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2024-06-18

森林生态文明城市(精选14篇)

篇1: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弘扬生态文明 创建森林城市

台前县清水河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王清驰

辅导教师:张宁宁

联系电话:***

许多同学都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离我们小学生很遥远,仔细想了想,我们的生活还真与生态息息相关,就说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吧。

我每次走在路上发现垃圾箱里空空如也,而外面的垃圾却一大堆,这是为什么?

我每次走在小河边,看不到清澈的河水,却看到了一河满满当当的垃圾,这是为什么?

我每次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天空蓝里还有灰色,这是为什么?

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醒悟,还没有自知之明,还无厘头的污染空气、乱丢垃圾。

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确实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在我们学校里提倡节约用纸,节约500张纸就可以少砍一棵树,以后我们能节约用纸就节约用纸,因为毕竟纸也是用树做的,树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

保护生态文明,更多时候是举手之劳,节约每一张纸、一滴水......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其实并不难。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地,同一个地方,为了我们的生活,让小河变得更清,让天空变得更蓝,让空气变得更好,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

篇2: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森林相当于地球的上“肺”,没有森林城市,没有生态文明,我们也不可能存在这世界。

首先,“森林城市”也就是绿色环境,这让人的印象是树本茂盛的一个城市,那么我心中的理想城市:蔚蓝的天空,有朵朵白云的点缀,宽广的道路有一辆辆低碳环保公交车的`点缀,清撤的溪水,有一片片森林的点缀啊!草地是绿茵茵的蝴蝶在森林中翩翩起舞,这多么像一幅美伦美奂的画啊!这才是我理想森林城市!可是,眼前的是……

其次,现在的生态文明变化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安全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重点保护河流,水资源这些对象,还要保护大自然森林,还尽力要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工业企业的能源,水源等,都会污染排放,影响着人们的安全生活,所以工业企业要注意排成有计划的排放污染,这就是目前的大自然。

再次,我们没有森林,会产生气候异常,没有森林,会产生风沙的巨增,没有森林,会产生洪涝灾害,没有森林,会使大量的物种大量的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就会不断的减少,这些难道不是威胁到了人们的自然生活吗?所以我们要多参加植树造林,文明对待城市!植树中,自身体会植树的艰辛与快乐,有更多的是感动,正因为这是我们一辈子生活的城市与大自然。

最后,我们虽然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森林,但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了;我们虽然无法阻止人们大量用水,但我们可以节约用水,将水循环利用;我们虽然无法阳止人们开一辆辆高端汽车,但我们可以低碳环保行走出行!绿色的家园,森林的城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就如夜晚的夜里,没有弯弯的月亮,闪烁的星星一起点缀的话,就是一片漆黑的,不能有那样美丽的星空夜晚,繁星点点!所以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多让工业企业的资源更好的去排放,人人少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

篇3: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1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恢复阶段

1.1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近年来的工作

实行天保工程以来, 特别是近的5年, 在林业局党委、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 我局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创造了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扭转了自九十年代以来森林采伐量持续增高的被动局面。但同时我局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侵蚀林地严重, 滥砍盗伐仍未杜绝、水土流失面积仍占林地2%左右面积。这些情况表明,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恢复的关键阶段。

1.2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特点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恢复阶段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阶段的脆弱性。以荒山荒地为主的重点工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 管护难度非常大, 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我局经济处于恢复期, 生态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 一旦掌握不好, 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

1.3 我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实现四个转变

在这样一个时期,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林业工作,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 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变。

2 培育保护并重, 建设森林培育“五大基地”

我局自实行一期天保工程以来, 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以生态建设为中心, 以培育和保护森林为手段, 以建设营林“五大基地”为载体, 科学教育和经营森林, 基本实现了生态文明进步, 环境优美健康, 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2.1 红松采种林产业基地

做强做大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采种林产业基地。我局现有红松母树林2919公顷, 红松人工林近3万公顷、天然红松林7万公顷。约占有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截止到2010年已承包局内职工群众1266户。年产红松籽近100万市斤, 每市斤按近五年平均价格10元计算, 年产值约1000万元。目前尚有接近结实的红松幼龄林1.5万公顷, 我局采取透光、疏伐、定株抚育、改培等营林措施,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结实量, 五年后预计年产红松籽150万市斤, 产值约1500万元。我局为扩大红松林面积, 近三年来营造红松果林兼用林, 占造林面积的60%以上。到2020年营改造红松林10万亩。通过集约经营措施实现红松总产值和效益翻一番。

