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2024-06-14

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共9篇)

篇1: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就当前冶金工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而言,还基本停留在传统工业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比较多,排放的废弃物较多。同时由于冶金生产工艺和技术不够先进,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的冶金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了重大改变,其生产经营理念逐渐向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终极发展目标。一些冶金企业盲足地扩大生产规模,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使得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一些冶金企业的生产原材料虽然不是自己开采的,是通过购买方式获得,但由于冶金生产设备不够先进,矿产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利用率较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冶金生产技术、工艺,还是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但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同世界冶金工业发展水平接轨,我们必须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冶金工业发展道路。笔者认为,我国若想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加大对冶金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比如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废气、废渣、废水及其他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研究新型冶金生产设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就当前冶金生产环保技术而言,主要有烧结机头、机尾烟尘治理技术、高炉煤气净化技术、氧气顶吹转炉烟气的净化及回收技术、炼钢厂、炼铁厂的二次除尘技术等。

4冶金工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策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资源的日益短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冶金企业应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笔者认为冶金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冶金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意义。应将积极引进先进成熟的节能降耗技术,带动原料、燃料和材料节约,是实现冶金企业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思想和手段。

(2)冶金企业应积极掌握世界科技前沿,引进当前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考虑企业的工艺配套问题,保证企业新开发项目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节能降耗方面都在高起点;对于那些落后的工艺和陈旧设备应进行技术改造或者直接更新。逐步实现冶金企业单体设备节能降耗向系统节能降耗转变。

(3)冶金企业应将引进先进技术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根据生产和设备能力状况,在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时,有选择地配套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新的设备闲置或资源浪费。

(4)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究新企业生产节能降耗问题。将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本企业特色的自主节能降耗技术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冶金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总值不断攀升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大力发展冶金工业的同时,还需考虑到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随着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实现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冶金生产工艺、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方面要下大功夫。

参考文献:

[1]冷明辉.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应对措施[J].石油和化工节能,(04):4~5.

篇2: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冶金工业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冶金工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以追求产能为中心目标,而对冶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没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同时对于冶金生产工艺也没有进行节能改造,冶金生产耗能高,产能低。面对冶金工业这样的发展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认识到冶金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和创新冶金生产工艺和技术,尤其是冶金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方面更是重视。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冶金工业工艺和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相关的科研部门结合当前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冶金工业生产方面的节能环保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冶金工业生产技术体系,基本上满足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相信我国冶金工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日可待。我国也必将进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2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多数的工业化国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都加大了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后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冶金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工业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冶金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比如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了我们的饮用水资源;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了大气;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打破了我们的宁静的生活。同时冶金工业又是耗能极高的产业,生产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等。冶金工业的发展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为了能够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不给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过多影响,当今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必然。必须要努力研究和开发冶金工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将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同冶金工业生产工业设计相融合。积极探索新型的冶金工业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3:沈阳发展工业旅游的策略

一、沈阳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

1. 沈阳发展工业旅游对工业企业的意义。

随着工业旅游的发展, 使得沈阳市工业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比如安排旅游者参观一些大型企业, 如沈飞工业集团以及老龙口酒厂等, 工厂干净的环境、各种先进的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操作流程, 使得前来参观的旅游者对沈阳知名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另外, 开展工业旅游对于沈阳市工业企业了解与掌握最新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者可以通过对沈阳市企业的访问, 对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全面的了解, 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企业对于顾客的实际需求有了充分的掌握, 有效的把握了当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 以此将自身产品生产策略进行全面的整改, 并及时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2. 沈阳发展工业旅游对现代化工业的意义。

随着工业旅游的发展, 完善了经济产业结构, 推动了沈阳市各个工业企业的发展步伐, 使得整个经济区域的产业得到了良好的集中与配套, 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资金、物资、信息、人才等各个要素的流动, 这对于推动沈阳市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以及对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沈阳发展工业旅游对旅游业的意义。

工业旅游主要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依据, 将企业实体与品牌作为一种载体, 以此更深入的开发旅游资源, 其属于一种品位极高的旅游形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吸引了一大批研究各种高科技产品的旅游者, 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消费, 将以往那种比较单一的观光旅游形式进行全面的转变。沈阳市开展工业旅游, 可以使旅游产品类型更加的丰富, 其涵盖了专项旅游产品以及特色旅游产品两种特征, 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吸引力不断增强, 从而推动了沈阳市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步伐。

二、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的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媒体的形式对工业旅游进行宣传与推广介绍, 树立良好的工业旅游意识, 以此让旅游者对工业旅游全面的了解以及激发出其对工业旅游的需求, 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工业旅游的外部氛围。另外, 沈阳市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工业旅游示范点, 为了使旅游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 旅游经营部门应合理的组织安排、协调以及规划旅游路线, 制定一套完善的营销手册, 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并且还要将示范点模范带头作用全面的发挥, 总结经验, 形成旅游经济圈, 实现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2. 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 全面开发工业旅游市场。

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时间较长, 在本区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并且生产的工业产品类型也非常多, 工业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各种装备较好。因此, 在开展工业旅游时, 应以这些知名企业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这对于提高旅游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 如果在重点开发企业周围有其他类型的企业, 也应与其联合起来共同开发, 这样旅游开发效果将会更上一层台阶。

3. 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 推动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协调发展。

工业旅游是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城市应统一规划工业旅游资源, 使其在经济成长和产业演变的过程中, 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阶段进行开发。在建设配套设施过程中, 首先应考虑本地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 以此将工业旅游企业之间、企业与传统观光旅游景点之间进行良好的规划与建设, 从而实现高品位、绿化、美化的目的, 将工业旅游客体具有的功能作用全面的发挥, 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不仅使得客流资源朝着工业旅游景点方向上迈进, 同时也使得工业旅游与城市朝着同一方向协调一致发展。

