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2024-06-18

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精选6篇)

篇1: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今日谈)

马 永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3日01 版)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行进方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吸取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不断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探索、创造和前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继续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契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的趋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和各项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回应热点”与执政自信(人民论坛)

——两会中国视角之六

张 铁

《 人民日报 》(2012年03月12日04 版)

既要面对代表委员质询,也需回应媒体公众关切。两会上,一些热点问题成了检验领导干部态度、能力与水平的考题。

不回避,不畏缩,不推脱,回应热点赢得许多掌声。不是维稳,是“让农村发展更快”,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道出万名干部下乡原委;“没必要原谅,没必要说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展现处理泄题事件决心。“回应热点”,是敢于正视、勇于承担、善于沟通的体现,这样的态度,值得赞许。

多元舆论场中,热点不会因为你保持沉默而自然冷却,套用流行句式,“你说或者不说它,热点就在那里”。那种“捂住了就没事”的思维习惯,那些“打死我也不说”的应对方式,不仅是掩耳盗铃,更可能让各种猜测、传言甚嚣尘上。以坦诚态度回应热点,正是挤压谣言滋生空间、防止政府“无形资产”流失的最好办法。

更重要的是,直面质疑、互动沟通,是政务透明化、公开化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培养现代行政方式,学会在监督之下工作;还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培育社会“共同体意识”,都离不开对社会关切、公众关注的积极回应,这是执政者必备的技巧与必须的责任。

以两会的热点声音为例。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出面解释免职干部复出的原则和标准,也增进了公众对相关程序的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主动重申“楼市调控不会放松”,体现责任担当,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心。在两会的大舞台上说热点、谈问题,不仅能在具体问题上求得认同,更释放出开放、民主、求实的强劲信号。

当然,回应热点必须建立在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调研之上。被动接招、含糊搪塞或是仓促夸口,都会引来更多“炮轰”。让人欣慰的是,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有备而来。说到异地高考,袁贵仁不仅谈了地方的探索,也谈到城市承载力、条件界定等种种困难;而对于“税负痛苦指数”,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澄清错误认识、介绍改革举措,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敢碰热点、更善碰热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执政能力。

“热点”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盼,能否积极“回应热点”,最鲜明地检验着对群众利益的态度。没能完成控制氮氧化物任务,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心情“愧疚”,要进行检讨;物价调控不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也“作自我批评”。工作没有做到位,原因很复杂;改革发展中有难点,公众能理解。只要能真诚回应、坦诚交流,就一定能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进工作。

敢碰热点、善碰热点、愿碰热点,对于热点给予真诚、负责和科学的回应,折射出越来越强大的“执政自信”。这是一种更大气的心态:相信我们的执政智慧,积极交流、主动沟通,定能得到理解、获取支持。这是一种更明确的认知:相信我们的执政基础,善待批评、广纳建言,便能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定位:相信我们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理应在公众监督下工作、理应对社会的关切负责。

两会上不避热点的领导干部,在这个政治舞台上作出可贵的表率。监督不是“添乱”,质疑也非“添堵”。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前行,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应勇于回应热点,在大众面前展现出更积极、更成熟的执政自信。

篇2: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黄梅县工商局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和摒弃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去年,我局一改往年年终检查评比和投票表决的缺陷,在摸索总结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全员绩效考评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丰富考核内容,合理设置目标

一是打破传统模式,合理设置板块。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去年我们出台了全员绩效考评制度,制度打破了以德、能、勤、绩、廉为内容的笼统考核模式,确立了以个人工作绩效为主,兼顾其它内容的考核体系,将全年工作目标划分为工作绩效、共性管理、民主评议三大板块,其中工作绩效占70分,共性管理占20分,民主评议占10分,工作绩效主要考核县局岗位目标任务,个人岗位职责任务;共性管理主要考核个人政治业务学习、工作纪律情况;民主评议主要考核领导和群众对个人整体表现满意度,通过三个板块,组成了一个对干部多维度,全方位考评体系。

