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

2024-05-20

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精选6篇)

篇1: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

篇一:大学生物论文格式范例

转基因之辩战----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利弊(三号,黑体)魏巍 201109060203 九院二旅三营十连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小四,宋体)问题:(1)页面设置:上下左右(2.5)(2)正文前分页

(3)正文字号:小四,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5磅(4)标题级别严格按照以下格式 一. 三号,黑体

(一)小三,黑体 1.四号,黑体(1)小四

参考文献格式见后,文献不少于6篇。

摘要:(小四,黑体)

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0%,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却越来越受到质疑。最近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辩战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转基因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作为系统学习过生物课程的军校学员,有必要从舆论中分辨真假,避免中了舆论水军的误导。(小四,宋体,固定值,25磅)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辩战 食品安全(小四,黑体)abstract the planting area of genetically modifiedcrops worldwide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10%, followed b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re increasingly into the ordinary people.but increasingly questioned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cui always dollar recently and fang debate about genetically modifiedput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food into the spotlight as never before.about various is part of a genetically modified.as the system studied biology course of cadets,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rue and false, from public opinion in avoid of the undercover to mislead public opinion.(两端对齐)(新罗马,四号。两端对齐, 固定值25磅)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debate;food safety(插入分页符)一. 转基因食品的简介

人们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后来人们造出基因改造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小四,宋体,固定值25磅)(空一行)

二.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仅以转基因植物为例,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数据,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达25个;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5亿公顷,90%为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和资源匮乏的农户,且面积依旧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全球市值为75亿美元,从1996年至2007年累计市值达500亿美元。

三.转基因之辩战

(一)辩战之起:你吃了么?(小三,黑体)崔永元在美国进行数月走访调查而成的纪录片终于发布。在这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中,崔永元一行人通过人物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以自己的立场为基础,记录了美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观点。

小崔观点:转基因食品,你吃吗?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而方舟子观点:你没有资格质疑,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这针锋相对的观点,似乎有点针尖对麦芒。事实上小崔与方舟子发生论战,事先是没有想到的。全国人民都知道,小崔是个实话实说的人;方舟子是打假斗士,也应该是追求真相的人。两个“真实”的打起来了,不说这二人中有“假装真实”的,至少有一方是不那么真实,不然打不起来。

(二)辩战之辩:商业利益or伪科学

1.商业利益么???(四号,黑体)

在一项公投中,美国华盛顿州居民否决了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的“522法案”。该法案要求食品生产商从2015年7月起,对本州零售的食品标明是否经过基因工程改造或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些食品包括水果、蔬菜、谷物等农产品以及加工食品。这一法案的支持者在今年年初之前征集到约35万个签名,得以将其提交州议会讨论。州议会没有进行表决,而将该法案付诸全民公投。对该法案的投票于5日进行,据华盛顿州州长办公室6日晚间公布的统计结果,反对票占近55%,赞成票约占45%。

为争取选票,支持者阵营和反对者阵营都斥巨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支持者阵营包括消费者组织,有机食品种植者、生产和销售商等。他们认为该法案将使消费者对自己的食物有更多知情权,从而对是否购买有更大的控制权。

反对者阵营则有孟山都、杜邦先锋、拜耳等几大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商,以及许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他们认为法案条款繁琐,会增加农民和食品企业的工作量和成本,引起食品价格上涨,还会误导消费者。在资金支持方面,反对方超过了支持方。反对者阵营筹集的宣传活动经费达到约2200万美元,是支持者阵营的3倍多。其中仅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就分别出资近540万美元和390万美元,食品业巨头百事可乐的捐款额也超过150万美元。这也创下了华盛顿州历史上此类公投中一方筹集资金最多的纪录。

这是赤裸裸的商业行为。用媒体的话讲:美国多数人民公投决定用转基因食品消灭美国人民的真相。

2.伪科学么???

可真相真的是这样的么?为什么要用“消灭”这个词呢?

