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24-06-1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选6篇)

篇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当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学习逻辑性强、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数学时,学习兴趣就更显得重要了。在实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时,应该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灵活运用的原则;优势互补,交叉使用原则。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数学学科 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俗话说: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是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趣事趣题,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只有先让学生爱数学,喜欢听数学课,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数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启开其心灵之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标。课堂上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丝丝甜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绝不能高高在上,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请他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伏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与他进行个别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有意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快。后来,还被选为班干部。

2、欣赏学生,激励激情,在自主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渴望被欣赏。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影响极大,他们尤其需要来自他人的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时,应注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赞美的语言、语气应有所不同。过于频繁的赞美,将会失去其赞美的激励作用。有时善意的批评,也会从反面增强赞美的价值和份量,从而充分以挥赞美的激励作用。如学习成绩好而又认真的同学在课堂作业上也能反映出正确率高、书写认真,教师给的等第当然也是最高的。每次教师都给最高等第,学生容易形成习惯,得不到激励作用,倒不如过一段时间找出他的不足,善意的批评一下,这样更容易激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主学习将会在赞美,欣赏的激励之中显现其强大的力量。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重视“备学生”,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

3、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的栩栩如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对数学教师来说,正确掌握数学教学语言并能恰当地运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学语言除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外,还要能正确地反映数学事实的现象和本质,贯彻数学教学原则,符合教育和教学的要求。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外部形式和思想感情,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声音过高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当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吐字要清晰,声调要顿挫,快慢要适度,语调要自然,听起来不要有读书感。还有,声调的变化也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当学生听课纪律不好时,讲话突然停顿一下,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其效果有时比高声批评一顿来得好。另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诙谐的动作,一段风趣充满哲理言论往往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赢得阵阵喝彩,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振奋精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1、重视活动,创新手段,在主动参与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文本,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根据章节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找图片、实物、动作,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节课,我先请两个同学甲、乙上台做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抛出两个正面——甲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乙得1分,先由甲抛掷10次,乙记录得分,再由乙抛掷10次,甲记录得分,最后统计得分,得分高的人获胜。学生们很激动踊跃的分组做游戏。我请两组同学上来做游戏,然后请同学们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学生们先黑板上的数据直观感受到这个游戏不公平,于是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经过分析,得出获胜机会各为25%与75%。采用这们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变化课型与教法,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每堂课都应考虑学生喜欢的进行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做游戏等特点。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或展示语言难以描述的数学情景,以及通过讲故事、设悬念等,组织学生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开展竞赛性活动。每一活动都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觉中,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参与活动的合作中,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具、模型、实物、投影、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采取做游戏、听故事、搞竞赛等方式,创设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学“5的组成”时,老师设问:“请小朋友们把5 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得出几种分法?谁最快?学生动手分小棒后,纷纷举手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一给予肯定。这样从动手到动脑,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而且增加了学习趣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的学具,加强启发式教学。如纸、笔、直尺、课本、三角板等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教师在课前嘱咐学生做好应有的准备,通过人人动手、动脑,人人都可以参与。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印象还很深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为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恰当运用,声色俱备,动静配合,能大能小,灵活方便,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总之,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生动活泼、有趣、新奇,就要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任何概念化、公式化教法都是不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和魅力,要做到活而不乱,又要做到声情并茂,情理交融,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就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大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目的,诱发动机,在明确目标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向他们讲述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树立远大志向。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明确,必然从心里上产生“我要学”的志向,继而行成要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情感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方面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感情,理解、尊重、亲近、关心学生,寓教于情,用真诚和热情拨动学生心弦,使其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容易对数学产生兴学习愿望。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心理学说当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不断为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享受获得的欢乐。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起长效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一量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学校铺面砖的阳台面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巧用心理学知识,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受教学的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儿童天生就是好动的,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数学、乐学数学、以至学会。但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成功,增强信心,在喜悦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指出:“传统教育给了学生太多失败的机会,这种失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自我价值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受过去学习成败体验的影响,学习越成功,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他们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拼成长方形,再通过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充分体验了探究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发挥情感,强化信心,在信心倍增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先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某个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4”的时候,要求学生竖出4个手指头,其中一学生竖出3个手指头,这位老师走近学生一边帮他再竖起一个手指头,一边说“把这个也竖起来就很好啦”。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要记住“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果子”。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走向成功。

四、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内容不再是与前面知识联系不紧、不连贯的,而是不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和谐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接触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概念,单调的计算公式、法则。因此,教师应采用愉快教学法,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学生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我直接答出得数。听说要考老师,同学们可来劲啦!当老师快速、准确地答出考题结果后,学生又惊奇又羡慕,真想知道个中缘由,从而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复习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由长方形面积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由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一学生插话:“我能用梯形面积计算这几种图形面积。”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一改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说说,学生说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都相等;长方形两条相等的长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就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就相当于上底是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两底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学生说完后得到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也都听懂了。老师进一步启发用梯形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或作出唯一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类似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会悄无声息地泯灭于以教师为“权威”的传统教学之中。

