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

2024-06-17

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

“经济法”结课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课程论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

题 目:

——学习竞争法的心得体会

课程名称:。。。。院(系):。。。。。年 级:。。专 业:

。。班 级: 金融。。。班 学 号:。。。姓 名:。。

完成日期: 2011年 6 月 24 日

目录

摘要..................................................................................................................3 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4 1.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4 1.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4 1.2.1自愿、平等、公平原则...............................................................4 1.2.2诚实信用原则..............................................................................4 1.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对象........................................................................4 2.学习心得体会..............................................................................................5 2.1学习的所感所想...................................................................................5 2.2我所认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6 参考文献.....................................................7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

——学习竞争法的心得体会

姓名:。。。。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飞跃,特别是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21世纪市场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商战”变得残酷异常,“优胜劣汰”非常现实,同时不正当竞争也愈演愈烈。当前,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而再加上我们受几千年来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在面临不正当竞争时选择“认命”,但是,我认为,要想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使得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必须被大家(大家也应主动地)熟知、熟悉并敢于善于应用,从而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或集体的利益。本文将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并结合相关法律背景,对有关的基本理论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期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尽早建设并完善法治社会添一点力。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

基本知识

心得体会

问题

文:

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1.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通过学习《经济法》可知,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在维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竞争法包括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广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包括《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价格法》、《商标法》、《专利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仅指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此市场经济行为有了法律的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也确实为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将资源配置推向帕累托最优状态。1.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2.1自愿、平等、公平原则

自愿即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交易活动,不受他人欺诈胁迫的原则;平等即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平等的,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公平即经营者应当合情合理第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我认为这也是交易能够进行的基本前提。

1.2.2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经营者在经营中,应当坦诚相待、恪守信用,作出正当并且符合商业道德的行为。我认为“人无信不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也无论放在哪行哪业。

1.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对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宇宙世间最基本的运行机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市场经济的竞争成为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也是市场活力的源

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品经营者为自己的利益在特定的市场上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为争夺市场地位或顾客而作的较量,并产生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在商品经营活动中互相争胜的活动。竞争有正当竞争、平等竞争、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那么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通过经济法的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即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10类:(1)欺骗性商业行为;(2)商业贿赂;(3)虚假宣传;(4)侵犯商业秘密;(5)低价倾销;(6)不正当有奖销售;(7)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8)诋毁商誉;(9)串通招投标;(10)强迫交易。(详细知识点见赵威主编《经济法》第三版243—247页)2.学习心得体会 2.1学习的所感所想

作为一名学习经济学的本科大学生,学习有关经济行为的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公民的义务。在我国这个竞争十足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法律体制的不完善,不正当竞争行为非常容易为经营者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诱惑是很大的,就像我们院ERP社团搞的比赛一样,ERP是企业资源规划的意思,它主要就是看一个团队去怎样经营他们的企业,相当于一个简化的市场环境,模拟企业经营,模拟市场经济环境的残酷—优胜劣汰,我作为ERP社团的一名社员,亲历了不少的不正当竞争。个人来讲,对这种行为感到很气愤。但也是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就那样过去了,学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再联想到在ERP社团那样的虚拟市场环境中就有如此多的不正当竞争,如此多的不公平,比如:社团内部团队联手将非社团团队搞破产;裁判私下为快要破产的社团内部团队串改报表,隐瞒破产真相;社团内部团队可以在比赛之前拿到虚拟的市场订单,人为的造成信息不对成等。再说这才只是比赛,输赢并没有什么,我真不敢想象如今我们的真实市场竞争环境是什么样子,第一次让我有了在市场竞争面前“望而却步”的感觉。我认为,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真的堪忧,就拿黄光裕来说吧,黄光裕作为我国首富,并且在公益场合也曾慷慨解囊,5

但是后来又怎样呢?竟然也有内幕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所有的一切真是让我不敢相信,难道按规则就不可能成功吗?难道真的没有公平可言吗?也许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是真理,但是不应该连合理的不公平也没有呀?

