子文件归档方式采用在线归档3个,占7.89%;采用离线归档35个,占92.11%。

参加调查单位的电子文件向档案单位移交归档的7个,占18.42%;不向档案单位移交归档的31个,占81.58%。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元数据和背景信息归档的5个,占13.18%;不归档的33个,占86.82%。

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中有文本文件的38个,占100%;电子表格的32个,占84.21%;电子邮件的11个,占28.95%;数据库文件的15个,占39.47%;视频文件的3个,占7.89%;图像文件的16个,占42.11%;图形文件的21个,占55.26%;程序文件的6个,占15.8%。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办理过程有实时记录的2个,占5.26%;没有的36个,占94.74%。参加调查单位对电子文件加密保存的12个,占31.58%;不加密保存的26个,占68.42%。参加调查单位制定有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或规范的6个,占33.33%;没有的12个,占66.67%。参加调查单位制定有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表15个,占39.47%;没有的23个,占60.53%。

参加调查单位中电子文件归档责任单位属信息技术部门5个,占13.16%;文件管理部门3个,占7.89%;档案管理部门7个,占18.42%;业务部门12个,占31.58%;其他部门11个,占28.95%。

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的统一存储格式为TXT的13个,占34.21%;DOC的22个,占57.89%;WPS的25个,占65.79%;XML3的个,占7.89%;JPEG的14个,占36.84%;DBF的12个,占31.58%;XLS的13个,占34.21%;其他的12个,占31.58%。

参加调查单位中归档电子文件的存储方式采用在线存储的4个,占10.53%;离线存储的38个,占89.47%。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离线存储载体采用硬盘的24个,占63.16%;光盘的13个,占34.21%;其他的1个,占2.63%。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在线存储载体没有存储在独立的档案信息专用服务器中的,全部存储在其他服务器中。

四、结论

1、电子文件已经普遍存在,并在现行文件中占相当比重。从调查结果看,电子文件已经普遍存在于各类事业单位之中。单位现行文件中电子文件数占到的半数以上的已经超过40%,平均数量为1749件,39 GB。

2、操作系统单一,业务系统商业化比例高,电子文件与归档电子文件格式多样。计算机操作系统均Windows操作系统,近90%为Windows WP系统。由于分属不专业,事业单位政务、业务与办公系统多种多样,但均为外购,没有自行开发的。电子文件主要来源于通用字处理软件(100%)、扫描、数字照相、摄像等数字化方式形成(71.05%)和各种业务系统(57.89%)。电子文件格式超过了14种,以文本类、图形类、数据库类居多。归档电子文件中文本文件(100%)、电子表格文件(84.21%)、图形文件(55.26%)、图像文件(42.11%)和据库文件(39.47%)居多。

3、电子文件的权威性,电子文件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性不高。多数单位的电子文件使用没有使用套印红头电子模板(60.53%)。所有单位均未使用电子印章,原因是相关系统没有此功能或有此功能但没有开通。使用中的管理系统80%以上无电子文件归档功能。电子文件归档时间多数采用定期集中归档(57.89%),办结后随时归档次之(23.68%)。归档方式绝大多数采用离线归档(92.11%)。多数未档案单位移交(81.58%),80%以上档案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没有归档。

4、电子文件办理与归档管理制度尚不建全,执行不到位。电子文件办理过程多数没有实时记录(94.79%),且多数(68.42)没有加密保存。相当一些单位没有制定有电子文件归档制度(规范)与保管期限表。归档电子文件的统一存储格式以文本类为主。归档电子文件存储方式以离线存储为主(89.47),存储载体以硬盘为主(63.16),光盘为辅(34.21)。

5、电子文件日常归档管理上更多的依靠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电子文件管理责任人以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文件档案管理人员不到20%。归档责任单位属业务部门(31.58%)、信息技术部门(13.16%);文件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占25%左右。这与档案人员的技术与业务水平有关。

6、电子文件管理的安全性、统一性、易用性是基层同志关心的重点。参加调查单位中对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提出建议和要求的有33个,占86.84%。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时常收集、归档、保存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格式转换、管理统一、简单易用、查阅方便几个方面。

摘要:电子文件归档与保存情况,现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报告主要用于评估开封市部分事业单位电子文件归档与保存方面的状况,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实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能力,了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在事业单位档案机构中落实的实际情况。

