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

2024-06-16

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通用11篇)

篇1: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

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学习

广州市芳村区东漖中学 谭慧君

★ 思考问题:

1.感受生活,如何鼓励学主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2.采用那些方式评价学生作品,收集并保存其作品? ★ 案例描述: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那在感受生活,如何鼓励学主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我在选至第15册岭南版初中美术教材中《卡通·漫画》的一堂课是这样上的。

片段1:贴近生活是卡通漫画的一大特点,它可以直接描绘生活的一切。

师:“请大家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吧!” 学生拿出的钢勺、金属碟、钢饭盒。。。照着他们疑惑的脸。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镜子”中的你吗?

“镜子???”“没用啊!!老师” 师:“就在你们手中噢!”

他们来劲了,一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凑到自己带的闪光的金属器具中。师:“再近点再靠近点!来做个思考的模样。”“怎么样才是思考呢?” “老师我们不是要当思想者吧?”一阵哄笑 师:“对!来一个”

学生坐在桌子上像模像样的扮演起来了。师:“大家觉得怎么样?请大家留意下他的脸部表情,再用你们的镜子照照看”

师:“诡秘!”“疯狂!”“生气!”“看看自己的五官。夸张点!夸张点!夸张点!再夸张点!”

在同学们兴奋、喧哗声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像,找到了一张张映在凹陷闪光钢勺(钢碟)内面的自画像,学生兴趣盎然并非常乐意去自我表现。

自己感觉这种上课方法简单,但形式新颖,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学习就象游戏一样,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在这次活动中,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对人的脸部表情如何随着心情变化而改变很感兴趣,当他们愁眉苦脸、呼叫、大笑和沉思时,他们望着这些金属器具或互相注视,他们注意到表情变化时,脸部线条发生了变化,他们极其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这些变化的瞬间保留理来。这时所有的学生部变得忙碌起来,很快各种各样的脸部表情跃然纸上,我们愉快地传阅着,猜度画中人物的情绪。

在课堂当中,营造了一种学生能以内心感受和领悟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氛围,鼓舞了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改变了由老师大权独揽、承包到底的模式。给困难让学生自行摸索解决;给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往前闯,在学习中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片段2:

由于学生刚接触卡通漫画的创作,在守成作业过程中不必过于强求完美,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通过作画形式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完成后我首先让学生自评,请学生谈谈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及创作过程的体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第二让学生互评,学生可自由发表时其他同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并从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位置。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最后教师评价,对学生创造成果进行积极多侧面的评价,从中发现创新点、独特点、闪光点,使学生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体验程度不一的成就感,这不仅是检验教学实效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个人价值是否得到承认的重要问题。

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全班“全家福”。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了一幅自画像后,可以加贴一张姓名及个人简历,然后将它们合订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像集进行传阅,并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和友谊。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对于我个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我在教学准备中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篇2: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

读“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快乐的心》有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怎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也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我想,如果我们如刘清峨老师编写的美术教育案例丛书《快乐的心》的书名一样,永远怀揣着一颗快乐的心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那么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沉重。刘清峨老师的《快乐的心》》是一本集她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学生心得等于一体的书籍。虽然它谈不上是什么大的理论专著,但看完她的书,你会被她书中的故事、案例所吸引。这个一本让人快乐的书,她的这些快乐的故事,就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的故事。如:她以教学案例《美术“期末检测”》的案例来说明案例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案例描述了全班以紧张的心情等待着一次美术测验,出乎学生意料,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检测内容∶“无题”,并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的学习用具和材料,自由选择表现的内容和方法,展示自己最精彩的创意,刘老师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选择绘画的同学注意画面不要太空,要把握主题和构图;选择设计和制作的同学要求工艺精美,并附上说明文字。于是,学生有的用铅笔设计贺卡、名片、商标;;有的画儿童画、卡通漫画、速写;也有的撕纸贴画、剪纸等。接着刘老师又出人意料地提出由学生给自己评分,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评“优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为“良等”的同学把作品交给老师等。这次测验使刘老师深深感受到教师应该给学生自我评价提供给机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美术学习过程和完成美术作品的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提供和反馈给学生的是强力的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这个案例本身不仅提供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具体实践借鉴意义,而且也非常形象地注释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从“甄别”走向发展,从“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改善教师教学的功能。从刘清峨老师写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术教学岗位上教师的机智幽默,学生的天真顽皮,美术教师的辛苦与乐趣、无奈和自得。读着这些案例,我会经常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有时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就像我们在翻看美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页页。

