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2022-08-25

第一篇: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摘要】:森林资源补偿制度在我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森林生态功能的退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涵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法理基础,森林资源补偿资金的筹措方式,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现状,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探析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效益,生态公平, BOT模式 【正文】:

一、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涵义

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全新理解《环境科学大词典》曾将自然生态系统补偿定义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式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的补偿,不包括环境法学所说的对环境资源保护付出代价者的经济补偿。环境法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是指,环境资源受益人、国家、社会、其他组织对因生态保护而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付出经济代价的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结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可以定义为:为缓和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以及其所生长的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干扰,国家、社会、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受益人及其他组织以资金方式给予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付出经济代价的人适当的经济补偿,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森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加强森林资源自我调节的法律制度。此种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定义将生态补偿的主体范围扩大到社会和其他组织,有利于拓宽森林资源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与筹措途径;同时,这一概念将森林资源作为一个生态有机体看待,强调森林资源自身的生态补偿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使森林资源生态补偿从被动走向主动。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法理基础

1.公共产品价值补偿理论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而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的特征。共享性决定了生态物品消费领域的“公地悲剧”问题的出现,非排他性决定了“搭便车”问题的存在。森林资源所产生的生态产品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其价值很难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实现。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受益方必须给予森林经营者补偿。同时国家和地方可以通过经济补偿、财政转移、征收生态补偿税等方式给予生态建设者补偿,避免“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2.经济外部性理论

当某种活动所产生私人成本或收益与总的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森林的管理经营一般具有正的经济外部性,因此需要将其内部化进行补偿,来弥补市场价格未能反映生态服务的价值。一般有两种方式进行补偿: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化工具支付。在现实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决定需求或供给时,很少考虑其行为的外部效应,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常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利用公共财政对森林管理外部性进行补偿是必要的。 3.森林地租理论

地租是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每年和定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价格(货币或补偿物)。通常把单位面积林业产品的市场价值扣除相应成本后的剩余部分称为森林地租。影响森林地租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地理条件。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好的林地,倘若经营公益林,其获得的收益将大大低于经营商品林,这些损失应得到补偿;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差的林地,倘若经营公益林,则必须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才有人愿意经营。因此森林地租理论也是建立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经济理论基础。

4.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是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森林资源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木材等物质性的产品来实现的,属于森林资源的第一有形产出。第二,自然资源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是一种间接价值,属于森林资源的第二无形产出。对此产出国家应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或行政手段向全社会及受益者筹措征收,这就是森林生态补偿。第三,基于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那部分价值,这种价值能够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定量计算。因此,应当通过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来更好的体现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

三、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资金筹措方式

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补偿资金的筹措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放思想,广开门路,扩大主体,分散风险,提高筹措基金的效率。可考虑以下资金筹集途径:

1.国家财政拨款。国外的成功经验显示,财政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物质基础。尽管中国的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发放,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是森林生态效益的主要购买者,生态公益林的主导作用是其生态功能,受益的是全社会,而社会利益的代表是中央及各级人民政府,理应由财政支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费用。因此,财政投入应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家可通过财政专项补助、事业拨款及免税的形式,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资金扶持。 2.征收生态安全保险金。笔者建议增设生态安全保险金,对每一从事砍伐、经营木材产业的组织和个人在获准砍伐资格时,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金,以维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并且在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出现危机时,可以用此项费用保护管理森林资源。

3.向受益人收取森林资源生态补偿费。征收项目可包括: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木材加工、贩运,征用、占用林地,狩猎,野生动物养殖、经营,森林旅游,风景区的商业活动等。可考虑从电厂电费、生活和工业用水、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生态补偿费。

4.生态法人公开募集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基金。生态法人,即指那种持生态主义主张的环保社团。 生态法人可以向社会筹集资金,其来源渠道可以是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内单位、个人的捐款或援助。

5.林业部门补偿。林业部门从育林基金或造林更新费中提取部分公益林补偿基金,主要用于公益林的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科学研究等。