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有毒的报道大多与《转基因大豆小白鼠饲喂对比试验》相似。《转基因大豆小白鼠饲喂对比试验》可知喂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3周内死亡达到50%、喂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睾丸异常,喂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则睾丸正常。喂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身材短小,喂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则正常。

令人感到瞠目的是,这些怂人听闻的报道都似乎与“小学生咬铅笔导致铅中毒”的报道一样可笑。

lancet杂志1999年10月16日报告,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a.(1998)首次用转雪花莲凝结素(gna)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0天后,发现饲喂组大鼠结肠、空肠和部分小肠粘膜变厚,而未饲喂转基因马铃薯组未发现病变。他认为,也许是导入的基因激活或阻止植物中的其它基因的结果。另外观察到,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多个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坏,脑部萎缩,免疫系统变弱。

英国皇家医学会对此专门组织科学家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该实验从设计、执行到分析等多方面存在缺陷,不应过早得出结论,虽然两组存在差异,但因受实验技术的限制和不正确的利用统计学,这些差异说明不了问题。一位名叫南茜?斯万森的大学教授,展示了所谓“草甘膦使用量和疾病高相关性”的关系图。在图中,南茜?斯万森声称草甘膦使用量和一些疾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可达0.96以上。片中以此暗示了草甘膦是导致这些疾病的元凶。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这里,斯万森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已经点出了问题所在:“有相关关系,不代表两者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事实上,混淆相关性和因果性的关系是在统计中经常犯到的谬误,它会造成诸如“冰淇淋销售量增加导致溺水人数增加”、“索马里海盗数量下降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2012年轰动一时的法国转基因玉米饲喂导致大鼠肿瘤事件,由于实验设计的缺陷和统计方式的错误导致其在2013年被撤稿。而片中多次提到的“mit教授沙姆索和塞内夫发表的证明草甘膦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影响健康”的文章,经笔者查询,系发表于一份尚不被pubmed收录,影响因子仅为

1.3(这对于健康和生理领域属于相当低的水平)的期刊《entropy》(熵)中,因此其同行评议(peer review)的质量相对较低。

bt蛋白能杀死害虫,所以一定对人体有害“,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联想,而没有考虑到昆虫和人体消化道内截然不同的环境和细胞表面受体。

究竟是商业利益还是伪科学。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超出了辩论的范围。

(三)辩战之盛:舆论渐起,国民大讨论

最开始站出来的是农大校长柯炳生,这是对我的职业的侮辱。当崔永篇二: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报告格式(征求意见稿)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研究报告格式(草案)目录 1.2.3.4.5.6.7.8.9.10.11.12.13.标题..........................................................................................................................................1 摘要..........................................................................................................................................1 上市许可持有者.......................................................................................................................1 研究者......................................................................................................................................1 重要事件...................................................................................................................................1 原理和背景...............................................................................................................................2 研究问题和目标.......................................................................................................................2 研究方案的修订和更新...........................................................................................................2 研究方法:...............................................................................................................................2 结果..........................................................................................................................................3 讨论..........................................................................................................................................3 参考文献...................................................................................................................................4 其他信息...................................................................................................................................4 1.标题:包括说明研究设计的常用术语;带有最终报告日期和主要作者姓名和所属机构的子标题。如果该研究已经在国家临床试验登记系统内备案登记,最终研究报告应该在标题页中标注“登记号”。

2.摘要:研究主要内容的独立概述。

3.上市许可持有者: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名称和地址。

4.研究者:所有主要责任方的姓名、头衔、资格、地址和所属机构,包括研究方案的主要作者、主要研究者、即将进行研究的国家的协调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中心。在管理当局和国家主管部门要求时,还应该提供合作机构和研究者的清单。5.重要事件:下列重要事件计划和实际的日期: ? 数据收集的开始

? 数据收集的结束或提前终止的日期,如适用,还有终止的理由 ? 研究进度报告

? 如适用,研究结果的中期报告

? 研究结果的最终报告? 适用于研究的其他重要事件,包括机构审查委员会/独立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的日期、以及在eu pas注册中研究登记的日期。

6.原理和背景:简短介绍导致研究启动或强制执行的疗效、安全问题,以及简述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数据以解释研究预期填补的知识空白。

7.研究问题和目标: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包括研究方案中声明的预先设定的假设。8.研究方案的修订和更新:在开始收集数据前,最初研究方案的重大修订和更新,包括每次修订或更新的理由。9.研究方法: 9.1 9.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该选择的原理。条件:研究的条件、地点和相关日期,包括招收、随访和数据收集的时间段。在进行系统性评价或整合分析时,研究类型作为合格标准,及原理。

