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2024-06-13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精选11篇)

篇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教师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情况,改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特制定送本份调查问卷。

本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您的答案将是保密的,请将您选择的选项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助完成此份调查问卷!

一、个人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B)A、男B、女

2.您的教龄(C)

A、15年以上B、(5一15)年C、(O一5)年

3.您的学历(B)

A、博士研究生B、硕士研究生C、本科D、专科E、其他

4.您的专业技术职称(D)

A、正高B、副高C、中级D、初级E、其他

5.您主要从事的工作(C)

A、行政管理工作B、教学工作C、教辅(含教务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工作

二、调查内容

1.您认为现在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C)

A、很重视B、重视C、一般D、不太重视E、不重视

2.您对您所任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C)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了解D、不太了解E、不了解

3.您认为您所任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C)

A、很合理B、合理C、一般D、不太合理E、不合理

4.您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B)

A、教师水平B、班级气氛C、学风D、管理制度E、缺乏动力

5.您认为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关键是(D)

A、专业发展 B、薪酬待遇 C、人际关系 D、职称评定机制 E、学生素质

6.您认为我校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B)

A、非常繁重B、繁重C、一般D、比较轻松E、很轻松

7.您认为您所任教的课程期末学生对您的评价情况与您对自身的评价情况(B)

A、很符合B、符合C、一般D、不太符合E、不符合8.您认为学院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D)

A、很好B、好C、一般D、不太好E、不好

9.您近三年参加过哪些培训(D)

A、国外培训B、教育部组织的师培C、企业顶岗培训D、学术会议E、未参加

10.您认为学院规定“教师的学生评教分数太低不能参评职称”的做法(D)

A、非常合理B、合理C、一般D、不太合理E、不合理

11.您认为目前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双师素质、职称、年龄等结构与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否相适应(D)

A、很适应B、适应C、一般D、不太适应E、不适应

12.您觉得专业教学中急需改进的是(B)

A、课程标准B、教学内容C、教材选用D、教学方法E、教学条件

13.您认为学院现在的课堂教学质量(C)

A、很高B、较高C、一般D、较低E、很低

14.您认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E)

A、规章制度B、管理手段C、教师水平D、教师责任E、学风

15.您认为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C)

A、很合理B、合理C、一般D、不太合理E、不合理

16.您认为现行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C)

A、很明显B、明显C、一般D、不太明显E、不明显

17.您认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起的作用(C)

A、很明显B、明显C、一般D、不太明显E、不明显

18.您对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情况(D)

A、非常清楚B、清楚C、比较清楚D、不太清楚E、不清楚

19.您了解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是通过(E)

A、学校颁发的文件B、领导口头宣布C、系部组织学习D、同事告知E、其他

20.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C)

A、您提过意见和建议,并且您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重视

B、您提过意见和建议,但是您的意见和建议根本未予引起重视

C、您没有意见和建议,但是您可以提出建议,只要建议合理,即可被采纳

D、您认为此事与您无关E、其他

21.您认为学院现行教学管理制度(C)

A、很合理B、合理C、一般D、不太合理E、不合理

22.您认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C)

A、管理制度B、管理队伍C、管理手段D、管理方法E、其他

23.您认为目前学院的教学管理急需改进的是(C)

A、制度建设B、设施建设C、队伍建设D、上下沟通E、其他

24.您认为您所在教研室发挥的作用(D)

A、很明显B、明显C、一般D、不太明显E、不明显

25.您认为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C)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26.您认为学院对教学场所管理(D)

A、非常规范B、比较规范(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管理)

C、一般D、不太规范E、很不规范

27.您对学院当前教学管理的总体评价(C)

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太满意E、不满意

28.您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改进和完善?

29.您对改进高职院校教学组织与管理还有哪些好的意见与建议?

篇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性别:______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能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调查中学生移动学习方面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所有调查信息仅用于研究,不对外开放,请放心填写。

能倾听您的意见,我感到十分荣幸,谢谢!

