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银行博物馆有感

2024-04-22

参观银行博物馆有感(共18篇)

篇1:参观银行博物馆有感

闵行博物馆不仅是闵行地区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表现上海人在新时代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证明。20xx年5月30日,B组八位同学集体参观了闵行博物馆,在我们看来,收获颇多。

上海有700多年的历史,最早在元朝时期立县,历史书上学到的黄道婆就生活在宋末元初,说明当时长三角地区纺织业已经非常发达。进入近现代后,上海一直处于城市发展的领先地位。

我们首先走进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荧幕,上面布满了各种古代的乐器,游客可以点击互动,了解每样乐器的细节。它们精致美观,凝结了古代和现代人民的智慧。

另一个展厅里,我们领略了上海自近代以来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黑白破旧的居民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已变成如今享誉世界的“魔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上海进入了更快的发展快车道,上海的发展历程与新中国的富强之路紧密相连。看着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美丽面貌,我们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写在纸上,心中是无比的骄傲,以身报国的信念在我们心中生根。

如今,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也面临许多挑战。身为中国人,必当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人类的明天会越来越好的!

篇2:参观银行博物馆有感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篇3:参观义乌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映入我眼帘的是两匹石马相对站立, 我马上想到了电影《古墓丽影》。我在想博物馆里肯定很有意思。

我走进“义乌史迹陈列馆”, 就看到两个猿人。一位傅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那时候生活的情景。看, 一个猿人在钻木取火, 旁边还放着石斧、石刀等生活工具。真是神奇啊!

我还看到了古时女子使用的镜子, 叫铜镜。纹理清晰, 设计堪称精美。傅老师说:“古时候, 人死了, 胸前都会放一把镜子。”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照妖镜。

看到了双林铁塔, 对双林铁塔的秘密至今还未被研究出来, 让我对古人惊叹。傅老师还说:“义乌有个罗汉村。村里的人口数量很奇怪, 既不会多起来, 又不会少下去。有一个人死了, 肯定会有一个小孩生出来。”我想:真有那么神奇吗?

到了二楼, 我还有幸看到了镇馆之宝———金龙的照片。

篇4:参观州博物馆有感

星期一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到伊犁州博物馆参观。那里的展品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参观以后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从学校乘车到博物馆的途中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我们走进博物馆,不禁惊呆了,在展览柜前,我们看到了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不少草原文物精品,比如大型的草原青铜器、鹿石,以及草原石人、铜币等。听馆内讲解员介绍,这里的一些文物珍品还参加过国外展览。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又看见了展示有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骨器、陶器以及锄耕农具等珍贵文物,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见识了伊犁州的地貌沙盘。在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手工艺品、哈萨克族的饮食、哈萨克族的服饰、哈萨克族的毡房等。

最后,属于自由活动,我们来到博物馆三楼,发现了一个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的地震仪。大家还做了测试,震动哪个方向的龙头,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就会吐出来。通过大屏幕中讲的防震知识,我知道了,如果其中一个方向的龙口中吐珠,就预示着那个方向会发生地震了,这应该就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太神奇了!

最后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参观。

新疆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四(5)班

指导教师:廖书新

篇5:参观博物馆有感

博物馆我巳经去了好几次了。今天一大早,爸爸带着我又去常州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共分三楼,一楼有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谢稚柳先生的画廊――二楼有神秘的淹城展橱――三楼有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捐赠的红木家具厅,另外最吸引我的是少儿自然博物馆,整个展厅显得生机勃勃,趣意盎然。多种动物如――昆虫世界、鸟类王国等真是完美融合。我听爸爸说:“这都是用高科技以及通过电脑制作的”。真是美观奇妙极了。

这次去了以后我还想再去,因为我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篇6:参观博物馆有感

陆城一小 四(3)班

周乐乐

今天,我沿着宽阔而笔直的公路向前慢步走着,一路上,蓝天战胜了从烟囱里飞去的烟雾,花儿也顶住了狂风的咆哮,就连公路上汽车发出的噪音也清脆悦耳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今天要去参观宜都市博物馆,在古代历史中邀游,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开拓视野。

我加快步伐,终于到了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便看见古铜色的墙壁上刻着很多字,像在诉说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让人回到从前,如痴如醉。