2.2 加大森林经营力度, 培育工业原料林基地

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 不仅促进了职工增收, 而且促进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我局自1965年以来共抚育中幼林近25万公顷, 这些林分长势良好, 平均每公顷立木蓄积达150立方米, 如稳产在7万立方米木材生产, 我局就可实现永续利用。我局抚育主要以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 Henry) 、红皮云杉 (Picea koraiensis Nakai) 、杨 (Populus) 、桦 (Betula) 、椴 (Tilia) 等速生树种为主, 这样的林分在我局占林地面积70%以上。缩短轮伐期, 中龄林可15年间伐一次, 抚育产品作为林产工业原料补充, 剩余物作为食用菌原料, 又可安置职工就业。自2011年起我局森林抚育在1万公顷以上。

2.3 保护和培育天然珍贵树种基地

开展保护和培育红松、山槐 (Maackia amurensis Rupr.et Maxim.) 、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等天然珍贵树种基地建设。为实现红松效益最大化, 2009年已禁止采伐红松, 对其它珍贵树种采用营林措施教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基地, 现已建红松和三大硬阔林基地7万公顷, 占有林地面积的23%。

2.4 建设观赏植物和绿化苗木、珍稀树种种苗基地

通过引种、驯化、培育、扩繁、建设花卉, 观赏植物和绿化苗木、珍稀树种种苗基地。我局现有三处大型苗圃, 年产造林绿化苗木、花卉1000万株以上, 自2008年开始, 由单一造林苗木转变为以育造林苗木、绿化苗木花卉三位一体综合性基地, 除满足本局需要外, 向周边地区扩展, 三年来盈利100万元。

2.5 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 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我局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威虎山公园,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景观旅游效应, 我局已建成森林绿色走廊150公里, 景观林基地8处, 总面积8万多公顷。重点开发了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 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 每年吸引旅客10万余人次, 逐步把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局转型产业、替代产业和支柱产业。

3 依法兴林, 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是生态局建设的主要目标, 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组织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欲发展的关系, 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 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条例》等林业政策法规, 严格执法守法, 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 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 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 认真抓好已植林地的补植补造, 搞好幼林抚育, 防止森林火灾, 防治森林病虫害, 使我局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董杰, 姜言杰, 张松林发展森工低碳经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J].林业经济, 2010 (06) :67-69.[1]董杰, 姜言杰, 张松林发展森工低碳经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J].林业经济, 2010 (06) :67-69.

[2]袁国兴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新林区内[J].蒙古林业, 2009 (04) :44-45.[2]袁国兴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新林区内[J].蒙古林业, 2009 (04) :44-45.

[3]郭明, 邓学忠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内涵, 做好盛世兴林、富民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J].林业勘查设计, 2008 (01) 2-5.[3]郭明, 邓学忠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内涵, 做好盛世兴林、富民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J].林业勘查设计, 2008 (01) 2-5.

篇4: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改善全国生态状况,推进全国国土绿化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和新途径,它必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创建森林城市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战略重点相适应,城乡生态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础,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城乡生态一体化。森林城市不仅要扩大主城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而且要大力推动城市郊区、村镇、山区、平原、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增长,从整体上提高市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要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形成城乡生态和谐发展的局面。

第二,在尊重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特别尊重自然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认识、把握、遵循自然规律。

首先要把城乡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要把森林为主的各生态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把点、线、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城市和乡村、山区和平原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林水很好地结合起来,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力求生态系统供给和经济社会系统需求的平衡,使城乡自然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服务。

其次,要尊重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力求城乡森林体系的生态群落结构合理,形成近自然状态,使生態系统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着眼于促进农村和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创建森林城市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森林覆盖率,要求山区和平原林业有大的发展,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倡导生态经济型、农林复合型发展模式,要加快村屯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荒山绿化步伐,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要因地制宜地促进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木浆造纸等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农民增收和就业的渠道。要加大生态文明观的宣传教育,积极繁荣生态文化,树立生态价值观、道德观、政绩观、消费观,提高消费和城市生态文化的水平,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篇5: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风沙、地震、风雹、旱灾……当漫天风沙时人们想到了森林,水土流失时人们想到了森林,因为森林是我们不可替代的家园,所以人们更是迫切地想要改善环境。