6.发行生态彩票。由中央政府授权并下达发行额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行生态彩票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基金。 7.BOT融资方式(Build, Operate, Transfer)。在典型的BOT方式中,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公司或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协议,授权承担该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维护,并在一定期限内移交,在特许期内,项目的业主向项目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特许期满后项目业主须将该项目无偿移交于给政府部门。 在典型的BOT方式中,政府将某项基础设施项目交由商业公司或私人公司进行融资,建设和经营,后者经过一定的特许期限回收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无偿的将该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BOT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财政预算外的资金来源渠道,能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将BOT融资方式应用于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可以加速资金筹措,尽快改善生态效益的维护。

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现状

(一)基础研究薄弱

生态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难以用货币进行衡量,且补偿对象难以准确界定。如何科学界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对象,成为制约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的重要因素。

(二)补偿来源渠道单一,没有建立良性投融资机制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中规定:“财政部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该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但国家作为补偿者的单一主体,缺乏激励机制,且补偿金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没有真实体现“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不利于预防生态破坏,加之政府补偿效率低下,使得政府补偿行为所消耗的能源远远高于市场补偿。

(三)现行的财税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例如我国现行资源税政策,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开采量。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对资源的滥采滥用,造成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征收方式不合理,补偿资金使用管理混乱,监督不严

征收基本上是采取“搭车收费”的方式,收费和使用以部门或行业为界,没有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而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得不到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在补偿资金的使用上,尽管《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已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没有统一规范的执行依据,资金的发放基本上是政府自身的决策行为,导致使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易出现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

(五)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指导原则

首先,作为综合性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侧重于对防治污染的规定,忽视了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规定。其次,1998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八条第六款中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原则性规定了应设立补偿基金,但其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再者,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对森林生态补偿的补偿目的、范围、方针、原则、法律责任等方面未作原则性规定。导致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缺乏必要的统一性,对于跨区域的补偿问题解决造成很大障碍。

五、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探析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虽然国家已制定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但仍有许多问题待于进一步解决。故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建立“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

(一)探索“造血型”补偿机制,改进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与力度

建立“造血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关键是为生态屏障的欠发达地区构筑一个发展平台和空间,通过改进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与力度,为其提供发展机会,激活发展潜力,从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谋生手段,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同时可以增设欠发达地区的生态保护定向资金,可以为政府财政资金或社会资金,这将有利于调动森林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生态保护和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造血”机制,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二)实行森林生态效益分类补偿

应根据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能力,并依据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较为合理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的地域、林种、造林方式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分类补偿。

(三)建立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机制

从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补偿难以满足我国现状。因此,应当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的参与来弥补政府补偿管理成本高,速度效率低的弊端,并依托市场法则来规范市场行为,将生态服务功能或森林生态效益打包推入市场。因为市场补偿机制具有补偿方式灵活、管理和运行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可以通过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的手段很多,如市场贸易、生态标记等。

(四)拓宽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

1.建立生态友好型的环境税费制度,建议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按实际产量或者使用的资源量计税,以促进资源开发者珍惜和节约资源。2.设立受益部门补偿基金,可以由环保部门牵头建立“森林建设补偿基金”,从育林基金、征占林地费等收费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建立补偿基金。目前我国己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让受益个体不再免费享受森林生态效益,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3.发行“绿色森林彩票”。4.接受捐助,接受捐助的单位可以是公益部门,基金的来源主要是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单位、个人的捐助或援助。

(五)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规的建设目的是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行为,统一管理办法,形成权威、高效、规范的管理机制,促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结语】:《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我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把全国30%的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并规定把补助基金纳入国家每年的公共财政预算内。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选择了11个省的658个县和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试点单位。可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我国已经起步。但是,目前中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每亩5元)过于单一化,补偿标准偏低,并且缺少强有力的监督部门,政府应引入竞争机制,把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入市场,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追踪反馈机制,对资金使用全过程实施监控。有的学者建议,政府对林区的经济补偿要实行法治化。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各地区应当严格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基金管理办法》, 有效发挥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张致富《环境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

(3)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4)孙立达,朱金兆《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李若凝,崔翠娟,韩艳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地位和立法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 (6)吴伟光,顾蕾,沈月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若干问题的思考》.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3):296-300

