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家访日志

2024-06-14

大学教师家访日志(精选7篇)

篇1:大学教师家访日志

网格家访日志

写在家访前

作为教师、班主任的我,要教育好学生,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很难想象一个生存状态不好的学生会将他全部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所以我们第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了解他的家庭。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简单快捷。电话联系是家校沟通常用的一种方式,可是有一种最传统的也是最有用的家校联系——网格家访。它不仅更能使教师和家长得到沟通,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养,从而了解到学生的生存状态。

网格家访,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去给家长告状,比如学生在学校不做作业啦,打架啦……要家长配合老师管好孩子。通过网格家访,知道谁家离校最近谁家最远,谁家家庭条件好,谁家条件差,谁是留守儿童,谁是单亲家庭,谁家有什么特殊情况……

可是这一次网格家访是对有上述情况的学生再次网格家访,并带去节日的问候。

家访进行时

5月31日11:50左右

范婴尹是个再组家庭的孩子,妈妈在她还是婴儿时就意外过世了,后来一直由其奶奶带着她。该生性格内向,平时的家庭作业每次都是没做完的,其一是不会做,其二是没有家长的辅导。其奶奶只管她的生活,根本就不管她的学习。

我们一到她家就大声喊她的名字,其奶奶已在院子里大声回应,他们客气地把我迎进家,坐在小椅子上开始交流,上学期的家访也没看见其爸爸,今天仍旧如此。其婶婶说:每天在工作,甚至晚上还要加班,也根本没在管她的学习,每天只不过在作业本上签个名字罢了。

我拿出期末测试试卷告诉她考了86分,这次进步非常快,这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看着其奶奶眉开眼笑,我也打心眼里为她高兴。老师啊,真是太谢谢你了,没有你的教育,我们家的婴尹不会考到这么好的成绩。接着我和她一起分析试卷错误的地方,分析她存在的问题,以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我带给她节日的问候和学校带给她的学习用品。

接着,走访了乐芷怡家庭,这是个很优秀的学生,但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只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进行家庭开支,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并带给她节日的礼物。

接着,我们又去几个新居民子弟家,同样带去我们的节日的祝福。

写在家访后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学校教育:

1、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2、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3、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

1、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2、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访日志:留守儿童

4月20日,下午放学以后,我和语文组的几位老师一道,冒雨到核桃沟家访。天下着雨,路泥泞难行,我们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们。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满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雅雅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们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们,雅雅两岁时母亲就离开了家,一走七年多,中间只回家看过一次,再就只是偶尔寄点儿衣物,雅雅的父亲也是经常不在家,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雅雅有时表现得很不懂事,不接妈妈的电话,会顶撞爷爷奶奶,伤害她最爱的人,让两位老人伤心落泪;有时又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她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深知:何止是爷爷奶奶在流泪,雅雅的心里也在流泪呀!当母亲从很远的地方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为什么不接?她难道不想接吗?母亲对于她来说已经很陌生了,早就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作为雅雅的老师,我的心也在流泪。雅雅的性格内向,在学校不爱和同学交往,很少看到她有过少年儿童该有的灿烂笑容,这不都是孩子缺少关爱造成的吗?这次我们三年级布置的作文题目“通过一两件事情,表达出父母对自己的爱”,雅雅能完成得好吗?

离开雅雅的家,我们一行人的心情都很沉重。爷爷奶奶是隔代亲,他们当然疼爱甚至溺爱孩子,但无论他们给孩子多少爱也不能弥补不了父母的爱。幼苗靠阳光和雨露才能茁壮成长,孩子的成长当然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当做父母的因为生活的无赖而抛下孩子时,我们的社会和学校不是更应该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吗?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像我们雅雅这样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知还有多少呢!