近来的人们不再只是们茶余饭后是谈哪个国家登上月球进行科学实验,中国又发射出去了几颗卫星,也不是关注着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把“改善环境,保护森林”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森林具有较强的和不可替代的吐故纳新功能,树木对城市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绿色点缀,而是通过对净化空气,吸收有毒物质,吸附粉尘,分泌杀毒素和调温降噪等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条件。另据科学研究表明,森林蓄积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可以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是多少中国人民几亿万人的`梦想。以前路边的垃圾随处可见,夏天时苍蝇更是成群结队地漫天飞舞,街上行走的人们都戴着口罩,从不敢在街上逗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了对环境的要求日益高涨,都愿意住在有山、有水、有树、有草得绿色环境里。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栽树、种草、种花、不再是园林工人的专利,而是大家为改善环境的自觉行动。公路两旁种上了绿树,路的中间种上了绿色的灌木林,灌木林中间,还点缀着一些野花小草。远远的望去,像一个小花坛。环境好了,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了。瞧,那二三两两的人们正在悠闲的散步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一个个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把“城市之肺”——森林变成不可替代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屏障。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只有真正地明白保护森林,只有真正地主动保护森林,我们的生活才会翻过精彩的一页,才会是一个七彩的开始。

篇6: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运河街道党委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天能在这里参加本次演讲比赛,以实际行动为我区创建森林城市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我心情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演讲的题目是:倡导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古城。

众所周知,生命需要绿色,人类需要蓝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党和政府更是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见卓识。可见未来发展生态文明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必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区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建设连年攀升的同时,树立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现代理念,本着建设未动、绿化先行的方案,先后建设了三个休闲广场,整治了运河大道、兴中路、文化路等几条主干道的路域环境,同时疏通治理了兰祺河、黑沟河、环城河等几条河道、建设了国家级的运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古城恢复重建以来,我区的生态建设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大家可以有目共睹的是古城建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水渠河道也跟到哪里。城市的天蓝了、水清了、绿色多了。

然而随着古城旅游的持续升温,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市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这也是擦亮我区“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这一城市名片的重大举措。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创建森林城市有什么意义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没有孩子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树木的国家同样也没有希望。推进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振兴崛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森林城市中,与花草为伴、以树木为友,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们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呀!为了让这个理想早日变为现实,陈伟书记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强调:要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成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工程。让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森林古城承担应尽的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普通市民能做什么贡献呢?首先,我们党员应率先成为创建森林古城的宣传志愿者,通过我们的宣传让身边的群众,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让创建工作成为深入人心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通过我们影响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都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其次,倡导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古城。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能踏踏实实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最大贡献。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珍惜资源、植绿护绿,搞好自己居室、阳台、庭院的绿化美化,种植花草树木,爱护花木、不踩踏草坪,不乱扔垃圾,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为古城添绿。只要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群策群力、持之以恒,我们的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一定会成功!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鸟语花香、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篇7:森林城市生态潍坊征文

山东潍坊不但是著名的风筝之都,而且还有一个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大型游乐园。在今年的假期里,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坐上火车,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吃过晚饭后,顺着弯曲的小路踏进了娱乐园,首先玩的是高大的摩天轮,当爸爸给我买上票,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小缆车,摩天轮慢慢地升到最高处时,我向远处眺望,哇!一幅潍坊美丽的夜景映入我眼帘,城市里的路灯、车灯、霓红灯一闪一闪地像天空中的星星,美丽椽了。慢慢地摩天轮降落下来。我们又去玩了激流勇进,我乘上人造小船,顺着水流升到一个最高处,然后小船以飞快地速度,“唰”地一下冲了下去,这时水流四溅,我都快变成了一个“落汤鸡”了,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项目。我还玩了反斗转盘、美人鱼、高空降落伞等一些娱乐设施。这些有趣的设施,不仅煅炼了我的意志,而且开阔了视野,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哈哈,玩了这么多,小朋友是不是也急不可待了,那就快快出发吧。

篇8: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1 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主要建设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3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都有衡量本系统发展状况的变量, 虽然经济建设的变量看起来只是属于经济子系统的内容, 但它的变化对社会子系统、自然子系统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孤立地研究单个子系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的各要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以人为本”与自然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原则

现代城市发展中, “以人为本”意味着以满足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最高目标, 这种需要既要充分利用自然, 又要充分保护自然, 所以,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守自然规律, 约束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膨胀, 坚持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分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包括食物、居住、空间的需要和安全、舒适、发展、卫生、社交、环境等的需要;满足现时需要与未来需要;满足人类自身进化的需要。