我往前走,看见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一瞧,还有很多新鲜玩意呢!我走上前去细细观赏,突然眼角被一件作品吸引了。用眼珠一扫,原来是件做工精致的陶器,上面除了黄色,就只有一些黑色的小斑点。我不由得想起古代的猿人来,以前什么东西都没有,人类完全是依靠大自然来生活的。那时候能做出这样好的作品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时候我看见有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围着,我便挤了进去。哇!里面竟有模拟的猿人,还有一间草房子,里面还有火。那柴真是太像了,里面的火还在闪烁,这样更加逼真。我不禁拍手叫好。

在一楼我还看见玻璃柜里有很多书,上面是介绍杨守敬爷爷的,上面的文字告诉我杨守敬爷爷是宜都陆城镇人,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我看到这里不禁为之自豪。我们的家乡居然有这么伟大的人物,真令我敬佩、自豪。

我还参观了贺炳炎爷爷的遗物,看到他曾经穿过的衣服,还有用过的肥皂盒,贺炳炎爷爷的大口袋,还有在玻璃柜子里看见鹿的牙齿,和一些陈旧的陶器,真是琳琅满目。

过了一会我走出了博物馆,心里想,古代人物真伟大,我要向他们学习,不光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美德,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7: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是11月16日,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小记者团参观了东平县博物馆!去的同学很多,心情都无比的激动。

走进博物馆我就被奇形怪状的展物吸引了,有古代的钱币,宝剑和各种青铜器,还有野人在原始时代生活的样子,很逼真!老师说他们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啊。

我今天很开心,在博物馆收获了很多知识,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妹妹听!

篇8:参观啤酒博物馆

咦?啤酒博物馆?我听说过西安的军事博物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上海的汽车博物馆……这啤酒博物馆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正当我纳闷儿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已经随着讲解员滔滔不绝的解说,来到了A馆——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着青啤的神秘起源、它的悠久历史、它数不胜数的荣誉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历史……

我正看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不觉已随着人流来到了B馆——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德国古老制酒设备,并通过一台放像设备模拟当时的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由百年前的德国人用紫铜制造的巨大机器,好似一台正在工作的搅拌机,金黄的上半身又好似一个金光闪闪的啤酒瓶,仿佛装满了清澈透明、泡沫丰富、细腻而持久的青啤。旁边有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还有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只见一位头戴白色劳动帽,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测量数据,另外几个工人师傅也是全副武装,头戴蓝色工作帽,身穿蓝色工作服,脚穿大雨靴,正专心致志地翻着金黄的小麦,它们栩栩如生,我看的那真叫一个“眉毛掉钥匙——开眼”。我仿佛听到了百年前的德国监工正恶狠狠地大声呵斥着劳动工人“快点啊,快点啊,认真点,不许偷懒”,我仿佛看到了劳动工人正挥汗如雨地翻麦芽,每一滴醇香四溢的酒中都融入了劳动者的血水与汗水……思绪还在飘忽当中,一股刺鼻的味道窜入我那敏感的鼻孔,我的胃里顿时感到翻江倒海,好似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原来,这才是正宗青岛啤酒发出的诱人香味。爸爸和妈妈都领到了一杯免费的青啤,细细品味,都不由自主地说:“好清爽”“纯正”“就是这个味”……整个大厅里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那表情,那滋味……真是“天上能得几回尝”呀,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小口,既不像我平常喝的果汁那般酸甜,也不像白开水那般索然无味,碰到舌尖的一刹那黏而不腻,清香四溢,哦,这就是传说中青啤的味道吗?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制酒仪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向我们解释着酿酒的流程工艺,我心中忍不住对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竖起了大拇指,点了个“赞”,你们太伟大了!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门口的“天上来酒”了——地上有一个大木桶,它的上面是一个没有连接任何管线的水龙头,可它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水,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前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也没搞懂是怎么一回事,太神奇了!

走出青啤博物馆的大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只有6700平方米的展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篇9:参观柳州博物馆

我们先来到古生物化石馆。一进大门,一块块化石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化石数量大、种类多,有虫子、贝壳、螺、植物、鱼、恐龙、鸟等。这些化石记载了古生物生存的印记,让我们借此窥探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了解那些不熟悉的生物。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跑上前去一看,原来是霸王龙和马门溪龙。马门溪龙身长约有22米,脖子长11米,是迄今发现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霸王龙有一个巨大的头,有66颗像匕首一样的牙齿,不愧为恐龙之王!