家访日志:教育,从沟通开始

孩提时,我梦想老师能到家里坐一坐,因为我希望增加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从教近二十年的我已经无数次的到学生家里去坐一坐,和家长聊一聊。我知道,也许就是老师的这一次家访,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今天,我又和刘丹、黄希田老师一起相约,走进了学生的家,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交流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有两个孩子在小龙潭小学就读,唐骏就读三年级,唐肖就读一年级,还有一个年迈的老人。他们家庭条件较好,在农村是比较富裕的了。当我们到他们家的时候,孩子的爸爸正在加层和装修房子,妈妈在私立幼儿园上课。知道我们来家访,父母亲都赶了回来。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较高,但是平时很少要求孩子做事情,也很少带孩子出去开阔眼界,更不知道要孩子做些什么,这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相符。唐骏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成绩很突出,但是给老师的感觉就是拖沓、懒惰,经常不做作业,即使完成了作业,也是字迹潦草,而且学习工具不全,画图没有铅笔和尺,计算时没有草稿纸。通过和家长的交谈,觉得孩子的潜力比较大,但是学习品质不好,没有上进心是孩子的主要问题。最后我们和家长达成了共识,对唐骏这个孩子,要更加细致,耐心的教育,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促其发展。在和家长的交流时,唐骏的邻居也来了,邻居是一年级学生陈胜琪的爸爸。刘老师说:“陈胜琪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在学习中还是有一些较粗心的习惯。”陈胜琪的爸爸说:“我们希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然成长,多锻炼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较好。”对于老师的家访表示极大的支持,希望多沟通联系。

篇2:大学教师家访日志

离开了唐骏的家,我们来到了三年级学生廖兆兴的家里。走到他家的场坝边,廖兆兴的奶奶正准备到幼儿园去接他叔伯弟弟。通过交谈得知,廖兆兴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多年前已经抛弃了他不知去向,爸爸一个人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全靠奶奶一个人管吃管住,由于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在学习方面对廖兆兴更多的督促和关注。黄老师说:“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希望奶奶在生活上对孩子对照看,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感觉到温暖。”

最后我们一起来到袁玉杰的家里,了解她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到了她家才知道,她的爸爸患疾病已经七八年了,双腿无力,连简单的自理能力也没有,站起来也需要人搀扶。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外婆,全家人的生活全靠袁玉杰的妈妈一个人张罗,其艰辛可想而知。袁玉杰的爸爸告诉我们,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没有文化,也不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袁玉杰的哥哥就是因为没有教育好,三个月前被抓到风吹垭去了。说道这里,他眼中隐隐含着泪花。我们对他说:“现在不要想太多了,关键是把袁玉杰的学习如何抓好,家长在家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督促,多关爱,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学习主动点,不要灰心。”告别时,袁玉杰的爸爸说了很多抱歉的话。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已经足够了。

篇3:教师家访十忌

突击式家访是达不到互通消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的。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工作日程和生活节律,有的家长是双职工,这就得事先通气联络。最好选择其父母同时休班的时间,且以晚上为宜。家访之前,要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结合家访的具体目的要求,拟定好谈话内容和方式。最好将谈话要点简要地列个提纲,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家访事先要想好,了解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家访,以及在访问中敷衍客套,或来去匆匆。

二忌“告状”,让学生闻之色变,让家长望而生畏

家访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决不要简单告状。把家访中“告状”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是严重违背教育原则的,这实际是变相地体罚学生。它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和老师对立,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会在班上故意捣乱,不仅影响他个人的进步,也影响整个班集体。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与家长一道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补救的方法措施。

三忌“唯分数论”,应全面评价学生

教师家访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若谈及他在班里及年级的分数名次,不能直言“他在班里是倒数”“他无药可救了”“这样的成绩,继续上学还有什么用”,使家长感到失望,让学生感到没有进取的希望。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家访时应该着重弄清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状况,及有无外界因素干扰等,引导学生排除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应该一味用分数去衡量学生,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上进的信心。同时,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要全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既看到缺点,也看到优点;既看到过去,也看到将来,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倾向性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谈话时,一般让学生在场,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介绍他在学校的进步、他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

四忌情绪化,避免与家长的直接冲突

家访中难免会碰上对学生不管不问的家长,他们认为“不是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会指责学习的管理、指责教师的教育。也有个别家长觉得“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学校、让老师进行教育;我们交了钱,学校和教师就要尽到教育的责任,孩子表现不好也就是学校的失职”。此类家长,不但自己不管孩子,反而指责学校,指责教师,甚至与走访的教师争吵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头脑冷静,切勿跟家长“顶牛”。

五忌“推卸责任”,应寻求真诚合作

个别学生学业成绩不佳、表现不好甚至犯了严重错误,成为“差生”。教师要设身处地,不能一味责难或归咎于家长。不可否认,有的学校开家长会或家访时,对后进生的家长横加指责,令其头不敢抬、脸无处放,似乎一切问题都是家长使然。如此行径,破坏了家校关系,影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提倡尊重家长人格,以平等的态度、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家长促膝恳谈,促使矛盾转化。

