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2024-06-13

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共9篇)

篇1: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评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可见,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科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改进以此相适应小学科学评价体系呢?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评价者的角色由教师一人发展到教师、学生(包括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和有关课程教学的专家,他们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在这些人或组织当中,谁对孩子最了解,当然是他自己,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自我提高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因或者说是内部动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更持续的作用。在这里,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

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而科学活动自我评价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问题。例:甲同学学习基础比较差,可是该生关心班集体,主动为班级做好事;乙同学头脑聪明,学习成绩突出,可是他傲气十足,自私自利,从不关心班集体;丙同学成绩良好,学习自觉,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同

学公认的“好干部”;丁同学由于不肯做作业,经常课下被老师留下补作业,造成科学课经常迟到的现象„„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任何一种学业评价都不能体现出来。

在评价过程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实践,对于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就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例如,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错误等。对常规习惯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吵闹,不迟到,自觉带齐学习用具,桌椅地面保持整洁,有秩序进出自然室。要注意关键指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评完成作业情况,布置“特殊”作业。

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提问: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完成了哪些?哪些没有完成,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月球的有关知识后,你是否注意观察过月球?你以后会怎样做?学生将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实物,每一篇作业,都回忆一遍,记录在评价表中,他们能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绩,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这样的自评后,就有同学提出:“老师,能不能把没完成的作业补上。”你看,这自评自纠的效果顺理成章。且通过这些信息,老师对他们有了更明晰的了解,便可以酌情布置学生跳一跳就够的着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学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特殊”作业,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这样的作业一般周期较长,短的一个月,长的一学期。如:①小小科学家日记;②小课题研究;(一种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自选课题进行研究,另一种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的课

题)③小小科学家创新制作。对学生的特殊作业教师聘请部分学生参与评价,对比较好的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由学校进行表彰。此项“特殊”作业,为学生施展才华构建了空间和舞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二、自评闪光点

学期末,让学生填写一张表格,除了表格里教师所列的项目(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与小组合作好„„)的评价之外,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来一个综合评价,戏称为“自画像”,我们来看看两位学生的“自画像”:科学课上,我“生龙活虎”,优点自然不容抹杀:操作正确,记录清楚明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发现,并及时总结。缺点嘛,自然也不容忽视:有时多管闲事,自做“聪明”;不愿把实验记录拿出来“分享”。——六(1)何伟

科学课是个开阔视野的世界,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十八般武艺个个齐耍,每个同学都发挥地淋漓尽致,我也不差。在课上,我积极发言,把自己的知识和别人分享;认真听讲,积极认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把发现及时记录下来。缺点是:有时会讲闲话;看到好玩的仪器就想动。——六(1)钟磊

你还想说说你的闪光点是什么?

这样的自我评价,老师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科学课堂小组活动自评、设计自我评价表。

一堂小学科学课结束了,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内容包括:常规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意志、情感态度等。教师确定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如何评价,由学生根据在课堂上的情况

自己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价,每堂课评价一次。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潜在智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把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比如,我在上《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时,例:出示了这样一张评价表:

自我评价时,你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尽可能多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现在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真高兴!我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 围绕活动方案选取活动材料,设计活动方法。(你真是个聪明的设计师!)

进行活动记录。(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不错吧!)组织进行观察。(你动手能力真强!)

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你真是个能说会道的演说家!)一人身兼多职。(你真是一个多面手!佩服你!)

2、真难忘!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 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团结就是力量!你很有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有了提高。(真为你高兴!)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恭喜你啦!)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多表现自己!)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我能行!)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乐在其中,收获无穷!)一个人完成多项任务。(独立研究能力挺强嘛!)