1.3 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协调发展的原则

社会的进步要求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不断加快, 生态城市的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所以,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同时, 生态城市建设要保持连续性和一定的制度性, 不能因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迭而出现重大变化。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定要遵循专家规划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政府部门主导与民间组织的参与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相结合等原则, 以保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 及时发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以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的种类机构和设施, 是城市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体系, 应当从城市的总体效益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 逐步形成合理体系, 把城市的能源系统、污染处理系统、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 从而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 绿色植物能保持碳、氧平衡, 净化城市空气、杀菌、缓解噪音, 调节气候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城市绿化程度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 从最大限度改善生态环境出发,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建立城市绿地系统, 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宁静、高雅、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 以农户庭院为规划单元, 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宅旁空地、院落空地, 选择绿化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乔木乡土树种搭配栽植灌木、花卉, 实现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庭院绿化。其次, 在街道、巷道、村委会、学校、广场等公共用地及村周空地, 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乔木树种为主, 结合群众娱乐、休息健身需求, 建设村镇公园或绿化广场。最后, 打造“百镇千村”路渠绿化工程。规划结合农田林网建设, 在乡村道路、干支斗渠、河流两岸选用根系深、主干高、冠幅窄的乡土树种, 搭配常绿、彩叶等绿化植物, 实现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2.3 建立生态经济结构

我国的经济增长始终受到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约束, 整体工业水平仍然处于粗放增长阶段, 结构型污染长期存在。建设环境体系, 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 改造重组经济结构, 使城市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转变, 综合考虑经济利益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动态平衡, 使自然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它包括调整产业结构, 使其遵循生态原理, 内部各个部分形成综合利用资源, 互相利用产品和废弃物, 最终首尾相接的统一体, 基本实现“零排放”, 改变原料利用结构, 降低能耗和物耗,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优化生产工艺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率, 达到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及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3 结语

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 其目的除了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通过协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 在保持3者和谐发展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提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摘要:针对城市出现种种严重的生态问题, 建设森林城市生态环境成为迫切要求, 它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本文就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童中贤.我国中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构[J].科技导报, 2014 (4)

篇9:创建森林城市 促进城市生态和谐

伴随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张举,是国家森林城市的诞生。这一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的荣誉,是国家对长期以来坚持城市森林建设的城市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其他城市的鼓舞和激励,是党和政府对于城市生态高度关注的象征。贵阳、沈阳、长沙三个城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国广大城市城市森林建设的榜样。

城市森林是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城市生态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城市森林的和谐是最根本的和谐。没有城市森林,城市的功能就无法得到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城市森林建设,是世界城市建设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客观需要。而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成果——森林城市自然就成为城市生态和谐的标志之所在。

在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召开前夕,就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和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有关进展情况,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陈邦柱。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中生活,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和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目标。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陈邦柱说,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下降、光电噪音细菌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侵袭等等,给城市的和谐发展制造了不和谐的因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城市森林,充分利用城市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他说,城市森林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不仅从质量和数量上改变了城市冰冷的钢筋水泥外貌,满足了城市人群与自然亲近的渴望,而且改善和提高了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舒缓了城市人群在工作和生活快节奏中形成的紧张情绪。而城市森林文化又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城市森林美学、园林文化、旅游文化、花文化和竹文化等,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城市森林成为城市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的标志。

他说,城市森林建设要求将市区、市郊和农村纳入统一的大系统中一起谋划、共同建设其所倡导的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绿化村庄和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村民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通过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可以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自觉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新风尚;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农村生活宽裕、带动农民致富,从而有力推动农村的绿化美化与和谐稳定。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在谈到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意义时,陈邦柱强调: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林业和生态建设。由温家宝总理亲自命题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明确把“城市林业”作为一项发展战略,由此确定了我国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目标,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建设与发展。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付诸实施。但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与国际标准要求达到的水平相比还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市森林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森林理论研究水平,拓宽城市森林建设思路,总结和推广城市森林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通过举行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搭建了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平台,并致力于把它办成我国政府城市森林建设领域中市长和专家们的最高讲台。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此陈邦柱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他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从2004年起先后在贵阳、沈阳和长沙举办了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论坛规模一届比一届大,不仅在国内影响大,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届论坛即有40多个城市参加,到了第二届论坛就达到了76个城市,第三届论坛全国有107个城市参加,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2个省会城市派出了代表团,31个省(区、市)林业厅(局)也组织代表团参加了论坛,代表人数达500多人,韩国、日本、德国、奥地利四国的城市市长、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也出席了论坛并在市长和专家论坛上发言。

