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

2024-06-13

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共6篇)

篇1: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 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 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 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 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 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 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 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 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 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

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 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 标等要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企业统计的 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指标、台账和报表设计上要符合综合统计 和部门统计的相关规定。

4、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 的社会经济单位。

5、基本单位按作用和性质分为:(1)法人单位(2)产业活动单位

6、法人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 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7、法人单位包括:(1)企业法人(2)事业单位法人(3)机关法人(4)社会团体法人(5)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8、产业活动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两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法人单位有单产业法人单位与多产业法人单位之分。

●掌握业务核算资料是认定产业活动单位的重要依据。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 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 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 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 会。

●我国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 个门类。

●在具体划分一个单位的行业属性时,按主要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

9、《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内容:

(1)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 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为对象。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全部企业划分为三个大类: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规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 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10、大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各项条件的下线指标:

(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0000 万元及以上

(2)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3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 额40000 万元及以上

(3)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8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5000 万元及以上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11、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12、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

13、统计调查表分为:(1)综合表(2)基层表

●综合表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基层表的各项指标间应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相互核对、相互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调查周期短的,指标 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 可以细一些。

14: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

(1)左上角为填报单位的标记,中间是表名和报告期别,右上角为统计调查表 的法定标志;

(2)表的左面为主栏,右面为宾栏;

(3)表的下面是统计责任标志。

15、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包括:

(1)表号(2)制表机关(3)批准机关(4)批准或备案文号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1)基本核算表(2)国民经济账户(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2、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我国对外投资企业。

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6、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

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1)生产法(2)收入法(3)支出法

1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

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支出法核算中,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3、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的种类:(1)基年价格估价法(2)价格指数缩减法(3)物量指数外推法

●缩减法分为双缩法和单缩法。物量指数外推法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单外推法,其他行业都是单缩法。

24、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25、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投入产出表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6、投入产出表中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单个部门的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但单个部门的增加值一般不等于其最终产品。

27、资金流量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财产收入产生于各种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包括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股票买卖产生的红利,土地等资产出租形成的租金,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产生的使用费等。

28、初次分配总收入:是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

●初次分配总收入包括劳动力报酬、土地租金、资本收入(利息收入、股本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征收的生产税或支付的生产补贴。

●经常转移包括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其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29、国际收支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0、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包括:(1)货物(2)服务(3)收益(4)经常转移

●货物的出口记贷方,进口记借方。

●服务的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服务的支出。

●收益的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表示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1、资产负债核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第四章 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一、农业统计

1、农业包括的行业大类:(1)种植业(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2、林业包括:(1)造林(2)育林(3)护林(4)森林采伐和更新(5)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

3、渔业包括:(1)水产捕捞业(2)水产养殖业

4、农林牧渔服务业: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 活动。

●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社性质的经济组织。

5、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乡镇管理区域内 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

6、现行统计方法所指的农村居民包括:

(1)纯农业户

(2)农业兼业户

(3)农村中经营二三产业的非农户中的常住人口

(4)主要收入带回农村家中的在外务工人员

(5)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和退休人员

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8、农产品产量指标包括:

(1)粮食产量(包括薯类、豆类)

(2)油料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等,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野生油料)

(3)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不包括 淡水生植物)

(4)猪牛羊肉产量

(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耕地面积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等。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 作物播种面积中。因遭灾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9、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分为:(1)整劳动力:男18—50 周岁;女18—45 周岁(2)半劳动力:男16—17 周岁、51—60 周岁;女16—17 周岁、46—55 周岁

●虽然在劳动年龄之内,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应算为劳动力;超过劳动年 龄,但能经常参加劳动,计入半劳动力数内。

●农业统计中,对没有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没有统计基础的统计调查单位,由 地方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计资料。

10、农业统计采用的调查方法:

(1)全面调查(如耕地面积统计)

(2)抽样调查(如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

(3)重点调查

第五章 专业统计

一、能源统计

1、一次能源包括:(1)原煤(2)原油(3)油页岩(4)天然气(5)核燃料(6)植物燃料(7)水能(8)风能(9)太阳能(10)地热能(11)海洋能(12)潮汐能

2、能源按使用性质划分为:(1)燃料性能源(2)非燃料性能源

3、能源按形成和再生性划分:(1)再生能源(2)非再生能源

●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等工作物质称为耗能工质。

4、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的计算公式: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5、能源购进量的两种情况:

(1)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

(2)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6、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的条件:

(1)实际到达本单位

(2)经过验收、检验

(3)办理完入库手续

●能源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7、能源消费分为:(1)加工转换消费(2)终端消费

8、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4)耗能工质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 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 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

9、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包括: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实验等方面的 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10、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

(2)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3)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11、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包括:

(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

(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3)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能源;

(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

(5)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中使用的能源;

(6)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

●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成品油既不能包括在工 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也不能包括在车辆用油中,而应计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

12、用作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和用作原材料的能源的区别: 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用作原材料,投入的 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

●在计算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时,需要将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分别折算为 标准燃料计算。

●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 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后的实际能源消费量。

13、能源库存量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分为:

(1)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

(2)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

(3)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

14、能源库存量的核算原则:

(1)时点性原则

(2)实际数量原则

(3)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

(4)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统 计;能源使用企业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建筑业库存按照“谁管理、谁统计”的原则统计。

15、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包括:

(1)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

(2)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

(3)已销售,但没有办理完货款结算手续、承运手续的产品;

(4)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5)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

(6)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16、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不包括:

(1)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产品;

(3)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4)盘亏的产品。

17、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包括:

(1)购进的、经验收办理完入库手续的商品;

(2)寄存在外单位的商品;

(3)已销售,但没有办理完货款结算手续、承运手续的商品;

(4)设在外地的仓库和中转仓库中的商品;

(5)盘点中的账外商品。

18、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不包括:

(1)未验收入库的商品;

(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商品;

(3)代外单位保管的商品;

(4)盘亏的商品。

19、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包括:

(1)凡是本单位有权支配的,不论来源和存放地点;

(2)在统计时点上未投入消费的,包括车间已领取但未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的;(3)外单位来料加工或自外单位借入,在报告期末未消费的;

(4)已决定外调,但未办理出库手续的;

(5)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

(6)不属于正常周转库存的超出积压或特准储备、战略储备;

(7)盘点时查出属于账外的。

20、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不包括:

(1)已拨交外单位委托加工的;

(2)已外调并已办理出库手续的;

(3)供货单位错发到本单位的;

(4)代外单位保管的;

(5)已查实确属损失或丢失的;

(6)已付货款,但还在运输途中的;

(7)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或尚未办完验收入库手续的。

2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计算公式: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第六章 城乡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

●城乡住户调查是以城乡住户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

1、价格统计包括:(1)生产价格统计(2)消费价格统计

●城镇住户调查的统计调查单位为城镇住户。

2、城镇住户调查的范围:

(1)户口在调查区域内的常住非农业户

(2)户口在调查区域的常住农业户

(3)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

(4)户口在外地,居住在调查区域半年以上的农业户

●城镇住户调查包括单身户和一些具有固定住宅的流动人口。

●住户调查的“住户”是比家庭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家庭。

3、城镇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

(1)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

(4)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5)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

4、城镇居民家庭成员的婚姻状况包括:(1)未婚(2)有配偶(3)离婚(4)丧偶(5)其他

5、城镇居民家庭期初(期末)手存现金:是指调查户家庭全部成员期初(期末)所有的全部人民币和外币折合成人民币的手存现金。

●城镇居民家庭手存现金包括家庭成员为亲友购商品的各种暂付款,但不包括家 庭成员手中不属于其所有的各种暂收款,如亲友委托家庭成员代购商品所交给的 现金。

●手存现金是住户调查中的重要指标,是计算货币流通量、家庭金融资产、反映 货币购买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清查手存现金,可以检查记账质量,防止漏记、多 记现象的发生。

●城镇居民家庭手存现金包括家庭成员为亲友购商品的各种暂付款,但不包括家 庭成员手中不属于其所有的各种暂收款,如亲友委托家庭成员代购商品所交给的 现金。

●手存现金是住户调查中的重要指标,是计算货币流通量、家庭金融资产、反映 货币购买力的重要依据,通过清查手存现金,可以检查记账质量,防止漏记、多 记现象的发生。

9、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类别分为:(1)食品(2)衣着(3)居住(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医疗保健(6)交通和通信(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8)其他商品和服务

●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

●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包括本人单位以各种形式提供给个人生活消费物品(包括购物券、消费卡等)及服务。

10、国家城镇住户调查采用的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1)按照城镇规模将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城镇分为三层:大中城市、县级 市、县城(镇)。

(2)按各层人口占全省(区、市)人口的比例来分配每层的样本量。

(3)按城镇就业者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排队,依次计算各城镇人口累计数,然后根据样本量的大小随机起点等距抽取所需数量的调查城镇。

●国家城镇住户调查的样本量为65400 户,每年轮换1/3。

●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每月填报,年末一次性上报。

●参加全国汇总的调查市、县,每三年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进行调整修订。

●全国及省级调查资料全部采用超级加权汇总方式,定期生成全国或省级综合资料。是指居住在市区或县级市城关镇社区(居委会)内的常住人口 数除以该类城镇调查户的平均家庭规模。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1)财务会计(2)管理会计

3、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2)监督

4、会计核算从内容看包括:

(1)记账、算账、报账(2)预测、分析、考核

5、会计监督从时间看包括:

(1)事前监督(2)事中监督(3)事后监督

6、企业会计的目标:

(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7、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

(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

(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

重点: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重点: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会计。

8、资本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本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成品资本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本的循环。

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重点: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重点: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

10、企业会计期间分为:(1)(2)中期

11、会计可以采用的量度种类:

(1)实物量度(2)劳动量度(3)货币量度

重点: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重点: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

(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

(7)谨慎性(8)及时性

重点: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重点: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13、可比性的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重点: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点: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4)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

重点: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重点:在历史成本计算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点: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回收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15、会计计量属性包括:

(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公允价值

重点: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16、企业会计要素包括:

(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

(4)收入(5)费用(6)利润

重点: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17、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资产(2)非流动资产

18、非流动资产包括: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长期应收款

(4)长期股权投资(5)投资性房地产(6)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8)长期待摊费用

重点: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19、负债按流动性不同分为:(1)流动负债(2)非流动负债

20、流动负债包括:

(1)短期借款(2)交易性金融负债(3)应付及预收款项

(4)应付职工薪酬(5)应交税费

2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

23、留存收益包括:(1)计提的盈余公积(2)未分配利润

2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5、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

(1)销售商品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6、收入的确认除应符合定义外还应同时符合的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27、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8、工业企业费用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

