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024-06-13

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精选6篇)

篇1: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工业思路

一、落实扶持政策,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稳增长。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敖汉旗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旗财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小升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创新奖有所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赤峰市技改专项资金。为新增年用电2000万度的条件企业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

二是实施旗级领导包扶企业行动。根据全旗工业发展实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旗级领导“帮一促一”精准包扶活动,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敖汉工匠。

四是积极利用市级助保贷平台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结合全旗工业发展实际,调研储备政策,做到该出台时及时出台到位。

二.突出项目建设,立足招商引资,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浦达拉沥青岩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集中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工业项目,委托招商,专业招商。

三是立足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阜信源、久盛科技、万华铸件、宝塔油页岩下游产品深加工的招商,组织企业带着合作意向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招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股改上市。

三、加快园区建设,明确特色产业,实现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一是尽快做好相关规划,明确园区整体布局、特色产业及发展目标,加快申报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是清理整顿僵尸企业,为引进先进产能腾空间。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扶持财税贡献大的制造业。

四、突出重点镇开发,明确功能定位,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

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城镇(新惠镇、四家子镇)发展工业的功能,发挥黄羊洼镇国有土地的优势,抓住赤峰市“转身向海”、“加快推动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携手发展”的机遇,发挥我旗距离锦州港最近的区位优势,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发挥三点一线集中连片集聚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五、突出技术改造,盘活一批工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除新惠镇、四家子镇两个重点开发城镇外,针对限制开发区限制类产品不许新建项目的实际,突出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实施符合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盘活工业资源,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

六、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突出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

三是依托我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优势,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加入国家级媒体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在我旗主要旅游景点,加大平面及立体广告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地工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旗工业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突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主战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剂”和“渗透性”,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篇2: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力争实现工业经济运行低开高走。坚持紧抓牵动全局、带动力强的大企业,紧抓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引导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加快企业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深入企业调研,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企业尽快转“正”,实现扭亏为盈,使其尽快启动和满负荷生产。

3、做好“挖潜增效”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排查增长源,挖掘工业增长潜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对新投产的企业重点扶持使之尽快达产达效,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同时,加大规模以下企业的培养力度,使其符合限上企业的标准条件。对大北农、金达新型建材等9家规模以下企业,年内分批次纳入规模以上统计,通过扩大增量提高总量。

篇3:试论广州工业设计发展对策措施

1 广州工业设计发展概况

广州具有发展工业设计的有利条件。广州的工业设计行业和设计公司发足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并得益于周边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对国内其他城市, 广州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较早, 设计公司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国内前列。

1987年, 最早在国内冰箱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万宝电器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杠杆驱动下意识到设计的作用, 率先与广州大学合作成立了“广州大学万宝工业设计研究院”, 该院是我国第一家产学研结合开展工业产品设计的专业机构。1988年, 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为主要骨干创立的“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是我国第一家面向社会的工业设计机构, 它依托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的企业, 设计出大量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及时钟、灯具等, 使我国部分工业产品由以往照搬和模仿洋货外观改变为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 实现了中国设计业零的突破;同时使中国设计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为广州地区设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整合广州市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优质资源, 集成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共性技术, 由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工程部、中山大学工学院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工业大学CIMS省重点实验室、广州红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广州市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平台”。

广州工业设计民间团体、协会等组织发展蓬勃, 活动频繁。目前, 广州工业设计促进机构主要有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协会工业设计分会等。

2 广州工业设计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2.1 广州工业设计的优势

(1) 区位优势

广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地处中国的“南大门”, 区位优势明显。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 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广州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几何中心, 与香港、澳门等形成大珠三角地区, 依托华南地区辽阔的腹地, 具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市场辐射力, 具有独特的虚拟区位优势, 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广州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经济优势

最近20多年, 广州年均经济增长率均达两位数。2008年, 广州地区生产总值 (GDP) 8 215.82亿元, 比上年增长12.3%, 综合经济实力多年来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广州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工业总产值12 639.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 956.57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5.99%, 增长1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8%, 连续六年当年新增产值接近或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 为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 而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基地, 不仅在电风扇、微波炉、电饭锅、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传统家电产品领域创造了“世界之最”或“中国之最”, 更在玩具、家具、建陶等日用产品以及IT、通讯、汽车等高技术产品和新兴产业领域也即将成为全球品牌的制造基地, 特别是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产量居全国轿车产区第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工业设计需求市场迅速扩大, 为广州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遇与契机。

(3) 产业优势

广州工业优势明显, 表现在规模大、门类全、配套能力强。广州工业目前拥有全国39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 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目前, 广州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产业进入依托科技进步的轨道,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将对工业设计等创造性、知识经济型产业产生强大需求。

