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博物馆参观有感

2024-06-19

革命博物馆参观有感(共13篇)

篇1:革命博物馆参观有感

参观苏州革命博物馆有感

一、纪念馆综合概况

苏州革命博物馆建于1993年。共分序厅和“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展厅,展出苏州地区革命斗争史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共七百余件,其中以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的活动史实为重点。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观后感触

1、落后就要挨打。进入纪念馆参观的第一部分内容为一幅幅日寇犯我中华、侵占我国领土、欺压迫害我们百姓、掠夺我国资源的照片和记录资料,而我国家之部队毫无抵抗能力、节节败退,丧失国土之速度和人民受到凌辱之悲惨令人惨不忍睹。区区日本弹丸岛国何以如此嚣张、如此猖狂,想我泱泱之大国何以如此狼狈,如此凄惨,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华民族之子孙为之愤怒,怎能不让我们对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恨之入骨,怎能不使我们因为东方睡狮迟迟不肯醒来而痛心疾首。然而痛定思痛,不难发现上到一个民族,下到一个人,如果不尊重科学,不追求发展,终日夜郎自大,那么就只有裹足不前,腐败堕落,最终等待你的就将是挨打的结果。

2、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静静地站在一幅幅凄惨的图片和一架架恐怖的刑讯用具面前,想到我中华民族当时的水深火热,既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又让我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环境里而感到庆幸,庆幸我不用忍受饥饿,庆幸我不用颠沛流离、庆幸我不用忍受外族凌辱,庆幸我能够快乐地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可是我禁不住暗暗地问自己,这些所谓的庆幸来自哪里,东方睡狮为什么醒了,带着这些萦绕在我的心怀的问题,我认真参观了纪念馆,它给了我答案,那是在我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前赴后继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想我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为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等民族兴旺发达事业而付出辛勤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的有名的和无名的民族英雄。

4、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民族经过漫长的14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把日寇驱逐出了我巍巍中华,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日寇战犯受到了公正审判,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事实证明了要想征服一个民族,首先需征服其文化,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我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不可能被任何另一个民族所征服,一旦昏睡的雄狮苏醒过来,它将迸发出超强的生命力,驰骋在世界民族之原所向披靡。

5、永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民族受到法西斯主义的毒害,做出了让我中华民族乃至全球人类永远不能忘记的侵略恶行,但最终它们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全世界大势趋向和平,尽管仍有部分区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全球主流还是毫无疑问地指向和平。

实践内容

概况:苏州革命博物馆建于1993年。共分序厅和“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个展厅,展出苏州地区革命斗争史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共七百余件,其中以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的活动史实为重点。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近代苏州的历史是一部先驱者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前仆后继的奋斗史。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就在苏州留下 了革命足迹。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许多优秀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热血,群众 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文物:博物馆内陈列着318帧历史照片、208份历史文件、204件实物,还有各类艺术作品60件,记载着苏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走过的“苦难——觉醒——胜利”的革命历程。苏州人民把革命博物馆看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好基地、好课堂。

博物馆展线长467长,有841平方米展殿,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部分,即体现了历史的完整感、纵深感,又突出了主题和重点,增强了丰满感。

特色:为了增强陈列内容的感染力,博物馆还邀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艺术工作者,运用雕塑、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景箱、图表、模型等 多种表现手段,围绕主题,再现历史,烘托气氛,增强效果。博物馆还特邀中国军事博物馆总设计师夏书绅等一批专家,设计创作了号称“江南第一馆”的“阳澄烽火”半景画厅,采用声、光、电、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将高16.5米、宽60米的展开油画和400平方米的地面雕塑与音响效果融汇一体,再现当年苏州军 民同日寇奋战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半景画厅的规模,目前堪称全国之最。

红色影片观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奋斗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八一南昌起义

概况: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它指的是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背景: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经过: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篇2:革命博物馆参观有感

2015年正好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正好有空,我们宿舍六人全体出动,一齐参观苏州市革命博物馆。正值雨后,虽然街上寒风萧瑟,可冰冷的天并没有冻结我们热情的脚步。