篇4: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1.有关UFO的信息须及时上报,报告(电报或书面)的优先级根据其情报价值划分。

2.报告主要通过电报提交。

3.信息超过24小时,可获得“延期”的优先级;信息超过3日则应该用空军情报信息报告标准表格AF-112A型填写书面报告,附AF-112型补充说明。

二、目击报告提交地址

1.电报

所有电报形式的UFO目击报告可以选择发送到以下任意一个地址:

A.科罗拉多州科泉市安特空军基地防空司令部,收件人为基地指挥官。

B.附近的空军部队驻地(防空部门,仅限于美国本土)。

C.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ATIC),收件人为基地指挥官。

D.华盛顿特区25号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2.书面报告

A.在美国本土,所有书面UFO目击报告须直接递交给空军部队指挥官,由指挥官将这些报告复印并转发给设在美国本土的空军情报机构。原件会同转发记录一起上交到位于华盛顿特区25号的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B.在美国本土以外,所有书面UFO目击报告均按照1954年6月颁布的《情报收集指南(ICI)》要求上交到位于华盛顿特区25号的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三、简略标记

在电报形式UFO目击报告正文的开头和书面UFO目击报告的标题部分必须含有“UFOB”字样。

四、无效数据

在这里,“无效”的意思是标准格式报告中的所有项目经过全面逻辑分析后,仍然不能得出有效结论。“不适用”(N/A)这一术语则指相关问题不适合于目前正在展开调查的UFO目击事件。

五、报告格式所有UFO目击事件报告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1.对目击物的描述

A.形状。

B.目击物体积与常见物品的对比(需要与类似如下物品对比:大头针头部、豌豆、10美分硬币、镍币、25美分硬币、50美分硬币、1美元硬币、棒球、葡萄柚、篮球等)。

C.颜色。

D.数量。

E.如果目击物超过一个,则应当汇报它们群体的排列形状。

F.任何可供辨识的特征或细节。

G.尾部、踪迹或者所排出的气体,包括其相对于目击物体积的大小对比。

H.声音,如果能听到。

I.其他相关或者异常特征。

2.对目击物航线的描述

B.目击物最初被观测到时的飞行仰角和方位。

C.目击物消失时的飞行仰角和方位。

D.对目击物飞行路线和飞行策略的描述。

E.目击物消失的方式。

F.目击物在目击者视觉范围内停留的时间。

3.观测方式

A.采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术语:地面目测、地面电子监测、空中电子监测(如果采用电子监测方式,则需要注明雷达的型号)。

B.列出所使用的光学设备的清单(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等),并对其进行详尽介绍。

C.如果目击事件发生在空中飞行阶段,则需要注明目击者所乘航空飞行器的种类、编号、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以及目击者是否联络本地塔台

4.目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日期

A.目击事件发生的格林尼治时间与日期。

B.目击事件发生时的光照条件(使用如下一种术语:夜晚、白天、黎明和黄昏)。

5.目击者所处的位置需要说明目击事件发生时目击者所处位置的确切经、纬度,或者经全球地理参数系统定位的位置,至少要通过附近的明显参照物进行粗略定位。

6.确认所有目击者的身份信息

A.普通居民:姓名、年龄、地址、职业等。

B.军人:姓名、军阶、所属机构、职务以及对其可信度的评估。

7.目击事件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以及风速、风向状况

A.目击者对天气状况的判断。

B.来自最近的气象站或美国气象局的风速和风向的报告,如可能,应报告6000米、10000米、16000米、20000米、30000米、50000米以及80000米高空风向的角度和时速。

C.天气变化的范围及限度。

D.能见度。

E.云量。

F.目击地点的雷暴情况及其象限分布。

8.任何其他异常气象或天文事件等(可能被误认为是UFO目击事件)。

9.目击事件发生时是否采取了确认或者截击措施(这类措施一般需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现行《空军防空指南》进行)。

10.确认目击事件发生时周边区域内的所有航空运输事件。

11.报告起草人的职位和对目击事件的判断,包括他对目击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2.保密性。除非内容属于C级或者D级以下须保密授权因素,一般来说UFO目击事件报告不需要进行特殊保密处理。