(4) 观念优势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广州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推进, 使不少本地企业具备了与国际对接的市场化运作基本理念。其中表现在注重设计创新的观念日益增强, 提高品牌企业自主开发设计的意识大大增强, 工业设计在广州及许多名牌企业中得到普及, 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氛围。不少大型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 建立设计开发、模具一体的开发中心等;设计师在企业的产品开发、造型设计、包装装璜、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使企业认识到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5) 人才优势

作为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 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 凝聚了各类优秀的技术、管理与设计人才, 其总体设计能力、经验与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 工业设计教育是广州的一大优势。广州地区有各类高校44所, 普通中等学校602所。1981年广州美术学院就率先设置了工业设计专业。目前, 广州共有14所院校设立工业设计及相关设计类专业, 集中了珠三角大部分的设计教育资源, 为广州工业设计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2.2 广州工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设计开发意识薄弱, 产品开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储备

目前广州甚少企业能处于“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良好状态, 相反许多中小企业只是追求短期利益, 喜欢“模仿”或仅对表面的外观款式进行更新换代, 而忽视了深入的技术与使用方式创新的研发, 造成产品开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储备, 整体设计水平提高缓慢。

(2) 缺乏一流水平的产品开发机构, 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较低

目前广州大多数企业较少聘请专业设计公司, 产品设计开发主要还是依赖企业自身的力量进行, 但其自身的设计力量却比较薄弱, 设计人员数量与企业的设计需求不相适应, 难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产品设计开发缺乏科学严谨的程序和论证过程

目前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 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往往由领导说了算, 决策具有随意性、偶然性, 缺乏系统的、有计划和组织、科学的论证, 结果开发出来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 竞争力不强。

(4) 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广州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是很有优势, 但在产品设计方面则有不足, 表现在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司数量少、规模小,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 缺少设计统筹领军人才, 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缺乏卓越的设计团体典范, 与广州产业升级的需求不相适应。

(5) 工业设计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目前广州的工业设计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市场规范性不够, 价格体系混乱, 设计费长低不扬, 引发设计质量不高;整体行业缺乏统一协调和指引, 设计信息和资源匮乏;设计行业组织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 同行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进一步增加。

3 广州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3.1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服务机构推动的发展机制

(1) 政府主要承担宏观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 起导向作用。制定工业设计产业的行业政策、发展规划;制定企业资格标准和市场规则, 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工业设计企业。

(2) 企业内部机制, 主要是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要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结合工业设计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 形成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 以工业设计为根本的企业新机制。

(3) 市场机制方面, 就是逐步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工业设计技术和成果市场。制定工业设计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 健全工业设计的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市场运行机制, 鼓励设计企业开展技术和质量的竞争。

3.2 加强整合政、产、学、研、商各路资源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

(1) 借鉴京沪深及周边地区经验, 建立广州工业设计中心

广州市发展工业设计要借鉴国内其它城市和地区的经验。目前,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非常重视设计产业、创意产业, 均有大手笔的投入建设工业设计中心, 力求建立一个整合政府、高等院校、设计机构、商业机构等各种资源的设计创新体系。如:北京由市政府投资3 000万元资金启动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由科委出资500万元和民营公司合资组建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 协调上海各工业设计专业孵化器, 为国内外都市工业设计企业提供创业上的一条龙服务;深圳由贸工局拨款500万元于2004年成立了深圳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以后政府还会逐年增加投入, 该中心将系统地研究、指导深圳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南海建立了南海 (国际) 工业设计基地, 当地区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持基地建设并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对入驻的设计企业和机构三年免场地租金。

自主的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和自主的知识产权是一个地区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面对京沪深及周边地区的“重拳出击”, 广州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决不能忽视工业设计等设计、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及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由广州市科技局和市政府通过在企业创业基金、高科技产业基金等基金中划拨一定资金, 由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广州市工业设计促进会牵头, 以广州市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 成立广州工业设计中心, 整合我市与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优质资源, 集成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共性技术, 搭建一个可高度资源共享、可有效协同、可良性运作发展的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技术服务公共平台, 在该平台的基础上, 为我市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品开发提供先进设计技术支持与服务,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 推广广州设计港经验, 发展广州工业设计聚集

广州设计港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设计示范区”、“彩虹座”、“金鼎产业园”等, 大都是在原有的国营工厂闲置厂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具有资金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以设计港示范区为例, 荔湾区政府前期只需投入10万元资金, 其中8万元用于设计港示范区外立面的装修, 内部的装修则由区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广州设计港一方面盘活了旧有的厂房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厂房具有楼层高、空间宽阔的特点, 利于创意、灵感的产生, 尤其受设计类公司的青睐;加上荔湾区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设计港一期很快就招满了企业入驻, 其中还不乏香港的知名设计公司, 设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3.3 构建广州工业设计信息平台

