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2024-06-12

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精选8篇)

篇1: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航母的发展历来是增强海军实力的关键手段,当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之中,惟有中国没有自己的航母。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已有自己的航母,2020年前将实现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梦想。日本也拥有等同于航母的舰只,并背靠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力量。而超级大国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两到三艘航母一直在游弋,且美韩军演美国经常派航母参加。并且,就连泰国都有了一艘小航母。对中国来说,早已陷入从日本一直到印度的半弧形包围圈之中。且中国有着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历史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蹂躏。当前中国民富国强,拥有航母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早已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道和海峡,谁就能有效的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对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说,现在处于三条岛链之中,无法冲出到达远洋。远距离作战还不是很成熟,发展航母对于我国冲出三条岛链走向海洋深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现在的南海海权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一系列的主权纠纷问题困扰着我们,发展航母对于解决这一系列的主权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的实力对其它小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拥有航母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也应该是必要的,航母的存在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也维护了我国内部的稳定同时也对我们周边国家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篇2: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一度想扩充海军。1929年8月14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吾国海防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俾使国防计划归于完成。”2天后,江南造船厂自制的“咸宁”炮舰成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咸宁”舰成军仪式上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15年内就有60万吨的海军,作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见下表)。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海军六年造舰计划案1930(民国十九年)提出

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篇3: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运营, 入驻知名企业达到400余家, 其中国外企业89家。这个产业集群地位逐渐稳固, 成为中国门窗国际科技合作联合研发的创新基地, 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移中心, 节能门窗产业的国际化制造中心, 节能门窗产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扩散中心, 节能门窗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的孵化中心, 节能门窗产业的会展和物流中心。2013年9月, 门窗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 (全国共17个) , 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 是中国首个以建筑节能技术为主题的国家级产业创新园区。

门窗城的建立对推动全国节能门窗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至今已承办房地产业及建筑节能行业高峰论坛六十余场次, 为行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及平台。接待各地政府领导、行业协会、国内外客户、房地产商、设计院等来访人员10万人次。2015年9月19日至21日, 中国国际门窗城还将举办“第三届中国 (高碑店) 国际门窗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览面积将达80000平方米, 展品数万种, 预计参展及观展人数将达50000余人。届时, 首届中国国际特种门业展览会和2015中国房地产与节能门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主题活动将同期举办, 为行业同仁搭建各类专业平台, 力促展览交易, 增强协作交流, 共同推动建筑节能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推进中国门窗节能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国际门窗城又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门窗城发展战略联盟”。成立联盟的目的是将通过建立互动平台, 动员和整合中国国际门窗城内相关产业链的力量,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上下游产业合作、企业与市场和资本互动, 提高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并使门窗城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会展水平上达到专业化、国际化, 从而实现联盟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共赢。

7月10日, 中国国际门窗城发展战略联盟在河北省高碑店召开成立大会, 中国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河北省高碑店市市长韩晓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窗城入驻企业高管、房地产开发200余人商出席了会议, 并参与了联盟揭牌仪式。随着门窗城战略发展联盟的建立, 我们奥润顺达将把门窗城正式移交给行业、移交给全中国的客户同仁们。以后, 门窗城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 我们要共同管理它、有事共同协商, 目的是把门窗城搞好, 把我们的门窗产业尽快提升上去。

直面困境

建设门窗城, 奥润顺达投了巨资, 当时大家都为我们捏着一把汗。我是搞房地产出身, 曾是高建集团第五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后来我到高碑店计委当副主任。1993年下海, 全家迁到了北京, 赚了一些钱。后来我们与德国企业合作搞合资公司, 合资之后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去留问题。当时胡春华在河北当省长, 他对我鼓励很大, 对这里的发展战略定位也很高。从那时起, 我再也没从事过一平米的房地产, 可以说放弃了一切, 投入了门窗制造业。

联盟成立大会上大家都谈到了目前门窗业的困境, 应该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很困难, 门窗行业现在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改革开放以来, 房地产的发展形势到现在进入一个低点, 门窗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已经有很多小型门窗企业陆续关门, 即使正在运营的, 有些也很困难。这个低点我们还不敢说是最低, 房地产的形势, 让我们的市场确实减少很多。

本来我们预判, 房子越不好卖, 客户、房地产商越要选择品质。可事与愿违, 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最终还是追求成本。我也跟很多房地产商交流沟通过, 我们的门窗有什么特点外行人是看不出门道来的, 真正发生变化应该在外边的漆脱皮变色、胶条老化的五六年后, 而绝大多数地产商都不管这些。

