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2024-06-18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共17篇)

篇1: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是一本有趣的书。

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人,应该不多。此书问世数百年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在班中谈论三国战术,人物事迹,常常会为了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

当然,不止中国人,外国人也知道《三国演义》这本书。

他们特别喜欢这本书,政治家爱读他的权谋,军事家爱读他的策略,士农工商被他的传奇故事所吸引,而平凡人士则视桃园三结义为千古楷模,至今效仿不绝。就连漫画、游戏一旦被冠以三国的名字,也会相当的畅销。

在这本书里,我最崇拜的人是诸葛亮,我也最喜爱关于他的故事。

“草船借箭”就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居然可以算出过几天有雾,以雾的原因是敌人曹操看不清,下令射箭,结果就被诸葛亮设下的“陷阱”套住了,

成功“借”到了箭,是自己得到充分的武器。

周瑜是诸葛亮的死对头,他看不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三番五次的想托诸葛亮下水,但就是被诸葛亮一次次躲过去了,他觉得诸葛亮比自己厉害,结果气死了,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周瑜这一种人,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就算自己比别人有差距,也不应该去害别人,应该比以往做得更好。

对于曹操,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他写的诗有一种壮志豪情,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写出了曹操的壮志豪情。

纵观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的历史,问人们最喜欢哪一段,我想大多数人们会毫不犹豫的说:“三国”。要说称王称霸,文治武略,英雄美人,不都是在这本书里,而这段历史故事应归功于罗贯中演绎后的这本书。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就要赶快读,读完了这本书,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多的启发。

篇2: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

都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性格都尤为重要。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从《三国演义》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戏: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但是看到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与张飞相继死去,我不免有些伤感,也萌生了对人性的追问———性格决定命运。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关羽,他可谓是“忠勇双全”。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能可贵的忠。关羽曾经虽然是忠义的化身,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这就是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书中还描写了阴险狡诈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总之,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都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性格都尤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得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2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一个群雄争霸的恢宏历史时代,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于是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叹蜀亡,遥想三国,最可悲的莫过于蜀国了。想想那刘备,本来是仁义之师,又有五虎将,卧龙、先生相佐,怎么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呢?原因只有三点:一时刘备的妇人之仁。有一些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常被刘备的仁推得一干二净。所以,刘备的仁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二是后主刘禅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总认为自己拥有蜀国就够了,不想与魏、吴两国争夺天下,这怎么行呢?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诸葛亮的顽固。诸葛亮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智者诸葛亮却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以至于最后六出祁山,客死五丈原。论五虎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先说关羽,手执一把青龙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力拔山河,武艺超群,有武圣的美称。他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等,可谓是五虎之最。

再说张飞,他豹头龙须,虎背熊腰,好不威风!他声如洪钟,一声大喊,足以让三山五岳黯然失色,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是一条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

还有马超,一柄寒光枪如银龙出海,一件银袍与日月同光。侠肝义胆的他艺压群雄,纵然置身于百万大军中,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安然脱险。

接下来是赵云,他英俊潇洒,文武双全,既有过人的胆识,又有不同寻常的智谋。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最后便是黄忠。他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百步穿杨的黄老将军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射手,一箭可射的山开石裂。虽说已是老将,但他老当益壮,战场经验丰富,真是宝刀不老!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经典《三国演义》伴你成长吧!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3

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读着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副大火连天,一只只战船被慢慢烧掉,船上的将士仓皇逃窜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窜,结果被关羽抓住的情景。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这本书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活灵活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火烧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劳,而三英战吕布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了。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吕布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吕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胆量敢跟吕布对战的,也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刘关张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跟吕布对战,也一定是有勇有谋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觉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躲在云中不敢出来,仿佛被他们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异常危险的事情。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虽然我非常羡慕武将的武艺高强,但是我还是更佩服文臣的机智聪明。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也能冷静思考,把曹操的箭给取到手,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户外面安静了下来,传来一阵阵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对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儿也为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再次响了起来。而我的心中却是对文臣武将的敬佩之情。《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4

最近,我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我们读的是四大名著。其中,一本吴承恩的《三国演义》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细细的读,慢慢的品。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我,令我爱不释手。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

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

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高一的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5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看的书吧!我更是不例外,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对它我真是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我喜欢时不时地神游在三国之中,去琢磨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去聆听他们留给后人的处事之道!