4. 推出特色产品, 完善产品结构。

在旅游市场中竞争最显著的就是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 因此, 沈阳市在开发工业旅游过程中, 首先应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点选择在本地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旅游产品, 突出其独有的特色。首先, 沈阳市在新中国五十年的工业历史上, 创造了诸多的第一, 那么, 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知名度高的企业进行全面的开发与设计, 以此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旅游景点。另外, 我们还可以将沈阳市曾经获得的第一, 复制成原型, 建立一个工业产品展示厅, 以此作为工业旅游的主导产品向旅游者销售以及分发诸多的宣传介绍资料, 比如,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可以将自己生产的飞机制作成仿真模具放在展示厅中进行销售;沈阳市第一制药厂可以建立一个药品展示销售部门等, 这些方式不仅将当地的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同时, 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 工业旅游是一项新兴起的旅游形式, 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由于开发项目需要十分雄厚的工业实力,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局限性。不过, 沈阳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 素有“东方鲁尔”之称, 其是新中国发展工业的重要场所, 因此, 在开展旅游项目时应与沈阳市工业企业之间有机的结合, 从而使得沈阳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景点。

参考文献

[1]李欣.老工业城市工业旅游的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7年[1]李欣.老工业城市工业旅游的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7年

[2]汪希芸, 沙润.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07期[2]汪希芸, 沙润.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07期

[3]任宣羽.工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7年[3]任宣羽.工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7年

[4]胡江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浅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年07期[4]胡江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浅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年07期

篇4: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关键词:海南;工业结构;相对效率;相对优势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31-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08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基本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工业在“两大一高”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工业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实现了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总量上,海南工业总产值从1988年的31.25亿元提高至2010年的1470.35亿元[1],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2.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7.2%。结构上,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海南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化工、林浆纸一体化、汽车及配件、制药、矿产资源加工和食品加工与制造等具有海南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

但是,海南工业发展不足仍是制约海南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紧紧抓住未来几年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推动海南工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海南工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海南省2000—2010年间工业结构变动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优势与相对生产率的两个纬度相组合的分析框架,对海南工业结构变动做出实证性分析和判断,并针对海南未来工业优化升级的发展策略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理论框架

对工业结构考察通常是围绕着它是否能促进产业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提升进行的。衡量一个地区某一个产业竞争力应该包含两个纬度:相对效率和相对优势[2]。相对效率是指一个地区内某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生产效率,这可以通过库兹涅茨所提出的“相对生产率”指标加以观察,某一产业的相对生产率=该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全社会的工业总产值与劳动总就业量之比假设为1,这可以看成是相对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生产率大于l的行业属于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代表着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相对优势指标是指一个行业在一个地区内的产值份额与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这个行业产值份额之比,可通过“区位熵”来考查,某地区A行业的区位熵=某地区A行业产值比重/全区域A行业产值比重。如果海南某行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熵大于1,则意味着海南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某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取决于该行业技术特征决定的生产效率,也取决于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所以把两个纬度结合起来,以观察使用单一指标所无法同步观察到的地区工业结构变动的多样性,进而看出地区结构调整的多种可能性。效率和优势两个纬度的组合可以把一个地区的工业数量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相对效率和相对优势都大于1的产业(Ⅰ类),这表明某一种产业不仅与该地区其它产业相比生产率更高,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相对优势。二是相对效率大于1而相对优势低于1的行业(Ⅱ类),这表明这类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缺乏比较优势,但在本地区内仍然具有较高的相对生产率,即这类行业具有由本地区的资源结构与市场需求偏好所决定的本地化比较优势。三是相对效率小于1而相对优势大于1的行业(Ⅲ类),由于本地区与全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行业相对价格变化,这种行业在本地区可能生产效率没有其他行业高,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有竞争力。四是相对效率与比较优势都小于1的行业(Ⅳ类),这意味着这类行业基于两个纬度的观察都缺乏竞争力。基于相对效率和相对优势的二维分析框架,可以分析一个地区工业行业数量在四种类型中的分布和变动情况,从而得出这个地区工业总体上的现实竞争力及其变化。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框架和方法,本文计算了海南省2000—2010年间35个工业行业的相对效率和相对优势,以考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工业结构的分布与变动特征。工业结构变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行业的数量变动,可直接反映在每种类型工业所包含的行业数量上。二是工业行业的价值变动,可通过两方面指标来反映。一个指标是每种类型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这说明不同类型工业随着行业数量变化而引起的绝对价值量变动;另一个指标是区位熵,用某种类型工业产值占比在海南与全国的比值表示,以说明海南该类型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升或下降。

从表1~3中海南工业结构分布演进路径可知,2000—2010年间按行业相对生产率和相对优势分类的海南工业结构一直处于转型之中。结合表4中的相关数据,可进一步得出海南省工业结构变动的四个显著特征。

(一)从多元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

2000年,海南省相对效率大于1的Ⅰ类和Ⅱ类产业的行业分布比较广泛,不仅有食品、饮料、医药制造等轻工业部门,也有有色金属矿采选、金属冶炼与加工、石油加工等资源型工业部门,还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基本退出相对生产率高的行业类型,剩下的6个行业除烟草制造业外,基本属于交通设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化行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进入”的发展战略下,政府主导引入大量重化项目,使得海南工业向重化主导型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是在相对效率大于1的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的全球发展趋势中,基于资本投入的产业规模化扩张强化了这种转型。