1、您认为移动学习是(单选)()

A、移动过程当中进行的学习B、借助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来进行的学习

C、完全没有移动学习的概念D、没听过

2、您拥有以下哪些移动设备?(多选)()

A、电脑B、手机

C、MP3、MP4、MP5D、PAD3、您平常用它做什么?(多选)()

A、通讯联络(电话、短信)B、上网资讯(下载、电子书、学习)

C、娱乐(游戏、音乐、视频)D、社交网络(微博互动、空间)

4、您一天之中使用它的时间大概是多少?(单选)()

A、几乎不用B、1小时左右

C、2-3小时左右D、4小时以上

5、您经常在什么时候使用移动设备?(多选)()

A、睡觉前B、乘坐交通工具时

B、排队时D、早上赖床时

E、课间时

6、您平时阅读时,更倾向于哪种方式?(单选)()

A、纸质材料B、电子文档

C、两者区别不大,都行

7、移动设备对学习很有帮助,您平时应用到以下哪些功能?(多选)()

A、搜索信息B、词典翻译

C、与同学互动交流D、在线学习

8、您认为使用移动设备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单选)()

A、非常大,并且经常使用B、一般,可以考虑

C、只能是辅助学习手段D、根本没帮助

9、您认为现在的网络学习资源容易获取吗?(单选)()

A、资源比较多,但是寻找起来很费劲

B、资源虽然多,质量不高

C、资源总体比较少

D、不清楚

10、您认为哪种资源最适合移动学习?(单选)()

A、视频B、音频

C、文字D、图片

11、您认为移动学习有哪些优势?(多选)()

A、充分利用闲瑕时间B、不受场所限制

C、信息传播快捷方便D、按需学习、现学现用

E、没优点F、不知道

12、对于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您最关注的是什么?(单选)()

A、学习效果B、学习资源

C、操作方便性D、学习费用

13、您是否希望拥有针对某门课程的移动学习教程?(单选)()

A、是B、否C、无所谓

14、如果可能的话,您今后会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就业或继续深造等)使用移动学习(单选)

A、同意B、不同意C、无所谓

15、您认为移动学习的方式(单选)

A、根本不可行B、只能是辅助学习手段

C、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成为主要学习方式

D、不了解,不予置评

篇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关键词:调查背景,调查目的,结果分析,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问卷背景

2013年, 动漫专业课题小组申报了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对接产业发展的高职“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 为了促进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并为本课题提供有力的材料和数据支撑, 本课题组制订了《高职院校工作室现状调查问卷》, 对全省43所高职院校120名教师进行这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目的

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工作室正常运转的影响,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因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另外, 也想通过本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合理化建议, 为工作室的真正运行提供帮助。

三、调查问卷总体状况描述

调查问卷一份共12个内容, 内容涉及工作室的负责人、学生团队、项目来源、市场效益、运转情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 以及主观上对工作室切实运行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参加广州铁路职院承办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暨教师工作室交流研讨会”的专家和教师, 调查高职院校达43所, 共计120人, 收回108份, 回收率较高, 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回收的108份问卷中, 通过进行统计和汇总, 对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 工作室构建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43所高职院校中, 仅有6所院校没有构建工作室, 说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普遍开展,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66.7%的教师认为工作室教学效果一般,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 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

目前的教师工作室主要以两种形式构建, 一种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 教师自负盈亏;另一种形式是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教师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向学校上缴利润。

1. 质量评价体系。

有93%的教师认为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建议评价体系应从业务量、市场效益和学生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由教学督导、师生及合作企业参与评价, 考核标准主要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绩效、校企合作的效果、工作室的特色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等。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对优秀的工作室给予奖励, 而对不合格的应提出批评教育, 特别差的取消工作室资格, 这样能使工作室的师生产生压力, 为工作室的发展群策群力。

2. 激励机制。

有95%的教师认为激励机制不完善。从教师层面上来讲可以对工作室带项目的教师奖励一些课时或者是物质奖励, 奖励多少课时应有明确的标准, 也可以在年终考核上倾斜;从学生层面上来讲可以给学生设置目标激励、物质奖励和处罚等措施鞭策学生。

3. 管理运作机制。

90%的教师认为管理运作机制不明确。一个工作室的真正运行并能为教学服务, 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教师每学期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生每学期也有必修的课程, 因此当教学与工作室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 工作重心肯定是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几乎所有学校只对教师的基本的教学量有限制, 而对工作室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 工作室做与不做项目不会对教师产生任何影响, 这样就导致了工作室师生的积极性不高。另一种现象是由于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无法在工作室间形成竞争意识, 所以造成工作室教师养成一种懒散的心态, 寻找开发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4. 缺乏对业务流程和技术岗位的设计与管理。

80%的教师认为缺乏对业务流程和技术岗位的设计与管理也是影响工作室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工作室是由专业教师负责, 这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强, 但与市场对接能力薄弱, 这就说明工作室的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双师”教师, 或者是行业专家, 或者是校企双方派出的教师和专家。

5. 项目来源、学生团队的选拔和工作室的微环境建设的影响。

这几个调查项目与上面几个项目相比, 所占比例要小很多, 但也不容忽视。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选拔应从二年级学生中挑选, 也有的认为是一年级学生凭兴趣选择工作室, 跟着高年级学生一起做项目, 升入二年级后,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工作室。项目是工作室生存的根本, 项目的来源可以是自主开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竞赛项目。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 工作室也必须营造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 使学生在此能够体验, 这是工作室建设环境中“软”的建设部分。