我们顺达是从做钢窗开始的, 早期也做塑窗。我们知道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如果处理不好, 门窗业很可能就会导致现在塑窗行业的局面。其实塑窗是很好的产品, 它在欧洲占将近70%的总用量, 在中国市场上占的比重量也很大, 既经济又容易达到各项标准。但现在塑窗已经只用于经济适用房, 其它的建筑根本不再用塑窗, 在人们心目中, 它几乎成了低档产品。现在市场上都在流行断桥铝窗、系统窗, 现在有的系统门窗公司, 断桥铝系统窗卖300块钱一平米。我们都是内行, 这种价位的窗户一个是用再生铝, 一个是用很差的型材, 还有假五金、垃圾胶条等, 这样下去我们整个门窗行业将会前景堪忧。

争取关注

真把窗户做好了, 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门窗的科技含量高不高?应该说很高。外国不光是五金、设备先进, 他们为什么这么先进, 这么发达?我们中国为什么这么落后?说白了, 困扰着我们的是政治经济学。如果我们的门窗还不能引起政府的关注, 我们就没有办法发展。

令人难受和尴尬的是, 我参加一些聚会活动, 每当人家问你是干什么的, 一听是做门窗的, 人家就瞧不起你。我当年的朋友, 给我提包的小兄弟, 搞房地产, 后来成了大腕, 而我还在这儿苦苦挣扎, 做小窗户, 有时给人家打电话都不接。那是什么感觉?还有, 我们想申办一个驰名商标什么的, 国家的目录里面没有门窗, 查不到“门窗”这个专有词, 国家想给支持点儿钱, 想给你办个照都行不通。上次经济危机拉动内需, 家电三下乡, 汽车三下乡, 建材三下乡, 什么都三下乡, 政府给予补贴, 而门窗这么关键, 这么节能的东西没人管, 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特殊就是政治经济学, 搞经济不能离开政治, 这是我的体会。

年龄在六十多岁的人都知道一句话, 叫做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尊重, 甚至把窗户白给人家做人家都不做, 看看我们全国的富豪榜上, 哪一个是做门窗的?哪一个省的人大代表或政协主席、政协委员是做门窗的?我们行业这么大, 每年几千个亿的需求量, 科技含量这么高, 节能环保这么关键, 没人关注。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行业比较分散, 不集中, 企业规模小。但是政府不关注, 你就得不到支持和大发展。

建设门窗城, 成立国际门窗城发展战略联盟, 就是想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将小船打造成一艘航母, 让飞机依托航母飞得更远;将更多的船组成航母舰队, 在市场竞争中团结合作, 形成更强的战斗力。现在, 我们真正得到了很多领导的高度关注, 省委的主要领导把其定为河北省委省政府一号门窗, 省长把它定为河北转型经济的引爆点, 发改委主任包括各部委, 像曹建民、万钢等部长, 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王局长近期也来过门窗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部分局长都来过这里, 最近行政局的局长来到这儿之后说有三个震撼、三个没想到。若你跟某个领导去讲窗户, 他根本不会听, 只有来了之后看看才行。曾经有个部长前年来这里, 说找个地方喝点儿茶不看了, 勉强让他一看, 最后他越看越离不开。所以, 我们仅仅到某个设备企业、五金企业、门窗企业看看, 也许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把咱们的产品都集中到这儿, 就能看出是高科技产品。

去年清理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来拍板, 凡是高新技术产业目录里面没有的, 不视为高新技术企业。保定涉及两家, 一是我们门窗城, 另一家是保定的纸币厂。到底是先有科技还是先有目录?没人说清, 不先有科技产品怎么上目录?巧合的是财政局局长来这儿, 他说我在财政部待了这么多年, 给企业支持过很多资金, 如果像你们这样的企业多给点儿钱将是一种什么状况?我说现在我们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他说这样的企业再不是高新技术企业, 那什么是高新企业?随后, 五部委联合批复奥润顺达国际企业技术中心, 这一批复就代表了我们整个行业。

国际门窗城还引起了国外的关注, 现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每年来这儿的人络绎不绝。特别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德国外长、德国驻华大使来了很多次, 还有德国建筑节能联盟, 包括德国商会, 他们也经常要组织人来这儿参观、考察, 去年默克尔来华也邀请我参加她的晚宴。