(二)行业专业化程度提升

10年间,虽然具有相对优势的Ⅰ类和Ⅲ类行业数量从21个减少至13个,但产值比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平均增加了2.2个百分点。其中,相对生产率和相对优势都大于1的Ⅰ类行业的数量从8个减少至3个,产值比重也从50.4%下降至43.6%,但平均每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却增加了6.2个百分点。可见,虽然具有相对优势的工业行业数量减少了,但这些行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却增加了,说明海南工业结构变动过程中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海南自建省办特区起就秉承“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地方政府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及地方贸易壁垒对海南融入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阻碍较小。因此,工业结构演变由多样化到专业化是海南与国内及世界市场一体化推动的结果。

(三)传统轻工业竞争优势下降

“十五”期间,一些曾经具有竞争优势(如食品制造业)以及虽然相对优势不足但相对效率较高(如皮革、纺织品制造)的传统轻工业部门由于相对效率下降,从Ⅰ类工业部门转移到Ⅲ类或从Ⅱ类工业部门转移到Ⅳ类。“十一五”期间,不仅上述行业相对效率没有提高,而且另外一些行业如饮料、医药、化学纤维、造纸及制品业等还出现了相对效率和相对优势的同时下降而直接从Ⅰ类部门转移到Ⅳ类部门。

大量行业相对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传统轻工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这些部门而言,当工业结构演进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时,资本密集型工业的产业规模化优势会得到显现和加强,导致具有相对效率的工业部门必然向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这是全球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随着全球工业发展趋势的推进,地区整体工业生产率势必随着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而提高,导致一些原本相对生产率大于1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饮料和医药)逐步丧失生产率优势。而海南传统轻工行业相对优势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方面,这些行业技术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模仿生产的技术门槛较低,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海南生产的同类产品越来越大程度地被其他省份产品所替代,市场份额下降;另一方面,海南工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型后,轻工业的产值比重下降从而导致相对优势指标下降。

(四)行业竞争优势的二元化趋势加剧

10年间,海南工业结构中相对生产率原本较低的Ⅳ类行业相对优势减弱,从0.46下降至0.18,而相对生产率较高的I类行业的相对优势增强,从2.46上升至3.36,“高生产率—高优势,低生产率—低优势”的二元化趋势更加严重。其中原因,既有海南重化工业主导转型导致工业发展过于“偏科”的问题,即对于石油化工产业过分依赖,忽视了对资源型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工业行业的巩固和再创;也有这些低生产率行业自身存在规模小、设备老、技术开发力量弱、创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无法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形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相对效率与相对优势的两维分析框架度,本文综合考察了2000—2010年海南省工业结构的分布与变动,得出了四个基本特征:从多元化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行业专业化程度提升、传统轻工业竞争优势下降、行业竞争优势的二元化趋势加剧。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海南未来的工业结构仍然会朝着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坚实经济支持和产业支撑。

(一)走科学发展道路

继续走“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发展新型工业”的发展道路,为海南工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澄迈老城开发区、海口高新区、海口保税区、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区、东方工业园区、临高金牌港开发区等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园区,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龙头、以节能环保为前提,推动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向园区集聚,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新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最大附加值。

(二)大力发展传统轻工业

大力推进传统轻工业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传统轻工业的振兴。轻工业是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标准建设和品牌培育带动饮料、农特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支持企业转型提高效率

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精深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海南资源型和机械制造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装置,关闭和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加强企业战略性重组与结构性调整,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重点,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快能源、冶金、有色、化工以及现代设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篇5: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

文/邹剑锋叶有华

自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Lowe教授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概念以来,各国学者对生态工业园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了试点建设。一般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的第三代工业园,是目前工业园的最高级形态,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

目前,深圳正在推进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于解决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之间矛盾,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宝龙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在深入分析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园区下一步的建设发展策略,希望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参考。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宝龙工业园地处龙岗中心区,紧靠龙岗中心城,属深惠公路沿线辐射地带,对外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园区汇聚了比亚迪、深天马、同洲电子、科陆电子、实益达、创益太阳能一批上市公司及方正微电子、兄弟工业、五洲龙汽车、赛格导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宝龙工业园已经成为龙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是龙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1.经济快速发展

宝龙园区自成立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园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多翻了一番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宝龙园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0.2亿提高到2010年的237.6亿元,年均增长23.4%,企业实际纳税额从2005年的8.9亿提高到2010年的27亿元,年均增长42.2%。

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主导产业突出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截至2011年,园区共引进130多个项目,其中高新技术项目55个。园区主导产业突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方正、天马、意法半导体、深爱半导体、华润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以比亚迪铁电池(在建)、中广核(在建)、创益科技、五洲龙客车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华大科技、宏商电子(在建)、宏海材料(在建)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

通过积极进行产业链条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产业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从材料研发、制造、应用到废旧材料回收利用的新材料产业链,以亚迪铁电池(在建)、中广核(在建)、创益科技、五洲龙为核心新能源产业链条也在构建当中。

3. 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

宝龙园区位于龙岗中心区域,紧邻龙岗中心城,对外交通便捷,拥有慧盐、机荷、深汕、南通道等快速干线,可快速到达盐田港、皇岗口岸、宝安机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航运方面,距深圳宝安机场50公里,约40分钟车程;陆运上主要依托罗湖口岸,距离28公里,约30分钟车程,距皇岗口岸38公里,约40分钟车程;海运方面距离盐田港17公里,约20分钟车程。

4.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综合配套稳步提升

自园区成立以来,龙岗区政府共投入约20多亿元的开发建设资金,逐步完善了园区的水、电、路、气和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目前,宝龙园区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园区绿化环境进行了多次提升改造,建设了宏图、同乐、碧岭等三个变电站,由中心城水厂和獭湖水厂同时为园区供水,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络也已覆盖了整个园区。

为解决企业员工的生活娱乐难题,园区建设了东、西两片生活配套区和三个外来工服务中心,规划中的宝荷医院、龙湖公园、宝龙文体中心以及保障性住房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5. 生态环境优美,企业环保意识较强

