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李白《怨情》

2024-06-19

五言绝句:李白《怨情》(精选14篇)

篇1:五言绝句:李白《怨情》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

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相逢行

相逢红尘内。

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高句骊

金花折风帽。

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

似鸟海东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一作看)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

(日一作月)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估客行

(行一作乐)

海客乘天风。

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

一去无踪迹。

秋浦歌

其三

秋浦锦驼鸟。

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

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十一

逻人横鸟道。

(人一作叉)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

(舟一作行)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映深竹。

其十七

【上四下且】

祧波一步地。

(波一作陂)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

【门中音】 低头礼白云。

篇2:五言绝句:李白《怨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口号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篇3:李白绝句题材略论

关键词:李白,绝句,题材

李白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 大悲大喜来形容, 是富有传奇性的一生。他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超凡的创作天份, 有着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绝句那种灵动自然的诗歌样式, 正好为他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载体。李白的绝句涉及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无所不包,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一些赠别、怀古、游览之作。下面我们就李白绝句的题材进行探讨。

一、赠别诗

赠别是唐诗中最常见的一种题材。李白性格豪爽, 平生交友广泛, 又十分讲义气, 重友情, 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凝结在诗歌中, 成为他心路历程的重要记录。现存的李白的赠别之作有不少是绝句, 而且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例如, 有我们熟悉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 诗人送别好友孟浩然, 虽然全诗不见“情意”、“思念”等字眼, 但是诗人送友时目光随船东去, 天相连处仍然不忍离去, 所表达的情意深长。又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官以后, 写的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是千古绝唱, 万般牵挂尽在其中。

李白极易与普通人民发生真挚的友情, 《赠汪伦》就是其中的一例。李白乘舟欲行时, 汪伦踏歌赶来送行, 桃花潭就在附近, 于是诗人信手拈来, 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 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的确, 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 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既形象生动, 又耐人寻味。

送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主题, 总是与人生体验中最微妙、最复杂的各种情感与情绪纠结在一起。但是在唐以前, 人们在送别的时候, 所表现的情感基调大抵逃不出“悲怨”的范围, 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这类传统题材的“悲怨”情调, 不仅融进了盛唐时代精神, 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而且借题发挥, 把惜别之情同表现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 拓展和加强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力度, 形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山水诗

李白一生饱览祖国奇山胜水, 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了李白的想象力, 唤起了他创作的热情, 使他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每首诗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在山水中, 他“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因此, 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尤为出色。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横江词》、《独坐敬亭山》等, 都是李白绝句中山水诗的优秀诗篇。李白的山水诗在唐代可以说是别树一帜, 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从意象的角度来看, 在传统的山水诗歌中, 水的意象特点是优美阴柔, 充满了静态之美。而李白认为这样的山水缺乏流动感, 所以他的山水诗大多选择名山大川、雄山奇水, 由此形成他特有的意象群, 形象壮观、气势磅礴, 显示出特有的壮美景象。从思想情感来看, 李白的山水诗有着伟大的思想深度和豪迈的思想情感。他以自身的想法去改造眼前的山川大河, 将这些景物理想化。他往往是从把握整体方向入手,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以主观情感上需要的山水形象进行刻画, 创造出独特的诗歌意象, 显示出其强烈的个性色彩。从内涵和艺术特色来看, 李白的山水诗之所以能长盛不衰, 关键就在于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李白的山水诗对山水的描写, 不只是局限于山水, 而是用对山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李白笔下的山水巍峨峥嵘、波澜壮阔, 展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的束缚, 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而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实现, 也正是李白的山水诗所要表达的心声。

三、怀古诗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 一向以“谪仙”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李白并不是一位对现实漠不关心的诗人, 恰恰相反, 他是一位政治热情高涨、现实色彩极其浓重的诗人, 对于历史上的盛衰兴亡, 有很强烈的感慨。《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李白在其登临怀古之作中, 常常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 用昔日景物之繁华喧闹来反衬当下之衰败凋残, 以此来表现历史变迁与人事变化之感。如《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越中是越王勾践报仇以后尽封功臣、玩弄宫女的地方, 姑苏是吴王夫差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历史上都曾经是繁华美好、热闹欢乐的, 可是经过千年历史风雨的冲刷, 昔日的帝王宫殿和美女笙歌如今已经荡然无存。诗人登临览胜, 以越中、姑苏这些积淀着深沉历史内含的地方为媒介, 悟出了人事变化迅速、历史兴衰无常的规律。能用绝句这种轻而小的形式, 去反映历史上的盛衰兴亡, 且能做到恰到好处, 举重若轻的, 盛唐诗人中仅李白一家。而且这两首诗中, 诗人借史生论、以史抒怀, 开了中晚唐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的怀古、咏史绝句的先河。对后代怀古、咏史诗人影响深远。