二是遵循可比原则,实行分类考核。以前,我们在制定考评制度时往往将全体人员笼统进行考评,这样既不具备可比性,又使大家对考评结果不服气。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去年,我们遵循可比原则,在制定考评制度时,将全体人员划分为分局长、股长、机关一般干部、基层一般干部四个类别,每个类别人员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使上至班子成员,下至一般干部人人都有不同的考核指标,这样使从事同一职务层次和同一类别业务工作人员具有可比性和竞争性。

三是围绕考评内容,因人制定目标。为了避免考评内容过于具体,存在上下一般粗问题,造成各单位工作目标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我们在制定考评制度时,只提出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则由各单位根据县局下达的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相应制定具体目标。如全员绩效考评中的“绩”的制定与考核,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职能,年度目标和岗位来因人设置,因岗设置,并形成方案上报县局人教股审核备案,这样充分发挥了各单位主观能动性,在落实绩效目标上,达到了与县局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二、完善考评方法,确保客观公正。

1、完善考核方法。为了保证考核公正、科学、合理,我们一是突出硬性考核。在设置考核内容时,尽可能将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做到条条可检查,件件可考核。如政治业务学习,内容十分广泛,但为了便于考核,我们将其细化为参加学习记录,考试成绩等具体内容,这样就由虚变实,便于量化打分;二是注重平时考核。要求各考核小组建立平时考核台帐,对每个工作人员每天出勤记录,违纪情况等进行记载,使干部日常表现清晰化,切实做到考核有记载,奖惩有依据;三是强化捆绑考核。针对一些工作往往需要两个或更多人一起完成的事项,通过捆绑连带责任方法,发挥了各方团结协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形成合力,有力推进了整体工作的全面完成;四是实行奖勤考核。为了防止多干事容易犯错误,扣分多,不干事不出错,扣分少的现象,我们实行奖勤考核办法,对一人担任多个岗位的按岗位数进行加分,这样有效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形成了人人想工作,人人干工作,人人争岗位夺奖分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全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2、抓好督促检查。为了使全员绩效考评不走过场,我们采取局长负总责,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措施,并严格平时督查,从人教股、监察室、办公室抽调人员不定期深入基层,对考评情况进行实地抽查,然后根据其记录内容进行回访,看是否真的是到企业服务了,是否到市场巡查了等,从而杜绝了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现象。

3、实行考评公示。我们在红盾网上设置了各单位考评公示栏,各单位每人的当月积分排名上榜公示,谁先谁后一目了然,一方面便于接受系统干部监督,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争荣誉责任心,排名前列的想保位置争榜首,排名落后的想赶先进免惩罚,常常出现积分难分上下的情况,干部职工人人有动力,个人争上游,形成良好竞争态势,呈现出各项工作全面开花喜人局面。

三、用好考核结果,奖惩严明到位。

一是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我们将全员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直接依据,明确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须达90分以上,称职(合格)等次须达70分以上,60-69分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60分以下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目标考评分低于90分的,个人当年不得评为模范个人,优秀班长荣誉称号,低于80分的,不得评为先进个人。按照该规定,2007年,我们共评选出45名优秀公务员,7名模范个人,16名先进工作者。

二是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通过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彻底解决了以往领导主观评价选人的弊端,解决了“选怎样的人”和“怎样选人”的问题,形成了“凭实绩看干部,用分数分优劣”的选人用人导向。2008年初,在我局的人事调整中,有3名农村分局副局长因得分高在双向选择中被选进城区分局任副分局长,有9名副分局长因得分低被落选;有2名副股长因工作实绩突出被提拔为正股长。

三是与奖励工资挂钩。2007年,我局进一步将个人年度奖励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根据个人得分,以股室、基层分局为单位,实行“分数抢奖金”,最高的个人得了2000元,最低的只得了500元,拉开了收入差距,提高了全员量化考评实效。