9.3 受试者:受试人群和研究受试者的合格标准,受试者的来源和选择方法,以及退出的数量和原因。

9.4 变量:所有疗效、剂量、预测指标、潜在干扰因素和效应修饰因子,如适用,包括操作定义和诊断标准。

9.5 数据来源和测量:对于每个变量,应提供数据来源以及评估和测量方法的细节。如果研究使用现有的数据源,比如电子健康记录,所有关于数据记录和编码有效性的信息均应该报告。在系统性审核和整合分析时,描述所有信息来源、搜索策略、选择研究的方法、数据提取的方法、以及获得和验证研究者数据的过程。9.6 9.7 法。

9.8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计算或操作,包括在分析中如何处理数据资偏倚:评估和解决潜在偏倚来源的努力。研究规模:研究规模、样本量计算的原理、达到计划研究规模的方料以及选择那种分组和为什么。9.9 统计方法:描述

? 主要概括性指标? 用于研究的统计方法,包括那些用于控制混杂和整合分析的方法、以及用于综合研究结果的方法

? 用于检查子群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 如何解释缺失数据 ? 敏感性分析

? 研究方案中数据分析计划的修订,并解释更改的原理 9.10 质量控制: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的机制。

10.结果:表格、图形和插图的表述,用于说明有关数据以及反应进行的分析。应该说明未调整和调整的结果。估计的精密度应该使用置信区间定量。这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小节: 10.1 参与者:在每个研究阶段的研究受试者的数量,比如:可能合格、检查合格、确认合格、进入研究、完成随访和分析的数量,以及在任一阶段没参与的原因。在系统性审核和整合分析的情况下,研究筛选、合格评估以及审核中包括的数量,并且说明每阶段排除的原因。10.2 描述性数据:受试者特征、接触和潜在干扰因素的信息、以及每个变量有缺失数据的患者数量。在系统性审核和整合分析的情况下,每个研究提取数据的特征(例如:研究规模、随访)。

10.3 主要疗效结果: 10.4 主要安全性结果:未调整的估计、如适用混杂因素调整的估计值及其精密度(比如:95%置信区间)。如相关,相关风险的估计应该转换成一定时间段的绝对风险。

10.5 其他分析:其他完成的分析,例如:亚组和相互作用的分析、以及敏感度分析。10.6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研究中报告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总结。对于某些研究设计,比如病例对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特别是涉及电子医疗记录的研究、系统性审核和整合分析,无法在个案层面进行因果关系评估,应该给与解释。

11.讨论:11.1 关键结果:结合已有的其它研究数据,对试验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价。11.2 局限性:考虑到可能影响数据质量或完整性的情况时研究的局限性,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例如:反应率、缺失或不完全的数据、所用的归因),潜在偏倚的来源、以及事件的不精确性和验证。应该讨论潜在偏倚的方向和幅度。

11.3 解释:就目的、局限性、分析多样性的解释、相似研究和其他相关证据的结果。11.4 普遍性: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外部有效性)。12.13.参考文献 其他信息:之前没有解释的对特定问题的其他或互补的信息。最终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第1到13节的标题和子标题。每节中的内容应该简洁切题。当研究不适用于某节或某小节时,应该在相应标题或子标题下说明。篇三: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及参考(模板word)生物医用材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高 建

关于编撰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编写格式及参考(模板word)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范文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项目建议书 专 业