读着刘清峨老师的案例,你会觉得她在忙这些事情时随性而至,率直挥洒。性情中人做着性情中事,没有遵循的规则套路,但往往给人看似意外实则当然的收获,她的案例如实道来、不矫情不作秀。感性的放言多于理性的推敲,这也是我对案例开展研究时所需要的。刘老师的案例让我发现,我们对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时,并不需要那种完美无缺的假案例,因为现实世界不存在完美无缺,这些案例能够带给我们真切的感受,提出真实的问题,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获得对美术教学工作实实在在的认识。

我在读过这些案例后,感到刘清峨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良是具体入微的,她和学生的关系是情写意真的。学生真正喜欢这位老师,这是她能够在教学中率性而为、无往不利的基础。这是我从中读出的感想。

篇3: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 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 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 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 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 让他们亲自感受书本场景, 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去交流、对话, 对于活化课堂, 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行动的能力来说都是颇有成效的。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 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 不如亲身体验掌握的那样牢固, 不如实际参与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次, 如何将教学内容的有关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是新课程下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曾听过的一堂公开课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教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背景

我听课的学校是一所师资力量、学生水平和英语教学氛围都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 教学内容是模块六Unit 1 Project 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两篇很短的课本剧, 执教者是一位教龄只有两年的女教师, 所上的班级是高二年级普通班。我们对这堂课的期望值并不高, 带着一颗平常心, 我们走进了课堂。

教学进程

第一步: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了一张关于英国著名喜剧家Mr Bean的图片, 问学生:“What does Mr Bean use to make us laugh?”

学生回答:“Bodymovements.”

教师又给出一些我国著名的喜剧家的图片, 让学生讨论, 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而后, 教师问:“In your opinion, in order to put on a play, what steps are needed to prepare?”

学生都积极思考, 有的说:“Prepare a stage.”有的说:“Choose characters.”回答非常踊跃。

第二步:跟读课文

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两篇戏剧, 教师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 课前已经让学生预习, 这一步让学生跟着录音读的教学设计, 主要是让学生纠正发音, 模仿语音、语调, 在教学任务开始前, 教师给出了几个问题, 目的是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步:表演戏剧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 准备了7分钟, 然后教师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个组进行表演。18分钟共表演了5组。

教学效果

令人惊讶的学生表现。

这堂课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太多的独特之处, 也许在大城市的中学课堂里这样的课司空见惯, 然而对于农村学校, 这种活泼生动的方式是非常少见的, 大多数老师就是让学生读一遍课文, 再讲几个语言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稍好一点的也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而这位教师却大胆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带给我们太多的惊讶和震撼了, 真的没想到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学生, 竟然能表现得那么出色, 从他们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服装、独特的构思、自信快乐的脸庞、不断的鼓掌和笑声中可以看出,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形式, 因为喜欢, 他们也乐意花时间去准备, 而在这个过程中, 就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兴趣。

师生的评价

有一位学生课后说:“老师, 我们太喜欢这样的英语课了, 这样上课我们都不需要老师督促, 就把整篇课文自觉地背诵下来, 不懂的语言点, 我们自己就查好了, 感觉学得可轻松了。”听课的老师也一致评价:“真没想到, 农村学校的学生也有如此强的英语表现力,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竟然会带来这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来我们是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了, 不是学生不能, 而是我们的教学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没能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教学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 前面的导入耗时太多, 最后也没有时间对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但是单从“让学生探究和体验”这一角度来看, 这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崔允郭教授曾经讲过:“听评课要考虑情景, 课和人要结合起来, 一要达标, 二要不能违反底线, 这样的课就是成功的课。”

案例反思和启示

1. 体验式教学让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这堂课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基础, 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笔者在英国接受培训时听过一堂非常有趣的课, 教师是全用匈牙利语上的, 主要是教简单的词汇和对话, 她先用一些实物显示了一些单词, 而后用图片展示了一个对话, 最后让我们练习。虽然我们一句也听不懂, 但从她的呈现中我们还是能猜出意思,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莫名其妙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上这样一堂课, 可是到最后10分钟她让我们反思一下她刚才上课的步骤, 我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让我们体验一个PP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lesson, 当时真是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想如果她反过来先给我们解释什么是PPP而后再开展教学活动, 效果肯定远不如前者那样让我们印象深刻。这种强调过程重于结论, 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学什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If you tell me, I forget;if you show me, I remember;f you involve me, I learn的这一教学理念。此案例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演绎和改造, 使学生体会到学语言、用英语的乐趣, 体验到使用语言的成就感, 使英语学习更加形象化, 趣味化。