(1)生产成本(2)期间费用

29、生产成本包括:

(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

30、期间费用包括:

(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

31、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分为:

(1)营业利润(2)利润总额(3)净利润

32、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33、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前的全部利润,它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4、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交纳所得税后可供所有者支配的利润,它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35、静态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重点:基本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6、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37、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动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重点:企业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无论引起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仅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会使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不变。

38、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1)会计确认(2)会计计量(3)会计记录(4)会计报告

重点: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会计要素,一般标准是会计假设和确认原则。

39、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把账簿记录加工成财务指标体系,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40、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41、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重点: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的登记到账簿中去。

42、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43、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构成:

(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

(3)部门会计规章(4)会计规范性文件

重点:我国第一部《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通过,1985年5月1日实施。现行《会计法》于1999年修订。

44、《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1)总则(2)会计核算

(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4)会计监督

(5)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6)法律责任

(7)附则

45、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1)基本准则(2)具体准则(3)应用指南

重点: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具体准则是企业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1、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的原则:

(1)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2)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要确切,内涵要清楚,外延要明确

重点:总分类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重点:当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较多时,可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

重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而设置的,确定什么会计科目就相应设置什么账户。

2、账户结构包括的项目:

(1)日期(2)凭证号(3)摘要(4)金额

3、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的会计核算指标:

(1)期初余额(2)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4)期末余额

4、四个会计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5、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有:

(1)库存现金(2)银行存款(3)应收账款

(4)预付账款(5)原材料(6)在途材料

(7)库存商品(8)周转材料(9)存货跌价准备

6、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有:

(1)长期股权投资(2)固定资产(3)累计折旧

(4)无形资产(5)商誉

7、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有:

(1)短期借款(2)应付账款(3)预收账款

(4)应付职工薪酬(5)应交税费(6)应付利息

8、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有:

(1)长期借款(2)应付债券(3)长期应付款

9、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有:

(1)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

10、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有:

(1)主营业务收入(2)主营业务成本(3)营业税金及附加

(4)其他业务收入(5)其他业务成本(6)资产减值损失

11、反映非营业损益的账户有:

(1)营业外收入(2)营业外支出

12、共同类账户有:

(1)清算资金往来(2)货币兑换(3)衍生工具

(4)套期工具(5)被套期工具

重点:在总分类账户中一般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有时还需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

重点: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在主要材料明细分类账户下,还可以按照材料的名称、品名等分别设置钢材、铝材等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5、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重点:资产、费用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重点:双重性质账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的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6、记账规则的内容:

在借贷记账法下,对于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在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或者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进行登记。“借贷必相等”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和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都必须相等。

7、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8、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

(3)记录的金额

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

9、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重点: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10、余额试算平衡的计算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重点: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错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

1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

区别: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重点:总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

12、平行登记的要点:

(1)同期登记(2)方向相同(3)金额相同

重点:同期登记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同一会计期间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

13、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

(1)资本的形成(2)负债的取得与偿还(3)利息或红利的计算与分配

重点: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股份制企业开设股本账户。

重点:短期借款账户核算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企业经营活动、归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的取得、归还情况。短期借款的利息按季结算。

14、工业企业原材料核算的方法:

(1)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2)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

15、材料采购的具体业务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1)材料采购成本的确定与入库同时完成;

(2)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未收到供货单位的发票账单,运输途中的采购费用也未确定;

(3)材料的货款已经支付,但采购成本不能确定,材料尚未运达企业;

(4)同时采购几种材料,发生共同的采购费用,需要分别确定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16、原材料账户应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包括:

(1)原料及主要材料(2)辅助材料(3)燃料(4)包装物

重点: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登记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增加数,借方登记已偿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账款。

17、直接费用包括:

(1)直接材料费用(2)直接人工费

制;(3)直接工资福利费(4)其他直接费用

18、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包括;(1)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磨损(折旧)费

(2)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车间的水电费及共同材料费

19、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公式: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成本

20、企业确认劳务收入应同时满足的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有效控

(3)与销售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的计量;

(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1、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的税费包括:

(1)营业税(2)消费税(3)城市维护建设税

(4)资源税(5)教育费附加

22、应收账款账户核算的款项包括:

(1)销售货款(2)应收的增值税额(3)代垫费用

23、营业外支出包括:

(1)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3)债务重组损失(4)公益性捐赠支出(5)非常损失

24、利润分配的顺序: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当年税后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法定10%)提取,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实力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

(2)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减去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后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

重点:会计分录的习题

第四章 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和结账

1、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

(1)如实反映经济业务(2)及时提供记账依据

(3)便于明确经济责任(4)有效监督经济活动

2、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

(1)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

3、原始凭证按取得来源的不同分为:

(1)自制原始凭证(2)外来原始凭证

4、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的不同分为:

(1)一次性原始凭证(2)累计原始凭证(3)汇总原始凭证

重点:累计原始凭证的填制手续不是一次完成的。与一次性原始凭证相比,采用累计原始凭证不仅可以减少凭证数量,简化核算手续,而且可以事前控制有关耗费,加强成本管理。

5、汇总原始凭证: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若干张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编制而成的一张原始凭证。

6、专用记账凭分为:

(1)收款凭证(2)付款凭证(3)转账凭证

重点:通用记账凭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业务量也比较少的企业或单位。

7、记账凭证按填制方式不同分为:

(1)复式记账凭证(2)单式记账凭证

重点: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

8、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

(1)填制人员不同(2)填制依据不同(3)填制方式不同

(4)发挥作用不同

9、填制原始凭证必须符合的基本要求:

(1)记录真实(2)内容完整(3)填写规范

(4)手续完备(5)连续编号(6)填制及时

重点:一次性原始凭证“收料单”一式三联,一联由验收人员留底,一联交仓库保管人员据以登记材料物资明细,一联连同发货票交送财会部门办理结算。

10、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

(1)形式上的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实质上的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11、原始凭证审核后应区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对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

(2)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3)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重点:记账凭证必须包括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12、填制记账凭证除应符合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的要求:

(1)凭证摘要简明(2)业务归类明确(3)会计分录正确

(4)日期填写准确(5)凭证编号连续(6)附件数量完整

(7)空行应予注销(8)记账凭证的改错方法应符合规定

(9)签章手续齐全

重点: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只能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重点:记账凭证应按月连续编号。若一项经济业务需要填制若干张记账凭证,这项业务所编制的记账凭证只占用一个号码,则各张记账凭证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每月末,在最后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后,应在编号旁加注“全”字,以免凭证散失。

重点: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重点: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错误的,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

重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上,应加盖单位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以明确责任。

重点: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填制收款凭证。

重点:凡是不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转账凭证。

13、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

(1)内容是否真实(2)项目是否齐全(3)会计分录是否正确

(4)书写是否正确

14、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全面、系统的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15、记账:就是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全面、系统、连续、分类的登记各项经济业务。

16、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

(1)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2)便于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

(2)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重点:账簿是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重点:账户的作用是借助于账簿来体现的,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则把账户这一核算方法具体化了。

17、账簿按用途不同分为:

(1)序时账簿(2)分类账簿(3)备查账簿

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普通日记账已很少使用。目前企业广泛使用的是特种日记账。

18、分类账簿分为:(1)总分类账簿(2)明细分类账簿

重点:经济业务比较简单、总账科目为数不多的单位,为了简化记账工作,可以把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结合起来,在一本账簿中进行登记,这种账簿称为联合账簿。

重点:从严格意义上讲,备查账簿不是正式账簿,一般不需要根据会计凭证来登记,也没用固定的格式。

19、账簿按外表形式不同分为:

(1)订本账簿(2)活页账簿(3)卡片账簿

重点:订本账簿适用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等比较重要的账簿。

20、账簿按账页格式不同分为:

(1)三栏式账簿(2)多栏式账簿(3)数量金额式账簿

21、三栏式账簿:是指设有借方(或收入)、贷方(或支出)、结余(或结存)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22、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采用数量与金额双重记录的账簿。

重点:日记账必须做到日清月结。日清即每日终了分别加计当日收入、付出合计数及余额,库存现金日记账还要与库存现金实有数进行核对。月结即每月末要加计当月收入、付出合计数及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还应定期与开户银行送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重点:在登记总账时,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只能根据这两种日记账的付出或贷方金额过记,不能根据收入或借方金额过记,以免总账登记重复。

重点:总分类账簿既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重点: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簿适用于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不需要进行数量核算的结算类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

重点: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簿适用于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类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

重点:在启用会计账簿时,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项目,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

重点: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重点: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23、登记账簿时可以用红色墨水书写的情况:

(1)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4)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重点: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24、更正错账的方法:

(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

重点:划线更正法适用于在期末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据以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过账时不慎所造成的账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笔误的情况。

重点: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用红字更正法。

重点:补充登记法也称蓝字补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重点: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完整和真实可靠,企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各种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5、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

(1)账证核对(2)账账核对(3)账实核对(4)账表核对

26、账证核对的主要内容:

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号数、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同等。

27、账账核对的主要内容:

(1)总账各个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核对;

(2)总账与日记账核对;

(3)总账的期末余额与其所属明细账的期末余额之和核对;

(4)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

28、账实核对的主要内容:

(1)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现金实存数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的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额核对;

(4)各种往来款项明细的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核对。

29、账表核对的主要内容:

(1)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字与会计账簿中相关账户的期末余额核对;

(2)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目的数字与会计账簿中相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或本年累计发生额核对。

30、结账的基本程序: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费用。

(3)将本期实现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分别从各有关账户中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清所有损益类账户,计算确定本期的经营成果。

(4)结算出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期。

31、账务处理程序:是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记账程序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技术组织方法。

重点: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32、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按照一定方法对记账凭证汇总后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的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月末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第五章 财产清查

1、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有:

(1)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检验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2)在凭证和账簿中,出现漏记、重记、错记或计算上的错误;

(3)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了自然损耗;

(4)由于结账凭证传递不及时而造成了未达账项;

(5)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而发生的财产物资损失;

(6)由于不法分子的营私舞弊、贪污盗窃而发生的财产物资损失;

(7)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了财产物资损失。

2、财产清查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2)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3)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

3、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几种情况:

(1)年终决算前(2)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3)中外合资、国内合资时(4)企业股份制改制时

(5)开展全面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6)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

4、局部清查的特点:

(1)范围小(2)内容少(3)时间短

(4)参与人员少(5)专业性较强

重点:定期清查一般是年末进行全面清查,季末、月末进行局部清查。

5、进行不定期清查的几种情况:

(1)更换财产物资保管和出纳人员时

(2)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时

(3)配合上级主管、财政、税收、审计、银行等部门对单位进行会计检查或审计时

(4)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5)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