《三国》就好像是我的一位从不开言的良师。每次当我捧起它时,里面的人物立即跃然纸上。他们或是在铁歌战马前挥洒自己的职责,或是在故事情节中叹息命运的成败。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代表是关羽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忠诚”两个字,还看到了做人要“知恩图报”。一次,曹操送云长一件战袍,可关羽就是不脱下刘备送给他的旧袍,可见云长对自己主上有多么的情深意重。关羽又是那么忠心耿耿地向着刘备。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绝不让嫂子受一点点的委屈。怪不得听妈妈说关羽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忠诚”的象征了,现在有好多人的家里和厂里就是因为这样才供奉关羽的神像呢?

《三国》又仿佛是我的一位沉默的益友。每当我走进《三国》时,它总会耐心地向我娓娓道来做事要贵在坚持!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更能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司马懿用他的“恒”和“韧”的精神,最终在对抗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

当我再次读到这一段时,去年做实验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论文,我着手做鸡蛋的实验。可是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当我想放弃不做时,司马懿与诸葛亮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故事在我脑海里不时的浮现,司马懿仿佛也不断地说:“我都坚持了十年之久,你连这点困难都坚持不了?”于是我又充满了力量,果真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我成功了,还获得了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呢?由此可见,坚持就能成功!有志者贵在坚持就能成功!

篇3: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一教:品味人物, 感受人物鲜明形象

一、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 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整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2.师:“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就像这奔腾不息的长河滚滚地向前流着, 无数英雄也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最终消逝。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英雄人物, 有资料统计, 在这本书中写到了1798个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本书中, 在众多的人物中, 数一数三国中的英雄人物。 (引出本次读书会的交流主题)

二、围绕主题, 进行谈话交流

话题一:你认识《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

1.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姓名, 并将姓名写在三国相应的区域内。

2.教师出示五段书中的语言描述, 请学生发挥想象, 猜出每段文字描述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并追问对该人物有什么印象。 (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等)

话题二:你最欣赏《三国演义》中哪个英雄人物?请说出理由, 可以举例说明。

重点预设:诸葛亮、关羽、曹操 (说说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特征) 。

话题三:从书中的英雄人物身上,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话题四: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称得上是英雄?或者说“英雄”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教师总结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时代, 三国是一个崇尚勇武、看重智慧的时代。《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教:剖析战争, 了解历史真实事件

一、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聊《三国演义》这本书。许多评论家说《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全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四十多次, 而且手法多样, 构思宏伟, 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我们走进三国的战场, 领略书中给我们描绘的那一场场战争。

二、交流探讨

话题一:《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哪些战争?什么战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出小说描写最为出色的三大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

话题二:聚焦三次战争。

师: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龙腾虎跃的时代。往往重要的战争也决定了双方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我们对这三场战争作个比较分析, 一起来完成一项填空。

1.学生填表, 填好后进行交流, 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聊“火攻”:三次战争中, 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火攻”, 火攻好在哪儿?

3.以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例, 梳理出先后运用的计谋 (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火烧赤壁) 。

4.再来聊聊实施这些计谋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5.小结:赤壁大战固然重要, 然而, 战前的若干小事件也极其关键, 是智慧的较量, 是计中有计, 一计套一计。它们好比是一个完整链条上的若干环节, 缺一不可。

话题三:综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为什么我们今天单单交流这三个战争?