2. 教师要相信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篇4:快乐美术快乐教学

关键词:艺术;美术课堂;学习;快乐

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手段与方式,采取快乐有效的评价方式等等,努力做到让学生乐学,促进他们快乐、和谐地发展。美术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泼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美术是一门快乐的视觉艺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艺术的快乐之处,并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快乐气氛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感觉到快乐的情绪。

一、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快乐

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便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水墨画《端午节》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技法美、构图美、取材美,还要让学生体味节日的意境美,这便是美学家李泽厚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所谓难以用恰当语言加以定义的快乐,即审美快乐。

二、创设课堂快乐情境

快乐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创设快乐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1)营造特定的快乐情境。一方面,可以根据美术知识本身来创设一种有吸引力的情境。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在教学《地球的新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地球宣传画,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保护地球的氛围之中;上纸版画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纸版画作品,学生又自然而然地进入纸版画的氛围之中。(2)构建快乐积极的心境。学生消极、被动、盲目的心理都是不良“心境”,这严重影响美术课快乐的获得,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鼓励、表扬、示范、调节,使学生以快乐的心境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

三、注重自身快乐情绪的传递

1.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同时教师的快乐情绪也可以传递

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快乐的。美的语言、美的仪态、快乐的情绪,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快乐的情绪,表现在教师饱满的精神、快乐的情绪。教师良好的情绪是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快乐。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彼此的交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交往的愉快决定着活动的愉快,在愉快的交往中,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比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然后再师生交换看法,共同分享。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学生在创造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鼓励互相合作,互通有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交上作品时,要表示出分享到美的快乐,对有些创新之处,老师应及时表扬。

3.构建开放、快乐、自主的美术课堂

学生喜欢怎样的美术课堂,这样的问题每个美术老师都思考过。快乐的课堂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总之,获得这种美术快乐,便拥有了一种精神财富,它促使学生追求美、创造美,为美奋斗不息,学生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这无疑将使一个人受益一生,并使其情感生活丰富多彩。

让快乐无时无刻不融入美术活动,带着学生踏入快乐的美术世界,积极开展校内外美术活动,带着学生去装点学校的板报、橱窗,让他们的创作设计得到赞赏。带着学生融入快乐的大自然,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汇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让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地玩,快乐地画,快乐地美术……

参考文献:

[1]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彭剑飞,罗伟.美术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篇5: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一、课前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邮票的基本认识,掌握学生的知识基本结构情况,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采用口头问卷形式)你见过邮票吗?

邮票的基本形状是怎样的? 你家里有邮票吗? 你用过邮票吗?

你记得邮票上有一些什么?(三)调查分析:

1、所有同学们都见过邮票,都知道邮票的基本形状,这说明学生们对邮票有一定的基本认识。2、40%左右的同学家里有邮票的收藏,能经常接触邮票,对邮票认识的认识比较全面。3、40%左右的同学能够知道邮票的上的图案和文字有什么?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欣赏邮票,通过学生对生肖邮票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关于邮票的知识,以此掌握邮票的设计内容、设计思想和制作方法。

设计内容——文字(面值、发行地区和发行时间)、图案。设计思想——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制作方法——可以用学生所学习过的方法进行绘制,如彩纸剪贴、国画、纸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各种方法用来进行绘制邮票的图案。

三、过程设计:(一)教学策略:让学生欣赏生肖邮票→介绍邮票内容→产生设计冲动→设计→讲评。

(二)教案设计:

题:有趣的属相

1、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生肖邮票。(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欣赏十二生肖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枚有意义的邮票。

3、教学难点:

邮票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4、教学准备:

图片、剪刀、彩笔、胶棒、色卡纸

5、板书设计 课题

有趣的属相(1)构思(2)起稿 A、图案

B、文字(面值、发行年代、发行者)(3)着色

6、作业设计

设制一枚生肖邮票,绘制要精致、有特点

7、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来猜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生:大公鸡

师: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生:羊

师: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生:牛

师:它们都是十二生肖里面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另一种形象(板书:有趣的属相)(二)讲授新课