不过,我相信,随着我国法律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不正当行为会越来越少,这也当然受人民素质的影响。那么对于我们大学生特别是未来很可能搞经济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这类法律就是很有意义且必要的。我相信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定有历尽艰辛、坚守信念,最终走向成功的人。

另外,也很感谢老师用这样的方法考核我们,就我而言,感觉我还是真正回想了整个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也有所感所想,如果用开卷考试,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会想到那是一种厚重的法律,不会认真的结合一下现实,也不会开动脑筋思考好多。

2.2我所认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10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力图维护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认为以上10种类型,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因为从各种类型中都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但同样的,也主要规定了市场参与者的限制性行为,殊不知,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经济触角早已植根于人类各项行为中,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所以我认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范围还不够广泛,还有所欠缺,政府部分行为也应受到限制。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安全的如军工、石油等产业我们暂且不论国家排除其他竞争者的行为是否应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但至少,部分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应当归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限制的行为,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等。

「参考文献」

[1] 赵威:《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三版,第242—247页,[2]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第380页,杨紫烜:《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4]王晓华:《竞争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版,[5]程信和、周林彬、慕亚平:《当代经济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月版

[6]朱妙春:《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代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10月版,[7]盛杰民:《经济法概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月7月版,[8]蔡菁:《打不正当竞争官司》,群众出版社,2004年1月版。

篇2: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

看到学校每年招聘会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应聘者,师兄师姐脸上各种各样的表情,迷茫的,沮丧的,犹豫的,当然也有高兴,开心的。他们的这些表情提示着我要为就业之路做好铺垫和准备,虽然现在我还是大二学生,但是现在我也必须要行动起来了,早准备比较好,到时应聘的时候会更加自信。所以,我选择了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这门选修课,而事实也证明我的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只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别人无法取代。

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第一,我学会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为此我为自己做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里面包含了大学生涯到就业十年内的规划及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其中求学阶段,我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基本规划,主要是学习的重点、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内容的调整、选择和使用什么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具体的课外知识的选择与学习。在就业阶段中我确定了自己的求职目标,即成为欧莱雅公司的化妆品销售员,其中我为自己设定了一条职位的晋升探索道路,即最后努力成为欧莱雅中国公司的销售经理。虽然这个目标要实现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一定可以成功的。

第二,上一学期我选修了大学生实用礼仪这门课,加上这学期的大学生社交礼仪必备常识的学习,我把这两者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做了一个课程总结。在做课程总结时,我真觉得我是在做一件终生受益匪浅的事,因为这些知识是一辈子都可以用到的。学习仪表礼仪,谈吐礼仪,书信礼仪,电话礼仪,会面礼仪,乘车礼仪,中餐礼仪,交往礼仪等,对于想要成为一个商务人士的我提升自身形象的价值意义重大,能够给我以后的的工作加分。

第三,求职技能的学习让我可以在今后的就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求职的过程是应聘者和招聘者之间博弈的过程,那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就是每一个求职者在不断的求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思考的问题,而这一学期的求职技能正好可以让我事先做好准备。其中简历制作的技能,信息收集的技能,沟通技能,应变技能和演讲技能的学习,让我在面对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特别是想要谋求一份合心意的工作时多了勇气与自信。

我相信把握住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努力地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几年后的就业中我一定会脱颖而出,并且让别人无法取代,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外语1110班

112050148 傅婷婷

1、确立自己的方向目标,再向它前进。在确立目标首先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想,还有就是自己通过努力却无法达到的也不要想。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排除万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另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动力。首先信念就是,实现目标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领导好评,不是为了提高工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一定巅峰时,就必然会取得成功。

2、依靠自主学习,获得动力源泉。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提升自己,有针对性的去培养自己,从而充分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挥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适应能力。另外,多点主动性去学习自己不具备的品质从别人身上学习他们的长处令自己也具备这方面的技能。

面对社会如此残酷的压力,我们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否勇敢的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呢?在当下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做好如下的措实:提高我们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1、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以后有一长之计谋生。

2、培养一些强于他人的综合素质,才不会被人抢饭碗。

3、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积累社会经验。

4、勇于表现自己,有什么一技之长就展示出来好让别人对你另眼相看。

记得当时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这门课是当时自己最想选的一门课,因为自己想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后,自己就要步入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群体,自己却还未做好心理准备,总想着自己毕竟在学校待了十年之余的时光,对社会一点了解也没有。虽然说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但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这毕竟不是真正的现实社会,外面的社会必定更现实得多。所以自己就抱着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希望选了这门课——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选课的时候自己根本没看清楚它变成了一门网络课,听上次选这门课的同学介绍说,这门课让他们受益匪浅,那自己肯定也抱有好奇心的想了解一下他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是否真的跟同学们说的那样对我们的将来是很有作用的。刚开始上课还很不习惯,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个电脑平台怎么操作,更可笑的一次是,因为登陆不了网页而无法签到而引发了乌龙事件。在之后慢慢的实践之后就开始很投入的去看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无论学习哪个模块,我都会以一颗好奇,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学习,去参与。因为这门课讲授的内容确实是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或做事的时候很有帮助。它讲的是在大学学好专业知识是一方面,但更主要是如何去适应社会,学专业课是为了找工作,而工作是为了生存,如何更好去生存,在当今社会,很大一部分取决的是自我核心竞争力是否具备的问题。

