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2024-06-14

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通用6篇)

篇1: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市2010年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为确保2010年高考的顺利进行,保障参加高考考生和工作人员的餐饮、饮用水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根据高考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制定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成立各驻点卫生监督组(见**市2010年高考期间驻点工作人员联系表)和流动巡回检查组,并做好人员培训及相关准备工作,卫生监督所负责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做到手段有力、措施有效、工作到位。

二、工作目标

对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等开展综合性卫生安全执法检查。采取专项执法检查,定点跟踪,全程监控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卫生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知识。

三、工作程序

(一)高考前的监督(6月4日—6月6日)

高考前,市卫生监督所对各高考食宿点的加工经营场所,根据《食品安全法》、《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全面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1、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和责任制度、明确接待单位一把手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签约保证食品安全承诺书,各岗位班组要有明确的卫生管理人和责任人。

2、制定食谱时,应避免使用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

3、对食品原料供应商的许可进行审查,证照齐全有效并严格按照许可的项目进行食品原料供应,必须与供应企业签订供货协议,食品原料供应商送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明;所购食品及食品原材料应新鲜卫生,无毒、无害,不得采购、使用散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制品,采购时索取相应产品的同批次检测报告、卫生检疫证明,原料入库和初加工前后由专人负责验收,做好台帐记录。

4、凡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规定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

5、对食品加工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扫,保持地面清洁卫生,垃圾容器不得散放并使垃圾不得外溢;完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

6、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加工设备、工具做到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做到定位存放。

7、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应坚持生品、半成品、熟制品分开,做到生熟食品制售人员、制售场所、存放场所(包括冰箱、冷库)、盛装容器、使用的工具用具“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8、加工场所将蔬菜、荤菜、水产品水池分开使用,蔬菜拣摘后应流水浸泡30分钟以上,经反复清洗后使用,切配、烹调前必须检查是否洗净、有无杂质、泥沙及虫等。

9、烹调要求烧熟煮透,特别是大块食品油炸应无外熟内生现象,酱油等调料必须新鲜卫生。

11、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12、所有食品应日进、日产、日销,剩余食品不得隔日使用。

13、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存放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餐具摆台时间距开餐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14、设置每日每餐菜谱,坚持48小时留样制度。

15、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必须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所用纯净水必须有同批次的检验合格证。

(二)高考期间的监督(6月7日—6月9日)

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实行专人定点负责。由驻点卫生监督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对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加工过程、饮用水消毒等实施全程卫生监督。重点监督内容:

1、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应与加工制作场所、加工条件相适应;不得供应《食品安全法》、《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台帐规范,证票齐全有效,加工用的原辅材料新鲜并在保质期内。

3、各高考食宿点的温控系统、卫生设施、消毒设施运行良好。

4、食品加工过程应生熟分开;所有食品必须自行加工,烧熟煮透;

食品用餐具(工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范。

5、所有食品成品(200克)应用专用冰箱冷藏48小时留样。

6、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保持个人卫生,有呼吸道、肠道疾患等有碍食品卫生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工作。

7、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无病媒昆虫孳生;场所内临时垃圾存放点要加盖密闭,及时清运,厕所要定人定时进行清扫、消毒。

8、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检查内容。

9、必要时,对重点食品、高危食品以及原料进行抽检。

四、工作要求:

全体卫生监督员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对所承担范围内的接待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标准认真检查,严格要求,扎扎实实搞好博览会期间的卫生保障工作。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一)、监督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检查,同时树立服务意识,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指导改进,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对严重违法问题要依法处理。

(二)、驻点监督员在现场监督检查时要做好检查记录,对存在的卫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卫生监督意见,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到位。

(三)、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做到及时沟通、相互协作。

(四)、做好应急值班工作,保证通讯畅通,对疑似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故,应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并同时按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市卫生局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篇2: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保障方案

市人大政协两会将于2013年1月?日-2013年1月?日召开,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将入驻我区的?大酒店、?大酒店、?大酒店3家。为确保“两会”代表、委员的饮食安全,根据市局统一部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6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两会”食品安全保障组织,并明确其职责 在市局指导下,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两会”期间?大酒店、?大酒店、?大酒店三家接待单位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为圆满完成此次保障任务,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监督所所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6位食品安全监督员组成3个食品安全监督小组,分别具体负责?大酒店、?大酒店、?大酒店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第一小组以?为组长,?为成员,第二小组以?为组长,?为成员;第三小组以?为组长,?为成员。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在“两会”期间将带队对上述3家接待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督察。