1、欣赏探究

师:同学们看,多漂亮的邮票啊,同学们仔细观察,邮票中的动物与真实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看一看邮票上都有什么?邮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有图案和文字,文字包含(面值,发行年代,发行者)等。生: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

师:邮票还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和欠资邮票。师:普通邮票 用“P”表示;纪念邮票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特种邮票 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 表示;航空邮票 用“A”表示;欠资邮票 用“D”表示,小型张和小全张 用“M”表示。

师: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8枚,这是其中的第6枚,一套邮票多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可以称其为一套。

2、范作 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就方便了,怎样设计邮票呢?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构思(板书)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创意,造型方面,可以写实、变形、添加、简化(2)起稿(板书)

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邮票上都有什么? 生:邮票上有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

A、图案(板书)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一只老虎形象夸张,稚拙生动,设计者抓住了什么做了重点刻画?看,虎头上那酣畅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使布老虎洋溢着雄浑厚重的气质与流动着活泼旺盛的生机。而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什么?这是出自名家的“虎” 字,一笔而就,极富气势,预示一生通达顺畅,有避邪祝福之意。B、邮资的价值。(板书:面值)C、发行年代。(板书)

D、发行者:中国人民邮政(板书:发行者)(3)着色(板书:着色)

学生看挂图欣赏色彩处理方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请看,这枚邮票湖蓝的底色与主体黄色的面与老虎形成强烈,明快,鲜艳的对比,构成跳跃的视觉效果。

3、总结: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纸版画、水墨画等方法来表现。

(三)布置作业: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为家人或朋友设计一枚属相邮票。

1、学生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练习巩固

1、展评作品

师:看,设计师们设计了这么多的邮票,漂亮不漂亮啊?有„„你最喜欢哪张邮票?为什么?这张邮票是谁设计的?请你说一说你的设计想法。生:(略)

2、教师小结:同学们绘制出来的邮票真漂亮,方法也多种多样,真的是很棒!但是有的同学在为邮票写上文字的时候不太注意,把文字写的太大影响了画面的美观,你们说行不行?文字要写在空当的地方就好了。

四、课后反思:

(一)目标达成:有95%的同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30%的同学达到优秀,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篇6: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探究快乐

“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成了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最好的方法。而在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怎样把这种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例如小学生的主动性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和调控这种主动性等方面,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更要有教学实践的支撑。下面就是我针对《面具》这一课展开的对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案例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群头戴色彩鲜艳,各式各样面具的同学伴随着活泼、有趣的音乐声,载歌载舞地来到同学们面前,并向同学们逐一的自我介绍。由此拉开了本堂美术课的序幕。

“大家好,我是小兔子,我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位女生捋着长长的耳朵 蹦蹦跳跳的打招呼。

“我是孙悟空”,另一位同学边说边表演起小猴子抓耳挠腮的伶俐动作,引

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大家猜猜我是谁?”又一戴面具者神秘地出现了,同学们稍愣一下,随即小声议论起来:“假如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牛魔王吧。”“不会是怪物吧!”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老师:“同学们,大家静一静,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为自己制作一个特别的面具,参加化装舞会,你们愿意吗?”(学生们齐声说好)。“那你想作一个怎样形象的面具呢?”

一名男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想制作一个外星人面具。”另一个男生扮机械状说:“我想制作一个机器人面具。”一名女生甜甜地微笑着说:“我想制作一个小猫咪的面具。”其他同学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想象着自己喜欢而又与众不同的面具造型。

老师:“刚才,大家都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面具造型,那么,怎样来制作呢?”孩子们被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所驱使,都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示范。

二、直观演示,诱导启发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给了课堂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应引导学生这种积极性,应用到学习内容中去。这时我在实物投影仪器下作示范

1、将纸板对折后剪出自己喜欢的面具造型,再剪下面具中眼睛所在的位置,同时注意在面具的左右两侧留下可穿上橡皮筋的地方。

2、采用对印的方法着色:以中心为轴,在面具左边上完颜色后,就趁湿往右边按压,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对比。

3、在面具左右两侧穿上橡皮筋,扎紧。

示范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在大屏幕上依次显示各种各样的面具,供学生制作时参考。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给学生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三、自主参与,大胆创新