来到二楼,“会飞的花朵”——蝴蝶仿佛在说:“欢迎你,美丽的小姑娘。”它们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这里,我看到了各国名贵的蝴蝶,其中有一只令我感到特别骄傲——阴阳金斑缘凤蝶,它是在大龙潭公园捕捉到的世界上唯一的变异蝴蝶,翅膀一半花,一半黑。蝴蝶王国还在我脑海中转悠,我的脚已不知不觉走进了民族馆。这里展放的壮乡、侗寨、苗领、瑶山等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饰等民族民间工艺,让我领略到了壮乡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了解了柳州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到了三楼,我看得最仔细的是青铜馆。里面有150多件青铜,有陶屋、滑石灯台、陶盆、陶灶、青瓷元宝盘、莲花石门墩、讲堂、罗池柑香亭等。我最喜欢的是青瓷元宝盘,它是由一个盘子和两个元宝组成的,特别可爱!

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篇10:参观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有感(一):重拾往日的辉煌

夏日炎炎,是否有一股清泉渗透你我的心灵。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怎么又了解昨日的愁难呢?而正是这一次的博物馆之行让我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走进正大门,映入眼帘是百年中国梦之川汉铁路专题所参观。就是它,一条路,断送了一个王朝,这条路,就是坐落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姜家湾村的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川汉铁路对我们来说有着近一百年的历史。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就让我们在历史的隧道中寻找真相。

“窃取我国地大物博,而已一路之工,必需重外人,引以为耻。”这里描写的路正是川汉铁路,一条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历经百年波折的伟大铁路。川汉铁路计划从成都起,经内江,重庆,忠州(忠县),夔州(奉节),归州(秭归),宜昌,应城至汉口,全长公里,至今尚未完工。

刚踏进博物馆的展厅,我便被那古风建筑站台吸引住,醒目的大字“宜昌站”,不免让人联想起当时修筑这条铁路的艰辛与磨难。大幅的宣传海报上,详细精确的介绍了川汉铁路的修筑过程。上面有这样一段话,简介了川汉铁路的修筑开始:191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准设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开始筹备横贯四川东西的川汉铁路,197月公司官绅合办,197月3日再改为商办,正是命名为“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川汉铁路公司最初诚聘情川籍留美工程师胡栋韩,陆耀庭负责勘测选线,预定之川汉铁路路线,基本定为四川传统商旅水径。

这条铁路投资225.7亿元,路段造价创下中国之最,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000万元,而青藏铁路平均每公里只花2900万元。即使在投入如此庞大资金的基础上,铁路仍修得极其缓慢:5万多人修了7年,比青藏铁路、武广高铁耗时还长,是中国修建最慢的铁路。

慢慢走在展馆中,细细品尝着每一件藏品,感受的是无尽的沧桑。四川人民更是写出这样的一段小诗:噩交Y,@魂不自持,痛吾,外纷入,适в哚。哀楚百越,生命b拇淤猓∥u所欺??????川粤h路不争回,不死秃纹冢

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对我国进行侵略而实施,所以才兴建铁路,以保国家繁荣昌盛。在当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尽其流。就是这样,因为我们那一份坚持,才有祖国的今天,才阻止了侵略者的.进攻。民国之生死存亡,全靠了这项工程,所以它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应当说这是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的一线曙光,它也发挥了它特殊的历史作用。

今天,汉宜铁路的开通,缩短了重庆和宜昌的距离。 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今天的朝阳,并有了一个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大好江山。在这炎热枯燥的夏季,它如一泓清泉涌上了我的心头。1前的川汉铁路梦,后人将延续并发扬光大;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富强梦,在今天,我们将铭记并奋起。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会忘记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国曾有四大发明的辉煌,不会忘记我们拥有雄伟的万里长城和故宫,当然同样也不会忘记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历史,落后了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让我们重拾往日的民族辉煌,为中华的民族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参观博物馆有感(二):传承国粹,复兴中华

在暑假的时候我去宜昌市博物馆浏览了一遍,走进每一个参观室就感觉穿越到了不同的朝代国度。首先是川汉铁路专题展,记载了这个铁路的辉煌,赞美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立体方块上有着简明介绍,墙壁上展览着不同阶段的东西,比如詹天佑的手稿等等,中央还存列着修铁路时一块铁路的复原路段。接下来参观新时期时代的参观室,如青铜时代、春秋时期等等。打开了手中的资料,知道博物馆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其中珍藏文物有17035件(套),一级文物有95件(套)。悠久的历史让我沉醉其中,偶尔看着自己的服饰也会感叹时间的蹉跎。