宝龙园区拥有炳坑水库,植物园、石鼓岭山体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园区内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区内企业多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企业,企业运作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环保意识优秀,拥有深爱半导体等广东省“节水型”企业,兄弟工业等“鹏城减废行动”优秀企业,重点企业如方正微电子、意法半导体、同洲电子、比亚迪精密制造等企业已全部通过了ISO14001认证,园区整体环境质量良好。

园区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的差异性绿化,即根据各个厂区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在厂房周边有针对性的种植抗污染性强、对特种污染物有吸收净化的植物,达到了美化、提升园区环境的双重效果。

6. 生态效率居于深圳前列

通过推进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开展固废回收利用,2010年园区单位工业增

3加值新鲜水耗为3.02 m/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5 t标煤/万元,生态效率居于深圳

前列。

三大问题制约园区发展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生态工业园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产业链有待完善

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根据生态学原理构建的稳定的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无一不具有完整科学的生态产业链条。以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为例,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产业类型以电子信息工业为主,与宝龙园区有很多相似之处,苏州高新区通过积极对现有的生态产业链网进行补链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工业群落生态产业链群和机械制造工业群落生态产业链两个生态产业链(群)和一个电子废物代谢链群,在园区内形成了从原材料入园到终端产品生产到废物回收利用的较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目前宝龙园区生态产业链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主导产业链条尚不完善。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但目前三大产业链条都有待完善。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以IC产业为主,园区汇集了包括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意法半导体和深爱半导体,方正微电子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IC制造企业,在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领域,技术已非常成熟。但IC产业链的上游产业—集成电路设计环节比较薄弱,急需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完善现有IC产业链,形成IC产业共生体系,提高产业聚集度。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园区目前仅有创益科技,五洲龙汽车两家新能源企业,且企业关联度很低,创益公司主要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五洲龙汽车公司主要生产环保混合动力大巴。园区新材料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投产企业仅有华大电路科技和数家LED研发制造企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产业集聚尚未完成,产业链处于散乱状态,缺少配套产业,生产成本较高。

二是静脉产业链条薄弱。目前园区缺乏专业的废物处理企业和废物回收利用企业,所产生废物都由各企业自行处置,由于处理设施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处理成本较高;由于缺乏废物再生、再利用的技术和经验,废物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园区虽然已经建成了供日常道路绿地浇灌和道路冲洗的绿地中水给水系统,但可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水的中水系统尚未构建,园区管网也未实现与市政管网的全面对接。此外,园区范围内仍没有大型的污水处理厂。

2.龙岗河流域限批的制约

龙岗河流域内的工业是以电子为主,兼顾加工业、纺织、食品等多门类、综合型工业结构,农业方面以养殖业及农副产品为主。在建设初期,由于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龙岗河流域每年接纳大量的废水、污水,且固体废物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体黑臭现象频发,严重威胁流域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供水安全。为彻底整治龙岗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深圳市环保局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对龙岗河、坪山河两河流域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限批的通知》(深环[2007]266号),在两河实施行业禁批、行业限批、企业限批和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对于宝龙园区提高产业层次和生态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园区进行产业补链建设,引入新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带来困难。

3.缺乏高端配套设施,难以留住高级人才

尽管宝龙园区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也一直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但目前各种配套设施依旧不足,特别是缺乏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高端配套设施。由于商业及文体配套设施的不足,企业员工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给企业招工带来困难;由于缺乏学校等高端配套设施,高级人才不愿意入住园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园区现有大部分重点企业包括同洲电子、科陆电子、天马微电子、实益达、创益科技、深爱半导体等都把总部或研发机构设在市区,把生产制造基地设在宝龙,都是宝龙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高端配套设施以及公交线路,留不住高级人才的缘故。

宝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策略

在深圳大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宝龙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注重培育创新型企业,抢占产业链高端

吸纳、承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上部分环节是我国大部分产业园发展之初最常采用的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道路的弊端已日益显现。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平台,产业规模再大,也不可能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和主导权。

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择优引进发展势头好、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企业,实现园区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都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世纪以来,两大产业均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在新材料领域形成若干优势领域,如新能源与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及其深加工产品等,在新能源领域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知名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宝龙园区迅速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提升园区整体配套水平

生态工业园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和生活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的实现,在时间上应贯穿于从初建到稳定运行的全过程,空间上应顾及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和娱乐休闲区的整个区域。园区应以医院、学校、公园、文体中心、大型购物商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园区整体配套水平,营造高技术人才工作、生活、休闲的良好环境,吸引高技术人才聚集,促进园区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4.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知识型人才是支撑高科技企业和高新园区发展壮大的根本,通过制定各种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园区开展短期和长期的工作。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签订定向人才就业协议,与周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园区内新建包括IC、太阳能、核电、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同时鼓励园区内各企业自身培训机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加速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决策管理者,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干部的业务素质的目的。建立以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园区企业代表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园区建设专家咨询小组,负责对宝龙园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中的全局性、方向性、技术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5.加强对引入企业的后评估

建立起入园企业的后评价制度,对企业入园投产后的运营状况、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产生治理情况以及和园区已有企业的互动合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协助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策略和改进生产工艺。对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达不到补链要求或不符合安监、环保要求的企业考虑收回土地,重新开发。

篇6: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从重要意义、基本方针、互动关系、主要任务与改革措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若干基本策略.

