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2024-06-18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要坚持“教育、转化、挽救”的方针,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切实抓好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好落实

街道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成立***社工点,配备专门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联络员。

二、抓好重点工作

1、按要求开展重点青少年摸底调查工作,做好村摸底情况表和相关对应台帐,做到村村有台帐。从9月15日到9月30日在各社区开展为期15天的重点青少年摸底调查活动,对街道各社区内的服刑人员子女、流浪乞讨儿童、罪错青少年、留守儿童等人员的详细信息进行调查和记录,形成预青工作台账,并建立相关人员档案,以便今后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

2、针对重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有具体措施,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等法律规定。以团支部为核心组织青少年学习法律法规,使其学法、知法、守法、不违法,争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好青年。

3、积极主动与司法、劳动、教育部门沟通,做好邢释解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复学、就业等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对有劣迹的青少年,纳入社区矫正点,要组织人员,定人进行帮教,对违法青少年要进行社区帮教,使之感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改过自新。

三、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列入创建文明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传栏等教育服务设施,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责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机构。

***街道团工委

2011年9月13日

篇2: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我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领导,构建网络,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工作的落实,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做到全年校内青少年违法犯罪零发案的记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回顾我们的工作,感到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是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前提;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参与是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关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是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保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综

合治理是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最终途径。故此我街道年初调整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综治成员单位经常沟通,密切联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我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注重立足教育,加强引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综治宣传月”为契机,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针对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成员单位经常印制并发放以未成年人思想认识与生活状态,科普教育与文体活动,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以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自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加大力度,重点治理。

今年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都加大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贯彻和落实,通过学位、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聘任、教育和管理工作;目前,我街道各小学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不定期组织开展法制讲座等活动;二是巩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成果,本着“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校园外部摊点和校园周边出租房的经营项目慎重考察,以此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管理,以文化站牵头经常性地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网络文化市场开展拉网式排查,全方位、多层次构筑起了严防、严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的防范网络。四是对全街道范围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排查摸底、登记,并建立统计台账。

四、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针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及时

向街道小学发出了《争做负责的文明公民倡议书》,号召我街道广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家庭做起,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法制教育和正确引导,两所学校经常邀请各劳教所干警和劳教人员召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大会,教育青少年要防微杜渐,从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做起,做到学法、懂法、用法。总之,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后的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措施的落实,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扎实,并有声有色,争取更理想的成绩。

篇3:论审判工作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法院在审判青少年犯罪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

法院在审判青少年犯罪过程中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防止一刀切主义。

(一) 宽严相济原则

宽严相济原则本质是区分对象, 针对不同的犯罪人及不同的罪名、危害程度等做出不同的刑罚。这也是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刑法基本原则的。众所周知,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尚未成熟, 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通讯等媒介的快速发展, 青少年更容易相互感染一些恶习, 不经意间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除个别青少年犯罪动机比较复杂、主观恶性比较大外, 绝大数犯罪动机比较单纯、目标清楚、意识不到危害性, 比如盗窃、抢劫财物往往是为了能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抽想吸的烟等一些单纯的动机。因此, 法院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 对动机单纯、初犯偶犯的罪犯要从轻减轻处罚, 能适用缓刑就适用缓刑;对于一些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大、屡教不改的罪犯要当严则严。

(二) 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原则

“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要坚持以教育和矫治为主, 使其早日健康复归社会,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采用相称的手段才可对其惩罚。”[1]法院审判工作中, 要把教育和保护、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理念贯穿始终, 而不是惩罚和报应。庭审中要营造充满亲情、关怀的氛围, 要以长辈的身份和态度对待青少年罪犯, 耐心劝导, 指明方向, 争取重新做人。

二、当前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罪犯处于边缘地带

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 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颇多, 但对于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成人犯罪关注较少。众所周知, 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特殊法”保护, 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置了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别程序, 庭审中对未成年犯罪不公开审理, 相对于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成人来说就没有这些“优待”了。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人较之于未成年人在心智、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提高,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特殊时期, 而且有很大部青年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相符。与社会经济转型道理一样, 此阶段最容易出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做事较冲动, 也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当前审判中对此阶段的青年人罪犯保护措施尚处于空白, 有地方甚至对刚满18周岁的青年人普通罪犯采取公判大会形式宣判, 这会对他们心灵造成极大伤害, 而且出狱后及有可能仇视社会, 可能会犯下更大的罪行。

(二) 少年法庭及其配套人员尚未完善, 没有专门针对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法庭

1.根据相关司法解释, 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 条件尚不具备的, 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未成年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 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承办。目前, 我国基层法院审判人力薄弱, 人才匮乏, 要成立专门的未成年刑事审判庭更是难上加难, 个别地方虽然成立了, 但也是有名无实。2.我们常常听说青少年法庭, 但实际上只是指是少年法庭, 而青年法庭根本不存在。前面提到, 18周岁到25周岁的青年正处于人生转型时期, 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时期, 此阶段犯罪是他们的不幸, 更是国家的不幸。