学生们为了能够参加化装舞会,都想表现一下自己别出心裁的设计,因此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设计、制作中来,他们神情专注,仔细认真。老师巡视课堂时,发现学生的作品构思奇特,造型新颖,千姿百态。有的制作一只小鸭子在游水的面具,有的制作一个小丑的面具,有的制作一个京剧脸谱的面具,有的制作一个篮球面具……这些面具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惊讶,充分展示了孩子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没有受到老师太多的暗示、干扰或束缚,作品带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坦率地说,在这里任何条条框框的东西,都显得单调和苍白。在《面具》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堂成功、有效的美术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术课堂应该通过创新思考求进步、求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手段,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呈现课程内容,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在课堂上提出进行“化装舞会”,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和需求。我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控制教学节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他们认知活动的动力,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基础,当他们对所学的对象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时,他们的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创新,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防止因循守旧、千人一面的现象出现。在面具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宽松的课堂气氛及兴趣盎然的目标,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学生们自由、大胆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认识,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他们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成果和快乐。

4、教学艺术不在于苦口婆心地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不要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去体验、思考、判断,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思想。要懂得,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主体,而应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本,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教学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篇7: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进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进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许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操作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双心中的鞋。

教学重点:了解鞋的文背景,鞋的艺术特点,感受鞋的装饰美。

教学难点:A、摆脱对原有形象的束缚,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B、根据鞋的特点巧妙的联想及制作,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鞋子实物,制作材料、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发兴趣。(课前将搜集来的各式各样鞋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摆在桌子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琳琅满目的鞋的世界。)

师: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去参观鞋子商城,看看商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在舒缓、悠扬的乐曲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鱼贯而人,进入教室的后,仿佛置身于一个鞋的海洋,他们大都会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对起来了。学生在遭遇这些精美展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现出了惊异的表情,姿态、动作,他们的思维一下子便奇迹般的活跃起来。】

(二)直观感受,分析讨论,加深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朔渊远流长的鞋的文化吧。

出示课件:赏析与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①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②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③ 从这些鞋中你能说说它们的功用吗?(从古代的作品中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鞋的样式。从我国不同民族中分析鞋的特点,从鞋的造型、装饰、结构、色彩几方面交流。

【常言到: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然而审美意识却非人人等同,通过欣赏许多风格迥异的鞋子,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对普通的鞋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一双小小的鞋子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通过欣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仔细判读出了文化的遗存,并经由反刍,消化,表达个人的见解,他们的这种体认是最为深刻入微的。】

(三)观察体验,活跃思维,大胆设想。

① 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分析鞋的结构,了解鞋的装饰。②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子,但设计却贵在奇思与妙想。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的鞋子,分析、讨论鞋子哪部分最有特点?哪些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高高的鞋跟:带车轮的,长颈鹿的脚,埃及女神的脸„„

奇特的鞋面:楼梯式的,汽车式的,桥梁式的,张开的嘴吧

大大的鞋口:笔筒式的,怪兽的嘴„„(启动学生创新的闸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鞋面的图案装饰:重点欣赏用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所装饰的鞋面。(对毕加索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生活、生长环境、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拓宽学生对美术画家的了解。)

【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鞋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四)自主合作,艺术实践,求异思维。

①观看课件了解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的展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②布置作业:A、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合理进行分工制作,并要求对小组内制作的作品用文字卡片进行说明,介绍鞋子的特点和奇特之处。

B、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时而有灵感突现的喜悦,时而有深思后的顿悟。教室内随处激荡着创造的热力,因此教师施以适当的引导后,学生在美术的氛围中,便充分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亲身体验创造的神奇。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的画面展示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免除畏惧心理。】

(五)作品展示,评价反思,文字描写。①自评: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②互评:A、评别出心裁之作。B、评造型巧妙之作。C、评材料运用合理之作。D、色彩鲜明之作。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陡然间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①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鞋子的造型形式多样,构思巧妙之极,我想通过这节课大家一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乐趣了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敢说,敢想,敢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智,便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②布置课后作业:写作文《神奇的鞋子》

师:一双小小的鞋子给人以太多的启迪,也许有些同学在今天的制作完成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或在我们头脑中想象的鞋子的形象将要远比我们制作的要神奇,要新颖。那么今天我们就以《神奇的鞋子》为题写一篇作文,看看哪一个小设计师能在他的作文中运用华丽的语言,把自己的鞋了设计的匪夷所思,与众不同。