教学任务里穿插了大量的教学内容,有涉及到个人素质的培养、模范礼仪的教程,说话礼仪和姿态礼仪都有涉及、也有教授一些求职面试的知识。我想这些都对我们十分有用。在教学平台上面还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从中自己也学到了自己在听课和看PPT材料的时候没意识要的内容,所以自己又喜欢上了这种以网络形式教学的课程,不用说怕迟到而错过一些精彩内容,只要自己能及时把资料下载下来,自己就有大把时间去观摩学习。而且当自己还有学什么感想也可以在上面发表交流,更重要的是,当自己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可以在网上发帖咨询,不用因为下课了找不到老师解疑而发愁。

最后通过自己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总结了一下自己需要具备的要求来提升自己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1、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以后有一长之计谋生。

2、培养一些强于他人的综合素质,才不会被人抢饭碗。

3、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积累社会经验。

篇3: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

竞争—合作学习作为已被教学实验验证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它将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过度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适度竞争, 把个人计分、奖励个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小组计分、奖励集体的评价方式, 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本文拟从教学前的多维准备、教学中的系统实施和教学后的评价反思等方面简要介绍竞争—合作学习的实施程序,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竞争—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

(一) 竞争—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

1. 确定小组的规模和数量

小组的规模和数量是互为反比的, 小组规模较大, 组数必然较少;反之, 小组规模较小, 组数必然增多。在竞争—合作学习中, 小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小组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年龄、交往技能及参与程度等因素。

2. 进行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异质分组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 以至于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能拓展学生思维的角度, 提高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 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 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的学习竞争创造了条件。必须注意:小组有效性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3]因此, 进行异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能力、气质、性格及家庭背景。

3. 确定小组长

小组划分后, 教师要为各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在开始阶段, 小组长应由成绩优、能力强、威信高、人缘好的学生担当。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相应的角色和技能培训。小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领取与分配学习任务、做好总结等。随着学习的深入, 小组长可由所有成员轮流担当, 以充分发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

(二) 竞争—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

1. 创建小组形象

小组形象的创建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并能指明小组的努力方向。小组形象主要包括组名、组训和奋斗目标。较好的组名能象征小组互助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还能昭示小组发展的方向。组训就是小组的口号, 能够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进取心。一切合作性学习开始于一个互相共享的小组目标。[4]

2. 角色分工与角色互换

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角色, 并履行相应职责。就6人组而言, 可设置小组长、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和检查员等角色。随着小组人数的变化, 这些角色可进行适当整合或细化。在学生能熟悉个人角色的情况下, 有必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这样能使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角色, 丰富角色体验, 增强学生沟通、理解和合作等社交技能。

3. 明确学习责任感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其必须承担的个体责任与小组责任。首先, 个体责任把每个学生的成败和集体利益联系在一起, 每个人的成功将成为被小组同伴接纳的条件, 而不负责任的失误则可能成为同伴排斥的因素。其次,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小组责任, 明确奖励评价是以小组成绩为依据的。个体与同伴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想获取小组成功, 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 还必须帮助同伴, 以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学会。

4. 教授合作与竞争技能

合作与竞争技能是进行高质量竞争—合作学习的基础, 也是小组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 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技能的教学。[5]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与竞争的基本技能, 以促使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行为化和能力化。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竞争技能时, 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竞争—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 (1) 基本礼貌, 包括表达感谢—接受感谢、诚心道歉—接受道歉、鼓励赞赏—接受鼓励、公开认错—谅解宽容、耐心等候—尽快答复; (2) 交流沟通, 包括先想后说—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合理应答、合理建议—接受建议、分配任务—优化组合、据理说服—接受说服; (3) 控制协调, 包括解决冲突—接受调停、适度批评—接受批评、委婉拒绝—接受拒绝、礼貌打断—接受打断、部分否定—反思让步; (4) 互助共进, 包括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同伴支持—表示感谢、主动检测—接受检测、寻求反馈—提供反馈、主动监督—自控自律。

小组竞争技能主要包括: (1) 积极进取, 包括乐观自信—超越自我、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独立自主—乐于开拓; (2) 行为表现, 包括勤奋努力—坚强果敢、主动积极—不畏艰难、总结反思—合理归因; (3) 优良品质, 包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态度端正—心胸宽广、公平公正—合理适度。