二、主要职责

(一)严格执行索证、索票管理制度。接待单位对采购的食品原(辅)料要严格执行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做好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帐登记。向提供食品的单位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质量检验报告,凡无索证手续的、来源不清或者其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辅)料、食品调味品等一律不得采购。

(二)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接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本单位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各保障小组要提前介入,对接待单位下发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告知书,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原料供货人、采购人、验收人签收、备案登记等制度,并予以落实。

(三)把好监督抽检关。要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开展对接待单位供餐使用的调味品、酒类、饮料、食用油等食品及容器、用具和餐(饮)具的消毒效果的监督抽检,对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严格检查。

(四)把好加工卫生关。加强对接待单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的情况,卫生设施、设备的完善及正常运转情况,食品容器、工具及餐(饮)具的消毒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证的持证情况及个人卫生情况等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重大活动食品卫生保障规范》的规定,对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书面的限期整改意见。

(五)对接待单位派驻食品安全监督员驻点保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重大活动食品卫生保障规范》的要求,对本届“两会”接待单位要派驻食品安全监督员,加强对食品操作过程的全程监督,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接待单位使用的可疑食品实行食品安全监督“一票否决”制,驻点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对检查发现的可疑、不能排除卫生安全隐患的食品,接待单位不得加工销售。

三、工作要求

1、食品安全监督人员提前进驻接待单位,对每餐的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2、食品安全监督人员要坚持24小时值班,不得擅离职守,并保持着装整齐。

3、对每餐的食谱要提前进行审查,并做好重点食品的留样,保存48小时。

4、禁止使用接待单位提供的会议食谱以外的食品,对怀疑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菜肴)坚决予以撤换。

5、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对现场卫生监督情况及监测结果应填写现场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每日保障情况应详细记录,并通报会务组。

6、会议结束后,要对本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附件:

1、?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2、?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食品安全监督小组成员名单 3、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告知书4、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日

附件一: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5

附件二: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食品安全监督小组成员名单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组

长:

成员: 责任单位:

长:

成员: 责任单位:

长:

成员: 责任单位:

附件三:

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告知书

﹍﹍﹍﹍﹍﹍﹍﹍:

为做好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强化各接待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现告知你单位在此次接待任务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接待单位在采购原辅料时要做到:

1、采购的蔬菜、水果要新鲜,不得出现霉变、生虫、腐败变质和不良感官性状,水产品类必须采用新鲜式冷冻的、组织有弹性的,不得采购变质的及被有害物质污染的水产品原料。

2、采购的食品及原辅料包括禽、畜、水产品和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必须索证(卫生许可证、食品安全检验报告或批准文号)。

二、接待单位要求: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每餐加工前要向食品安全监督人员提供餐单,经审查后方可加工;

3、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卫生,地面、墙角、台面、蒸箱、冰箱、食品盛器及工具等要全面清洗消毒;

4、不得供应会议参加者自带食品,必须要供应者,安全责任由其自负;

5、熟食一律由酒店自行加工、不得供应外供熟食,熟食自行加工完成至食用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6、各类蔬菜要清洗浸泡后方可烹饪;

7、对接待用酒、饮料、糕点要定点采购,并索取有效的生产厂方食品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8、会议组提供的酒水饮料等应提供有效的索证手续;

9、餐厅不得过早摆台,应在开餐前一小时内摆放餐具;

10、接待单位必须配备足够食品留样器具,由专用留样冰箱,并由接待单位留样经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及餐饮负责人双方签字后在接待单位保存48小时以备检验。

经营单位负责人: 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监督员:_________________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 月 日

附件四: 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接待单位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2013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餐饮食品安全,作为本次会议的接待酒店,本餐饮单位将按照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认真履行有关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餐饮食品安全,自觉接受监督和管理。现郑重承诺如下:

一、依法经营。规范执行《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以低劣食品及原辅料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原辅料进行加工食品;本餐饮单位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顾客餐饮消费的食品安全负全责。

二、落实采购索证索票制度。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及原辅料进入本餐饮单位。

三、把好加工卫生关。保证餐饮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加工烹调过程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餐用具及时清洗、彻底消毒、保持清洁。