第二篇:森林生态建设探讨

1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1.1四个地位 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对林业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随后, 温家宝的演讲以《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1.2四大使命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1.3我的森林生态观一棵树长在适宜它生长的地方,长到10几米,20几米高,它的下 面有它的下一代,有其它的乔木、小乔木,还有灌木,再是各种草。与它截留的雨水组成一个具有万千生机的小气候,小环境。这才是森——林。

这张图片来自党校对门的山沟。这里有阴凉、有时是阴森的感觉。皮肤感觉空气湿润。 如果坡度太大,有30度、45度以上,险坡、悬崖了,长的灌木,灌木化生长的乔木树种,也是不错的森林了。

森林的作用至少有12种,每一种都对人类至关重要:制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过滤尘埃,杀菌,固定碳,生产木材,生产水果及其它产品,涵养水源,过滤水流,减缓径流,保持地形,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噪音,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场所等。

人类的产生和生存离不开森林。几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不喜欢山下,喜欢山顶。因为山顶的小气候才能让他们生长得更健康。在没有现代医院之前,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2森林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

2012年冬,娄底市市委书记龚武生来冷水江,他站在耸山上说:冷水江尽是茅草。使我想到,冷水江在资江北岸的四道山,中间是公路,四道山分别在十八弯、周头湖畔、木杉坳相交,四道山都是丘陵地形,坡度平缓。二十年以来,通过经济建设中不良因素,气候异常导致的开发利用、恣意破坏、森林火灾,真是满目苍凉。

2.1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与森林防火结合,解决杂草引发森林大火的问题。

2.2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二。积极干预生态演替。在森林资源消耗量大,森林林象普遍较差的条件下,解决森林生态屡遭破坏问题,大量培育幼林。

2.3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意识,市民意识需要政府意识来引导,政府意识,首先是政府官员的意识。通过用政府各级院外风景林建设这样的活动,来使一般公职人员认识到什么是森林生态,森林生态的积极意义。用森林生态理念充实公职人员大脑,然后把森林生态意识扩充到每个市民。认识到财富与生态同等重要,钱是暂时的需要,生态是最后、最大的的财富。森林对国家防御也重要。

3森林生态建设,实际操作几件实事:

3.1森林与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军曾使用橙剂。为什么?可见国土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不严肃的小事。森林生态建设,首先是让冷水江人民团结一致,关心集体,认识到森林生态建设关乎你、我、他。不只是经济利益上的空气好,新鲜,有枞树菇检,有时关乎生命。

3.2.1战胜森林火灾,要战胜森林火灾,就要了解火的脾气。这个火与我们家里蜂窝煤烧的火、火电厂发电烧的火是一样的:有氧(有空气)它才能燃烧,温度越高,燃烧的越快、越彻底;还有个燃点,起火的温度。

林火的特点是要有可燃物、空气是随时随地有的、再一个是温度(大晴天)加一个火源了。 冷水江的林火有什么特点呢?

先说一个实例,第一个面积上千亩的森林火灾是这样发生的:08年春节前夕的雨雪、冰冻压倒了许多树梢,到了三月,多好的柴火„„

失火的人是一个在山边有一小块菜地的、退休老头。他在这块菜地中央拢起一小堆杂物,想清理地面的同时,获得一簸箕草木灰。坑沿上边一棵冬茅,从高处先是斜、再这么垂下来,离老头的火堆这么(手势:上下50厘米)点距离。火自然就烧到了山上。烧毁的虽是有林地,哪有什么直树。

为什么我们的树梢断梢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林间杂草这么丛生?为什么我们的山间见不到直树?不是“山间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吗?原来山间的直树有人自觉的弄回了家,送进了煤窑洞。树林里开了个天窗,草就长起来了,生长的树木,枝条往阳光充足的方向伸展,树冠偏重于一侧,遇到积雪、冻雨就容易断梢;砍直树自觉,清理林内断梢,没听说过。 09年、10年有好几起火是切夜难眠的。这几起火在大火前,都是发生了滥伐林木案的地方。成片的伐木,成堆的干柴,未全腐烂的树兜,可以整夜燃烧。木材老板想发财。有人犯罪啊、作孽。发生火灾之后再滥伐是更为恼火的,之中有故意烧山作为砍伐理由的。