创新过程与创新构思产生的同步性决定了及时获取工业设计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时代的设计将是复杂的、多变的、自由化的、个性化的和人性化的, 而作为有着极强创新性的工业设计, 更是集大家之所长的知识体系的大汇总, 其实现技术和手段也呈多元化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综合设计、电脑仿真设计、虚拟设计、网络设计和远程设计等, 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维领域。因此企业也就很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知识共享体系, 以达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对设计部门的无障碍支持, 设计师之间的主动沟通激励, 设计部门与外界设计力量的积极互动。该信息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系统, 它以知识管理为主, 可实现设计项目管理、相关信息和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交流以及交互设计等功能。

(1) 关于信息网络的建设

1) 利用现有广州科技信息网的资源。

广州科技信息网是由广州市科技局投资建设, 目前已经先后投资1千多万元, 基础条件优越, 机房建设达到国家B类标准, 设备先进, 光纤接入, 带宽充足, 技术力量储备也相对充足;与广州科技网有合作关系的单位还可以在科技网上作链接, 通过科技网的用户群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2) 政府可考虑资助巩固与扩大广州设计.中国 (www.gzdesign.cn) 网站。

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委托广州科贸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已于2004年3月初建立了广州设计.中国 (www.gzdesign.cn) 网站, 目前主要用于刊登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期刊及广州工业设计情况介绍, 只有信息发布的功能, 网站功能较单一, 与工业设计促进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太相适应。政府可考虑资助、巩固与扩大该网站, 在该网站的基础上增加网站的交互功能, 增加为企业宣传、推介产品和服务的作用, 并把该网站上升为一门户网站;逐步建立工业设计资料库, 为设计企业加工、服务体系、供求配对服务, 实现设计项目管理、相关信息和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交流以及交互设计等功能, 以实现网络数据库资源共享。

(2) 充分发挥广州图书馆资源的作用

广州图书馆早在2000年初就投入150万元筹建艺术设计资料室, 主要收藏了工艺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三大类的图书资料。每年图书投入100万元, 发展至今, 已收藏各类中、外书籍、教材、文集等精品图书数万册, 国内外设计专业领域具有影响的杂志、刊物500多种, 还有各类图片光盘500多种。广州图书馆艺术设计资料室的建立具有先见之明, 创新之意, 比由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与崇文门区图书馆共同合建的设计图书馆要早建4年, 启动资金大15倍, 而且每年的资金投入大10倍。我们应充分利用此有利资源。

3.4 设立有广州本土特色的“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

(1) 设立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

探索设立“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该专项可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 在政府层面设立“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 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在广州市范围内找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专业设计机构, 经过专家评估, 确认企业的示范资格, 政府拨付少量经费引导, 扶持示范企业发展工业设计。通过这些企业的示范作用, 推动广州的工业设计快速发展。

(2) 设立汽车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 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日益凸显, 将带动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必将创造出大批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这种在一个城市方圆几十公里内拥有世界几大名牌汽车制造商的情形, 不但在全国绝无仅有, 在国际上也绝不多见的。业内人士预言,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必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增长极。2008年底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中明确提出, “要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 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在汽车产业里筛选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 设立“汽车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 推进广州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出真正属于广州的、能标示广州形象的“设计品牌”, 使广州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三极。

3.5 加强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 在设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考核目标。 (2) 把有效的知识产权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3) 把取得知识产权作为通过鉴定和申报奖励的基本目标要求。 (4) 在知识产权的收益分配政策中进一步明确设计开发方应当从实施或转让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报酬。 (5) 鼓励将设计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进一步发挥设计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6)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 奖励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7) 通过必要的监督检查, 切实保障落实对设计人员完成重大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并有效转化的奖励报酬政策。 (8) 鼓励企业投资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和运营, 鼓励行业协会建立专业化的专业技术信息系统。

3.6 设立政府奖项, 促进工业设计活动的开展

(1) 政府应定期组织工业设计竞赛活动, 由专家评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2) 竞赛要海纳百川, 开放包容, 面向全国, 只要是服务于广州企业的或虽服务于其他地区的企业但在广州登记的企业的设计都能参与竞赛。 (3) 设立企业专项奖, 给予获奖企业减免税方面的优惠等, 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 鼓励企业重视设计、投入设计。 (4) 竞赛组织的形式可由政府出面牵头, 由专业化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承办, 通过社会化组织, 提高组织效率。 (5) 可以利用现在已形成的“广交会”品牌, 组织参展的产品进行工业设计评比, 通过评比加强产品的工业设计意识, 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

3.7 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作, 对工业设计人员实施与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

在人才引进方面, 应着重从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人才, 因为这些人才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要为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工作环境,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高起点培养本土人才, 利用好外来人才, 发挥好现有人才, 为广州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