六忌“教师独唱”,应让家长、学生参与

教师进行家访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实际表现,以及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实际表现,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桥梁,家访有利于家长、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如果教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而家长一言不发,只洗耳恭听,那样,教师就得不到孩子在家庭的具体表现,学生在家庭的信息得不到反馈,意见得不到交换,这也失去了家访的真正意义。所以家访时,教师既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又要认真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时候,孩子有逆反倾向,此类家访需要孩子也参与其中。不仅让孩子倾听,也要让孩子发言、倾述和辩解。

七忌“以教谋私”,应该公私分明

教师家访应该围绕孩子开展,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培养,不能假借家访而去办私事,请家长为自己帮忙。从情理上来说,家长帮教师解决私人问题好像出于情谊,有“知恩而报”的意味,实际上是教师“以教谋私”。因为教师与家长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业务关系,请家长办私事有悖于师德,也有悖于社会主义公共道德,是教育领域的权力腐败。教师家访应该避免以教谋私,做到公私分明。

八忌做“食客”,损害个人清廉形象

家访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切忌借家访去学生家中吃喝,以免损害人民教师的清廉形象。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尽量早去早回,避免长谈,避开就餐时间,更不能拖延到就餐时间而不离开。二是要学会推辞。有的家长出于礼节,会挽留教师就餐,这时候教师要尽量推辞,切莫做“食客”,影响教师的清廉形象。否则,也会给将来的教育带来被动。

九忌“随意”,应该注意家访的礼仪

一是衣帽整齐。夏天再热不能在别人家脱衣服;冬天进屋要脱帽和大衣,不要在别人家里说冷。二是少喝水,尽可能不在学生家使用卫生间。三是不能随意参观,不要在学生家里东转西瞧。但教师可以要求看看孩子的房间,以便对学生多些了解。四是进门可简要说些寒暄的话语,夸夸主人的房间布置、养的花草等等。五是教师要做到不卑不亢,和平自然。不要说“唉呀,你们家真豪华”或“真想不到你们这么困难”。教师让学生及家长知道的是,孩子无论聪明还是笨拙,在教师眼中都是可爱的孩子;父母无论显赫还是平庸,在教师面前都是普通家长。

十忌“过江丢”,应该做好记录和总结

篇4:《教师家访札记》序

家访传统的失落,我看有以下诸种原由: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许多学校和教师视学生的功课为第一要务。凡被认为与此无关或不甚相关的事情,统难再摆上位置。在有些人看来,与其让教师花时间做家访,还不如给学生补几节课实在。二是反映了一部分教师责任感的淡化,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亦难像过去那样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三是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自已也缺少教育办法,家长还有什么能耐?况且学生的许多毛病本就是家长宠出来的。四是现在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确实比过去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走访家长。五是眼下通讯发达,只消几分钟电话就可解决问题,也就不想劳动双腿了。

那么,今天的教师还需不需要做家访?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还有无价值可言?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现代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只有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职能。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功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已不只是过去所认为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支柱之一。可以说,对学生进行的许多教育,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合力下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实的情况也充分表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离开了家庭的理解、认同、支持和配合,是寸步难行的。而这只有通过学校和教师向家长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方能奏效,不是简单开几次家长会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家长会也是受到家长欢迎的一种好形式;但它不能取代对学生家庭的个别联系。因为前者只能解决泛化的共性问题,难以解决大量存在的、更为紧迫具体的个性问题。况且目前许多学校的家长会已然变成了以通报分数、名次为主要内容,向家长和学生施加压力的渠道,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使许多家长本不愿去又不得不去。家长访问教师也是需要和有意义的,不少家长乐此不疲;但教师处于被访问的地位,与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地位不相符合。电话家访有简便易行之优点,但交流的内容范围和时间、财力毕竟有限,而且不便进行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家访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应该也完全可以大力提倡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基于上述原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家访提出具体要求。”

事实上,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始终没有丢弃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他们总结和积累了大量通过家访使家校结合共同育人的丰富经验,也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教育改革的课题。选入本书的八十多篇教师家访札记,是由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社会科学与政治思想工作处与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联合组织的“万名教师进家门”征文活动中的五百多篇应征来稿中遴选编辑而成的。这一篇篇倾注着教师心血汗水的文字,以成功的教育实践向广大教师证明:家访工作并没有过时,家访工作大有可为。