六、证据

一旦目击事件存在实物证据(影像或者其他材料性证据)需要即刻上交。

1.影像材料

A.可视影像资料:一般需要提供底片和两张照片。所有影像原件,包括目击地点任何区域的底片和照片(两张)都需要命名,或者以适宜的方式提供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日。

B.雷达监测影像资料:所有图片均需提供两份复印件。雷达监测影像的打印和发送必须严格遵守美国空军第95-7号条例(AFR95-7)的要求。

2.其他资料

任何进入美国空军资料库的可疑或者真实资料都需要严格保护,以防出现任何损伤或者变化,否则将降低情报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价值。

七、事实披露

美国空军司令部将汇总评估数据并向公众披露每一起UFO目击事件的调查结果。如果目击事件中的不明飞行物最后被证明只不过是一些常见事物,作为对当地居民疑问的回应,空军军方还会通过UFOB通知新闻媒体代表。

以下数据因未被授权而不能披露:原则性名词、数据获取和调查的步骤与途径、涉密雷达监测数据。

至于那些无法辨识的物体和事件,必须通过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分析与测评后才能披露,因为其中往往牵涉许多不确定因素。

篇5: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样稿)

一、分析依据、项目建设、经营期初定 10 年,并按 10 年周期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2、项目建设期 10 个月,起止时间为 2009 年 2 月至 2009 年 12 月。、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聚氨酯树脂 3 万吨,产品销售价格为 1.1 万元 / 吨。其中: 2010 年 1 月试产,2010 年 3 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负荷为 33%,年生产聚氨酯树脂 1 万吨; 2011 年达标生产,年生产聚氨酯树脂 3 万吨。、项目定员 70 人。其中:生产人员 46 人,月均工资福利 1800 元;生产管理人员 3 人,月均工资福利 3500 元;销售人员 8 人,月均工资福利 4500 元;管理人员(包括科研、后勤人员)13 人,月均工资福利 4000 元。、增值税按 17% 核算,所得税按 25% 核算。其中,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增值税 7% 核算,教育附加费按增值税 3% 核算,防洪费按增值税 1% 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率:房屋建筑为 4.75%,生产仪器设备为 10%,检测仪器设备、工具和运输工具为 15%。、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按 10 年摊销,递延资产按 5 年摊销。、固定资产修理费按折旧额的 35% 估算,其他制造费用按销售收入的 0.25% 估算,其他管理费用(不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按销售收入的 2.5% 估算,其他销售费用(不包括销售人员工资福利)按销售收入的 3.5% 估算。9、公积公益金按当年盈利时净利润的 15% 提取。、评价和分析方法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进行。

二、生产成本与费用 根据测算,项目达标生产后: 1、年生产成本 25770 万元。其中:原辅材料 25275 万元,燃料动力 396 万元,直接人工 99 万元,分别占总成本的 98%、1.54% 和 0.6% ;、年生产费用 2532 万元。其中:制造费用 446 万元,期间费用 2086 万元,分别占总费用的 17.6% 和 82.4% ;、经营成本 28240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 2470 万元,变动成本 25770 万元,分别占经营成本的 9.6% 和 90.4%。单位成本费用 0.94 万元 / 吨。

三、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销售收入。项目达标生产后,年产聚氨酯树脂 3 万吨,预期可实现销售收入 3.3 亿元。2、税金。项目达标生产后,预期可实现税收 2124 万元。其中,增值税及附加 1246 万元,所得税 878 万元。、利润。项目达标生产后,预期可实现销售利润 3514 万元,税后净利润 2636 万元。

四、财务评价、投入产出。根据测算,项目投资产出比为 1 : 7.7。、全员劳动生产率。根据测算,项目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73.3 万元 / 人·年。3、投资回收期。根据测算,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3.6 年(包括建设期 10 个月)。4、内部收益率。根据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57.1%。5、投资利润率。根据测算,项目投资净利润率为 61.3%。、净现值。根据测算,项目建设经营期为 10 年时,其净现值为 20316 万元(折现率 7%)、19237 万元(折现率 13%)。