3、在活动中,你一定碰到不少难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你是否意识到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

“闪光点”,这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星级自评

这是科学课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也是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展开的。如在六年级科学课中有一课《洗衣服的学问》,在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出示这样的一份表格: 这样的表格对于孩子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对于孩子的操作过程都有很好的帮助。通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们知道我们应该先猜想再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先订好计划再做进行探究活动。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其实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励他们更好地发展。

例:科学课堂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表

课题:洗衣服的活动探究___年____月___日今天我得____☆

┏━━━━━━━━━━━━━━━┳━━━━━━┳━━━━━┳━━━━┳━━━━━━━┓

评价项目

☆☆☆

☆☆

下次努力

┣━━━━━━━━━━━━━━━╋━━━━━━╋━━━━━╋━━━━╋━━━━━━━┫

┃1.我是先猜再活动探究

┣━━━━━━━━━━━━━━━╋━━━━━━╋━━━━━╋━━━━╋━━━━━━━┫

┃2.探究活动前我准备好材料再去做

┣━━━━━━━━━━━━━━━╋━━━━━━╋━━━━━╋━━━━╋━━━━━━━┫

┃3.我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计划)

┣━━━━━━━━━━━━━━━╋━━━━━━╋━━━━━╋━━━━╋━━━━━━━┫

┃4.我对材料变化的猜想

┣━━━━━━━━━━━━━━━╋━━━━━━╋━━━━━╋━━━━╋━━━━━━━┫

┃5.我对所需材料估计与结果相似 ┃

┣━━━━━━━━━━━━━━━┻━━━━━━┻━━━━━┻━━━━┻━━━━━━━┫

┃6.做完今天的活动探究,我想去()

┣━━━━━━━━━━━━━━━━━━━━━━━━━━━━━━━━━━━━━━━━━┫

┃7.在今天小组活动中,我能(),不能()。

┗━━━━━━━━━━━━━━━━━━━━━━━━━━━━━━━━━━━━━━━━━┛

组织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对于提高被评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评价结果能有效地反映被评者的实际情况,有较高的效度。所以在日常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篇2: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拓展市场,多去外面跑,像领导所说的,跑一百个客户,有十个愿意深入了解,有一个做成事,就已经不错了,对于我们如此夯实的技术实力,就缺的是宣传,通过年前的拜访热力公司,发现能见上面的各个县热力公司老总都是对咱技术有很大兴趣的。二三线城市的县区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有极大的合作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第一步,拜访他们热力公司,取得联系方式,即使暂时不需要,以后难保不产生关系。

在公司各个岗位职能上,觉得领导安排的挺好的,对于我们季节型行业,如此分配对公司大家都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新人能力的提升,自我锻炼以及丰富经历。奖惩制度就该像领导说的公开公正,落到实处,该多少是多少,按劳取酬,让我们工作的更有动力,不宜朝令夕改。

篇3: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一、新课程的优点

1. 突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结合

《科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主题和核心内容,但不包含过多的资料,以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材反映了该学科领域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当前出现的技术及文化,体现出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思想。

2. 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

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不再强调概念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以降低课堂学习的知识密度,这样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科学过程和科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评价有较全面的了解。

3. 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教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设置了实验、讨论、思考、制作、探究、问题、阅读活动等小栏目;教材版面生动活泼,插图更加丰富,特别是卡通插图,通俗易懂,减少了比较抽象的文字叙述;教材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选择生活、生产中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形成阶梯状问题系列,通过事例和实验来学习,能帮助学生较快理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二、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1. 学生的学

新课程的实施,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深刻性、迁移性等品质明显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各种素质都得到明显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学生对科学课兴趣增强,认为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有趣,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科学课上学生已经习惯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科学,他们经常有机会提问、讨论、动手实验,对书上设计不够合理的实验提出质疑,习惯于带着研究性的眼光来看问题,能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理解课内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如老师讲“分类”的有关知识,学生回家马上就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整理书柜、衣柜、书包;学生出门旅游时的收获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关心老师课堂上讲的有关地质、地貌、土壤、植物并收集有关资料和老师同学交流等。