1.在学生交流的时候, 出示三国形势图。

2.读《三国演义》这类历史小说, 我们不仅将目光聚焦在一次战争, 局限在对一次战争的深入理解上, 还应该综观整本书, 整体地来看战争。 (教给学生纵观、横看这类读书方法, 是阅读历史小说的重要方法)

三教:积累语言, 学会表达灵活运用

一、走进故事王国

1.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三国英雄人物, 对战争描写也尤为熟悉, 可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在人物、战争的背后还有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 请各组推荐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多媒体出示“走进故事王国”及评分要求)

2.各组代表讲述, 评委打分。

3.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战役, 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谋略, 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救主”场面, 还可以讲述其他情节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等) 。

4.宣布“故事大王”得主。

二、逛妙语佳句城

1.请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国成语, 说说它们的出处和意思。 (每组限时2分钟, 每讲出一个成语记1分)

2.创设语境:我们再登上经典句子城堡去看看。听, 周瑜正在高声长叹:“老天既然生了周瑜, 为什么又生诸葛亮?”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这样说? (请分在吴组的同学优先回答, 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出示自己收集的书中经典佳句, 学生齐读, 再请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情况讲讲它们的意思。 (也可以讲其他句子, 每组限时2分钟, 每讲清一个句子的意思记5分)

4.请学生说说知道的与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 (每组限时1分钟, 每讲清一条记1分)

三、激发兴趣, 拓宽阅读面

师小结:今天, 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 了解了一些精妙的词句, 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 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名著, 仔细品读, 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更深的感受!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标志, 阅读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 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三次执教《三国演义》这本非常有阅读价值的名著, 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对书中人物、故事、语言去认识、阅读和运用,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也一次次惊叹学生的变化。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阐述的独特视角和辩证分析, 以及释放出的一种自信和热情。

篇4: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 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國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篇5: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然而最令我刻苦铭心的还是那个豪放自傲的他。在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而袁绍对此毫无对策时,关于主动请缨。却因身份卑微而被人轻视嘲笑时,他毅然潇洒的以他自己的方式回应他们恼人的轻藐。不轻不重的一掷,地上人头,桌上温酒,立者,高傲,自信,不可一世。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历来被人所称赞的精彩片段,无需过多的描写却能让人不禁浮想到他打斗时刚强有力的风姿。

在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手上皮肉绽开,白森森的骨头,哗哗直流的血,观者都寒心,而他却可与兄弟喝酒吃肉,谈笑下棋,从容豪放的笑声掩盖住黑血滴落的声音。那种对痛楚无下限的极度忍耐,是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到的?他的这种豪豁与淡定是我最想摘取的星辰。屋外细雨飘飘,屋内喧哗不断,桌上一滩血,石地斑斑红,坐者,谈笑自若,置身事外。

在曹操惨败赤壁之后,狼狈逃经华容道之时,无路可逃的曹操只能请求埋伏在此的关羽念及往日情分放他一马。书上写的皆是重情重义的他“心一软”,便放了曹操。而为什么不是“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挣扎”,他放了曹操。或许在我们这些早就熟知结局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等于为自己生命的终结下订单,但在我看来去不尽然。正是这份重情重义造就了他光辉璀璨的一生,这份纯粹的性情也许把他引进了一条注定悲剧的路,但是却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迪——独属于英雄的情义与坚持。竹林萧萧,微风飒飒,骑者,脸色凝重,眉头紧蹙,默然颔首,背身离去。

在麦城,在他最后一场战役,不敌的他被曹操和孙权联手杀死。

篇6:六年级写三国演义名著的读后感

当时周瑜准备派人去诈降曹操,却不知道找谁合适。即使有了人选,还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去受苦。就在此时,黄盖主动请缨,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商量好了,于是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在曹操的假降将蔡中、蔡和面前故意发生口角,激起矛盾,让周瑜打黄盖。众人苦苦求情,但不打不行啊,于是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厥几次。

苦肉计看不懂的人多,看懂的人也有。诸葛亮就看得十分通透,阚泽观周瑜举动也已料着八,九分,于是便主动要求去献诈降书。曹操虽奸诈狡猾,但却没有看透其中的计谋,还是被有胆有识的阚泽说服了,中了苦肉计,可见再聪明再奸诈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啊!