随着人流的移动,我们进入了气势恢宏的展厅。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定格的历史画面,如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在每一片平静的心湖上划起一道又一道的波澜。

我的目光被一幅照片深深吸引,那是一名地下党员从芦墟镇老街上的繁荣里弄走出来的珍贵照片,此弄原在照相馆处,使我感到非常惊奇和有趣。因为这证明了芦墟当时的地下党正在积极活动,扩大党组织,一致抗日,是一个武装斗争据点,为苏州地区的解放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不朽的事迹。我还看到了展示芦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历史性的革命斗争传统的照片,如葛鹤年,吴和尚等烈士为国捐躯。今天,这些展放在苏州革命博物馆中的照片,对我们的意义甚大,教育之深,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的不易。让参观博物馆的人们留下一个对芦墟革命斗争史上永不磨灭的缩影。

最让大家为之动容的莫过于玻璃橱柜里陈列的那些革命烈士们所留下的东西,有战士们留下的——砚台,赠给新四军的旗帜,战士们的枪支,新四军缴获的部分战利品,战士们的衣服毛毯,新四军的报纸,电话机,摇袜机……数不胜数。那一排写着革命言论的馒头,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年代里的激情,坚持,和那些烈士的爱国热情,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撒热血,只为救我们苦难的国家脱离黑暗!

博物馆里面还介绍了:在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接着常州无锡等地也相继解放。26日晚6时2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85师奉命向苏州发起总攻,经与国民党123军182师的几股残部交火,最后一举将其击溃。27日凌晨6时25分,解放军从三门整队入城,苏州各界群众涌向街头,热烈欢迎,苏州宣告解放4月30日苏州市军管会,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及中共苏州市委均告成立……当今我们生活在这优越的环境里,还不是解放军用鲜血打造出来的?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

苏州革命博物馆用近400幅珍贵图片、200余件实物资料,10多组场景模型和艺术作品、高科技幻影成像演示等手段,系统、生动地再现了从1919年到1949年共30年的苏州革命史,讴歌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

在庄严的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苏州当地革命先烈事迹、苏州革命战略图等革命历史专栏,深入了解了苏州历史并深刻体验了当时的革命场景,宣传了苏州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这次意义非凡的参观,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更是先驱们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使我们懂得从历史中把握住今天,更要从历史中走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驱们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光彩!

会计15-5班第九组

组长:陈菁

篇3:参观义乌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映入我眼帘的是两匹石马相对站立, 我马上想到了电影《古墓丽影》。我在想博物馆里肯定很有意思。

我走进“义乌史迹陈列馆”, 就看到两个猿人。一位傅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那时候生活的情景。看, 一个猿人在钻木取火, 旁边还放着石斧、石刀等生活工具。真是神奇啊!

我还看到了古时女子使用的镜子, 叫铜镜。纹理清晰, 设计堪称精美。傅老师说:“古时候, 人死了, 胸前都会放一把镜子。”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照妖镜。

看到了双林铁塔, 对双林铁塔的秘密至今还未被研究出来, 让我对古人惊叹。傅老师还说:“义乌有个罗汉村。村里的人口数量很奇怪, 既不会多起来, 又不会少下去。有一个人死了, 肯定会有一个小孩生出来。”我想:真有那么神奇吗?

到了二楼, 我还有幸看到了镇馆之宝———金龙的照片。

篇4:参观州博物馆有感

星期一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到伊犁州博物馆参观。那里的展品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参观以后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从学校乘车到博物馆的途中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我们走进博物馆,不禁惊呆了,在展览柜前,我们看到了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不少草原文物精品,比如大型的草原青铜器、鹿石,以及草原石人、铜币等。听馆内讲解员介绍,这里的一些文物珍品还参加过国外展览。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又看见了展示有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骨器、陶器以及锄耕农具等珍贵文物,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见识了伊犁州的地貌沙盘。在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手工艺品、哈萨克族的饮食、哈萨克族的服饰、哈萨克族的毡房等。

最后,属于自由活动,我们来到博物馆三楼,发现了一个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的地震仪。大家还做了测试,震动哪个方向的龙头,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就会吐出来。通过大屏幕中讲的防震知识,我知道了,如果其中一个方向的龙口中吐珠,就预示着那个方向会发生地震了,这应该就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太神奇了!