今年德国驻华大使柯木坦、德国能源署、德国商会都正式发来公文, 非常高兴作为协办单位。德国驻华大使正式表态参加门窗博览会, 德国能源署要组织人来。今年的门窗节应该有很多新亮点, 包括瑞士的新风系统, 一些遮阳系统, 一些被动房里面的东西都将展示, 亮点越多越吸引眼球。

抓住机遇

如果不打造这艘航母, 不引起各界的重视, 这个产业就不会得到发展。由于现在房地产盲目追求降低成本, 使我们行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都不是小作坊, 敢不敢偷工减料?不偷工减料, 我们连材料钱都不够, 更不要说生存。若偷工减料, 行业就会再蹈塑窗的覆辙。怎么爬这个坡、过这个槛?

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机遇:反腐倡廉给了我们机遇、雾霾治理给了我们机遇。反腐对我们起了积极作用, 过去大小有点儿关系的小厂弄条烟就可以接活, 现在不敢了, 客户要找好产品, 这是第一;第二是官员要跟房地产脱钩, 既然脱钩, 就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当然还要一个过程;第三是治理雾霾是目前的国策之一, 河北的雾霾, 直接危及首都,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节能减排。

有政策支持, 有大家参与, 即便房地产再倒一半, 再垮三分之二, 我们的门窗只要是品质门窗, 也足够我们吃饭。中国不光是家电行业、汽车行业、IT行业, 不管是效仿也好, 自己研发也好, 速度发展得很快, 几乎都达到先进水平。我们的门窗, 我们的设备、我们的产品、我们的部件和国外差距有多大, 现在无论是北京制定标准2.2还是1.8, 包括河北、天津、北京, 真正的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有几个?要达到标准, 就必须用好的材料, 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人才。

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 已责成省住建厅多次发布了关于门窗的文件, 副省长杨瑞在我们这里召开全省的节能门窗推广普及大会,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强制性文件暂时还没发, 就是委托建研院, 每个地市抽查两至三个小区, 对不达标的门窗拆除、改建, 不然就停工、注销资质并曝光。目前的住宅可以说抽哪个, 哪个就不达标, 现在是品质门窗跟劣质产品的博弈时期, 如果不把这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作坊灭掉, 我们将很难生存。

政府不了解门窗的重要性, 是由于我们行业引导的少, 标准没有强制执行。我们的老百姓有多少懂窗户的?房地产开发这儿是个槛, 都被卡住了。最近我接触了几个房地产的大老板, 大老板是讲品质的, 但他的下属跟我们这一样, 价格低了没毛病, 房地产老板与下面的采购员之间有代沟。所以我们要共同携起手来过这个坎, 每个企业不管大小都不想死, 重新洗牌是大势所趋。

我们到国外, 那些香奈儿的包或其它产品也好, 排队买的80%-90%都是中国人, 中国市场很大, 购买力很强。据说欧洲门窗费用要占建筑造价的12%-15%, 我们占多少?连1%都不到, 北京的房价有的已经十万块一平米, 那么窗户多少钱?实际一百平米的房子, 换上最好的窗户, 既美观又漂亮还达到节能减排省电保暖的作用, 也就增加一万多块钱, 买个沙发还一万块呢。

我们了解这几年的家装市场, 最大的悲哀是房子刚建完, 装修时先把窗户砸掉, 再买这儿的窗户, 冯巩、毛阿敏、孙楠、朱军、姚晨他们都来过这儿, 窗户一砸全报废, 费工耗时, 这个工程量太大。我们省地税局有个小区项目, 现在已经换了三分之二, 这不是浪费吗?我们的窗户, 不管在机场码头还是在三环四环, 在杂音分贝多高的情况下, 我们都可以解决。可老百姓不知道这些。这个门窗市场没有做好, 我们有责任, 大家应齐心协力地去改变。

坚定品质, 规避风险, 这是我们奥润顺达的原则。我们宁可少做, 也要维护质量, 维护信誉。当年奥润顺达做合资的高档窗, 因价格高, 房地产商没人用我的产品。工厂没活干, 我让武装部来给我的工人搞军训, 高管人员出去考察。这样一年下来花了三千多万, 第二年又是两千多万, 可想而知当时的难处。但我坚定一条信心, 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国家的明天, 他们的产品今天没人用, 明天一定会有市场。今天奥润顺达的门窗进入整个中南海。

