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教学环节

2024-06-14

浅谈有效教学环节(精选6篇)

篇1:浅谈有效教学环节

浅谈有效教学环节之一

教学反思

在有效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反思,对于此环节很多教师都不太重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首先,反思对于教学的重要性.记得,孔圣人曾说:吾

篇2:浅谈有效教学环节

一、在备课时就要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

教师在备课中,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必须细化、具体化,才便于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沁园春?雪》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1.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点。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重视读且要运用多种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要综合运用,通过浏览迅速选择阅读材料,通过略读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通过精读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例如:文言文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孙权劝学》):一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二读,读出语气,培养语感;三读,读出情感,理解文意;四读,品读文句,体会内涵;五读,背读课文,积累词句。再如:文学记叙类教学的环节(《春》):

(一)美读――基础环节;

(二)悟读――理解环节;

(三)赏读――深层理解;

(四)写读――进层体验。诗歌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黄河颂》):

(一)自由诵读,初步体会;

(二)指导诵读,把握节奏;

(三)想像诵读,进入意境;

(四)理解诵读,领悟内涵;

(五)品味诵读,体会韵味;

(六)汇报诵读,表达情感。此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整体性阅读”、“寻找性阅读”、“浏览性阅读”、“鉴别性阅读”、“筛选性阅读”等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探索和运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感动激发感动,用感悟唤醒感悟,用思考启迪思考。那些经典的文字就那样静静的沉睡,它的丰富与厚重等待我们去发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实时且有效的指导。以免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泛泛而读,成为无效或低效的阅读。

例《风筝》一文可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示例: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参考文献:

篇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环节

一、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 增强备课的有效性

只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 才能增强备课的有效性, 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可以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小组,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由一个教师负责整体介绍, 而其他几位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 整个备课小组中的教师都能够发表见解, 形成一致的建议, 共同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 其中的一个教师可以开始讲课, 而由另外的几位教师听。在课堂结束之后, 所有教师共同交流, 指出还存在哪些地方必须进行改进, 在改进之后再进入课堂教学, 以便探索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真正符合新一轮的教学需要。

然而, 备课过程也不应该千篇一律, 而应该结合教师自身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例如, 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备课的过程中,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确定重难点:要教会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就要把握重难点。 (3) 关注学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并且安排相关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听完这节课后, 都能够真正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状况写出课后反思, 也要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郭沫若曾经说过:“爱好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可以抓住导入环节设置悬念,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具体来说,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小华去购买礼物, 在选择包装盒的过程中发现下面的难题:包装盒的高是8厘米, 底面是边长等于3厘米的正方形, 如果在包装盒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 请问底边边长必须达到多长的时候才可以保证包装盒的体积增加200立方厘米?”通过这种课堂导入方式, 学生就能够被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案例所吸引, 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 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由许多个问题贯穿起来的, 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好坏是直接和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的质量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设计出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并且具备启发性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尽量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思考解决的问题, 比如, 在“分式”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学过了整式, 现在又学习了分式, 请大家思考并总结一下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而尽量避免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进行回答。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情况, 只要没有出现原则性的错误, 那么, 教师就不应该予以否定, 而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让学生体验到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逐渐引导学生敢于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 本文探索了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环节, 提出了几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深入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例析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 2009 (08) .

[2]邵建洪.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02) .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 2010 (08) .

[4]唐铁.基于有效教学的初中数学复习课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 2010 (06) .

篇4:浅谈有效教学环节

一、捕捉资源——关注生成

教师不仅要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和孩子反馈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进行引导。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运用,灵活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如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面这位老师就处理得比较成功。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规则: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再走出教室。”

游戏开始了,师先出示卡片2,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4号说:“4是2的倍数。”6号说:“2是6的约数。”8号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得到在坐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了教室。接着,老师又拿出另一张卡片0.5,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接着再分别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最后剩下了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不再出示卡片了。师:“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这说明什么?”生答:“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意一个自然数的约数。”这时,亮出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新颖有趣的游戏,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老师对3名学生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这一有效生成资源也充分利用、因势利导,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二、精心备课——引导生成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现的空间,还学生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的童真和灵性的世界。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除了要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预设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外,更要在课前预设教案时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根据不同的起点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此外还要考虑应对措施,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控课堂,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之后。师:你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个圆吗?学生动手试画:有的学生用圆规画得像模像样;有的则是圆规不动,用手捏着纸转动;还有部分学生居然是用圆形物体沿着边缘画。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生:我用圆规画,把圆规的一脚固定,另一脚围绕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生:我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圆规的一脚不动,捏着纸转动也构成了一个圆。生:我沿着硬币边缘画一圈就画出一个圆。师:用圆规和借助实物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吗?生:一种有圆心,一种没圆心。生:怎么会没有圆心?师:怎么找圆心?生(边说边拿着圆片上来大显身手):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师:是这样吗?大家再找一找半径与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时,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去找半径、直径,还自豪地说这部分知识不要老师教,自己就能够理解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呢。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了共识,从而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三、抓住教学——实现生成

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在课堂上,学生不是观众,不是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要随着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亮点。

篇5:科学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贯彻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与借用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

一、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每一节科学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是科学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有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有追求和学习方向。教师设计目标要追求简洁、精要,要明确这节课所学的任务,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明确自己要学的主要内容。才能使这堂课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三、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课本的课文仅仅是个例子、是个典型,在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的同时,我们要适当地做好课本的延伸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视野。拓展延伸要以文本为依据。我们要避免脱离文本。

篇6:谈谈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导入、新授、练习、结课”等环节,只有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课堂中的有效和高效,产生1+1>2的效应。通本次学习,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环节

导入:尽量突出数学情境。

情景创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奠定基础。新教材在每课新知识的学习前都有一个导入性的情景,这些情境大多贴近儿童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但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选择性地运用教材中情境。如有些情境城市学生能体会到,但农村学生难于理解;有些农村学生能体会的,城市学生难理解。如:三年数学中算乘法邮递员的工作,由于农村报纸较少,很少见到邮递员。这时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改动。我认为导课环节的情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对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合理的增、删、添、改,让情境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新授: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在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易转移、易分散、保持时间短的特点,所以我在新授环节抓住这一特点,精讲知识。如何精讲,首先目标要明确,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打算怎么教?要求学生准备什么?来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其次要精心备课,多查资料,虚心学习,多借鉴名师课堂和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取长补短。接着要熟悉教案,课前要把整堂课的教学顺序默述一遍。这样课堂中才不会出现废话。最后要找出学生难理解的地方,找最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关于精练,主要在精心准备习题,要把握以下原则,分层递进,由易到难,趣味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讲求举一反三,把一道题挖深挖透。在精讲、精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关于有效探究,我经过这些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必须给学生真实的探索环境,经历一波三折的过程,才能将结论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第二,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方法,留足探究的时间。第三,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探究进度。不要期望学生的探究一帆风顺,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要追求一问一答式的顺畅。

练习:习题要有易有难,循序渐进,挖掘深层次的习题内涵,减少低效的重复训练。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变式,让学生在纠错、“陷阱”中,得以对知识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辨力。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大量搜集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易错题,在“纠错”中让学生认清各种错误。

结课:总结评价和拔高设疑的作用。

结课很重要,结课得好,能理清学生的知识脉络,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总结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评、互评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优点和不足,谈感受,形成良好的赶、超、比、帮的学习氛围。

另外,我认为在追求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自身的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选择学习方式时要考虑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师生的负担,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上一篇:10班高考备考方案下一篇:适合朗诵的经典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