篇7: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战”令我最为激烈,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

《三国演义》——四大名着之一,值得同学们学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2

暑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城计等等这几个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我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

妈妈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啰嗦:“我国四大名着很有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要多看这一类的好书,为初中做准备……”而我,由于对长篇小说不感兴趣,所以除了看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以外,其他书基本上都“无一问津”。寒假期间,老妈终于“强迫”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并让我看完后谈谈感想。

虽说厚厚的书让我感觉内容太多了,但是当我看完“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于速度“过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当属“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回合……

在这一回合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诸葛亮在大雾中使曹营以为有敌军来袭,不但让对方水军损失几十万支箭,还运用自己的计谋,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谋害。他知道周瑜让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便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无话可说,只能甘拜下风。

而在我读完后60回合之后,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诸葛亮,因为在《武候弹琴退仲达》这一回合中,诸葛亮在马谡失守了街亭之后,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时间内运用“空城计”迷惑司马懿,使其以为城内有军队而巧妙退敌。

其实这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有关,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从来都是多疑的,对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从不“跳进”去,这次,他也没有听从小儿子的建议,而是迅速撤军,到最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后悔不已。

但是这跟诸葛亮的智慧还是分不开的,这:“空城计”如果诸葛亮没有想出来,蜀军乱作一团,就会被打的大败。甚至亡国。而如果在魏军15万的军马中脸色突变,就会使司马懿发现破绽,进而导致大败。所以,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静是能“吓跑”对方的主要原因。

而书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举了。看不,妈妈叫我读《三国演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啊!我现在只是看不惯看的太迟了。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

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的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

初次读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了这本名着,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我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空城计骗过狡诈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人心,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多么得可歌可泣,多么得感人肺腑!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刘备的仁、关羽的忠、张飞的义和诸葛亮的智。那些层出不穷的智慧谋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人格精神,都展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亲爱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愿意和我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吗?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它的!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6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刘备推荐他,于是,刘备很希望能见到诸葛亮。

第一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前去拜访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庄院前,前去敲门,不料出来一个小童,说诸葛亮不在。刘备听了非常失望,在张飞、关羽的劝说下无奈的离去;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前去拜访。这是正是隆冬,这次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诸葛亮昨天刚刚去和朋友游玩去了。于是,刘备就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张飞和关羽等人一齐来劝阻刘备不要再去,但是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非常坚决,让张飞和关羽不得不再跟着刘备去拜访。这次,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便下马步行。

三人来到山庄,小童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便在门外等候。半天后,诸葛亮睡醒了,刘备急忙拜跪,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也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篇8:《三国演义》读后感

骁勇善战的军队,形象鲜明的人物,鬼斧神工的计策……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曹操、孙权、周瑜……苦肉计、空城计、桃园结义、刮骨疗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国演义》中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把我带进了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故事中,让我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书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调动了我的喜怒哀乐。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诸葛亮下山时,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折服,也为他得到知己而高兴;当周瑜和黄盖巧施苦肉计时,我既感慨周瑜的过人机智,又为那一鞭鞭地抽打而忍不住心痛,明知是假,却不由得同情黄盖;当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坐在城墙之上,悠然自得地抚琴退兵时,我吓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当多疑的司马懿中计退兵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也为诸葛亮精妙的空城计而拍案叫绝;当赵云在曹军的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孤军奋战,单骑救主时,我不禁为赵云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得这样一位忠心的将士足矣;当关羽身处曹营,深受曹操的赏识,却不忘与刘备的结义之情,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坚决回到刘备的身边,如此义薄云天,怎能不令人感动……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精髓,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三国,品三国,悟三国。让我们的这部名著永远传承下去。

江苏省海门市临江中心小学五(1)班

篇9: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调旱寨的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篇10: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