【将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再次得到升华。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便不会转瞬即逝,这种通过写作来提高想象的方法一定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反思】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鞋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篇8:美术剪纸教学案例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有美妙的图案, 精湛的技法,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 在时代的变迁中, 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变化, 剪纸艺术渐渐被人疏忽和遗忘。剪纸教学在中学开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也没有定期进行剪纸活动的习惯。作为一所示范中学, 怎样通过我校“4+1”模式、用好周五拓展课的时间, 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文化,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直是我校非常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校美术组老师决定把它作为特色课开展起来。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层面: (1) 通过图案的学习促进学生体会图案的美感, 形成美化生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使学生懂得有关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养成耐心细致、有计划的学习习惯。

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 了解剪纸的特点并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 创作一副团花剪纸作品。

三、学情分析

1. 审美需求

初中学生成人意识增强, 他们追求成熟, 审美情趣倾向于写实作品, 由于对现在独生子女娇宠, 导致他们动手能力很差, 畏难情绪严重,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手工制作缺乏自信心。

2. 感知特点

中学生有感知和想表现的能力, 但对较复杂的图案容易被局部的次要特征所吸引, 而忽视了整体形象和主要特点, 本课重点是学习剪纸的特点与用途,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 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 抽象思维还常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在本课的训练中, 它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质朴中见灵巧”。

四、教学目标及确认依据

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 让学生了解剪纸的知识, 学会制作团花。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感受祖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掌握剪纸的基本特征, 了解剪纸艺术中的寓意手法。 (2) 尝试团花的几种折、剪法。

2. 难点

团花的折、剪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以直观教学方法为主, 以合作学习、演示比较、小组讨论法为主, 精心做好课前引导、小组分析、合作学习、学生演示、采用“小组讨论示范—分析理解—创作运用”的方法展开教学。

1. 教法

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讨、分析谈话、学生演示、讲评。

2.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练习法、小组合作、观察比较法、自学、示范、讨论、制作、多媒体演示等。

3. 学习流程

(1)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 (2) 交流感受 (小组讨论) 。 (3) 展示提升 (合作探究) 。

七、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

学生独自完成:课前预习

(1)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2)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3) 剪纸的题材与表现方法? (4) 剪纸的制作方法? (5) 网上或书籍中查阅有关剪纸的资料。

2. 教师准备

写好教案、导学案、制作好与本课有关的剪纸资料 (课件) 。

3.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设计方法步骤图、彩色蜡光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垫板等。

八、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谈话导入:同学们, 大家好!通过上次活动, 我们对剪纸艺术有了基本的了解, 学习了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剪纸。同时布置了今天这堂课的前置性内容。下面请展示一下你们所收集的内容。同时要求同学们善于倾听。哪位同学先来展示?

2. 交流汇报

3. 合作探究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剪团花 (出示团花剪纸) , 剪之前我们一起来讨论:纹样中剪掉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部分? (幻灯)

生:镂空的部分。

师:2幅团花作品他们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组内讨论一下。 (幻灯)

学生讨论。

生:都是圆形、不同 (折法不同) 。

师:来吧, 勇敢点。试着做一做, 从哪里开始剪?把你的想法和你的伙伴说一说。 (展示台)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作品实物展示。

师:你能把团花的制作过程按顺序排列吗? (展示台)

生:排列顺序“折 (纸的多种折法) —画 (在折好的纸上画图案) —剪 (把图形之外部分剪掉) —贴 (贴在对比强烈的纸上) ”。

4. 创作实践

师:同学们解决了这么多难题, 真聪明。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创作之前同学们先构思:

(1) 你想剪什么样子的团花? (2) 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3) 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5. 展示提升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工夫, 就做出这么漂亮的艺术品。同学们,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为什么? (学生讲评)

九、教学评价

篇9:美术教学案例

关键词: 《美术鉴赏》 抽象作品 抽象艺术

[背景]:学生面对抽象作品会提出“这些画画的什么?”、“这些画好在那里?”、“这些儿童也能画的作品为什么叫名画?”等疑问。面对学生“看不懂”的排斥感,怎样才能诱导学生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寻找学生感兴趣且可接受的切入点。哪些才是学生感兴趣的且可接受的切入点呢?我想到了音乐。抽象绘画中的色彩、点、线、面所形成的节奏如同音乐中的线谱和音符,能传达难以言喻的内心情感。音乐成了我让学生对抽象艺术感兴趣的切入点,以“音乐”为红线,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辅的方式授课。

[具体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欣赏一段爵士乐,音乐明朗欢快,深深吸引学生。

教师:不同音乐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心境,我们能否把这种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示:点、线、面、色彩)

学生:尝试绘画。

教师:同学们用绘画表现音乐是抽象艺术家经常做的创作。绘画是怎样用它的特殊语言表达音乐这种抽象感觉的呢?欣赏大师的作品。

点评:通过音乐和学生的实践,学生会觉得如此真实地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再让学生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学生才会感觉到大师表现画面水平之精湛。

教师:我们已经感受大师的作品,谁能谈谈关于作品的情绪、节奏、气氛方面的联想呢?