五、不确定分析、盈损平衡点分析。根据测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 15418 吨 / 年,盈亏平衡点销售价格为 0.983 万元 / 吨,盈亏平衡点单位变动成本为 0.976 万元 / 吨,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51.4%,项目生产安全余度为 48.6%(大于 30%,项目生产能力抗风险为强)。在经营期内,各项目盈亏平衡点分析如下:、敏感分析。以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为变动因素,以净利润变化为考核目标,项目达产年份时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对净利润的敏感系数分别为 8.02%、- 7.46%、- 0.73%(变动因素对净利润变动的敏感系数是指 100 *净利润百分比变化量 / 变动因素百分比变化量,绝对值越大敏感性越大,正值为正相关,负值为负相关。如,变动成本对净利润的敏感系数值为-7.46%,指变动成本每增加 1%,净利润将减少 7.46%)。

六、结论与建议、项目总投资 4300 万元,达产后,预期销售收入 3.3 亿元、税收 2124 万元、净利润 2636 万元,具有良好的投入产出比、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2、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3.6 年,属于合理范围。、项目内部收益率 57.1%,投资净利润率 61.3%,符合并超过行业要求,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项目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51.4%,生产安全余度 48.6%,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销售价格和原料价格对项目利润有很大影响,是对利润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6、项目第 10 年的净现值分别为 20316 万元(折现率 7%)、19237 万元(折现率 13%),在设定的建设、经营期内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销售价格和变动成本(主要为原料成本)每变动 1 个百分点,净利润将变化 8.02% 和- 7.46%,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料采购价格对项目利润影响巨大。如何控制成本,确保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料采购价格是经营项目的关键。

七、财务分析附表

篇6:样稿: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开封县兴隆乡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

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

为加强我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二、考核对象

全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

三、考核内容及方法

(一)机构和制度

1、机构、人员及工作开展情况 考核内容:

各及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疫情报告管理机构,有一名主管领导分管疫情报告工作,有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从事疫情管理的日常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机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疫情报告工作的实施,并对本单位疫情报告工作进行自查,每月至少1次。负责组织全院疫情报告工作的培训,每年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1次,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规定和传染病诊断标准等。新来人员的岗前培训必须含有传染病报告内容。培训效果要进行考核。

考核方法:

查阅文字性资料、会议、检查、培训和考核记录。

2、规章制度

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报告时限、程序、方式、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落实奖惩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网络直报制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直报人员职责、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相关规定;

疫情报告培训制度,内容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内容及效果考核方面的规定。

考核方法:

查阅有关文字性资料

(二)疫情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设置

考核内容:各门诊都应设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和备有足够的传染病报告卡片,病房应设立住院病人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诊断、初/复诊项目;传染病登记本应包括登记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项目(诊断和报告时间要求具体到小时);凡职业为学生或托幼儿童者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及所在的学校、幼托机构班级。住院部传染病登记簿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等十二项,儿科应加填家长姓名一项。

考核方法:现场查看内科、急诊、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

2、登记使用情况

考核内容:门诊日志登记量与挂号量符合率;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填写情况;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应放在诊室明显位置,保证登记工作正常进行。

考核方法:抽查某一时段疫情报告相关科室门诊日志,由挂号处提供相同时段的挂号数,计算登记量与挂号量的符合率。检查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填写有无漏登和缺项。

3、检验、放射科登记

考核内容:检验科(生化和细菌培养)要设立传染病检验检查登记本,检验登记本项目包括送检日期、姓名、送检样品、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放射科(主要指肺结核)应准确填写诊断结果。

考核方法:查阅有关记录。

4、传染病报告情况

考核内容: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和疫情报告卡片,并按规定时限报出。

考核方法:查阅某一时段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记录、疫情接报登记,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

5、疫情报告程序和方式

考核内容: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医疗机构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方式包括卡片报告、网络直报和电话、传真报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网络直报。乡(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报告本地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因某种原因不能网报的,可采取电话报告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考核方法:检查乡镇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区疾病控制中心与网络报告情况进行核对其符合情况。

6、报告时限

考核内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考核方法:查看某一时段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核实诊断和报告时限。

7、疫情报告系统管理

考核内容:医疗机构每日(包括节假日)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卡收集、登记、审核、录入或报送工作,并保证录入工作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按要求在24小时内录入,迟报率在5%以下。网络直报计算机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保持正常运转。医疗机构的疫情接报电话保证畅通。

考核方法:现场查看相关登记、网络直报计算机使用和录入人员的操作情况

8、疫情报告相关规定知晓情况 抽查医疗机构主管领导、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和医疗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报告相关规定的知晓情况,考核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试题,进行现场询问。