论坛期间,与会城市市长、林业工作者和专家们在城市森林建设理念、规划目标、保证机制、资金投入、政策法规、人才科技支撑和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传播了理念,学习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扩大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在第二届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明确了城市森林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使城市森林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在第三届论坛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发布了《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申办办法》,明确了论坛的宗旨、组织机构和申办程序,为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评价指标》和《申办办法》的出台受到了广大市长们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论坛举办以来,许多城市根据论坛的精神,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制定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加大对城市森林建设的投入力度,对全国各地城市森林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各地城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已经成为风气。有的城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写进了本届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有的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森林和生态保护意识;有的城市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积极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可以说,申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对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推动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影响将持久而深远。

同时,论坛在选址上与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承办城市的区域代表性和对全国城市的示范性,先后选择在西部城市贵阳、北方城市沈阳和中部城市长沙召开,既为全国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又对加快和带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起到了有力的生态保障作用。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陈邦柱主任的看法是:许多国外城市的市长和专家学者对中国通过论坛的形式,把城市林业的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把国家管理部门、城市市长、专家学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城市林业建设理念、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很感兴趣,这是我国城市森林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我们应该开放性地接纳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城市森林建设的前沿课题。

促进城市生态和谐的八条意见

陈邦柱透露,关注森林活动委员会将继续通过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宣传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广泛普及城市森林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森林意识和生态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快速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市森林建设的标准和指导意见,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从省会城市延伸到中小城市,对已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进行三年一次的定期复查,不合格的,要给予警告直至摘牌,保持加大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监督力度。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建设水平偏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城市森林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陈邦柱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城市森林建设,为城市生态和谐出力,为此,他提出了八条意见: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是关键,关键在认识。最重要的是党委、政府领导的认识,也就是对城市森林和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生态建设是重要的任务。生态建设搞上去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更高。通过重点抓森林建设,推动整个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净化、美化。

二是制定规划,要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中去。

三是要抓具体实施计划。认真抓、具体抓,认真组织监督检查,真正把以城市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森林建设的投入。不仅要有投入,还要舍得投入。各级政府要在城市财政支出和基本建设中列入城市森林建设专项,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要多元化、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如进行生态效益补偿,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养护森林绿地,鼓励个人、单位建设或认养绿地或树木等,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五是要建立和完善城市森林建设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有关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已经出台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各省(区、市)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一些地方法规,以明确和规范本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城市森林应有的地位。

六是要加快培养和建立城市森林建设的科研队伍。城市森林建设需要诸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科研力量要跟上。要成立城市森林专门的研究机构,组建科研队伍;还要加紧对城市森林建设中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如城市林网、水系的合理布局,树种的选择、花草的管护等。

七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要深入普及森林和生态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森林城市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着力营造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形成“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新风尚,形成“保护生态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浓厚氛围;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

篇10: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建设林区生态文明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建设林区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作 者:韩君 石京生 HAN Jun SHI Jing-sheng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林政处,牙克石,022150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年,卷(期):32(2)分类号:S7-05关键词:生态地位 森林资源 管理 生态文明

篇11: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森林的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污染的区域内人均有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坪,空气就能保持新鲜。据日本科学家测算,1hm2常绿阔叶林每年可吸收29tCO2放出22tO2。针叶林为22tCO2和16tO2,落叶阔叶林为14tCO2和10tO2。另据管东生等人对广州城市绿地的研究计算,广州城市绿地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量相当于人口呼吸释放碳量的1.7倍,而绿地的放氧量为2242788t/a,相当于城市人口耗氧量的1.9倍。

(2)净化空气,削减噪音。城市森林对粉尘颗粒有着很好的过滤、吸附和阻挡作用,故能减少城市空气的粉尘污染。据测定,在居住区墙面种有五爪金龙的地方与没有绿化的地方相比,室内空气含尘量减少了22%。在用大叶榕树绿化的地段则含尘量减少18.8%。各种植物对于一些如SO2、HF、Cl2等有毒有害气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城市中的森林植物带还能消减城市噪声,提供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绿篱、乔灌草混合结构带可以降低噪音3至5分贝或6至8分贝。

(3)调节城市小气候,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由于植物叶子吸收、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的作用,再加上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有研究表明,在片林和林荫道下,夏季能够降低气温3℃左右,缩短高温持续时间3-8小时。