五、意见和建议

(一) 工作室的教育形式

目前, 学生经过基础学习之后, 可根据自身条件或教师的选拔进入到各个工作室, 从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到毕业设计都在工作室完成, 这一过程采取“学分制”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个别能力突出的学生, 因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室项目上, 很多正常的课程没时间按要求修完, 对于这种学生, 应该要打破传统的教育形式, 可采取学分替换的形式, 鼓励学生去开拓创新。

(二) 工作室的管理形式

在师资配备上要求工作室负责人和教学导师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项目管理和项目实现的能力, 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到工作室项目中。

(三) 工作室的内涵建设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体制下, 专业技能一直是教学的重点, 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形象和职业文化的培养, 这恰恰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工作室平台, 应注重学生的内涵建设, 在真实项目学习中多展开交流, 在交流中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协作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为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 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明确的管理制度是教师工作室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 应该有完善的教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工作室项目管理、专项经费、技能竞赛、细则考核及奖励等管理办法, 按期组织工作室开展年度考核, 通过评选激励工作室在大赛培育、技术研发、生产性实践教学、员工培训等方面取得具体成效, 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

(五) 构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外部支持机制

成立教师工作室是希望能与企行业开展实质性合作, 然而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机制, 校企合作中会出现专业带头人积极性高而企业积极性低的“一头热、一头冷”问题, 致使工作室运作困难。

要扭转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 需在政府主导下, 建立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互动”机制。政府需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 明确政府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并监督和约束产教结合过程中各方的行为, 形成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要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双赢”机制, 大力促进“订单式教育”, 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设立以奖代补专项基金, 重点扶持对接产业工作室, 建立优秀技能型人才政府津贴奖励制度。

六、结束语

通过调查分析, 工作室的正常运作受多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 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在实践中反复修正完善, 最后形成文件。

接下来的研究中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与部分需要且有进一步联系倾向的被调查者保持联系, 进一步探讨适合专业工作室的运作机制;二是制订工作室的管理制度, 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作为改进工作室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4: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46-002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热点关注。高职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主体结构

本次问卷调查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种中介机构的评估,是基于梳理高职教育发展政策脉络的基础上设计,属于描述性调研。

问卷设计调研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师资队伍、教学基础设施、专业及课程、实践教学、实训条件、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学风、学生基本能力和校园精神文化等11个方面。选定并分别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高职院校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三类问卷的问题设计所调研的指标内容既有针对性又各有侧重,每个问题包括两个向度,重要性和满意度。

三类问卷均包括三部分内容。

导语部分,主要向调查对象介绍本次调研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消除调研对象的顾虑,获得帮助和支持。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事实性问题,涉及调查对象所在的高职院校、性别、年龄、生源地、专业、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以便于统计和分析各种因素对答题倾向的影响。

问卷主体部分,涉及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类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含封闭式问题,分为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并采用里克特(likert)5级度量法对每个问题进行赋值,分别给予分值1分、2分、3分、4分和5分。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情况

1.问卷调查对象及抽样数量

本次调研共有河北省18所高职院校参加,其中有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8所民办高职院校,问卷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毕业年级各专业学生,毕业班学生不在校或人数不足的由该专业低一年级学生补充,在编或在岗高职院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抽样数量为20%。在组织抽样时注意到调查样本的均匀分布,学生抽样基本覆盖指定年级的所有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抽样基本覆盖所有被调查高职院校的教学系部及相关部门。

2.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3份,其中学生有效问卷678份,教师有效问卷589份,教学管理人员问卷336份,回收录为89.06%。

三、数据分析

1.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1.1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根据学生问卷主体部分所有客观题满意度的回答情况,汇总每道题的答案,得出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是:仅有3.18%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5.2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31.46%的学生选择一般,35.49%的学生选择满意,24.60%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根据调查情况,有大部分学生(60.09%)认为教学质量满意或非常满意,仅有少数学生(8.45%)认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1.2学生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中的各项内容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分析

学生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中的各项内容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问卷调查各项目重要性评价的分值均在4.06至4.51之间,差别很小,说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很高。其中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校园精神文化得分最高,为4.51分,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校园精神文化在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教学质量监控和学风的得分最低,为4.06。

2.学生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结果中优势项目分析

优势项目是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各高职院校中的竞争优势或特色,也是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非常重要且满意度较高的项目,分析和了解这些优势项目能够促进各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特色和优势竞争力。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的优势项目按照各项极差由小到大排序前8个优势项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我省三类高职院校的优势项目基本相同,代表了我省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不同项目中教师水平和实践教学是一般高职院校的优势,就业指导是国家示范高職院校的优势,专业感受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独有优势。