重点: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6、库存现金清查:是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7、库存现金清查应特别注意查明的问题:

(1)有无挪用现金

(2)有无以白条、借条、收据及待报销凭证等冲抵库存现金

(3)有无超限额保留库存现金

(4)有无任意坐支库存现金

(5)有无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

重点: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清查方法与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基本相同。

8、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

(1)双方或某一方记账有错误(2)存在未达账项

9、未达账项:是指由于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重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用来核对企业与开户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只起对账的作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10、实物资产数量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2)技术推算法

重点:在往来款项清查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查明有无双方发生争议的款项、没有希望收回的款项以及无法支付的款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重点:财产清查后,如果实存数与其账存数不一致,会出现两种情况:实存数大于账面数,称为盘盈;实存数小于账存数,称为盘亏。当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但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称为毁损。

重点:对于经查明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予以核销。核销时不必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直接核销应付账款并转作营业外收入处理。即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

13、资产负债表的两种格式;(1)报告式(2)账户式

重点: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1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的编制方法:

(1)直接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后填列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后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后填列

(5)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重点: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15、利润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16、利润表的作用: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2)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3)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利润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

17、利润表的两种格式:(1)单步式(2)多步式

重点:单步式利润表不能揭示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对照关系,也不便于同行企业间报表指标的对比。

18、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张动态报表。

19、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2)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3)有助于分析企业的收益质量及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重点:现金流量表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0、现金流量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划分为: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1、经营活动包括:

(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购买货物

(4)接受劳务(5)支付职工薪酬(6)交纳税款

重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税费返还等所收到的现金。

重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是指购买货物、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交纳税款、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重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

2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23、筹资活动包括:

(1)吸收投资(2)借入资金(3)偿还债务(4)分配股利、利润(5)偿付利息

24、财务报表附注包括的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7)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13、资产负债表的两种格式;(1)报告式(2)账户式

重点: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1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的编制方法:

(1)直接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后填列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后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后填列

(5)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重点: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15、利润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16、利润表的作用: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2)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3)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利润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

17、利润表的两种格式:(1)单步式(2)多步式

重点:单步式利润表不能揭示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对照关系,也不便于同行企业间报表指标的对比。

18、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张动态报表。

19、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2)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3)有助于分析企业的收益质量及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重点:现金流量表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0、现金流量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划分为: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1、经营活动包括:

(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购买货物

(4)接受劳务(5)支付职工薪酬(6)交纳税款

重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税费返还等所收到的现金。

重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是指购买货物、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交纳税款、支付职工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重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

2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23、筹资活动包括:

(1)吸收投资(2)借入资金(3)偿还债务(4)分配股利、利润(5)偿付利息

24、财务报表附注包括的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7)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七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

(1)偿债能力分析(2)获利能力分析(3)营运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重点: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重点: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与负债的关系的分析来进行。

重点:获利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利润的形成情况以及利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来进行。

重点: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与效益的分析来进行。

重点:发展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资产和净资产增减情况的分析来进行。

2、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4)因素分析法

重点: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对比的指标可以是绝对数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也可以是相对指标,如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

重点: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对比,对比时要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即进行对比的各项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等方面应当可比。

3、运用比率分析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4、比率分析法分为: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2)构成比率分析法

5、构成比率(结构比率)的计算公式:

构成比率=(总体中某个组成部分的数额÷该总体总额)×100%

重点:通过计算构成比率,可以了解某项经济指标的构成情况及其结构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其构成是否合理。

重点:趋势分析法实质上是对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综合,是一种动态的序列分析法。

重点: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一般采用绘制统计图表和编制比较财务报表两种形式,比较广泛使用的是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形式。

重点:采用趋势分析法,在连续若干期之间进行比较时,可以进行绝对数比较,也可以进行相对数比较。按相对数编制比较财务报表,分为按横向和纵向两种比较分析方法。

重点:按相对数编制的比较财务报表,可以揭示比较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比例关系,能够准确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还可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便于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比较。

6、采用趋势分析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保持一致;

(2)要剔除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以便分析的数据能够反映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

(3)当基期的某个项目数据为零或负时,不应该计算趋势百分比,否则会造成错误的计算结果和分析结论;

(4)应用例外原则,对某项目有显著变动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重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可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但不能揭示引起差异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因素分析法则可以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揭示相关因素对这一差异的影响程度。

7、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1)分析某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影响因素,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该经济指标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将各项因素的基数代入确定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出该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基数。

(3)按数学表达式中排定的各因素的先后顺序,依次将各因素的基数替换为实际数,并将每次替换后计算的结果与前一次替换后计算的结果相减,顺序计算出每项因素的影响程度。

(4)将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的代数和与指标变动的差异总额核对相符。

8、因素分析法分为:(1)连环替代法(2)差额计算法

9、连环替代法的一般原则:

(1)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2)先实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

(3)先分子,后分母

10、运用连环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3)替代顺序的连环性(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重点: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11、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流动比率(2)速动比率(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2、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资产负债率(2)有形资产负债率(3)产权比率

(4)已获利息倍数

13、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重点: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14、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重点:采取现销政策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

15、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16、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重点: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越低,对债权人就越有利,其贷款安全程度就越高,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17、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重点: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指标越大,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就越强。

重点:负债与权益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在评价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率是否适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也就是说,在保证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这一比率。

18、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

(1)存货周转率(2)应收账款周转率(3)流动资产周转率

(4)固定资产周转率

19、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2

20、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

21、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2、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23、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24、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

(1)销售净利润率(2)净资产收益率(3)总资产报酬率

(4)资本保值增值率

25、销售净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6、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7、总资产报酬率的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重点:总资产报酬率反映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全部资产的总体运营效益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好;反之,则情况相反。

重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如果等于1,表明企业资本保值;如果大于1,表明资本增值;如果小于1,表明资本没有实际保全,损害了所有者的权益。

28、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

重点:每股收益越高,表明上市公式获利能力越强,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

29、市盈率的计算公式: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重点:市盈率越高,表明上市公式的获利能力越强,股东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有信心。

30、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有:

(1)销售(营业)增长率(2)资本积累率

31、销售(营业)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32、资本积累率的计算公式: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33、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即财务报表提供的是历史数据。

(2)仅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所得的分析结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大多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而历史成本与实际价值往往会有差异。

(4)依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可比性就较差,将会影响报表分析的结论。

(5)财务报表分析所披露的数据往往会有双重性,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5、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6、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7、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8、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

Es=(ΔQ÷Q)/(ΔP÷P)。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出售量的相应变动。

10、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11、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

(1)投入要素的成本(2)技术水平(3)厂商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

1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价格的计算

13、供求法则: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影响: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加;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减少。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影响: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主要表现为价格控制,即制定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第二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的表现:

(1)消费效用极大化(2)企业利润最大化(3)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2、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的条件:

(1)交换最优(2)生产最优(3)交换和生产最优

3、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外部性(2)垄断(3)公共物品(4)信息不完全

4、正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社会收益。

5、负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成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6、垄断形成的原因:

(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4)准入制度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

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7、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3)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S-I=0,即储蓄(S)=投资(I)

2、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种不同核算方法:

(1)从生产角度看: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从收入角度看:GDP=∑增加值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从支出角度看: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3、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的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此时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

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

(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宏观经济运行涉及的四个市场:

(1)要素市场(2)产品市场

(3)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4)国际市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叫引致消费。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为自发储蓄。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

(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储蓄倾向具有递增的趋势。

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所以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8、乘数:是指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动。

9、乘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

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10、主要的乘数有:

(1)投资乘数(2)政府购买乘数(3)转移支付乘数

(4)税收乘数(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11、货币的四种功能:

(1)交易媒介(2)财富储藏(3)核算单位(4)延期支付

12、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13、货币的三种需求:

(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

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三个口径:

(1)通货(2)货币(3)准货币

16、我国现行货币划分的层次: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

基础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之和,即B=R+C。

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间的关系为:M=m×B。m表示货币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IS-LM模型中,根据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作出的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根据储蓄S和投资I做出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第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2)充分就业目标

(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2、失业的四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

3、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1)税收(2)政府投资支出(3)政府消费支出

(4)转移支付(5)财政信用

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收支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6、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1)累进税收制度(2)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8、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的方法来达到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水平的目的而实行的紧缩经济的政策。

9、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机构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市场利率就会上升,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增加和货币供给增加。所以,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降低再贴现率。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等于向货币市场注入基础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就会有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并引起利率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及就业的减少。所以,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具有内在稳定器的货币政策有:

(1)利息率效应(2)货币余额效应

12、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上的区别:

(1)政策效应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投资增加。

(2)作用时滞不同。财政政策的生效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反映时滞较短

(3)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作用的效果不同。在经济萧条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因此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效果比较显著。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基本组合方式: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入(形成支出)、金融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表现为资金流出),贷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出(形成收入)、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表现为资金流入)。

1、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

(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官方储备项目

(4)误差与遗漏

2、经常项目包括:

(1)货物和服务贸易(2)收益分配(3)经常转移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支付多少本币,因此又叫应付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相当于计算出售一定单位本币应支付多少外币,因此又叫应收标价法。

购买力平价是经济学中著名的一价定律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应用。

5、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有:

(1)国际收支状况(2)利率(3)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

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他国家的收入和实际汇率,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包括本国的国民收入和汇率。

6、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出口的变动量之比。

7、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进口的变动量之比。

8、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3)信用保证

(4)赢得国际竞争利益

按照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一般以40%作为标准。

9、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经济的相应扩张或收缩的效应被称为溢出效应,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效应被称为回振效应。

第七章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分为:

(1)爬行的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率为1%--3%(2)温和的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率为3%--10%(3)飞奔的通货膨胀:较长时间内大幅上涨超过10%

(4)恶性通货膨胀:短期内大幅上涨,如每月超过50%

3、通货膨胀按照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分为:

(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分为:

(1)可预期的通货膨胀(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及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再分配具有影响,有利于富裕阶层,不利于贫困阶层;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

(3)通货膨胀短期内与产出水平正相关,长期则不会对产出产生实质性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动,失业率均为自然失业率。

6、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的三种主要形式: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的增加可能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中某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假设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引发的通货膨胀。

7、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1)用制造经济衰退的办法抑制通货膨胀

(2)用收入政策反通货膨胀

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反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而提出的一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可以通过工资控制收入和产品价格的上升来抑制由此而引发的通货膨胀。这种政策通常借助于工资与物价管制、道义劝告、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方法来实现。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1、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萨缪尔森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库兹涅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存量的增长。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

在罗默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是知识积累的结果。

2、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刺激资本形成(2)促进技术进步(3)增加劳动供给

3、经济周期性波动分为的三种类型:

(1)长周期:50—60年,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

(2)中周期:8—10年,又称朱格拉周期

(3)短周期:40个月,又称基钦周期

4、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的四个阶段:

(1)复苏(2)繁荣(3)衰退(4)萧条

西方经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

篇2: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计划书龙文教育网站:

附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也是一种智力技能。

从文体来说,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大实用文体。

从考查的角度来说,现代文阅读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概括、艺术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命题趋势来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注重整体阅读和综合理解,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性理解和价值取向的考查,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从命题形式说,与传统的考查相比,除极少部分选择题或填空题外,大部分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同时更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

[考点透视]

纵观历年的试题,记叙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考点大多侧重于: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②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明确详、略写法与中心的关系;③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⑤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⑥分析写作方法,明确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并作初步的评价和赏析;⑦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写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选材来看,大部分选文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叙事性散文、小说等)。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以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现代文阅读共7个典型题型:

①概括内容②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③句子含义理解④赏析句子

⑤标题的含义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⑦联系实际谈感想

把这7道题的解题方法变成7个公式

一、概括内容 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题型: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公式一:概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组合二、分析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

公式二: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

在文首 总起全文(不限位置设悬念埋下伏笔与××相对比或者相映衬)

1、结构上:在文中 承上启下或者启示下文

在文尾 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点明中心 深化主旨 升华主题

2、内容上: 写出了××内容

3、情感上: 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

公式三:句子含义=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联系文章主旨)

解答句子浅层含义时,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隐晦难懂或者双关的句子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解答深层含义时要扣住文章主题,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使答案更完整。

四、赏析句子

公式四:赏析=修辞+描写+重点词语

比喻

1、修辞手法拟人

排比

对比、夸张

人物描写

2、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场景描写(环境描写)

3、重点词语 : 动词 叠词 拟声词

五、标题的含义

公式五:标题的含义=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文章主旨

六、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公式六:人物形象=文章内容(判断理由)+人物性格

七、联系实际谈感想

篇3: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复习过程中,利用一节专门的课时进行规律的总结,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归纳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思考,从接触基础知识“流量”与“存量”,总结相关规律,更好地进行理解,贯以教师引导,对一些相关的统计学中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连接紧密的知识体系,能令学生更好地领会并掌握这一系列的知识。

这一节课,将下列知识概括为一个知识体系: (1) “流量”与“存量”的理解与区分; (2) “期初量+新增量-减少量=期末量”类型公式的理解与归纳; (3) “平均库存”的理解; (4) “流量周转次数”计算的原理与应用。

以“流量”与“存量”基础知识理解与区分为开始,通过演化得到其他的规律,而后将各个学习章节的相关内容归纳出来,更好地将原本分散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统计》课程开设于职业学校中职或高职的二三年级,是财经类自学考试较晚开设的考试科目。十七八岁的职校学生对于抽象规律的总结已经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对于由直观印象转化为知识较有兴趣且喜欢新事物,能够较快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得出规律。但不愿处理较为复杂的记忆工作,并且对知识规律的总结主动性与能力仍较为欠缺,而对于教师已得出的结论乐于接受,并能主动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一节归纳课设计中,应该以展示“流量”与“存量”的内容为开头,注意循序渐进。将最基本的内容介绍分析清楚,而后再将相关公式的规律通过“流量”与“存量”形象化地展现出来,通过类比,得到规律,进而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发展。在“平均库存”的理解上,应使学生注意求解方式间接与可操作性的原因。在“流量周转”问题中,应使学生注意到“流入”与“流出”的区别。

如何区分“流量”与“存量”是基本的任务,但又是较为困难的任务;对于“流量”与“存量”不断变化的把握,求解平均“流量”与“存量”也是在讲解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方面。介绍规律过程中,这些困难是不可回避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一系列有联系的知识理解更深一步,记忆知识不再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更好地运用相关规律与结论处理有关习题。本节课并不是单纯说教,而是通过使用在统计课上不曾出现过的教具,如能够控制流出量的漏斗,有刻度的烧杯,已经着色的水等实验器具,进行直观或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总结规律。如果使用多媒体演示,可以事先做好视频,甚至课后共享;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现场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试验,进行总结。通过采用这一“演示”———“总结”,拓宽学生的思路,牢固掌握知识,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

复习“流量”与“存量”。 (1) 流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强调特点:各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指标值的大小与包括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2) 存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特点。强调特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演示1:通过漏斗,向一个有刻度的烧杯注水。漏斗也可改为滴定管,可保存水。演示用水事先染色,便于师生观察。开始时,漏斗或滴定管内预存一定的水,计水量 (1) ,烧杯内开始时无水。然后向漏斗中均匀倒水,同时漏斗下端出水流入烧杯。一定时间后暂停,此时漏斗中为水量 (2) ,可与倒水之前水量不同,此时烧杯内水量计为⑴,而后换一个空烧杯进行下一阶段演示,继续向漏斗中均匀倒水,同时漏斗下端出水流入烧杯。一定时间后暂停,此时漏斗中为水量 (3) ,第二个烧杯此时水量计为⑵。

提问:漏斗中流出的水量⑴、⑵,与漏斗中的水量 (1) 、 (2) 、 (3) ,按前后时间段,⑴+⑵与 (1) + (2) + (3) 哪个有意义,即具有可加性?水量⑴、⑵、 (1) 、 (2) 、 (3) 多少与时间长短是否直接相关?由此推断:哪些是流量,哪些是存量。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漏斗流出的水量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利用接水的烧杯都能够记录,前后两个时间段内流出的水量相加⑴+⑵,可得整个时间段内的流出水量;漏斗内的水量前后时点的数据相加 (1) + (2) + (3) 则没有实际的意义。其次,漏斗流出的水量⑴、⑵时间越长就越多,而漏斗内的水量 (1) 、 (2) 、 (3) 多少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可得漏斗内的水量 (1) 、 (2) 、 (3) 为存量,漏斗流出的水量⑴、⑵为流量。

演示2:在漏斗内存放一些水,即水量 (1) 。用有计量刻度的烧杯倒入一定水,可用烧杯刻度计量出流入的水量 (2) 。同时漏斗流出的水量为 (3) ,最后存在于漏斗中的为水量 (4) 。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1) 、 (2) 、 (3) 、 (4) 间的相等关系,总水量如何表示。通过讨论,可得 (1) + (2) - (3) = (4) 或 (1) + (2) = (3) + (4) ,总水量为 (1) + (2) 或 (3) + (4) 。教师总结规律:期初量+新增量-减少量=期末量;总量=期初量+新增量=减少量+期末量。然后,要求学生举出此类分布于各章节的知识公式。例如: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年初固定资产+本年增加固定资产-本年减少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商品购买力=本期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期末结余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的商品供应量。长篇的公式可使用小黑板,多媒体事先准备,以节约时间。或告知学生书本章节或页码。而后可要求学生举例进行补充。若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较好,也可以填空题的面目出现。

演示3-1:漏斗内放满水后,记录水量a1,使水均匀流出,流空后记录漏斗内水量a2=0。演示3-2:在漏斗内无水,记录水量a1=0。向漏斗倒水,同时漏斗放水,最后存在于漏斗中的为水量a2。演示3-3:漏斗内开始时有一定水量a1,向漏斗倒水,同时漏斗放水,最后存在于漏斗中的为水量a2。这三个演示过程中倒水与流水的过程可遮住漏斗,向学生提问:漏斗中水量倒水过程中的变化不可知,仅知道起初与最后的水量,如何统计这一时间段内漏斗中水量的平均值?学生可根据之前的学习知识回答:平均水量为。之后教师总结规律:存量时刻在变化,为统计简便,间断计数的存量平均数计算用以下方式进行统计:存量的平均数=。利用这一方式,亦得到多次间断计数的存量平均发展水平。

演示3-4,水流入的速度与从漏斗中流出的速度不停变化,可遮住漏斗,把漏斗的水量看做不停变化的未知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若干次漏斗中各时间点的水量,计为n次,每次的漏斗中水量为ai, (i=1, 2, …n) 。分时间间隔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由学生讨论:漏斗内平均水量的求解方式;若流出的水总量为A,经过的总时间为T,则平均流出水量如何求解。

第一种情况:间断计数的水量a1、a2、a3…an,记录间隔时间相等,因计算时认为水量指标值在两个相邻时点间变动是均匀的,相邻两个时点的水量平均数为,即任意两个时点间的水量序时平均数,再将各时间段的平均水量相加,除以总的时间长度n-1。称为首末折半法。

第二种情况:时间间隔不相等,相邻两个时点的水量平均数为,然后再以时间间隔长度fi为权数与之相乘。计算水量使用序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称为折半加权平均法。单位时间内流出水量为。可知流量平均值(流量的平均发展水平).由教师总结并展示上述公式。

演示4-1:漏斗内开始时有一定水量a1,向漏斗倒水,同时漏斗放水,保持漏斗内的水量不变,流出量与倒入量保持平衡,最后存在于漏斗中的为水量a2=a1,漏斗内流出的水量为3a1时,停止倒水与漏斗放水。

演示4-2:漏斗内开始时有一定水量a1,向漏斗倒水,同时漏斗放水,最后存在于漏斗中的为水量a2,且与a1有明显不同,漏斗内流出的水量为3,即3倍漏斗内平均水量,此时停止倒水与停止漏斗放水。

提问:此两种情况漏斗内的水可视为更新过几次?

对于第一种情况, 学生较易判断, 漏斗中水量不变, 而净流出的水量为漏斗内存水量3倍, 可视为漏斗内水量更新了3次。但第二种情况, 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判断:流出的水量是漏斗中平均水量的3倍, 进而得到结论:与这一原理相关的在各个章节内出现的内容, 有, 等。可通过向学生提问, 或由学生举例, 也可以用小黑板, 多媒体文档事先准备, 在此时补充。之后, 进行之前所提内容的总结。通过演示得到的结论, 可让学生理解, 并要求将各个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整理起来, 加深并巩固。最后进行以下演示, 并请学生思考。

演示5-1:不往漏斗中倒水,漏斗中的水由满至流干。

演示5-2:往漏斗中倒水,漏斗中的水同样由满至流干,倒入的水量为漏斗容量的2倍,流出的水量自然为漏斗容量的3倍。

演示5-3:往空漏斗中倒水,漏斗中水不流出,漏斗由全空至装满。

演示5-4:往空漏斗中倒水,漏斗中的水同样由空至装满,倒入的水量为漏斗容量的3倍,流出的水量自然为漏斗容量的2倍。

演示5-5:往空漏斗中倒水,但倾倒速度与流出速度相同,且在倾倒过程中,漏斗中始终没有积水,倒入的水量为漏斗容量的3倍。

提问:在以上5种情况中,漏斗内的水可视为更新过几次?