5. 明确小组学习规则

小组学习规则主要包括: (1) 自我管理, 包括服从安排、各负其责、不离座位、不讲废话、控制音量、不扰他人; (2) 听人发言, 包括不要插嘴、努力听懂、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听完再议、恰当评价; (3) 自己发言, 包括独立思考、围绕中心、口齿清楚、耐心解释、有理有据、先想后说; (4) 互帮互助, 包括说清问题、请教同学、态度虚心、关心同学、主动热情、耐心细致; (5) 说服别人, 包括学会质疑、先同后异、尊重诚恳、以理服人。[6]

(三) 竞争—合作学习的计分方法

基础分代表学生以往测试成绩的平均分。竞争—合作学习以学生前一学期期末考试和平时单元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每个人的基础分。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 基础分不能定得太高, 一般不宜超过90分。基于Slavin的STAD小组记分法, 体现重奖轻罚的思想, 确定个人提高分记分法 (见表1) 。由个人测验分可得到个体提高分, 再将小组成员个人提高分平均得到小组提高分。

(四) 竞争—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

1. 拟订教学目标

竞争—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术性目标, 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第二层次是社会性目标, 包括竞争与合作技能目标。学术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是辩证的统一。竞争与合作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术性目标的实现, 达成学术性目标的同时有助于竞争与合作技能的形成。

2. 选择学习材料

并非任何学习材料都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竞争—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 结合学生情况, 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适合开展讨论与合作, 又要处在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 容易造成学生的合作热情不高, 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般情况下, 学习材料的难度要以高于个人能力而低于小组集体能力为宜。

3. 编制作业单和测试题

一般而言, 作业单中习题的难度要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第二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第三层次的习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而言, 学困生只要求完成较低层次的习题, 而优等生在完成一、二层次习题后, 还要完成第三层次的习题。此外, 为了便于教学之后的检测和评价认可, 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好测试题。

二、竞争—合作学习的系统实施

竞争—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程序, 如图1所示。

(一) 大班教学

大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 也是竞争—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 大班教学阶段分为导入、展开和指导练习三个阶段。导入阶段重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并简单复习有关的预备性知识和技能。展开阶段要求教师善于精讲, 用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点拨教学目标、讲解重点难点。指导练习阶段要求教师根据精讲内容, 启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练习。大班教学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竞争—合作学习的知识背景, 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竞争—合作学习。

(二) 组内合作

组内合作主要包括接受与分配学习任务、学生个人独立学习、完成作业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几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每节课组织小组活动2~3次, 每次3~10分钟, 一般每节课不超过20分钟。在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作业单, 以供学生练习之用。教师要努力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三) 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既包括组间竞争, 也包括组间合作。组间竞争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问题式的, 可采取随机提问、抢答等形式;另一种是测验式的, 全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单或测试题进行组间竞争。小组测验也是竞争—合作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测验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法, 如个别测试法是对所有学生分别进行测试, 获得个人分数, 从而评价个人和小组;成果共享法随机将某一成员的分数作为小组各位成员的分数, 即小组所有成员获得相同分数;合作测试法意味着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一个测试任务, 最后得到一个共同的分数。

组间竞争的目的在于, 一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组内合作学习, 二是检查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是为评价认可提供基础。组间竞争有利于增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 可以引发组内同伴之间较强烈的合作动机和合作行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此外,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组间合作, 参与全班交流。根据教学需要, 有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和互助合作。

(四) 统计分析

在小组测验或报告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尽快统计个人测验分。根据表1所列的个人提高分记分法, 由个人测验分可得到个体提高分, 再将小组成员的个人提高分进行平均, 最后得到小组提高分。对小组提高分达到10分、20分、30分的小组, 分别授予良好组、优秀组和超级组的称号。

教师可通过个人提高分来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竞争对象只是自己, 因而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如果学生因为比过去做得好而得到奖励, 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远远超过在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得到奖励, 因为这使学生的成功既不太困难, 也不太容易。”[7]

三、竞争—合作学习的评价反思

(一) 评价认可

首先, 从评价内容看, 竞争—合作学习既重视评价学习结果, 如学习成绩、社交技能、情感态度及社会性发展等, 还注重评价实施过程, 如小组活动方式及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和学习气氛等。其次, 从评价主体看, 竞争—合作学习不仅要进行教师评价, 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在评价的基础上, 教师要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认可和奖励。从奖励对象看, 教师既要奖励个人, 还要奖励小组, 甚至可以奖励全班学生;从奖励类型看, 既可以是物质奖励, 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如分数奖励 (如提高分、奖励分) 、时间奖励 (如自由支配时间、额外休息时间) ;从奖励范围看, 不仅要奖励学习成绩的提高, 还要奖励合作技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还可放宽奖励范围, 如帮助他人、遵守纪律、作业良好等积极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将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以图形、表格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呈现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 以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 总结反思

首先, 教师要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竞争—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经验与教训。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 也会成为高人一等的教师。[8]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 还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 或同学生一起反思竞争—合作学习的情况。总结反思能产生以下效果:一是简化学习过程;二是消除不熟练和不适当的行为;三是继续提高学生作为小组成员的工作技能;四是给小组成员提供庆祝成功的机会。[9]因此, 小组必须定期讨论他们的学习情况, 反思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活动能力、课堂纪律、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以保持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波.试论合作学习的十大误区[J].教育导刊, 2010 (2) .