本书提供给教师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开展家访必须满怀对学生的挚爱之情。教育的基础是爱,教育成功的关键也在于爱。如果名为家访,实为“告状”,使得学生害怕,家长也不高兴;有的教师为家访而家访,被动应差,难以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也会无功而返。本书众多个案的共同之点,是教师首先以高尚的师德感染了家长和学生,这才发现了难以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不易解决的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二,教师必须坚持对国家社会未来和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原则。面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就业观、幸福观教育和影响家长,引导家长以素质教育的目标去培养和要求孩子,并对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如果迎合一些家长的短视行为,不但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有背于教师职业道德的。

其三,教师开展家访必须讲究方法和艺术。面对不同文化、职业、个性和家庭背景的家长,教师家访在时机把握、方法选择、语言表达以至于态度表情上,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利导,讲究艺术和分寸。比如,尊重家长的个性,体谅家长的难处,宽容家长的过失,保护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化解家长的烦恼,唤醒家长为国教子的责任和自信,改善家庭育儿的环境和方法等等。在家访中,讽刺、斥责、施压等法不可取,居高临下、说教训人的态势不应有,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作风甚至会事与愿违。

时下,关于加强学校德育的理论文章和书刊很多,但提供成功实践经验的则相对不足,专门汇编家访工作经验的图书更为鲜见。本书的出版,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供了怎样进行成功家访的各种范例。

篇5:“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日志

——用爱走进你 雁门小学:曹仕玉

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需要走近他们的心灵,用真情感化与引导,用真心去关爱。

班上的曹孝苗同学是个留守儿童,接送他上学的爷爷已经60来岁了。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语文、数学成绩都不理想。

我放学后对他家进行了家访。当我出现在他家门口时,正在看电视的他赶忙站起身,惊慌失措,脸红一阵,白一阵,像犯错了似的。“曹孝苗,看电视呀?”我先向他友好地打招呼。“嗯。”他的声音低得不能再低。他随后给我搬来了椅子。这时,他的爷爷正好回来了。老人家对我的到来非常欢迎,说:“曹老师来的正好,苗娃子在家里不写作业,老是看电视!”说着,爷爷拿起他的作业递给了我。我打开一看,还真没做。我没有批评,而是先表扬他:苗娃子,是个待人热情、有礼貌、热爱劳动、讲卫生的孩子。爷爷听了,微笑着点头,然后说:“光有这些优点,不学习也不行啊,没有知识,将来干什么都会感到吃力的!”这时,我把曹孝苗一把拉到身边对他说:“爷爷说得对吗?”他点了点头。我趁势引导他说:“爷爷这么大年纪了,你爸爸妈妈又不在家,爷爷每天给你做饭洗衣服,你就不心疼吗?”他听了,顿时眼圈红了。爷爷也有些激动,屋子里出现了片刻的沉默。曹孝苗竟然走到爷爷身边说:“爷爷,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按时做作业,不惹您生气。”爷爷摸着他的头,叹了口气说:“你要是能说到做到就好了。”说完后,曹孝苗就去做作业了。

通过交谈,我给曹孝苗的爷爷提了几点建议:一是及时与老师联系,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学习情况和表现。二是回家后,家庭作业由爷爷监督完成,不用判断对错,只要他认认真真的写就行了。三是做完作业,可以让曹孝苗看动画片、动物世界或干自己喜欢的事。我还建议他和曹孝苗来个约定: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对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回来以后要正面引导、教育,不能打骂。四是建议每天晚上让小宇读书给爷爷听。上过的课文也行,课外书上的也行,但要尽量读够20—30分钟,以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从这次家访以后,我也对他更加关心了,经常和他交流沟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发现他学习有困难时,就主动辅导;发现他心情不佳时,就及时了解情况,耐心开导,帮助化解心中的结。一个多月以来,老师和爷爷互相配合,使曹孝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一些坏习惯改掉了很多,学习成绩也有了一些进步。

课外访万家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与家长心灵上的沟通。以后,我将持久的进行家访,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按照“一个也不放弃,一个也不遗漏”的原则走进每个家庭,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家长、温暖学生,聚活家校教育的合力。

篇6:民情家访日志

今天吃完晚饭后走访了几户村民家中,聊天最多的是如何发展产业的话题。

从走访的村民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想发展产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村民自己心里没底,不知道前景如何,更不敢贷款。其实,他们自己还是没有技能和种养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民的致富道路。在前端时间的民情家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小学,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初中毕业的就没多少人,高中以上的就更是凤毛翎角了。

