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2024-06-16

2023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篇1:2023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4分,每题0.5分)

1. 体育课的结构,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A、时间分配 B、场地分配 C、教材分配 D、器材分配

2.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实际上课总时间与什么的比例()A、准备活动时间 B、讲解与示范时间 C、身体练习的时间 D、分析与总结时间

3. 体育教学以什么为基本手段,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A、身体练习B、思想教育 C、运动负荷 D、机体变化规律

4.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A、先合后分 B、两组一次轮换 C、先分后合 D、分组轮换 5.重复练习法的主要特征是()A、不间断进行练习B、循环进行练习C、反复做同一练习D、有间歇的练习

6.出现深度疲劳时,学生常表现出()A、呼吸加快 B、动作准确 C、汗量较多 D、面色苍白

7.学校体育工作的对象是()A、体质差的学生 B、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C、全体学生 D、运动成绩好的学生

8.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的什么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A、思想工作 B、准备工作 C、培训工作 D、检查工作

二、填空(21分,每空0.5分)

1.1917年,在《新青年》以“二十八划生”为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2.1979年5月在_______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为、、、、____________。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5.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

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育课中,学生的注意高峰出现在 ;学生的意志高峰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的两次情绪高峰出现在 和___________________。8.体育课的组织教学的内容包括,。9.检查与判断生理负荷的方法有、、。1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11.示范的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12.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________ 提出的一系

列基本要求。

13.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站位应做到的“三背”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三、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教学规律。

3.竞赛规程的基本内容。

4.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5.简述游戏法的要素

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

1.试述体育实践课的准备。

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强调说运动参与比技能掌握更重要?

3.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中运用讲解时应注意哪些要求?举例说明。

五、思考题(20分,每题10分)

1.分析目前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指出其存在问题。

2.分析如何进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改革,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学校体育理论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4分,每题0.5分)

1. 体育课的结构,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A)A、时间分配 B、场地分配 C、教材分配 D、器材分配

2.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实际上课总时间与什么的比例(C)A、准备活动时间 B、讲解与示范时间 C、身体练习的时间 D、分析与总结时间

3. 体育教学以什么为基本手段,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A)

A、身体练习B、思想教育 C、运动负荷 D、机体变化规律

4.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D)A、先合后分 B、两组一次轮换 C、先分后合 D、分组轮换 5.重复练习法的主要特征是(C)A、不间断进行练习B、循环进行练习C、反复做同一练习D、有间歇的练习

6.出现深度疲劳时,学生常表现出(D)A、呼吸加快 B、动作准确 C、汗量较多 D、面色苍白

7.学校体育工作的对象是(C)A、体质差的学生 B、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C、全体学生 D、运动成绩好的学生

8.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的什么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B)A、思想工作 B、准备工作 C、培训工作 D、检查工作

二、填空(21分,每空0.5分)

1.1917年,毛泽东 在《新青年》以“二十八划生”为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2. 1979年5月在__扬州_____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___社会适应__。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5.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

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法的主要形式有__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_。

7.体育课中,学生的注意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区;学生的意志高峰出现在课的中部;学生的两次情绪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区和后部。

8.体育课的组织教学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常规、安排学生的队形与调动队伍、布置场地器材、确定教学组织形式。9.检查与判断生理负荷的方法有学生自我感觉、教育学观察、生理测定法。

1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社交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11.示范的方向有 正面示范、_侧面示范__、背面示范_和__镜面示范 四种。12.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_师生____ 提出的一系

列基本要求。

13.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站位应做到的“三背”是指_背阳光_、背风和背干扰源。

三、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教学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泛化)、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分化)、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动力定型)。

(2)人体机能适应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规律:学生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上升、稳定、下降);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情绪、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象。

3.竞赛规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包括:

体育竞赛的名称; 目的、任务和要求; 时间地点;

参赛单位及参赛人数; 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

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及计分方法等); 奖励办法;

报名办法(各项目参赛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等); 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等。

4.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包括: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牢固的专业思想;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全面的业务能力。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工作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

(3)广博的知识。包括:体育、卫生和保健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其它方面的知识。(4)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5.简述游戏法的要素

目的、方法、规则、场地、时间、次数、奖罚、安全、组织……

(写出5项及以上者不扣分,否则,少一项扣一分)

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

1.试述体育实践课的准备。

课前认真备课,准备的内容包括: 备学生:略 备场地器材:略 备教材教法:略 编写教案:略 备骨干:略

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强调说运动参与比技能掌握更重要?