作 者:姜爱林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650221刊 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年,卷(期):200417(3)分类号:F29关键词: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发展

篇7:工业园招商策略

对于产业地产、工业地产来说,招商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有许多老板认为,一个项目活盘还是死盘,就取决于招商的成败。前些日子出席中国工业地产高峰论坛,不少人向我请教工业地产和产业地产该如何招商的问题。

这里我把自己多年来的实战经验以及对招商理论的研究探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俗话说,文无定法,招商也是同理,招商也没有固定的法式,招商的方式与策略会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尽管如此,招商还是有规律可循,通常来说,只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并按照步骤依次去走,招商的成效就比较显著。

这里我将招商有效划分为8大环节,每个环节的侧重点不同,8个环节构成招商体系。

1、营商:从筹划、管理、建设角度构建项目招商资本

招商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更不能将招商看成一个外接配置,也不能为招商而招商。无论是产业地产、工业地产还是商业地产,如果为招商而招商,其结果肯定是失败。有一个在江西做箱包工业园的开发商找到我,他说,他的项目规划、定位全部做好了,现在就是要找一个专门负责招商的机构。并且他反复强调,只做招商。像这个园区开发商,就是为招商而招商。

这里所说的营,是指筹划、管理和建设的意思。我有个理论:营销要从产品做起,招商要从定位做起。如果抛开产品去做营销、抛开定位去做招商,其结果可想而知。

招商为什么要从定位做起呢?

招商从定位做起,实际上就是掌握“定价能力”,也就是构建起项目成功招商的资本实力。

没有一个好的定位,没有一个差异化的与众不同的定位,招商做起来就会很艰难,所谓招商要从定位做起,就是指根据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特性,结合市场竞争情况,来对项目做一个差异化的定位,从定位上规避竞争,或者退出竞争,通过定位打造一个市场上全新的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为客户所喜欢的产业园区,有了这样一个项目,你就等于掌握了招商的“定价能力”,游戏规则就是由你来制订的。

当这样一个产业园区项目投放市场后,招商就不再是招商,而是选商。也就是说,不用你去招,人家会自己找上门来,你要做的是选择你想要的符合业态要求的商家。这就又有了“议价能力”。一个项目,既掌握了“定价能力”又有了“议价能力”,想不成功都难。

2、诱商:设置诱因,诱惑商家

一个园区的招商,靠什么来吸引商家?这是招商的重中之重,没有了这个诱惑商家的因素,招商就无从谈起。

所谓诱因,是与“内驱力”相对应的,“内驱力”是事物内部的动机性因素,而“诱因”则是事物外部的动机性因素。形象一点说,比如一个女孩的“内驱力”就是素质、思想、智慧,而“诱因”则是外在形象、穿衣打扮。

在正式展开招商实施前,先得给园区项目设置一系列的诱因,以此来诱惑你的目标商家群。诱因设置合理、科学,招商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诱惑力越强越成功,设置诱因需要拿捏好商家的兴奋点、关注点,要击中商家的需求中心、兴奋神经。

当一个人饿了时,只要你出示食物,无论是什么食物,都足于给对方形成强大诱因,而当对方不太饥饿时,那么你就需要根据这个人的爱好,出示一款包装精美,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这也会给对方形成强大的食用诱因。

当一个园区项目定性后,也就是定位、规划等重要环节已经落实而不能调整后,那么也可以根据园区项目的具体情况、性质特征,结合商家的需求点、兴奋点来制定出招商诱因。

招商诱因的设置必不可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诱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诱惑力越大越好。诱因不能太多,多了反而失去了诱惑力。当一个人同时具备十几项优点时,就反而变得没有优点了。一种药什么病都可以治,结果是只能治表不能治本,比如万金油就是一个典型。

3、引商:以造势、喧势的方式经营注意力

有了诱因,如果不把诱因包装出来、展示出来,就如同美女在黑暗中向人抛媚眼,那是毫无意义的。媚眼一定要抛,但不是在黑暗中抛,也不是在无人时抛,而要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场所、合适的对象去抛,这样才能抛得适得其所、抛出效益、抛出效果,才能达到抛媚眼的宏观目标。

引商的操作法则:

首先是把诱因进行系统、专业的包装。包装有两层含义,一是方便搬运,二是促进销售,这里所指的包装是后者。包装的方法也有二,一是硬包装,二是软包装,这里所说的包装方法也是后者。

诱因包装主要是对项目的形态、结构、主题、定位、新材料、新技术、视觉传达等方面进行软性包装,包装的前提是要全面深入研究接受对象,也就是商家的特性、喜好、追求等,要依此进行精心巧妙的包装。

其次是对包装好的诱因推而广之。推而广之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受众认识、了解项目,将项目形象进行全覆盖和针对性覆盖传播,让项目深入商户之心,从而打动商家。

势为我用、势为我出,成功与否,取决于造势的效果。通过造势引来众多商家的关注。

引商要营造出广场效应、剧院效应,也就是注意力效应。

4、链商: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链接更广泛的商家

所谓链商,就是打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通过触动主体产业这一共价键,将其线形结构链上的各个互为联系的单体链接起来,以带动全链条的整体效果。一句话,就是通过主体产业带动其上中下游的商家。

这一手法,可以起到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神奇效果。这一手法也叫针对性招商,就是针对某产业链,打通它,全吸引过来。抓住了一点,就等于抓住了一条线。

5、聚商:以近交的方式,一次性网罗目标商家

通过前面一系列连环动作,项目已经在目标商家的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诱惑力、感召力、吸聚力。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把目标商家聚拢,做最后的攻心术。

前面打出的连环拳,都属于远攻,仅停留于远攻,效果得不到巩固和提高。远攻的目的是什么?是近交。

所谓聚商,就是近交,就是把目标商家召开在一起,俗话说,亲戚三年不走也成陌生人。还有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只要一见面,就会或多或少产生几分情谊。把商家聚集在一起,既与之交好,又通过贴身进攻,促其将冲动上升为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聚商,形成羊群效应。聚商还可以利用到场的商家,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各个击破。