四、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加强本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及环境卫生管理。保证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在上岗前都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保证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并保持个人卫生。

本餐饮单位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接受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篇3: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研究背景

在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中, 食品需求所占比例很大。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抑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 香港限奶令的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众所周知, 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食品工业占有很大比重, 属于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有关材料显示, 1993年至1998年, 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00亿元增至6250亿元, 年均递增14%。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次突破12200亿元, 大大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500亿元的水平。2011年, 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 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 同比增长31.6%, 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根据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总产值, 计划到2015年达到12.3万亿元, 比2010年增长100%, 年均增长15%。食品工业己成为吸收劳动力人数最多的行业, 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十分重要的大事。当前随着劣质食品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严重、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反复强调, 使得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给予高度的关注。随着“苏月红”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的频发,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中外广泛的关注。这些劣质食品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因为在我国食品行业位居产业部门的前几位,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劣质食品成了害群之马, 使民众对同类食品小心翼翼, 对合格食品也产生怀疑, 从而影响了正规企业的经济效益, 并最终影响到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还影响到了我国食品的出口, 许多食品陆续被欧美国家退回, 有一些食品干脆被销毁。出口食品不断遭遇贸易壁垒, 从而削弱了我国出口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也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

研究意义

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频繁发生的安全事件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己经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 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 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层面, 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某一种制度的研究上, 比如对HACCP制度还是比较少、宏观层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以评估先进经验的发达国家、到总结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进行深刻地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发展和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食品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伴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问题。由此可见,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从工业革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田园牧歌式的宁静, 到轰轰作响的工业机器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从贝尔第一次通过电波把声音传到远方, 到信息网络和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连成地球村, 世界不断走向一体化和后工业化时代, 同时不确定性的危险也不断增加。现代风险社会的特征在食品安全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也处于社会矛盾和危机的集中凸显期, 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同步并行、社会变迁迅速复杂。这种混合型社会型态具有“风险共生”性特征, 传统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矛盾共时态化并相互诱发, 使得我国社会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密集和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关概述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食品安全基本上包含了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环节, 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对消费者食用各类食品不会损害其身体健康的保证。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 (国家、地区或家庭) 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 即维持生存成长或保证从疾病、体力劳动各种活动引起的疲乏中恢复正常的能力。”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就是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身体的正常营养需要, 在食用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健康的影响。食品安全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数量的安全;二是食品质量的安全。对于食品数量的安全,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己经基本解决。而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的发生己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 本文将从食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 以及政府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从而, 通过完善政府的监管措施来防止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中华名族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食品安全监管的定义

食品安全监管是指政府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的生产、制作加工、运输及销售过程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流通在市场上的食品的安全, 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我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以及农业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相关职责, 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对其管辖区域内食品的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活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公共性, 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在于保障食品安全, 维持食品安全生产的规范秩序, 以保证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强制性, 政府在监管食品安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具有强制性的, 比如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标准,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此标准生产销售食品。三是禁止性, 食品安全监管能够及时制止一些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的继续发生。比如, 对于违规使用农药、过量使用化肥和激素等不法行为, 通过食品安全监管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并禁止。四是综合性,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着手,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有不同的分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方法,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美国、口本为代表的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欧盟、加拿大为代表的由一个独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及探索中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模式。”根据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机构, 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政府监管模式和社会监管模式。“从不同的角度, 政府监管模式又可以划分为各种子模式, 如从监管的主体数量和权力配置的角度, 可以把食品安全监管划分为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和独立监管模式;在多部门监管模式中, 从监管主体分工方式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分段监管模式和品种监管模式。”那么, 我国的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又是如何呢?本文在采用曾祥华教授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首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是政府监管的模式;其次从监管主体的数量和权力配置来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属于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模式;再次, 从监管主体分工方式的角度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以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能