[2]蒋波.竞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 2006 (11) .

[3]Veenman S, Kenter B, Post K.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utch primary classrooms.Educational Studies, 2000, 26 (3) :299.

[4][美]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 孙海法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0.

[5]Leon L A, Tai L S.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 team-teach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4, 79 (5) :290.

[6]蒋波, 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7) .

[7]Slavin R E.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arn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 48 (5) :73.

[8][美]巴里斯, 爱丽斯.培养反思力: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M].袁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96.

篇4:竞争与学习

在中国市场上中国企业确实锻炼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想在中国这片市场上混,跨国公司真的应该低下高傲的头,看看这些昔日的学生到底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

强烈的忧患意识

跨国公司在中国失败充其量是失去一方市场,并且依靠总部的支持随时可以卷土重来:而中国企业一旦失败,失去的将是生命,在这场生存质量与生存的竞争中,中国企业锻炼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华为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家企业最成功之处就在于随时在内部营造一种充满危机的氛围,从而焕发超出想象的外在能量。

经过这场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该明白,跨国公司的从业者也应该明白了,世上没有永恒的强大。未来的中国市场再靠中规中矩的竞争,四平八稳的发展已经很难应对。在这片市场上,跨国公司要面对手段日益成熟、信心日益膨胀的本土企业,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庞大市场,要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赢得这场竞争,除了经营能力、资金实力之外,跨国公司似乎还更需要一点点精神。

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

不要再相信所谓引导消费的神话。一旦消费者自主意识恢复,缺少了头上耀眼的光环,跨国公司手中的魔杖将彻底失去法力。

未来只有深刻把握中国消费者心理,深刻理解中国消费文化的跨国公司才可能在中国站稳脚跟。

当中国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最终萌生消费意识时,所形成的将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市场,也是形态最为复杂的市场。从沿海到西部,从发达到落后,不同民族、宗教、阶层,市场呈现出的立体结构前所未有。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研发总部移至中国,正说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

正像前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郭去疾所说:“如果一家公司国际化的全部使命就是争夺市场份额,那它必定会走上穷途末路。”

那些对中国市场缺乏足够理解与尊重的跨国公司,一定也无法赢得中国市场的尊重。

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

当年三株开展的营销战役,将市场做到每个行政村,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神话。中国市场举世罕见的战略纵深,锻炼出中国企业一种超常的市场渗透能力。

而对于多数跨国公司来讲,在他们跨国经营的几十年历史里锻炼出的核心能力恰恰不是将某一个市场做得多么透彻,因为始终有足够多的新兴市场供他们去开拓,他们更加擅长的是对新兴市场的培育和消费潮流的刻画。

2009年,宝洁的第四次下乡计划以失败告终。作为世界日用品巨头连续四次冲击中国农村市场,说明宝洁已经意识到未来农村市场的竞争不可避免,在研发和公司战略布局方面,宝洁已经把中国农村市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层面。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家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勇气。然而一次新的失败也使跨国公司们不得不思考未来如何在中国立体的市场上开展竞争。即使宝洁这样的跨国巨头也无法轻易撼动拉芳、好迪等中国企业在农村市场的根基。

快速决策反应机制

联想并购IBM之后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市场上有新CPU产品推出时,联想如果想更新产品配置付诸生产,在老联想原来的系统里,仅仅需要2小时,但在与lBM并购后的新系统里,则要花4~5个星期才能完成。

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快”:决策速度快,对客户的需求反应快。跨国公司还在那里琢磨呢,中国公司早就一溜烟跑得没影了。

跨国公司已经养成了四平八稳的习惯,凡事讲究一个规矩,他们常常使用教科书式的方式将任何简单的事情办得足够复杂。漫长的决策链条,冗长的信息通道,无论多么优秀的创意和机会都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磨得无影无踪。

中国企业本来就来自丛林,丛林里没有规矩,没有风度,唯一的规矩就是活下来。在丛林里只有大象才有坐下来开会的机会,弱小的中国企业每日徘徊在生存的边缘,对于每一个出现的机会或者威胁,他们必须迅速做出判断。人们经常说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是一批不按规矩出牌的人,正是与他们多年的生存锻炼有关。