四、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1.教师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教师问卷主体部分所有客观题满意度的回答情况,汇总每道题的答案,得出教师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仅有2.04%的教师选择非常不满意,5.19%的教师选择不满意,26.58%的教师选择一般,42.78%的教师选择满意,23.41%的教师选择非常满意。根据调查情况,有大部分教师(66.19%)认为教学质量满意或非常满意,仅有少数教师(7.23%)认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2.教师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中的各项内容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分析

教师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中的各项内容的评价是形成教师对教学质量看法的基础,也是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关键点。教师对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中的各项内容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问卷调查各项目重要性评价的分值均在4.01至4.61之间,差别很小,说明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很高。其中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得分最高,为4.61分,说明教师普遍认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在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教学质量监控的得分最低,为4.01。

五、教学管理人员数据分析

根据教学管理人员问卷主体部分所有客观题满意度的回答情况,汇总每道题的答案,得出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的总体情况是:仅有1.57%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非常不满意,4.78%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不满意,25.27%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一般,42.27%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满意,24.11%的教学管理人员选择非常满意。根据调查情况,有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68.38%)认为教学质量满意或非常满意,仅有少数教学管理人员(6.35%)认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六、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令人满意。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百分比分别为60.09%、66.19%、68.38%,对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满意度平均分也都在3.14至4.31之间,都高于3.0的理论中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一致认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令人满意”。

高职院校重要性比较分析较高的是师资队伍和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满意度较高的是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基本能力,满意度较差的是专业及课程设置和学风。

注释:本论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民生调研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1131

参考文献:

[1]钱吉奎,金榜.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13-15

[2]张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9,(6):63-65

篇5: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调查问卷

1.性别 男 女

2.年龄

3.年级

4.年级

5.年级

6.年级

7.你认为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诚信重要吗? 极为重要的事情,是事业发展之根本;很

重要,修身齐家之原则;一般,人际交往之准则;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8.对惩治考试作弊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这可以规范学生的道德,应该提倡;学校只是吓

唬学生,形式而已;考试作弊不值得学校如此小题大做;无所谓

9.对于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你的态度是 应该加强学生诚信意识;应该区别对待,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少还,不困难的要严惩;既然是学费和国家发放的贷款,不还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有这种事,早知道我也这么做了

10.对于毕业生伪造履历这种行为,你的态度是 不诚信的表现;适当修改,可以理解;可

以伪造,大家都明白简历水分很大;只要能找到好工作,怎么“修饰”简历都可以

11.对于论文剽窃,你的态度是 应予严惩,以纠正学术氛围;学术造假大家心照不宣,没

必要惩罚;剽窃论文是现在的体制逼出来的,可以理解;无法回答

12.13.年级

14.年级

15.年级

16.年级

17.年级

18.年级

19.年级

20.年级

21.年级

22.年级

23.年级

24.年级

25.年级

26.年级

27.年级

28.年级

29.年级

篇6: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你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你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经找到工作C.未就业

4.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

A.新生入学后B.大二C.大三D.领取毕业证时

5.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喜欢B一般C.不太喜欢D.完全不喜欢

6.在选择工作时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专业对口B.个人发展空间C.工作地点D.不太了解

7.请问你就业的主要目的:

A.为社会发展做贡献B.为实现人生目标C.为建设你的家庭奠定基础D.生存的需要

8.你对目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是否关心和了解:

A.一点了解B.不太了解C.非常了解D不了解

9.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学历B.专业C.经验D.能力

10.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主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心理调适C.面试技巧D.自主创业

11.面对就业困难,您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期望就业形势好转D.茫然失措

12.您认为参加职业认证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等重要吗:

A.好重要,尽早接触行业知识B.重要,能较公正反映学生的能力

C.一般,学生更应该抓紧时间学好专业D.不重要,更应该锻炼能力

13.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多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14.您在就业中面临过什么样的问题(多选):

A.难以确定的就业方向B.不了解就业市场C.性别歧视D.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 E.缺乏工作经验F.缺乏就业技巧

15.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哪些条件(多选):

A.专业成绩技能综合能力B.学校名气C.社会经验D.个人的发展潜力E.思想品德素质

16..你认为获取就业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是:

篇7: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教师:

您好!我是南华工商学院科研处教师,为了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的协助!