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主要有中央机构及地方机构组成。中央一级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涉及: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机构共同负责。以机构 (部、局) 都各自独立、自成体系。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部门, 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 分段监价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有的行政部门在省、市、县都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 构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行政体系。国务院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3号) , 对具体监管体制做出了进一步的改革, 自2005年1月起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红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农业、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做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的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 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监测体系工作交叉重复与空白地带并存。现有的检验机构缺乏竞争机制。我国在食品检测检验方面的技术水平很有限, 从检验机构、检验人员、检测设备、到检测方法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这就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我国权威的检验机构很少, 只有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级的检验机构, 承担大量的食品卫生检测、鉴定、评价、调查和管理任务, 同时还为全国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对社会中介检测实验室的政策不够开放, 这样几乎所有的监督检测任务都由政府部门所属的检验机构完成, 导致检测时间过长, 检测技术的垄断出现, 检测价格居高不下;监测人员少, 缺乏专门的培训;监测仪器和方法的落后都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进程。缺乏先进的高灵敏度痕量或超痕量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 对于一些污染物, 特别是新的污染物缺乏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面对新出现的世界性食源性疾病问题, 尚缺乏快速准备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 甚至在食品中无法检测。同时, 检测方法的覆盖面不够。由于财力、人力资源的配备不当, 有些方法缺失, 有些方法又存在低水平重复, 各搞一套, 造成极大的浪费。我国严重缺乏快速检测的方法和仪器, 检测样品需要投入时间和大量试剂。进口的化学显色剂像DTNB每克480多元, BTCI每克360多元, 全部由市场出钱。检测样品越多, 市场投入越大。检验一个样品花三个小时, 使得一些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对于早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能力不够, 往往是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之后, 早市的蔬菜已批发销售尽空。这就是近年来屡屡发生食用蔬菜农药中毒事件的根源所在。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

法律、法规和标准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如美国政府每年有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日本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投资数亿日元, 历时2年3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把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中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 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 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己达80%, 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 发达国家目前采用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的CAC标准水平。而中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 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有14.63%。以瘦肉精为例, 在瘦肉精频频发生的阶段, 我国现行法规十分尴尬的是, 没有一个明确法规对肉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的执法主体。虽然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明确了饲料主管部门是饲料行业的执法主体, 但对肉类、水产品进出违禁药物残留, 应依据哪部法规来处理, 哪个部门来执法, 目前尚无定论。国家只有一个《兽药管理条例》, 没有《兽药法》, 《兽药管理条例》仅涉及生产、流通、销售, 不涉及使用, 因此非法使用禁用药物、滥用药物、用药不记录、不遵守停药期的现象普遍, 使得法规行同虚设。

风险分析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给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隐患。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我国食品风险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事后总结分析阶段, 由于缺乏事先风险分析, 造成无法准确判断食品安全风险等级, 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处于盲目被动地位, 只能疲于应付和事后弥补, 如在某类食品发生质量事故后加大对这类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 这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如2004年5月,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国某些企业在加工粉丝时违规使用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酞。由于在内销食品中并没有实施风险预警, 有关管理部门可能仅将此事作为一条新闻来看待, 没有按照食品安全风险来进一步处理, 没有就此事进行风险分析, 当然也不可能向我国出口粉丝生产企业和进出口食品管理部门提供风险预警信息。由于没在内外销食品中同时实施风险预警, 使得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断裂和丢失, 造成检验检疫机构未能采取措施对出口粉丝中违规使用过氧化苯甲酞进行控制;另一方面, 有关出口生产企业也没有收到警示, 没有从主观上进行控制, 导致我国出口粉丝被进口国检出含有过氧化苯甲酞添加剂, 因不符合进口国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而导致销毁或者退运, 给我国粉丝的加工业和出口业带来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处罚力度不足

现行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缺乏统一性的现象。一种问题, 不同力度、不同规定的处罚措施, 反映出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再者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市场上频现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假冒伪劣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十分猖撅,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对该行为处罚力度轻, 使生产加工商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低, 法律难以他们产生威慑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生产加工商的违法犯罪的恶劣行为, 给与不良厂商在食品安全上大做文章造成了可乘之机, 《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对违法者来说处罚力度不大, 违法的成本远比赚取利润要小, 所以才导致违反者这么猖狂胆大。规定对违法者做出的停产、吊销许可证和罚款处罚, 罚款处罚最高也只有五万, 不足以震慑违法者, 另外对于伪冒假劣食品提供者处罚规定操作性差, 因此, 对于商家来说, 他们对于法律的敬畏远远低于对利润的追求, 主要是因为违法行为获取利益的可能性远远高于违法付出代价的可能性。