我在想博物馆的建立仅仅是为了各国人民来参观才建立的么?为了观赏而建立?还是为了国粹精神而建立?我认为建立博物馆的意义绝非展览这么简单。为了记录中国的历史不被湮灭这是之一,为了让我们谨记这些所创造的精神这是之二,时刻警戒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有职责推动世纪这是之三,共同传扬世界文化则是之四。综合来看,博物馆的意义是起到了记录历史、传扬文化的作用吧。作为华夏子孙,参观自己国家的历史遗迹,有一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感觉。比如看到那些历经沧桑的武器和上面扑满的黄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土飞扬、飞沙走石的画面,甚至会闪现刀光剑影,耳畔会有嘶声呐喊,会让人热血沸腾;比如看到福禄寿的图片就会想到,庙宇焚香,虔诚跪拜,人山人海的民众最朴实的愿望,呈现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再回望本世纪的历史就会有种热血的冲动,一种责任在心中油然而生。

回看历史车轮碾过的辉煌与屈辱;凝视时光留下的成就与困惑;感念世界的进步与蜗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最丰富的习俗与文化;写着最艺术的文字书法;说着最动听的京腔普通话。中国是一个传奇国家,它的昌盛与衰败、繁荣与破败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当然正是因为有着光荣与屈辱的曲折历史,我们受到的教育与启迪也就越多越深刻。比如: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推动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明;屈原的《离骚》;元朝郭守敬编定的《授时历》;四大名著的出世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往昔的文明贡献。到了当代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达了,渐渐弥补了文革导致的经济衰退,但是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又可曾想到,古代文明的真正精髓呢?我们的精神文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礼仪谈吐,都在逐渐地淡漠变迁。以前形容中国人是温润如玉、谦谦公子,温婉大方、窈窕淑女,到了后来是东亚病夫、懦弱不堪;过去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龙的传人,勤劳机敏,但是到了现在,我们骨子里的骄傲、傲气都没有了!谈吐脏话,打架斗殴,勾心斗角,欺诈他人,我们的文化、文明哪里去了?

我想,去博物馆参观,有的人会感到无与伦比的骄傲,又会感到深深地羞愧;但有的人只会无视,只会嬉笑嘲讽。也许后者一辈子都不会明白,国家之史真正传扬的是什么!那是近乎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激励;那是一种背负责任拾起传统的大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古人留下的千古名言难道都忘了吗?不!中华文明的复兴,还得靠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觉悟啊!革命尚未成功,国人仍需努力。

作为参观者的我们,是否也会有所感悟呢?我曾经听过家人说过这样的一番话:不管你前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为,我也不论你的未来会有多么伟大,但是现在的你,能做的便是学习,谁要你顶着学生这个称号呢?谁要你享受着先人烈士、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给予你的情感与厚望呢?你没有选择,站在这个位置上你就应该知道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是的,没有可以不努力就拿着酬劳,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说远的,就说图书馆一行我们就应该传扬国粹,推动世纪。不让历史与喧嚣埋没我们的国之精神,不让懒惰与习惯淡忘了世纪的发展,我们生于这个非凡的时代,我们就要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这叫命运,这也叫感恩,这又叫责任。

篇11:参观博物馆有感

来到碑林,我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过一间间藏室,仰望着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秦篆汉隶到魏碑,唐宋明清诸多大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真迹,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但是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中国古代书法家—颜真卿。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颜真卿是怎么练成的一手好字,在他小时候,颜真卿家境并不富裕,是在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所以在他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已经 赫赫有名了,而老年那就更是一位书法家了。

篇12:参观博物馆有感

来到建川博物馆,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憨态可掬的“猪坚强”。它那雪白的毛上点缀着一个个小小的“ 黑点”。我们站在远处向它打招呼时,它还会给我们回应呢!都说猪又丑又懒,可看到“猪坚强”后,我就不这样认为了:它在地震中与困难搏斗,在生命的边缘徘徊,可它还是坚持下来了,活下来了!

