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2024-06-17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共8篇)

篇1: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说明

为做好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的产品信息和技术服务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供需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问题,促进全国医学装备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7月卫生部正式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开展医学装备评估选型工作。为了确保评估选型质量,协会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此项工作:一是专门成立了评估选型工作机构――技术评估部,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已有的专家库。二是利用全国展会、研讨会等,广泛发布信息,动员厂商申报产品。三是组织50多位专家制定了44种医学装备技术评估标准和评估选型方法,并在媒体、网站公告,接受评议。四是开展调研掌握供需双方情况,组织专家到医疗机构了解需求和使用情况,到展会现场收集产品信息,核实产品性能。五是征求了10省(市)卫生厅局对评估选型工作安排的意见。六是评估选型完全遵循自愿参与、免费评审的原则,对厂家不强求、不收费。

本次评估选型涉及22个品目的产品。为配合各地做好2007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设备选型和评标技术指导工作,协会优先完成了农村卫生装备相关品目的评估选型工作,其涉及的14个品目132个规格型号作为第一批公布。其他品目评估选型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拟征求部分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意见后另行公布。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

一、推荐品目是依据产品性能质量、适用性和经济性等主要因素论证评审,从申报产品中比选出的产品。具体评价指标可查阅中国医学装备协会5月17日发布的2007第2号公告。

二、申报厂商不足3家的品目,不具备进行充分比选的条件,也满足不了招标采购工作要求的竞争需要,因此本次未进行评估选型。如:申报评估200mA高频X线机和普及型数字化X线机的厂商均不足3家,这两个品目都未评估。

三、评估选型申报工作采取厂商自愿方式,尽管协会采取新闻发布会、网上公示和主动电话联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布信息,仍有少数厂商未申报参与评估。

四、评选结果供有关各方无偿使用,除文件公告外,还可在中国医学装备网()上查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二〇〇七年六月八日

篇2: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1、每年3月底前临床各科室填写好其每年的医疗设备申购计划交医学工程部,由医学工程部统一提交医学装备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是紧急的设备采购,则各科室将经主管院领导批示的申请报告报医学工程部,由医学工程部再报院务会讨论批准。

2、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采购计划,需由使用科室提供三家以上的产品供货公司;由医学工程部负责邀请以上供货公司进行投标,由院长、医学工程部主任、科室主任、财务部主任、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共同确定中标公司并与中标公司进谈判来完成。

3、10万元以上的采购计划,需由使用科室提供三家以上的产品供货公司。医学工程部组织使用科室对该设备进行货比三家的考察、论证后把设备的参数确定,按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公开招标。

篇3: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关键词:医疗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医疗耗材信息库,物资管理

医疗耗材管理是医院物资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其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精准采购、保证供应、物流明晰、减少囤积。这个要求涵盖了采购、供应、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采购工作是耗材管理工作的起点, 其目的是通过招标、议价等形式为医院建立全面、充分且物美价廉的医疗耗材供应目录库, 以供临床医技部门筛选使用[1,2]。

通过集中招标采购, 可以选择质优价廉, 售后服务及信誉俱佳的供应商, 不仅降低采购价格, 也可以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 减少中间环节, 从而降低采购成本[3]。我院于近期完成了2014年度耗材集中招标采购,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院招标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从组织体系、工作步骤、执行原则、评标方法、实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组织体系

医院医疗器材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医疗耗材管理决策的行政组织, 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医院有关医疗耗材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 其行为向院办公会负责。管理委员会下设采购管理小组和使用管理小组。其中采购管理小组为采购执行机构, 由医务处、院感科、财务处、临床专家、护理专家、设备管理科、监审处等部门组成, 负责全院医疗耗材的准入、招标、物价、采购等工作。

2 工作步骤

(1) 建立医院耗材准用目录。设备管理科在拟准入耗材和在用耗材的基础上, 逐个征求使用科室的意见, 会同医务处、财务处等部门的论证意见, 遵循“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技术保障到位”的基本原则, 制定我院耗材准用目录, 目录按专业和科室进行分类管理[4]。该目录经医院办公会批准, 成为我院本次耗材招标采购的品种目录。

(2) 发布招标信息。由医院器材采购小组办公室编写招标资料, 利用网站、院内公告及邀请招标等形式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医疗耗材招标书只要求填写规格、型号和产地 (进口/国产) , 对技术和参数不作具体要求。

(3) 组织招标会议。招标会议由医疗器材采购管理小组办公室组织, 按照参加拟入耗材投标的供应商数量分别采取招标会议 (3家及以上) 、竞争性谈判 (2家) 、议价 (1家) 的不同形式进行。根据拟入耗材的月平均使用量确定参加评标的专家数量。经资质审查、厂家介绍、密封报价、专家质询、技术评议、商务评议等环节, 完成招标过程。