再如,在计算乘法分配律时,我用发作业本和收作业本这一学生司空见惯的举动,然给学生观察并猜想,让学生说清楚谁相当于“(a+b)c”中的“c”,谁相当于“a”、“b”。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贴近我们身边,更理解“分配”,从而厘清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

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并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更加了解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增强“主导作用”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互相尊重,树立自信,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改进评价,捕捉时机,在最佳评价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怎样艺术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呢?为了鼓励孩子发言,老师在上课时,用满怀希望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 “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边称赞边奖给发言的同学一颗小星星。课后,同学们把小星星记在成长树上。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出现很不同的效果。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吃力,以前常常受到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笔者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 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

3、引入竞争,创先争优,在竟争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情境。数学教学的竞争情境,是我在课上采用的方法。提前布置内容,内容包括课后的思考题竞争,抢答题竞争,口算题竞争,解答应用题、计算题正确率与速度的竞争解法求异的竞争等,并给优胜者加五角星。特别是对那些质疑提高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还把家长的解题方法带到课堂上。教师根据争论的情况进行点拨和肯定,对于有创见性的见解和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大部分同学和家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表现自己,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每个“优胜者”是无比兴奋的,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转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高尚的人格去构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数学学习极性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还能怎样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维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要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篇2: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的能动过程,教和学密不可分,但在教学中通常表现为教多学少。其根本,便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主要步骤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积极配合老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与学生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的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裁判员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

三、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各自力所能及的任务,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篇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了解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遵循小学生的特征。 女孩和男孩使用大脑的方法大不相同, 因此大脑活动的优势地区也有着天壤之别。男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好, 而女孩的语言能力更胜一筹。 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

一、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技巧, 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改变原本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 将小学数学教学做到极致完美。

小学数学教学是爱的艺术, 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且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进入奇妙的课堂学习世界, 就必须为小学生设置一个美好的学习意境, 让学生发现与挖掘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只有学生发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才能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敏感细腻的, 他们十分擅长观察自己在小学数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小学生能够得到小学数学老师积极的反馈, 那么他们就会变得信心满满。 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首先抓住学生的特点, 对学生开展爱的教育, 给予学生充足的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根本。

教育应该是一种“富教育”, 所谓“富教育”就是指精心细致的唯美式教育。 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须因材施教并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与青春期的教育有着本质区别, 如果小学生在参加数学老师开设的实践互动活动的时候能够“动如脱兔”, 那么就会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默契配合。

二、设置相应的奖励,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奖励, 从而鼓励学生向表现优异的同学学习, 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问题十分积极的时候, 老师可以奖励学生糖果、小红花等物品。 当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 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 并奖励比较实用的铅笔、橡皮和笔记本等物品。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快, 却需要小学数学老师施予温柔的教学方式, 否则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就会受到重创。 所以,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十分细心地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帮助, 并给学生设置多姿多彩的奖励,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走向完美与成熟。

日本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曾说了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 ”小学生所抱有的心态, 直接决定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也决定着小学生具有怎样的人生。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奖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把握自己的人生。

小学数学老师要想培养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 就必须重视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智力的开发。 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能够培养学生上课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 因此, 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 而是习惯。 ”一旦小学数学老师培养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就会得到一劳永逸的好结果。

三、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潜能是学生共有的,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事物和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需要激发,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具备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大弊端在于———老师常常忽略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积极性的调动,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开展循规蹈矩的填鸭式教学,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玩智力游戏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改变自身落后传统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和提出问题, 并对学生的强烈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欲加以肯定。

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好问的天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 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并多与学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总之, 教师要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探索和研究激励他们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从而达到培养人、发展人, 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学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承担教好学生的责任, 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未来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 2011 (31) .

[2]李军祥.高效课堂的建设[J].科学教育, 2011 (05) .

[3]李翠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08) .

篇4: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引发兴趣;开拓思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应因材施教,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的工作,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尊重他人,敢于发表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又要勇于表达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论。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传统教学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用的评价语是“答得好”,“真不错”,“有进步”,“学得不错”等等。这种千人一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重个性的评价,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正如颜元所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既能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思维能力。但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向学生渗透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注意让学生学会归纳解题经验,那只能让学生乱碰,耗时低效,形成不了解题技能,更形成不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在几何中求线段的长度。先让学生回忆出初中阶段求线段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相似法、勾股法、三角函数法等,再结合已知条件,运用联系的观念,将条件和方法相挂钩,进而找到解题思路。这好像是“套路",但这里确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联系观点看问题,这才是形成思维能力之所在。所以,教者应不失时机地将蕴含在题目中有价值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暴露给学生,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基本能力,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根基,才有信心去研究奥妙无穷的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只有老师的讲,那是没有活力和创新的课堂;只有学生一味的自学,没有老师的指点和及时归纳,那又是没有后劲和深度的课堂。只有将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恰当点拨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课堂效益最大化,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彤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篇5: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为了让他们将知识吸收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主动探索、质疑、求知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喜爱,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着眼于他们对于音乐课的兴趣,调动他们孩子们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音乐教学、积极性