撰写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 1.1项目概要............................................................1 1.1.1项目名称..................................................................................................................1 1.1.2项目建设单位..........................................................................................................1 1.1.3项目建设性质..........................................................................................................1 1.1.4项目建设地点..........................................................................................................1 1.1.5项目主管部门..........................................................................................................1 1.1.6项目投资规模..........................................................................................................2 1.1.7项目建设规模..........................................................................................................2 1.1.8项目资金来源..........................................................................................................3 1.1.9项目建设期限..........................................................................................................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3 1.3编制依据............................................................3 1.4编制原则............................................................4 1.5研究范围............................................................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 1.7综合评价............................................................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7 2.1项目提出背景........................................................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7 2.3.1促进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10 2.4.1政策可行性............................................................................................................10 2.4.2市场可行性............................................................................................................10 2.4.3技术可行性............................................................................................................11 2.4.4管理可行性............................................................................................................11 2.4.5财务可行性............................................................................................................11 2.5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发展概况...........................................12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12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12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13 2.5.4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13 2.6分析结论...........................................................13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15 3.1市场调查...........................................................15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15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15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16 3.1.4替代产品调查........................................................................................................16 3.1.5产品价格调查........................................................................................................16 3.1.6国外市场调查........................................................................................................17 3.2市场预测...........................................................17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17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18 3.2.3价格预测................................................................................................................18 3.3市场推销战略.......................................................18 3.3.1推销方式................................................................................................................19 3.3.2推销措施................................................................................................................19 3.3.3促销价格制度........................................................................................................19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20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0 3.4.1产品方案................................................................................................................20 3.4.2建设规模................................................................................................................20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21 3.6市场分析结论.......................................................21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22 4.1地理位置选择.......................................................22 4.2区域投资环境.......................................................23 4.2.1区域地理位置........................................................................................................23 4.2.2区域概况................................................................................................................23 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24 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24 4.2.5区域资源概况........................................................................................................24 4.2.6区域经济建设........................................................................................................25 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25 4.3.1基础设施建设........................................................................................................25 4.3.2产业发展概况........................................................................................................26 4.3.3园区发展方向........................................................................................................27 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28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29 5.1总图布置原则.......................................................29 5.2土建方案...........................................................29 5.2.1总体规划方案........................................................................................................29 5.2.2土建工程方案........................................................................................................30 5.3主要建设内容.......................................................31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32 5.4.1给排水....................................................................................................................32 5.4.2供电........................................................................................................................33 5.5道路设计...........................................................35 5.6总图运输方案.......................................................36 5.7土地利用情况.......................................................36 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36 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36 第六章 产品方案...........................................38 6.1产品方案...........................................................38 6.2产品性能优势.......................................................38 6.3产品执行标准.......................................................38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38 6.5产品工艺流程.......................................................39 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39 6.5.2产品工艺流程........................................................................................................39 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39 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40 6.7.1总平面布置原则....................................................................................................40 6.7.2厂内外运输方案....................................................................................................40 6.8仓储方案...........................................................40 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41 7.1主要原材料供应.....................................................41 7.2主要设备选型.......................................................41 7.2.1设备选型原则........................................................................................................42 7.2.2主要设备明细........................................................................................................43 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44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4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4 8.2.1能源消耗种类........................................................................................................44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44

篇2: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

2调查时间与地点 ○

3调查目的 ○

4调查方法 ○

5实践过程 ○

6数据分析(可有可无)○

7讨论与总结 ○

篇3: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

为了有效保存电子文件,国家档案局与省档案局自2004年起将电子文件管理技术、方法列为科技项目的重点。事业单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虽然较高,但其档案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档案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有相当的差距。本报告的调查数据就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种状况。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开封市部分事业单位。调查范围为开封市及所辖区县。时间为2008年10月。为使本次与调查的结果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查采用国家档案局2006年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种类格式及归档技术方法现状调查》使用的调查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电子文件基本情况、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电子文件存贮管理和建议与要求等5类25个问题。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76%。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国家档案局2006年计划项目《电子文件种类格式及归档技术方法现状调查》专用统计软件。

三、调查情况

1、单位基本情况

调查涉及医院9个,占23.68%;学校16个,占42.11%;科研单位4个,占10.52%;其他事业单位9个,23.68%。

2、电子文件基本情况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总量66463件,1482.2GB。参加调查单位中现行文件中电子文件所占比例在80%以上的5个,占13.16%;在80%-50%的11个,占28.95%;49%-20%15个,占39.47%;在19%以下的7个,占18.42%。

参加调查的单位处理电子文件的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ME 7个,占18.42%;Windows 2000/NT 4个,占10.52%;Windows XP 33个,占86.84%。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来源于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的3个,占7.89%,系统外购;源于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5个,占13.16%,系统全部外购;源于通用字处理软件的38个,占100%;源于扫描、数字照相、摄像等数字化方式所形成的27个,占71.05%;采用CAD技术形成的9个,占23.68%;源于各种业务系统中产生的业务数据22个,占57.89%,系统全部外购;源于其他方式的8个,占21.05%。

