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2024-06-12

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共11篇)

篇1: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卡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记。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查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

篇2: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不断提升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到护理人员分级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把全院护理人员分为护士(初级)、护师(初级)、主管护师(中级)三个级别进行管理。每个级别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其岗位职责、培训规划、晋升晋级要求及级别待遇。具体规定如下:

一、护士(初级)

(一)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认真履行各班职责,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4、在上级护师指导下,努力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5、参加部分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培训计划

1、新入院护士由护理部组织岗前培训及考核,科室和护理部共同完成3个月试用期理论及

操作考核。

2、每年参加护理部业务学习及各项考试,基础护理理论培训及考核。

3、每年参加护理部中医护理理论培训及考核。

4、掌握中西护理技能操作并能运用于临床实践。

5、每年参与护理部法律法规、礼仪、安全管理等培训。

6、参与院部组织中西医理论知识、院感知识等继续教育培训。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工作三年

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实践累计不少于100学时。

7、有计划地参与院内轮转培训、巿级或以上专科护理进修及培训等。

8、鼓励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深造,获得大专、本科学历。

(三)晋升晋级要求及级别待遇

1、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聘用。

2、通过护理部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用期2个月培训及考核。

3、享受初级(士)待遇。

二、护师(初级)

(一)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上级主管护师指导下做好临床护理教学任务。

2、参加护理临床实践。

3、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和各班职责。

4、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准确评估患者健康状态,实施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

5、做好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工作。

6、带领护士完成中医常用护理技术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7、协助护士长拟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工作。

8、参加护理查房,解决本病房的临床护理问题。

9、在上级护师的指导下制定本病区健康教育计划并有效实施。

10、参加病房教学工作,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11、参加病房护理科研工作,撰写护理论文。

12、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能及时发现并能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二)培训规划

1、新入院护师由护理部组织岗前培训及考核,科室和护理部共同完成3个月试用期理论及

操作考核。

2、每年参加护理部业务学习及各项考试,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及考核。

3、每年参加护理部中医护理理论培训及考核。

4、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能操作并能运用于临床实践。

5、每年参与护理部法律法规、礼仪、安全管理等培训。

6、参与院部组织中西医理论知识、院感知识等继续教育培训。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工作三年

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实践累计不少于100学时。

7、有计划地参与院内轮转培训、巿级及以上专科护理进修及培训、学术会议等。

8、鼓励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深造,获得大专、本科学历。

(三)晋升晋级要求及级别待遇

1、取得护师资格证并聘用。

2、遵纪守法,无不良表现。

3、完成每年护理继续教育学分。

4、享受初级(师)待遇。

三、主管护师(中级)

(一)岗位职责

1、在本科护士长的领导下,在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好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

2、协助护士长做好临床护理质量检查与技术指导。

3、掌握中医护理理论,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常规,实施整体护理。

4、参加护理查房,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

5、指导并参与急、危、重、疑难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6、协助护士长拟定本科业务培训计划,完成继续教育工作。

7、带领下级护士下制定本病区健康教育计划并指导实施。

8、对本科发生的护理缺陷能协助护士长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9、协助护士长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10、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和准入计划。

11、在上级护师的帮助下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并撰写护理论文。

12、协肋本科护士长做好行政管理和护理队伍的业务建设工作。

(二)培训规划

1、每年参加护理部业务学习及各项考试,护理管理学培训及考核,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完成规定数目论文撰写。

2、每年参加护理部中医护理理论培训及考核。

3、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能操作并能指导下级护士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4、每年参与护理部法律法规、礼仪、安全管理等培训。

5、参与院部及巿级组织中西医理论知识、院感知识等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6、有计划地参与巿级及以上护理管理培训班、学术会议等。

7、鼓励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深造,获得大专、本科学历。

(三)晋升晋级要求及级别待遇

1、取得主管护师资格证并聘用。

2、遵纪守法,无不良表现。

3、完成每年巿级及院内要求护理继续教育学分。

篇3: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1 国内分级护理制度现状

1.1 医、护在分级护理制度认知上存在差异 医师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护理需求有差异时, 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国内有资料报道52.55%的护士认为医师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4]。90%的护理人员反映, 由于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 护士据此进行护理难以满足部分患者的真正需求[5], 即使住院时相符, 有时也不能随着疾病的转归而及时地改变护理等级, 特别是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 未及时修订护理等级。而引起护理记录过于简单, 不能为下一步治疗抢救提供准确、详尽的依据[6]。