每每看到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会想起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四起,驰骋战场,斗智斗勇,忠心为主的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

献帝无能,十常侍管理朝政,黄巾教欲反天下时。刘、关、张相遇了,志向相同的三人在桃园中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即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自此,关张二兄弟誓死为玄德打拼天下,无怨无悔。这是情,手足情,英雄惜英雄。

念“三国周郎赤壁”不禁想起赤壁之战:周瑜用假书信让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来献连环计,诸葛亮足智多谋,“巧借”东风。才使得曹操几十万大军几乎一败于此。

抛开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胜不谈。且说周公瑾曾多次在心中暗思:“孔明之才胜吾十倍,如不除,必为江东后患”“既生瑜,何生亮。”这些话正证明了周瑜的心胸有多么狭隘。

但是,周瑜并非只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周公瑾在临终之前仍然不忘嘱咐众将:“汝等善事武侯,共成大业。”由此可见,周瑜也是一个忠心为主的人,只可惜妒忌毁了他的一生。

每每看到用以祈福的孔明灯飞上天空时,就会想起那个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的诸葛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六出祁山、智取汉中、木牛流马、巧布八阵图等诸多事件,都无一不证明了孔明的“奇”。昔往日,刘备三顾茅庐,重用孔明,玄德拜其为军师,在为关张二弟雪恨时,被陆逊火烧了七百里军营,病危在白帝城向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见,孔明的功绩之大,可孔明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辅佐刘禅继位,忠心不二。我想孟获的七擒七纵,也证明了孔明的胸襟之宽广……

后来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篇11: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沉默不是金的“喊水泉”

在我国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腰的一座石灰岩洞中,有一眼山泉,它并不是一眼普普通通的山泉,而是一眼“不会流水”的山泉!额,其实要想让它喷出水来,也不难,这就需要一个嗓门大的人来喊了。没错,这就是那眼“喊水泉”。如果我到那边去旅游,一定会扯开嗓子大喊一番。

在雨季,四周水流如注,而它却滴水不出。可是一有雷声,它便“哗哗”的往外淌水,雷声一停,它也停止流水。夏季,其他地方干旱异常,可这里凉爽宜人,只要对着泉边喊叫,它就会有清澈甘甜的泉水流出。据地质学家所说,这种不闻声不出水的“喊水泉”属于“声震泉”的一种,这与声波震动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

有名的毒泉――哑泉

泉水的味道清凉可口,只要是能喝的泉水,我都要尝一口,不过,当我得知了“哑泉”的存在时,我再也不敢乱喝水了。

哑泉出自《三国演义》。据说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经遇到过4个毒泉,其中一个为哑泉。大队人马都喝了哑泉的水,回到大营都说不出话来。最后经过一个智者指点,喝了安乐泉水后,随即突出恶涎,便可以说话。

读了书中的两篇文章,我对哑泉有了兴趣,于是从网上搜索,知道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战孟获之处在西洱海以南的盘蛇谷,当在今怒江惠仁桥以东的打板箐、盘蛇谷之间,盘蛇谷旁就有“武侯征南之哑泉”,旁立有碑,题曰“哑泉”。

所谓哑泉,实际上是含铜盐的泉水,有就是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胆水解毒的最简便方法就是掺进大量石灰水。救了诸葛亮人马的安乐泉水是一种碱性水,从而使铜盐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原来古代的人们,也非常懂科学道理,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

篇12: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关键词:决策;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35-01

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赛课活动虽已落下帷幕,而我却还沉浸在从选材——备课——制作课件——赛课的过程中,本次赛课我感受良多在此将我的得失与大家分享。