学生一:康定斯基的画好像很乱,像多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而蒙德里安的画给人一种低沉的感受。

学生二:我认为康定斯基表现了艺术家内在的冲动,一种精神追求。而蒙德里安的画面上的直线就像五线谱一样,那些色块就像音符一样,方块的排列给人一种统一、和谐的感受。

教师:康定斯基是第一个真正尝试将音乐展示在画布上的艺术家,他发现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制作,而应该是对内心的宣泄和表达。他的作品粗野、激荡,色彩狂乱地交织着,热情奔放地宣泄着画家的情感,这种表现情绪和感觉的抽象美术就称为“热抽象”。而蒙德里安将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三原色即黑、灰、白之内和竖线、横线。这些线条很有规律地被画出来,美的信息深藏于直线、方块的简化形式中,表现出秩序和冷静,这就是“冷抽象”。

2.质疑探究

教师:谁都能创作抽象美术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一:抽象美术的成因非常复杂,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历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绝不是“拿来即用”那么简单。

学生二:在抽象艺术家眼里,一个随意涂抹画面可以成为艺术,因为艺术家说它是艺术,抽象美术使“艺术大众化”、“人人都是画家”,所以谁都可以创作抽象艺术美术。

学生三:一个画家如果用写实的手法画画,那么不是人人都可以画,但如果画家只使用几何图形或颜色直接画出内心感受,那么这幅画除了表现内心感受以外,完全没有限制,那不就像我们同学的画一样可以随意画了。

学生四:刚才这位同学感受到了我们的“随意涂抹”和大师“随意涂抹”的差距,虽然大家都是点、线、面、色彩,但画面效果一对比,很明显就看出来。我虽不太会鉴赏,但我还是能看出哪个是大师的作品,哪个是学生作品。

点评:这种辩论式讨论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准确肯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自己感知、自己发现、自己表达,在生生互动交流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3.层层推进

教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是不是谁都能创作抽象画呢?我想大家再欣赏以下作品就会更明白了。(展示蒙德里安画风的转变过程的作品)

《红树》开始表现新的艺术形式,作品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灰树》中就只留下了对合理空间秩序的探索,树的个别特征已被全部抹去,我们所见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形。

《防波堤与海洋》中完全由横线和直线及色块构成画面。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美术走向抽象的过程,就是对形态本质特征的把握。从事物的整体感受中得到的意象,从意象的形象中提取抽象的形式,没有意象的抽象是空洞的。从具象到意象到抽象是美术发展走向的一个规律,不是任意涂抹都可以称为抽象美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抽象美术,而且可以创作出抽象作品。

4.迁移深化

教师:抽象美术除了可以用笔画外,还可以用什么创作呢?(展示美国画家波洛克作画的图片加以引导)

学生:金属、玻璃、塑料、纸、绳子等。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从音乐体验、讨论,通过大师作品的探讨了走向抽象的过程、抽象美术表现方式等问题。现在对抽象美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结合熟悉的材料,创作一张能表达自己情绪的抽象画。

[反思]:新课程认为教学不仅是课程与执行的控制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开放、生动的生长过程。对这节抽象美术课,这个要求更迫切,如何创造呢?通过音乐体验、学生动手比较、体现教学的创造性,通过讨论体现师生交往、生生互动,通过分析大师作品走向抽象过程和抽象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体现教学不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整个教学体现以教师引导作用的启发性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能,以教师引导作用的促进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创造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欣赏和讲授。

篇10:大班美术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蝴蝶对称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多变的花纹,一直是小朋友的最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捉过蝴蝶,看过蝴蝶,也画过蝴蝶,对蝴蝶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同时,在使用剪刀上已经非常的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案例描述: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蝴蝶范例,激发兴趣。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漂亮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蝴蝶后,提问: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2个大翅膀?有2个小翅膀,头上还有触须。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包括颜色和图案)。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自由交流结束,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剪好蝴蝶后。教师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剪蝴蝶得方法,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同伴的讲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环节,幼儿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展示镂空花纹和没有镂空花纹的蝴蝶,引导