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放火烧山的是我们的自已人。

为什么让星星火烧进山林,照亮夜色中的荒野,让烟尘飞扬上高空,加温本已燥热的大气层?用火也是有问题的。

冷水江的人文差,工矿周边,人群杂,电网纵横多草场,有人生活在蛮荒。这就是冷水江林火的特点。

根据冷水江林火的这些特点,要战胜森林火灾,只能是速决战或者说阵地战。

速决战,就是理念的迅速改变:一个是生态理念。林业不是仅管理造林和砍树,而是侧重于森林生态的重建和保护。产业不是理念,产业就是千方百计,专注发财,搞钱;理念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我们林业人的共同的理念是建设完美森林生态。有了这种理念,你才不会跟着别人说:草烧起来了,更好些,变成了草木灰,肥。殊不知,草木灰在一场大雨后会消失无踪,土壤因为没有有机质的积累而贫瘠。

另一个是经营理念的迅速确立。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轮伐期的。二十年长成的树栽20亩,每年砍一亩,栽一亩。还有20亩。可计划实施没有情况变化快,时过境迁,砍了没人栽,栽了树,林难成。实际上是一棵一棵地栽,一片一片地毁。创建美好森林景观要靠检查法,这是另一种经营方式:一片林子,有大小各种径级的树木,通过测量,定期从中砍伐一个期限内生长(增加)的林木,并且,大小各种径级的林木仍保持认为合理的比例。检查法就是一棵一棵地砍,一片一片地造。

阵地战就是逐步建成对火有免疫力的森林,建几个可以欣赏的大地园林。60年前,周总理就倡导“大地园林化”。地上有乔、灌、草共生共长;有森林生态氛围;有防火设施。才象片林。

我不愿意讲的是扑火。因为,一但火灾形成,很难最大化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无论你是用力扑打,还是临时做隔离带。真是辛苦,往往作用不大。如果没有统一的现场指挥,更是性价比不高。

要森林生态就要战胜森林火灾,就要建对火有一定抵抗力的森林。

3.2.2森林火灾现场善后

森林火灾是生态灾难,过火后如果积极补救,不能不说也是好事,因为过火的地面利于播种、直播造林。造了林也就是造了声势,告示百姓不再将火引到这片山上来。如果适度抚育,在冷水江,1000多2000豪米的降水量,几年后,成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3.3园林工程与山地林木营造在资金上兼顾

3.4五次造林法我有一个一年多次造林法,是这样的:十

一、十二月份采种或购种用用播种施肥器直播(1次);春季育苗前对种子催芽后撒播;春季育苗时苗育在林缘。生长过程中稍作移苗、间苗,苗留圃地长高成林;采用现代穴盘、容器育苗在

五、六月抚育时补植小苗;

九、十月时作防火措施,同时补植容器苗;次年春季再造林。一年内

五、六次造林,使树苗数量达到密度特别大,容易郁闭。因为没有苗木的交易和运输,本钱并不高;容易成活;用播种施肥器,可以给种子创造良好的发芽机会;却能省去挖地、穴垦的工程费用;减少水土流失;一年中

五、六次造林,过程中没有缺少人员管理;可以召集农村富余老农,爱种树劳动的人力,工价相对低;这些劳动力不用他,还容易在生产活动中失火。

政府组织下,倡导进行一年多次造林,多种造林方法植树、责任人集约管护。定能在不久的

三、五年内绿化冷水江。

这样做:用最小的价钱,尽快尽量多地营造森林防火林,同时营造尽量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让冷水江更加秀美。完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3.5.1污泥利用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草是能源,草是财富,草是森林火灾的罪魁。如果把稻草及田土边的杂草还田,用发酵粉(剂)迅速腐烂杂草。杂草就成了有机肥。这将是农业的一次重大革新。搞有机农业,能给我市农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冷水江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其产生的污泥不能立即腐烂,需要加篷松材料,才能转化成有机肥。满山坡的杂草就是于良好的篷松材料。

3.5.2煤矸石、油土利用小煤窑将山坡破坏了,留下一堆黑土。不雅观。可以向悠县学习。及早清除。由于黑土含有一些有机质,加之疏松透气,可以用来育苗,绿化附近的山坡。防止不法趋利者用来当煤炭销售、进一步破坏山林,破坏空气(不良商人将煤矸石粉碎混入煤中,销给火电厂,粉煤厂周边排放大量粉尘,电厂的煤灰含石量大,灰坝很快就填平了,有几次还锅炉熄火)。