我国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问题的完善路径

加强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 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法律体系和配套措施的建设;形成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有关食品安全质量卫生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 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对于这些己经出台的法律, 根据目前实际需要逐步开展修订工作, 完善配套的实施条例和细则, 逐步建立适应国际贸易与交流, 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配合这些基本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调整工作, 进一步完善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这些法律、法规真正成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措施的有力保障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制定了一整套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其中就包括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风险评估可以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可以运用风险分析的理论,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 同时在他们之间搭建风险信息交流的平台, 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当前, 我国运用风险分析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都对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运用作了规定, 农业部、卫生部、质监等有关政府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制度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需要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对风险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风险评估管理主体的职能分离, 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担任, 避免职能混乱。在我国卫生部和农业部同为既是风险评估的主体, 又是风险管理的主体, 这有违国际惯例, 是不合理的, 需要进行改革。二是推动风险制度法制化, 以法律来保障风险制度的实施, 是风险制度的强制性和制度性更加突出。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体系, 事前控制和预防, 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加大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应赋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大的权利, 以解决食品安全惩罚力度不足的问题, 保证其对食品管理从源头开始直到最后销售环节, 做到全程控制, 同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方面, 对涉及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 应该对始作俑者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即使涉及的面小、数量少也不应该懈怠, 而应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相应的给予处罚, 这样加大了违法行为者的成本就会让其意识到一旦做出食品安全的不端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提高其警惕性和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起到对大众的警示作用。在这样严厉的监管处罚下,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信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2013年初,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实施, 国家严惩重处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可见一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信息公布平台, 及时的公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对制假贩假的不法企业进行惩处的同时将企业相关信息和所受处罚通过互联网公布出来, 对于优秀的合格企业进行推荐表扬, 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生产厂家的相关信息。其次完善食品宣传广告的监管制度, 制止做虚假夸大事实的不实广告, 对于隐瞒产品真实信息的虚假广告, 要追加生产厂家的责任, 参与宣传不实广告的代言人也要付连带责任。第三要完善食品包装袋上的详细信息, 确保食品包装袋上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包括生产产家、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主要原料和成分等跟食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对包装袋上信息造假或者信息不全的厂家要加以处罚和调查。

结语

篇4: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一、直面四个挑战,

应对“新常态”

近年来,贸易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复杂,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也呈现出独特的“新常态”。

第一,进出口食品贸易增长迅速。2001~2014年,我国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79.0亿美元增长至1928.2亿美元,增长了6.9倍。其中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从118.3亿美元增长至1214.8亿美元,增长了10.3倍;出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从160.7亿美元增长至713.4亿美元,增长了4.4倍。自2011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食品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愈加重大。

第二,全球食品供应链愈加复杂。贸易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使食品供应链从本地化为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食品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早已超越了国界,我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出口全世界、进口五大洲”的“新常态”,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

第三,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受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消费市场低迷、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等因素影响,一些食品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减少了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全球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甚至一些全球知名食品企业和以食品安全著称的国家或地区也曝出食品安全丑闻,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愈加艰巨。

第四,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突显。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国际贸易正向个性化、碎片化方向发展,引发出一系列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热点;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产生,但也由此带来的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愈加迫切。

二、遵循四项原则,

迎接“新挑战”

新《食品安全法》按照“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和社会共治”的四项原则,对进出口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新要求,检验检疫部门面临“新挑战”。

第一,更加突出生产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及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商是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进口商应当建立对境外出口商和生产企业的审核制度,审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口其产品。

第二,更加强化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责任。对监管责任不力的,也做出了严肃问责的规定。同时,还要求检验检疫部门与相关部门建立通报联动机制。

第三,更加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在进口食品监管方面,要求对输华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审查,对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注册,将对进口食品监管从境内延伸到境外源头。在出口食品监管方面,要求对出口食品实施监督抽检,保障符合进口市场的要求。

第四,更加严厉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进口食品的进口商未履行对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商审核义务的,未建立进口和销售记录的,对存在风险的进口食品未履行召回义务的,做出了更加严厉的处罚规定。

三、落实四个最严,

构建“新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质检总局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科学严格的进出口食品全过程监管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进出口食品安全。

第一,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是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法规体系;二是制定《输华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体系评估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口岸分级管理办法》等一批新的规章制度,细化新的《食品安全法》;三是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严格执法,提升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四是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社区行等活动。