最后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参观。

新疆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四(5)班

指导教师:廖书新

篇5: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有感

上个周末,我和本班的几名同学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参观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通过参观和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对党、对革命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它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到站下车后,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是门口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几个字,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才知道那原来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的馆名。我们大家难得聚在了一起,又将参观这么神圣的地方,大家心里自然是激动极了。在这种情况下,照相留恋是少不了的,进入馆门之前,我们几个同学就在馆门前进行了拍照留念。拍照过后,大家怀着无比沉重和激动心情进到了馆内,开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一步步加深对党和革命先烈们的认识!

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农讲所只举办了一期,共有学员800余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农讲所对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要求很高,毛泽东等领导并不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重在树立学生们的革命情怀,“到农村去”这几个字是在学生寝室的墙上发现的,可见学生们对革命的决心。渐渐地,我仿佛回到了过去,脑海中浮现出农讲所当年的情景:毛泽东、夏明翰等同志在这里为学生们传授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坚定了学生们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学生们舍生忘死,坚持训练。正是这样的革命情怀,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把中国从水深火热的境况中拯救出来,使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当时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唱出了革命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伟大情怀!

最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82名代表出席。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五大开幕式复原后的现场: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参会的落座图、标语、长形桌凳等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上方张贴着马克思、孙中山、列宁领袖像,领袖像两边悬挂着“CCP”旗,墙上可以看到几个标语“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会场上的陈列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是同世界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近距离接触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盛况、大会全程等历史图片和部分历史实物。通过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共五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到中共五大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局限性,中共五大及其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推进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个参观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恋恋不舍地乘上了返程的车,车上同学们依然兴奋的谈论着这次活动。这次参观使同学们对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志;更带来了一种革命蓬勃的精神,让同学们重温了党的创建历程,革命党人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是否科学和完善,要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安定团结,使中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探索中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坚定,他们克服一个个的困难与艰辛,不断前进,一步步向前,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隐藏着血泪,艰辛与血泪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作为当代知识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后,我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的组织,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使我们的党发展得更加壮大,让我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繁荣、昌盛!

篇6:革命博物馆参观有感

2012年3月24日,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

辛亥革命,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序幕,使中国历史步入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烈,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以“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革命精神。

篇7: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策划

一、活动背景:

辛亥革命博物馆我们都会向亡故的革命烈士送上我们恒久的思念和感恩。而那些为了中国革命而献身的烈士们却由于种种原因亡于他乡亦或是无子无孙。为了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献身精神的推崇,特去为这些人民的公仆送去安慰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推崇烈士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学习他们,然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缅怀烈士,发扬中国传统习俗,提醒同学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三、活动时间:年月日

四、活动地点:辛亥革命博物馆

五、活动对象:协会全体人员

五、活动口号:倡导文明祭扫,树文明新风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联系全校及各学校的志愿者共同进行扫墓,在校内联合其他系青协进行宣传(如:做宣传板、拉横幅等)

2、提前一星期安排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并了解相关情况;

3、提前十天左右对我院各青协发出消息以及所需费用,并让各系统计自愿参加扫墓活动的人数;

4、根据统计的人数,外联部联系车辆;

5、联系好购买扫墓所需物品的商店;

6、实地考察陵园周围是否有扫把等相关清扫工具可租借;

7、活动过程中安排好人员进行拍照以便日后宣传;

(注:也可和其他学校定好时间和地点共同去扫墓)

活动期间

1、参加活动的人员带上志愿者证件7:40在主席台前集合,各个部长和相关负责人应提前到场清点人数和准备相关工具,8:00准时出发

2、在车上可以聊天讲笑话,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负责人应在车上强调安全意识和相关事项3、9:00之前可以与各学校的志愿者相会,并分发扫墓工具和分配任务

4、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老年人重视清明祭祖扫墓可能老年人会较多我们志愿者应给予老人积极的帮助

5、活动开始组织志愿者进行初步祭扫,祭扫完后瞻仰各个时期烈士名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到烈士墓地献上我们的花等物品,观看并学习英雄事迹,找三个代表讲述他们知道的不同时期的事迹,和大家一起分享!