三、完善法院青少年审判工作的建议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人民法院是保障青少年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完善青少年审判工作建议。

(一) 从现行立法状况来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少年法庭

法院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 建立起少年法庭;招录具备心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法院队伍;培养锻炼一批熟悉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法官;加强法官的青少年心理知识培训。

(二) 对青年人犯罪也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18周岁到25周岁阶段的青年, 法律上已经是成年人, 但这个阶段的青年犯罪也要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原则, 避免与其他一些主观恶心较大的罪犯混合一起, 这样也起不到劳动改造的初衷, 刑满释放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也较大。

(三) 从长远来看要探索建立青年法庭

少年法庭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给青年法庭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时间成熟的时候应该考虑建立青年法庭或者与少年法庭合二为一,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法庭。

参考文献

篇4: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探析

关键词: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的问题

1.针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法律服务尚有不足

由于传统法制思想和现行立法的局限,关于青年违法犯罪人员和刑释青年这两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權益保护还较少,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第一,《监狱法》虽然规定对罪犯的劳动实行报酬制,但没规定报酬的标准及管理使用,行刑过程中大多是给予“假定工资”。这样,服刑人员的劳动所得基本用于包括生活费在内的监狱业务费用,出狱时一般仅获得回家路费。第二,由于传统监狱管理习惯使然,罪犯在监狱里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使罪犯的自主性受到了剥夺,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绝望情绪。第三,刑释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刑释青年的生存状况,大多较恶劣,多数犯罪人员谋生能力不强,再就业困难重重,没有收入来源。刑释青年的社会地位一般偏低,被贴上“坏人”标签,这使得他们备受歧视,成为社会的弃儿。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刑释青年再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对青少年再犯预防的工作不够深入

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以下5类青少年群体: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由此可看出,曾经的未成年犯并不在此范围内,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事后预防中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对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完善建议

1.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预防犯罪

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辨别是非及区分良莠的能力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争强好胜,全面客观地对待事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正确地分析,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自私自利,不唯权唯钱是图,不盲目攀比。同时,青少年也要自觉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民。

2.制定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系统的规范刑释人员保护的法律。虽然,目前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组织都在积极地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制度化, 有关的保护、援助措施难以落实。监狱管理局进行的类似调查显示,在某省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中,下岗或无业的占28.4%左右,另外,有一些农村籍刑释人员在出狱后没有分到承包田,因生活困难而再度犯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制定本地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浙江省制定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国首部保障刑释人员合法权益的省级政府规章。该《办法》规定,归正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符合就学、复学、升学条件的归正人员,享有就学权利,对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的归正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准许报考。原籍在农村的归正人员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分配承包田的权利。

3.完善刑释人员保护的组织体系,充实刑释人员保护的具体内容

目前,虽有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权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建立专门性的刑释人员保护组织。在美国有些城市就建立了刑释人员保护会,在英国有“罪犯关心与重新定居全国协会”,加拿大有“犯罪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心协会”等有国际影响的非政府性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这些组织向刑释人员提供生活救济、房屋居住、职业训练、服务、心理辅导等服务,在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各地的刑释人员保护工作。共青团组织应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对刑释人员进行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对刑释人员进行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如进行法律援助或职业训练等经费募捐与收集。

4.完善法制教育制度

篇5: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整体水平,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社会治理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村居(单位)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打造“青少年零犯罪村(居)”,为建设“强富美高”新XX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社会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强化工作合力等有效举措,实现在校生零犯罪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工作举措

一是要狠抓社会环境整治。

加大对辖区内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的监督管理和联合整治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惩重罚违规经营行为。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远离网吧”宣誓等活动,教育广大学生远离不良场所,同时要积极建设好校外辅导站等活动阵地。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要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在注重在校生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切实抓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和思想道德等教育。要扎实开展“远离毒品”、“

拒绝邪教”、“文明上网”等教育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模拟法庭和各类法制讲座,不断增强青少年对违法犯罪的免疫力和自控力。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作用,定期上好法制课,特别是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双差生”的转化工作,绝不能让他们失学辍学,轻易流向社会。

三是要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建立完善家长学校,切实做到“五有”,即有机构、有场所、有计划、有教材、有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增强家长为国教子的责任,学会科学教子的方法,有效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成才观,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

四是要关爱社会闲散青少年。

要切实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和无业青年的教育和帮扶工作。要积极建立区域性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掌握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现实状况,并通过跟踪服务、专人联系、定向辅导等方法,积极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在培训和就业上对他们予以扶持,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