(4) 产生招标结果。医疗器材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评标情况及推荐中标意见汇总后交由医疗器材采购领导小组审议批准。批准结果按照月用量金额分别经由院办公会、主管院长、耗材试剂部审核后制订供货合同或协议。

(5) 建立医疗耗材供应信息库。我院医疗耗材供应信息库完全依据招标采购会议的结果, 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建立, 并作为医疗耗材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同时在监审处备案原始数据信息和评标记录[5]。

3 执行原则

本次招标工作在落实医院医疗器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和我院实际情况, 遵循以下3条原则:①中标厂商数量限制原则:招标项目必须与准用目录的既定品种一致, 且每品种规格提前拟定供应厂商数量:三类植入性器材每品种供应厂商原则上≤4家 (进口≤2家, 国产≤2家) , 一、二类和普通三类器材供应厂商原则上最多≤2家 (进口1家, 国产1家) ;②价格限制原则:新供应价格不允许高过原供应价格。同品牌规格耗材, 国产器材价格不能高于同类进口器材;③降价逼迫原则:对投标单位统一要求, 凡在用耗材继续投标的, 原则上要求价格最少降低5%后再参与公平竞争, 否则中标后付款期限从现在的3个月延长至6~9个月[6]。

4 评标方法

耗材采购招标工作采用技术评审和商务招标分开进行的方式。

(1) 技术评审。技术标部分只允许投标单位对投标产品做技术介绍和讲解, 并现场提供样品, 本阶段投标单位不得泄露投标价格。评标专家通过对样品、技术讲解、使用经验和其他市场信息做综合评价。产品质量能保障医疗安全且性能可保证医疗效果的产品方能通过本轮评审进入商务评审阶段, 进入商务评审阶段的投标单位原则上不得少于计划供应单位的3倍。

(2) 商务评审。本阶段由投标单位密封报价, 会议现场公开价格的方式进行, 执行低价优先原则, 依次推荐投标价格 (综合价格) 最低的单位为拟中标单位。

通过技术评审和商务评审两个过程, 从机制上实现既不盲目追求高配置, 也不刻板强制使用最低价格, 而是以合理的手段实现高性价比耗材的选择[7,8]。

5 实施及效果

按照以上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由设备管理科制定了采购目录, 确定我院准入医疗耗材7688个品牌规格, 全部在用和准入耗材100%纳入招标。共组织院内全院级招标36次, 重点科室级招标31次, 共有993家单位参与竞争。除固定席位外, 共有使用科室或使用科室代表102人次, 随机抽取评审专家169人次参与评议。

本轮耗材采购招标工作的顺利完成, 解决了临床在使用期间的诸多实际问题, 科室满意度普遍较高。直接效益体现在3方面:

(1) 耗材价格明显降低。在市场物价和劳动力成本总体上涨的形势下, 我院耗材供应价格却明显降低, 部分耗材供应价格大大低于其他医院, 平均采购价格综合降低幅度达12%。

(2) 适度延长了高值耗材的付款周期。根据事先制定的降价逼迫原则, 对于价格降低幅度不显著的供应商, 将付款期限从原定的3个月延长到6~9个月, 客观上为医院沉积流动资金4000余万元。

(3) 耗材资质管理达到新高度。在供应目录库确定后, 通过我院自主研发的医疗耗材资质目录库管理平台的应用, 耗材资质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医疗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在西安市药监局的两次抽查中, 我院耗材资质100%合格。

6 结语

医疗耗材的采购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需要医院管理层、采购人员、临床医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9,10]。同时, 该项工作是医疗耗材在医疗机构流转过程的起点, 只有公开、透明、明晰、完善的招标采购才能给后续供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闵洁, 王未, 李诗, 等.加强医院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6) :173.

[2]黄鑫, 胡艳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9) :82-84.

[3]孙颖.医用耗材采购成本的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0) :145-146.

[4]张恩科, 郭惠涵, 韩伟, 等.供应目录库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2) :61-62.

[5]李帅帅, 施安, 张恩科, 等.编码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2) :67-68.

[6]高永忠, 杨月明, 李亚东, 等.军队医院采购成本分析与控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 (4) :371-372.

[7]李鑫, 黄晓光.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 (5) :53-55.

[8]刘吉祥, 金鑫, 徐淑娟, 等.医院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6) :41-42.

[9]刘丽.浅谈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与库存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8) :41, 43.