1.2 护理级别作为收费依据仍存在不合理性 护理级别作为护理收费的一项重要依据, 费用问题成为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师给出的护理级别往往根据主观经验, 随意性大, 造成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不符。不同科别的医师对护理级别的理解差异较大, 有的偏重于对病情观察的需求, 有的偏重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实际情况是, 护士在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后, 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 如需要做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等, 必须请医师在长期医嘱单上分别开具这些内容, 其目的一方面也是便于收取费用, 医保规定无医嘱而收取费用属于乱收费, 而基础护理中的很多项目均在政府制订的允许收费的项目之列。然后, 按护理级别收取费用, 究竟包含哪些服务内容含糊不清, 非常矛盾。因为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但收费标准一样, 有时面对患方提供的卫生行业的收费标准, 医务人员往往难以解释清楚, 严重影响病区正常的诊疗秩序, 不利于开展护理工作。为了弥补护理级别与收费关系的不合理性, 有些地区护理主管部门制定了地方性政策, 并公示了不同级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项目, 其结果造成不管患者的个体是否需要, 护士均机械地执行, 甚至一些科室出现患者病情允许可以淋浴、洗漱等, 但护士仍按照服务项目给予会阴擦洗、口腔护理等, 这种做法仅仅是满足收费的要求, 而严重制约了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限制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另外实际工作中因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与实际成本测算有很大差距, 无法抵消最基本的消耗, 护理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体现[7,8]。

1.3 患者需求及护理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仍与国外有差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 还需要人文和心理上的关怀, 以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患者不仅需要舒适的环境、高超的护理技术, 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知识, 需要健康教育指导。所以在护理改革中,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深受患者的欢迎, 但花费了护士很多的时间和人力。但当前我国各级医院护士缺编状况严重, 刘华平等[9]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发现, 88%的医院存在护士缺编情况, 各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平均床护比为1∶0.36。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 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阻碍了分级护理制度的真正落实。由此可知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增加投入及护理配置。

2 对于分级护理制度的改善措施

2.1 加强对分级护理制度指导原则的学习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 新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更规范、具体、明确和人性化。护理人员要适应目前医疗环境的执业要求,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 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 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 这样才能进行护理级别的动态调整。同时将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 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 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医师和护士在对护理的等级上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规范化培训和医护患之间的沟通, 提高医师对护理实际内容的理解。

2.2 增加并实施护嘱制度化 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师责任接诊护士使用《入院评估单》、《住院病人皮肤压疮评估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等全面评估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结合医嘱的级别护理确定护理项目, 以护嘱形式下达在长期或临时治疗护理单, 确定床上及下床活动范围的落实办法, 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等, 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充分的评估, 有利于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的自理潜能, 积极参与护理和自我照顾。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师在患者入院8h内审核患者评估表并签名。每天检查护嘱的项目、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执行效果及收费情况, 每天修改一级、特级护理记录及护嘱单, 将修订和评价内容记录在相应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中并签名, 动态指导各级护士的护理行为。根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编写了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和护理核心制度的小册子, 包含了医院分级护理的详细内容, 人手1本加强学习并定期考核。

2.3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和推行病区无陪护护理模式的发展 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的基本条件。所以, 分级护理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增加护理人员的投入, 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其经济保障应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护理收费的合理增加[10]。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关心护士, 督促确保护理人员编制到位, 提高护理服务价格, 提高护士待遇。聘请专业护理人员照顾患者的生活不失为摆脱目前困境的一种好办法, 一方面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和提高了医院收费。

3 未来展望

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顾客满意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惟一标准, 也是护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现在患者对个人健康权利的重视。21世纪护患关系将会向“相互参与型”方向发展, 护理人员要充分领会护理分级护理制度, 积极从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 调动患者的主动能动性, 让他们参与治疗和护理,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分级护理实施的过程中,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承担起决策者、沟通者、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以适应卫生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分级护理,护理制度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35.