(1) 科学制定和实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计划。中小学教育应开设相应的工业设计基础课程;加快高等教育工业设计及相关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2) 对工业设计人员实施与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注册登记及管理。

3.8 坚持对外开放, 加强国内外工业设计的交流与合作, 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工业设计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也就是走“市场化”的道路, 就是说工业设计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 紧密结合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从产业化的高度发展工业设计, 这是工业设计的生命力所在。与生产结合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通过产业化培养广州自己的品牌, 最终促进广州的制造业走上从OEM到ODM再到OBM的道路, 使现在的“广州制造”成为“广州创造”。尽快提高设计公司、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加速设计服务的公司化运作, 使工业设计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后劲的新兴产业。

4 结语:广州工业设计应抓住危机中的机遇

广州现已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设计产业体系, 涵盖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专业设计企业主要集中在越秀、天河、海珠、荔湾等区域内, 逐步形成了天河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越秀广州创意产业园、荔湾广州设计港、荔湾海角红楼、海珠联星168等设计产业园区。在番禺区大石街石北工业聚集区内, 将建成广州设计创意产业园, 占地21万平方米, 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设计创意产业的标准策源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把珠江三角洲战略定位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 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创意产业, 由此推进广州的产业转型。广州工业要从传统的来料加工模式向设计创意带动的发展模式过渡, 从拥有生产能力转向控制市场, 从“接单人”的角色转向“下单人”, 从局域经济转向吸纳全球资源再辐射全球的经济模式, 给工业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州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正合时宜。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 随着需求减弱, 大批加工企业陷入困境, 更需要依靠工业设计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广州工业设计一定要抓住这个危机中的机遇, 通过设计创新找到市场, 使企业摆脱困境。我们相信, 工业设计的春天正在来临。

摘要: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技术, 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分析广州工业设计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结合本土特色和现有条件, 提出广州工业设计应该抓住当今危机中的机遇, 设立有广州特色的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专项等思路, 进而提出了广州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工业设计,发展,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Z].国务院发改委, 2008-12.

[2]国家发改委, 产业司.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 (讨论稿) [Z].2004-08.

[3]蔡美玲, 杨美健, 徐添明.广州工业设计发展战略研究[M]//广州蓝皮书.2006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4]中国工业设计周组委会.2004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D].2004-10.

篇4: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关键词:粮油食品工业 特点 发展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Abstract:Essential features of grain & oil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 were briefly discussed. We also summarized and investigate into the existed issues in food industry, and propose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od industry.

Keywoeds:Grain & oil food industry;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 status;

Measure

1 引言

粮油工业作为粮油生产和经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食品工业中的基础部分,粮油工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粮油工业的生产加工和经营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粮油附加值,而且可以确保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2 粮油工业的基本特点

粮油工业作为粮食生产加工中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工业两个部分。粮食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提高粮食综合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具有促进粮食产业链的高效运转,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意义深远。因此,促进粮油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同时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途径。此外,还可以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 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产业加工产品多,企业经济效益差

目前,我国粮食的产量较大,位于世界领先位置,就加工水平来说,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整体加工水平较低,综合利用资源较缺乏,加工技术落后和工业化程度低。(2)大部分小型粮油加工业的产品种类少、档次低,缺乏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能力不足,经济效益差。

3.2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资金问题一直是粮油工业企业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差,经济支出能力不足;粮油加工企业在信贷、税收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产品的改造与创新所带来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型加工企业都朝着高技术深加工方面发展,从而造成企业对资金投入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市场中风险不能提前预知,从而造成了企业投资方面的混乱现象和短时间内影响了资金的流向及存在潜在的风险。

一些中小型粮油企业由于缺乏信贷支持,粮源收购和生产经营难以维持,不得不面临着破产的困局。因此,粮油加工企业为了改变自身的现状,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造和升级,以使得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4 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4.1 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为了促进粮油加工业的稳固发展,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的目标及要求,需要大力建设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积极倡导大型企业实行重组策略,以提高粮油企业的生产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抵抗风险能力。同时,需要采用创新的粮油产业经营管理方式,以加强粮油企业的建设力度,实现企业建设规模化、加工原料专业化和标准化目标。同时,各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改造创新,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2 正确处理好“产能过剩”问题

在进行产能结构调整中,首先,我们要淘汰一批生产落后、设备陈旧、卫生安全和环保不达标、能耗较大产品的企业;其次,以扩大生产为目标,采用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陈旧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力度,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再次,减少盲目投资、杜绝过快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促进粮油加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些新建企业,避免以夸大自身的生产能力,造成企业生产不足,出现停工的现象。

4.3 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近几年,节能减排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粮油加工业中作用则更加明显。从中可以看出,节能减排在粮油加工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现代化的粮油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步,对企业实施“四节”措施(即节电、节气、节煤和节水),降低企业的能耗。另外,还要对企业中的“四废”(即废水、废气、废物和废渣)进行处理与循环再利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3]。

4.4 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

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些米、面、油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出大量的副产物,如小麦加工中的小麦胚芽,稻谷加工中的碎米、稻壳等,以及油料加工中的皮壳、馏出物、油脚等。这些副产物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按照循环利用的理念,对这些副产物进行综合加工和利用,以实现其自身的最大化利用价值,同时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卑常龙.我省粮油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4(19).