中国人口这么多, 能源这么少, 门窗对节能的重要性这么关键, 我们的门窗又这么落后, 所以节能门窗必会得到弘扬, 高档门窗一定会有市场。现在我们在找准思路这方面给行业加了分, 给政府引导起了作用。奥润顺达这里因此来了很多部长, 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大家参观这里问:晚饭后你这儿还灯火通明, 在生产呢?我说每天都这样。奥润顺达因为坚持质量和技术创新尝到甜头了, 这个瞒也瞒不住、藏也藏不了。

有时候我们去参加招标, 赔预付款的我们肯定都免谈, 因为追求品质是人类的目标, 即便追求的人是少数, 但养活顺达及一些高端企业是没问题的。现在最大的广华新城由我们来做, 包括国办和国务院机关, 省委17个工程, 都由我们做了。河北省政府搬迁, 省检察院大楼、省发改委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等均由我们承担。

篇4: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建造和发展航母对捍卫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根本上说,建造和发展航母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含岛屿海岸线)和数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海疆,且70%以上的人口和国家经济重心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这都需要提高我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因而建立和发展航母力量十分必要,其捍卫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自不必赘言。何况,现在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21艘正在服役的航母,其中美国拥有数多达11艘,且全部为核动力的超级航母。目前有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航母。东亚的韩国、日本主要发展直升机航母平台,并为下一步发展航母奠定基础;印度已经拥有一艘航母,同时准备接受从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并且正在建造首艘国产航母;俄罗斯正在忙于设计新一代航母,并准备将来制造多艘核动力航母,以重塑强国地位;英、法则合力建造新一代航母。反观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目前才刚刚交付了一艘主要用于试验训练的航母,发展明显比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晚。仅从这个角度看,建造与我国安全需要相适应的航母,建设一支以捍卫国家安全为己任的航母战略力量,是自然合理的战略选择。

另一方面,建造和发展航母也是顺应我国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国家实力变化而拓展和丰富。具体而言,现代国家安全是“安全边界”和“边界安全”这两个概念的统一。“边界安全”是“领土边界”的安全,而“安全边界”则是“利益边界”或者“战略边疆”的安全。在这两条边界中,“利益边界”离“领土边界”越远,国家安全度就越高;如果二者重合,则国家安全就到了退无可退的底线。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利益边界随着对外开放的加大不断拓展。当前我国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50%以上,在大国中外贸额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例是最高的;而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以上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仅出口这一项,就直接关系国内亿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且,我国重要战略资源供给对海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进口石油和数以亿吨计的矿石都要经过海洋运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资本、人口等要素已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为此,中国海军需要相应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提升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这样,适度发展航母力量就成为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

总之,中国适度发展航母力量,与我国既定的国防政策是一致的,与维护世界和平也是一致的。我国永远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发展航母力量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国航母力量建设的基本战略定位。

建造和发展航母对促进我国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建造和发展航母符合现代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具有显著的经济技术发展效应。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防是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消耗品?长期以来,人类认识军事、国防的经济属性,始终摆脱不了这样一种逻辑: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用于国防建设的资源增加,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亦然。这种认识可谓根深蒂固,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直至1973年才被一位名叫贝努瓦的经济学家改变。贝努瓦通过对44个发展中国家国防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国防费投入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的效应。实际上,早在人们争论不休之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二战之后,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以后,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与军事活动的方式开始深度融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早已跨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世界发展大势、富国强军基本规律和中国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实质是将军民分割的两大体系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使其既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不仅使一份投入形成两份产出,而且在两个领域的良性循环中产生更大效益,进而形成富国与强军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确立了这种科学的视角,就不难理解航母研发的经济效应。毫无疑问,航母同其他国防终端产品一样,其基本功能是捍卫国家安全,因而它的研发建造从总体上并不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价值增值过程,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资源消耗。但是,作为国民经济产业链产品终端中最具综合性的超大型产品,航母是多技术、多产业的集成与交融,凝结了一个军事大国所有的战略产业能力,其发展必定对国民经济产业群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从产业关联上看,发展航母能够产生很强的后向产业联系效应(即“逆向产业联系效应”)。发展航母不仅对船舶工业能力和相关装备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为高附加值船舶和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对航空、动力、机械、电子、材料乃至燃料工业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能够推动这些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世界,航母产业已然成为集国家各主要工业部门能力的综合性产业。通过对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高新技术武器平台的研发,带动军事工业的发展,进而辐射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国家战略。早期的英国和法国,中小型航母建造一般可带动数以千计的企业,而美国的大型航母研制则可带动数万家承包商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而且,航母的全寿命使用过程本身还是一个持续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航母是不折不扣漂浮在海上的“城市”。一艘航母除了有作战飞机、导弹、航炮、油库、指挥所等战斗设施外,还有从工作到生活的各种保障设施,可谓应有尽有。有人预计,根据不变价格计算,美国每艘航母一生至少要花去1000亿美元,往往数倍于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这无疑会持续刺激社会的生产和消费。