篇4: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关键词:小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严谨;与临床工作的关联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1-02

引言:

小型非医疗设备指的是医院内除医疗设备以外低金额的设备,其中包括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等,说到医院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在医院中小型非医疗设备也是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更是等同于一台大型的医疗设备申请、审批、采购流程,故而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正常运作,真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

1方法

1.1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申请

在我院小型非医疗设备和医疗设备采购申请流程相同,并非因小而简,凡因当年突发事件、紧急项目,或临时急需购置的小型非医疗设备由临床各科主任或科室负责人通过院网填写申请,申请单必须填写购置理由、用途、使用资质、能源消耗、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随后上传至设备科。

1.2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审批

设备科对临床提出的申请进行核实,根据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客观地给出添置或购置与否的建设性意见,而后提交分管院长及院长审批,分管院长或院长同意購置后转入设备部门进入采购流程。

1.3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

各级审批通过后进入采购流程,我院为考虑设备的售后和维保等多方面因素,故而相对于小型非医疗设备的供应商进行2年一次的筛选,每2年都会在医院管网贴出招标通知,举行公开竞标,最终由设备器械管理委员会根据信誉度、维保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中标公司,并签订合同,合同签约必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及盖章方可生效,以保证小型非医疗设备在医院内的正常使用。

1.4小型非医疗设备购置过程

在确定购置的情况下,设备科将临床所需设备的购置要求告知中标公司,同时,我科则对该设备进行网上询价,以对小型非医疗设备进行相应比价,最后在保证质量、价格、适宜的情况下确认购买。

1.5小型非医疗设备验收情况

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入院送至我院需要进行设备验收,验收工作可分为二个阶段:安装验收和试用验收,设备验收员须全程参与监督和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应该根据设备科提供的资料:1、采购合同;2、配置清单;3、售后服务承诺书复印件,设备部分大小,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仔细核对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入库,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应用质量验收等。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科验收人员和厂商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员对各验收阶段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设备应作好相应记录,及时与厂商交涉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6小型医疗设备采购对于临床工作的作用

小型医疗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在临床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不令人所关注的,感觉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他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医院内虽有无数的大型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激光、手术导航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大金额的医疗设备,也是医院所最为关注和最为重视的医疗设备,并且这些医疗设备对于各临床科室也都是举足轻重的,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依靠这些医疗设备、仪器来进行进一步地诊断和治疗,并且以此结果作为手术、麻醉及用药的客观依据,但殊不知这些医疗设备仪器虽然价格及其昂贵、诊断极为精准,可为现代医学提供最为宝贵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及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但这些设备、仪器在操作完成的同时仅保存于该设备的相关机器本身,而并不能直接见于临床,正如影像、检验报告结果的出具一般快则半小时,慢则需要2-3天,甚至于1周,而患者由于2-3天或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其遗忘报告领取时间,以至延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间,而对于手术或急诊患者更是视报告如生命,对每一个检验报告的出具都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的方式、方法、诊断的结果,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冰箱等购置后,它可借用网络技术平台将影像资料等进行综合筛选,最后把最清晰、最完整的图片、影像进行保存,并且快速有效准确的在第一时间显示于各临床科室,为临床提供最及时最有效最完整的信息和数据,以最清晰的界面、最精确的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同样很多检验报告在得到精确结果后也是通过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等将数据及时准确地显现于临床各科,甚至于患者在门急诊的打印机系统上自行打印检验结果,同时很多标本的留取保存也都离不开一台价值千元的冰箱,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型非医疗设备适用于医院各个方面,我们只有把采购工作做到及时有效快速准确,这样即方便了患者与临床医生对于报告的获取,又相应的节约了患者等候和来回奔波的就诊时间,这些小型非医疗设备确实也不同程度地为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可第一时间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尽快尽早地接受治疗,故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各个角落,正因为小型非医疗设备整个采购过程的认真、仔细、审核之严谨,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起到了坚强的后备保障作用。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须全。

在医院大规模的设备采购中,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是微乎其微,不为人们所关注的,但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医院同样也离不开这些小型非医疗设备,如医院离开了电子产品,整个医院将陷入瘫痪状态,大量的电子病史不能予以正常保存、各种各样的资料将不能进行常规打印、影像数据也不能准确及时的保存和传输至各临床科室,这不仅仅影响了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令患者的检验报告不能及时读阅、延长患者的叫号时间,极大可能会延误医生的诊治,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和医院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故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项目虽微不足道,但对整个医院来说却是缺一不可的,该项采购工作流程之严谨也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一个强大安全后勤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篇5: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实施意见

省卫生厅 省政府纠风办 省经贸委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物价局 省工商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九年九月)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医疗机构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根据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7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5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网上采购