四、考核评价

通过对医疗机构37种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卡片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的考核,评价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质量。

1、门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符合率(%)

符合率应该达到75%

符合率= 门诊日志登记数 /挂号数 ×100%

2、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报告率应达到100%。报告率= 报告病例数 /查出病例数×100%

3、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及时率达到100%。及时率= 报告及时数/报告病例数 ×100%

4、卡片填写的完整率。

随机抽取20张卡片。传染病报告卡中所有项目应填写完全,缺、漏一项即为不完整。卡片完整率应达100%。

卡片填写完整率= 填写完整卡片数 /查卡数 ×100%

5、卡片填写准确率(%)

随机抽取20张卡片。传染病报告卡中所有项目应准确填写,错填一项即为不准确。卡片填写准确率应达100%。

卡片填写准确率= 填写准确卡片数 /查卡数×100%

6、疫情报告相关规定知晓率(%)每题知晓率应达80%。知晓率= 准确回答人数 /考核人数 ×100%

五、考核结果的反馈与上报

考核结果应及时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然后向被考核单位进行反馈以利整改,并向上级业务单位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上报。

可采取再次督导或其它方式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开封县兴隆乡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表

一、组织制度和工作开展情况

1、是否有本单位领导参加的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①是 ②否

2、是否有责任部门或专人从事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①是 ②否

3、是否有专人负责收集门诊、病房传染病报告卡 ①是 ②否

4、管理组织是否定期召开会议 ①是 ②否

5、是否每季度开展疫情报告自查 ①是 ②否

6、是否每年开展1次疫情报告工作培训 ①是 ②否

7、对新来人员是否进行疫情报告岗前培训 ①是 ②否

8、是否对疫情报告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①是 ②否

二、规章制度及措施

1、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①有 ②无

2、网络直报制度 ①有 ②无

3、疫情报告培训制度 ①有 ②无

4、奖惩及质控措施 ①有 ②无

三、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设置

1、门诊日志 ①全有 ②部分有 ③无

2、传染病登记本 ①全有 ②部分有 ③无

3、传染病报告卡 ①全有 ②部分有 ③无

4、住院病人登记本 ①全有 ②部分有 ③无

四、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填写情况

1、门诊日志 ①齐全 ②缺项 ③未登记

2、传染病登记本 ①齐全 ②缺项 ③未登记

3、住院病人登记本 ①齐全 ②缺项 ③未登记

五、检验检查登记

1、检验科

1.1 检验记录 ①有 ②无 1. 2 检验记录填写 ①齐全 ②缺项

2、放射科

2.1 检查记录 ①有 ②无

2.2 检查记录填写 ①齐全 ②缺项 2.3 传染病登记本 ①有 ②无

2.4 传染病登记项目 ①齐全 ②缺项

六、报告系统管理

1、报告形式 ①网络 ②电话 ③传真 ④卡片

2、网络运行 ①畅通 ②不畅通

3、电话 ①畅通 ②不畅通

4、疫情报告卡每日(包括节假日)收集、登记 ①是 ②否

5、卡片是否按规定时限录入 ①是 ②否

6、报告卡片录入是否完整、准确 ①是 ②否

7、直报人员操作是否熟练 ①是 ②否

七、疫情报告卡片填写情况

抽查卡片__张,填写完整__张,完整率__%; 填写准确__张,准确率__%。

八、培训情况

1、是否每年开展1次培训 ①是 ②否

2、培训覆盖率 ①90%以上 ②80%以上 ③60%以上 ④60%以下

3、新来人员岗前培训 ①是 ②否

4、是否开展培训效果考核 ①是 ②否

九、疫情报告知晓率考核结果

每题知晓率=

十、备注

篇7: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

2013年3月23日, 由广西师范大学唐荣德教授主持的“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习生活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20055)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803研究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开题会的评议专家有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诗亚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廖伯琴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德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鉴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杰远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报告会。专家组在认真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后,认为课题的选题很有价值,作了大量的准备。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

1.概念问题。学习生活概念抽象、不具体,要进行科学分类;学习活动与学习生活如何区别,在学理上对学习生活进行界定,可借鉴生活世界理论;学习生活的范围要明确,应相对合理就行;创新能力的界定要自圆其说。