3.6.1林与水森林蓄水,减缓径流,让河水不那么容易泛滥成灾。是多么好的水利工程;如果水塘没有干涸,山塘仍然象70、80年代能蓄水,那么,空气没这么干燥,植被会滋润、饱含水份,不容易燃烧。万一燃烧,附近有水源,可以取水灭火。有水,栽树就容易成林。

3.6.2林与电建旧、新火电厂,冷水江林业是作出了牺牲的。厂址、电变站、新线路都要砍树。这些地方长有冷水江最好的次生林,就是有人为干预痕迹的天然林,里面长有珍贵树种香樟、大株的杜英、槠树等。高压线路下不能长高大的乔木,每年要修整,冷水江线路多,所以一线的草场,到冬天成为森林火灾隐患。这一点上,建议林业、电力部门加强协作。以利更好地利用这些林地。做到输电、生态两不误。

3.7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如5厘米以下径级林木的立案标准如何适用?对于柳条的处罚应该适用。一捆柳条50根,每一根来自一棵小树。村民住在山边,时不时上山砍一砍。什么时候,小树长成大树。建议规划薪炭林,村民只能在自已的薪炭林内砍柳条。没有森林生态效益的地方取消生态效益补助金。

采种自播,与种子法有无冲突?如实施,当灵活应用。

3.8.1倡导节约,资源节约型办公,办公楼节电。有了节约心,才会爱护森林。因为电来自于煤、或水利,煤是千万年前的林形成的,水要有林才能长流。否则小河满,大河涨;没下雨是旱灾,下雨闹水灾。建议办公场所设旋转门,没条件的每个楼梯口设低门,可以自动合闭。冷空气下沉,办公室门一开,变凉的空气流走了,电机就工作,耗电。不只是节电,想想:给大地开空调,多傻。

3.8.2倡导最大化优先原则,现有条件下最大化增加森林面积,从而真正建设秀美山川。

3. 8. 3开发利用新品种。如猕猴桃,南五味子。

4.我愿一意孤行,专注于森林生态建设;更愿意群策群力,参加建设美丽冷水江的活动。

第三篇: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

关于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的通知

区属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8日和今年2月20日分别召开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和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我市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现根据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要求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完成林业目标任务

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从当前的实际

看,天气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任务重,如果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时机,影响任务的完成。全区上下要抢天夺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一)强力推进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各单位要统筹组织协调人

力、财力、机械,凡是已整好地的地方,一旦墒情适合,要迅速组织群众进行造林。要组织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造林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从苗木起运,到整地、栽植、浇水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不是良种不上路,不是壮苗不造林,栽植不合格一律返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各单位必须在3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的春季造林任务。

(二)高标准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建

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以茶叶、油茶、杉木、石榴、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工程建设。要继续将发展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林业项目资金上对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在林业用地上,适宜种茶的优先安排种茶,全力保证茶园面积的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实施高标准绿化。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单位是搞好全民义务植树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责任制,实行属地管理,明确部门绿化和每个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拓宽义务植树渠道,通过建立固定的义务植树基地、认建认养绿地、参与抚育管护、缴纳绿化费等方式,履行公民义务,提高适龄公民的尽责率。对各责任单位造林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检查验收、统计、通报和考核,确保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年前已下发文件,对今年的示范村绿化、环城林业、精品路段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和领导绿化示范点、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等六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这是落实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王铁书记对林业工作要求的核心,也是综合试验区建设对林业工作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市林业工作创亮点、出精品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必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后花园、生态示范区”新的发展定位的第一年,各单位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筹措资金,抓好质量监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我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植树造林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造林。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林区和山头地块,严格考核验收。要加强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实施造林进度通报制度。各单位领导要身先士众,深入造林一线,督导林业,办好自己的绿化示范点。

(二)搞好科技兴林。目前,我们的造林任务尽管还很重,但绝不能忽视造林质量,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避免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模式,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的绿化格局。在苗木选择上,要大力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实行良种壮苗造林,原则使用一级苗造林,严禁使用三级苗造林。在林种树种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绿化彩化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绿化美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林木保护。三分造,七分管。要坚持造林、管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