参加调查单位中电子文件使用TXT格式9个,占23.68%;DOC格式34个,占87.79%;WPS格式19个,占50%;XML格式5个,占13.16%;HTML格式3个,占7.89%;PDF格式7个,占18.42%;JPEG格式13个,占34.21%;MP3格式2个,占5.26%;AVI格式3个,占7.89%;MPGE格式7个,占18.42%;DBF格式7个,占18.42%;XLS格式8个,占21.05%;其他格式9个,占23.68%。

参加调查的单位中电子文件使用套印红头电子模板的15个,占39.47%;不使用的23个,占60.53%。所有单位均未使用电子印章,原因是相关系统没有此功能或有此功能但没有开通。参加调查的单位中电子文件管理责任人属信息技术人员的13人,占34.21%;文件管理人员的5人,占13.16%;档案管理人员的7人,占18.42%;业务人员的10人,占26.32%;其他人员的3人,占7.89%。

3、电子文件存贮管理

参加调查单位使用的信息系统中有归档功能的4个(使用业务系统),占10.52%;无归档功能的34个,占89.48%。参加调查单位已经归档电子文件的总量56448件,315GB。其中有5个单位没有填写,占所有调查表的13.16%。

参加调查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时间采用办结后随时归档的9个,占23.68%;采用定期集中归档的22个,占57.89%;采用随办随归档的7个,占18.42%。参加调查的单位电子文件归档方式采用在线归档3个,占7.89%;采用离线归档35个,占92.11%。

参加调查单位的电子文件向档案单位移交归档的7个,占18.42%;不向档案单位移交归档的31个,占81.58%。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元数据和背景信息归档的5个,占13.18%;不归档的33个,占86.82%。

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中有文本文件的38个,占100%;电子表格的32个,占84.21%;电子邮件的11个,占28.95%;数据库文件的15个,占39.47%;视频文件的3个,占7.89%;图像文件的16个,占42.11%;图形文件的21个,占55.26%;程序文件的6个,占15.8%。

参加调查单位电子文件办理过程有实时记录的2个,占5.26%;没有的36个,占94.74%。参加调查单位对电子文件加密保存的12个,占31.58%;不加密保存的26个,占68.42%。参加调查单位制定有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或规范的6个,占33.33%;没有的12个,占66.67%。参加调查单位制定有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表15个,占39.47%;没有的23个,占60.53%。

参加调查单位中电子文件归档责任单位属信息技术部门5个,占13.16%;文件管理部门3个,占7.89%;档案管理部门7个,占18.42%;业务部门12个,占31.58%;其他部门11个,占28.95%。

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的统一存储格式为TXT的13个,占34.21%;DOC的22个,占57.89%;WPS的25个,占65.79%;XML3的个,占7.89%;JPEG的14个,占36.84%;DBF的12个,占31.58%;XLS的13个,占34.21%;其他的12个,占31.58%。

参加调查单位中归档电子文件的存储方式采用在线存储的4个,占10.53%;离线存储的38个,占89.47%。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离线存储载体采用硬盘的24个,占63.16%;光盘的13个,占34.21%;其他的1个,占2.63%。参加调查单位归档电子文件在线存储载体没有存储在独立的档案信息专用服务器中的,全部存储在其他服务器中。

四、结论

1、电子文件已经普遍存在,并在现行文件中占相当比重。从调查结果看,电子文件已经普遍存在于各类事业单位之中。单位现行文件中电子文件数占到的半数以上的已经超过40%,平均数量为1749件,39 GB。

2、操作系统单一,业务系统商业化比例高,电子文件与归档电子文件格式多样。计算机操作系统均Windows操作系统,近90%为Windows WP系统。由于分属不专业,事业单位政务、业务与办公系统多种多样,但均为外购,没有自行开发的。电子文件主要来源于通用字处理软件(100%)、扫描、数字照相、摄像等数字化方式形成(71.05%)和各种业务系统(57.89%)。电子文件格式超过了14种,以文本类、图形类、数据库类居多。归档电子文件中文本文件(100%)、电子表格文件(84.21%)、图形文件(55.26%)、图像文件(42.11%)和据库文件(39.47%)居多。