2. 教师的教

新课程要求重视科学内容和科学过程的结合,在备课时,教师更加注重备学生,特别是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上来进行创设和建立联系,设法让学生的原有经验或思想在课堂中能充分地表露出来;其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去思考、去发现(也就是“教师即课程”),教学反思成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科学教师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如以备课组为单位,对课程标准、新教材集中进行研讨,对课程标准的每一个条目都加以分析,对科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加注意积累平时的教学经验,收集素材,开展教学课件的资源共享工作,团队合作特点明显。

三、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几点思考

科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方面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观念层面上的原因,更多的是由操作层面的原因引起的,如由于课程目标设置意图与教师理解教材把握目标中出现偏差,才产生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却不是短时间里可以改变的。

1.对课程目标的几点看法

(1)有些目标设置难度过高(参照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条目)

如生命科学:人、健康与环境中人体保健第2条———识别免疫现象、类型。为实现该目标,教材中形象地增加了抗体对付病原体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对免疫反应的理解,但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区分,涉及较深的医学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只有较为死板地记忆识别。

如物质科学: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第10条———通过实验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钠离子、氯离子以及氯化钠的形成,在没有学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该条目可以舍去。

(2)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教材的顺序安排上不够合理

如生命科学: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中遗传和进化第7条———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本身是放在该目标的最后一点,而生物的进化论中也涉及遗传和变异知识,所以教材中也应该将此内容放到遗传和变异之后。

如物质科学:物质科学(化学)在新教材的编排中总体感觉不好,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从微观到宏观,不符合一般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在众多的元素、化合价、分子式等符号和模型中,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化学现象原本新奇的追求与探究。

如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太阳系与星际航行、银河系和宇宙、地壳和地壳的运动等内容可以安排在七年级,主要原因是该部分简单易懂,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与交流关于天文、宇宙等相关资料的能力作用明显。

(3)科学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新旧课程目标相比,单从知识体系来看,原有的知识目标并没有大量减少,却增加了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多数为原社会学科及高中地理内容)和比较完整的学生探究活动,而课时总数却没有增加,很多安排活动的内容在一节课上无法完成,这在新课程公开课的展示中屡见不鲜,造成实际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参考上安排的课时总数矛盾;另一方面,从应试的角度,原自然科学初一内容大都在初三中考中不涉及,而现在七、八、九年级的大部分目标都要在学业评价考试中体现,在升学压力等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学校的对策是加班加点,初一、初二大多为每周5课时,初三则为每周6~7课时甚至更多,这和省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的每周4课时数更加矛盾。这样的结果,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

2. 对科学教材的几点看法

(1)是否可以提供主题化的参考答案

教材内容包括了标准规定的重要主题和核心内容,但不包含更多的资料,往往通过学生自主查找的方式呈现。这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注重学习过程,培养终身学习意识的作用十分明显,但科学的内容实际上也超出了任何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学的范围,所有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尤其是活动册上有些研究的问题、方法,教材并没有出现提示性的结论,建议提供主题化的答案供教师参考。

(2)某些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否能真正去参与

如:探究身高与脚长关系、节气和物候(调查)、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绘制气候资料统计图、简易晴雨计的制作和使用、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模拟安装楼梯灯电路、还原金属(金属的冶炼)、测量食物中的能量、解剖猪的心脏等,还包括探究一些宇宙天体,试问没有相应器材的大部分农村学生将如何去想象、去探究?以上这些探究、调查活动,大概80%左右的学校是在“讲”活动。

(3)课本是否应该留有空白页面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很多重要的知识或方法都以“讨论”“问题”“思考”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去解答或设计,故教材应该尊重学生的成果,在相应的地方留有空白页面,以便学生用文字回答并有条理地复习。

(4)目标要求与教材内容、评价是否协调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的体现。就课程目标来看,许多目标的要求并不高,但作为一线的教师很难把课程目标、教材和评价和谐统一起来,有时候教师把握得较正确了,可是教材、作业或考试评价中出现了过多过难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和教师,其他的资料可以不加评判,但作为全省统一的教材、作业本或者是全市统一的期末检测命题等,是不应该出现课程标准之外的内容的。所以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审查和监督,唯有此,才能使新课程的教学得以真正落实。