如果大象们能够同时具有蹬羚的灵活,那将是世上最可怕的对手。

成本领先的习惯和能力

联想并购之前,IBM个人电脑一台机器的组装费24美元,而联想只用5美元,柳传志就此分析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差别为什么这么大,而是为什么这么高的成本居然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人注意,也没打算修改”。他接着指出“IBM有一套非常严谨的管理流程,随着技术和时间的变迁,有些环节也许早已过时。但很多人仍相信这是lBM品质的保证,因此对其中明显的浪费视而不见”。

一定程度上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已经不是今天的成本有多低,因为再低的成本也可能被新的竞争对手超越,一些发达程度更低的国家在这方面超越中国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多年的竞争已经使得成本领先意识渗入中国企业的骨髓,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正像上面的例子,中国企业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发现那些浪费的环节。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值得跨国公司学习。

灵活的组织结构

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全是需要的产物,这样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发生变化。这样的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差,但足够灵活。

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明基电子董事长李煜耀的一番描述十分形象:“西门子研发队伍的个人能力都比明基强很多,德国式的训练特别专业、严谨细腻,但也很僵硬:他们经验丰富,但是团队协作,分工太细,一件事需一大堆人才能做成。例如,西门子仅在欧洲就有5个研发点,即使是运营商要求对软件做一些很小的改动,西门子也要巴西、波兰、丹麦和德国统一行动,过于复杂的沟通大大拖延了时间。”

没有比一群十分强大的人却被一个糟糕的组织体制变成乌合之众更可悲的事情了。重新认识中国式营销

刘春雄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扮演着“布道者”的角色,而中国企业则是“阳奉阴违”的学生。说起跨国公司,往往是由衷的赞美,但真正做企业则是典型的中国式。

中国式营销、中国式管理曾经是明褒暗贬的词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式营销和管理。

我不想直接回答“跨国公司应该向中国企业学习什么”这个命题,但我希望通过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对比,让读者自己回答这个命题。

跨国公司在按照总部节拍起舞,中国企业在按照中国节拍起舞

按总部节拍起舞还是按中国节拍起舞,取决于企业是把中国市场当做世界主流市场还是边缘市场。

日系企业尽管在中国市场有捷足先登的优势,但日本企业一直念念不忘其所谓的“雁邻阵形”,总希望与中国保持2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这是总部节拍,不是中国节拍。

那些在中国做得最好的企业都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化”企业,如宝洁、可口可乐等。那些在中国市场做得好的跨国公司都是最适应中国节拍的,而对中国节拍的适应经常改变他们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不管跨国公司多么想本土化,但已经有了自己习惯性节拍的跨国公司免不了想让中国市场随着自己的节拍起舞。

沃尔玛在美国是从乡村小镇起家的,但在中国却从一线城市做起,因为一线市场与沃尔玛目前的节拍最接近。沃尔玛在全世界都只有一个采购中心,于是也想让沃尔玛(中国)适应这种节拍,直到在中国实在走不下去了才改变节拍。

改革开放之初,当我们听说有些跨国公司“准备在中国亏损10年或20年”时,第一反应是“中国企业完了”。现在看来,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其实是个好消息。因为这句话反应了一种思维:他们在等待中国市场改变节拍,并且愿意在这个过程中等待并且支付等待成本。

无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规模有多大,他们都只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分部,有的是总部的子公司,有的则是孙公司甚至级别更低的公司。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即使在总部有一席之地,也不过是难以见CEO一面的几十个全球副总裁中之一,这样的格局决定跨国公司很难真正适应中国节拍。

跨国公司的精确调查与中国企业的深刻洞察

为什么被麦肯锡判“死刑”的非常可乐目前做得非常不错?为什么跨国公司那么准确的调研数据经常抵不过中国企业的感觉?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跨国公司的会议,我惊讶于跨国公司对数据的狂热,可以说跨国公司的营销会议基本上是图表的堆积,似乎只有数据是最准确的,图表是最直观的。但我很快就发现跨国公司正在为数据所害。因为如果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和理解错了,那么再精确的数据也没有用处。

中国式的专家叶茂中曾经说自己下市场主要是找感觉,找到感觉了才找尼尔森这样的市场研究公司要数据。如果感觉错了,数据是无用的。数据只能证实已经形成的概念,否则,就有可能得出“虎不吃草,羊不吃肉”这样的调研结论。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东方国家,它的消费习惯是由传承数千年形成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决定的,决非西方的营销概念所能简单概念化的,也绝非几张调研表所能描述,深刻洞察中国市场需要一套全新的思想、概念。