6、再次重新整理烈士的墓地,返回学校!

活动后期

1、相关人员对活动进行总结

2、把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及时进行宣传!

注意事项:

1、烈士墓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举行祭扫活动,要穿着整洁。

2、墓地是英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

3、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在参观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保持安静,有秩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4、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墓地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5、途中如有事离队要向负责人说明,得到许可后方可离开,且离队后的安全问题由本人负责!

志愿服务站

篇8:参观啤酒博物馆

咦?啤酒博物馆?我听说过西安的军事博物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上海的汽车博物馆……这啤酒博物馆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正当我纳闷儿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已经随着讲解员滔滔不绝的解说,来到了A馆——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着青啤的神秘起源、它的悠久历史、它数不胜数的荣誉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历史……

我正看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不觉已随着人流来到了B馆——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德国古老制酒设备,并通过一台放像设备模拟当时的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由百年前的德国人用紫铜制造的巨大机器,好似一台正在工作的搅拌机,金黄的上半身又好似一个金光闪闪的啤酒瓶,仿佛装满了清澈透明、泡沫丰富、细腻而持久的青啤。旁边有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还有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只见一位头戴白色劳动帽,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测量数据,另外几个工人师傅也是全副武装,头戴蓝色工作帽,身穿蓝色工作服,脚穿大雨靴,正专心致志地翻着金黄的小麦,它们栩栩如生,我看的那真叫一个“眉毛掉钥匙——开眼”。我仿佛听到了百年前的德国监工正恶狠狠地大声呵斥着劳动工人“快点啊,快点啊,认真点,不许偷懒”,我仿佛看到了劳动工人正挥汗如雨地翻麦芽,每一滴醇香四溢的酒中都融入了劳动者的血水与汗水……思绪还在飘忽当中,一股刺鼻的味道窜入我那敏感的鼻孔,我的胃里顿时感到翻江倒海,好似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原来,这才是正宗青岛啤酒发出的诱人香味。爸爸和妈妈都领到了一杯免费的青啤,细细品味,都不由自主地说:“好清爽”“纯正”“就是这个味”……整个大厅里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那表情,那滋味……真是“天上能得几回尝”呀,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小口,既不像我平常喝的果汁那般酸甜,也不像白开水那般索然无味,碰到舌尖的一刹那黏而不腻,清香四溢,哦,这就是传说中青啤的味道吗?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制酒仪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向我们解释着酿酒的流程工艺,我心中忍不住对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竖起了大拇指,点了个“赞”,你们太伟大了!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门口的“天上来酒”了——地上有一个大木桶,它的上面是一个没有连接任何管线的水龙头,可它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水,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前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也没搞懂是怎么一回事,太神奇了!

走出青啤博物馆的大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只有6700平方米的展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篇9:参观柳州博物馆

我们先来到古生物化石馆。一进大门,一块块化石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化石数量大、种类多,有虫子、贝壳、螺、植物、鱼、恐龙、鸟等。这些化石记载了古生物生存的印记,让我们借此窥探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了解那些不熟悉的生物。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霸王龙和马门溪龙。马门溪龙身长约有22米,脖子长11米,是迄今发现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霸王龙有一个巨大的头,有66颗像匕首一样的牙齿,不愧为恐龙之王!