nlc202309011031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源是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这一背景下,适度发展航母产业在提供国家安全效应这一主功能的同时,无疑可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据有关研究,在我国95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和396个行业中类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相当多的行业均有带动作用。而航母产业由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程度极高,其建造活动所需要的投入,往往可带动钢铁、化工、能源、船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原材料、轻工等许多产业的发展。

“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的改装具有划时代意义。这艘用2000万美元购自乌克兰、重达6.5万吨的重型航母,建造时虽然一度完工76%,但出售时经拆卸已只剩一个船壳。该航母船体于2002年初运至大连造船厂,经过十来年的修理和升级、调整及试验,才进入了正式服役期。从经济角度看,这艘航母的改装可产生四大经济效应。一是船舶产业群效应。船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产业,发达的造船工业是国家经济振兴、国力强盛的标志之一。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的船舶工业企业有1242家,其中船舶制造企业600家,船舶配套设备企业368家,全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使本已产能过剩的造船行业面临着一个被迫优胜劣汰的时机。而且,尽管中国船舶订单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但可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还很低。在这一背景下,建造航母、打造相应的航母编队,可以加速我国船舶产业升级进程,促进某些通用的船用配套设备尽快实现国产化,早日结束主要建造“大船壳”的船舶工业历史,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瓦良格”的改装及其后的航母产业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推力。二是产业辐射效应。在“瓦良格”的改装中,有很多企业直接参与了科研、生产和试验任务,还有为数众多的各类企业包括民用企业承担了协作配套任务。由此,创造了大量的中间产品需求。可以说,“瓦良格”的改装过程,对重武器装备制造、航空指挥系统、动力系统、中高端防护材料、尖端电子系统、航天通信等领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无疑会推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说,通过航母产业发展,使更多的民用经济体参与国防科研和生产,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满足国防科研生产条件而不断加大技术革新的力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这的确有助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的动力。三是后续经济效应。航母舰队是一个复杂的军事巨系统,除了主舰,还需要大量的护卫舰、潜艇、舰载直升机、反潜机、预警机等。“瓦良格”的改装是中国开启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步。由此,我国将会逐步建设属于自己的航母和与之配套的其他作战平台及相关的辅助设施,这将源源不断地提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四是创新及其扩散效应。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尔后再由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转移,推动民用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是现代社会实现经济与军事良性互动的一个规律。航母改装和研制尤其如此。“瓦良格”的改装和后续航母研制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必定会直接作用于民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有力而持续的推动。可以预见,适度发展航母产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技术提升的支撑点。(题头和文中照片均为“辽宁舰”。)

(责任编辑 王浩钟)

篇5:中国航母下水对世界的影响

“瓦良格”的前世是乌克兰没有造完的航母,即便将其改装完工具备了完全的航母特性,也不能算是中国100%自行建造的航母。从各路媒体和军迷们对老瓦的评论,其最终的用途也可能不是战略意义上的进攻性航母,很可能是一艘具有航母性质的训练型军舰。然而,让“瓦良格”重新回到大海怀抱中驰骋,这不仅仅是中国海军武库中添加了一件大杀器,填补了中国海军战舰序列中没有航母这一空白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在于对其改装和改造过程中让中国海军掌握了建造航母的各项技术,系统完整的对建造航母有了一个充分实践的过程,为中国建造真正的国产航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中国“瓦良格”号航母的下水,将使国人和海军期盼了几十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和民族、军队的凝聚力将达到历史最高点,因南海问题而被臭骂的海军也可借“老瓦”的下水,来转移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全心投入到南海的纷争当中去,以前没有航母,中国的战机要到南海争议海域,必须有空中加油机随行才能到达,有了“老瓦”,不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还可有效的吓阻南海周边各国,使之不敢再像以前一样的猖獗,从而也给争议岛屿的谈判增加了筹码,航母被称之为“移动的国土”,只要攻击了航母就等于对航母拥有国宣战,所以就算是“瓦良格”跑去钓鱼岛,小日本也不敢在像以前对待海监船一样对待中国航母,这也就标志着以后钓鱼岛问题的主动权将属于中国。