一、基本资料

1.您的年龄:[A] 25-35岁[B] 35-45岁[C] 45-55岁[D]55岁以上

2.您所在学校:

您的学历:职称:周课时量:

3.您曾主持过的课题及数量:[A] 省部级[B] 厅局级[C]校级[D]其它

二、问卷正文

我们把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的障碍分为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个原因分别设置调查项目。问卷中{1=非常同意;2=同意;3=一般;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请依问卷中选项为依据,纸质问卷请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中打“√”,电子版把相应答案涂成红颜色即可。

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

1.社会对高职教师科研水平缺乏信任,有偏见12345(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看重学校背景)

2.学校领导层不重视,科研投入少,科研地位缺失。12345

3.科研所需经费不足,科研工作无法开展12345

4.缺乏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科研基础条件12345

5.学校科研部门服务管理不到位(信息不通畅、服务质量差)12345

6.科研成果激励力度不够(科研成果奖、项目配套资金等)12345

7.缺少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指导培训12345

8.所在部门缺乏科研团队,科研氛围不浓12345

9.部门缺少科研带头人和指导人12345

10.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12345

11.认为自身科研能力偏低,对科研工作没信心。12345

12.高职院校重在教学,教师没有必要搞科研。12345

您认为的其他原因:

篇8: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成本会计》是会计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同时由于本课程涉及到费用分配方法众多、计算量较大,学生学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关于如何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教师角度分析,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学生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状况怎样?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精心设计了“关于《成本会计》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在笔者所带的班级进行发放,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当前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力求为更好的进行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和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笔者通过该平台发布了“关于《成本会计》课程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徽商职业学院会计系2014级会计专业部分班级、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和审计专业共5个班级的学生,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7份。本次问卷共设计26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是用于确定学生所属专业、性别和高中时的文理科情况;后面的23个问题围绕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要性认识及学习的主动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任课教师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考核等方面来设计问卷。

本次回收问卷学生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的主动性

(1)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开设《成本会计》这门课程?选择有必要(A)有159人,占80.71%;选择说不清(B)有36人,占18.27%;选择没必要(C)有2人,仅占1.02%。

(2)你觉得《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对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用吗?选择很有用(A)有69人;选择基本有用(B)有59人;选择可能有用(C)有68人;选择基本没用(D)仅1人。

(3)你每周花在《成本会计》课程上的自习时间有多少?选择6小时以上(A)有6人,仅占3.05%;选择3—6小时(B)有53人,占26.9%;有106人选择1—3小时(C),占53.81%;选择几乎不看(D)有32人,占16.24%。

(4)你课外是否主动预习、复习教材内容?关于这个问题,仅有20人(10.15%)选择经常;有105人(53.3%)选择较少;选择很少的有62人,占31.47%;选择从不的有10人,占5.08%。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普遍比较重视本门课程,觉得《成本会计》课程对今后的实际工作会有用;但是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投入到本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并不很多。

2.2 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回答“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对《成本会计》课程感兴趣吗?”问题时:选择感兴趣的有64人,占32.49%;选择一般的有123人,占62.44%;有10人选择不感兴趣,占5.08%。

以上结果说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不错的。在填写对本门课程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理由时,很多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是由于任课教师教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以后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帮助;明确表示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同学多是因为《成本会计》涉及到的计算多,课程枯燥、不易理解。

2.3 对任课教师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回答“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保持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声音洪亮?”﹑“任课教师在严谨治学,言传身教方面做得怎样?”﹑“任课教师专业知识方面如何?”这三个问题时:选择非常好的比重依次为79.7%,73.6%,75.13%,没有学生选择差。

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授课效果如何?该问题的结果见表3。

以上结果反映出:学生对任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效果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

2.4 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偏好

在回答“你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适合的授课方式是什么?”问题时:在给出的三个选项———板书教学(A)﹑多媒体教学(B)﹑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C)中,选择“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的有168人,占85.28%。

在回答“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哪些问题时?”在给出的若干个选项中,“得票率”最高的前两个选项分别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联系实际”(43.65%)﹑“缺乏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32.99%)。

通过以上问题的答案,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中应增加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案例和实训环节。

2.5 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分析

在问卷中,就:你认为本门课程最容易和最难的章节?问卷反映出的最容易的三个章节排序为:成本会计概述﹑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问卷反映出的最难的三个章节排序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这个结果与笔者的预想基本一致: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涉及到“成本还原”的内容,学生普遍感觉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而品种法是前面所有基础内容核算程序的汇总,前面学的不扎实会直接影响到对品种法的理解,因此学生觉得品种法难度也较大;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较多,同时对于比较重要的约当产量法初始接触不容易掌握,因此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也较难。