[2]吴欣娟, 李玉乐, 谢瑶沽.我国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2) :5-7.

[3]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19.

[4]毕慧敏, 蒋兰芬, 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8) :1394.

[5]宋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7-58.

[6]苏晓丽, 赵丽, 王彩琴.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71.

[7]董瑞馨, 张立群, 宋毓敏, 等.提出增补《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的原因及内容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55-57.

[8]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3) :44-45.

[9]刘华平, 巩玉秀, 么莉, 等.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配置标准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15 (4) :22-25.

篇4: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分析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制度;问题

我国将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是确定临床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目前,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级别分级比较模糊;护理级别的划分未考虑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及临床护理工作量;護理级别不能随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等等。对此,本文对分级护理标准的要素指标构成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分级护理标准,减少护士工作量,为进一步量化分级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分级护理制度的概述

建国初期,我国护理技术比较落后,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护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1954年,张开秀和黎秀芳两位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这个护理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护理模式,其对象依次是危重病员、重病员和轻病员。这种护理模式护理提高了实施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护理质量。随之,“三级护理制度”很快在全国得以推广。这项制度实现了中国护理事业质的飞跃。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同时将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级。这标志着分级护理作为一项护理工作制度在国内各级医院普遍采用。长期以来,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保障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护理级别仍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分级护理由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指出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评估结果及时变更护理等级。由此可见,分级护理制度已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趋于完善。

2 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的各分级护理的具体内容

分级护理的内容主要是指各级别种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讲,特级护理的护理主要内容有:首先是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变化特征;其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并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再次是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最后,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一级护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第二,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第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作为二级护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每l-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然后按护理常规护理;最后给予病人需要的帮助。作为三级护理,适用对象主要是病情较轻的病人,护理内容主要是:每日巡视病人2次;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满足病人需要。

3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医生和护士之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由于我国没有对临床医生进行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医生不能很好地界定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经常依据感觉或经验确定护理级别。部分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及病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出入。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当护理级别与病人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不能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相一致。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再次,分级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掌握尺度不一致,使得护理级别下达不规范,导致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从而导致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分级护理不合理容易带来医疗纠纷。分级护理划分不当,致使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易引起一系列的医疗纠纷。除此之外,目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护理分级的不合理性,不仅造成护理收费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要求医学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及时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分级依据,使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体现病人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

[2]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

[3]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征求意见稿)》,卫医疗便函[2008]25号,2008,2:53.

[4]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0(1).

[5]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8).

[6]崔燕平,于丽莎,于燕波.运用护理工作量统计进行护理人员数量调配的尝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

篇5:分级护理制度

一、重危护理

(一)病情依据

1.正气大伤、病情危重,随时有厥脱的危险,必须密切观察,积极进行抢救者。2.大面积严重烧伤,及某些重大手术者。(二)临床护理要求:

1.密切监视病人,必要时可指派专人特别护理,严格限制探视,制订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2.保证各种引流、减压、输血、输液的通畅。3.按照医嘱正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护理并发症,根据病情,每2小时定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并防止冻伤、烫伤和坠床。及时更换床单,做好病人保暖工作,必要时每日擦身一次,保持床铺干净清洁,口腔护理每日1-2次。二、一级护理(一)病情依据:

1.惊厥、高热、昏迷、各种出血、早产儿、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等病情严重,需绝对卧床休息治疗者。

2.某些复杂手术者;

3.牵引及小夹板固定5-7天者;

4.晚期慢性疾病、晚期癌肿、瘫痪、阴阳两虚,生活不能自理者。(二)临床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协助解决各种生活需要,做到五送(如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送痰杯);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T、P、R、BP,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观察药后的反应效果,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3、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头发护理)防止并发症,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4、增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凡舌苔腻、身热痰多、邪盛者,以清淡饮食为宜。

5、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做好情志护理。

三、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或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牵引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手术后病情转入稳定,仍需待身体恢复者。

4、特殊诊疗处理后二十四小时(如肝、脾穿刺、膀胱镜等)需观察者。

(二)、临床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及用药后反应,每l-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定时测量T、P、R、BP。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注意口腔卫生及皮肤护理,防止发生护理并发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如洗脸、翻身、送饭、送药、送便器等。四、三级护理(一)病情依据:

1、轻病和一般慢性病症,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及急性病进入恢复阶段。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短期可以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二)临床护理要求

1、按时给予治疗、服药。

2、每日测T、P、R1-2次,掌握思想情况,注意病情变化。

3、督促病员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三次。

4、按作息时间可以做气功、打太极拳及其他娱乐等活动。

篇6:分级护理制度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分级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特级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

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篇7:分级护理制度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

(2)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护理要求:

(1)每日测量T、P、R、BP二次,掌握病情和思想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两次。

篇8: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势在必行。整体护理是现代化的护理观念, 它强调的是对患者的护理不仅要加强对患者自身的护理, 也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患者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及对疾病的康复上[1]。因此, 在整体护理中, 护理人员并非单一的治疗、护理模式, 而是进行小组整体护理[2]。根据需要选择1名资质较高, 护理素质过硬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组长, 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控, 协助护士长加强对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3]。本科室在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人员分级管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在本科室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度。人员包括本科室护士18名, 年龄19~41岁, 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5名, 护士10名, 助理护士2名, 根据科室安排将18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 每组设1名护理组长。

层级管理结构。在科室实施层级管理结构, 科室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进行全面负责, 下设护理小组, 实行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层级管理制度, 责任明确, 逐级管理。

护理组长工作流程。将科室所有护士分为护理小组, 每组护理人员由护理组长负责, 护理组长主要的任务是负责本组人员的护理工作安排, 尤其是对危重、特殊以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安排, 保证护理质量, 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 检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治疗措施、各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作出评价, 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观察指标。采用自制的评分标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巡视病房、护理技术和出院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 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得分情况。

1.2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在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入院指导、巡视病房、护理技术及出院指导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比较

实施后, 护理工作人员理论考试平均分和技能考试平均分分别为 (92.6±2.4) 和 (93.7±2.1) 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 (86.2±1.7) 和 (87.4±1.9) 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众所周知, 护理工作涉及问题比较多, 工作内容比较复杂, 在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层级管理模式能使护理工作有效进行, 摆脱了传统的护士长负责制易出现的问题[4,5]。护士长一人负责存在各种不足之处, 护士长一人承担所有管理工作, 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6], 而在新的护理模式下, 将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分组, 由护理组长分层负责, 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护理质量[7]。

参考文献

[1]杜美芳, 刘润兵.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头医学, 2009, 33 (4) :243-244.

[2]王灵晓, 刘雪琴, 宋慧娟.护理组长在分层次管理实践中对质量建设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2) :29-30.

[3]邓香君, 李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 2009, 23 (9) :2333-2334.

[4]何洁兰, 刘杏仙, 谭春兴.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6) :58-60.

[5]刘雪琴, 彭刚毅, 李漓, 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2) :22-24.

[6]黄丽芳, 陈润芳, 萧佩多, 等.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3) :56-57.

[7]刘芳环, 李庆印, 张学军, 等.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1) :28-29.

[8]赵翠兰, 吴赛芬.护理组长在普外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11, 32 (6) :1216-1217.

[9]胡林峰, 于洁, 唐玉梅.护理组长在分层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1) :2628-2629.

篇9: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对策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1.1据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护士总数已达134.96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但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仍严重不足,护士人力配备远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2005年初,卫生部调查了全国400多家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没有达到卫生部要求的0.4 的标准。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这一比例为1:1以上。目前我国的护理人才十分紧缺,专家认为医护缺口至少还有7万多人。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缺口大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实际需要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由此可见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研究成为护理管理科研究的当务之急。

1.2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临床护士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缺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差距。美国200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77%的护士接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继续教育不足,不少护理人员毕业较早,由于继续教育不足,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无法站在专业和学科的最前沿,因而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②多数护士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专业能力;注重医嘱落实,忽视病情观察;注重治疗措施,忽视健康教育、心理与康复等护理的提供。总之,我国的护理现状是护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危机、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人力队伍的能级结构及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偏低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层次管理,合理利用这些护理资源,以便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护理的需求。