(4)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城市人为开发建设活动,使城市的风沙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深圳、珠海、中山等三个城市,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845.7km2,直接经济损失达9.5亿元。城市森林的阻挡、截留雨水,减弱风速和根系的固土功能,起到贮水保土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松树树冠可拦截雨水40%,阔叶树可拦截20%。

(5)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呈持续性下降趋势。城市在人才、技术、设施和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有义务也有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城市森林范围较广,所以它能够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真正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的和谐相处。

3结语

“城市森林”这门学科的`出现时间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和所受到的重视却是空前的。这说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城市森林的发展和建设。波兰的华沙在市郊营造了6.7万hm2的城市森林;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引进我国的泡桐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建成了长150km、宽115km的环城森林绿带;朝鲜的平壤和我国的香港城市森林面积已分别达到城市总面积的86%和40%。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表明,20我国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已达到28.15%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m2。城市森林的这种发展形势无疑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较多的。今后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城市森林,仍是需要政府部门和科学工作者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孙成权.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J].学通报,,44 (5):464-477.

[2]聂道平,徐德应,王兵.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问题与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5:33-40.

[3]阎志平,秦素玲等.城市森林发展的战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41.

[4]董文福,管东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研究[J ].生态经济,,8:45.

篇12: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同时,城市森林也是城市园林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王榕杰 姜财起 李楠楠 作者单位:王榕杰(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城市建设管理局,116021)

姜财起(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风景林管理处,116021)

李楠楠(山东省济南市园林苗圃,250023)

篇13: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1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

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市民精神面貌及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 除了尽量合理之外, 还应重点体现出当代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 将生态发展理念进行到底, 为人们创造良好生活娱乐环境的同时, 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的利用和开发。

1.1 景观生态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及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部分, 是城市建设中较为稀少的绿色场所。因此, 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与规划来说, 其本身就是一项绿色建设项目。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 从绿色、生态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是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客观需求, 是绿色环保时代理念的客观要求。

1.2 是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措施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一般项目建设工程相同, 虽然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没有拔地而起的高楼, 但是所有材料的使用都是有限且有偿的。如果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按照生态规划的要求进行的话, 设计的不合理必然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如此一来, 不仅有违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初衷, 对于城市森林公园功能的实现来说, 也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1.3 是引导市民绿色环保理念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是一项工程, 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向标。它不仅能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场所及条件, 还能有效引导城市市民将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的理念深深植入脑海, 从而积极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态的发展观念, 为城市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的思想基础及群众基础。

2 城市森立公园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从目前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 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依然存在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2.1 设计理念亟待改进

当今时代, 绿色生态理念正在成为潮流, 尤其是城市建设规划的进行。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对生态环保理念加以应用, 在实现森林公园功能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 有的城市在建设森林公园, 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盲目追求外观上的吸引力, 不仅将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作为城市建设重点, 斥巨资打造, 还不惜对自然资源, 如土地资源等进行大力开发,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2 设计布局不够合理

就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目前的现状来说, 除了设计理念不科学之外, 在具体设计布局的过程中, 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所谓森林公园, 其建设及打造的本意是要为市民创造一个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场所, 陶冶人们的情操, 提高市民的精神愉悦程度, 从而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就这一定义及概念来看, 森林公园与一般公园之间的区别应主要在于景观的设计和规划, 一般的公园旨在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 因此多以娱乐设施及基础建筑为主;而就城市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来说, 应多以自然景观为主, 如坡地、灌木等。但是从某些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规划和布局来看, 已经将森林公园的概念与常规公园的概念混为一谈, 在进行景观设计布局的过程中, 打破了“森林”的主题, 使得森林公园失去应有的韵味及魅力。

2.3 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为了追求景观的独特性, 有的城市在建设森林公园的过程中不惜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等, 丝毫没有顾忌资源的有限性。比如有的景观设计, 完全可以对既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但是设计规划人员却将原有的植被覆盖进行剔除, 耗费人力及物力再将新的植被培养起来, 这样不仅得不偿失, 而且对于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的生态发展也会起到消极的影响。

3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生态化的有效措施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应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手, 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因地制宜, 综合推动城市森立公园建设的质量及效率, 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及生存环境。

3.1 可持续生态发展观念的有效引入

就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有效实现来说, 建设当局应有效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且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去。在聘用景观设计人员进行规划时, 应反复强调生态及绿色的发展概念, 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于森林公园工程建设的始终;作为景观设计人员来说, 应对生态发展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学习, 结合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 引用一些环保设计理念, 在充分发挥景观功能的同时, 提升森林景观的生态价值;结合公园选址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的储备情况, 对景观进行合理的布置及规划, 充分发挥景观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