创新管护机制,对管护不力、造成毁坏的个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责任并责令其限期补植补造。要搞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有效控制重点生态廊道、林业生态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的生物灾害。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当前持续干旱,气温回升快,火险等级高,一定要严格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预防和扑救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要坚持依法治林,对乱砍滥伐和故意毁坏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错过这个季节,全年的造林任务就无法完成。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关键时期和黄金季节,各单位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打好春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全面完成我区今年的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第四篇: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琼财农[2007]812号

各市(县)财政局、林业局,各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单位:

为规范和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7]7号)和《海南省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我们对《海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琼财农[2006]942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海南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中央及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中央及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以下简称“补偿基金”),为规范和加强补偿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7]7号)和《海南省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补偿基金是指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安排的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者发生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补偿基金的补助范围为已区划界定的纳入中央及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中的有林地,以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及灌丛地。

第四条 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于公益林管护等开支;0.25元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林业部门用于组织开展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的检查验收、宣传培训、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森林资源监测及设备购置、森林案件预防与查处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等开支。 公益林管护等开支(每年每亩4.75元)用于:重点公益林专职管护人员的劳务费;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森林资源监测及设备购置,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及其他相关支出。除林农个人经营管理的公益林外,其余权属的公益林管护等开支按以下标准执行:劳务费按不低于3.5元/亩.年标准安排;0.25元/亩.年用于重点公益林日常管理费支出,包括管护必须的宣传培训、检查验收、购买劳保用品等相关支出;其余部分用于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森林资源监测及设备购置、森林案件预防与查处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等并实行项目管理。

第五条 公益林管护等开支实行报帐审核管理,对不同权属的重点公益林,分别采取以下补助方式:

(一)省属及市县国有林(农)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单位经营管理的重点公益林。劳务费由经营管理单位根据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专职管护人员承担的任务量和监管责任编制补助表,年初经同级林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进度拨付,经营管理单位发放资金;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部分由经营管理单位提出项目使用计划,经同级林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将补助费拨付经营管理单位据实使用。其中属于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重点公益林,由经营管理单位将每年每亩4.75元的管护等开支全部拨给林农,并监督指导林农承担管护责任。

(二)市县林业局及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国有重点公益林。劳务费由市县林业局根据区划内的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管护人员承担的任务量和监管责任编制补助表,年初经市县财政局审核后按进度拨付市县林业局,市县林业局据实发放资金;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部分由市县林业局提出项目使用计划,报市县财政局审核后将补助费拨付市县林业局据实使用。

(三)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重点公益林。每年每亩4.75元全部拨给林农个人,并由林农个人承担重点公益林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责任。市县林业局根据林农个人承担任务量和监管责任编制补助表,年初经市县财政局审核后按进度拨付市县林业局,由市县林业局在金融机构建卡建折发放或者直接拨付给林农个人。市县林业局负责监督指导林农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公益林。

(四)根据生态公益林总体规划,确需划定为重点公益林,但其林权所有单位和个人不愿意签订现场界定书和管护合同或者个人确实无力管护的,可由市县林业局负责聘请专职管护人员进行管护。

第六条 公益林管护支出中的劳务费实行定员定岗定额管理。林业、财政部门应严格核定获得劳务费的人员数和补助标准,人员安排不得搞平均分配。专职管护人员定员定额定岗应遵循以下原则:专职护林员公益林管护面积原则上不超过5000亩/人,劳务费标准不低于600元/人.月;技术人员每个基层林业工作站安排一名;管理人员根据乡镇公益林管护面积确定:管护面积小于2万亩的安排1名,管护面积2-4万亩的安排2名,管护面积4—8万亩以上的安排3名,管护面积8万亩以上的按实际需要参照上述比例安排。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上述原则共同确定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具体比例和补助标准并报省林业局和省财政厅备案,个别因实际情况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需进行说明。省属及市县国有林(农)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单位中的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可以兼任专职管护人员,但不得领取劳务费。