来到二楼,“会飞的花朵”——蝴蝶仿佛在说:“欢迎你,美丽的小姑娘。”它们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这里,我看到了各国名贵的蝴蝶,其中有一只令我感到特别骄傲——阴阳金斑缘凤蝶,它是在大龙潭公园捕捉到的世界上唯一的变异蝴蝶,翅膀一半花,一半黑。蝴蝶王国还在我脑海中转悠,我的脚已不知不觉走进了民族馆。这里展放的壮乡、侗寨、苗领、瑶山等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饰等民族民间工艺,让我领略到了壮乡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了解了柳州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到了三楼,我看得最仔细的是青铜馆。里面有150多件青铜,有陶屋、滑石灯台、陶盆、陶灶、青瓷元宝盘、莲花石门墩、讲堂、罗池柑香亭等。我最喜欢的是青瓷元宝盘,它是由一个盘子和两个元宝组成的,特别可爱!

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篇10:参观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作文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

走进展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还有甲午战争战舰的介绍。二号展厅一个匣子里装着一把老步枪,弹匣上刻着几个小字:重庆汉阳兵工厂生产,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汉阳造”。它身上有着战火、硝烟、鲜血组成的特殊气息。它的枪托上不知有着多少刺刀印,不禁让我想到,那天的武昌城不知经历了怎样残酷的血战。步枪左边,有着一群用铁做成大炮,重演了当时北洋军对革命军猛烈的炮击。三号展厅就是重头戏,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门右边墙壁上刻着三个名字,并称为“首义三烈士”,是彭楚潘等人。再往前看,模型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一群群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模型旁边左右墙壁上,有着许多当年的情景。大炮不停地咚咚响,马克沁机枪“唰唰”地打个不停,从火车站到长江大桥,都是他们死守的地方。

篇11: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活动策划书

活 动 策 划

XX党支部

二0XX年四月 书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

二、活动背景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并作为民主革命的开端,为以后历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武昌首义对于1912年元旦建立的中华民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为此孙中山誉武汉“实乃民国之都”。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后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三、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给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学习革命先烈的平台,并以此向同学们宣传辛亥革命的深远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帝制与共和制的状况,使同学们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党性。

四、活动时间

待定

五、活动地点

辛亥革命博物馆

六、活动主办方

XX大学XX学院党委

XX党支部

七、前期准备

1、组织人员到辛亥革命博物馆勘察环境,确定来回线路;

2、联络辛亥革命博物馆负责人,预约参观时间、讲解等事宜;

3、确定前往人数,并准备红帽子(或主题文化衫)每人一顶(件);

4、安排工作人员,包括联系、宣传、摄像等;

5、制作宣传条幅。

八、活动方案1、7:50在XX集合,清点人数,交代细节,集体乘公交XX前往;

2、到达地点后,联系讲解员,随后清点人数、分两批入馆参观,时间约为9:00——10:15;

3、参观结束后,在首义广场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4、在首义广场组织沙龙活动,大家畅谈参观感想,时间约为:10:30——11:00(若当天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则改为回校进行);

5、结束后,集合并清点人数,拍摄合影统一离开;

6、回校后由本班党支部书记汇总参观人员意见,向院党支部提交活动总结;

7、将活动照片及部分参观感言制作板报,在校园展示。

九、活动经费

1、来回交通及饮水费用200元;

2、聘请讲解员费用150元;

3、相片冲洗、条幅制作、板报制作费用等150元;

4、帽子费用330元;或主题文化衫450元。(该项待定)

共计500元(暂不计帽子、主题文化衫费用)。

十、活动备注

1、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必须服从安排。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转告该活动的负责人员;

2、若因天气等原因改变计划,将会及时通知;

3、其他注意事项将视具体情况随时进行增补。

篇12: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感想

通过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我受益颇深,感触良多。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学史料,走进馆内,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那个年代,时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认真端详着实物,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我仔细阅读着文学史料,里面记录着历史的点点滴滴。面对它们,时而震撼我心,时而令我胆颤心惊。

