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2024-06-12

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费时多,效率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控制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40分钟的利用率。怎样才能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提问、讨论、听写)以及学生实践(作题、操作等)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又耳硝彦叉,互相渗透。可将三者时间的比例大致分为15:15:10,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要讲究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

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样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一、有人提出“语文教育的整体观”。

所谓语文教育的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1)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先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写全文。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2)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课文。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从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 分析与综合问题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区分出来。综合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点、不同方面结合起来。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因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凡入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 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 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 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 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 内容和形式问题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一篇文章,语言是一定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之处,“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如《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7页。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又有何区别呢?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的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第一学段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尤其在第三学段,阅读的第五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 理解和感悟问题

自从“课标”颁布以后,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人认识一件事物、一个定理、一个概念……都要达到理解水平。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先要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的本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弄明白,千钧等于三万斤,一根头发上能担负三万斤吗?说明事情的危急性,再结合课文理解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如果对这个词的本义不懂,又怎么理解当时的形势险峻呢?所以学生学习文章是不能缺少理解的。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义,使重点词句的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创造性的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篇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创设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巩固。所以,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创建一切条件,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 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再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 吸引学生, 循序渐进, 将学生带入到知识中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 引导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才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而有所创新。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即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即使所提出的是在成人的眼光看来是非常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 也要积极鼓励, 以点燃并且保护他们幼小心灵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精心设置问题, 引导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只有学生存在疑问和问题, 才会去思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学习, 如在教学《五彩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 教师可能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 “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等等。然而面对这么多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感觉不得要领。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 却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又如,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 教师引导:“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可能会提出:“西沙群岛在哪里?‘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就会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 此时, 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 因此,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程, 帮助学生进步。问题的目标明确了, 去粗取精, 努力使问题精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在教学结束后, 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练习的习题, 帮助学生强化和学习知识, 而且一些拓展题还能使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究和积累。

除此之外, 在作业和练习中, 教师还要精心设置, 巧妙编排, 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 学习方法。有效的作业和练习是保证课堂效率、保持高效的一个保障。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进而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比如, 在教学《香港, 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时候, 师生之间可以共同讨论:为什么说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 购物的好去处?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从文章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 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然后启发并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优化评价方式, 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提出的有创造性的问题或有创造性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 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 并开设各种奖项, 如“创意奖”“进步奖”等, 专门鼓励表现突出、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 实际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肯定, 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篇4: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的话,在课堂上他的表现是很活跃积极和主动的,而且能长时间地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教师,较少出现走神的现象。教师学生是朋友,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这样有了亲切感,学生就会亲近教师,心里有什么都会讲出来,因为他们是小学生,心灵淳朴。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教师快乐,学生也高兴,那么快乐的心情肯定能创造出奇迹的。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

所教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家庭情况特殊的较多。比如,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等。因此,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学习状况等,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很有帮助。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字、词、句、篇,比如,在讲边音和鼻音的练习时,很多的学生是边音鼻音不分,把鼻音发成了边音。可以这样做:发音时让学生把手放在鼻子下方感知气流,通过气流判断发音是否正确。如,“农村”的“农”、“努力”的“努”、“头脑”的“脑”等。在教学词语“勺子”时,用普通话解释其意思学生不明白,这时候采用方言来向学生解释,他们一下就懂了。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他们理解。对于学困生,既要在思想上多呵护,更要耐心地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践。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究知识,使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强,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而有效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抖擞精神,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微笑面对学生,微笑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温馨,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在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这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可以这样去做: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教师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富有一定的风格,会让学生喜欢。在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

四、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既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能增加课堂容量,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活泼。如今很多学校配置了电子白板,这样一来,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课文范读,美伦美奂的音乐,宏大的场面,形象活泼的动画,无一不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地研究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阅读,从而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兴趣;教材;质量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是目前我国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地明确教学目标,从而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联系课堂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处于善学的状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效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使用教材,潜心研读内容

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这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教材内容,从而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从课本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到课本中去。只有不断相互联系,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恰当使用教材,使教材体现出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且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常常说兴趣是引导学生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堂导入过程中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探索学生知识,把学生的兴趣也有效地激发起来。例如在小学语文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成语接龙、讲故事、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提前进入思考,对课文中的知识用自己的观念和开阔性思维进行联想,不断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参加各种有效的活动,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只有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才能分角色进行朗读比赛,有感情进行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潜心阅读文本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自己具备备课的有效性,必然要全方面阅读相关教学点,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感悟文本的内涵。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正确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课文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每节课语言训练的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多方位思考,通过不断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才能加强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根据教材的内容,推荐学生适合的书籍,从而扩展阅读训练,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教师要坚持将朗读作为切入口,从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配合优化组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线,从而将读写训练作为主要手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喜悦感。在学生阅读训练的前提下,必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而感悟阅读中的重点,最后要达到阅读水平的提高。第二,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相关的语文情境,能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来,将自身的读写等能力充分地进行展示和表现,设定语文强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升到新的层次。第三,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表现时,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一定的评价,以此作为主要的沟通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保证积极向上的决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发展。第四,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能够充分控制学生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小学生的心智是不够成熟的,因而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学习,避免发生混乱没有秩序的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在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与学生展开互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利于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手段充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教师必须研究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从而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握好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做到深入研究教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综合素养,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文会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36).