[2]吴国勇.粮油加工业如何走出当前困境[J].中国粮食经济,2013(12).

收稿日期:2015-04-17

作者简介:廖文彬(1985—),男,广东梅州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包装工程。

篇5: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基本状况与主要成效

(一)基本状况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的园区是1996年3月成立的XX市西区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试验区)。10年里,工业园区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到2006年3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区、点)21个。其中,市域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4个,即四川XX钒钛产业园区、西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盐边新九工矿区、米易白马工矿区;市域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区14个,即东区高梁坪(银江)钢铁加工集中区、流沙坡高新技术集中发展区、华山新技术开发区,西区洗煤集中区、焦化集中区、建材集中区、火电集中区,仁和五十一工业生产要素集中区、橄榄坪(南山)制造工业集中区、太平煤加工业集中区,米易弯丘工业集中发展区、长坡石材加工业集中区,盐边县安宁工业集中发展区、红果煤炭加工业集中区;市域其他工业集中点3个,即仁和圣达焦化陶瓷工业集聚点、总发轻工食品工业加工点、米易垭口工业集聚点。其中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有东区华山新技术开发区,经四川省体改委、工商局批准的有西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个体私营经济示范试验区),经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有XX钒钛产业园区。

(二)主要成效

1、开发热度较高,园区经济拉动作用凸现。据调查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47平方公里;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区、点)的企业总数达229户,已投产180户,在建49户,其中2005年新增企业86户,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实现总产值70.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8.7亿元;实现税金7.1亿元。园区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

2、工业集中布局初步形成,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全市工业园区(点)依据区位和交通条件分布在金沙江两岸,已形成两条工业产业带。一条是安宁河工业产业带,从米易白马工矿区开始,沿安宁河、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和214省道,由北向南至城区金江团山、马店河的XX钒钛产业园区;另一条是从格里坪沿金沙江由西向东至金江的金沙江工业产业带。各工业园区(点)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建立了冶金、能源、钒钛、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基地,涉及6大行业24个种类,同时各自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园区发展模式,有的是一区多园(指一个集中区内多个小园区),如米易白马工矿区、盐边新九工矿区、仁和橄榄坪集中区等;有的是一园多区或一园多点(指一个园区内多个小集中区或集中点),如XX钒钛产业园区、西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米易垭口工业集聚点等。

3、吸纳人员多,园区企业已成为我市劳动力就业基地。据调查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点)共吸纳就业人员达3.7万人,占当年安置全市劳动力就业人数的62.2。

4、建设规模较大,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日渐扩大,占地面积小则十几亩,大则上千亩,2005年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8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平也越来越高,三通一平已增加到五通一平、六通一平(“通”指通水、电、路、通讯、宽带网络等,“平”指场地平整),如XX钒钛产业园区。有的园区不仅提供厂房等生产设施,而且还规划建设了生活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如西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等。此外,全市累计建设了969.8公里的公路,新建特大桥4座,改建1座,基本完成了连接各类工业园区(点)的道路建设工程。

5、企业集中度较高,园区的形成改善了环境,改善了市容市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原有的一些企业呈现出小而散、零而乱的状况,既影响市容市貌,又污染城市环境。我市工业园区(点)建立后,各区县按照市里要求和工业布局规划,将一些分散的单一的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向园区搬迁的企业已达11户,还有3户在计划搬迁中。园区的建立不仅改善了市容市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而且还改变了原来小而散的农村式工业经济格局,正在向现代化的大工业园区经济格局转变。

6、产业定位基本形成,园区产业集聚度增强。目前,全市21个工业园区(点)产业定位已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度明显增强。如XX钒钛产业园区主要是以发展钒钛产业和电冶化工产业为主,东区以重点发展钢铁制品业、机械加工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为主,西区以重点发展煤炭加工业、建材业、火电业、冶金辅料业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性利用业为主,仁和区以重点发展煤炭开采加工业、机械加工业、轻工食品加工业、都市休闲工业为主,米易县以发展钢铁原材料业、非高炉技术钢铁业、农产品加工业、花岗石建材业为主,盐边县以煤炭开采加工业、钢铁原材料业、非高炉冶炼技术钢铁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7、发展后劲十足,园区经济将成为重要增长极。目前我市各类工业园区(点)“十一五”规划已基本完成,预计到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将实现工业产值420亿元,占我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的42。