四、其他题材

李白绝句题材广泛, 除以上三种外, 还有很多其他种类:一, 妇女诗。李白这类诗歌大多是关于女子幽怨孤寂生活的作品。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诗中女子从室外望月被露水打湿袜子到室内帘后、隔帘望月, 以痴望月亮的情状传无限怨情。二, 悼亡诗。李白的《哭晃卿衡》是他缅怀挚友晃衡的千古名篇。天宝十二年, 晃衡返归日本, 中途遭遇咫风恶浪。李白在长安因听说晃衡返掉扶桑, 溺海而亡时, 饱含热泪写下了《哭晃卿衡》的哀悼诗。三, 饮酒诗。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 “运用民歌中重复数字的手法, 以及醉中与‘卿’分手又相约的随便语气, 表现出诗人任情适意的雅趣”。四, 边塞诗。如《军行》:“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诗人描写胜利, 不在于字面, 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 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另外, 李白绝句还有酬答诗, 如《答友人赠乌纱帽》;咏物诗, 如《劳劳亭》;咏怀诗, 如《春夜洛城闻笛》;纪行诗, 如《望天门山》。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绝句内容丰富, 题材广阔。“绝句体制短小, 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 但是在李白笔下, 题材并没有受到限制, 他能够娴熟地驾驭各种题材,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做到了既自然, 又含蓄, 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李白对多种主题的成功阐发也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宝库。

参考文献

[1]沈德潜.唐诗别裁[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1.[1]沈德潜.唐诗别裁[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1.

[2]李白.李白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2]李白.李白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篇4: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

李白---中國唐朝诗人,汉族,701年2月8日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不管是体裁还是思想艺术,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被世人称为“诗仙”,和杜甫在文学史上并称为“李杜”。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喜欢游历,所以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历中度过的,曾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开始李白满怀抱负,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到头来一事无成,虽由吴筠推荐,供奉翰林,但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在京城呆了三年之后弃官而去,继续飘荡四方的生活。正因为如此,给李白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因李白在永王与肃宗的帝位之争中受到牵连,晚年漂泊在东南一带,病逝于762年。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情感强烈,极富感染力,同时想象丰富又兼具深沉含蓄,既有自然景观的雄奇壮丽,又展现他敢于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诗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中,有的体现的风格是雄豪奔放,有的风格则是清新俊逸。在李白的绝句中体现的是后者,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绝句的题材极其丰富,语言自然流畅

在李白的绝句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题材,如咏物写景、边塞从军、思友赠别等等,题材十分广泛,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白不满足于此,不断进行尝试,开拓新的题材,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李白为人豪爽,性格直率,敢说敢写,他通过绝句更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表现,上至国家的时事政治,下至儿女私情,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李白绝句的内容,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被李白写进绝句中。如游历于山水之间,纵情于天地之间的山水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的诗歌不少,但都没有李白的能让人不禁感叹庐山瀑布的磅礴,祖国山河的壮美不由得想一睹真容;如将朋友间深情厚意写到极致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至今让人称颂,感慨友情的深厚;还有值得一提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情此景,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送别孟浩然;一首《静夜思》寥寥几笔,却总能拨动心中那根脆弱的弦,乡情,就像诗中描绘的月光一样,轻盈得如同薄纱一般,清淡的似水一样。全整首诗以月营造了思乡的意境,含蓄深远,因此成为了思乡的名曲,让无数漂泊在外的人泪满衣襟等。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读李白的每一首绝句,觉得声情流畅。

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在李白的诗中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再者就是受儒家、道家多家思想的熏陶,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李白成为了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诗人。如诗歌《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前两句生动的描述了天门山雄奇壮观的特点,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的气势。诗中“中断”以此,形象地写出出了两山相对,极其险峻之感:“楚江开”,则描绘出江水势不可挡的气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两山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自然景观,情不自禁的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两句的“相对”二字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三、手法新奇,技巧绝妙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语言魅力势不可挡,这是主要的因素,另外艺术手法要新奇,技巧要绝妙,也是重要的因素。李白就是如此,才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在他的绝句中夸张运用的得心应手,夸张不等于夸大,李白夸张的应用使诗中的形象和现实中的事物形成反差,给人以震撼,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等诗句,这些数字不是实数,而是虚指,既使绝句增加了韵味,又将诗人的激情得以喷涌出来。再如《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一”“三”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各有韵味,“ 一”、“三”的呼应,使诗意顿生。“一”字不是数字一个,而是带给人枯瘦之感, 连用三次,更让人觉的孤苦无依,让人心生怜悯。“三”字则表示年、月、地,巧妙地嵌入时间之长,行地之远,使得整首诗意趣盎然,言尽而意不尽,余味无穷。