2.调查问卷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如何设计很关键。调查问卷是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学习生活的维度、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3.研究方法问题。文献研究不是主要的方法,要实证研究为主。因此,如何设计实证研究,搞好研究问卷设计、确定量表、制定观测用表等就很重要。必须把学生生活分为几个典型的类型,对学生创新问题进行有效测评,因此,明确应如何分类、测评的工具是什么。同时要认真考虑行动研究方法如何用到目标中去。研究假设了创新能力受学习生活影响,对于这一隐含的因果关系,用什么方法去提取,需要进一步思考,应要做到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相结合。

4.民族地区独特性的理解问题。必须加强民族地区特质的解释与分析,明确其特殊性何在。问题情境促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产生有特质的学习生活。独特的民族生活产生独特的问题,把问题变为类型,不同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才是核心问题。

样例二: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

2013年4月8日, 郑州师范学院王北生教授主持的“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BKA120086)在郑州师范学院10楼报告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开题会的评议专家有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李义凡教授、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汪基德教授等。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围绕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专家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1.“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现实针对性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课题组围绕该选题认真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好的综述。开题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拟定了初步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准备工作较为充分。

2.研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方法得当。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方案可行,研究进度合理。

3.课题研究团队力量强。课题主持人王北生教授、是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

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已先后主持完成三项国家项目,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成员中有的是教育厅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领导者,有的是学校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又有一大批对此课题有兴趣和研究专长的老师,已取得过相关科研成果,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课题研究基础扎实,所在单位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好。

但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

1.注意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强化本课题研究的实证性;

篇8:再论审计报告的类型依据和格式

那么,会计师何时应该出具何种类型的报告?如何表述已发现的问题才能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明白无误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如何减少利用审计意见类型和格式进行变通的空间?这是一份高质量审计报告必须回答的问题,也对会计师这一“专家系统”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审计报告的类型依据和格式两个方面试图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

一、审计报告的类型依据

在确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时,重要性这一概念扮演了核心角色。在实务中,会计师一般依据经验和判断,确立一个重要性水平,并将已经发现的问题和重要性水平进行对比,如果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则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如果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则问题越严重,出具性质越严重的审计意见。在目前各国颁布的审计准则中,对何时应该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意见,都有一些相应的规定。可以说,对审计意见按性质严重程度进行有色彩梯度的类型划分,这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比性,从而缩小会计师模糊意见的空间。例如,我国2003年修订的报告准则中就对出具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情况做出了规定,此外还有“重大疑虑”、“重要”、“公允反映”、“不至于”等判断词语。

共识是存在的,但遗憾的是,理论和现实总是存在着那么一段很难攀越和驾驭的距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怅然感觉。“重大”、“非常重大”,这些词语的界限在哪里?不同意见类型之间选择的分水岭和转折点在哪里?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重要性水平并不由注册会计师来决定,而是“存在于社会公众中并被法律认可的一种观念,……实质上是源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或者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而引发的对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水平的要求(赵火昌,1998)。”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对报表使用者是重要的,重要性到多大程度才能影响和改变其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精确界定的问题。另一方面,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总是与个例休戚相关:经营环境、是否面临诉讼,破产、是否面临盈亏平衡点、内部控制、管理层的意图、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使用会计报表的目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均可能对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最后,事项重要到什么程度,应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和延展的空间,不同注册会计师有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既为会计师展示其专业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其进行变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空间。因此,如何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以缩小变通的空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充分利用实践尤其是法律诉讼的检验力量

各种意见类型之间的取舍标准不仅仅是纯粹理论意义上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改进。公众认可的重要性水平,反映了公众对审计服务质量的期望,是注册会计师确定其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和依据。虽然这个重要性水平非常难以把握,但还是可以通过实践这面镜子窥到其模糊的身影,其中健全的法律诉讼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检验工具。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增强法律的可诉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在证明损失和注册会计师过失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的过程中,公众和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认知就得到了直面接触和交流论证。这个检验过程对缩小注册会计师和公众对重要性的认知水平,缩小公众期望和注册会计师现有执业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在确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时,树立更为明确的责任标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由于人类认知有限性、会计核算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以及会计信息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任何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错报和漏报,更何况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总是对错误留有余地(即至少存在着重要性水平之内的差异)。即使是标准无保留意见也不是准确无误,绝对可信赖的。所以,什么是会计报表“客观”、“公允”地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笔者认为,从可操作意义上,应该明确规定以现有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为准,即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核查两者的符合程度,而不是其他。