可在事后告诉学生,5-1视为更新2次,5-2视为更新6次,5-3视为更新0次,5-4视为更新4次,5-5视为更新无数次。公式为:。

最后,由学生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并由教师进行提炼,得到相关知识点的归纳。

进行这一系列的教学演示, 有一些注意要点。首先,在教授新课时似乎也可以进行这一教学归纳,但是困难更大。表现为:对于流量和存量,学生如果没有真正区分两者,是很难理解并联想到水流的问题中去;初学知识时对于这一系列的规律运用于国民经济统计的哪些方面并无认识,在之后接触到时,又将会有对这一系列的演示回忆的困难;包含演示所含规律的知识分布于较多章节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遗忘,对演示的记忆不深刻,回忆也是细碎而不系统的,反而让学生感觉这一演示很牵强,不会主动进行知识的总结。所以,在复习课中展示更能有较好的效果。其次,需要教师事先准备仪器,仪器设备的操作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若在课堂上现场演示,一旦失误就要重新开始,造成课堂拖沓,因此需要教师在之前进行针对性训练。或者事先将演示拍摄下来,删去操作失误的部分,视频剪辑整理后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作为一堂复习课,这样做所花的工夫比同类课程多很多,但课件与视频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可重复使用并改进。

通过演示,加强“流量”与“存量”原理的接触与直观认识,能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民统计各章节有联系的知识。以“流量”与“存量”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基础,通过直观认识进行理解,有系统地将平均存量、流量与存量共同影响下的存量周转次数等知识贯穿起来。演示的同时,逐步地进行知识归纳与提炼,揭示规律,巩固学生的知识,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原本抽象知识的学习,更能拓宽学生思路,使知识印象鲜明。通过这样一系列演示教学,一些通过单纯逐章复习难以很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娄庆松, 曹少华.统计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运动学知识归纳

第一章是高一物理的起始章节,跟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明显的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物理学科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绝不能死记硬背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要全面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就本章的学习,要理解质点、加速度等重要概念;要充分认识矢量这一重要概念;再次就是要认识x-t、v-t图象的意义,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要认清四个关系: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要能够正确理解.如:第2s末、2s时、第2s初等均为时刻;2s内、第2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中一定要理解熟记公式及推论,并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推导公式:

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以上两推论在纸带处理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

(3)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都有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逆向思维)

2.典型问题

(1)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解法,解法一是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抓住两车间距有极值时速度应相等这一关键条件来求解;解法二是由位移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来确定方程中各系数间的关系,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法三是通过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利用相对运动的处理手段来使两车运动的关系变得简明.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即速度相同时,两质点间距离最大或最小.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面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解出结果,必要时可借助两质点的速度图象进行分析.在追赶过程中,速度相等是一个转折点:追者和被迫者速度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也就是隐含条件.

(2)相遇类问题的不同情景异同点.

①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②匀速运动追及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③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④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⑤匀加速直线运动追匀加速直线运动,应当以一个运动物体当参照物,找出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相对位移.

(2)相对运动问题: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的习惯相符.但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同学们的思维不能僵化,因为同一道运动学问题,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运动的描述以及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可能差别很大.智者化繁为简,灵活地选取合理的参考系,巧妙地解决有关的运动学问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通常选取除地面外的物体(经常是运动的,且与研究对象有着一定的关联)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就通俗地称为“相对运动”的解题思想.

如图1,甲球从离地面H高处 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

处与甲球

相撞,则乙球上抛的初速度应为 多大?

如果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则甲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为

,由运动学方程可得

乙做竖直上抛运动,若设乙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由运动学方程可得

两式联立解得

下面我们看看假如以自由下落的甲球为参考系,以向上为正方向,则乙球的初速度就为v相对=v0-0=v0向上,相对加速度为av相对=-g-(-g)=0,即乙将向上做匀速运动,则从抛出到两球相遇的时间为:

即等于甲自由落体的时间

可直接解得

对比发现选择相对运动系统中的物体,有时可以简化运动模型,匀速运动总比变速运动简洁吧.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来慢慢体会和有意识地熟练解题的方法,另外对本题同学们可以尝试选择乙物体为参考系,看看解题过程是否同样简洁.

3.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和速度关系三式.它们都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v0的方向为正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之相反者取负.

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有如下特点:

v巾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解题时若能灵活运用,不但简便易行,而且省时、准确,能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比如竖直上抛运动中所谓的对称性、可逆性就是如此.

图象法:应用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篇5: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1、马坝人

(1):发现时间:1958年,在曲江马坝镇的狮子岩(2):马坝人特征:额骨比北京猿人高,比现代人低 头盖骨比北京猿人薄,比现代人低 嘴部不像北京猿人那么前伸 眉骨仍很粗大、突出

(3)、马坝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2.9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已懂得打制石器和用火(4)、生存条件:气候温暖湿润、草木遍野、森林茂密、水源充足和动物种类繁多(5)、意义:马坝人是广东最早的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广东历史的第一页

2、其他远古文化遗址 遗 址 意 义 特 征 封开县渔涝区垌中岩人

(3万年前)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 中国犀、华南巨貘等动物化石

阳春独石仔遗址和封开渔涝区黄岩洞遗址(约一万六千至一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期 会使用打制石器、会缝制兽皮 没有发现使用陶瓷

英德塘墟、始兴玲珑岩遗址

(七八千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期 出现了广东目前年代最早的陶器,烧成温度为680℃ 韩江、珠江三角洲贝丘文化遗址(四至六千年)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期 渔猎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 出现了定居部落

可能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出现了彩绘装饰

粤中西樵山文化遗址和粤北马坝石峡文化遗址(三四千年)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双肩石斧锛是西樵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具

出现印文彩陶(花纹图案以几何形为主,没有发现人物和动植物纹样)普遍出现了锄耕农业、制陶业、石器磨制业

3、青铜文化遗址:博罗横岭山古墓葬

(1)、年代:少数属商时期,多数属于两周时期

(2)、特征:等级地位规范、排列整齐,反映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3)、意义:A、首次发掘出土了广东两周时期的铜甬钟;

B、是广东迄今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器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 C、有力证实了《吕氏春秋中》古缚娄国的存在 D、为广东确实存在一个青铜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4、南越、南越族

(1)、南越一词,始见于秦汉史籍。南越作为一个族体在西周时期形成,主要就是指聚居于今两广境内的越人。南越是我国江南百越的之支。(2)南越族

A、分布:珠江流域以及韩江流域 B、经济生活:渔猎捕捞,种植水稻

C、特征:长食稻米,喜食鱼蛇蚌蛤贝类;习于水性,善于用舟;断发纹身——突出特征;有信鬼,鸡卜之俗;干栏式巢居

5、古之楚庭的来历和意义

来历:公元前862年(周夷王八年),楚国熊渠,设置楚庭 意义:广东的历史已有2800多年;楚庭——广州传说最早的名字

6、五羊仙人的传说

相关遗址:五仙观——明代洪武年间建; 五羊石雕像(越秀山)——广州城市象征 第二节 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秦统一岭南

1、秦统一岭南

A、时间:公元前214年 B、经过:第一次:屠睢

为解决运输和给养问题:(1)、北渠

(2);南渠(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其水陡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 第二次:任嚣、赵佗(1)、大庾岭——浈水(2)、骑田岭——连江(3)、萌渚岭——贺江

C、建制:三郡——南海郡(广东大部分)、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广西一部分)D、意义:(1)、岭南第一次划分行政区(2)、越人结束各自为政局面,归入中央集权 E、历史上第一次中原人大规模南移

2、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

A、建立时间: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 B、赵佗治理措施:(1)、保境安民(最为得力)(2)、和集百越

(3)、大力促进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4)、对人民免征税赋,大大调动生产积极性 C、发展概况:

公元前196年,汉武帝派陆贾出使岭南,臣服汉朝,为南越王 公元前183年,南越武帝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岭南,实际保持独立 公元前111年,灭亡 D、南越五代王

赵佗:在位67年,今无法知道其真墓

赵MO:派其太子到长安当“宿卫“,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其墓,现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赵婴齐:深受汉文化影响,藏起先代帝玺 赵兴:上书汉室要求撤除关隘,内属为诸侯 赵建德:吕嘉发兵叛汉

E、意义:此间是汉越文化交流,汉越两族人民融合时期,也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奠基时期 F、相关遗迹:泥城(接见陆贾);越王台(接南越王诏书);伏波桥(擒获吕嘉)

3、广州建城

(1)、公元前214年,任嚣建广州城,称“任嚣城“,是有文字确切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广州市政府以公元前214年作为广州市建城之始(2)、任嚣城:面积四五平方公里

(3)、赵佗城:全城周长约10里,比任嚣城扩大了一倍

4、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番禺——北部湾——徐闻合浦——东南亚——孟加拉——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东汉:徐闻合浦——东南亚——孟加拉——印度半岛——斯里兰卡——波斯湾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1、广州重建

A、岭南政治文化中心的变迁

(1)、西汉设九个郡,郡治设在广信(今广东封开至广西梧州一带)

(2)、广信:源于汉武帝圣旨;处在西江、贺江、漓江的交界;成为岭南政治文化中心岭南(3)、公元217年,步骘将交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4)、226年,孙权以合浦为界,合浦以南为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个郡,相当与今广东全境和广西大部分)(5)、1921年,广州成立市政厅,广州成为一个城市的专名 B、三陈、四士

(1)、三陈(屈大均称其:粤文人之大宗)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传》

陈元:岭海儒宗,以研究《左传》闻名,著有《左氏异同》(已失传)陈坚卿:经学造诣较深(2)、四士

士燮:曾任交趾郡太守,著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量传注》 其他分人别人担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士家一门四太守 C、对外贸易:

(1)、重建后的广州,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两晋南北朝,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对外交通的重要口岸;这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时期(3)、船队从广州出发——南洋各地——印度洋海岸——波斯(伊朗)

(4)、广州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大米;进口商品主要是玻璃、象牙、宝石、珠玑、香料、药物、茉莉花等

2、第二次中原人大规模南迁(两晋时期)

促使汉越文化进一步融合,推动了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1)、冶铁上:东晋出现冶铁业

(2)、耕作上:出现畜力拉耙,并懂得控制农田用水(3)、制瓷业:已能生产釉陶,釉色有彩点出现(4)、郡县增设:东官(莞)郡,义安郡(潮州)

3、卢循起义(7年)

(1)、404年攻下广州,自号平南将军,徐道覆为始兴(今韶关)太守(2)、相关事物:卢循城、卢亭

4、汉越民族融合 越、蛮、俚等泛称消失

5、隋唐时期 A、政治经济发展 唐对岭南制度:

(1)、按户税米,土著人只需交汉户一半(2)、设岭南五管(3)、南选制度 唐代岭南经济发展表现(1)、水稻耕作技术提高(2)、塘鱼生产(3)、水果生产 B、对外贸易的发展

(1)、唐朝全国三大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广州(2)、在广州设置“市舶使”,(3)、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海南岛——西沙群岛——马六甲海峡——阿拉伯(84天)——波斯湾——非洲东岸(48天)

(4)、进行贸易的国家:波斯、天竺、阿拉伯、南洋各国,以波斯、阿拉伯为主(5)、全国四大贸易港:广州、泉州、扬州、宁波

(6)、南海神庙(又称菠萝庙):凡外国商船来广州的只准停泊的外港;与达溪司空有空 a、建立时间:5公元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b、历史意义: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起点,也是香料之路的终点

c、出口商品:丝绸、瓷器、铁器;进口商品:香料、胡椒、珠贝、宝石、象牙、犀角、紫檀木等10种 d、伊斯兰教及火油(石油)传入中国 f、唐政府在光塔路设立“番坊“,其权利与现今的外国领事相似;这些外侨以阿拉伯居多 C、禅宗

(1)、六祖惠能创立南宗

(2)、禅学核心:顿悟,所以又称禅宗顿教(3)、理论特点:a、佛、佛性人人心性中本有; b、清静心

c、强调顿悟,反对渐修和外修

6、五代十国(南汉国)(1)、时间:917年——971年(2)、南汉四主

(3)、广州遗迹:南方戏院九曜石;光孝寺内东西铁塔(涂金千佛塔,我国现存体量最大)

7、宋元时期 A、第三次移民高潮

(1)、宋代设路、州(府、军)、县3级;

(2)、广东得名:广东境内包括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治所在广州(3)、广东出现历史上第三次移民高潮,这次移民在南宋灭亡大到空前规模(4)、珠玑巷:中原移民南下途中首先选择的定居地 a、得名说法:一自唐代张昌,二自宋代

b、意义:珠玑巷是中原人开拓南疆的一个中转站,也因此成为联系中原和岭南,具有民族南迁的象征意义的地方 B、经济的发展

(1)、引种占城稻——广东开始有了粮食的储备和稻米输出(2)、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幅度提高

(3)、制瓷业步入兴旺时期:潮州笔架山窑有“白瓷窑”、“百窑村”之称(4)、端州成为全国两大产砚区之一。徽宗时禁止私采(5)、宋时,广州为全国第一大港(6)、917年,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7)、北宋时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8)、海山楼:广州最早的用于官方接待外宾的酒楼

(9)、南宋后期至元朝,我国外贸中心转移到福建泉州,广州外贸降为全国第二位 C、南宋灭亡

(1)、逃亡路线:杭州——福州——泉州——潮州——惠州——香港——湛江——新会崖山(2)、相关遗迹:

潮州南澳岛:龙井、马井、虎井 湛江:硇洲岛宋皇村 新会崖门:**殿、崖门失玺 蛇口:帝丙墓

潮阳(文天祥):海门莲花峰(崖刻望帝)、方饭亭

8、明清时期 A、广东的政治形势

(1)、明政府设省、府(州)、县3级

(2)、黄萧养起义:广东历史上由当地人发动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时间:1448年

1449年,建立大东国,定都大良(3)、南明政权

1646年11月2日,朱聿 在广州称帝,南明绍武政权(在广州出现的第三个封建割据小王朝)1646年11月18日,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南明永历政权(4)、忠义乡——佛山 祖庙——灵应寺(5)、三藩:尚可喜、尚可信(广东),吴三桂(云南)、耿精忠(福建)B、经济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番薯和玉米(2)、清代出现了除夕花市

(3)、明代广州城已有专门卖花的城市

(4)、明清时期,广州三雕:象牙雕、玉雕、木雕 C、广州城的扩建 明代:老城、新城 清代:鸡翼城

D、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

(1)、明朝的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2)、怀远驿:1450年,明政府为接待各国领事和随行人员设置(3)、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海关之一(4)、1757年,广州再次成为全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5)、十三行:是封建政府对外贸易的代理人,实际上是官商 E、基督教在岭南的传播 1557年,澳门沦为殖民地 罗明坚:第一个进入肇庆的传教士 仙花寺(肇庆):我国第一座天主教堂 第三节 广东近代史略

一、近代时期的起义 时 间 名 称 意 义

1838,12,12 广州人民包围十三行商馆起义示威 揭开广州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1839,6 林则徐虎门硝烟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 坚强意志

1841,5 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 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侵略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新篇章

1851,1,11——1864,7 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

1895,4 公车上车事件(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拒和、迁都、变法 1898,7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策划)

1895 乙未广州起义(孙中山)兴中会成立后策划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0 孙中山组织武装起义 拉开武装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斗争的序幕

1911,4,27,黄花岗起义(农历3月29日)孙中山评之“事虽不成,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已造成矣” 唤起民众觉醒,武昌起义的前奏

1911,10,10 武昌起义 孙中山领导第十次起义,推翻清政府

二、两次鸦片战争 次 序 时 间 原 因 结 果

第一次 1840,6——1842 林则徐虎门硝烟 《广州和约》,交赎城费600万元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和开放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广州五个口岸

第二次 1856,10——1861 亚罗号事件 1859年,沙面沦为租界,1/5为法租界。4/5为英租界;英法强租靖海门总督衙门,并改建成天主教堂,即“石室”

三、广东华侨首创的中华民族工业 时 间 创 办 者 工 业

1872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南海)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890 黄秉常 广州电灯公司(广州)我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第一家电灯公司 1879 卫省轩 巧明火柴厂(佛山)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 1906 张榕轩

张耀轩 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至潮州)我国民族创办的第一条铁路

四、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瑞麟、张之洞为代表)

1、军事工业:(1)、1873年,瑞麟创办机器局(2)、1875年,瑞麟创办军火局

(3)、1876年,以黄埔船坞作为机器局的造船厂(4)、1885年,张之洞,石井枪弹厂

2、民族工业:张之洞,广东钱局

3、兴办教育:(1)、1864年6月,广州同文馆

(2)、1887年,张之洞,广州陆师学堂和水师学堂,詹天佑为水师学堂教习(3)、1888年,张之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

五、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时 间 会 议 政 府 概 况

第一次 1917 非常国会 护法军政府 任海陆军大元帅 元帅府设于士敏土厂

第二次 1921 国会非常会议 中华民国政府 任非常大总统 总统府设在中山纪念堂旧址 第三次 1923 重建大元帅府

六、国民党一大会议

时 间 会 议 名 称 人 物 内容、意义或事件

1924,1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1)、内容:确认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2)、意义: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根据地

七、黄埔军校

1、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建立黄埔军校 2、1924,6,16,孙中山在黄埔长洲岛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的创办,有“黄埔建军”之称;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3、在军校学习过的共产党人:徐向前、刘志丹、罗瑞卿、陈赓等; 国民党人有: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黄维等 第四节 广东现代历史的发展

一、广东多层次开放割据的形成

1、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汕头、珠海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2月:广州、湛江

3、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茂名、阳江、汕尾、潮州 小三角(4市13县):佛山、江门、中山、东莞

番禺、增城、南海、顺德、高明、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宝安、斗门、三水 大三角(7市21县):除小三角外还有肇庆、清远、惠州 花县、从化、高要、新会、广宁、惠阳、惠东、博罗

4、内地山区开放地带

二、邓小平两次南巡

时 间 考察城市 谈话内容 题词/重大意义

第一次 1984年1月~2月 深圳、珠海、厦门、上海(1)、指导思想:不是收,而是放(2)、特区是个窗口

(3)、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珠海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第二次 1992年1月 深圳、珠海、中山、顺德

(1)、特区姓社不姓资(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坚持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5)、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经济发展的步伐 重大意义:又一次促进全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神州大地新一轮的改革放大潮的涌起

三、知识点

1、广东四小虎:中山、顺德、东莞、南海

2、亚洲四小龙;新加坡、台湾、韩国、香港

3、广东四小虎,从1978~1990年,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增长速度,每年平均超过21%,用了7~8年时间,实现工农业产值翻二番;用了10年左右时间,达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的目标;提前10~12年达到了小康水平

四、广东名人

名 字 号 或 籍 贯 事 迹 及 著 作

赵佗 河北真定 公元前203年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自命南越武王,定都番禺,在位67年

虞翻(1)、三国时骑都尉;(2)、曾为《易注》;(3)、最早在岭南举办私学、传播中原文化的教育家之一;(4)、后人以“树木树人,功不可没”赞之

葛洪 江苏句容人,自号抱朴子,(1)、东晋时的宗教哲学家、化学家、医学家;(2)、著有《抱朴子》内外篇(有宗教哲学和科学技术内容,具有史料价值和中国古代化学史价值),、《金匮药方》(及节略本《肘后备急方》中有关天花、恙虫病的记载,在世界医学史上是最早的)等

(3)、被英国皇家学会李约瑟博士称为“博学家和炼金术抱朴子”;(4)、丞相道士;(5)、罗浮山隐居36年,有冲虚观、稚川丹灶、洗药池等遗迹

陈霸先 公元549年,创建陈朝,广东第一个成就帝业的人 冼夫人 高凉郡俚族人 石龙郡太夫人——陈霸先封 谯国夫人——隋朝 圣母——岭南境内人

张九龄 韶关曲江人(1)、岭南地区第一个在朝廷里当上宰相的人,“岭南第一人”;(2)、有“风度楼”纪念之(已毁);(3)、岭南诗派的开山鼻祖:雄直风格;(4)、对广东最大贡献:领导开凿了梅关道

韩愈 河南昌黎人,世成韩昌黎(1)、被贬连州:A、原因:上书宽民徭 B、古迹:阳山城北贤令山;崖刻“鸢飞鱼跃”

(2)、被贬潮州:A、原因:上书《论佛骨表》谏宪宗迎佛骨;B、事迹:a、大兴乡学;b、兴修水利驱鳄鱼;c、正乡音;d、放免奴婢。C、有关古迹:韩江、韩木、韩文公祠、留衣亭 惠能 新州(新兴人)(1)、创立禅宗南宗;(2)、三大祖庭:光孝寺:瘗发塔、风幡阁 南华寺:讲佛37年,创立禅宗南派 国恩寺:圆寂之处,“落叶归根”(3)、一花五叶:

(4)、不取舍利,造真身,打破天竺佛法火葬的惯例,体现了南宗革新自创的精神 余靖 曲江人(1)、北宋杰出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科学家(2)、《海潮图序》是广东第一篇海洋科学论著(3)、风采楼。“风采楼”三字为陈白沙所书(4)、“更加风采动朝端”赞之

苏轼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1)、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

(2)、1094年,元佑党人,被贬惠州;贡献:建造水碓和水磨;大力推行江南农民用的秧马;修建了西新桥和东新桥

(3)、《纵笔》,被诬“讥斥先朝”,被贬儋州;遇赦北归,途经广州,为净惠寺题“六榕‘(4)、自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陈献章 广东新会白沙人,号白沙子(1)、明代哲学家,开创明儒心学先河,“学贵乎自得”、“以自然为宗”、“学贵知疑”(2)、名震京师的“活孟子”

(3)、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4)、遗迹:广州白沙巷;江门白沙祠,碧玉楼;钓台故址;南海神庙“浴日亭”诗碑刻茅龙书体 澹归和尚 杭州人(1)、南明五虎之一(2)、在广州海幢寺出家

(3)、创丹霞山别传寺——别传寺开山澹归释老和尚塔 屈大均 番禺人(1)、与陈恭尹、梁佩兰为清初“岭南三大家”(2)、著作被清政府列为“全毁书目”

(3)、代表作《广东新语》:研究广东历史、地理的主要著作 洪秀全 花县人(1)、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2)、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发动起义(3)、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首都(4)、1864年6月1日,病逝

邹伯奇 南海人(1)、近代广东第一位科学家(2)、最突出成就——几何光学(3)、《格术补》

(4)、1844年自制摄影机,成功拍照 丘逢甲 广东蕉岭人(1)、近代爱国教育家

(2)、毕生从事教育,开半学堂上百所,“学生出其门者千余人”(3)、回复丘姓

黄遵宪 梅州人(1)、响应“诗界革命”,提倡写“新派诗”。主张诗歌创作“我手写我口”(2)、著作《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3)、史诗:《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

(4)、曾任清朝的日本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使馆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职 吴研人 佛山人,自号“我佛山人”(1)、小说巨子(2)、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3)、“救世之情竭,然后之念生”

冯如 恩平人(1)、1909年在奥克兰成功试飞

(2)、1910年6月,制造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孙中山叹之“吾国大有人矣”(3)、1911年3月,广东飞行公司(4)、1912年8月,飞行失事牺牲(5)、中国航空之父

康有为 世称“康南海”(1)、19世纪后期中国政治学术界一个突出的思想家和活动家(2)、与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3)、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创作,代表诗篇《出都留别诸公》

(4)、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南海先生诗集》

梁启超 号任公(1)、笔名: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

(2)、业绩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3)、创办《新小说

(4)、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孙中山 号逸仙(1)、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被称为“四大寇”(2)、1894年,成立兴中会(3)、1905年,成立同盟会

(4)、1917、1921、1923年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陈济棠 广西防城人(1)、1929年,控制广东军政大权,称“南天王”(2)、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创办高校

(3)、1980年,邓小平评价之“陈济棠治粤八年,确有建树” 第二章 广东的自然旅游资源 第一节 广东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1、东邻福建,北接湖南、江西,西接广西,南临南海,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土地面积17790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19300平方公里。

二、地形特点

1、丘陵、山地分布广且比较低矮,平原面积不大。

(1)广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粤西,占全省总面积的62%;(2)省内最高峰——韶关市乳源县石坑崆,海拔1902米 ;(3)平原占全省总面积25%;

(4)省内最大平原——珠江三角洲,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5)潮汕平原——省内第二大平原。

2、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1)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

(2)南岭山脉(即五岭:大庾、都庞、萌渚、越城、骑田)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3、海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有“黄金海岸”之称

(1)全省大陆海岸线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至湛江市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2)全省有五个对外国船舶开放的港口:广州港、黄埔港、汕头港、汕尾港、湛江港;(3)黄埔港、湛江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

4、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三、气候特点

1、气候特点

(1)、温度高:年平均气温19~24℃(2)、雨水多:年均降雨日120天(3)、湿度大;

(4)、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2、北回归线标志塔

(1)、广东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北纬23.5)自东向西经过南澳、澄海、揭西、增城、花都、四会、封开等县市,横贯广东省中部;

(2)、广东现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汕头鸡笼山、从化太平镇、封开江口镇。

四、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

(1)煤矿多分布在粤北山地、西江流域、梅州地区,多为无烟煤(2)油页岩主要分布在茂名

(3)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三个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油页岩系(4)珠江口盆地是目前世界上海上石油资源丰富的海域之一(5)铁矿以富矿居多,现有广州、韶关两个大型钢铁企业(6)韶关钢铁厂——省内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7)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放射金属矿产集中在南岭和沿海地区(8)韶关仁化县的铅锌矿是我国的第二大铅锌矿 森林资源

(1)、主要分布在怀集——英德——和平一线以北的粤北山区(2)广东省主要的用材林有松、杉、樟、桉树及其他热带树种

(3)我省经济林主要有竹,其次是油茶、油桐、板栗、橡胶、桑蚕、茶树 水力资源 A.珠江水系

(1)珠江,是我国第四长河,仅次于黄河、长江、黑龙江,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2)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分别发源于云南和江西

(3)珠江最后的入海口从北至南依次为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4)西江是珠江的主流,从封开县入境,从西向东流经粤西中部,在广东省内全长357公里,最后在三水与北江、绥江汇合,在珠海磨刀门入海,是省内流量最大的河流。

(5)东江从广东龙川县入境,在省内长523公里,经东莞虎门入海,水质良好,是深圳、惠州、香港的主要用水源

(6)北江在省内全长468公里,在三水与西江汇合,从顺德洪奇沥入海是广东省水能蕴藏量和开发量最大的河流 B.韩江水系

(1)韩江是粤东的主要河流,韩江上游梅江、汀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集后,流经丰顺、潮州,在澄海入海,全长470公里

(2)韩江水量较丰富,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 C.粤西沿海水系

(1)由粤西沿海和各自独流入海的漠阳江和鉴江构成(2)漠阳江在阳江市入海,全长199公里(3)鉴江在吴川市入海,全长232公里 水产资源

(1)广东有淡水可养殖面积42.96公顷,海水可养殖面积77.57公顷(2)水产养殖业比较著名的市县有:珠海市、汕尾市、南澳县

五、人口民族

1、全省总人口8642万人

2、少数民族以壮、瑶、畲、回、满等为主

六、行政区划

1、全省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2、3个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韶关)、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清远)第二、三、四、五节 自然旅游资源

一、广东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景观 景 观 特征或分类 景 观

1、丹霞地貌 丹峰耸立、峭壁千丈、峡谷幽深、锦石奇异,“雄、险、奇、秀、幽”于一体 粤北仁化丹霞山、乐昌坪石金鸡岭、韶关韶石山、粤东龙川与紫金县、粤中清远神石

2、岩溶地貌 石峰林立、孤峰突起、溶洞遍布,具有“奇、险、幽”等美感特征 肇庆七星岩、乐昌古佛岩、英德宝晶宫、阳春崆峒岩、凌霄岩、怀集燕岩

3、花岗岩风景 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

1、垂直风化:惠州罗浮山、潮阳莲花峰

2、球状风化:珠海石景山

3、堆积叠置:汕头QUE石垂虹洞、龙泉洞以及珠海濂泉洞

4、海浪侵蚀:香炉湾、唐家叠石

4、河流

根据河流的旅游价值分为风景河段和漂流河段

1、风景河段:西江小三峡:羚羊、三榕、大鼎 北江中下游三峡:飞来、香炉、大庙 小北江三峡(即湟川三峡):龙泉、楞枷、羊跳

2、漂流河段:韶关九泷十八滩“天下第一漂”

5、湖泊水库 对久居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天然湖:惠州西湖、湛江湖光岩;

河源新丰江(即万绿湖,是省内最大的水库)

6、瀑布

1、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形成:罗浮山白石漓(广东最大的瀑布)、从化三瀑(百丈飞、飞虹、香粉)

2、古火山口积水形成:西樵山瀑布群

7、温泉

1、按温度划分泉可分为:冷泉(25℃以下)、微温泉(25℃~33℃)、温泉(34℃~37℃)、热泉(38℃~42℃)、高温泉(43℃~99℃)、沸泉(100℃以上)

2、矿泉:泉水中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和气体成分,总矿化度在1克/升以上

1、我国三大矿泉区:西藏(630多处)、云南(440多处)、广东(230多处)

2、泉水作用:(1)、化学作用

(2)、浮力和压力作用:有利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3)、水温作用:舒筋活血、化瘀消肿

8、海滨

根据海滨旅游内容分为海洋风光、海滨体疗与水上娱乐、海底探秘三类 茂名电白放鸡岛(我国第一个潜水旅游区)

9、动物

10、植物 一级保护动物 熊猴、云豹、儒艮、白鳍豚、中华海豚、梅花鹿、麋鹿、巨蜥、蟒蛇、华南虎(世界上仅有)等22种

二级保护动物 猕猴、水鹿、白鹇等95种(我省省鸟)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银杉2种

二级保护植物 水松、福建柏、观光木等24种 “活化石”孑遗树种 桫椤、银杉、水松、银杏

常见的植物

1、原产外国:凤凰树(原产新加坡,明末引入广东,一年开花三四次),夹竹桃(原产伊朗、印度)

2、适合庭园或室内绿化:扶桑(庭园)、米兰(庭园观赏、室内绿化)、鸡蛋花(小庭园)

3、广州市花:木棉(又叫红棉、攀枝花),经济价值高

4、有毒植物:夹竹桃的茎和叶

5、花白色:夹竹桃、白兰、茉莉、鸡蛋花

6、药用:鸡蛋花

7、白兰:花可作茶叶或提炼香油

8、一年三季有花:羊蹄甲;四季开花:扶桑

11、动物园 我国三大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

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中国拥有动物群种最多、数量最大,唯一拥有树袋熊、白老虎、白狮子、白袋鼠、食蚁兽和马来貘的动物园

深圳野生舞动园 中国大陆第一家野生动物园

番禺长隆夜间动物世界 中国首家、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

12、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 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与白云山成为广州市肺的两片肺叶 广州兰圃 以栽培兰花为主的专业性公园

番禺百万葵园 全国唯一的以向日葵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名列两项世界第一:规模最大;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

三水荷花世界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集建筑、雕塑、荷文化于一体的荷花生态专类园 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分为四大功能区域:康体娱乐及会议培训区;生态保护农业区;极限运动探险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区

珠海农科奇观 广东省重点生态旅游景点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国 家 级 保 护 区 名 称 主 要 保 护 对 象 所在地