一、徘徊中的决策

自从学校开会安排了青年教师大奖赛以来,我明知无法“逃脱”所以还是一直在心里挂牵着这件事儿,只是一直在选材的边沿不断徘徊着下不了决定。好不容易选择了《桥》这篇课文作为赛课内容却在周末下午才听好友说赛课要求上的是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如何是好!明天就是星期一了,周一开会抽签周二赛课就将拉开帷幕,我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晚上吃过晚饭陪儿子做作业无意中看到了书架上的四大名著,头脑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我何不上名著方面的内容呢?我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了一下,我本身不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对于四大名著虽有所了解却不熟悉要想用作上课内容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项莫大的挑战。我犹豫了,是选择书上的选学课文还是上名著?我拿不定主意,整晚我辗转反侧却没有结果……

二、逼上梁山

转眼间就到了周一开会的时间,当领导们安排好工作之后教导处李主任就喊我们抽签了。我可真“幸运”竟然抽到了第二号也就是说明天上午第二节课就是我赛课了,这可真是把我给“逼上梁山”了。回到家思考了很久最终我还是决定向高难度发起挑战——上名著内容。我思索着《西游记》孩子们太过于熟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太过于复杂深奥孩子们不太感兴趣,而《水浒传》故事精彩人物形象鲜明又极具趣味性,孩子们学习起来应该更有兴趣吧,最终我确定上《水浒传》,希望这一逼也能把我逼成一条“好汉”!

三、备课遇拦路虎

确定好上课内容和课题之后,我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坐在电脑前备课。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经过不断地修改教案也已基本敲定。该制作课件了,可我的电脑却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我想尽办法却总是不能在PPT中插入文字,此时已经是晚上11:40这可如何是好?窗外虽是寒风中夹着凉凉的雨滴而我却急的冒汗……紧急关头好友向我伸出了援手为我解决了难题,真是雪中送炭啊!深夜2点过,我终于初步完成了课件制作。

四、最后的准备

星期二早晨刚7点半我就到学校了,因为我的教案还需再次修改,评委用的教案还没有打印,学生学习的题单也还需要最后的修改和打印,课件有些地方要进行最后的处理……太多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眼看着就要到我上课了……,我沉住气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投入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中。

在距第一节课下课还有10分钟时间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拿着为孩子们准备的题单我来到教室打断了数学老师的讲课将题单发给了孩子们,并让他们上好厕所带好文具及题单集合到四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刚讲完要求下课铃就拉响了……

五、反思得失

孩子们刚到多媒体教室坐定上课铃就拉响了,我深呼吸后定了定神神便按照教案开始了我的“名著之旅”。

40分钟的课看似很长却在转眼间结束了。上完课,我只觉得浑身轻松可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回顾本节课,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是:1、注重对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2、明确了书—故事—人物—细节之间的关系。3、对气氛的渲染,对孩子们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孩子们学习的反馈方面也做得比较好。存在的最大的不足有三点:1、徘徊犹豫下不了决定,所以迟迟未决定上课内容;2、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所以不熟悉教学设计,上课不够流畅。3、在对孩子们进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指导和对故事、人物形象及细节描写方面的学习指导犹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彻底。

篇1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没有人绝对的好绝对的坏。我们总是哭,关羽为什么死,不想让关羽死。而狠孙权但细细想没有刘备不归还荆州就没有关羽死也没有蜀吴破裂。更没有魏国坐收渔翁利。所有,人都说为什么助曹不助汉。因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必须走出历史舞台。还有刚开始蜀国过于自信而跟吴国断交,如果和吴国一块打下魏国则为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关于刘备和曹操二人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并让我明白,看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全面。

篇14: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战”令我最为激烈,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值得同学们学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数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称卧龙先生。他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门后,便与刘备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成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雄才大略,帮助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其中,最精彩的要数诸葛亮草船借箭了。当时,周瑜一直很嫉恨诸葛亮比他高明,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谋害诸葛亮,于是便借请诸葛亮商量军情,故意为难他,说:“现在军中急缺十万枝箭,请先生快快造来。”诸葛亮何等胆识,他毫不惧怕,反说:“三天,够吗?”周瑜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如此信口开河,心想死定了,赶忙说:“你立个军令状吧!倘若违反,军法处置!”诸葛亮哈哈大笑,立下了军令状。