我国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发展到了唐代,艺术成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盛唐诗坛,群星灿烂,李白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巨星,李白把绝句创作推向了顶峰,也为绝句创作树立了典范,不仅影响着当时的许多诗人,也启迪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参考文献:

[1]汪惠,杨文.字字神境 篇篇神物——浅析李白绝句主题和艺术特色[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 .

[2]杨国荣.唐代组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篇5:唐诗李白的诗五言绝句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篇6:五言绝句:李白《怨情》

怨情

作者:李白朝代:唐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

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篇7:李白怨情

作者:李白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怨情》赏析:

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篇8:水墨唐诗300首—李白《怨情》

唐诗内容简介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情怨的诗,将女性深埋心底的情愫表现得栩栩如生。珠帘高卷,美女深坐闺阁愁眉不展。只见她眼篮蟀涟,却不知她心里在怨恨哪一个。

唐诗欣赏

篇9:五言绝句:李白《怨情》

全诗翻译及赏析

《怨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有两首,一首五绝,一首七古,所写的是弃妇的怨情。其中五绝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中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从“怨”字落笔,写女主人公“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作品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二:美人卷起珍珠帘子,久坐凝望紧皱蛾眉。只见满脸斑斑泪痕,不知心里究竟恨谁。【评点】

这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诗。初读本诗,犹见白描仕女图。诗中描写美人卷珠帘,夜半皱眉落泪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她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之情。全诗哀婉悲凉,缠绵悱恻。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达到一定高度和境界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都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和“留白”。这首诗描写弃妇闺怨的诗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寥寥二十个字,却真正做到了充分留白,意蕴无穷;同时在刻画女性神态上也是真切细微,气韵生动,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因此,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前两句描写美人等待盼望时的动作和神态。美人卷起珠帘,盼望着爱人早点归来。她静静地坐着,等啊等,一直等到双眉紧蹙,也没有见到爱人出现。一个“深”字,不仅点明了等待时间之长,而且还暗含有门庭深邃之意。

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美人不见心上人的幽怨神情:她殷切期盼的心上人始终没有出现,不禁潸然泪下,泪流满面。全诗最后一句以问句结尾,写法巧妙。明明是怨恨情人不来,却偏要说“不知心恨谁”,这样写不仅做到了充分留白,而且这样收束全篇也使得诗歌读起来更加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朴实简练的文笔,形象地描写了闺中弃妇的情态,重点突出“怨”字——美人因“怨”而坐待,因“怨”而颦眉,因“怨”而落泪,因“怨”而生恨,主题层层深化。而从这怨之深中,也不难窥其情之切。诗人最终并没有将其怨恨的对象点明,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待读者自解。

此外,我们若结合诗人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也能看出诗人虽表面上是写怨妇被弃,其实是借此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朝廷重用,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作品鉴赏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3]

篇10:五言绝句古诗落叶

(1)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

(2)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3)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1]

篇11:五言绝句古诗

(1)《庭竹》

唐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2)《天涯》

唐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3)《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4)《红豆》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题诗后》

唐 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6)《遗爱寺》

唐 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7)《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8)《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篇12:五言绝句之诗格

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之分,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首古绝,不复合格律诗的要求。在这篇文章中就不讨论这,主要来说说五言律绝的诗格。诗格简单的说也就是一首诗的格式。

最开始学写诗歌的时候很胆大,所以妄为,根本不了解一首诗的诗格,就胡乱的写了很多。那时候,总是认为诗歌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不一定要复合诗歌的要求,只需要押韵就可以了。而押韵完全是根据汉语拼音的韵母来区分诗歌的韵,更不会在乎声调(也就是平仄)的区别。现在了解了一些诗歌的写作格式,总是太复杂了,根本都不敢写了。不知道是好是坏,是悲是喜。还是来介绍一下五言律绝的诗格吧,以下内容将会有很多的内容是参考吴丈蜀先生的作品《诗词曲格律讲话》这本书,接着要写的几篇也是如此。所以并非我的作品,只是做做读书笔记。