在馆内,有几处场景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潮流是势不可挡的。伴随英国鸦片的入侵,我们国人的国民素质以及战斗力日益下降。看着展馆中吸食鸦片者的图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萎靡不振,弱不禁风。林则徐有感于国运安危,发起禁烟令,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风生水起。虽然透过历史我们知道,禁烟运动没有圆满结束,但毕竟打击了英国对我国倾销鸦片,挽救了一批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那是我们历史辉煌的一刻,的确应该永远载入史册。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的礼场是如此的恢宏壮观。宽敞的场地,整齐的桌椅,洁白的桌布,醒目的青天白日旗,场地上方还挂满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国旗国徽。整个礼场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日本轰炸广州,我们百姓惨不忍睹。在馆内陈列着一个倒塌的房屋,有躺在地上被砖块和木头掩盖的母亲,还有一个在旁边哭喊的小孩,样子甚是悲凉。此情此景,令我触目惊心。再看看,旁边的文字介绍:1937年8月至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轰炸广州超过800次,投弹10000多枚,炸死炸伤民众5000人以上,炸毁民房1000多幢,这是广州市民被日机轰炸的惨状。顿时,我内心百感交集,既有对日军的憎恨,亦有对百姓的怜悯。

广州起义的坚不可摧。面对杀戮,我们唯有反抗才有存活的可能;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凝聚民众的力量。广州起义的烈士们,你们站起来是一座雕像,你们倒下去亦是一座丰碑。是你们阐释了什么是革命精神。

篇13:革命博物馆筹备历史画创作纪实

曾任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工部主任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作品有“长征 胜利四十周年展览”部分设计、“党史”陈列设计等。

施力行

曾任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工组组长、副研究员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作品有装帧设计《放歌行》,毛主席纪念堂陈列总体设计等。

那时候全国比较主要的力量都调来了,上海美院设计公司,天津美院设计公司,北京美院设计公司,设计领域的都在我们这边发挥作用。全国艺术院校的老师在工艺美术学院,负责天安门国庆庆典布置的。

请你们谈谈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建馆最早筹备情况。

施力行:

我说个大概,当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一个会议,是关于在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建立不能够忘记过去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央的决定没有历史博物馆,就只是革命博物馆的建设,成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主任是北京地下党的老前辈李新如。美术组属于陈列部下面的科室,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从全国、中央调了不少力量,包括张仃、罗工柳、吴老搞总体设计。我是从浙江文化厅调来的。来了以后把我送到新街口的一个旅馆,我们馆包了两层楼,全国各地调来的人(画家、油画家和搞设计的)住在新街口旅馆,那时候不晓得博物馆这么大,一层是4000平方米,两层就是8000平方米。

李仁才:

那个时候这个馆本身就是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盖的,没有历史博物馆。

施力行:

历史博物馆陈列在故宫里。

李仁才:

后来是因为陈列摆不满,尤其是还把社会主义这部分内容去掉了,因为那一段时间从内容上讲还不成熟,所以内容上一直到建国的时候就结束了。那空出来怎么办?后来就把历博搬过去了,中央1959年决定的。

施力行:

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博物馆到底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包括我,我是过去画画的,当时思想是为革命工作,叫我搞设计,我不懂就学,边工作边学习,过去根本没有尺寸观念,什么半米多长,1米多高。开馆以后,我和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的梁毅忠是外调来的留下的,其他的是馆里搞制作的美工组的人员。

大部分组织创作您都参与了?

施力行:

1961年开馆。组织创作是我们馆里美工组的周葆华负责。全国的画家来了以后,就安排周葆华为画家做好服务工作,有什么问题向领导汇报,做组织工作和后勤工作的。

李仁才:

那个时候美工组主要任务就是陈列设计,没有美术创作。

施力行:

我们提供设计,交给制作组。

李仁才:

当时和现在的美术工作部性质不一样。那个时候主要是陈列,主要是为陈列服务。

那个时候创作专门有一个组,由罗工柳主抓,全国的力量集中搞创作,当时创作就是为了陈列。

题目谁定?

施力行:

由内容组提供。

是当时历史学家提供内容吗?

李仁才:

不是历史学家,是根据陈列的需要,搞陈列、搞这段历史内容的,这段内容怎么样表现,有什么文物,有什么东西,如果没有的东西就需要画张画。

施力行:

突出内容。

作品数量有没有统计过?