如:生命科学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3条:识别种群。要求很简单,只要知道种群的概念,就会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了,可是教材中给出了种群密度、种群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特点,加重学生负担,没有必要。

3. 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一点建议

教材的整体设计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本的形式上,从原来的纯粹“教材”向“学材”迈出了一大步,但作为“学材”,要考虑到学生(尤其是较贫困地区)占有资料的不足,也没有良好的上网环境,对比较重要的脚手架知识,应以材料的形式进行补充。我们的意见是:能否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提供给学生两套学习资料,一套类似于现有教材,甚至更精简,以课题、探究的形式呈现,而另一套则给予学生非富的背景学习资料。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4月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为及时反映我省教师对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意见,有关部门已展开了调研,调查重在了解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涉及概念的看法,针对每个在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概念分别就“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标准中应如何处理”做出判断和提出意见。

篇4: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初二学生年纪大多在十四五岁,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求知欲旺。在设计《科学之旅》的教学方法上要依据学生的这些特重,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力求做到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中来,激发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以及近两年内实施的“嫦娥奔月”计划等,同时演示一些物理现象明显、效果好的简单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如惯性、大气压、电磁感应、光的色散等。此时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期盼教师的解答,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刚才观察到的许多物理现象和大家所提的疑问,今后将会逐步学习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教者既要继续激发直觉兴趣,又要把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所接触的物理现象上来,注重课本,边讲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的插图,并类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如“河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钢块在水中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会流汗”,“向手吹气凉,而向手哈气却暖”等。教师要使学生懂得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并结合教材让学生讨论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研究怎样利用其为人类服务,从而给学生在心底埋下求知的欲望。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重视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并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思维、抽象、推理来探索发现物理規律的有趣故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5:我对发展汽车工业的看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more and more families are able to have their own cars.But,seeing the problems like air pollu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resources,some people appeal for the reduction of private cars.Still,I think there is every reason for the even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 car industry.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 industry, we do not have to cram in the buses, but can enjoy free travel in our. own cars, we can go to more places in a leisure way. Transportation becomes comfortable and easy. But there are those who worry that too many cars may cause more traffic problems, serious:air pollution and the exhaustion ofresources, While these problems may be true, they can be solved and some are being solved. For example, we can invent cars that: can save fuel or use other types of energy so that cars can still 'be used even though resources run short. To reduce pollution, people have manufactured many cars without pollution. We can relieve the traffic pressure by building more and more roads or-adopt computer-monitored automated highways.

篇6: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从旅游角度来看站场经济发展的一点建议

充分利用高速铁路的连带作用,发展高铁站场经济,带动城市发展,已为多国多地实践所证明。随着我市高铁的即将通车,我市发展站场经济已迫在眉捷。现就我市站场经济发展定位提出一点粗浅看法。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从旅游的角度建设、发展城市,也就是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打造,以取得城市足够的人气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温岭发展站场经济应该在旅游上做文章,在站场附近建设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核心,以商业为根本的原则,打造一个酒店、度假、休闲、购物、旅游集群,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旅游产品要有主吸引物,吸引物必须要有特色性、有影响力、易传播。对此建议这个吸引物就是“温岭世博园”。世博园因由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建筑构成,无论单体还是世博园整体都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并且显示出高度的世界性、开放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完全可以担当主吸引物的角色。我们只要在2010上海世博会后,把上海世博园的部分国外参展建筑移植过来,然后利用这些建筑物来安排文化、娱乐、购物、休闲的场所,这些建筑物依据地形、功能、游线组织等因素来进行合理布局,再在世博园周边布局不同层次的酒店、大型商业市场和高密度的办公、住宅,从而形成一个都市休闲度假区,带动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

篇7: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看法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存在、发展及其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和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这也确定了国家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系的转轨、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一些特殊作用。