第七条 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省属经营管理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要求,对上年度补偿基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市县林业局、省属经营管理单位于每年1月底之前向省林业局上报当年补偿基金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上年度中央及省级补偿基金检查总结情况、当年补偿性支出数额以及安排计划(见附表1)。 第八条 市县林业局、省属经营单位应按照省林业局关于重点公益林资源的管理规定,对上年度重点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林业病虫害发生及控制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于每年1月底之前上报省林业局(见附表2)。

第九条 补偿基金按照预算级次拨付,对不符合上述第

五、

六、

七、八条规定的市县及单位必须进行整改,未整改的财政暂不拨付或不予拨付补偿基金。

第十条 市县财政局应设置专账,确保补偿基金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市县林业局可在金融部门建卡建折,将劳务费直接发放,确保兑现。年初财政部门应对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支出凭证进行审核,并按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公益林管护支出凭证包括公益林区划界定书、公益林管护合同、附表

3、

4、5及年度考核表等;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支出凭证包括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建议书、施工合同、竣工验收报告书及相关支出凭证。

第十一条 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经营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下达的支出计划拨付和使用补偿基金,不得随意调整。经市县林业局审核报省林业局批准征用和占用重点公益林林地的,由省林业局将征用占用林地地点和面积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从下年度起停拨补偿基金,调整用于其他已经区划界定的重点公益林。年度公益林管护面积发生调整的,以省财政厅、省林业局下发的正式调整文件为准,对应的管护资金在下年度指标中进行多扣少补,确保实际管护面积任务与资金保持一致。

第十二条 根据不同权属的重点公益林签订管护经营合同。

(一)省属国有重点公益林,省林业局与省属经营单位、经营单位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

(二)市县林业局与辖区内有重点公益林的省属农场签定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

(三)市县属重点公益林,有经营单位的,市县林业局与经营单位、经营单位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无经营单位由市县林业局管理的,市县林业局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

(四)村集体经营管理的重点公益林,市县林业局与村集体、村集体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

(五)林农个人经营的重点公益林,市县林业局与个人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 专职护林员合同签定必须明确具体管护区域、面积及责任,确实将专职管护人员的责任及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合同必须明确具体管理专职护林人员的人数、区域和面积,确保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专职管护人员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管护责任落实后再安排补偿基金。管护合同内容与格式,由省林业局统一制定。 第十三条 劳务费实行绩效挂钩的制度(含个人的每年每亩4.75元)。按月发放80%,管护合同执行一年期满时,国有林(农)场、自然保护区、其他经营单位、市县林业局、村集体等要将获得劳务费的人员名单、金额,以及管护任务完成情况张榜公布,由所在单位或集体考核,群众评议,对符合合同要求,完成管护任务的人员,兑现20%劳务费并续签合同。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的,不予支付20%的劳务费并终止合同。年度内扣减的劳务费用于公益林管护相关的支出并实行项目管理,由省、市县林业局制定具体使用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十四条 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补偿基金拨付、使用和档案管理体系;国有林(农)场、自然保护区、村集体等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专账独立核算。

第十五条 凡存在下列问题的,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将在下年度调减有关市县(单位)的补偿基金。

(一)补偿基金使用和公益林管护违反有关规定,出现严重问题的;

(二)征用占用公益林林地情况弄虚作假的;

第十六条 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经营单位应加强补偿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违反财经纪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凡违规违法使用补偿基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海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琼财农[2006]94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完成工程造林0.3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2.8万株。

二是大力开展东江源头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启动实施了东江源头区域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在源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2000亩。

三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补偿资金管理,健全管护机制,66.74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从今年起8年内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了有限的天然林资源。

四是以集体林业为重点,按照明确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五是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一方面,推行了国有木材销售单位定价体制,对全县国有林场的木材销售全面施行定价竞标制,实现木材销售的“阳光操作”,提高了木材销售价格,增加了林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改革国有林场的

财务管理体制,推行“场财局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以收定支,均衡发展。

六是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要求,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积极引进、扶持外资企业,鼓励县内外民营资本、个私企业投资商品林业建设,特别是通过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香港顺其竹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面推进以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毛竹特色产业。

七是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林改前的林地流转清理工作,有效扼制了林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认真开展了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有限的林地资源。

上一篇:森林防火校园广播稿下一篇:三框题唱响自信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