(一)成立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省政府办公厅、卫生厅、纠风办、经贸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物价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协调、处理及决定全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在省卫生厅成立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配备若干名工作人员,负责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成立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承担药品集中采购具体事务性、技术性、辅助性工作。该中心属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配备若干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由省卫生厅负责管理。

(四)建立全省统一的非营利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平台应具备评审、交易、配送、监管、结算功能,并做到平台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数据齐全、监管严密。由省卫生厅会同省数字办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五)以省为单位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其他医疗机构,必须全部参加药品集中采购。鼓励其余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采购活动。

(六)药品集中采购,要做到全过程通过网上实现。各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的购销活动必须在采购平台上“阳光操作”,切实做到招标公开、价格公开、采购公开和使用公开。

(七)药品集中采购周期原则上一年半(18个月)一次。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应做好集中采购周期的衔接工作,以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用药。

二、完善采购目录,规范采购行为

(一)完善全省药品集中采购目录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我省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新农合用药目录、我省医药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本省生产的药品目录以及医疗机构提出的需采购的药品目录等,由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编制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报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批准。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等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

(二)规范药品集中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除直接挂网和议价的药品以外,对3家以上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品种可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确定全省入围品种。

2.网上竞价。除直接挂网和议价的药品以外,对3家以上且已参加过两轮以上公开招标的同一药品品种可采用网上竞价的方法确定全省入围品种。

3.集中议价。除直接挂网的药品以外,仅有2家以内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采取组织相关专家集中议价的方法确定入围品种。

4.直接挂网。直接执行政府定价的药品品种和日使用剂量金额在3元以下(含3元)的药品品种;经过2轮集中采购、长期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已基本稳定的药品品种,可采用直接挂网。直接挂网的具体品种,由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经过筛选后提出,报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

每一批药品集中采购采取的具体方式及入围率,由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测算后提出,报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本省医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含药品、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经过企业及药品资质审查合格的,申报的价格不高于同类药品入围价的,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可直接入围挂网。错过全省集中采购的国家药监部门新批的本省医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继续执行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9〕70号的有关规定。

(三)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和《关于对省级医药储备药品和医疗器械实行定期周转更新的通知》(闽经贸医药〔2003〕614号)、《关于重申省级医药储备实行定期轮换使用管理的通知》(闽经贸医药〔2006〕781号)文件要求,确保采购使用国家省级储备药品品种。

三、细化专家分类,优化评审办法

(一)建立分类管理的药品评审专家库。由省卫生厅根据药品集中采购的具体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补充完善熟悉药品质量、价格的专家库建设和专业分类等管理工作。

(二)实行全省统一评审,统一入围的方法。除直接挂网的药品外,其他药品在评审中应分专业、分层次、按比例随机抽取相应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明确评审专家职责,进行全封闭式评标议标。评审意见要以药品疗效和安全性为依据,加大质量分权重。药品评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全程监督的原则。

在评审中,要在严格把握药品质量,保证中标药品质优价廉的前提下,合理划分药品类别,原则上按进口(含合资)、国内大型、国内一般三个层次生产企业的药品来分类,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有效降低药品采购价格。

(三)取消医疗机构确标环节,实行分片确标。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和数量以及药品的分类进行确标,确标单位分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四类。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医疗机构以省为单位分别确标;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今年以单个或2~3个设区市为单位分别确标。每个确标单位按药品通用名、质量层次、剂型各确定1家生产企业入围(本省企业同等条件时优先入围),由医疗机构根据需要直接采购。

(四)为保证及时、可控,对本省生产的药品在采购选择上应同等优先。

(五)建立药品集中采购使用过程中的评价机制。对药品质量、临床疗效、价格、服务和信誉等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四、减少流通环节,实行统一配送

(一)药品集中采购由药品生产企业(进口产品国内有药品经营资质的报关企业可视同生产企业)直接投标。

(二)所有参加投标的药品生产企业、参加配送的经营企业须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确认资质后,方可视为合格的投标人和配送企业。

(三)中标药品配送到全省参加集中采购的医疗机构的费用,包含在中标价格之中。

(四)中标药品由生产企业直接向医疗机构配送,或由中标药品的生产企业以设区市行政区域(省属医疗机构视同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较大的县、县级市在需要时可另行增加),各委托所在行政区域有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配送,原则上在一个行政区域内,每一中标药品品种只允许委托一家有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统一配送。如被委托企业无法承担配送任务的,应当取消该配送企业的配送资质,同时,由中标生产企业提出申请,并经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可由该中标品种的生产企业重新委托其它有资质的配送企业配送。