中国企业没有深刻理解中国市场就一定活不下去,跨国公司没有深刻理解中国市场,可能还能够挺一阵子。以前是如此,未来不一定是如此。

跨国公司的标杆营销与中国企业的路径营销

联想曾经经历过“贸工技”还是“技工贸”之争,后来柳传志主张的“贸工技”务实派获胜,理想派的“技工贸”失势。把联想推向“中国PC之王”的产品“联想1+1”是一个高度中国化的产品,跨国公司很难设计出这样的产品,但正是这样一个高度中国化的产品,打开了中国电脑家庭化的大门。

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跨国公司,就是因为他们在西方主流市场成功后,就会立下标杆,就会拿标杆检视中国市场,就会发现中国市场在很多方面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会有选择地只做符合自己标准的事。

据一家知名跨国咨询公司研究,在中国做营销要经历下列营销路径:渠道→产品→服务→品牌→标准→资源→政治。这与我们服务中国企业的经验基本对应。实际上,上述路径表明了每个阶段最重要的营销要素。然而,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实践看,他们始终认为品牌、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联合利华也曾经想走“渠道为王”的营销道路,后来发现走不了。联合利华也曾经想开发“中国式产品”,但后来发现他们做不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做得了的事跨国公司做不了,说白了,是他们从心理上放不下身段。

跨国公司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的一切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中国企业现在做的,或许就是跨国公司起步时做的事,然而,因为有了“范儿”,所以跨国公司难以像中国企业一样演绎一条完整的营销路径。

从认识论讲,适应中国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然而,在实践上,让一个自认高端的企业适应眼中的低端市场,需要极大的勇气。

跨国公司在充分利用资源,中国企业在充分利用机会

在著名的SWOT战略模型中,S代表实力(资源),代表机会,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形成了两种典型的战略风格,即跨国公司的资源导向战略和中国企业的机会导向战略。

很多中国企业是白手起家,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资源,拥有的不过是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对中国市场机会的把握,可以说机会是他们能力和实力的放大器。当然,机会导向也容易走火入魔进而变成机会主义营销,这是中国企业应该注意的。

跨国公司当然也重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对投资机会的认知远远超过对营销机会的认知。营销机会必须靠高层深入一线才能发现和把握。我曾经与一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一同拜访过客户,有了这个经历,我发现跨国公司不过是“纸老虎”而已,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很难发现中国式机会的。

当抓住机会成功的中国企业逐步积累资源时,跨国公司怎么办?

跨国公司的系统营销与中国企业的单要素营销

系统营销与单要素营销,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似乎高下立判。然而,这样的观点貌似正确,实则大谬。如果营销要判断谁高谁低,标准只能有一个,即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进化论的观点是适者生存,企业也是适者生存。

在中国营销的起步阶段,单要素营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合适的,系统营销可能是“使用大炮打蚊子”。在中国营销的成熟阶段,系统营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合适的。如同一个孩子,跨国公司给孩子穿上了成人的衣服,中国企业则只是让孩子穿上了童装。随着孩子的长大,中国企业不断换装,跨国公司则还是那套成人装。成人服装与儿童服装其实无法比较优劣。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初期都遇到过“衣服不合身”的问题,有的仗着财大气粗挺过来并且逐步“合身”了,有些没有挺过来就消失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失败率远超普通人的想象,确实值得很多唯跨国公司马首是瞻的“评论家”们反思。

当从单要素营销一路走来的中国企业具备了系统营销的实力,并且中国市场也到了需要系统营销的时候,跨国公司怎么办?

跨国公司的价值营销与中国企业的价值营销

当被称为“价格屠夫”的格兰仕因为不断发动价格战而遭人诟病时,格兰仕“委屈”地说“我们才是真正在打价值战”。初听惊奇,细想大有道理。跨国公司的微波炉与格兰仕差不多甚至不如,但价格却是格兰仕的数倍,对消费者而言,哪个更有价值?所以格兰仕卖300元人民币的产品,跨国公司可能卖到300美元。有人认为300美元与300元人民币的差价就是价值,因为跨国公司有品牌,品牌中包含着文化。

我们无意判断跨国公司的价值营销与中国企业的价值营销谁高谁低,跨国公司的价值营销确实有它们对应的消费者,但格兰仕让很多买不起微波炉的中国消费者买得起微波炉,甚至让中国成为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对那些买格兰仕微波炉的消费者而言,格兰仕难道不是另一种价值营销。当那些“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进入世界家庭时,他们付更少的钱却买到了相同甚至更好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价值营销。