“瓦良格”的下水,于美国而言,担心的不是中国海军能否和他们强大的海军一战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不算个问题,美国的海军不是吃干饭的,11个航母战斗群不是摆着玩的,“瓦格良下水”至少能起到阻碍它“重返亚洲”政策的步伐,美国“重返亚洲”政策说白了就是打压中国的政策,美国要打压中国,必先紧紧的抓住中国的死对头日本及仆从韩国,还有就武力保护下的台湾,中国西部的印度、阿富汗等等。

“瓦良格”下水,首先对东亚的韩国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只要美国敢有动静,那么第一个开刀的国家必定是韩国,到时中国派兵与朝鲜从正面进攻韩国,“瓦良格”的航母舰队在后面先灭了韩国舰队再配合中朝联军一举灭了韩国。

“瓦良格”的下水对收复台湾也能起到关键作用,当武力解放台湾的战斗打响,即使美国到来,解放军已经冲出“第一岛链”,到那时就不是在中国本土作战,而是在“第一岛链”以外和美军周旋,在岸基配合下对美军海上猎杀,其结果让美军肯定接受不了,毕竟美军基地支援的是直接战斗力,但在中国岸基弹道导弹饱和性打击下,又有多少战斗力能生存,要知道美军是远离本土作战,中国潜艇会给美军后援致命性打击,总之会让美军付出的代价超过越战的几百倍。

“瓦良格”下水对日本来说是更不愿看到的,日本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占优势的局面将随着“瓦良格”的下水烟消云散,日本虽然拥有先进的海军和刚刚服役的两艘直升机航母,却没有可搭载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再先进也挡不住中国航空母舰庞大的战斗机群以及水下核潜艇的毁灭性攻击。中日开战,美国全面介入的可能性不大,援助武器装备、卫星情报资源共享等等高科技领域里帮助日本那将毫无疑问用。因为全面介入和中国开战那么,世界毁灭的可能性谁都无法预料。

“瓦良格”下水对于印度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印度这个国家,连做梦都想成为地区性大国,地区性霸主,要在国家经济、军事等各领域超过中国,这些年来,印度每年的国防开支都超过了其他领域,人民生活穷苦,政府却把应该改善民生的钱用去大把购买现成的进攻性武器。印度海军有过几艘购买的二手中小型航母,如今在役的两艘基本能开动的老旧小型航母,从1998年就开始建造的国产中型航母现在都还没下水,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马上下水,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个不怎么使人愉快的事,如果现在中印开战,那么印度前两年设想用航母从海上攻击中国舰队和沿海城市的想法将成为泡影,中国的“瓦良格”航母战斗群绝对 3 能把印度的航母战斗群击沉,如果印度出动陆军和空军,那么就算印度有俄罗斯或者美国的支持也必败无疑,这点历史已经作过证实。

篇6:“中国梦,航母梦”讲座有感

张老师在讲座开始先放一段中国航母的宣传片,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教室里鸦雀无声,目光都集中在大屏幕上。接下来张老师开始给大家讲述航母的历史,从1912月7日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时人们就开始思考航母建造的可能性。虽然美国海军最早开始了飞机在舰船上的起飞试验,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日本从此开始建造更多的航母,并成为当时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甚至超过了美国,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二战时期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基础。

学识渊博的张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航母的实战案例,从1940年11月11日首次实战的奇袭塔兰托到1941年12月7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和1982年6月4日的途岛大海战,让世人看到了航母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于是,世界各国都开始纷纷开始发展航母,其中美国的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尼米兹级,明年超级航母----福特号即将面世,这也是美国能够称霸世界海洋的战略基石。

然而,我们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是相当曲折的。中国的`航母事业第一人是陈绍宽将军,时年26岁的陈将军在欧洲战场上作为战争观察员首次看到航母的威力,回国后于1928年即向政府上书建议建造航母,然当时的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建造,计划只好搁置。直到1982年爆发的马岛战争让中国政府痛下决心发展航母。

我国先于1986年以拆船名义购入澳大利亚退役航母“墨尔本”号,购入苏联明基克号中型航母,直到中国成功购入苏联“瓦良格”号航母,并将此舰改造成为我国第一艘也是亚洲唯一的重型航母----“辽宁舰”.购买“瓦良格”号历时数年,过程极其复杂,背后的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幸运的是我国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由爱国商人徐增平先生出面成功地将“瓦良格”号和其所有技术图纸一同购入并运回大连港,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我国自行研制航母的时间。如今我国也拥有了自行研制新型航母的能力,新一代核动力重型航母不日也将出现在太平洋上保卫家园!