(五)凡属国家省级储备药品的品种,只能由承担该品种国家省级储备任务的企业配送。

(六)中标药品配送的费用控制在中标价的5%~8%(含在中标价内)。配送费用超过8%的,经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属实的,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取消该药品生产、配送企业的中标及配送资格,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在我省两个轮次的药品投标、配送资格。

五、明确购销责任,认真履行合同

(一)医疗机构要与中标药品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配送企业签订药品买卖合同,明确品种、规格、价格、数量、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采购数量要以医疗机构上的实际药品使用数量为基础,适当增减调整后确定。

(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法》等规定,履行药品买卖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周期一般为1年半(18个月)。

(三)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药品买卖合同确定的品种、数量、价格和供货渠道采购药品,不得进行标外采购(采购非入围药品)、违价采购或从非规定渠道采购(急、危重病人抢救和特殊用药及备案采购药品除外)。对违反本条款规定的医疗机构,经查实后由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四)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回款,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60天,超过60天的承担违约责任。

(五)中标品种的配送总责任由生产该品种的企业负责,接受委托的配送企业必须承担本行政区域的所有配送任务;生产企业委托无药品配送资质的企业配送药品的,取消该生产企业在福建的所有中标品种(入围)资格,并取消2轮次的投标资格;受委托的药品配送企业只能从委托的生产企业直接购进中标品种,没有特殊情况,未经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不得从其他药品流通企业(含生产企业所属的流通企业)购进,否则,取消该药品配送企业两个轮次的配送资格。

(六)配送企业应及时配送药品,在医疗机构发出购药计划后24小时内送达。属疫情、灾情、突发性事件和急救及加急供货的药品应及时配送;配送企业不得以任何借口违反合同拒绝配送。对不能及时供货的配送企业,医疗机构应及时书面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部门要责令其改进,对三次以上不能及时供货的配送企业,取消配送资格。

(七)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未按合同生产供应药品、医疗机构未按合同规定采购药品以及逾期不能回款的,都应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具体比例由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方案报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确定)。

(八)积极探索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货款结算。

六、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要加强处方开具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纠正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滥用药物的问题。

(二)强化监督检查,推行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处方点评等制度,坚决查处大处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三)对直接挂网采购和集中采购入围的药品,医疗机构按照确定入围采购价格顺加规定的差价率作价,并以此作为中标临时最高零售价格,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所形成的价格,是医药企业向所有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医疗机构的供应价格。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必须按照药品购销合同购销药品,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七、强化部门职能,加强部门监管

药品采购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部门多,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监管力度,履行各自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负责对医疗机构执行中标结果和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纠风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药品集中采购的检举和投诉,并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物价管理部门负责对收费行为、确定入围采购药品、确定入围采购药品临时零售价格(备案)的核定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及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药监部门负责药品生产、经营配送企业的投标、配送资质的认定;负责制定并实施《药品生产企业投标资质认定及管理办法》、《药品配送企业资质认定及管理办法》和《药品配送监督管理办法》;负责中标(入围)药品质量和配送企业的监管,负责监督药品配送及时到位。

财政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必要经费给予妥善安排。

经贸部门负责规范本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生产、配送服务质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使用集中采购药品情况纳入考核检查范围,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工作。

篇6: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集中采购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的“三打两建”工作,根据我省《关于印发2009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纠医药办[2009]3号)、《2010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以及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1年广东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办

[2011]7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卫办函[2012]294号)及市、县文件的有关要求,我院认真扎实的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治理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依法采购的自觉性。建立了依法采购领导机制,采购药品由分管领导与相关科室负责实施,并规定按政府采购要求进行采购,明确谁分管谁负责。院领导及采购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制度规定,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掌握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学习培训班,将学习要求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做到不规避政府采购。凡是纳入集中采购的目录坚决执行集中采购,每一采购项目都有采购计划。做到无违规行为。

二、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医院成立了采购监督领导小组,对审定医院用药目录进行审核、审查。审查药品采购计划,监督、1

检查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情况。研究预防药源性疾病的方法和治疗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及时研究、处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评价新老药品的临床疗效和质量价格比,提出淘汰品种意见。对医院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医院财务对整个采购活动实行财务监管,防止财务漏洞。在药品回款方面,做到每月回款,药品挂网采购严格按照《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规范采购和使用药品,无违规违法事件。