答题要点:略

3.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中运用讲解时应注意哪些要求?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讲解的要求:

(A)讲解要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意义。(B)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炼生动。(C)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D)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举例说明略。

五、思考题(20分,每题10分)

1.分析目前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指出其存在问题。

答题要点:

1.学校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现状(4分)2.存在问题(6分)

2.分析如何进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改革,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答题要点:

1.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4分)2.建设性的意见(6分

篇2:2023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2.长时间坚持健身跑,可以有效地降低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3.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实现可训练性的生理基础。()4.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5.科学研究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通常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6.运动负荷就是负荷量,它是由时间、数量和距离组成的。()7.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8.为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运动损伤,从高处跳下时,应双膝并拢,全脚掌着地。()9.小脑的基本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人体正常姿势。()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非条件性变化。()11.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12.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13.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14.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人体成对分布。()15.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16.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将办成绿色、科技和人文的奥运会。()17.在篮球比赛中,运球开始时,在球离开手前,中枢脚可以离开地面。()18.体育游戏是竞技运动发展的基础,竞技运动是体育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19.篮球比赛场地面积为38m×15m。()20.在排球比赛中,自由防守队员可以参加拦网。()

218.9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场数是()A.56 B.36 C.28 D.72 19.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方法 B.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C.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 D.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手段

20.下列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整体的是()A.社区体育 B.课余体育 C.大众体育 D.余暇体育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举行。2.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

3.女运动员在月经期可有以下四种表现,分别为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和()。4.机体需要而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

5.把肌肉在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称为()。6.进行腿部形状测评时,可将腿部形状分为直型腿、O型腿和()。

7.进行体育科研时采用的调查法按调查的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8.小脑的主要机能是维持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

9.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学习评价的形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价和()。

10.人体缺乏维生素D易患病()。

1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分解()。12.在投掷练习中,投掷力量不变,控制()才会获得最佳成绩。13.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体育课为每周()节。

14.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以在()状态下完成。

15.正常人血压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低于90毫米汞柱,表示血压过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是什么? 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3.小学五至六年级教师用书中男生和女生技巧的联合动作名称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4.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什么?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并说出其中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的要求有哪些? 2.结合自己谈谈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2.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试述教师的6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述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答案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判断题

1.× 【解析】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2.√ 【解析】略。

3.√ 【解析】生物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可训练性原则的生理学基础。可训练性原则是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某些积极的适应性改变。4.× 【解析】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

篇3:2023体育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 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 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 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 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A.教科书 B.CAI 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 情性之间的矛盾

9.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喜欢网购吗?快加淘宝小二推荐网购达人的 QQ:798811987,从此淘宝购物省心省力 淘定网黄钻淘友最爱的 88 件超热卖疯抢宝贝>>点击进入 2010 最受淘友好评的十大皇冠店铺 TOP10>>点击进入

12.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 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 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 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 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 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 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 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 见解、深厚的功底。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 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喜欢网购吗?快加淘宝小二推荐网购达人的 QQ:798811987,从此淘宝购物省心省力 淘定网黄钻淘友最爱的 88 件超热卖疯抢宝贝>>点击进入 2010 最受淘友好评的十大皇冠店铺 TOP10>>点击进入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 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 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篇4: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制度)。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7.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10.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

1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

1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3.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4.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1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1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

1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2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23.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4.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25.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6.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27.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教育学)

2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30.“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3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3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3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示范法)

34.“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

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5.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36.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7.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

3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3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40.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清末)

4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43.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4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45.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4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创造性)

47.教材包括(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

48.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49.“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5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5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54.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5.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6.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57.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

5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59.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63.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6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上一篇:游山玩水的优秀作文200字下一篇:XX春节手抄报辞旧迎新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