篇3:在创新中激发制度活力

一、通过朗读训练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当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语文教学主要看成绩, 尤其是毕业班更加注重升学率, 在这种教学思维的影响下, 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 而忽略了语文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枯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如果具有了语感, 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语文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语文朗读的机会, 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因此, 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 可以在早读的时候, 让学生大声朗读, 在朗读时无所顾忌, 充分发挥, 朗读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 只要是和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都可以来朗读, 例如, 语文课文、报纸、作文等都可以作为学生朗读的材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情感, 体验内涵, 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可以选择语文教材中适合学生朗读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 单独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可以采取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方式, 来锻炼学生的语感,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正确地指导, 在语速、情感、节奏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这样, 语文课堂就会在朗读声中焕发激情, 焕发活力。

二、通过问题探究来激活语文课堂气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 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要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活跃起来, 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 只有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活跃起来, 才能激发积极性, 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的激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共同探究, 提高语文素养。

在讨论探究中, 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文本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正确地与文本和学生对话, 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情感, 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中, 对教材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和丰富,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这样, 在交流互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在语文课堂的问题探究中,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独自的理解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具体表现的情况, 予以指导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表扬,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通过课堂活动来激发语文课堂气氛

新的教学模式指出, 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 因此, 必须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体验的机会。

(一) 利用课前时间, 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

为了使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演讲, 练习口语表达, 至于演讲的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具体沟通, 遵循由易而难, 逐渐提高的原则,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或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抑或讲一些名人故事, 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等。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和正确引导, 逐渐锻炼学生在演讲中的语感、神情、动作等, 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演讲的机会, 这样,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激情和活力, 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课堂学习中

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增添了实践活动的模块, 这更有利于学生投身于语文教学,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充分表现自己的实践活动欲望, 并锻炼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 可以在实践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 扮演“主持人”, 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 学生在课下的实际准备材料中, 可以主动去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 提高相关能力素养, 还可以利用辩论赛的形式,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思考人生。同时, 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 让学生感悟名著中的精神内涵, 体味名著中所表现的思想精华。总之,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课程, 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好奇心, 又树立了其学习的自信心, 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了成就感。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课堂中, 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从而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晓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体验性教学[J].考试周刊, 2009 (21) .

[2]敖芳.浅议如何通过朗读上好小学语文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 (10) .

篇4: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青春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我国自古有之。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5年来,也有无数的航空青年舍生忘死、卧薪尝胆,默默铸造保家卫国之剑。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把航空报国当作终身追求的使命;他们淡泊名利,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为人知也无怨无悔;他们精益求精,竭尽全力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产品都打造成精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航空工业打上了“工匠精神”的深深烙印。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是青年成长的必然选择。青年时期是一生当中学习的黄金时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都是最好的,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容易及時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青年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最好的“教材”,全面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

青年还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务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现代科技给青年投身创新、追求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美国的扎克伯格创办“脸书”时才19岁,比尔·盖茨创办微软时才20岁,中国的马化腾创办腾讯时也才27岁。去年8月,在巴西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中航工业的“90后”青年玉海龙、林春泷勇夺“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赛后,玉海龙说“我不是无所不能,但我要竭尽所能”。正是年轻人的这种敢拼敢闯、勇于创新的精神,铺就出了一条通往世界冠军的成功之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制造方式和发展理念,创新成为时代进步的主导力量。青年的思维最为活跃、敏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各类前沿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很少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青年当之无愧地成为创新创业辽阔舞台上跃跃欲试的主角。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你有敏锐的眼光、创新的点子,这个时代都会向你敞开怀抱,容纳你的梦想。

创新是青年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只能成为一个谁都可以替代的“人手”,而成为不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才”,更成不了令人尊敬的