而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士兵。前两天按兵不动,到了第三天,江面上雾气腾腾,大风东去,诸葛亮带领船队往曹营驶去。曹操害怕中埋伏,命令射箭抵挡。不一刻,草船被射满了箭,满载十万多枝箭荣归军营。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周瑜目瞪口呆,但又心悦诚服的样子。不由得暗暗赞叹诸葛先生的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文学魅力无时不在震撼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

今年暑假,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后来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着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起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篇15:《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读完之后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

书中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作者罗贯中将很多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有重情重义、礼贤下士的刘备,有足智多谋、沉着稳重的诸葛亮,有忠贞神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明辨忠奸、顾全大局的孙权,还有生性多疑、阴险狡诈的曹操。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从小就饱读经书,为了避开天下大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他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经典战役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佩服,同时也让我明白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要惊慌,冷静的用智慧去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刘备死后诸葛亮全力辅佐刘禅,在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决心,是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三国演义》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书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节更是精彩纷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历史教训,认识很多的历史人物,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仪、仁德也是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的。

篇16:我家的“三国演义”

我妈妈欺弱怕强,不“联刘抗曹”,反而“捧曹压刘”。有一次“曹操”不小心弄坏了我新买的玩具盒,我哭着训斥老爸,老爸为自己狡辩。“孙权”见了,不说“曹操”的错,反倒为他说话:“算了,爸爸是不小心的。”老爸得意地扬起了头,我一肚子委屈走进卧室生闷气。

期末考试我领了一个奖,老爸要和我“煮酒论英雄”。我得意忘形,说了一堆大话,老爸马上板起“曹操脸”,一脸凶相,我好话说了一大堆,老爸还是不肯原谅,真是顽固透顶。

老妈居心叵测,常唆使大姐“鲁肃”整我,例如作业没完成就跑出去玩,“鲁肃”执行老妈命令,罚我抄课文,而且铁面无私不许少一个字,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我被迫无奈时只有请“军师”二姐帮忙才转危为安,不过有时,我聪明反被聪明误,认为有“军师”出主意,开点小差,犯点错误,也不怕“孙权”和“曹操”“大兵压境”。有次,我考砸了,只有88分,怕妈妈大发雷霆,我连忙跑到“诸葛亮”那儿,让她帮我解解围。真是不巧啊,“诸葛亮”正在为自己只考了87分发愁呢!“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军师”拒绝了我的“求救”,让我自己想一个让“孙权”消气的办法。我“修书一封”,说自己粗心大意“失荆州”,“下次保证不让你失望”,塞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后,没有半点怒气,相反还用赞许的目光鼓励我。

你看,这就是我的“三国之家”,每天都上演着新奇的故事,有兴趣的话,欢迎到我家瞧瞧,包你收获一箩筐。

篇17: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

这一段文字完整的描绘出了刘备的贫穷,哪有人会想到这个如同乞丐一样的年轻人竟然能当上一位君王!这靠的是不懈努力,当然他也得到了众人的帮助。

其中最有智慧的人就要属诸葛亮了。他帮过刘备许多忙,是帮助刘备建立王朝贡献最大的人。

曹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阴险、奸诈、好弄权术给我印象很深。但是曹操也有很大的优点: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求才若渴。“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为留住关羽,曹操对关羽: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一直是后人说不尽的话题。

再谈谈三国演义里面的赤壁之战,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

曹操想要统一南北。那时,长江中下游一直有两个大的势力:一个是依附荆州的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曹操南下,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吴抗曹。诸葛亮说服了孙权,共同抗曹。双方组成了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最后诸葛亮借东风、黄盖苦肉计,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军。

这场战争让我难忘的地方是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江东群雌;又采取火攻,借东风,在这场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上一篇:信息系统用户培训下一篇:华为用的管理软件与麦凯思企业人事工资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