8、发展环境较好,园区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环境影响评价已完成,企业发展环境较好,现已成为我市工业企业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资金达31亿元,占全市工业招商引资总额的55.3。

可以说,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窗口,民营经济的大本营,企业、产业集群的集聚地,财政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我市工业园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法律依据,大部分园区(点)没有“出生证明”,且无相关土地手续。

综观我市工业园区10年来的建设历史,大部分园区是自主自发形成的,没有被省、市、县正式认定和命名。据调查,全市21个工业园区(点),只有5个执有县级以上政府的正式批文(根据《四川省开发区管理条例》规定,开发区设立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其余16个没有任何设立批文。出于这个原因,加之园区土地手续办理须层层审批,时间拖得较长,故大部分园区(点)没有办理土地手续。

(二)缺乏整体规划,园区建设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

由于大多是自主自发形成,因而大部分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工业布局;有的虽然有规划或布局,但没有从全市的大局出发,而是站在各个地区的角度制定规划和建设园区。突出表现为:一是工业园区(点)多而乱,如有的区县就有8-9个工业园区(点),不仅分散,而且较零乱(按照《四川省开发园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内已有两个以上开发区的,应予以合并)。二是园区功能布局不够合理,每个园区按照常理应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但我市工业园区(点)建设的实际是区内功能不明显,混杂而建。三是园区平均规模偏小。除六大园区初具规模外(XX钒钛产业园区、格里坪民营经济创业园区、白马工矿区、新九工矿区、流沙坡高新技术园区、橄榄坪工业区),其他园区(点)规划面积都较小,落户企业寥寥可数,甚至有的园区(点)还是一个空壳,园区发展缺乏载体。

(三)园区机构不健全,管理相对滞后。

全市21个园区(点),除6个园区成立了管委会、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机构外,其余的工业园区(点),有的只是名义上成立了管委会和领导小组,有的甚至还只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没有具体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和机构,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园区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难以保障,管理体制难以理顺,运行机制难以运转,管理服务难以落实到位。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工业园区(点)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园区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园区形成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

目前全市21个园区(点)有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2个,其余为县级及以下的园区(点),甚至还有的是从乡镇一级演变而来的。由于级别的不同,享受的政策、待遇就不同,各区县的政策和办法都不尽一样。因此,园区建设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参差不齐的状况,影响了发展积极性。

(五)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扯皮推诿的现象突出。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协调部门,因而出现了一些园区建设项目重复的状况。有的园区与园区之间距离较近,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

以上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合理。这个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理顺我市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园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虽然仅有10年时间,但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有利于统一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市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的增长点,是XX市未来的希望。因此,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市和经济腾飞具有决定性意义,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创造有利条件,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强化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在全市形成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增强依靠工业园区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发展的带动区。

(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推动作用,促进工业园区上规模、上档次。

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注重其市场功能,实行有特色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建立“决策机构一元化,协调机构经常化,管理机构行政化,经营机构法制化,服务机构企业化”的扁平式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1、建立决策机构,强化对园区的统一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议成立全市工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对工业园区(点)进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指导和管理。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审议决策工业园区(点)的建立,地点设置、范围和总体开发目标;(2)审议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地政、投资政策;(3)审议工业园区管理办法;(4)解决工业园区运行中与外部发生联系的重大事项,确保工业园区封闭运行;(5)筹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经费,审议工业园区年度财政结算;(6)研究确定工业园区管委会机构设置、经营机制和主要组成人员选拔事宜;(7)审议工业园区考核奖惩办法和年度奖励工业园区建设有功人员名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2、成立协调机构,保证协调作用的发挥。建议成立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对工业园区(点)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服务。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组织调研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为决策机构决策提供依据;(2)负责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3)负责制定全市工业园区(点)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4)负责制定工业园区建设考核奖惩办法和年度有功人员名单提出工作;(5)负责制定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财政、地政、投资等的优惠政策;(6)负责建立工业园区进展情况报告制度;(7)负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事宜;(8)负责全市工业园区设置、项目、引资、技术改造、工业布局、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的协调和材料审批工作。

3、建立健全各园区管理机构,保证园区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区县统一成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区县党委或政府一名副职担任管委会书记或主任。管委会设副职1-2名,选用一名熟悉经济工作的政府人员和1-2名从事过企业正职工作的人员担任副主任。为了精简机构,减少编制,管委会设在区县经济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但必须由专人负责管委会的工作。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负责制定园区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2)负责园区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开发、统一管理;(3)负责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与管理;(4)负责园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度基建计划的审批;(5)负责进园投资企业的上报审批事项。