三、采购情况。我院于2011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制度,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在规范临床用药,改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运行机制,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药品的购进情况我院采取“药品阳光采购”模式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配送,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真正低价。医院所有药品均在广东药品采购网目录范围内采购,无任何超过采购目录范围内采购。实事求是,上报数据真实,在上网采购中,凡卫生厅药招办网上发布的停购药品立即停止采购,调价药品立即执行调价,严格执行招标挂网政策,在药品采购实际工作中实行阳光采购接受各方面监督,医院专门成立了药事委员会小组,制定相关制度;采购药品工作中,严格审查医药公司资质,并重点检查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四、高度重视药事管理工作。我院从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和构建和谐卫生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严格遵守医疗管理的各类法律法规,从健全管理组织、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各类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处置等方面,切实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工作,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特殊情况特殊处置等问题。医院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制度,力争使医院采购行为更加规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到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思想。为广大病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加快医院总体规划发展美好前景,共同努力。

XX卫生院

篇7: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8〕4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和《市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天津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卫药〔2015〕295号)的工作要求,在京津冀医药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推进我市公立医疗机构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为确保国务院对抗癌药专项降价决策部署在我市扎实推进,实现我市抗癌药终端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制定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药品集中采购公开透明、价格联动、多方谈判、联合监管的政策优势,利用现有采购平台支撑,通过集中组织,京津冀三地价格联动,带量采购,降低用药价格,在降税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降价效应,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癌症临床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确保药品供应稳定。二是坚持依法公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专项采购工作程序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各方监督。三是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四是坚持专项集中采购与我市药品采购政策有机衔接,平稳实施。

二、实施范围

(一)参加范围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各级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

(二)制定药品采购清单

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和《市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天津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津卫药〔2015〕295号)制定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清单,划分目录,纳入我市药品采购范围。本次我市专项集中采购工作是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降低药品进口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2号)和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47号)涉及的抗癌药品种为主要依据,但不包括2015年国家药品价格谈判、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准 入谈判、2018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准入的抗癌药或其他按政府要求无需纳入本次专项集中采购的抗癌药。

三、组织领导

本次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是在天津市药品集中采购组织机构框架下开展的专项工作。天津市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及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采购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负责日常组织管理。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进度,抓好落实,加强抗癌药使用监测,提升癌症患者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广癌症临床用药指南,严格落实药师处方审核与调剂、临床用药指导、规范用药等工作。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做好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是我市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负责采购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实施步骤和基本要求

(一)组织企业重新申报供应价格

按照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要求,组织所有相关企业重新申报供应价格。在“吐税降价”和不高于全国最低价基础上,加强京津冀三地协调联动,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二)开展集中价格联动和日常动态调整 采购平台及时收集全国各省(区、市)抗癌药采购价格,做好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价格联动工作。日常动态联动京津冀三地抗癌药价格,确保我市抗癌药价格持续下降并处于较低价格水平。

同时,在京津冀医药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下,加强数据共享和价格共享,适时探索京津冀跨省域组成医院联盟,试点联合带量谈判采购。

(三)组织抗癌药直接挂网

将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清单内相关产品直接纳入挂网采购流程,合理确定采购价格并在全市公立医院统一执行。

符合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使用UKEY登录我市采购平台提交资质证明文件。市医药采购中心组织审核并公示。

(四)配送关系确认工作

生产企业从具备我市药品集中采购配送资格的配送企业中选择并确认委托配送关系。

(五)购销合同的签订

公立医院自行签订购销合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下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要明确品种、剂型、规格、包装、数量、价格、供货时限、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提出申请,与供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供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

(六)实施网上采购

列入集中采购范围的药品必须在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网实行全品种全用量网上采购,确保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坚决禁止购销双方网下采购行为。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支付货款。

五、监督管理

(一)严格实行“网上采购”,接受社会监督

天津市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对本次专项集中采购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将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纳入监管范围,通过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

严禁公立医疗机构违规网下采购、或从非规定渠道采购。对违规网下采购的公立医疗机构,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予以问责。对涉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交由相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

(三)加强质量安全与行风监管

对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群体不良事件、商业贿赂行为涉及的产品,要按规定立即停止使用,并从网上采购目录中删除。

六、工作计划

2018年8月底前,出台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实施方 案;2018年9月底前,全面启动我市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工作;2018年年底前,专项集中采购工作完成,挂网、采购、使用监测和终端售价等全部到位,实现患者受益。

篇8:医疗器械采购的全球最佳实践

该项研究的目标是为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帮助他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该研究,作者总结了五项关键原则,以帮助政府和医疗机构建立起客观、高效、灵活的医疗器械采购策略。

1.招投标体制的困境

就理论而言,招投标可以直接降低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国的运作方式不同,现行招投标体制带来了不少风险和非预期的后果。

许多实例证明,虽然招投标可以降低直接采购成本,但是许多国家的招投标体制无法同时有效地降低医疗保健系统的总支出,也未能让更多的病人受惠于新的治疗技术。此外,许多旨在促进竞争的政府法规和制度由于效率低下而适得其反。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将能帮助我们制定最佳采购策略。