1、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惜动植物 英德

2、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 韶关

3、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 韶关、清远

4、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猕猴、红树林、鸟类 深圳市

5、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龟及其产卵繁殖地 惠东县

6、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仁化县

7、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沿海滩涂红树林及鸟类 湛江市

8、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 肇庆市

9、惠州象头山自然保护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 惠州

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

韶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罗浮山风景名胜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湛江湖光岩风景名胜区

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五、三批同时列入的扶贫项目(4个)

篇6:C语言基础知识归纳

1.每个C程序有且只有一个主函数main(),且程序必须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并在main()函数中结束。

2.在C语言中,用e来表示科学计数法时,规定在e的前面必须有数字,后面必须为整数。

3.用单引号括起来的一个字符常量只能存放一个字符;C语言中没有字符串变量,只能用字符数组来存储字符串。

4.外部变量在编译时由系统分配永久的内存空间,所以外部变量的类型不是自动存储类别。

5.在一个函数内的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只能在这个复合语句范围内有效。

6.用sizeof(int)计算int类型数据的字节数。

7.C语言运行时,首先系统检查语法的正误,再运行程序的语法;C语言中,可以在一个函数中嵌套一个函数,但是不能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一个函数;只有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函数才是外部函数;C语言的子程序有过程和函数两种。

8.预处理命令行的位置没有规定,只是习惯放在前面;在源文件中的可以有多条预处理命令,但一行只能写一条;宏名的大写只是习惯性的表示;宏替换不仅不占用运行时间还不分配内存空间。

9.feof函数的作用是检查文件是否结束,当结束时返回的值为非零,否则为零。

10.当定义了数组后,在给其赋值时,不能直接把字符串赋给数组名。

11.在赋值表达式中,赋值运算符“=”右侧不能为表达式;在求余运算符中的两侧都必须为整型;在强制类型转换时,类型名应用括号括起来。

12.静态局部变量,只有当程序结束后,其值才释放。

13.当调用函数时,实参是一个数组名,则向函数传送的是数组每一个元素的地址。

14.算法的特点为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当相同的输入时,其结果相同;算法正确的程序最终一定会结束。15.在C语言中,预处理命令行都以“#”开头;当需要时才用#include;预处理的作用就是实现宏定义和条件编译。16.当数组元素的下标超出了定义的下标范围时,系统不给出“下标越界”的字样,而是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在编程时务必检查下标是否越界。

17.共用体变量不能作为函数的参数,也不能使函数带回共用体变量。

18.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的定义形式为:数据类型(*指针变量)();,因此其为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19.用C语言编写的代码程序是源程序,只有通过编译、连接才能进行。

20.在说明为static时,其生存期得到延长,而其作用域并没有改

变,在定义后系统会自动帮它赋值为0,static为关键字不能被用作它用。

21.频繁地使用空语句会降低程序的可读性和运算速度。22.运算符%两边都应是整数,赋值语句左边应该是变量,而非表达式,强制转换语句强制类型应加括号。

23.在逻辑运算符中,其两侧的运算符对象为任意合法的表达式即可。

24.函数fread(&Iarray,2,16,fp)的功能是,从fp所指的数据文件中读取16次2字节的数据存储到数组Iarray中。25.整个流式文件也可以随机存取数据,C语言文件中有好多函数可以达到写入数据时,未经输入数据,达到不覆盖的目的,在进行写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关闭文件。

26.使用putchar、getchat、puts、gets、printf、scanf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出现包含头文件#include”stdio.h”的命令行,而使用字符串处理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出现包含头文件#include”string.h”命令行,而使用数学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出现包含头文件#include”math.h”的命令行。

27.一个斜杠与小于等于127任意数字按一个字符计算,一个斜杠与任意一个字符按一个字符计算。

28.一个C程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文件,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函数,所以一个C语言程序可以实现多种算法。

29.根据C语言规定,注释语句可以换行写,并且一个“/*”和

其后紧跟的第一个“*/”中间的部分是注释内容,且注释内容不参与程序的运行。例如:b=0;/*b=20;给b赋值*/ 则b=0。30.sizeof是求字节数的运算符,包括‘’,而strlen是求字符串的实际长度的函数,不包括‘’,以‘’作为结束。31.在函数声明时,其中的形参变量、个数、函数的类型必须一致。

32.C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后生成后缀为.obj的目标程序;C程序经过编译、连接步骤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可执行的二进制机器指令文件;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以ASCII代码形式存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并不是源程序中的所有行都参加编译。在条件编译形式下,相关内容只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进行编译。

33.switch括号后的表达式可以使任何表达式;case后的表达式必须是常量表达式,常量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变量,且类型必须是整数、字符型或枚举型。

34.C程序必须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函数组成;函数调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语句存在;若函数有返回值,必须通过return语句返回。

35.在C语言中,数据只能从实参单向传递给形参,称为“按值”传递。【在实参传递到形参时,是数值传递,而不是地址传递,形参中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实参中的值。】

36.可以用typedef声明新的类型名来代替已有的类型名,而不能

增加新的类型。

37.在没有限制输出宽度时,一般浮点数的小数位数是6位,不管输出格式是%f或lf%均如此。

38.C语言中,函数的隐含存储类别是无存储类别。

39.当实参传递到形参时,地址传递时形参的改变影响实参。40.串的长度指的是串中的字符的个数,且其字符个数可以为零。41.C语言中数据类型有整型、实型、字符型等,实行数据分为单精度型和双精度型两种。

42.整型数组只能一个一个地输入或输出,而在字符型数组中可以对字符串整体地输入与输出。

43.C语言中,文件型指针变量的定义形式为:FILE *文件型指针名。C语言中对二进制文件的访问速度比文本文件快;C语言中,随机文件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储数据;C语言中的文本文件以ASCII码形式存储数据。

44.因为#define是宏定义的标志,而不是C语句,而printf是输出函数,因此其是C语句。

45.在实参传递给形参时,地址传递时能够改变,而数值传递时则不变。

46.在scanf函数中,必须含有输入项,并且需含有与之一一对应的转换说明符,在scanf函数的格式字符前可以加入一个正整数指定输入数据的宽度,但不可以实数指定小数位的宽度,输入项是地址表达式。

47.switch语句使用注意事项:(1)switch语句与if语句不同,仅能判断一种关系:是否恒等;(2)switch语句中case子句的常量可以使整型常量、字符型常量、枚举型数据,或是整型常量表达式,不允许变量;(3)在同一个switch中,case子句的常量不能相同,在嵌套的switch语句中,不同层次的switch之间,可有相同的常量;(4)default子句可以省略。例如:default:printf(“En”);(5)case和default子句只能在switch语句中使用,且case和default只起标号作用,可出现在switch中的任何位置;(6)case和default子句后面的语句序列允许由多个可执行语句组成,且不必用“{}”括起来,也可以为空语句;(7)switch语句中可省略break语句,但省略后会改变流程。

48.break语句是限定转向语句,它使流程跳出所在的结构,把流程转向所在结构之后。continue语句被称为继续语句。该语句的功能是使本次循环提前结束,即跳过循环体中continue语句后面尚未执行的循环体语句,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的条件判别。

49.在C语言中,一个程序必须有一个main()函数,但是其文件就不一定,因为其可以通过链接来实现多个子函数放到这个主函数中,主函数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来使用,在C语言中任何函数都不能调用主函数,且与函数的位置有关。在C程序的函数中不能定义另一个函

数。

50.在用fprintf输入时,要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形式放到文件中。51.由C语言构成的指令序列称为C源程序,源程序文件的后缀为“.c”。而目标程序为“.obj”,可执行程序为“.exe”。52.在C语言中,合法的标识符可以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53.C语言规定必须以main作为主函数名。程序要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最后在main()函数中结束。54.赋值运算符左侧的操作数必须是一个变量。

55.在C语言中,函数的实参单元与形参单元在内存中分配不同的存储单元。

56.在一个C语言源程序文件中所定义的全局变量,其作用域为:由具体定义位置和extern说明来决定范围。【全局变量是在函数外部任意位置上定义的变量,它的作用域是从变量定义的位置开始,到整个源文件结束止。当全局变量定义在后,引用它的函数在前时,应该在引用它的函数中用extern对此全局变量进行说明,以便通知编译程序该变量是一个已在外部定义了的全局变量,这时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从extern说明处起,延伸到该函数末尾。】

57.C语言中,凡是以“#”号开头的行,都成为“编译预处理”。对C原程序进行编译前,由编译预处理程序对这些变异预处理命令进行处理。

58.typedef语句的作用仅仅是用“标识符”来表示已存在的“类型名”,并未产生新的数据类型。

59.共用体变量中的所有成员共享一段公共存储区,所有成员的首地址相同。在每一个时刻所有的成员中只有一个有效,即只有最后一个被赋值的成员有效,其余的成员无效。60.C语言中注释可以出现在任意位置;C语言一行内可以写多个语句,一个语句可以写在多行上;C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放在多个程序文件中。

61.标识符只能由数字、字母和下划线组成,并且只能以字母和下划线开头。

62.在用基本输出语句printf时,格式说明与输出项的个数应该相同。如果格式说明的个数少于输出项的个数,多余的输出项不予输出,如果格式说明个数多余输出项个数,则对于多余的格式项输出不定制或0。

63.二维数组定义和初始化允许省略行下标,不允许省略列下标。64.预处理命令行是在系统对原程序进行编译之前进行处理的,不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

65.gets和getchar函数用于从标准输入设备终端读入字符串和字符,并非从磁盘文件读入。

66.动态变量和静态变量都是内存变量,而寄存器变量不保存在内存上,而是直接存储在CPU的寄存器中。变量的存储类别有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

67.C语言的源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函数,每一个函数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其中至少包括一个主函数;C语言的书写格式自由,一行可写多条语句,一条语句也可写在不同行上;C语言规定每个语句以分号结束。可随时添加注释,对程序没影响。

68.由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由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由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汇编程序”。对于计算机本身来说,它只能接收和处理由0到1的代码构成的二进制指令和数据。所以计算机能识别的程序是“目标程序”。而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是可执行程序,即后缀为.exe的程序。

69.C语言源程序不能表示二进制,她

在C语言中,所有的数值型常量都带有符号,所以整型数量只区别整型和长整型两种形式,整型常量和长整型常量均可用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3种形式表示。

70.宏名没有大小写限制。宏定义可以放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其有效范围是从定义开始到文件结束。宏代换可以代替任何数据类型,不受数据类型的限制。函数影响运行时间,宏调用影响编译时间。

71.字符数组可以只存放普通字符,不存放字符串。此时该字符数组没有存放结束标志‘’。

上一篇:财务工作内容怎么概括下一篇:大学班级班团委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