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中国长期处于有海无防的尴尬境地。近代,西方列强凭借海洋通道侵略中国,使得中国饱受蹂躏。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逐步改变了有海无防的历史,但是装备的落后一直让我们处于被动的局面,许多领土争端迟迟无法解决。“辽宁舰”的诞生无疑大大提升了我国在风云诡谲的世界格局上的竞争力,使得我们能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安居乐业。

篇7: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意义

杨长汉

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老龄赡养率急剧提高,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收支缺口日益加大,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危机。虽然经济尚欠发达,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赡养率急剧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80年老龄人口赡养率仅为1:12.8,但到2002年这个比率提高到1:3。据预测,到2030年赡养率将为48.95%,2050年将达到55.46%,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急剧膨胀,收支缺口加大,制度面临财政不可持续的危机。从1996年起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开始出现少数地区收不抵支。1998年上半年有17个省收不抵支,全国总平均首次为收不抵支,1999年上半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扩大到25个,全国总平均为收不抵支,2002年全国除浙江、福建、广东和山东四省外,其余省份都出现支付缺口。1998年以后中央财政用于弥补养老金缺口的转移支付几乎以每一年100亿元的速度增长。1998-2002年中央财政已补贴养老金缺口1294亿元。

在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危机面前,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国务院从“大社保”的概念上早在90年代初就确立了三支柱模式,鼓励企业年金发展。劳动保障部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今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替代率目标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保障,要使企业职工退休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企业年金制度由雇主发起、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养老责任,是分散职工养老风险、增加职工退休收入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柱。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是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协调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果,倡导国家责任、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协调,提供养老保障不再是国家单方的责任。国家只负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养老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企业提供企业福利制度,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个人明确自我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分担养老保障责任。中国企业年金实行DC型完全积累制,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有利于将当前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实际替代率降下来,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缩小退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在当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型过程中,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差距具有逐渐拉大的趋势,需要通过企业年金制度来补充企业职工退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根据《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人均为8568元,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6152元,机关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17628元。2000年至2005年的6年间,全国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以年均5.70%的速度增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10.95%和8.95%,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量上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都明显高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水平。虽然最近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政府在不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上调幅度仍然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只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退休金的一半左右。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终身创造财富,没有理由让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工作终身后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企业年金合法地为提高 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杨长汉 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职工未来退休收入。在2006年的“两会”上,原劳动保障部表示,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26件建议都涉及到养老保险问题。其中,反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偏低问题的建议最为集中。同样的学历、工龄、退休年龄,因为工作单位不同而导致退休待遇相差悬殊,这显然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通过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形式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可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薪酬制度和公司治理完善,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从整个社会来看,企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直接主体。离开了企业集中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福利的最终和普遍提高都无从谈起。建立企业年金,吸引人才流向创造生产力的企业部门,才能促进劳动力市场正常发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年金就是一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欧美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年金市场的发育,是对中国传统的企业福利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安排,它与企业年薪制、雇员持股计划、期权计划等企业薪酬福利制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一揽子薪酬”体系,对于完善初次分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重大。由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受益权具有可携带性和可转换性,采取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发展企业年金将促进中国企业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机制趋于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年金计划发挥“金手铐”作用,将职工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住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稳定企业人力资源,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社会长期投资

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特征是银行业资产畸重,资本市场等长期性市场发展不充分。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是长期性的金融工具,企业年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延迟的支付承诺,其平均资金积累周期长达30年以上,其发展势必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发展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基金本身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追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等特点,影响资本市场的制度、结构、效率、金融工具创新、市场稳定性等,同时企业年金的社会保障属性还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必须以资本市场比较规范、成熟、稳定为前提。

中国目前仍然实行金融分业管理,需要向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发展。在我国当前金融管理法律框架下,而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机构分别有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承担,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同一机构可以担任不同的管理角色、同一金融行业可以承担不同的企业年金管理角色,不同金融行业和机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将实现从分业经营格局走向混业经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货币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将既为中国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提供投资来源,又促进三个市场的发展。