1.1长期成本增加,病人无法受惠于高质量医疗服务

通过对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全部医疗支出中,医疗器械支出仅占到2%~5%(图1)。

显而易见,医疗器械采购成本的压缩对降低总的医疗成本可谓是杯水车薪。在英国,一项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帝国理工大学主持的研究表明,由于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把降低医疗器械采购价格作为工作重点,导致“过度强调短期成本节约的目标,而忽略了长期效益和总成本”[5,6]。医院采购相对便宜的产品虽然在眼前降低了开支,但却增加了长期成本[7]。瑞典、加拿大[8]、德国、挪威[9]、意大利[10,11]、美国[12]、欧盟[13]和经合组织(OECD)[14]等国家都存在同样问题。

另有研究表明,高质量和创新的医疗器械尽管采购价格较高,但较之其他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图2),从长期来看这些益处能够弥补初始价格的不足,从而节约总体医疗支出[15]。反之,使用低价且低质的医疗器械不利于病人尽快康复,最终导致更高的长期医疗成本——这与试图降低成本的初衷南辕北辙[2]。大量研究显示,通过采购价格更高但质量更好的医疗器械,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和使用安全性,从而削减长期医疗成本。上述结论已经在众多病种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包括心血管[16,17,18]、骨科[11]、创伤、泌尿[19]、麻醉[20]、肾内科[21]以及远程医疗[22,23,24]。

1.2良性竞争受限

一些国家的招投标体制遵循了“成王败寇”的采购原则,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给予一个或少数几个中标企业。长期来看,此举无意中遏制了市场良性竞争:未中标企业由于业务减少会逐渐退出市场[25,26],而竞争的减少会降低采购方在未来招投标时的议价能力,最终导致长期采购成本的增加[10]。

在全球,这些限制竞争做法经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而产生的诉讼并不鲜见,而各国政府也会介入调查,并最终促进政府政策的改进。

1.3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

招标的过程和组织招标的机构经常过于复杂和庞大,并且缺乏透明度。这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并容易滋生腐败[27,28,29]。比如,膨胀的官僚主义、冗长且繁复的操作流程、暗箱操作等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2]。

此外,招标过程中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也有可能相互勾结,通过“管理费”或“服务费”的暗箱操作等不正当手段影响招标结果。

2.成功的五项原则

为克服上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医疗器械招投标,L.E.K.咨询总结了以下五项原则和策略,以帮助政府和医疗机构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系统性风险并提高整体效能。

2.1评估医疗总成本

采购决策时应该评估医疗总成本而非仅仅设备的初始采购成本,这样就可以确保不会忽略那些具有长期效益但采购价格高的产品,也不会过于偏向那些采购价格低但长期使用成本高的产品。

另外,在选择医疗器械产品的时候应该有多个部门(医师、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的共同参与,这样有利于全面考察产品使用的整体成本和效益。这种跨部门的合作能够在决策时顾及整个医疗链中的各个环节,因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长期收益和成本。目前,很多国家,包括美国[30]、加拿大、英国、瑞典[31]、中国和新加坡等,都已经采用这一原则。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相关决策者的专业经验,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些很难获取的定量数据,因而实施起来比较容易。

卫生经济学数据也可以帮助评估采购决策对总成本的影响。包括美国[27]、挪威[10]、加拿大、荷兰[2]及意大利[32]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已经开始使用该类信息,但是,此类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较效益、医疗技术评估(HTAs)、价值分析、预算影响力分析等。

卫生经济学分析的范畴可以包括临床收益评估、损益分析、增值服务评价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如运行费用、维护费用等)[2]。此外,卫生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应用于从投标邀请书(RFP)、个案评估到制度设计(比如将产品列入医保的评审)等多个层面。

使用卫生经济学数据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评估采购流程,同时也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然而,由于供应商和采购部门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来准确地汇编和解析数据[29],这些分析实施起来对资源消耗较高。而且,采购者需要把握数据和现实可行性之间的平衡:如果采用一刀切,要求所有产品都提供相关数据,结果可能会导致将小众化或创新的产品拒之门外,因为它们还没有任何历史数据[2,10]。

2.2保证临床医护人员的参与

招投标过程必须有临床医护人员的充分参与,这样才能确保病人拥有足够多的治疗选项,临床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包括美国[27]、中国[31]、加拿大[28]、香港、和新加坡[32]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认识到了医师参与招投标决策的重要性。比如在邀请投标时,医师可以参与对产品技术指标要求的制定;在评标时,医师也可以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能够使得最终中标的产品真正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