五言律绝的格式主要分为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以及仄起首句不入韵。还是以一首平起首句入韵的诗歌为例来说明吧。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韵),锦翅鹧鸪飞(韵)。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入韵的五言律绝。首先怎么看是平起还是仄起呢?这时不能看第一个字,而要看首句的第二个字。也就是说,任何一首格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律诗还是绝句,要判断是平起还是仄起都看首句的第二个字。

再来解释一下平仄吧。如果根据现在的汉语拼音来划分,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但是这是不标准的,因为古代划分平仄是根据平声(阴平和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上、去、入都化为仄声。到元朝时期,北方地区没有了入声,而把入声划分到其他三声当中去了。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就是以北方发音为基础,因此也就是把入声字划分到一声、二声、三声当中去了。这样,如果要根据现在的声调来区分平仄是不行的。那么要如何来区分平仄呢?据说只能根据平时的积累,多记住一些入声字。这是没有什么规律可以依据的。比如上面这首《鹧鸪词》第一句中的“竹”字,按照普通话的发音就是二声,而在这里是仄声,那么这个字就应该是入声字了。

又是怎样知道这个字是仄声呢?在格律诗当中,只要是在每句的偶数字上就很好判断平仄。因为在格律诗中,每句的偶数字上,平仄必须相对。就是说,如果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须是仄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安排,所以在读诗歌的时候才会感觉很有韵律。来看看上面这首诗歌,它都是复合这个平仄要求的。那么在奇数字上是否就不作要求呢?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奇数字上可以平仄互用,而有的地方则不行。倘若任何奇数字上都可以平仄互用就会出现孤平或者拗句。

继续说说平仄究竟是怎么安排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平起首句入韵的五言律绝的格式。这里有两个三个特点:首先每句的偶数字上平仄是交替的;其次,一二句偶数字的平仄是相对的,三四句的也是如此;最后二三句偶数字的平仄是相黏的。这就是格律诗平仄安排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是不能违反的。但是在很多唐诗中也有不少诗歌也有的诗句不复合,但是一般都做了相应的补救,也就是拗救,这里不做论述。

对于平仄,最后还是来说说奇数字上的平仄运用。以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奇数字上的字平仄不是十分严格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不能出现这三种情况:“仄平仄”,就是两仄夹一平,也就是作诗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称之为孤平。另外,就是在每句的末尾三个字不能出现:“平平平”、“仄仄仄”这样的格式。其他在奇数字上也就没有再多做要求了。

现在来说说押韵。无论是绝句或者律诗,都有首句入韵和不入韵的区别。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首句可以是邻韵,其他句就必须是同一个韵了。那么根据什么来押韵呢?如果要根据我们现在汉语拼音的韵母来区分韵,上面这首《鹧鸪词》就不押韵了,就不复合格律诗的要求。格律诗押韵都是复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在宋时归纳出来的,因为刊行《平水新刊韵略》的王文郁和刊行《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刘渊都与平水这个地方有关,所以就统称为《平水韵》。其中,平水韵有106道,平声韵目三十个;上声韵目二十九个;去声韵目三十个;入声韵目十七个,其中平声韵目又分为上平和下平。上面介绍这首《鹧鸪词》就是押的上平中的“五微”,其中“枝”是邻韵(上平中的四支)。这样看来,格律诗的韵是很难学习的知识点。其中一百零六个韵目就够我们记很久了,由于我们现在的读音与古时不一致了,也找不到什么规律去记。

格律诗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除了平仄、押韵之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对仗了,在这里就不多做写了,以后在说律诗的时候再写。而看一首诗歌是否具有诗意,除了诗格外,更重要的就是诗人的诗情了。

最后把剩下几种五言绝句的格式罗列在这里: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瑞 《听筝》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伦《塞下曲》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篇13:五言绝句古诗落叶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写作背景

孔绍安原是陈朝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吏部尚书)。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他作为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不受到损害。孔绍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 “本朝沦陷,分从湮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因此他发出“飘零似客心的哀叹是很自然的。陈亡时,孔绍安才13岁。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名家点评

傅庚生先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书于《联想与比拟》一章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增益其鲜明,或加重其暗晦。更往往凭依己身情感之蜚,愉,重视或漠视与情感趋向有关涉或无关涉之事物。

作者简介

篇14:夏天古诗五言绝句

有关夏天五言绝句古诗有哪些呢?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渡汉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柳宗元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雪。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独归远。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流石不转,遗恨失吞。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清月近人。

杂诗

君自故来,应知故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上一篇:双汇质量管理案例分析下一篇: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实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