“人物”。青年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遏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打破条条框框,超越权威、超越前任、超越自我,努力掌握具有世界水平的前沿技术,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推动集团公司创新转型的巨大活力源泉。

(作者: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本文根据作者五四讲话摘编)

篇5: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区委组织部着力加强部机关效能建设

一年来,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部机关中心工作任务,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制度、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出生产力、创造力、公信力、凝聚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树立学风优良的组工形象

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部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员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知识型队伍为目标,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电化教育、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有关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努力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六合组工信息》开辟了专刊,建立了部机关干部学习园地,在六合党建网站开设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专栏。共组织集中学习9次,开展交流研讨4次。二是抓宗旨教育。组织机关干部收看《红岩魂》等专题电教片,参加吴大观、张云泉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分批组织人员来到党旗升起的地方——上海和浙江嘉兴,以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三是抓素质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组工业务和经济、金融、法律、互联网应用等现代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收看了《科学发展观高端讲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等专题电教片,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洪银兴教授所作题为《居危思机》和省经贸委副主任潘宪生同志所作题为《江苏工商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专题辅导报告。赴本省涟水、沭阳、铜山、武进、丹阳,以及上海市、武汉新洲区、重庆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标杆,找准差距,推动学习和工作。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教育,目前有7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学历在职学习。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任务等方式,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能力。继续选派2名同志参加区拆迁指挥部工作,2名同志任八百桥镇长山村、东沟镇东河村驻村指导员。

二、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树立正派亲和的组工形象

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创新求实、服务基层的可信可敬可亲形象。一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机关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08区级机关作风评议和学习实践活动收集到的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建议,部领导班子分

别于元月22日、6月1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务会成员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了在科学发展思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各科室、党小组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对标找差距,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自3月27日起,部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全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单位,同时又是活动参与单位,活动中,本着组织工作有着特殊性,不能搞特殊化的理念,坚持“公转”与“自转”结合,在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一组的具体指导下, 紧扣“党员干部真受教育、科学发展快上水平、人民群众多得实惠”的目标,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这一课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高定位、严要求、走在前、干在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活动期间,召开座谈会10余场,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制定整改目标措施19项。三是深化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三走进、三服务”、“三帮行动”“万名干部帮企业、齐心合力促发展”和机关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宣传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指导,着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部领导率先垂范,分别带队深入街镇、部门、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部机关干部也分别深入各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观察点进行调研。健全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部务会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每人联系一街一镇一村一居一企一校,和一名困难党员、一名优秀人才、一街镇大学生村干部。一年来,共深入企业20余次,深入城乡、村、社区上百次,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180余人次,共走访入户650余户。继续开展“结对挂钩”和“捐资助学”活动,在联系点东沟镇分别召开了区级机关部门对口挂钩帮促东沟镇工作会议、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创建工作现场协调会。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调研引路,大力营造“人人搞调研,个个出成果”的氛围,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部领导亲自参与重点课题的调研,各科室和每名组工干部结合工作业务确定1—2个调研课题。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和成果转化月活动,召开组织工作研究会年会暨2009年重点调研成果交流会,实行重点调研课题招标和调研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今年重点召开的党建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受到来自中央和省市等多方面关注,影响较大。

三、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实干型机关,树立精干高效的组工形象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一是规范办事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部机关议事、公文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六个一”文明服务,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接待来人来访时做到见面问一声好,进门让一个座,话前倒一杯茶,情况问一个明,办事给一个公,临走道一声安,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温暖。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关于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部机关无纸化办公实施意见》和区委组织部做好信访工作,应对涉及组织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09年,共修订完善5项制度,废止2项制度,新制定出台18项制度,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群众深度参与的360度干部考核体系。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制定了《关于扎实

篇6: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对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必将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改革的深化,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正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的强劲创新活力。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有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存在“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现象,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有相关领域改革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研院所改革、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的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同时,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尤须科技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创新活力必将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必将充分释放。

上一篇: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实践报告下一篇:新年的诗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