第二,建立最严格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在进口方面,建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三个环节的全程监管体系。一是进口前严把三道关。严把对华出口食品国家和地区“准入关”,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准入。2010年至今,对61个国家或地区的62种食品进行了体系评估,对符合我国要求的25个国家或地区的14种食品予以准入。严把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关”,不符合要求,不予注册。截至2015年9月,对15144家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准予注册。严把输华食品进出口商“备案关”,截至2015年9月,对96983家境外出口商和23931家境内进口商实施备案。二是进口时严格分类监管。组织专家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检验检疫大数据,进行进口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对高风险食品实施针对性的严格监管,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三是进口后加强事后监管。建立进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誉记录制度,严格处罚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企业。截至2015年9月,将57家境内外企业列入不良记录企业名单,采取了加严检验检疫措施。2015年10月1日,启动了进口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信息平台,要求进口商严格填报进口和销售记录,初步建立了中国进口食品追溯体系。截至目前,填报进口记录20万条,销售记录50万条。在出口方面,也建立了覆盖出口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备案、生产加工企业备案、出口前成品检验三个环节的全过程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截至2014年,备案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万余个,备案出口食品加工企业1.3万余家,建立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88个。

第三,建立科学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支撑体系。一是成立第二届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参与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决策。二是成立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开展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风险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三是建立境外输华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体系评估和审查的专门队伍,切实履行好对境外生产企业和出口商的监管。四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创建“智慧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提升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第四,建立紧密的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新格局。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已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角戏”。我们倡导“食品安全,国际共治”,首先就是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际事务,要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多边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共同遵守国际规则。其次就是要加强政府间合作,履行好与60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的200余个食品安全合作协议,各负其责,共同解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最后就是要加强政企合作,深化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互动,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履责,共同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篇5: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食品安全,特制定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范围

石狮市君悦酒店

二、工作要求

1.重大活动前期工作内容

1.提前2天掌握接待任务具体安排,包括时间、餐次、人数、用餐方式等安排。

1.2卫生监督员对博瑞花园酒店供应的食品及其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监督、指导,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笔录。

卫生监督员对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卫生问题要记录在案,责令立即整改;问题严重的,及时向大队领导和重大活动主(承)办单位报告;对于存在问题特别严重的、不予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难以保障重大活动卫生安全的,建议重大活动主(承)办单位取消其承担接待重大活动资格,并依法查处。

1.3食品卫生检查

1.3.1掌握食品、食具卫生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必要时,应予以处罚。

1.3.2对接待用酒、饮料、糕点、食品原料等的进货渠道、供货者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及食品检验合格证进行抽查,必要时,可进行抽样检验。

1.3.3督促酒店在接待前对厨房及其卫生设施进行全面清洁,对地面、墙角、台面、蒸箱、冰箱、食品盛器及工用具等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必要时,抽查消毒效果。

1.3.4督促接待单位配足食品留样器具、设施及食具消毒用品,按要求做好留样(100g,48小时);

1.4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1.4.1对全体参与接待的从业人员健康证进行核查。

1.4.2了解食品从业人员近期健康状况,对近期患有各种传染病、重感冒、腹泻等职工进行登记。凡患有食品禁忌病的从业人员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1.5审查菜单:做好供餐食谱的审查工作,提出审查意见。不得供应禁止生产经营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1.5.1菜单审查卫生要求

1.5.1.1餐单中供应菜的品种数量应与加工制作工艺、加工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监督员应详细了解每个菜(点心)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工艺)、制作时间、制作责任人、制作地点、暂存位置、出菜时间、供餐方式、措施。

1.5.1.2不得供应违禁生食水产品和其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5.1.3操作工艺应保证成品制作完成至食用间隔时间在2小时以内。

1.5.1.4原则上不允许外自带食品,必须外带食品供应的,安全卫生责任由活动主办方自负。酒店应留取外带食品的样品。

2.重大活动期间工作内容

2.1现场监督

2.1.1卫生监督人员应提前进入酒店,对酒店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清扫消毒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2.1.2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1.3督促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1.4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和活动参与者健康状况。

2.2报告: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活动承办单位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3现场监督的主要工作范围:原料采购、粗加工、中点、西点、水果、中餐、西餐、凉菜间、餐具消毒。