3、电子文件的权威性,电子文件归档的及时性与完整性不高。多数单位的电子文件使用没有使用套印红头电子模板(60.53%)。所有单位均未使用电子印章,原因是相关系统没有此功能或有此功能但没有开通。使用中的管理系统80%以上无电子文件归档功能。电子文件归档时间多数采用定期集中归档(57.89%),办结后随时归档次之(23.68%)。归档方式绝大多数采用离线归档(92.11%)。多数未档案单位移交(81.58%),80%以上档案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没有归档。

4、电子文件办理与归档管理制度尚不建全,执行不到位。电子文件办理过程多数没有实时记录(94.79%),且多数(68.42)没有加密保存。相当一些单位没有制定有电子文件归档制度(规范)与保管期限表。归档电子文件的统一存储格式以文本类为主。归档电子文件存储方式以离线存储为主(89.47),存储载体以硬盘为主(63.16),光盘为辅(34.21)。

5、电子文件日常归档管理上更多的依靠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电子文件管理责任人以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文件档案管理人员不到20%。归档责任单位属业务部门(31.58%)、信息技术部门(13.16%);文件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占25%左右。这与档案人员的技术与业务水平有关。

6、电子文件管理的安全性、统一性、易用性是基层同志关心的重点。参加调查单位中对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提出建议和要求的有33个,占86.84%。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时常收集、归档、保存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格式转换、管理统一、简单易用、查阅方便几个方面。

摘要:电子文件归档与保存情况,现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报告主要用于评估开封市部分事业单位电子文件归档与保存方面的状况,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实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能力,了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在事业单位档案机构中落实的实际情况。

篇4:生物调查报告格式及

1.有关UFO的信息须及时上报,报告(电报或书面)的优先级根据其情报价值划分。

2.报告主要通过电报提交。

3.信息超过24小时,可获得“延期”的优先级;信息超过3日则应该用空军情报信息报告标准表格AF-112A型填写书面报告,附AF-112型补充说明。

二、目击报告提交地址

1.电报

所有电报形式的UFO目击报告可以选择发送到以下任意一个地址:

A.科罗拉多州科泉市安特空军基地防空司令部,收件人为基地指挥官。

B.附近的空军部队驻地(防空部门,仅限于美国本土)。

C.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ATIC),收件人为基地指挥官。

D.华盛顿特区25号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2.书面报告

A.在美国本土,所有书面UFO目击报告须直接递交给空军部队指挥官,由指挥官将这些报告复印并转发给设在美国本土的空军情报机构。原件会同转发记录一起上交到位于华盛顿特区25号的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B.在美国本土以外,所有书面UFO目击报告均按照1954年6月颁布的《情报收集指南(ICI)》要求上交到位于华盛顿特区25号的美国空军司令部,收件人为空军情报部门主管。

三、简略标记

在电报形式UFO目击报告正文的开头和书面UFO目击报告的标题部分必须含有“UFOB”字样。

四、无效数据

在这里,“无效”的意思是标准格式报告中的所有项目经过全面逻辑分析后,仍然不能得出有效结论。“不适用”(N/A)这一术语则指相关问题不适合于目前正在展开调查的UFO目击事件。

五、报告格式所有UFO目击事件报告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1.对目击物的描述

A.形状。

B.目击物体积与常见物品的对比(需要与类似如下物品对比:大头针头部、豌豆、10美分硬币、镍币、25美分硬币、50美分硬币、1美元硬币、棒球、葡萄柚、篮球等)。

C.颜色。

D.数量。

E.如果目击物超过一个,则应当汇报它们群体的排列形状。

F.任何可供辨识的特征或细节。

G.尾部、踪迹或者所排出的气体,包括其相对于目击物体积的大小对比。

H.声音,如果能听到。

I.其他相关或者异常特征。

2.对目击物航线的描述

B.目击物最初被观测到时的飞行仰角和方位。

C.目击物消失时的飞行仰角和方位。

D.对目击物飞行路线和飞行策略的描述。

E.目击物消失的方式。

F.目击物在目击者视觉范围内停留的时间。

3.观测方式

A.采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术语:地面目测、地面电子监测、空中电子监测(如果采用电子监测方式,则需要注明雷达的型号)。