2.6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分析

在课程考核方面,绝大多数同学(92.9%)对当前的考核方式是满意的。认为当前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的不足排序分别是:不能全面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51.78%)﹑考核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49.24%)﹑过于依赖卷面成绩(43.65%)﹑未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41.12%)。

3 优化《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

基于对我系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给出如下建议。

3.1 任课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水平

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和喜好,问卷调查的结果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爱岗敬业﹑教学上认真负责﹑诲人不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实践能力,不光讲授基本理论,还要增加实训的练习,使理论与成本核算实践紧密结合,更好胜任《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

3.2 要进一步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成本会计中涉及大量数据、表格,尤其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些表格和数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因此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图文并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的展示表格和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能更系统的讲解成本核算的整体流程,更能将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等问题搬进课堂。但本课程同时又涉及大量运算,如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约当产量比例法等内容,如果这些计算性内容也全部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通过板书演示,不利于学生对这些计算方法本质的掌握。因此我们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采取“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2)增加实训案例,强化实践教学。成本会计属于应用性课程,在教学中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通过实训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

(3)善于提炼各种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纵观整个《成本会计》教材,基础内容都是在讲述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包括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每一种费用的分配又有多种方法,每种分配方法下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若不提炼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共性,学生会学得很吃力。笔者在讲述各种费用具体的分配方法前,补充了费用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即“万能公式”———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额总和。类似的费用分配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基本公式处理,只不过具体看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提炼可以避免死记书中许多繁琐的计算公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改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现行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更加侧重学生期末卷面成绩的比重,不太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建议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同时在平时考核中更加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实训成绩,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做到考核评价伴随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不仅是最后一次期末考试。

4 结束语

本文在对我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给出了优化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教无定法,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易玉珏.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0-22.

[2]宋风长.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34-135.

篇9: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关键词】高职院校 ; 学生管理质量 ;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98-02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管理质量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笔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兰州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状况,试图从中发现问题并探讨对策。

1.问卷及样本概况

1.1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对学生管理中的奖助学金管理质量,就业管理质量、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培养管理质量和学生在管理中最想加强、最想了解的知识。对这几部分的调查,从侧面反应管理质量情况,为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材料。

1.2样本总体情况

接受调查的800名学生中,男生462名,占总人数57.7%,女生338名,占总人数43.3%;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5;独生子女343名,占总人数42.8%,非独生子女名,占总人数57.1%;城镇户口学生394人,占总人数49.2%。

1.3问卷回收情况

此次调查共对8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累计811份,有效问卷797份,有效率98.27%以上。

2.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问卷中各个调查要点的学生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就业管理、管理体制、学生自己的行为与管理质量、学生干部素质、班主任对管理质量的因素、奖助学金管理。

2.1就业管理质量

就专业的了解程度而言,5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稍有了解,17%不了解自己的专业。而60%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40%对职业很迷茫,没有规划过;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统计结果可知,62.4%担心就业问题,19.1%不担心,15.71%走一步说一步,仅有3.18%表示迷茫,无从谈起.;在对就业中专业对口与工资的调查中,75%的学生对专业是否对口要求不大,而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工资问题。有65%的学生只要工资如自己所愿,对环境要求不高。相反,有25%的学生对专业对口有要求,32%的学生对环境有要求。

2.2学生自己的行为与管理质量

在对学生闲暇时间支配调查中,40%学生在空闲时间上网聊天,玩手机,打游戏。38%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仅有22%的学生读书学习。而4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后身体素质不如以前。

2.3奖助学金管理质量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奖助学金管理中48.3%表示合理,34.3%表示不合理,不公平。17.3%表示无所谓。

2.4管理主体的学生管理质量问题

调查中,54.3%的班主任对学生家庭情况做过统计,45.7%的老师未做过学生家庭情况统计。2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欠佳11.1%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态度强硬。30%的同学认为学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走过程,走形式。21%的同学认为在管理过程中行为粗鲁。36%的同学认为在处理事情时,大多数不合理。33%的同学认为大多数合理。49%的同学认为学生干部的领导组织效率不高

3.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部门没有更好的从思想上根本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致使学生对于本专业及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认知,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对就业表现出恐慌,茫然,犹豫。

(2)学生管理队伍缺乏培训,素质不高,呈现出非专业化的状态。同时对管理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排斥心理,极大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理念落后,忽视学生内在发展。当前高校依然沿用过去的体制观念,注重“管”学生以及单方面“灌输知识”,注重学生“外在”的管理,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发展。这样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对社会认知及创新意识,不会与人沟通和交往。

(4)学生自我管理失效。学生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主体,过去的管理以管,挖,压的方式被动的管理学生,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这种刚性化的管理,不能很好的調动学生自己在管理中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也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