李仁才:

不太清楚到底组织多少,而且到底请了多少人画,哪些成功了,哪些没成功都不知道。因为后来有库房有一批画都是没陈列的,没有审核通过,这种画也不少。

施力行:

后来文化大革命损失一部分。

李仁才:

文化大革命没损失。

施力行:

有,斗争过一幅画,美工组门口放的。

李仁才:

那是地震的时候损坏的。

施力行:

那时候没有办法收到库房里。

李仁才:

收到库房了,邵强帮拿出来的。一卷卷的画,当时认为没用了。不是有画框的,都是从内框上取下来的,卷起来了。

施力行:

没有名,没登记。

李仁才:

那些画从来没有拿出来过,没通过的,或者没画成的画。当时把罗工柳找来了说这批画怎么办,是不是销毁。他说不要销毁,都是经过人劳动的创作的,把它放在那,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画。有一些情况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我1975年才来。一个是时间来的晚,另外没有专人搞这个工作,我们不是专职的,我们来了以后就是搞陈列设计,原来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后来库房有一段时间没人管,钥匙放在我这,后来我把邱丰调来管库房。再后来北京博物馆学会搞北京博物馆年鉴,要各个博物馆来筹集内容,咱们馆有几篇是关于陈列方面的,群众工作方面的,还有博物馆方面的,还让我写了一个美术工作的,这是1988~1991年的年鉴,因为过去没写过,当时过去只是写设计这方面的多,有关美术创作收藏这方面从来没写过,我就写了这么一段,内容基本都是经过了解,馆里档案室都有记录。第一次的创作还不是1959年建馆时,那是还在武英殿的时候,武英殿1951年要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的那个展览,当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是郑振铎,这都是我查的资料,在上海召开美术工作者的座谈会,商讨未来革命博物馆美术作品的创作事宜,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不久就邀请了在京的部分美术工作者,像邵宇、古元、吴作人、王林宇、董希文、吴劳等座谈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准备这个展览筹集一些美术作品。

1959年是共和国国庆10周年,举行了第二次历史创作。

施力行:

1959年算是第二次,一直到1961年,是一个阶段,因为有一些工作没完成。

美工组做了很多贡献,宣传这些东西。

施力行:

那时候全国比较主要的力量都调来了,上海美院设计公司,天津美院设计公司,北京美院设计公司,设计领域的都在我们这边发挥作用。全国艺术院校的老师在工艺美术学院,负责天安门国庆庆典布置的。四川美院、山东美院、天津美院,和部队剧团的舞台设计,美术工作者、创作人员大约100来人。

李仁才:

创作刚才说了1951~1953年,董希文那张《开国大典》是1953年,也是属于第一批创作。其中还有徐悲鸿,徐悲鸿没完成的作品就是那张鲁迅和徐秋白,在徐悲鸿纪念馆没画完。蔡若虹跟我说徐悲鸿这张画是给你们画的,而且我们的陈列有一个地方正好是徐秋白和鲁迅。后来因为没完成,但是还需要,就另外找别人画了,也就是说包括徐悲鸿也在为博物馆画画。

施力行:

还有雕塑家。

李仁才:

雕塑家的问题就是有好多没用上的,有一年都给砸了,因为没处放,很可惜。有几个雕塑挺好,那是1959年,1951年的时候没有。

施力行:

那时候馆里库房条件差,有几个雕塑都放在院子里。

施力行:

那个都有,有的镀成铜的了,很多画家都为博物馆来创作。《开国大典》应该说是咱们馆最主要的一个藏品,直到现在恐怕也是社会上一个热门话题。我想说一下,搞研究的应该把《开国大典》作为一个研究的题目,不要让社会上说三道四的,比如几次修改,应当把这几次修改很说清楚,社会上有说这几次修改都是由于博物馆的意愿强制画家这样改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有的画家是自己愿意改,不是说博物馆非让他改。最近还有一篇报道,说的那4次修改是博物馆强制的。我们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包括后来家属回忆有的也不是实事求是,他们那时候还小怎么会知道他爸爸当时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就想我们馆完全可以当做一个题目好好调查研究。再有一张是《毛主席去安源》也应该做一个研究话题,前两年我就说过。当时美工还有一个书面意见,因为他(刘春华)来要这个画,馆里征求我们意见,我们说不同意,写了几条理由,其中一条就是这张画是作为集体创作发表的,他只是执笔,不能完全算是他个人作品,再一个当时画这幅画全都是为这个展览画的,展览提供了一些条件,比如说到安源去了解情况,提供画布,提供原料,全部都是馆里出钱。

什么类型的展览?

李仁才:

“文革“时候,1967年。东西都是博物馆的东西,我们写了几条意见,最后馆里还是退给本人,原来中央电视台两个记者对这个不满意,抓这个题目来拍,跟馆里研究起诉要回来,要了半天没要回来。我想起来库房里还一幅《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比拿走那幅稍微大点。我听说原来展的是他拿走那张,后来因为观众多还是怎么着,要调整,把这张画挪个位置,显得太小了,重新弄张大的,比那个画儿大,他那张画在当时展览展出很长时间。

施力行:

复制的油画。

李仁才:

因为现在都不了解情况,要找到当时了解情况的人,这张画是谁画的,谁复制的,如果复制的人里刘春华也在里面,那这张画仍然是一幅原作。张倍森当时是负责这个展览的,他说的具体情况。当时安源那张画一直挂在进门的地方,挂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画那张原作的时候除了刘春华还有谁?

李仁才:

《毛主席去安源》这张画或许就是刘春华一个人画的。刚才我讲的1951~1953年是一次,1959~1961年是一次,第三次是1964年,1964年6月根据周扬的建议,以中宣部名义在全国组织一批画家,我看当时的档案好像说要请20多个,人也不少,为革命博物馆创作一批有水平的油画,当时也是蔡若虹、王式廓负责组织领导的5人小组,后因形势变化于1966年4月中断,可能是形式变化的原因,文革前这期没完成。

施力行:

我们1961年开馆,当时是觉得有一些画不行,还要水平再高一点的,还要画,这批没完成的,后来1973年组织一次范围窄点的,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部分教师,当时要为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创作一些美术作品,那批画包括林岗画的《井冈山会师》,赵域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詹建俊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等这批作品。后来在1979年开放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中展出。这批画带点“文革”的色彩,曾经有一些画家想重新创作,1979年以后在我负责的那段时间,创作确实有缺点,比如红的颜色太红,战争环境画得不够。曾经想组织创作,也没有完成。已经约了一些人,比如说《井冈山会师》,曾经约王征骅到井冈山体验生活,结果没画出来。还有陈逸飞,曾经约过,我也跟他谈过,当时刚给军博画了,还不错,让给咱们馆画一张,他也答应了,当时问他题材,说要画五四运动,但是后来没多久就去美国了,没画。

李仁才:

“文革”那批画也曾经想重新画,比如尹戎生,我跟他谈过,我说画得太红了,能不能颜色上调整一下,但现在基本保留上还是原来的样子。1973年这次也有五六幅。1977年策划《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展览需要很多有关周总理的画,这个东西好像也组织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画家自发的。如果按照这几次组织画来说,这一次画家自发的参与是空前的,跟组织画不一样,他们自发的想画,主动给你送画。吴冠中当时画的一张在馆里,他那时候在历博画画,画三峡。我们统计一下,当时主动参与的美术家有将近50人,但是后来有一些作品没留下退回去了,没有报酬,报酬是到1978年国家才规定给的。当时退回去的不给报酬,留下的给了报酬。这个事情记载在当时美工部搞的《美术简讯》里主要是给画家看的,当时是纪念周总理的百年诞辰,有个名单,1998年我们统计一下有多少画家,结合我们当时留的作品。

上一篇:随迁子女入学自查报告下一篇:高三政治总复习反思及备课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