4、建立健全管委会内设机构,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财政、国土规划、经济发展机构。建立相对独立的园区财政、国土规划、经济发展管理体制,代表政府行使同一级综合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个部门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封闭运行机制。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实行园区财政单独核算,采取“划分收支、核算基数、超收分成、风险共享、一定五年”的财政管理体制;(2)由同级国土规划部门授权,对园区内国土规划、土地资源配置、地政执法情况进行综合管理;(3)由同级建设、环保部门授权,负责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依法对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施工许可证、合同鉴定、工程监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管理。

5、建立经营机构,保证企业经营正常开展。建议成立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对外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营运机构,与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管委会一名副主任兼任总经理,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作为债务法人实体,对外进行融资,筹措园区建设资金;(2)作为债权法人实体,用市场的办法组织对园区商业用地进行公开拍卖;(3)作为经营法人实体,直接投资园区基础设施,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与其他法人实体签订合约,投资基础设施;(4)作为国资营运机构,经营园区国有资产;(5)有偿为进园区企业开展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经营代理等社区服务;(6)用市场的办法组织有关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园区开展有偿服务活动。

(三)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工业园区高质、高效、高速运转。

1、建立全面封闭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工业园区实行全面封闭管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特殊措施;是减少部门之间的掣肘,摆脱体制束缚,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先进地区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全封闭大发展,半封闭慢发展,不封闭难发展。全面封闭管理就是将经省市政府批准划定的区域及今后根据建设需要,经市政府决定的工业园区(点)等地封闭起来,实行以“块块”为主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管理使用人、财、物。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在市工业园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市工业园区(点)具体管理事宜,并会同市委、市政府督察部门,严格检查市工业园区领导小组管理意见的执行情况,对不配合园区建设工作或办事效率低下、实行卡、拿、要的有关部门人员组织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对未经同意到工业园区搞调查、评比、收费的部门和单位,要向市工业园区领导小组汇报,经同意后向全市公开通报,同时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2、建立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使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调动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制定严格的考核评比奖惩办法,每年年底,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门及市直有关部门,对工业园区进行一次综合年检及年度考核,建议市委、市政府借鉴江苏、浙江发展工业园区经验,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其进行奖励,也可以探索对园区管理层实行“年薪制”的办法,同时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搞好生活福利,拉开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实行补贴制度,以体现“待遇留人”的政策。

3、建立依法办事的保障约束机制。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立法、执法工作,使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的意见和规定的基础上,避免和防止园区建设中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分散性。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业园区管理规定》,明确工业园区的地位、规格、审批程序、目标任务、原则和管理措施以及园内外和我市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办法等,经市领导小组审批后报市政府行文出台,以克服当前工业园区规定不

一、管理混乱所导致的体制紊乱、政出多门的状况,更好地指导工作。

4、建立政策优惠的良好发展环境机制。优化良好的环境,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由于全市工业园区的级别、规格不同,所享受的政策待遇也不同,这样既失公平,又影响和挫伤积极性。因此,要统一制定优惠政策,避免政策多样和政策失效的状况发生。

一是要把工业园区作为“特区”对待。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紧制定和完善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用地方面,要允许对入园企业实行先用地再报批;要尽可能地减免用地收费,对市级权限范围内的用地实行统一规定,集中使用土地用地指标;用地立项费、土地用途变更费、土地管理费、土地测量评估费要尽量减免;土地出让金要按最低标准执行。水电方面,要尽可能地统一电价、水价,最大限度地保证园区企业用电、用水。税收方面,要继续实行“免二减三”政策,对投产后第一年、第二年免征,第三年减半征收。信贷方面,要在抵押、担保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方面放宽条件,简化手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市财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应确定一定数目的建设基金,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园区建设要特事特办。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检查、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入园企业的有关手续要按照“从简、从快”的要求办理,做到“大事特办、小事快办”,提倡“多开绿灯、少开红灯”、“多支持、少干预”,在办事程序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制定并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承诺责任制,对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人员要严厉处分。

三是为园区服务要“特勤、特优”。要创新服务方式,在园区大力推行“三零”服务,即企业办事上政策外的零收费,生产经营上的零干扰,优质服务上的零缺陷。要转变作风,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形成“企业不上门,就上企业门”的优良服务局面。要拓宽服务途径,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工业园区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健全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如科技服务中心、产业咨询服务中心、货运物流仓储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会计审计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金融与担保机构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真正进得了园、安得了心、创得到业、赚得到钱。