(三)考虑在重要性和审计意见类型选取的标准上制定一些可供参照的标准,如果注册会计师背离此标准太远,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提示和警告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重要性水平运用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表明了会计师执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大部分是不合格的,是一些较为拙劣的答卷,而制定可操作的标准或许可以改善目前的混乱状况。Nichols and Price(1976)认为,如果执业准则规定比较含糊,会计师就可以使其遵从企业意愿的行为合理化,不会担心招致监管部门的惩罚。而如果会计和审计准则更加规范化,执业准则中需要会计师主观判断的内容有所减少,审计职业界在职业判断方面更容易达成共识;同时,监管部门发现并惩罚会计师不恰当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会计师遵从企业意愿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Michael C.Knapp(1985)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如果公司与会计师发生冲突的问题在执业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客户可能得到令其满意的结果。因此,对重要性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出具制定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以减少审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随意性,减少其变通的空间。

二、审计报告的格式

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模糊性会影响审计意见的效果,审计报告的格式也会对报告的效力产生影响,并成为变通意见的一种技巧。从第一份审计报告到目前使用的“简式”标准化报告这100多年来,审计报告的措词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英、美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语和措词方面

在审计报告发展的初期,没有对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做统一规定,比如初期英国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都为长式的,且颇具个性,在措词上也是五花八门,通常采用的表达有“全面而真实”(full and true)、 “正确而真实”(correct and true)、“真实而可靠”(true and faithful)、“我们证明 ……”、“我们保证……”等术语。

后来,随着会计师面临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发生的诉讼案件的冲击,职业界逐渐认识到财务报表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客观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其次,企业规模扩大,经营情况日益复杂,现代审计只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估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或风险审计,这种审计技术和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最后,管理层舞弊的隐蔽性和作弊技术的提高使会计师不可能完全发现所有舞弊及其对报表的影响,这些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而用“我们保证……”这类过于绝对的措词对审计报告使用者可能带来误导,容易使会计师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语气趋向于缓和,措词也逐渐客观化。如美国会计师协会(AIA)与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17年联合发布了“统一会计”文件,删除了“我们证明”、“我们保证”等用语;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与美国会计师协会(AIA)于1934年合作推荐了“标准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及“测试”(testing)这一重要概念,并在意见段继续强调审计提出的是意见而非担保;1948年AIA再次对审计报告做出修订,在范围段中增加“以GAAS作为审计依据”,并删除“审计是以检查内部控制为基础”这一术语;1988年AICPA对审计报告进行了再次修订,发布了第58号审计准则公告(report on audited financial statement)。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区分了公司管理层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明确审计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仅仅是一种合理保证;审计结论中使用“在所用重大方面”代替“符合GAAP基础上的公允表达”和“一致性”措词。

在我国,此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2003年修订的审计报告规范中。1996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2003年修订后的报告准则改为:注册会计师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不再提及“真实性”、“合法性”这些容易引起公众歧义的词语;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清楚地了解会计师工作的范围和性质,将原来的范围段分解为引言段和范围段;删除了原来格式中对会计报表“一贯性”发表的意见;将措词强烈、主动、表述不合适的“拒绝表述意见”改为“无法表示意见”;规范了在意见段后加说明段的情形。

(二)审计报告的标准化发展

审计报告从个性化的长式向短式、简式的标准化方向发展是提高审计报告可读性的另一个有益尝试。1917年美国联邦储备局(FRB)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推荐,将美国会计师协会编撰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备忘录”(a memorandum on balance sheet audits)以“统一会计”(uniform accounting:tentative proposal submitted by the reserved board)为题发表,首次建议将审计报告标准化,并列出了短式审计报告的格式;1932经济危机促使SEC规定了上市公司的法定审计,在此背景下,1933年AIA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共同推荐出台了第一份标准审计报告,此报告成为现代审计报告的原型。

三、进一步的讨论

可见,无论是审计报告语气和措词的改变,还是意见类型边界的清晰化和报告格式的标准化,都是职业界为了改进审计报告质量,把问题的性质更加清楚地传达给信息使用者,尽量减弱由于表述失当带来信息“漏损”而做出的一种不懈努力。这种努力客观上减少了双方交流的障碍,缩小了会计师利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意见变通的空间,但是在格式的权衡和取舍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一)“繁”与“简”的取舍哪一个更符合审计报告的目的和原则?