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本质上是一种长期性资金,需要长期的投资市场匹配。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即短期性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即长期性资金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资产分布的特征是银行储蓄长期居高不下,银行贷款成为社会生产性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银行化、金融资产的储蓄化、金融市场的短期化,导致银行储蓄存款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种金融功能。银行过度集中了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利于直接融资的实现,不利于资金的资本形成,不利于金融功能的完善。从全社会融资方式来看,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占据了主要的份额,挤占了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空间。居民储蓄资产畸高,储蓄的一大目的就是一居民养老预防性资金储备,反映金融市场缺乏合理的机制、工具、渠道,推动闲置资金进入养老储蓄和投资市场。通过发展企业年金来替代和分离出居民银行存款用于养老的长期投资,可以有效、成功分流银行长期储蓄,促进长期投资市场的发展。由于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基金化、信托化特点,对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监督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能力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可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养老基金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金融深化、促进长期投资、优化金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杨长汉 著

篇8:大国航母之中国航母

2012年9月25日, 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几代中国人的“航母梦”终于成真。

航母梦与强国梦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并整合通讯、情报、作战信息、反潜反导装置及后勤保障为一体的大型海上战斗机移动基地平台。现代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是以其舰载机编队, 夺取海战区及近海陆缘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中国的航母梦源于强国梦, 而这个强国梦又源于近代中国被列强欺辱的痛苦记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 从八国联军侵华到卢沟桥事变, 回响着一个国家有海无防的慷慨悲歌, 烙下了一个民族落后挨打的痛苦记忆。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3.2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 其海防的强盛与空虚, 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危。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初建时, 就将建设一支强大海军定为目标, 并并不断探寻着实现航母梦的路径。1970年, 有中国“航母之父”之称的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 曾组织关于航母的专题论证, 并上报工程方案。上世纪80年代, 刘华清在担任海军司令期间, 力主建造航母, 解决“望洋兴叹”的难题, 因限于当时经济实力, 他的许多想法虽未能成形, 但却促使许多与航母相关的预研项目上马, 为中国航母打下基础。

外国“壳”中国“心”

在中国航母梦圆过程中, “瓦良格”号扮演着关键角色。1985年, 当这艘前苏联航母, 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建时, 谁也不会将这艘航母与中国相联系。

从“瓦良格”号到“辽宁”号, 经过漫长的等待, 中国第一艘航母终于在9月25日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从这一天开始, 在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中, 又增添了一名新的成员——“辽宁舰”。

“辽宁舰”的入列, 标志着由“船”到“舰”的华丽转身。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葛立德副教授表示, 辽宁舰除却航母平台这个“外壳”, 其他所有的“瓣”——包括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等等, 都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 试航也由我们自己组织。可以说, “辽宁号”航母独立自主研发程度相当高。

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在记者会上表示, 中国航母的舰载机完全是在国产飞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的, 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国产舰载机, “辽宁”舰上将装备的多种先进国产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 也非常值得期待。

战略意义重大

作为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 航母被视为一国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象征, 也是一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中国有1.8万多公里漫长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把航母列为海军标准配置, 是维护领土领海主权的需要。

另外, 从战略角度看, “辽宁舰”的入列也意义重大, 国防大学的韩旭东教授指出, 第一, 提高了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有了航母之后可以说它比一般的舰只的航程要远并且作战能力和投送距离也相应地增大;第二, 航母的服役它不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问题, 航母服役之后, 要组成一个航母战斗群, 那么这个航母战斗群的形成, 使在某一个战区内海军的力量将与对手形成一个巨大的实力差, 我国的海上力量将会出现占据主动权这样一个优势地位;第三, 在和平时期, 航母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威慑力, 那么这对于我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维护和平任重道远

对于发展航母, 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曾经明确表示, 此举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 中国坚定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决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中国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

作为武器装备平台, 航母既可用于进攻, 也可用来防守, 还可用来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 提供辅助支援。有军事专家表示, 航母的入列, 将极大提升中国军队面对多种安全威胁,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辽宁舰”入列服役, 只是中国发展航空母舰迈出的第一步。众所周知, 航空母舰是一个由众多现代先进技术组成的巨系统工程。一艘新的航空母舰服役后, 不仅舰上各类装置、各个系统需要调试和磨合, 与编队中其他舰艇需要协同训练, 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都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 航母及其编队的建制编成、作战方式、训练方式、补给方式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对于刚刚实现航母“零”的突破的中国海军来说, 从入列到真正形成战斗力,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非主流qq火星文个性签名下一篇: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王枫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