篇7:家访工作日志

大吉小学李华荣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作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从家到学校,孩子同样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都是掌上明珠,唯我独尊,到了学校,面对众多的伙伴,表现又如何呢?是胆小怯弱还是张扬跋扈?是善解人意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关于孩子交往,最令教师、学校和家庭头痛和重视的就是安全,那么我们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又是什么呢?通过调查,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孩子面临着交往问题 No1 问题:“独行侠”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有一回,上体育课,孩子们有的在那里玩跳大绳,有的两人一组在那里玩跳小绳,只有寮蕾独自一人在那儿玩,有同学要和她一块玩,被她拒绝了。情景2:来自寮蕾妈妈的烦恼

和家长沟通,寮蕾妈妈说寮蕾在家里活泼可爱,很大方地给大家唱歌、跳舞。可是一出家门,在外面就基本上不跟小伙伴们玩了,包括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班主任心理分析:

像寮蕾这样在家、在外表现截然不同的“双面”孩子,民间俗尘“在家一条龙,在外是条虫”或者“洞里老虎”。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这样情况,这时,就需要老师多和家长沟通,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在家里生龙活虎的,可一到了外面就一声不响了呢?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千般呵护,万般疼痛,于是家庭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港湾,孩子感到安全、幸福与满足,可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想过,我们在给予孩子幸福、满足的同时,有没有重视对他离开家庭港湾单独面对风浪的能力的培养?

给寮蕾妈妈的建议:逐渐放手+言传身教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需要做到的是逐步放手,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慢慢成长与成熟起来,一开始家长可以有意识的陪伴孩子,一起参与小伙伴的群体活动。

当然,家长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是如何与他人交往时,孩子就拥有了身边最好的榜样和老师,渐渐地,当孩子初步掌握了与小伙伴相处的一些技能技巧后,家长就要慢慢从孩子身边抽离出来,相信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觉得安全,家长觉得舒心。学校与家庭解决方案:

STEP1:教孩子一些礼貌“魔力词”

有空的话,班主任可以在班上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小伙伴大家喜欢呢?讨论以后让大家明白,要想让大家都喜欢你,就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一些魔力词。

STEP3:玩做客游戏

与人交往的技巧是学习得来的,所以,首先,家长要教会寮蕾招待客人的技巧,比如适时用上前面学过的礼貌魔力词,并配合适合的神态和肢体语言,然后让寮蕾扮演主人,家长自己扮演客人,鼓励她将这些礼貌用语和技巧用到游戏中

去,使她边玩边学。这样的游戏适合先在三口之家进行,然后再过渡到大家庭或发展到小区。

STEP3:为孩子找个好朋友

有了前面的准备,班主任和家长可以在班级中为寮蕾物色一个会交往的小伙伴成为她的好朋友,让她进一步学习同伴交往。家长可以经常邀请这个好朋友及其一家来家里做客。刚开始可能寮蕾会很害羞地躲进自己的房间,这时,家长可以鼓励她说:“寮蕾,你的朋友很喜欢你,你看,他和爸爸妈妈来看你了,快来呀,给他看看你的新玩具吧。”接着家长再鼓励他们俩一起玩玩具,然后再让寮蕾将家里的东西分给好朋友吃,给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房间等,渐渐地,寮蕾就能较自然地和伙伴们交往了。

NO2问题:“含羞草”与“受气包”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刘吉薇特别胆小、怯懦,常常成为同学们欺负的对象。有时候自己的文具或是钱被抢了,或是被同学们打了,他都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只有回家跟父母亲说。

情景2:来自刘吉薇妈妈的烦恼

每当很多孩子在一起玩时,他总是表现得特别害羞,总是藏到大人后面,经常在学校受欺负,回来哭诉,让人又心疼又生气。

班主任心理分析:

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羞涩、不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像刘吉薇这样的孩子不是缺少玩的兴趣或技能技巧,而是缺少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的信心和勇气和方法,他回到家跟大人说,一方面是希望从家人处得到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大人能够帮助自己。

给刘吉薇妈妈的建议:鼓励赞扬+循序渐进

要帮助刘吉薇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帮他建立自信,最好的良方就是赞扬与鼓励。

首先,多创造条件,多肯定他的长处,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孩子表现优秀的地方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或经常在他面前提起他优秀的地方),让孩子过后自己欣赏。