3.2 因地制宜策略的合理运用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 应结合工程选址的具体环境条件及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 充分落实生态发展理念。比如有的选址毗邻河流, 在进行水生植被景观设计的时候, 就应对河流这一地理优势进行充分运用, 尽量将河流引入到公园中, 将水源灌溉变成自然流, 使得景观的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今后的能源输出, 还能形成一道天然的景观, 让人们赏心悦目。如果选址存在土坡或者田埂, 则可以顺势将景观空间规划成为相应的自然景观, 在表面上修建一些凉亭供人歇息即可, 不必大动手笔, 将土坡或者田埂夷为平地。就其取材的方式, 不仅能有效提高环境资源的使用效率, 还能减少许多人力、物力的浪费, 从而实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及可持续化。

3.3 加强对新兴生态材料的有效运用

在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中, 除了对各项资源进行因地制宜之外, 还应加强对新兴生态材料的有效运用。比如一些能快速净化空气的装置, 或者是太阳能的有效使用等。对这些新兴技术或设计装置进行有效运用, 能对新兴环境装置的使用进行普及, 对于实现森林公园的生态发展及景观的科学规划来说, 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充分利用人文景观

森林公园大多建立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 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当地的风俗人情, 对景观进行生态规划, 建议将人文景观纳入到规划的行列中来, 在充分丰富森林景观层次的基础上, 对人文风俗进行有效宣传和保护。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 还能实现森林公园与人文气息的交融, 从而提升森林公园的综合价值及作用。比如广西金秀大瑶山森林公园的开发, 正是对人文风俗进行了充分利用。

3.5 多种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

由于森林公园涉及的景观较多, 且范围较广, 种类较多, 在对景观进行生态规划的过程中, 不能单一的采取某一种手法, 而是应该将多种规划手段及设计手法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就选景过程中常用到的保护选择法来说, 就是基于建设当地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基础上,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将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通过游览路线的设计组织起来, 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观赏视角。如果是以自然区为基础的森林公园, 在进行选景及景观规划前, 必然要对景观保护的原则进行明确。除了保护选择法的运用之外, 还可灵活交叉运用饰景法及造景法开展景观的生态规划。所谓饰景法指的是在自然景观有限的情况下, 以原有景观为基础, 进行景观的修饰和强化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季节性较强的景观;造景法指的是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采用园林设计的手法对各种景观因素进行人为的修饰及加工, 最后使得其升华, 最终成为公园中的亮丽风景线。就以上多种设计手法来说, 各有各的长处, 在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公园建设的实际情况, 进行手法的合理使用。

4 总结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措施, 也是给市民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现状来看,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土地资源的使用、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等问题, 急需改进。针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及设计的现状,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促进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发展:在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其地理位置进行科学考察, 还应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生态开发, 保证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实现森林公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以响应科学发展观念及绿色环保理念的号召。

摘要:本文从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入手, 围绕现阶段城市森林公园景观开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并就其有效改进措施提出参考意见及建议, 希望对于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积极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黄茂玲.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2]刘智环.“反规划”理念下的森林公园景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2.

[3]杨劲松.基于Geomatics的城市森林公园生态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程逸楠.森林公园景观设施小品的生态化设计初探[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5]陈渝.城市游憩规划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牛毓君.“反规划”视角下的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3.

[7]施惠.城市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8]严雪丹, 彭重华.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的恢复与改造——以武汉解放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 2013, 01:134-135+140.

[9]王亚男, 杨永春, 齐君, 王娟.资源型城市群生态规划框架探讨——以晋北中部城市群为例[J].规划师, 2013, 04:92-98.

篇14:森林生态文明城市

一、坚定不移地走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

建设“森林浙江”是浙江林业发展到今天社会对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和功能,实现人与森林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新阶段提出的需求。“森林浙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森林布局、提高森林质量、搞活森林经营、开发利用森林功能、弘扬森林文化等;覆盖的范围是全省山区、平原,城镇、农村;主要形态包括生态林业、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发展战略,应该说,这一提法更符合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和浙江林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森林浙江”建设要以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功能需求为核心,通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森林布局、提高森林质量、拓展森林经营、开发利用森林功能、弘扬森林文化等措施,逐步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山川秀美、林兴民富的目标。