一般来讲,“繁”式审计报告能够把企业存在的问题比较完整地勾画出来,符合信息充分披露原则。投资者借此可以了解到企业更充分、全面的信息,防止信息误解或理解不全面带来的影响。但是繁式审计报告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过分的个性显示会高估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驾驭能力;繁式的审计报告也容易使会计师把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权力扔给信息使用者,以推卸其责任,并为会计师模糊其审计意见客观上提供了便利。

“简”式审计报告则以简明性、易懂性克服了繁式审计报告的缺点,但是却不符合充分披露的原则:大量的信息被掩盖在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语言之中,似乎除了表情单一、冷冰冰的面孔外,信息使用者搜寻不到太多期望的信息。在寥寥数语中,更多的问题潜藏在简单的语言下面,注册会计师的变通行为也被更深的遮蔽起来——那么审计报告仅仅是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符号”,还是如科恩委员提出的应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一些解释性说明的内容?

当然,不存在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对审计报告“繁”与“简”的权衡不仅需要技巧,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达到相对均衡点。因此,在对两者的取舍中,首先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建立两者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在可能的专业能力和法律责任框架内,尽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其次在对问题反映有重有轻的基础上,既要考虑会计师的判断能力,突出其对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也要考虑信息使用者千变万化的信息需求,把对问题的一些决策权留给信息使用者,让其对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判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从而避免会计师独霸话语权的局面,给双方留下一定的余地。

(二)意见类型的划分:意见的明晰化还是一种武断?

按照准则的要求,目前的审计报告一般分为四种,如果把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算作一种的话,五种。这五种类型是迄今为止职业界的一种经验总结,基本刻画了问题的大体轮廓。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这几种类型的划分能否达到描述和传递问题的目的?是否过于单一?其科学依据在哪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对意见类型过于简单的划分不仅会模糊企业之间的个性差异,增大相同意见组内的平均离差,从宏观角度来讲,也会降低审计报告的有用性和价值,从而降低审计的成本收益率,减少整个社会的福祉。而且类型之间划分留下的罅隙和模糊空间会给注册会计师变通其审计意见留下可操作、却又很难对其行为进行定性的空间。

孙铮、王跃堂的研究表明,会计师在实务中有利用说明段来逃避法律责任的现象。比如1999年竟然出现了两份带说明段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很多审计报告也附加了对许多重要事项的说明。这一方面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规避动机,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对改进目前审计报告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当单纯的意见类型不能完全表达注册会计师对问题的关注和忧虑时,把问题交待给信息使用者未尝不是一种良策。因此对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加说明段的方式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使注册会计师既能把问题和忧虑传达给信息使用者,又有的放矢,避免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无意义罗列的现象。

进一步来讲,如何在既突出注册会计师鲜明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审计意见的色彩梯度和信息含量(比如借鉴资本市场信誉等级的评估方法等),增加不同公司问题披露的详细程度,把公司间的个性差异更加准确地传达给信息使用者,可能是未来审计报告改进的一个空间;其次,可以考虑尽量把发现的问题以数字化的形式呈递给报表使用者,为其留下进一步修正和做出自我决策判断的余地,将更有利于信息的双向传递和交流。

(三)语言与措词的精益求精:继续努力的方向

如何在短短几百字的审计报告中把大量的审计工作和发现的问题准确地表述出来,并让接收者正确理解和接受,确实考验的不仅仅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还有报告者的文字修养和水平。因此,对报告的编撰,语言应该力求准确、客观,尽量采用社会化、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避免用词歧义,引起公众误解。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含糊其辞,推卸责任。结构安排合理,该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要尽量在报告中重要的地方表述明确,特别是那些对使用者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该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

在审计报告的用语和措词方面,应该重点关注:(1)关于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表述;(2)对所完成的审计工作和过程的描述;(3)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描述;(4)对发表意见对象的描述;(5)对所持立场的描述;(6)对审计报告使用范围与责任的描述等。

上一篇:工作成绩汇报下一篇:婚前和婚后的男人和女人变化挺大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