一、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基本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主动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而不是将某一课程当做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巨大动力,是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内心驱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通常表现在小学生对待音乐的态度、情绪和学习的毅力。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能动心理状态来之不易,它是在老师的教学影响之下,学生由于自己内心的好奇,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深刻认知而产生的。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的音乐形象对学生的的思想和情操都有显著的影响和陶冶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进入家长和学生的视线。家长们陆续为孩子报了多种多样的培训班,为了孩子从小就能够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的音乐课也随着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成为每周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喜爱是出自天然和质朴的兴趣,然而如果身处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上,这种兴趣就可能被消磨殆尽,这时尤其需要我们引导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学生在内心的渴望之下可以更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思路更加畅通,同时学习精力也更加旺盛。

二、目前学校教育的状况;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性。

古人云音乐可以“善民心”,有移风易俗之效,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效。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未被纳入音乐课经常被当做无关紧要的课程而被其他学科老师占用,导致学生经常无法按时到达音乐教室做准备,课时难以保

证。同时,音乐教师教学手段的陈旧性让课堂成为老师提供旋律而学生不断学唱的反复,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会让本已厌倦的学生难以专心听课,对音乐课逐渐丧失兴趣形成恶性循环。调查还发现,学生的识谱和读谱能力存在欠缺,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这方面知识相对枯燥乏味,然而根本原因却在于,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僵化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引导和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地直接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有限,更偏向于在轻松、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小学音乐课中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兴趣,除了与他们的爱好相关,还和他们接触知识时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关。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音乐课的组织方法、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用感情渲染和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思路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它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只有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学生才能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和谐与美妙,获得学习音乐的勇气与长期学习的心理期望。真正的音乐教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技能,在音乐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现力,努力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开始喜欢音乐。

三、调动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一)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依据小学时期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思维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音乐课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的趋势来引导学生。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从学生本身的感知水平和心理背景出发,将学生尚未接触到的领域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为学生演示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的想象穿梭于不同的景象;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具体与抽象之间不断变换,避免学生对于单一教学模式感到疲劳;能够将教师用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动态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我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在这段篇幅不长的乐曲中生动可爱的小天鹅的美丽形象,在初步感受了管弦乐曲《四小天鹅舞曲》的同时,了解管弦乐合奏的音乐体验;用模拟软件展示双簧管、长笛、小提琴和钢琴的不同音色,在不断的倾听中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用动画展示优美动人的《天鹅湖》的故事;再用高雅的芭蕾舞《天鹅湖》著名片段《四小天鹅舞曲》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注重教学语言

每一步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情感,为了让小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上,就需要为作品创设一个情境。在欣赏一些乐曲之前,我可以对这些乐曲的背景资料和奇闻轶事进行描述,比如讲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故事之后,同学们会产生马上倾听这首乐曲的欲望。语言是最普通又最特别的教学手段,当教师巧妙运用语言时,教学过程会焕发美妙的光彩。比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我可以先对新疆的风土人情进行简要介绍,如此同时播放一段具有新疆特色的地方音乐,使学生缓缓步入充满魅力的新疆大地,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好奇与兴趣。对于那些热爱音乐,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来说,师生共同欣赏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是最好的表扬与激励;而对于音乐兴趣一般的学生来说,使用表扬鼓励的手段一样具有积极作用,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鼓励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启教学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从事某种时间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一些成功,有时即使是偶然的成功,也会对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听音识音符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比赛游戏。听音的范围从短到长由易到难,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决定。比赛的规则是:教师弹琴学生辨别,唱出该音符并用手指指出音位。如果学生在三个音符中答对两个,即胜出,老师来表演节目,否则由学生表演节目。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想法设法甚至采取特殊的办法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样的气氛可以使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计巧妙的教具

兴趣的产生与发展史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音乐教师墙壁上悬

挂的音乐家肖像与音乐格言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具的设置可以有效烘托教学氛围,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将教室的遮光窗帘拉上,为每个课桌安放一盏安全蜡烛,烛光映衬着茫茫“夜色”,就像是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是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热爱音乐,自觉地学习音乐,逐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向课外延伸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展开课外活动,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体验到知识和美妙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积极性。课外活动小组可以通过参观学习,游览音乐厅、参与音乐舞会、组织音乐小组以及音乐夏令营等途径,争取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开拓性活动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阴雨可的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融汇音乐课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总之:

篇6: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 张平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认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帮自己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纸箱用来存放物品,他又想装东西多一些,又想节省些用料,班级里的4个学生听说后,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方案,到底谁的方案比较理想呢?是否表面积大,能放的东西就多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课的内容上。通过新课的学习,最后共同选择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你就会有更大的本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高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教师,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教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教师。但教师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教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新知提问

一堂课,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圆规作图时”时,在认识了圆规后,请学生对圆规这种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开展新课的学习。

2.操作提问

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时,出示一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一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下一篇:自律与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