B.列出所使用的光学设备的清单(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等),并对其进行详尽介绍。

C.如果目击事件发生在空中飞行阶段,则需要注明目击者所乘航空飞行器的种类、编号、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以及目击者是否联络本地塔台

4.目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日期

A.目击事件发生的格林尼治时间与日期。

B.目击事件发生时的光照条件(使用如下一种术语:夜晚、白天、黎明和黄昏)。

5.目击者所处的位置需要说明目击事件发生时目击者所处位置的确切经、纬度,或者经全球地理参数系统定位的位置,至少要通过附近的明显参照物进行粗略定位。

6.确认所有目击者的身份信息

A.普通居民:姓名、年龄、地址、职业等。

B.军人:姓名、军阶、所属机构、职务以及对其可信度的评估。

7.目击事件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以及风速、风向状况

A.目击者对天气状况的判断。

B.来自最近的气象站或美国气象局的风速和风向的报告,如可能,应报告6000米、10000米、16000米、20000米、30000米、50000米以及80000米高空风向的角度和时速。

C.天气变化的范围及限度。

D.能见度。

E.云量。

F.目击地点的雷暴情况及其象限分布。

8.任何其他异常气象或天文事件等(可能被误认为是UFO目击事件)。

9.目击事件发生时是否采取了确认或者截击措施(这类措施一般需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现行《空军防空指南》进行)。

10.确认目击事件发生时周边区域内的所有航空运输事件。

11.报告起草人的职位和对目击事件的判断,包括他对目击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2.保密性。除非内容属于C级或者D级以下须保密授权因素,一般来说UFO目击事件报告不需要进行特殊保密处理。

六、证据

一旦目击事件存在实物证据(影像或者其他材料性证据)需要即刻上交。

1.影像材料

A.可视影像资料:一般需要提供底片和两张照片。所有影像原件,包括目击地点任何区域的底片和照片(两张)都需要命名,或者以适宜的方式提供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日。

B.雷达监测影像资料:所有图片均需提供两份复印件。雷达监测影像的打印和发送必须严格遵守美国空军第95-7号条例(AFR95-7)的要求。

2.其他资料

任何进入美国空军资料库的可疑或者真实资料都需要严格保护,以防出现任何损伤或者变化,否则将降低情报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价值。

七、事实披露

美国空军司令部将汇总评估数据并向公众披露每一起UFO目击事件的调查结果。如果目击事件中的不明飞行物最后被证明只不过是一些常见事物,作为对当地居民疑问的回应,空军军方还会通过UFOB通知新闻媒体代表。

以下数据因未被授权而不能披露:原则性名词、数据获取和调查的步骤与途径、涉密雷达监测数据。

至于那些无法辨识的物体和事件,必须通过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分析与测评后才能披露,因为其中往往牵涉许多不确定因素。

篇5:初中生物学案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课题

要注明章节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第几课时。

二、设计人姓名 要注明设计人姓名。

三、学习目标

1.目标内容:目标要具有三维性。

①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课标和教参中表述比较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课标、教参要求进行设计。②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一般方法的训练,对各种图文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问题的能力。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和知识的结合,不要空洞的谈能力的培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此,设计目标时,要从学习态度、科学观念或所学知识的意义等方面,深入思考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悟。2.目标描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从陈述方式上来说,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解释、阐明、设计、拟定、应用、撰写、模仿、运用等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参与、交流、关注、认同、确立、形成、养成等等。

3.目标数量:一般不要超过3项,内容较多时可进行综合,不要过于零碎,以免难于操作。

四、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说明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主要采取任务引领,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即以学习任务启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展现思维历程并形成知识结论,以反思扩展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层次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的建构,以尝试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其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出示程序性问题)——合作共建(合作交流,形成共性结论)——反思拓展(挖掘知识内涵)——系统总结——尝试应用——诊断评价——课后反思。

(情境引入:精湛的情境导入,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在情境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

1.自主探究——要展现学习任务及学习问题。

① 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包括是让学生干什么、如何干、解决什么问题等,通过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② 学习问题——根据学习任务设计程序性的问题,用程序性问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设计要求:首先要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找清核心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依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零碎的小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然后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逻辑性的问题或程序性的活动。