3.2改善学生管理质量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应确立由主管院领导、学生所在系部、监督组组成的学生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形成“分工明确、逐级管理、协作监督”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加强管理监督,在这个组织体系中,主管院领导负责统管与总协调,监督组以管理工作的进度监控为主,负责处理评估信息,及发布评估结果;各系以细节监控为主,参与对本系的管理工作制定详细方案,工作计划,对各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制定相应解决办法。

(2)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质

应注意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定期对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组织培训,时使其了解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及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结合实际管理与实践运用,利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将管理工作提升到新水平。尤其要注意学生管理队伍的老带新工作,不断培养新的学生管理者,为管理工作的后继工作做好保障。

(3)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效率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生源结构随之也发生了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因此,将大学生本身当做学生管理的主体,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既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完善自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7)43-45.

[2]鲁禄,冯永斌.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8:10-11.

[3]瞿懿.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李江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篇10: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篇1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编号:

考 籍 号:

姓名:

题目: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指导老师:

专业: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正文字数: 本科毕业论文体育教育(本)

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等, 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基本问题进行调查, 分析其制约和影响跆拳道教学发展的因素, 依此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对策, 从而为跆拳道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前言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 最早源于1946 年3 月成立于朝鲜的“朝鲜演武馆”。1955 年才正式将其命名为“跆拳道”。随后, 该运动就在朝鲜、韩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传播普及。目前在世界跆拳道联盟(简称W.T.F)大约有170 个会员国家, 八千万人参与练习。另外, 跆拳道运动以其高尚的礼仪、优美的动作、别具一格的健身(防身)价值, 倍受众多青少年朋友的青睐。部分高职院校也将其列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 部分高职院校受到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经费、师资等影响, 这项运动开展普及还仍存在很大问题, 为此, 本文就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基本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为该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与普及提供帮助。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长沙市5 所开展跆拳道教学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搜集整理有关跆拳道运动的相关资料和论文, 作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 对上述5 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000 份, 回收990 份, 回收率99%, 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对以上5 所高职院校相关老师及学生进行访问座谈就其意见进行讨论归纳总结。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计算机Excel 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理进统计, 得出相应结果。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发展机遇分析

2.1.1 北京奥运会的感召力

随着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影响到人们对奥运会的了解更加深入, 对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也有更多了解, 并带有很大的参与热情, 由此在全国上下而引发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身热潮, 而跆拳道运动便是青年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之一, 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因此, 跆拳道教学开展也是奥运年乃至于以后高职院校教学的必然。

2.1.2 学校德育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调查中, 有70%的学生喜欢和崇尚跆拳道礼仪, 而在跆拳道的教学中学生不但体验到运动之美, 还受到了严格的礼仪教育, 让学生思想品质得到提升, 体格得到加强, 从思想上、体格上、行为上得到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1.3 学生兴趣浓, 健身(防身)价值高, 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调查中, 有85%的人喜欢该运动, 教师也喜欢开设该项运动, 其原因是跆拳道健身防身价值高, 一学两用, 同时也是时尚健身与休闲的健康方式, 在教学当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体育能力的发展, 对终身体育的培养效果明显。同时在全民健身的影响下, 跆拳道教学的开展, 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为以后工作奠定身体基础。

2.1.4 体育教学场馆条件充足, 经费投入少, 便于开展

在调查中发现, 所有的高校中基本上都有平整的篮球场、田径场、体育馆等, 这些场馆都可满足跆拳道教学的需要, 一般来说, 只要有平整的场地即可开课, 它最多的投入也无非就是脚靶、服装和护具, 但这些可以长期使用, 相比游泳、击剑等项目投入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普修课、兼职教师都可以代课。对于那些非

常爱好, 且想深入学习的还可以参加学校的体育俱乐部, 再度训练提高。

2.1.5 高校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社团与俱乐部形式, 有利于跆拳道运动的开展

在高校体育改革中, 积极倡导建立体育社团及体育俱乐部,对体育教学来说非常有必要,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就创新体育教学, 开展体育俱乐部, 促进了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 对于跆拳道来说亦是如此, 更适合以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开展, 所以, 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 利用社团与俱乐部形式教学, 是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切实可行。

2.1.6 跆拳道运动具有对人发展的诸多功能, 人发展很需要多种社会条件作用

跆拳道运动从开始到结束, 包含着诸多育人功能。例如德育功能、娱乐性功能、健身性功能、社交性功能、休闲性功能等。这对人的发展尤为重要, 人的发展更需要这些条件给予作用。