一段时间后,可以鼓励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现自己,如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等等,当孩子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可以及时告之老师,请老师在班里让孩子试一试,当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家长要有耐心。而且,家长需要注意:无论孩子出现何种状况,都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和支持是这类孩子最需要的。

另外在孩子无勇气去面对困难这一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要出面去替孩子解决,应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面对困难,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同伴。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不是那么容易,但孩子往往就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学校与家庭解决方案:

STEP1:班队会活动

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在班队会上开展“演唱会”“故事会”等,规定每人或每小组表演一首歌曲或儿歌、舞蹈、朗诵等等,节目类型不限,但最好是孩子们有兴趣或擅长的。

STEP2:教孩子求助法

告诉孩子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向别人求助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从正面

去引导孩子。

STEP3:让孩子跟卡通人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愿意向亲人或伙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不妨利用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表达。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卡通人物,我们不妨留给孩子与卡通人物独处的时间,等孩子不在家时,我们再仔细听孩子与卡通人物的对白,并模仿卡通人物的声音录下孩子解决问题的录音。

同时,家长不用太在乎,孩子吃亏经历几次后,他自己会发现自己很“吃亏”,自然而然会想办法去应付对方。

NO3问题:“小霸王”“小强盗”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廖庆毅很聪明,但性格方面不是很好,比较跋扈,不能受一点挫折,稍一遇到不顺心,就会打人、抓人、推人。老师怎么劝导都不管用,怎么办呢?同学们都怕他,现在孩子们已经有意识地疏远他。

情景2:来自妈妈的烦恼

廖庆毅在家只受表扬,不能受批评,平时喜欢和大人呆在一起,和同龄孩子,他不是很能融入进去,稍一不如意,就会与人打斗,我不知怎么帮助他?刘澳在家吃好吃的,好玩的都他独占,喜欢打架,和同伴抢东西吃,抢东西玩,为此,我们做家长的也头痛。

班主任心理分析:

廖庆毅这种类型的孩子给人的表面印象是强势的,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但事实上,这类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遇事又缺乏等待的能力,究其原因,是这类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困难,不知道如何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廖庆毅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的头脑里似乎只要需要都是我的。

给廖庆毅妈妈的建议:隔离+惩罚

这种类型的孩子,当他不顺心的时候,就会用带有攻击性的、比较极端的方法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在这种情景下,大人一味的劝解是无效的,因为情绪冲动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家长的苦口良言。因此,在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在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立刻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将他和小朋友隔离开,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及时制止孩子的冲动行为给小朋友照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孩子不良行为方式的一种惩罚,然后等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家长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告诉他:如果以后他再出现类似的行为,家长还会采取同样的措施。给廖庆毅妈妈的建议:物品归属权的认知+行为训练

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家长可以在孩子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之间的差别,通过行为训练,让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抢是没有用的,越抢,别人越不给你。相信孩子一旦掌握了这种人际交往技巧以后,他就不会再用不恰当的方法达到目的了。

学校与家长解决方案:

STEP1:“冷处理法”

当孩子情绪泛滥时,家长不看孩子,也不理孩子,等他停止尖叫后,再进行教育,并告诉他厉害关系,给孩子设置一个“情绪屋”,屋里摆放着孩子与家人的合影,孩子小时候用过的毛巾、毯子等,还有孩子的装扮面具、发饰、服饰等。当孩子的情绪不好时,可以引导他抱着辅助物,看看家人的照片,心情好时,可以鼓励他照照镜子,打扮自己。

STEP2:“你的、我的、他的”

让孩子把家里的物品按归属分类,并告诉他使用别人的物品前,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STEP3:你可以把东西借给我吗?

要求孩子在借别人东西时学习用请求语言来和别人商量,比如:你可以把铅笔借我用一下吗?以此让孩子学习商量、请求的语言。

STEP4:举行礼物分享派对

可以用班队会课办一个“礼物分享派对”,请每一位同学准备好一份小礼物,并在欢快的气氛中互相交换礼物,家长千万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拿出礼物,因为孩子在送给别人礼物的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份礼物。正是这种惊喜,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私的第一步,这样,孩子会从同伴的微笑,家人的赞许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在这种感动的驱使下,孩子自然就会与人分享,学会善待他人。

上一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试题下一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