“森林浙江”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森林分布逐步合理,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5%以上;林分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林木蓄积量净增5000万立方米以上;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作用进一步发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新增1000万吨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更加良好;林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更趋优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资源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富民能力显著增强,林业行业社会总产值超2000亿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基本完善,公共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森林文化更加繁荣。第二阶段从2015年起,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在全省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较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基本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森林浙江”建设推进手段是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森林培育一是生态公益林建设,这是浙江国土生态安全的骨架,全省现有3000万亩重点公益林,2009年补助标准为每亩17元,是目前全国补助标准最高的省份,现又开展生态公益林扩面工作,计划2015年前新增生态公益林1000万亩。基于林相改造的公益林示范提升工程,也正在进行。二是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旨在层层设防。到2015年,全省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55%以上,平原县、半平原县和部分平原县林木绿化率将分别超过15%、30%和50%,建成基干林带3000公里。三是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和村庄绿化旨在推进身边增绿。200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并明确提出森林城市和森林城镇的绿化面积中乔木树种比例不得低于70%。城市绿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面积增加,开始有了体积、绿量的概念。

全省的森林质量建设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幼林抚育,二是林相改造。到2015年,全省计划开展中幼林抚育600万亩,完成针叶林阔叶化改造100万亩,初步建成万里生物防火林带。

二、积极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兴林富民这一重要目标

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加快发展以特色经济林和珍贵用材林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着力解决珍贵用材林采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适应我省生长的珍贵树种基地建设。把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作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点,加快毛竹和板栗、油茶等木本粮油基地的改造,实施标准化集约经营。浙江油茶产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政策扶持,大力推广优良高产新品种和丰产栽培新技术,着力提升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努力形成资源增长快、开发利用水平高、综合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2年,实现良种油茶苗年生产能力1000万株,新造良种油茶林1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60万亩、建设高产油茶基地10万亩,精加工茶油能力达到4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到2020年,新造良种油茶林10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0万亩,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积极实施“山核桃西进、香榧南扩、枣业复兴”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珍稀干鲜果和木本药材。

充分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全面提升以竹木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和工艺,大力培植一批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竹木加工龙头企业。继续推进竹木加工等制造业的升级上档,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加工剩余物和废旧木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逐步提升林业机械化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

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打造各具特色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生态旅游精品线,形成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其他景观为辅助、以林业观光园区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圈,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林业特色基地、场圃、自然保护小区等为载体,加强林业观光园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立湿地公园,积极发展湿地休闲旅游。

充分发挥我省机制灵活的市场优势,不断健全林业产业的市场体系。举办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林业合作,加强林业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及时发布信息,分析行情,因势利导,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加快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进程,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和监管,实施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研究确定我省林地资源的最低保有量。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提高凭证采伐率。加强木材检查站的能力建设,严防公路“三乱”行为发生。加快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实行森林资源年度公报制度。继续抓好山林纠纷调处工作,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通过繁育途径,促进由利用野生资源为主转向以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监管力度,杜绝违法采集、猎捕、销售、经营和进出口等行为的发生,遏制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和完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快构建全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体系。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认真实施全省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努力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集污染整治、功能恢复、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一体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以多种形式抢救性地划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区域。采取生态补水等措施,促进退化湿地恢复。重视湿地多功能利用管理区的建设试点,研究提高湿地综合效益的发挥机制。

加强森林灾害的防控。继续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加强专(兼)职巡山护林员队伍建设,加快林火预警监控系统建设步伐,增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降低森林火灾损失。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工程治理,加强生物检疫,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控。继续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切实加强对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的监控工作。进一步强化林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出有力反应和妥善处置。

四、深化林业改革的新思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定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相配套的林业保险、贷款贴息、林业担保体系发展等扶持政策。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 全面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逐步落实林业经营者对商品林的采伐自主权,大力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加强林地林权信息化管理,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发挥林权证法律凭证的作用。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针对国有林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主要承担生态建设、发挥公益职能的实际,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人员分流、安置、社会统筹等政策,妥善解决国有林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因地制宜地推进林场经济发展。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确保国有林场同等享受农村康庄工程、饮用水、农电改造、有线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加大国有林场基本建设扶持,重点加强林场危房改造、林区道路、通电通讯以及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造血”功能,确保林场可持续发展。

实施全额返还林业“两金”改革。根据中央林业决定“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额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精神,全面实施全额返还育林基金和更新改造资金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落实基层林业管理单位经费,统一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确保林业工作正常运转;建立健全林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争取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对相关县市林业“两金”净减收部分给予补助。

上一篇: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试行)下一篇: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