幼儿比较两只蝴蝶,使幼儿知道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更漂亮。然后教师边小结边让幼儿观看步骤图,长方形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在剪好的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并进行镂空。教师重点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镂空翅膀的方法。

三、幼儿再次进行剪蝴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学习剪蝴蝶的方法后,再一次进行剪蝴蝶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设计、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蝴蝶,提醒细小的部分如触须可以不剪,等粘贴时用彩笔画上去。同时,教师将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

四、幼儿合作进行粘贴、添画活动,为了让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在粘贴环节,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商,共同完成,部分幼儿粘贴蝴蝶,部分幼儿添画上花草、太阳、树等景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桌面、身上的整洁。

五、欣赏、讲评作品。各组完成作品后,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让后请幼儿讲讲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最后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案例反思: 本活动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剪贴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对称式剪纸 方法折剪不同形状的蝴蝶。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活动难点: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及本级教师的互评,现将本活动小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有层次的活动目标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综合运用对称、镂空的方法折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折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折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知道,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时,尽量少示范、少范例,甚至不示范、不提供范例,这样才不会制约幼儿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幼儿学剪蝴蝶时,教师没有先讲解示范的,而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蝴蝶的外形特称、剪蝴蝶的方法,并亲自操作,由于能力的不同,有的幼儿剪出镂空翅膀的蝴蝶,而有的幼儿连蝴蝶的外形都不会剪,这时教师不是去教幼儿如何剪,而是展示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剪蝴蝶的方法后,教师才进行简单的讲解、总结,由于没有固定的范例禁锢着幼儿的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剪蝴蝶,剪出蝴蝶不仅外形各异,而且镂空图案也出乎教师的意料:有花、草、树、水果、几何图形、小动物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资源,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学习者、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得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

五、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 首先,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在剪蝴蝶的触角时,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很难剪出,教师就指导幼儿用笔画出,其次,为使整个画面丰满、教师提醒幼儿用彩笔添画上一些相关的物体,如树、花、小动物等,这样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篇11: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那是段考前的一个星期五上午的第三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习惯性的空着双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初二87班的教室走去,一走进入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学子”,我这“副科”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快配合,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修其它科。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嘴里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老话:“同学们好,看来大家都挺忙的,那按老规矩,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做练习吧,不要大声说话就行了”。“啊,又是自习,又是学习”“是啊,老师,整天都在学习,我们好累”“连想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我们上美术课吧,画画吧,就权当是放松课吧”„„嘿,今天可是怎么啦,我只不过也是按平时对他们班照顾的做法罢了,今天怎么也不想“学习”,想上“美术课”了。可别说,这下真的使我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一时间接不上话来,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尴尬更有些愧疚。好久,好久!我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那好吧!那哪位同学借我课本”。我的反应是那么的牵强,说完我迈着缓慢的脚步走上讲台,又准备开始 “读”课本的教学了,问了几位同学拿课本,不是丢了就是撕了,搞笑的是墙上贴的、椅背上垫着的居然尽是美术课本。“那好吧,我们今天不上课本上的新课了,就画人物简笔画吧,画你最熟悉的同学,有哪位同学乐意站在讲台当模特,让台下的同学画呢?”“我”“我”“我”„„我声音一落,整个班沸腾了起来。这种激情,是我教这个班以来,从未有过的。我被他们这种激情给深深的感染了,随即,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最后整堂课在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可想而知,这堂课是成功的,这种好效果也是我远远意想不到的。

初二87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学习基础和课堂纪律当然是最优秀的,也正是由于它是重点班,所以学习和各方面的压力就特别大,最明显的是学校的升学质量就看这些班级了。学校对这个班寄于很大的希望,学生们也很争气,很刻苦拼了命似的学习。老师们当然也不敢马虎了,最能体现的是几门“副科”的老师都知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看起来也挺合理,跟素质教育的理念似乎也有点挂勾,其实只不过是在轮到上这几科“副科”课的时候让学生自习,让学生多点钻研其他学科的时间罢了。因此,这才是之前我空着手步入课堂的直接原因。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像刚才提到的87班的情况,他们似乎对美术科早已失去了兴趣,这个责任不完全在于学生,教师的引导也有很大的责任。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

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87班,一个重点班级,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在校内和周围采风和写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认识公顷》同步练习题下一篇:推动实施公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