篇5:学习竞争法心得体会

成本管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不陌生;但若谈到房地产成本管理,其现状、问题、难点和突破点在哪里?我们或许就不太清楚了。

《成本制胜-微利时代再造房企核心竞争力》依托明源地产研究院研究成果,广泛整合了行业内标杆企业的成本管理实战案例,既吸收了全国2 000多家大中型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精髓,又深入分析了50多家标杆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经典案例,通过200多张专业图表的形象化解读,以最前沿的理念、最鲜活的案例、最实战的方法,阐述了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之目标成本、合约规划、采招管理、合同管理、动态成本管理,以及供应商资源库、成本数据库管理,为房地产企业送上一部成本管理的“实战宝典”。读完本书,本人学习心得如下:

一、事前控制最有效的措施是限额设计

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最重要的莫过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投资影响最大,可以达到80%以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可能性为10%—15%;而到了工程实施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只有5%。由此看来,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由于施工阶段是“按图施工”,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投资控制并不是控制工程成本,而是控制施工中可能增加的新的工程费用,实际决定工程项目投资多少,在设计阶段就已确定。所以无论从成本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成本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在对所开发的楼盘定位以后,作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最有利的措施就是限额设计,即根据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对工程量指标进行控制,从而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二、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是成本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成本管理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招投标和合同管理阶段。一个好的招投标既可使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报价合理的优秀施工队伍,又可使得我们得到一个清晰、易操作的经济合同,可为工程成本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招投标工作又是一个需各经办部门紧密协作、经常与优化设计,合理化方案研讨交织的复杂过程,因此招投标做的好,是锦上添花,做的不好,可使得前期工作功亏一匮。

通过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的会签审核体系,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操作起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今后的工程结算奠定扎实的路基。随着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推行,管理公司建立了全面的招投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也不断摸索总结如何更好地做好招投标工作,完善招标模式,同时严格合同管理,对合同条款逐一进行研讨保障合同的严谨性,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拟订出相应的合同模块以提高合同的实用性,并将合同条款融入到招标文件中,使招投标和合同在成本控制方面相辅相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成本动态台帐与成本预警意识贯穿整个工程实施阶段

成本管理的事中控制主要在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工程施工历时长、生产工序多、建筑材料多样、材料价格变化甚至环境气候影响等原因都使得可能遇到的情况复杂多变,招投标、合同洽谈、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限价等各个环节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成本的超支。在这一阶段里成本管理重点是围绕成本动态台帐展开。

对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一单一算”,及时掌握已发生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费用。通过将目标成本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使得人人有成本意识、人人参与成本控制,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在这段过程中,成本控制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及时将已发生的工程合同价款、已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费及时汇总到成本动态台帐中,随时对各成本细项进行核算和分析,若有成本细项超支的苗头出现,立即提出预警,并找出原因,与各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采取对应的措施尽量将该细项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对已超支的成本细项,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找出超支的原因,在后期的项目中对症下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四、工程结算审核是事后控制的最后阶段

工程结算的审核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看,是否能真正将工程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只有工程结算完毕才能体现,同时也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结算是一个艰苦、漫长、繁琐的过程,施工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体现在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中,对以前历史的回顾,回顾的清楚,结算就快,反之就慢。需要用专业的眼光、丰富的经验、敬业的精神进行综合的评判,对工程施工图纸了然于胸,掌握施工合同条款内涵,设计变更签证条理清晰,竭尽所能排除施工单位一切“钻空子”行为,争取在成本管理的最后关头,把好成本控制关。审核前首先应审查相关竣工结算资料,从施工图纸、施工合同到工程全过程的动态资料都要一一核对,力求资料完整齐全,这样才能确保审核工作的正常进行。审核时要做好调查研究,深入工地现场,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各分项单价,根据合同规定选择费用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计算、汇总,特别是现场签证费用,应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有签证就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确实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成本管理已成了竞争制胜的重要手段。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在践中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成本管理工作始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篇6:竞争学习委员演讲稿

竞争学习委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牟妍妍,今年9岁。我爱好广泛,擅长书法和绘画,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从上一年级开始,我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我的作文《鸡蛋宴》在学校的《笋芽》刊物上发表。2004年、2005年,我参加自治区中小学语文竞赛,分别获得二年级组一等奖、三年级组一等奖,获学校班级作业封面设计比赛一等奖等等。我很有爱心,关心同学,乐于助人,非常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积极协助老师管理好班里的工作。凭着我的优势,我想竞争学习委员。如果大家信任我就请投我一票吧。

上一篇:天津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下一篇:新学期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