聚商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路演、论坛、会议、介绍会、签商会等都是不错的手法。

6、洽商:情感招商,攻心为上

洽商是利用前一环节,将聚焦在一起的目标商家,对其进行集中和分开的友好洽谈。

集中就是对所有到场的商家讲解项目的核心优势、招商效果、进场规则等。分开就是分别找商家一个一个地洽谈,利用情感招商,攻心为上,打动商家。

7、招商:制定招商政策,深度诱惑商家

招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制定招商政策,招商政策与诱因有联系也有区别,诱因更多的侧重宏观层面,而招商政策则侧重微观,是给商家带来切身利益的政策性要素。

招商政策的制定,有三种方法:

一是梳理同类项目的招商政策,看看竞争项目都在使用什么政策,这些政策的价值如何。

二是拜访客户,了解客户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是梳理项目及项目所在地政府所能提供的相关政策支持。

然后根据这三方面资料梳理出项目有别于同行又优于同行的招商政策。招商政策还包括收益模式、租售模式、服务模式等。

8、选商:选择符合定位与业态的商家

这是最后一道环节,到了这个环节,基本就大功告成了。通过前面的“七剑下天山”,招商的效果就已经基本达到,这时候需要做的是选商。选商的操作比较简便,就是要根据项目的定位(产业定位、园区定位)、业态来选择合适的商家:

一是要选择与定位、业态相符的商家。

二是要选择名优特商家,即选择能给项目带来号召力、影响力、聚焦人气和财气并能做强做大的商家入场。选商,实际上就是筛选商家。

篇8: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策略探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十分迅速, 到2010 年为止, 全国由科技部批准的53 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建区初期的100 倍以上。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利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 使工业园区内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园区所吸纳的就业量也越来越多, 每年园区产出和其带来的政府税收也日益可观, 园区规模逐渐发展扩大。一方面, 工业园区的发展能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转型调整, 另一方面, 工业园区能为江西省的就业与再就业、城镇化等做出巨大贡献。当前江西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 但由于下行压力加大, 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够牢固, 还需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增强发展升级的定力, 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江西省工业园区现状

2. 1 以中小企业为主

迄今为止, 江西省共有年主营业务收入120 亿元以上、利税总额12 亿元以上、园区就业总人数1 万人以上的省级工业园区94 个, 其中包括15 个国家级开发区。然而在江西省工业园区的众多企业中, 99% 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管理机制灵活、承受风险能力强、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 更具创新性等优点。但从目前来看, 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且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程度低, 在生产过程中对排放的污水处理严格达标企业少, 工业园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便民服务还未能跟进, 诸如此类因素构成了影响工业园区发展的不利局面。

2. 2 功能定位较为明确

江西省各地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 都是建立在依靠各自不同优势的基础上。江西省各市工业园区具体发展状况见下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 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市工业园区正努力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集聚, 分别在高新技术、医药、服务行业、化工、纺织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发展, 功能定位较为明确; 且各个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13 年的利税总额与上期相比均有所增加, 其中增长率最高的达到30. 99% , 为宜春经济开发区。

2. 3 拉动经济迅速发展

由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一方面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截至2013 年底, 江西省工业园区的用工总量已达到180 余万人, 另一方面为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同时在经济总量上, 2013 年园区内38 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行业盈利, 其中,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86. 40 亿元, 拉动全省工业园区利润增长16. 4 个百分点, 贡献率达41. 8% 。各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特色产业培育, 工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省内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 拉动了各大产业发展, 增加了政府税收, 极大的促进了江西省经济的发展。

3 江西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 1 产业集群程度低

在工业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园区因受各种内外因素交织影响, 难以避免的存在着若干问题。产业集群程度低则是目前江西工业园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目前, 在江西省工业园区中, 存在着大量东部转移产业, 而它们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且其中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因为政府多出于政绩考虑, 无目的地大量引进各种相关度不高的工业企业, 且部分园区企业分散, 另一方面园区内特色还不够明显, 园区内特色产业的聚集还远远不够, 从而导致了园区产业层次低, 集群程度不够高的状况, 阻碍了园区龙头企业的形成, 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

3. 2 发展方式粗放

粗放型经济指: 采取扩大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生产的一种经济发展类型。 (1) 与其相应的生产力发展, 只是一种量上的积聚。虽然现今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方式已有很大改观, 但是在江西省内大部分资源型产业依然发展方式粗放、规模小、资源消耗量大、产出低且污染大。如江西鹰潭工业园依靠铜矿资源发展铜加工工业, 赣州依靠稀土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制造, 以及其他地区园区的纺织、鞋业、建材等产业, 需要大量投入生产要素, 在不改进生产技术的前提下, 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短缺, 生产效率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不可持续。

3. 3 融资渠道窄

社会闲散资金雄厚, 然而却大量集中于银行等金融部门。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规模小, 自有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资产抵押担保, 向银行借贷困难且手续繁琐, 而民间借贷成本高, 融资工具又少, 从而流动周转资金不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占江西省企业总数达80% 以上的中小企业, 贷款总额只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量的6% 左右, 融资景气指数和流动资金指数都下跌, 均处于不景气区间。且截至2014 年, 全省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担保机构只有129 家, 这对于支持江西省工业园区众多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以致园区的整体发展都远远不够。

3. 4 人才匮乏

如今江西省工业园区普遍招工困难, 且对于劳动力已不再只是简单操作的传统工种的需求, 而更多是对现代生产技术熟练掌握的技术工人的需求。2008 年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缺工近20 万人, 在众多的江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 75% 的学生都选择毕业以后去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10 年, 据江西就业局报告显示, 园区内一些传统行业又面临季节性缺工, 随着新企业的不断加入, 用工难形势逐渐严峻。而到2013 年, 江西工业园区用工缺口已经达到35. 1 万, 其中普通工人27. 9万人, 专业技术工人5. 5 万人, 管理人员1. 5 万人。