2.2 制约和影响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因素分析

2.2.1 师资投入大, 顾虑多, 成本高的不正确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 78%的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 用于教学的投有限, 没有多余的经费投入到跆拳道运动中, 更多的关专业课的教学。在交谈中发现有诸多领导认为, 跆拳道场馆标高, 配置高档, 服道具等价值大, 依照学校财政, 难以开展该运动。

2.2.2 安全性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 安全问题是学校领导及诸多老师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都普遍认为, 跆拳道是一种搏击性很强、极易受伤和发生事故的运动项目, 时时刻刻存在不安全因素, 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管理问题“每个学生都是武林高手, 教师怎么管理? ”所以, 这些也是影响和制约该运动开展的最大障碍。

2.2.3 师资配备与晋级渠道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 所调查的30 名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中,专职的7 人, 占23.33%, 兼职的23 人, 占76.67%, 专业性不强, 师资配备不足。另外, 在学生学习后, 想继续深入学习训练晋级, 而在现在的晋级中间国家正式比赛才是最佳认证机会, 有关群众性的跆拳道比赛太少, 有关晋级的制度还有待完善。

2.2.4 有少部分体育教师认识不到位, 影响教学开展

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少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跆拳道教学诸多内容均为人与人搏击的有效手段, 都是一些腿法、拳法、格挡防守等动作, 直接的攻击对象是人, 对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严重。继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而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不利, 出于此考虑, 对跆拳道的普及与开展态度过于消极, 严重影响教学的开展。对策与措施

3.1 努力创设训练环境, 积极宣传推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依据高校现有条件, 教师可大胆开辟训练新领域, 可利用校园马路、空闲篮球场、网球场等室外空地进行训练, 同时还可把旧的跆拳道用具再利用, 也可把空闲教室等大型室内空地改造成跆拳道场馆进行训练, 这样即可训练, 亦可进行室外宣传, 把更多人吸引到跆拳道学习中来。有基础时可利用体育节、运动会等团体表演, 宣传跆拳道运动, 从而为跆拳道的开展做好基础宣传推广工作。

3.2 积极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及俱乐部, 为跆拳道教学开辟新路径

高职院校大都以职业教育为主, 但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忽视, 在仅有的现状和条件下, 教师可筹措各方资金, 积极组建跆拳道社团或跆拳道俱乐部, 并委派专人管理, 利用周末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教学训练, 从而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与缺陷, 尽力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3 加强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工作水平

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各高职院校要立足长远, 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建立有效的定期培训制度, 更何况体育的赛制、裁制规则、新兴体育项目产生等, 这一切而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随时都需要教师去学习。另外, 学校还可委派专门人才去学习跆拳道, 可用“派出去, 引进来”的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为该项目培训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平台, 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该项运动, 相互交流、切磋、互学互帮, 提高工作水平。

3.4 把安全教育与预防事故发生贯穿到跆拳道教学的整个环节中

安全教育是跆拳道教学时刻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也是影响跆拳道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当先的教学原则, 对于一部

分动作教学应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的过程逐渐学习。另外, 在教学之初必须强制性的做准备活动, 并能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在必要的比赛对抗中必须带全护具, 且还要避免疲劳训练, 嬉闹对决等, 始终把安全教育和预防事故发生贯穿到整个教学的每个环节。

3.5 建立有效的竞赛晋级制度

有学习训练, 就须有竞赛考试检验, 对于跆拳道来说, 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竞赛晋级制度。学生学习锻炼有机会还可以晋级比赛, 但现在有全国统一比赛, 而没有大众化的比赛与晋级制度, 初级训练有白带、红带、黑带等之分, 高级别却很难认证,在这方面是否可提供大众化健身与竞技运动并存的竞赛晋级制度, 为该运动的更好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6 多元化、多样性评价

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鉴定, 以往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指标与分数成绩, 这样评价影响学生训练情绪, 练习积极性、主动性不佳, 而对跆拳道来说, 评价可利用多元化、多样性评价, 可对一个动作学习, 一段时间学习态度, 个别体育素质等方面进行单一性表扬肯定, 也可选用多个指标评价学习。总而言之, 只要学习进步, 就要给与肯定, 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习训练。结论

跆拳道运动以其自身独特的特征吸引着很多的学生参与该项运动, 并喜欢从事跆拳道学习训练, 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该项目很有必要。但由于安全问题、投入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该运动的开展比较困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在高职院校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要努力创设训练环境, 积极宣传推广, 积极组建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 为跆拳道教学开辟新路径, 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工作水平, 并把安全教育与预防事故发生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 建立有效的竞赛晋级制度, 采用多元化、多样性评价, 肯定成绩, 从而更快捷、有效的普及推广跆拳道运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青年节员工活动下一篇:回味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