在建川博物馆里,最令人震撼的是“川军博物馆”。在那无数的画、电影中,都反映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伤害无辜,更反映出川军的艰辛。那一把把沾满鲜血的大刀,那一个个锈迹斑斑的炸弹,你一民民不屈不折的川军和女战士,都令人肃然起敬。在壮士广场上,222民逼真的雕塑,都给我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在知青馆中的一个男生令我难以忘怀——他为了保护国家的两根电线杆而离我们而去。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人去破坏国家财产,还觉得无所谓。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个孩子的精神。

篇13: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河南郑州市一家长来信咨询:一直想培养二年级儿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和爱好,但心里有些犹豫,不是自己不懂,而是不知道该带孩子看什么,也怕被孩子问住了。怎样选择合适的博物馆以及参观内容呢?

答:1、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社会历史博物馆,比如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民俗博物馆等;自然科学博物馆,比如昆虫博物馆、海洋博物馆、恐龙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类博物馆,比如美术馆、文学戏剧博物馆等。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带他们到自然类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如果孩子已经上二三年级,可以适当到历史及文化类博物馆参观。

2、与孩子一起探索。父母不必把自己放在“权威”或“师长”的角色教导孩子,而是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一起探索。遇到孩子感兴趣而父母却无法回答的问题,不妨坦诚地对孩子讲:“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想想该怎么找到答案好吗?”这样一来,反而能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孩子可能会说,我们去问问解说员叔叔,或者即便在当时找不到答案,父母可以提议,参观完博物馆去买一些相关书籍。

3、跟随孩子的节奏。进入博物馆后,父母不必急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孩子,也不必刻意跟随解说员的节奏,而是不妨先“退居二线”,跟随孩子的节奏。比如,孩子可能会指着一只大恐龙说:“这个和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样。”这时,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去看看这只恐龙,问问他对这只恐龙的感受以及对恐龙的了解。在互动过程中,如果孩子有需要,父母也可以将自己所知讲给孩子听。

4、延展博物馆所学。博物馆的内涵非常丰富,每一次参观,孩子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知识或体验,从而拓宽对世界的认知。与此同时,父母也应有意识地延展孩子在博物馆所学,买相关书籍或光盘与孩子一起阅读。慢慢地,可以把知识点连成线,把线再连成面,这对构建孩子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玩角色游戏,男孩会女性化吗?

江苏扬州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3岁,近来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游戏。我有些担心,儿子喜欢扮演的都是些偏女性化的角色,我该怎样引导他玩这类游戏?

答: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过家家”游戏是一个研究热点。在“过家家”的过程中,能够大大提高孩子对他人的理解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这种“社会化”的能力都同等重要。

不过,3岁左右的年龄是性别角色意识萌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游戏和生活中加强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在此,给您提几点建议。

1、实际上,“过家家”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孩子增强性别意识。在游戏中,父母可以引导男孩扮演爸爸的角色,女孩扮演妈妈的角色。孩子会认识到男孩将成为爸爸,女孩将成为妈妈,同时了解到爸爸妈妈必须承担不同的行为责任,这些认识来源于平时在生活中对于父母的观察,这对孩子今后性别意识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玩具、物品的种类、颜色,对于孩子确立性别意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3岁左右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普遍对于红、黄、绿等鲜艳的色彩以及小鸭子、小兔子等动物玩具很感兴趣。到了四五岁的时候,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物品有了明显的区分。比如,男孩喜欢汽车、手枪等玩具,喜欢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而女孩则喜欢娃娃、手工制作等游戏。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只有3岁,喜欢玩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游戏也是非常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给孩子多选择男孩的玩具,有利于帮助孩子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

3、男孩的成长要有爸爸的参与。在与爸爸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在无意识中观察爸爸的行为、喜好、处事态度、做事方式,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爸爸的行为,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男性的角色意识及品质。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在服饰方面加强孩子的角色意识。男孩多选择素色的、款式单一的服饰,而女孩可以选择颜色鲜艳、款式多样的服饰。男孩穿裤子,女孩穿裙子等等。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篇14:参观博物馆有感

展厅里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等。我和爸爸先来到了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知道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许多知识。宇宙大约形成于150亿年前,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体——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他们和宇宙空间共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史前恐龙,它们地霸主恐龙、空中霸主翼龙、海洋霸主鱼龙等,我还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之后又参观了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等。