五是要教育转化失足青少年。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失足青少年要做到思想有人教,困难有人帮,行为有人管。要积极落实对犯罪或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和矫正工作,在校内组织师生帮教,在校外充分发动“五老”人员、派出所和家庭进行结对帮教,切实予以教育转化。要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青少年的社区矫正,进行“一对一”、“多助一”帮教服务,切实为他们融入社会解决难题。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切实把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根据自身实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及时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活动计划。要按照

“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创建工作纳入综治与平安建设考核范围。

2、预防为主,教育优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放在首位。不论是村(居)还是学校都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学校继续深入开展宣讲周恩来故事、创建“周恩来班”活动。司法所要深入学校、村(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系列化,把法制教育落实到重点对象。

3、齐抓共创,形成合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村(居)、单位和社会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各村(居)网格中心(站)要切实发挥创建活动的牵头协调和督查指导作用;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作,强化沟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创建活动中的职能作用,努力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

篇6: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田洪亮,盘锦市双台子区建设街道团工委书记。他热心青少年工作,积极参与走进青年年实践活动,建立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及时解决社区青少年的各种困难,为社区青少年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不断增强在青少年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了街道社区青少年的拥护。

一、抓育人阵地建设,注重完善活动场所。

青少年工作千头万绪,我们感到首要的问题是开展教育要有阵地,开展活动要有场所。所以,我们突出了教育阵地的营造和活动场所的建设。使青少年教育工作做到了“四有”:即有专人抓,有办公室,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现在走进社区,活动场所及设备齐全,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室、校外辅导站、家长学校等,这些场所方便了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丰富了校外生活。青少年利用这些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节日教育、读书演讲、文体小明星、小小发明家、社区小管家等,这些活动深受青少年的欢迎,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少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本领。为了方便五老在关爱中发挥作用,我们成立了五老科普宣讲团、五老帮教小组、五老感恩演讲团等,这些小组由10余名老同志组成,有的老同志身兼多职,不说苦,不说累。老同志们还探讨出了“八活动八教育”的活动形式,即:开展文体活动,进行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教育;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进行科技兴区爱科学教育;开展讲革命史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感恩教育,进行尊老爱老教育;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进行关爱大自然教育;开展学英雄活动,进行奉献精神教育;开展普法活动,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开展参观学习活动,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这些活动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抓“三结合”教育,注重联手育人

青少年教育,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的事,是全社会的大事,人人有责。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见成效。认识到这一点,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主动与社区工会、妇联、科协、企业等部门携手合作,形成了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更好地促进了预防工作的开展。

为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我们采取了建立教育基地的做法,重阳节我们与双台子区福利院建立了联系,把福利院做为我们的爱心教育基地。每年寒暑期我们都组织青少年到福利院开展活动,请敬老院的老人为青少年们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讲祖国发展变化,取得的辉煌成绩,讲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故事等,青少年听了都说很受教育,很有收获。青少年还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倒痰盂等。福利院83岁的刘奶奶还邀请青少年以后经常来陪她聊天,老人的真情相约,让青少年们感到关心和帮助别人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

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我们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加强与学校联手共教,共同探讨合理的育人方法,与街道司法所合作,开展“关爱青少年,法律进学校”活动。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常识,聘请公检法司有关人员为孩子们讲课,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了预防作用。许多听完法制课的同学纷纷表示,以前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这回终于知道了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小公民多么重要。

和学校沟通是重要的,和家长沟通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加强了和家 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开办了家长学校。聘请退休老教师为家长进行培训。一位参加过培训的家长告诉我们,在没有参加培训以前他对上初中的儿子教育一直是用打骂的方式,孩子学习不好就批评孩子,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参加社区家长学校的讲课后,他很受教育和启发,表示以后要多学习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对孩子要多从说服教育入手,自己也要改掉不足之处。

三、抓温暖工程,注重问题青少年教育

我们还开展了“情暖心田,爱心助困”活动,与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联系,街道内14名困难青少年大部分结成了帮扶对子。活动的开展,让这些贫困青少年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关爱。

在送温暖工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了关爱问题青少年和预防问题青少年的产生工作。建立了““爱的小屋”心理咨询室,帮助社区内青少年群体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社区内有一位家庭困难的同学,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不好,与其它同学在一起时很自卑,学习成绩也不好。为了能帮助他尽快消除心理障碍,我们请心理咨询师给他做心理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交流,这位同学爱说话了,也愿意与其他同学主动交流了,对学习也提高了兴趣,不再像以前那样因家庭的原因而性格孤辟了。

离异、单亲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家庭的孩子如不加以引导容易染上坏习惯,是产生问题青少年的土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多帮一,一帮一结对方式。对青少年在情感上、思想上给予帮助。刘强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从小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过份溺爱、娇惯,养成了他贪玩、任性、课堂上好动等不良习惯。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和社区,经过社区五老关爱小组的工作,使他的不良习惯很快得到了改变,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还能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上一篇:冬天中的“绿巨人”作文下一篇:区民政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