4 应对措施

4. 1 合理规划, 科学导向

江西省各个工业园区应该加强入园的企业的关联性, 依靠当地的发展重点和优势, 形成特色产业园区, 对投资者产生磁吸效应;打造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品牌, 带动相关企业共同发展, 构建联系紧密的产业链; 提高产业层次, 保持不同层次产业间科学合理的比例, 既有高新技术产业, 也兼顾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合理规划园区工业企业布局, 整顿对土地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 集约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科学布局工业园区以及园区内企业, 做到保护好环境不影响城市生活。

4. 2 建立创新模式

在管理上完善相关机制体制, 建立管理激励机制, 鼓励创新提高效益, 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市场调查、技术指导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在生产上要努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加强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所的合作, 争取互利共赢, 把知识转化为产出, 或增加对外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或设备,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资源利用率,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

4. 3 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方面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来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园内工业企业可以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风险基金和产业基金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二是促进间接融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 可以通过互相为对方担保、联合担保和再保业务, 充分利用相互间资源, 尽可能的借贷到更多的资金; 政府应该尽职责引导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给予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方面的帮助; 努力增加开发园区信贷服务项目, 带动更多的资金直接进入园区; 接纳多元化投资主体, 广泛吸收区域外的不同主体的投资以及外资。

4. 4 广泛吸引人才

政府帮助建立起学校与车间的对接、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 可以派教师去企业挂职, 也可以经常请工人进课堂教学, 着力培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去园区内企业工作的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提供工资福利、养老保险、户籍准入等待遇; 企业也不要过于依赖政府, 要有自己的岗前培训制度等措施, 吸引人才加入, 尝试联合学校培养定向人才, 适当提高工资标准; 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 多开设符合园区企业用人需要的专业, 使毕业生更适应园区用工需求。

摘要:江西省工业园区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集聚, 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已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江西省工业园区目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产业层次不高, 园区的发展受集群度低、发展方式粗放、融资渠道窄、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 要突破目前遇到的在产业规划、融资、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瓶颈, 还需要寻求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多渠道融资、引入人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江西,工业园区,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全春.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产业治理[J].当代财经, 2005 (06) :97-99.

[2]董俊.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11) :264-265.

[3]李国武.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关系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8) :50-55.

[4]王辀云.城市工业园区成功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1) :143-146.

[5]喻春光, 刘友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6) :128-131.

[6]何雄伟.促进江西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 2013 (08) :97-101.

[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经济词典[M].南京:凤凰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篇9: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概括了“工业4.0”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和环境,认为我国有必要在工业发达区域和行业企业进行“工业4.0”发展的先行先试,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其次,利用我国的国情优势,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推进“工业4.0”在我国的发展;文章还对“工业4.0”发展的驱动力进行了逐一分析。全文为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步勾画了一套完整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作为这次新产业变革的体现形式之一,“工业4.0”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标志着工业生产进入互联网时代,以网络物理生产系统为基础,生产制造系统将采用互联网的嵌入系统、以及物联网和基于WEB的服务,是人、物、产品联动的互联网自动化的生产制造模式。“工业4.0”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符合国家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二、 国内外“工业4.0”发展现状

“工业4.0”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一经推出,即产生巨大连锁反应,德国在2013年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职能部门大规模组织众多单位联合推进。对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化历史,根据德国的一般分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工业3.0”阶段,正积极迈向“工业4.0阶段”。如图1所示,可见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化时间、标志和生产制造模式的变化。

因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为了能在新经济时代不落伍,其它发达国家也推出了各自的工业振兴计划。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与“工业4.0”基本相同,美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在2013年,法国政府推出了“新工业法国”,英国政府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日本政府在最近版本的“制造业白皮书”中格外强调了日本需要应对新制造模式的变革。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实际水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国家的整体制造业政策必须结合具体国情,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政策。德国“工业4.0”重点在于生产制造模式的革命,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内容有相同部分,但发展目标差异挺大。

但我国幅员辽阔,工业发达地区和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完全可以开展“工业4.0”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配套比较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拥有了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非常适合“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先行先试,从而带动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实力的提升,这也是在中国研究发展“工业4.0”的意义所在。

三、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框架

目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互联网进入工业领域势不可挡,传统工业企业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发展受全球化、灵活性、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周期影响巨大;产品生产面临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价格下降和成本压力增加,资本市场需要快速的投资回报期,资源短缺需要能源利用提高效率;网络时代的客户需求将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大规模单品制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

面对新的发展危机,面对新的国际工业界竞争趋势,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和领头企业应及时跟进“工业4.0”的发展节奏,做到有所作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方式来进行新一轮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完全可以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在某些领域和行业赶超发达国家;因为中国有强势政府的国情优势,易于进行产业集群的组织和协调,因为“工业4.0”强调的就是工业生产智能化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发展。

我国工业界可以跟踪研究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4.0”的发展现状、特点、路径和方法等,理清“工业4.0”的发展路线图,总结对我国产业发展有益的先进经验,并探索发达国家经验的中国本土化路径。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研究我国工业经济哪些方面急需并且可以适合优先运用“工业4.0”的理念和发展成果来进行改造升级发展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生产制造能够实现智能自适应、机电控制模块化、互联网移动实用化和PLM管理一体化;在产业链、管理链、协同生命周期链的三维结构框架下,企业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纵向集成、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集成和价值链上的端到端集成,逐步实现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

根据著名的产业集群钻石理论,发展“工业4.0”产业集群可以从“工业4.0”产品的需求、“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工业4.0”相关支撑产业这四个产业集群构成要素方面组合推动“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图2)。