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很短,可是我的收获却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有时间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我保证你也会喜欢的。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们四年级前三个班去文化广场参观了博兴县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博物馆内共有五个展馆,第一个展馆内陈列着线刻菩萨、武定五年碑、大业四年碑、线刻石狮……;第二个展馆内陈列着地藏墓志、门砧、石财神、翁仲……;第三个展馆内有象牙化石、陶马、陶俑、瓦当等等;第四个展馆内有书籍、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个展馆陈列的是抗日战争以来的用过的武器、穿过的衣物等各种物品。

我们整个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员都给我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很快就参观完了博物馆。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出了博物馆,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刚才完成了一个历史的穿越,从悠久的历史有来到了繁华的世界。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参观,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家乡的历史,更感受到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文物货物文化遗产,使我们的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代代发扬下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15:参观延庆博物馆有感

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庆人,但我对家乡的历史并不十分了解。这一点让我十分惭愧。终于有机会去参观博物馆,我决定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家乡的历史风貌。

延庆博物馆位于延庆城区主干道繁华街区,是延庆地区唯一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逾610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余平方米,展陈实物超过1000件,珍贵图片500余幅。走进博物馆大门,就看到满墙壁的“妫”字,各种字体,各种大小。在新华字典里,“妫”的字解读是:〔河〕水名,源出中国北京市延庆县,流入桑干河。所以我们一直自称为“妫”川儿女。

在一楼大厅里,玻璃罩下是延庆地形沙盘。站在巨大的地形图上,可以立体的审视整个延庆的地理地貌,非常直观清晰。到目前为止,我跟着家长差不多走遍了延庆的各个乡镇,但是站在沙盘面前,我想像自己是在高空中俯视着家乡,层峦叠嶂,公路蜿蜒,平原与山川相依,妫水河静静流淌„„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家乡,与这山山水水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隋唐时期,延庆地区成为南北重要通道和军事要险。辽金元时期,延庆依然是京畿要隘和交通枢纽。到了明代,延庆地区是抵御蒙古势力,拱卫陵京的前沿阵地。明初为防御北方的攻扰,修筑长城屯军,这也是为什么延庆有那么多叫“某某屯”“某某营”的缘故,因为来自华北以至江浙地区的官兵及家眷陆续屯驻燕山脚下。可以说,延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要道,经济往来枢纽,军事防御要塞,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看到了很多的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陶瓷器、石刻、钱币、玉器等等。有些文物之精美,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说,自古以来,延庆就是一个山川秀丽、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当我看到延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件明代铜制毗卢遮那佛时,真的为古人精巧的手工艺所折服。虽然我不懂佛教文化,我也看得出来,这尊体型硕大的佛像铸工精良。在注释中,我还了解到,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人们为了保护文物,给佛像穿了一件“黑衣”。今天,透过这件黑衣,隐隐地还可以见到当年那熠熠生辉的局部,这一无奈的举措竟成了延庆文物工作者对毗卢遮那佛最好的保护。我默默的为淳朴的延庆人民点赞了,为他们如此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点赞。

再之后参观的近现代史中,我看到了许多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的名字,比如韩桂芝、贾桂珍。这两位女英雄,被敌人抓住以后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像她们这样为了民族解放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延庆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我还参观了延庆民间风俗陈列,了解了许多延庆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

篇16:参观军垦博物馆有感

结课作业

姓名:范丽娜

学号:2010108007

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指导老师:张振华

参观军垦博物馆有感

2010年5月4日,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去参观了新疆兵团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通过本次参观活动,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军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博物馆正门前面有个宽阔的广场,博物馆占地约460平方米,展馆整体的结构既宏伟壮观,又不乏文雅、朴素之气。通过解说员的解说,我了解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新疆兵团军事类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馆址设在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1995年十月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在历时十年的时间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共征集军垦实物上千件。其中有29件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革命文物鉴定专家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反映垦区发展历程的图片数百幅、文字资料数万字,并在市区周围建立了“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分三个展厅,主要包括创业图片馆、创业实物展示馆、现代化建设馆,展现了石河子从建设到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跟随解说员的脚步,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展厅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给我再现了新疆当年一片戈壁荒漠、杳无人烟的景象,使我们看到了当年在农业、工业现代化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代军垦人力拉车,耕地种田、沙漠变绿洲的壮观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吃野菜、住地窝的艰苦情形。每一张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天山南北,都是军垦战士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来的一片片美丽绿洲,是兵团儿女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一座座硕果累累的丰碑!令我感慨万