当然,在招标过程中同时要对医师的决策权有所限制,以免引起权力滥用。因此,在起草招标文件时必须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其中,而对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应该客观反映不同医师群体的需求和偏好。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府也会专门监测招标对临床治疗的影响[18]。美国[27]、英国[33]和中国[31]已经开始尝试不同形式的临床监测,比如设立专门的官方机构来负责收集学科专家和业界的反馈,从而掌握招投标对临床治疗各种方案的实际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并特别关注和鼓励更新、更先进的技术的临床应用。

2.3保持灵活的合同条款

招标合同条款必须足够灵活,最大程度上优化临床决策和产品选择,并鼓励良性竞争。采购合同中应该允许和鼓励产品升级,使医疗机构能及时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应用于临床,而避免因合同条款的限制长时间地使用较落后的产品。此类条款已经见诸加拿大[28]、中国大陆[31]和香港的采购合同,新西兰间或亦会采用。

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在采购者签订某一类型产品的采购合同后,可以允许其在该产品出现更新换代时进行新的招标。然而,如果这个更新换代的产品来自另一家供应商,可能会使技术相对较落后的原中标供应商面临巨大损失。为了缓和这种影响,一些国家采用了“新技术条款”,允许既有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内开发出具有相同先进技术含量的同类产品。如果既有供应商无法在给定时间实现技术升级,则现有合同被终止,同时开放新的招标以满足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

其次,允许招标外采购的条款也能为合同提供足够的灵活性,方便某些非常见疾病的患者获得更适合个案的产品,而不是被迫在招标时确定的有限产品中做出选择。这类条款见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新西兰、香港以及新加坡[32]。

一些国家要求医生使用招标外产品时进行个案申报和审批。这样的规定不但增加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而且会导致采购和治疗的延迟。另一些更灵活的制度会留出一部分市场,允许医疗机构无需通过招标即可自行采购,从而减少了这方面的影响。

2.4保持供应商多样性

为避免市场竞争削弱并维持一个健康的招投标体制,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鼓励良性竞争。因此,采购方必须避免向单一供应商长期大额采购[10],而应该允许尽量多的合格供应商同时供货,以有效地鼓励市场竞争并维持供应稳定。美国自2002年、中国自2008年均采用此机制。

此外,将全国市场分开招标也有助于保持竞争。这一策略现在被不少国家采用,包括加拿大[34]、瑞典[35]、新西兰、英国、中国台湾以及美国[24]。在此模式中,招标会按省、城市或者医院分开进行,即便某供应商在某地区的招标中没有胜出,其仍有机会在其他地方赢得订单,而不用担心被整个市场拒之门外。

还有,缩短合同期限(比如1年,而非5年)也能起到鼓励竞争的作用。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都采取了这个措施,而在加拿大、美国[24]和德国也有一定程度体现。合同有效期的缩短降低了供应商遭受长期损失和一蹶不振的风险。然而,采用短期合同对管理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该防止频繁的招投标给双方带来过高的行政成本[28]。

2.5促进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对提高招标效率至关重要,尤其要防止资源被冗繁的行政流程浪费,保证决策免受不正当影响,并且避免腐败。以下策略有助于提高招标的透明度:·明确的招标程序和清晰的招标条件有助于提高透明度,确保投标人充分理解招标过程和采购者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加拿大[36]和瑞典[30]即是很好的例子。具体来说,应当公布详细的产品技术指标要求、评估标准(包括各种标准的相对比重)、所需提交的资料清单和所有时间节点[37]。如果没有做到这些,供应商提交的标书可能会不合格,或者需要反复提交和修改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34]。

·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是另一种提高透明度和减少招标腐败的方法[35]。中国台湾、加拿大[38]和新加坡[32]已实施类似的措施。政府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采购者和供应商的行为进行全程监督,也可以对负责不同产品领域的采购人员进行定期轮换,尽可能地减少腐败滋生。

·另一个提高透明度的措施是向所有投标人公示招标结果及决策过程和依据。瑞典[30]、中国台湾、加拿大[39]和新加坡[31]等国家和地区均会向竞标失败者告知原因(比如产品指标不符、价格太高等)。这一做法促进了公平竞争,有效打击腐败,也有助于建立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互信。

·在招标合同中应该禁止采购者收取“管理费”或“服务费”。这些费用的存在使供应商和采购者之间存在提供回扣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导致采购价格虚高和腐败的发生。

3.总结

毋庸置疑,各国政府都希望有效控制日趋庞大的医疗保健支出。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减轻财政负担的双重压力之下,提高效率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适合2个月婴儿的早教游戏下一篇:青工展风采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