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发达、多层次和不平衡等特点,这决定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只有公有制经济,而是包括公有制、私有制以及其他所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也指出,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坚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决定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应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垄断和竞争不充分,必然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了经济活力,也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这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压力,而且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了一个“参照系”,有利于加快国有

企业的改革进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股份制为代表的混合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法人财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革传统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有利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效率。

篇8: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教育,影响

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儿童天生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渴望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和科学教育的普及, 以及当今幼教改革的深入, 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人生启蒙阶段, 我们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呢?在此, 我谈谈对开展科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自身素质对幼儿学科学的重大影响。

“要给幼儿一碗水, 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如果教师自身的科学知识贫乏, 就不可能很好地教幼儿学科学。因此,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原理。因为幼儿的好奇心很强, 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无数的“为什么?”, 希望从老师、家长口中得出满意的答案。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不曾了解, 心中无底, 随意地对孩子说“这个问题等你长大了就知道”, “这个问题以后再告诉你”, 这样的回答, 既会让孩子得不到满足, 又会让孩子产生困惑, 错过一次学习的良机, 久而久之, 就会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反之, 如果教师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例如:有一位孩子问:老师, 蜻蜓为什么会飞得低?老师抓住时机, 认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即引导幼儿讨论, 并给予解答:“蜻蜓低飞是因为空气中适度加大了预示着雷雨的到来, 低飞有利于它躲避雷击和冰雹雨滴的袭击, 由于湿度大其他飞虫翅膀潮湿飞得很低, 也是蜻蜓觅食的大好时机。”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 这样的教师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又让幼儿获得了知识, 使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见, 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二、教师要挖掘科学内容, 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富有探究性。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对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可见, 在幼儿的周围充满着许许多多可学习的科学内容, 也可以说“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处隐藏着科学, 幼儿也无时无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 这一特点, 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其内容应该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 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 而是依赖于生活经验。因此, 来源于幼儿生活, 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内容才能真正被幼儿接受和理解。只有教师为幼儿选择与他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 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把学到的知识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灵里。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有关的内容来开展活动, 如:《认识植物》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园及周围的花、草、树木, 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追寻,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等。这样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了观察、分析等科学方法, 而且培养了幼儿关注周围生活的积极情感。再如《磁铁娃娃》, 由于磁铁具有神秘的色彩,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让幼儿充满了无比的惊奇, 学习的内容可涉及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能吸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有等多方面的内容, 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又能满足幼儿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望。可见, 只有为幼儿选择具有生活化、富有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内容, 才能激发幼儿去学习、去尝试、去发现, 从而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 把握教育的时机。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为幼儿提供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 把幼儿带入学科学之门, 激发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幼儿在观察过程中, 会发现许多问题, 并努力寻求机会去探索, 渴求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如:在小实验《在水里和土里的黄豆》中,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水里的豆子先发芽, 而种在土里的黄豆则在浇过几次水以后才长出叶子, 还发现水里长出黄豆的茎是细细的, 而长在土里的则是粗的, 叶子也更绿一点。通过对比观察, 幼儿不仅充分了解了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而且很快地掌握了知识内容, 并保持了好奇心。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观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是幼儿了解事物的重要方法, 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在幼儿观察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介入, 因为教师的介入能使孩子获得亲切感, 形成共同学习的气氛, 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 并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科学的自信心。

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

在幼儿科学游戏活动中, 教师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与设备, 是幼儿进行科学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首先, 材料的可操作性要强, 例如:在《有趣的鸡蛋》一课中, 教师通过提供两只装有水的玻璃杯、鸡蛋、盐、碗、勺子等, 让孩子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 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 初步感知悬浮现象。课中老师让孩子与材料互动学习, 既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又充分调动了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 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 更贴近生活。相反, 如果没有可供幼儿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 只是单纯地让幼儿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 幼儿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 而只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如果提供的物质材料很少、很简单, 幼儿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其次, 材料要循序渐进地提供, 使科学游戏的吸引力经久不衰, 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五、教师要鼓励幼儿善于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探索的发现。