2.4主要工作环节:原料质量、储存卫生、操作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餐具卫生。

2.5关键控制点:菜谱、熟食品存放时间、熟食品温度、消毒、凉菜、交叉污染。

监督过程做到主动、及时。

2.6现场抽样检测

根据提供的餐单中菜肴,对供应的食品原料、成品进行抽样检验。检查中发现有不合格的,应立即暂停使用。做好食品的抽样、检测并记录。

3.重大活动后工作内容

保障工作结束1天内,卫生监督保障人员对保障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书面小结。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立即启动《石狮市君悦大酒店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快速处理,不扩散,就地扑灭疫情。

三、工作目标保证措施

成立“君悦大酒店接待活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落实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组长:张维扬(酒店副总经理)

副组长:韩文菊(餐饮部经理)

李歆凤(客房部经理)

熊隆宝(娱乐部经理)

成员:郭木清、杨笑笑、陈小倩(餐饮部管理人员)

李晓霞、苟娟(客房管理人员)

黄梅香、张波、周坤、邓伟杰(KTV管理人员)

四、具体工作日程安排

2008年10月20日派出监督员提前介入,对酒店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

石狮市

君悦大酒店

200

篇6:保障暑期食品安全实施方案

根据《2012年保定市保障暑期食品安全实施方案》(保食安办„2012‟2号),为切实加强暑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保障秦皇岛市食品、食用农产品供应为重点,以建设“安全暑期、和谐暑期”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各单位细致缜密工作,强化暑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确保暑期供应的食用农产品、食品达到食品安全标准,餐饮服务达到安全卫生要求,保持全区食品安全平稳。

二、工作职责

成立区保障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组,由区政府食安办主任任组长,区农业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负责暑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一)区政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我区暑期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暑期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督促各乡办及相关部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完善特供食品供应网,全面加强特供食品监管工作,确保特供食品万无一失。

(二)卫生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食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通报区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

(三)农业部门:加强对供应暑期的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对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违法使用禁用物质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治理,确保暑期供应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质监部门:全面加强对供应暑期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强化原料进货查验和成品出厂检验,完善台账管理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严格生产工艺,严把关键控制点,切实按标准组织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确保暑期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

(五)工商(市场管理)部门:对暑期特供经营企业和肉制品、糖果、糕点、奶制品、豆制品、瓶装饮用水、饮料等重点品种的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督导流通企业落实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确保食品经营条件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确保暑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六)商务部门:配合市商务部门加强对供应暑期生猪定点屠宰厂的日常监管,监督定点屠宰厂严格落实“瘦肉精”自检和屠宰检疫同步、肉品品质检验、病死猪、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制度,坚决杜绝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配合市商务部门规范酒类流通渠道,加强对酒类批发、零售店的监督管理,强化酒类流通随附单和标识监管,全面实施酒类商品溯源制度,实现全程监管,确保供应暑期的肉类和酒类安全。

(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辖区内

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餐饮服务环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暑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八)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暑期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农产品种植养殖、畜禽屠宰、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中存在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8月1日前,各乡办,区农业、质监、工商、市场、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单位要围绕保障暑期食品安全,防控食品安全事故,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行动,对本辖区及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健全特供食品点对点供应网络,完善暑期特供食品和食品市场监管措施,确保暑期食品安全零盲区、零疏漏、零事故;区有关部门要摸清进入秦皇岛特供食品网及秦皇岛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定点屠宰厂、食品经营企业名单,落实监管责任人,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制定完善特殊监管措施,确保供应暑期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参与暑期保障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服务标准,增强责任意识,完善业务技能,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大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的抽检力度,对餐饮服务接待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对餐饮服务接待单位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健康卫生知识、夏季餐饮食品安全

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严格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暑期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具体人员,做好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部门能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蔓延。要严格落实暑期值班责任,及时报送有关信息,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迅速准确上报。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暑期食品安全工作,充分认识今年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敏感性、特殊性、复杂性,认真分析研究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切实克服通常观念、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强化责任意识,把抓好暑期食品安全作为当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早动手、早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对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

(二)制定方案,明确责任。根据区保障暑期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方案,投入足够的精力、足够的人员、足够的物力、足够的财力,提早部署、精心组织,将保障暑期食品安全的职责落实到基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密切协作,加强联动。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方

案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和重点场所的集中治理,强化“一盘棋”意识,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做到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构建严密监管网络,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政令通畅,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迅速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影响,确保暑期食品安全。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办、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全方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意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基层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对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维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上一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下一篇:个人简单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