在“工业4.0”产品的需求方面,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国内外客户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这种需求对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非常有益处。有了更高的市场需求,使得工业企业更倾向于抱团发展,产业集群能更容易形成。并且中国目前的工业阶段仍处于2.0和3.0阶段之间,这既是相对落后的局面,又是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优势,这些传统企业制造实力的提升很需要“4.0工业”科技产品的介入支持,这是一片海量的市场,有助于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产品市场发展。市场需求的拉式生产制造模式也是“工业4.0”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方面,《中国制造2025》的公布,也证明了国家正在努力营造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和政策,这有利于改善“工业4.0”相关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竞争环境。“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和竞争环境。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工业4.0”相关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对科技创新的长期投入,因为“工业4.0”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急功近利不可能成功。良性的企业竞争环境可以有力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专心搞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加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方面,为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可以积极创造有利的生产要素条件,比如在人、才、物、基础设施等条件方面向“工业4.0”相关企业倾斜,进一步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规划水平,引导并促进国内外相关先进生产制造企业的产业集聚。当产生区域性产业集聚后,生产要素条件就会产生规模效应,产生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工业4.0”的相关支撑产业方面,“工业4.0”产业集群需要众多相关产业的支撑,比如工业产品配套、工业企业服务配套等。目前国内分布广泛的众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的企业可以做“工业4.0”产业集群的相关功能支撑。“工业4.0”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做产业链的集成,将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众多配套企业智能化互联互通链接起来,共同为客户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相对工业技术落后的局面下大力发展“工业4.0”产业集群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

四、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

德国推动“工业4.0”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他们的平台、流程、系统,这是我国驱动“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时也应该借鉴的地方。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体系应该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法规完善、资金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如图3)。市场机制驱动是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通过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来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孕育、成长和发展。

顶层设计方面,通过强势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产业组织来推动“工业4.0”的发展,这是我国诸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尊重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市场的发展问题。国家层面和发达地区政府通过规划“工业4.0”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首先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作试点,实践得出发展经验,再逐渐推广。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工业发展阶段和工业基础差异巨大,《中国制造2025》还只是一个全国性的工业制造业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还需要在发达地区为推进比《中国制造2025》更高端的“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推出更加具有地域特征的工业制造业政策,以适应当前国际“工业4.0”快速发展的形势。

目前我国法规不够完善,有些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工业4.0”的发展比以往工业发展阶段更需要完善的工业经济法规,企业长期的工业科技开发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法制环境。“工业4.0”的发展需要对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没有对工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严格保护,“工业4.0”产业集群不可能发展成功。“工业4.0”需要对诸多产业参与单元进行系统集成,那么这就涉及到诸多行业技术标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参与单元信息就会因无法兼容而造成信息孤岛,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各种“工业4.0”技术标准,并不断更新版本。

建设“工业4.0”产业集群,必然要求资金充沛作基础条件,因为搞技术创新,就得要投入。目前国内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发展“工业4.0”无捷径可走,无现成的标杆可以模仿,这和“工业3.0”时代我国有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做参考有着巨大的区别。我国企业要想弯道超车,必然要求行业领头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工业4.0”平台上进行竞争。国家可以通过低息贷款、科技专项扶持基金、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进行资金支持。工业科技创新不必然全部成功,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是国际通常做法,目前国内VC对生活消费类投资巨大,还需政府积极引导,引导VC对“工业4.0”相关工业科技创新进行大量风险投资。

“工业4.0”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技术进步的表现。“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科技攻关,才能形成智能化互联互通。一些工业经济发达的区域可以开发“工业4.0”公共信息平台,方便产业集群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制造水准有待提高,这就更需要在“工业4.0”产业集群的整体带动下,共同推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公司作系统集成,更需要众多小公司做配套,所以小公司需要有做科技小巨人的心态去投入技术开发,采取市场聚焦策略,在利基市场取得自己的成长。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建设不同层次多方参与的“工业4.0”科技攻关体系,对科技难点采取联合攻关。

“工业4.0”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新的管理思想、方式、体制、机制都涉及到人才培育的问题。这里的人才可分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三类人群,只有这三类人群素质都提高了,“工业4.0”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发展。德国和美国在“工业2.0”、“工业3.0”阶段所建立的人才培育体系有力支撑了其向“工业4.0”阶段的发展,而中国工业基础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高素质员工、特别是能操作高技术设备的产业工人还比较缺乏。要提高人才素质,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涉及的面非常广,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国情,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引导,做好“政、产、学、研、资”的互动机制,消除教育、科研、企业、政府产业规划自成体系的条块孤立障碍。建立产业集群联盟和行业集群联盟,最好通过各种工业产业协会进行协调,以减少政府对产业集群具体运作事务的直接干预。政府和产业协会需要进行长期规划、跨行业、跨专业进行整合协调;IT行业专家、自动化专家和既有工业技术人才必须一起合作;并且还需要多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五、 结论

“工业4.0”是又一次新的工业革命,是一次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以实现智能化互联互通的工业制造为目标。面对发达国家的快速推进和我国总体较差的工业基础,我国的工业界而应该迎头赶上,敢于参与国际新工业技术的竞争,在我国工业发达区域和行业企业进行先行先试“工业4.0”的发展,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利用我国强势政府的有利条件,以工业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方式驱动“工业4.0”在我国的发展。运用国际成熟的产业集群钻石理论,从“工业4.0”产品的需求、“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工业4.0”相关支撑产业这四个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着手,从顶层设计、法规完善、资金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这六个方面进行驱动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但如何通过产业政策的导向,使得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在工业发达区域进行“工业4.0”产业集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2] 沈烈初.谈《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J].经济导刊,2015,(9):58-64.

[3] 李金华.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9):71-79.

[4]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5]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上一篇:二年级描写家庭趣事的作文:有趣的父子下一篇:三月三上巳节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