设计原则:一是任务要明确,任务不应只是知识的要求,而应包括研究的方式及内容,学生能按照任务的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二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设计,任务不要过大,以免使学生不易下手,大的任务可将其分成几个小任务;三是要有系统性,任务之间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使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后一项任务的准备;四是要符合认识规律,任务解决的程序要符合认知历程,符合知识的发展过程;五是要具有活动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知识,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研究方法或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

要通过生生及师生交流,形成共性的认识。

①交流方式:一是生生交流,主要是小组内的交流,既促进相互矫正,又达成共识;二是集体交流,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小组间,或师生之间交流,集体达成共识。

②交流内容:

一、交流研究方法,让学生回顾研究历程,说明操作及搜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知识结论,让学生全面表述研究结果;

三、交流研究中的疑惑,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发反思扩展活动。

3.反思扩展(或问题探讨)——要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及研究中的问题,促进深层思考与理解。

①反思形式:一是学生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②反思内容:一是研究过程,针对研究过程提出疑问;

二是知识结论,针对知识结论的内涵提出问题,三是关联知识,针对关联知识提出辩析性问题。4.尝试应用(或典例分析)——要通过典型例析,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5.系统小结:这是让学生及时构建认知体系,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其作用是:一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或者是本节课所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二对照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否都已完成。总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结自悟,可以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立体交流。

6.学习诊断(或诊断评价):这是对当堂教学情况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练习,师生共同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题目设计要少而精,要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难易要有梯度,考查形式要注意简单与适当综合相结合。)要注重诊断评价的结果,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和教师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提高。另外,评价结果也可以记入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评价(建议各学校开展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之中。

篇6:调查问卷报告格式及

调查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为对象,调查问卷共设计有18个方面的内容:

1、对中央和我县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否了解?

2、如何理解“商业贿赂”的含义?

3、商业贿赂的行为要点是什么(或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4.商业贿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或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5、如何区分“商业贿赂”和“正常商业行为”?

6、对于日益渗入社会生活的商业贿赂,你的态度是?

7、你觉得商业贿赂在哪个领域最严重?

8、你认为治理商业贿赂当前最重要的是:

9、您遭遇过商业贿赂吗?是受害者还是获利者?

10、你认为医药购销行业存在商业贿赂的原因是什么?

11、医药购销行业发生商业贿赂的形式和特点有哪些方面?

12、医药购销行业在承揽业务过程中,哪些单位和部门容易发生商业贿赂?一般采取什么样的索贿形式?

13、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有哪五个方面内容?分几个阶段进行?

14、卫生医疗领域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的时间从哪一年开始?

15、如何有效治理医药购销行业的商业贿赂?

16、您认为治理商业贿赂要靠谁?

17、您的职业是:

18、对卫生系统医药购销行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哪些建议?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调查问卷》110份,收回调查问卷108份,收回率为98.2。从收回的问卷中了解到,108份问卷调查对象的比例为:单位领导6份,占5.5;科室负责人21份,占19.4;医护人员79份,占73.1;医药购销人员2份,占1.9。

(一)医务人员对治理医药购销贿赂的了解和认识情况。

1、了解、知道“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具体内容”的占85.2;

2、了解、知道“商业贿赂的主要方式”的占96.3;

3、对于商业贿赂的态度是“必须坚决铲除”的占90;

4、了解、知道“医药购销行业发生商业贿赂的形式和特点”的占83;

5、了解“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内容”的占94.4;

6、对“如何有效治理医药购销行业的商业贿赂”能正确选题的占83.2。

(二)医务人员对治理医药购销贿赂的建议。

本次收回的问卷中,对卫生系统医药购销行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提出建议的共51份,占47.2,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加强个人自律和自查自纠工作。

2、加强立法,确保查处工作有法可依。

3、建立长效机制,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

4、改革和完善医疗体制,逐步提高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5、整顿和规范医药价格秩序,健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

6、对涉案人员严肃查处,对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惩一警百。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县卫生系统广大医务人员对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知晓率占98.2。医务人员普遍能正确认识、理解并参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活动。

上一篇:成人歌,成人歌先秦无名,成人歌的意思,成人歌赏析下一篇:早安好心情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