《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 接纳幼儿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 体现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现, 发现其独到之处, 鼓励其将观察到和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形象地描述出来,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小班认识《鸭子》一课中, 在幼儿观察后, 教师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通过语言进行表述, “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喜欢在河里游、喜欢抓鱼”等。又如:在《沉浮》一课中, 教师提供操作材料,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 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孩子合作操作实验,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因为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大大增加幼儿说的机会, 使他们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决定着他们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 但师幼间交流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使幼儿的语言更快更好地发展, 教师应注重倡导孩子间的交流。因此,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并逐步形成习惯, 让幼儿想说、敢说。

篇9: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0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关键,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过程,是一种将先人智慧结晶转化成后人学生个体智慧结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是以选择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和谐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使教学产生共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创新潜能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方面进行设计方案。

一、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1、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为导学。

教师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导学案。有了导学案,课前预习才更有针对性。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2、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一方面,为了把导学案编写好,我们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推选出一位学科带头人,带领大家群策群力积集体智慧来备课,每周四下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分别抽出一节课集体研讨、说课,然后划分任务,每人主备一节课,备好后再征求大家意见,待修订完善后,用复印纸一式复印多份,每个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共同使用。这样既增进了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又节省了时间。

3、固定课堂结构和环节,既保证课堂改革落到实处,又保证不走偏、不变味。为了引导和推动高效课堂的落实,我们自己就:

1)、推行45分钟课堂,要求自己提前一二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待上课,规范上课行为,树立守时、守信的良好形象。

2)、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3)、把课堂结构规定为以下几个环节:展示目标——预习检测——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教师小结(板书)——课堂检测——布置下一节的预习题。这样规定不仅规范了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让课堂改革落到实处且不跑题,少走弯路。

4、大胆进行作业改革,突出课堂改革的实效性

我们对同年级同学科的学生进行作业设置主要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完成。老师们针对作业的设置内容、形式、数量、完成时间等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作业,避免重复机械,增加学生的负担。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作业,尤其是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它们布置一些难度稍微低的保底性作业,能够让他们也能顺利完成作业,增加写作业的积极性,体验完成作业的快乐和成就感。

实验实践类作业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这类作业基本每周保证有1-2次,并且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的整体设计出发,考虑学校周围的教育资源,实验实践类作业属于课堂作业的一种延伸,可利用课上、课下、课前等,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作业批阅形式也可以多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优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批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掌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纠正和弥补。

二、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1、抓好课前预习,为课堂合作探究、展示拓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自主解决问题,就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让学生了解教材,把握教材。通过预习检测,才能更好地合作探讨问题,实现达标。相反,若学生对教材一片陌生,一无所知,他就不自信,他就无话可说,无观点可阐述,合作探究从何谈起。因此,要抓好课前预习,为课堂合作探究、展示拓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班内建立学习小组,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

班内划分学习小组,每6人为一组。每组都有一块自己的文化园地,都有自己的目标、学习心得展示。随时记录小组和个人的成绩,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3、创建班栏,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每班教室外面都有设计精美的班级园地,每一期六个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同时供稿,择优录用,谁的作品被选中,就给谁加个人1分,同时给该生所在小组也加一分。每半月更新一次,每一个月总结一次,积分最高的个人和小组给与奖励。让学生在班栏里学到知识、展示才华、规范行为,打造快乐、团结、向上的合作学习、生活氛围,创建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组建学生兴趣小组,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如何,还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兴趣小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比如,初中《科学》教研组可以在全校学生范围内选出一部分对《科学》研究有强烈兴趣、动手能力强的的学生成立各种《科学》兴趣小组,如发明创造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电器改革小组、实验探究小组等。通过开展学习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操作,从课题立项到动手制作,每个零件的设计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成长,因此,教育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坚信,经过不断的奋勇开拓和再接再厉,在教学实践要不断努力,不断思考,总结方法,吸取经验,用实际行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8).

[2] 覃穗,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广州教学研究[J]1998年第196期。

上一篇:污水源热泵管理系统下一篇:员工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