[2]李学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6).

篇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 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深入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是备好每一节课。联系班级情况,设 计可行的教学方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找出规律。课堂上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设计图案、问题、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只是纸上谈兵。正是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段,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由学生说出谁朗读的好,好在那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既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狮子和鹿》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小红帽》等许多童话故事书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

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

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影像为主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视觉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阳光穿过树梢的图片,在讲课的时候挑选几张挂在黑板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那里了,在此基础上我在播放课件,通过影像和学生所画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发出了赞叹声,觉得影像中的太美了,学生通过影像与阅读的结合切实感受到了课文中“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效果,并且从中感悟的了树木的茂盛以及小兴安岭的美。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四、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

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又变成金黄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成绿色的了”当我问学生们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草地的颜色。”最有趣的是高坤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看作者把蒲公英的花描写的太好了,他把蒲公英的花瓣比作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好多学生都伸出手做张开、合拢的动作,更直观的感受到草地变换颜色的原因。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臵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事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同学们有的写了含羞草、有的写了牵牛花、有的写了茉莉花……不光写了颜色,还写了形状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臵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读与写的结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培养。

五、增加幽默的运用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当然幽默感不是与身具备的,这需要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幽默人人喜欢,但不是人人都会幽默,尤其是作文语言。有人说幽默是天生的,但我要说,幽默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我课上让学生对下面这段肖像描写进行修改。

“我的长相一般,塌鼻梁上过早地架上了一副近视眼睛,薄薄的嘴唇,黝黑的小脸,瘦小的身材,哪哪都很不起眼”。

这段话语言素白,平淡干瘪,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建议同学们从语言方面着手进行修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语句进行润色。目的是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改后:“我一点也不引人注目。我长着一个翻盖塌梁大鼻子,这只鼻子并没有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二分之根号5减1的科学;而是被上帝随便安装在一张并不性感的嘴唇之上,感觉过于抢眼;一双既不传神也不会暗送秋波的心灵窗户上,被过早地安上了树脂玻璃。”修改前和修改之后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可见

适当地幽默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笑声,使语文课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进而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7: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前苏联教育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了解学生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要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小学生的个性都是想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来捕捉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了,那么数学当然能学好了。

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尤其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是逻辑性极强,新知识和旧知识环环相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新的数学知识来源于旧知识的延伸,从而克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障碍。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可以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新知识不仅是旧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来自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数学学科的抽象和单调了。

最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后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做好提优辅困工作。

二、学会倾听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其实倾听这一行为,不单单是学生要具备的学习特质,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善于教学的老师大都是能够倾听的高手,多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经历了“教师的一言堂”,到“发言热闹的课堂”到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倾听的课堂”。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表达,而且学会倾听。作为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仅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心心相印。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三、关于备课

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教师的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我们会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它们会统一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即使是在平时作业中也要尽量体现这种层次感,可以采用附加题选做题的方式来进行区分。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能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这样的原则,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合理的讲练,既要给学生减负,也不排除精讲精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篇8: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语文的主人是学生, 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 在40分钟的课堂上, 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 所以, 教师应特别把握好这20分钟的宝贵时间, 使其有效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长时间地讲解, 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这岂不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吗?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真正把握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段, 把重点环节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学习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对此, 教师还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或动手操作的环节, 以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 同时也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放开手脚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成功之处要给予肯定, 并及时表扬。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提问法。

在教学中, 教师一味地讲述不仅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可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 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课时, 我对学生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的人物都有谁? (2) 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 为什么作者用“爬山虎”做题目?用意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 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2. 练习法。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一节课都非常集中, 当学生学累了或神游时,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 使开小差的学生收一收神, 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例如, 在教学《北京》这一课时, 我就设计了一些描写景物的填空, 让学生自己填写。这样不仅让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 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 游戏法。

玩游戏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因此, 用游戏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例如, 在让学生记忆生字的时候, 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了比赛游戏。我先让学生自己记忆生字, 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看哪个组记得最准确。这样一节课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度过了, 而且效果出奇得好。

4. 创设情境法。

在教学中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 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这一课时, 我采用低沉、悲哀的语气向学生讲解, 并配上哀乐。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逐渐入情入境, 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我又采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当时的情景, 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 有很多学生黯然泪下, 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

四、良好的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 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 教师要经常强调纪律问题。没有良好的纪律作保障, 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即使教师讲得再多、再好, 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有的教师认为, 所谓的课堂纪律好, 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要绝对保持安静, 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实际上, 良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的, 经过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答案时的愉悦心情。教师应允许学生有几分钟时间表现他们的这份情感, 然后适可而止。第二, 良好的纪律管理应是自觉的纪律教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 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以积极的纪律教育为主, 从而使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

上一篇:个人素质报告模型下一篇:激光测距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