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是博物馆的实物展示馆。随着博物馆解说员的解说,呈现在眼前的是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以及发黄的照片,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那生产用的斧头、镰刀,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就是我们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看到过和用过的东西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博物馆中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衣服、袜子等等,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展厅内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八趾马化石距今300万年,为寻找石河子地区早期原始人类的遗迹提供了线索。石箭头的发现,在新疆范围内尚属首次,为新疆的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各种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工具,还有建国初期使用的八一杠步枪、榴弹炮等,展示了军垦事业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石河子是从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颇具传奇历史。1950年,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这里是农八师和农七师的驻地,有着很浓郁的军垦文化。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 “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展现了发展时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展厅内陈列着生产建设初期那些我们曾见过或没见过的生产用具: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使用的一吨酒海、1956年的乌拉播种机、莫合烟机、风车、创业初期兵团人使用的雪上交通工具——乌拉爬犁、创业初期粮油加工厂自制的肥皂切块机、八一毛纺厂早期使用的纺织机、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建设时期的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最后就是那幅镇馆之宝“半景画”了,所谓“半景画”就是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油画制作。初进大厅,我略微感到眩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很震撼很澎湃的感觉。画面上生动展现了进驻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场景。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血汗,也是军垦精神的象征。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新奇的都凝结无数生产者的血汗。所以石河子被称为是“戈壁滩上的奇迹”。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解说员还告诉我们,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军垦博物馆,从开馆至今的四年时间里,一直配有专职讲解员2名,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近5万余人,其中学生23288人次,并与石河子大学、市技工学校以及部分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许多单位的新党团员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也选择在这里进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

在博物馆中一路参观,我体会到了中国的发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现今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伟大成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历程的艰辛。我被先辈们辛勤劳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人们为什么会生活得那么乐观,那么繁重的劳动,人们却丝毫没有被吓倒,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那样的生活?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抱负!

篇17: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有妙招

有家长说:“我带孩子去过自然博物馆,除去一些动物标本,其他图片也没多大意思,孩子兴趣不大。”也有家长说:“博物馆是给大人参观的,幼儿园的孩子看不懂,瞎耽误工夫。”其实,这些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博物馆的功能,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究竟应该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呢?在此,我为大家提供几招:

参观博物馆不同于逛公园

如果你把看展览等同于逛公园,那就错了。家长带孩子逛公园,为的是欣赏自然和人文风景,娱乐放松身心,玩是主要目的。因此可以尽情地蹦跳、叫喊、玩得尽兴。看展览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览主题为背景,通过观看和接触展品,对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作浅显的了解,进而扩大视野增加个人的文化素养。对孩子来说,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文化启蒙、一种知识的熏陶和观察自然与社会的窗口。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博物馆意识,并通过这个窗口渗透进历史、人文、科学启蒙知识的源源活水,从小奠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日后进入学龄期发奋学习、增长知识才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点上,贝贝妈做得很好。她为培养孩子厂博的爱好和兴趣,尽量带他多去一些博物场馆走走看看。5岁的贝贝喜欢自然博物馆,贝贝妈就收集了许多与自然界动物、植物有关的资料,分成不同的专题,每次选定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参观讲解。别看贝贝已经去了好多次自然博物馆,但仍然是百看不厌,问这问那兴趣浓厚,而且酷似一个小小生物学家,说起恐龙为什么灭绝、猿猴是如何变人的头头是道,对动物和植物的常识了解不少。

参观博物馆前要充分准备

俗话讲,不打无准备之仗。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要想有收获,也需事前做充分准备。比如:提前和孩子商量周末去哪儿,开列几个地方供他选择,告诉他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引发其渴望探求一睹为快的兴趣。另外,博物馆的展览知识含量较高,对孩子来说有时会觉得深奥枯燥,难以坚持看下去。家长最好提前查阅和温习一下有关的知识,准备几个相关的故事,在参观的途中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边听边看,就会感到妙趣横生,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乐趣。

比如,轩轩妈妈的引导就很有效。周五晚上,4岁的轩轩问:“妈妈,咱们明天去哪儿?”妈妈用商量的语气说:“植物园或者长城博物馆,你挑一个。”“是那个高高的长城吗?”“对呀。”“那咱们去长城博物馆吧。怎么去呢?”“坐火车去。”妈妈的话音没落,轩轩就叫起来:“太好了,我要坐大火车了!”“别激动,我先给你讲个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吧。”妈妈打开了故事匣子……轩轩的小脑袋装着对火车、对詹天佑铜像的向往,进入梦乡。