2分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已接近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在许多城镇医院,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情况依然存在,由于医院转率的加快,疑难及危重症病人数量的增加,按照以往的护理人员配备、排班模式及工作分工很难满足病人的需求和保证护理质量。因此,保证護理质量,合理配置现有的护理人员是摆在当今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几年,因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模式发生变化,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现行的用人模式和人员配置欠合理,护理工作定位及岗位职责不明确,护理工作直接相关的辅助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过达;护士职称晋升、个人发展、科研存在很多困难,这些因素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身心压力,导致护理人才流失严重。例如,AIKEN等的研究显示护患之间的比例与外科病人死亡率以及护理人员辞职情况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当被护理外科病人所需工作量超出护士平均工作量时,外科病人死亡率将增加7%。同时还发现,15%护理人员的不满和23%的辞职与这种超负荷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充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实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以便持久有效地调动护士的能动性,发挥每一位护士的优势,最终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及培养、留住人才.

3分级护理管理在国内的应用进展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施按职称上岗,部分医院开始对护士分层次使用。例如,某医院利用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机会,在科室的护理单元中实行了护士分级管理办法。在实施了护士分级管理后,护士的自觉性及主动性增高,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不断提升。尤其对三级护士奖励,突破了以往人事制度对职称和工龄的限制,低职高聘,极大地鼓舞了护士,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传统的ICU护理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因此,许多单位通常采用轮班护理工作方式进行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缺乏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及护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特点,采用分级管理后,依据ICU护士的资力及实际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专科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未取到护士执照的新护士)三个层次,然后制定各岗位职责,如专业护士职责、助理护士职责。结果通过2年的分层次护理管理,各层次护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最初的92%提高到99%。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9%提高到98%,而且在院内护理部组织的“三基”考核中,科内平均成绩名列前茅。通过分级护理管理,实现了人才与最佳岗位有机结合,护理质量层层把关,并且有专人负责,保证了动态的评估与护理措施的及时修正,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

4开展分级护理管理的对策

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而提出的新护理管理模式。目前医疗改革仍处在过渡时期,且受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的影响,因此,如何制订出一套有效成熟的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护理人员分层次上岗,优化护理队伍的整体结构,还仍需时日。

4.1从理论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前期“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质量的关系,可以摸索出一套较成熟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从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例如。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将人员结构分层,由注册护士进行指导与检查,杜绝部分基础工作由护士替做的现象。其作用在于第一,从根本上做到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相对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第二,将不同学历、职称、年资的护士按照其实际的能级层次上岗,才能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和有序,而不只流于形式;第三,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模式使护理危险系数明显降低;第四,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也保护了护理队伍相对稳定,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有所回升。

篇10: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万别,生活自理的潜力也有不同。为了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和照顾,在长期护理实践中,逐渐构成了把病人分为等级,按等级进行护理的做法,国家卫生部已将其定为制度,即“分级护理制度”。这就是说,等级护理就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

等级护理共分为4级,即个性护理(个性专护)、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普通护理)。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并分别在住院病人一览表和病人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提示护士根据医嘱和标记具体落实,护士长进行督促检查。下面分别讲一讲不同护理级别的不同要求。

1、个性护理(特护)用大红色标记,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术后的病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需要严密观察和加强照顾。特护的都是重危病人,但重危病人不必须都要特护。特护派专门护士昼夜守护,有时需把病人搬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按照特护计划,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翻身按摩等。特护的收费比较高,上级有收费标准,自费病人应思考自己的负担潜力。

2、一级护理用粉红色标记,表示重点护理,但不派专人守护。对绝大多数重危病人来说,这就算是高等级的护理。按规定,对一级护理的病人,护士每隔15~30分钟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状况,又帮忙饮食起居。根据病情需要帮忙病人更换体位、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

3、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记,表示病情无危险性,适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恢复期病人,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动的病人。对二级护理病人,规定每1~2小时巡视1次。在这之间,如病情有变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唤电铃呼叫医生护士。

篇11:《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

(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

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按病情需要,配备急救用物以备必要时应用。

4.按照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2)保持口腔清洁,需要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交接班,预防发生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5)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自理缺陷患者喂水、喂饭,送药到口。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一)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记录要求参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END

上一篇:酒吧策划下一篇:模拟方法导学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