5、建立激发园区建设活力的利益分享机制。为避免工业园区过多、过乱,浪费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情况的发生,激发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活力,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建立一套跨乡镇、跨县区迁入园区和引进企业入园区的利益分享机制。其内容是: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按照“存量保留、增量分成”或实行统计口径、税收分成、隶属关系“三不变”的原则,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入园企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从而扩大发展空间,调动区域内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篇6: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我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应对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转变服务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工作理念,大力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抓发展必须抓环保,抓环保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一、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服务水平

明光市环保局提倡“六不让”,即:不让客商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传递的文件在我这里积压;不让该办的事项在我这里延误;不让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在我这里违反;不让投资环境在我这里受到破坏;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突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主动服务、特事特办,提出了环境保护服务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几项举措: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兑现服务承诺制、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行行政许可一次性告知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建立绩效考评制、提高机关效能。

二是认真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支服务队伍、一个政策标准、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是遵循热情主动、文明办事、规范服务、及时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执法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环境综合执法的新路子,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采取集中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热情接待各类来访,不以任何借口推脱、敷衍搪塞或简单生硬地对待服务对象的请求和询问,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创建良好的机关作风和形象。

四是遵循“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思路、开放的管理、开放的手段、全面履行环境保护管理和服务职能,认真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五是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审批限时免费。凡属县级市环保局审批的项目,严格按照环保审批六项原则,做到“一个窗口,一视同仁,全程服务,一抓到底”,坚持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坚持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降低建设项目环评评估、监测等业务收费,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监督管理。环评现状监测费、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测费等项目收费,按国家规定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价格下调,对确实有困难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降低。

六是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相关服务项目,我局将行政职权事项由以前的130多项,调整合并为63项;对14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优化,制作了17项行政审批流程图,减化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公开工作人员身份和办公电话,加强服务监督;推进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服务;审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能提前完成的要尽量提前完成。同时,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合理确定环评等级。对于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支持的项目和我市拟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的项目,均实行“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特事特办。

七是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努力把我局建设成“思想更解放,服务更优良,管理更严格,审批更简洁,办事更高效”的廉洁从政部门。

八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教育和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减少违法行为发生,避免受到行政处罚。

九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倪发科副省长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国家“以奖促治”政策,促进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抓好畜禽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支持重点,我局要加大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力度,提前了解国家资金的投向,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努力争取中央新增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项目。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中央农村环保资金等中央资金,带动地方投资,支持企业治理污染,促进污染减排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争取其他渠道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工作,避免因工作不力而影响中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十是处理好严格环境准入与加快项目建设的关系。倪发科副省长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顾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随意降低环境准入门槛,引进一规模小,效益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高”项目的引进。环保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重金属项目环境准入机制。我局在严格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的同时,主动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环保法规政策方面的咨询指导,使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市的总体规

划、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技术规模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帮助政府和企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选择上少走弯路。

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把完成我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我们将明确目标,科学编制减排计划。认真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并与省总量处、市总量科积极沟通,及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按照规定科学编制总量减排计划,做到任务清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我市工业新建项目腾出总量指标。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国控、省控和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全面、准确,为项目的现场核查和台账数据做好服务。

三是坚定不移地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力。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因素,必须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污染减排。我局提出“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在改善环境中促进发展,控制排污总量,削减污染存量,优化排放增量”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同时抓好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大幅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一批国家级清洁生产企业和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型企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加快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四是坚定不移地做好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首先要清楚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对反映减排成果、服务减排规划的重大意义。要以加强环境统计支撑和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科学性、真实性为核心,努力加强环境统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努力适应当前统计工作的最新要求。其次要清楚认识到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对合理确定“十二五”污染物减排基数的重大意义。这次更新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深刻认识到当前的问题和困难,迅速启动工作,严格责任与要求,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与环统数据并轨共同为“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三、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日常的环境监督执法越显重要。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地方政府要重视环保,环保部门要敢于碰硬的的要求,抓紧抓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推动企业主动减排。

一是继续加大排污费的征收、稽查和追缴力度。实行依法、及时、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2010年环保行政处罚案件5起,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绿色信贷办理服务。对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银行信贷限制后积极整改到位的企业,经核实后及时向人民银行明光支行通报,帮助企业恢复环境信用,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持。限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污染严重企业上市和贷款。

三是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切实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是认真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大气、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在城区逐步取缔高污染燃料,在餐饮企业全面推行了油烟整治工作。

我局要切实履行环保职能,以保护碧水蓝天的环保行动对接城区,严把环保防线,以构建和谐生态环保型社会融入皖江带,坚持要做到“三个增强”:面对挑战,要增强危机意识;面对机遇,要增强发展意识;沉着应对,要增强责任意识。在新的形势下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减排计划,建设运行好减排“三大体系”,积极推进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各项环保目标任务,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我市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贡献力量。

明光市环保局

上一篇:生活老师培训材料下一篇:让你在外企面试中脱颖而出的五项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