参观博物馆重在过程

有的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年龄,一味地灌输知识,回来后还要求孩子复述,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搞得孩子很紧张。这实际上陷入了一种误区。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很重要,家长不要太功利,做什么事都带着制造神童的期望。参观博物馆不过是个文化启蒙,最重要的是过程:要让孩子身心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全程参与,而不是被动地让家长拽着走。这个过程包括——激发兴趣,调动感官去观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能提出问题。如若再能初步建构一些知识,也就足够了。

另外,目前有的博物馆专门为孩子开辟了动手区域,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这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不要包办干涉,不论他的操作是否准确、是否成功,只要孩子敢于大胆地去动手动脑,这个过程本身对他就是个认识事物、锻炼能力的重要开端。

浩浩去故宫和天坛时,对古色古香的建筑十分好奇,不停地问:“这些大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和兴趣,爸爸带她来到了古代建筑博物馆。一路参观一路不停地讲:天坛祈年殿三重檐和金丝楠木大柱,故宫角楼9梁18柱72条脊,鲁班发明锯子盖宫殿,李春建造赵州桥……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与建筑常识有机融合,浩浩听得如醉如痴,不住地追问:“还有呢,快讲啊。”

参观博物馆要培养博物馆意识

什么是“博物馆意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认为是:公众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利用博物馆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他曾经提到:外国一些孩子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灌输下,从小就把博物馆看成是神圣的场所,把博物馆当作活的知识的来源地,到博物馆被视为一种享受。他们休息日常去参观博物馆,静静地观看展览,专注地听讲解,就像在上一堂课。相比之下,中国公众的“博物馆意识”极为欠缺,众多博物馆每年参观的人口密度只有百分之几,庞大的人文资源白白浪费了。

看来培养博物馆意识先要从父母做起。父母应该懂得博物馆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孩子精神成长的催化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博物馆的价值和教育功能。每次去不同的博物馆之前,告诉孩子我们去博物馆做什么,打算了解一些什么学科门类的浅显知识,并订一些规矩,比如:认真观看展品(非动手区的展品不能动手摸),不要随便乱跑,不能大声喧哗,不要吃零食,更不能随手丢弃果皮和废包装纸,养成文明参观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的家长持之以恒,坚持利用大大小小博物馆场所的教育资源,相信未来中国小公民的博物馆意识一定会树立起来。

篇18:参观潍坊博物馆有感

2016年11月6日下午2点,潍坊外国语学校圣基分校四年级四班的同学及家长齐聚潍坊市博物馆门前,此次活动由四年级四班家委会成员组织,目的是为了能在周末闲暇之余,让咱们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参与集体团队活动。

本次活动共同有24名同学参加,大家都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甚至还有的家长很是羞涩地说:“在潍坊生活了三十几年,还从没来过这里呢,本次正好沾了孩子们的光呢,共同长长见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时四十分钟的探索之旅。博物馆的简史陈列,是以时代为顺序、文物为铺垫、人物为引线,把潍坊八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辉煌长卷,形象而又直观地展现在市民的面前。

和蔼可亲的讲解员带领我们一行四十余人,从原始社会人类进步的里程到夏、商、周三个王朝的概况,一组组陶艺制品,一个个图画文字……孩子们的眼中流露出了求知的渴望,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并积极的配合讲解员完成提问式游戏。最让大家震撼的是里面潍坊沙盘全景将老潍县的旧城街市、风俗民情与潍坊新城的勃勃英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感受颇深,作为一个地道的潍县人,深知潍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个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十分丰富的城市,其中有不少同学及家长在平时都参观过杨家埠木板年画,但在今天,又了解了它的时代衍生,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闻名于世;还有高密的剪纸工艺、刺绣工艺,一个个布艺刺绣荷包、香囊、虎头小鞋,精致美观,赞叹声比比皆是。还有好多历史人物都源自于潍坊,比如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朗朗上口,她的爱人赵明诚是咱们潍坊诸城人;还有创作了《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也是潍坊诸城人,等等,还有好多,让身为潍坊人的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么辉煌的历史,创作出了精美的艺术巨作,这些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寄托着祖先美好的祈盼,生生不息!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共创我们新城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管理] 提高“员工敬业度”的十条途径下一篇:那眼神,我难以忘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