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2024-06-10

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共9篇)

篇1: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根据多年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工作实践,现将出口货物退(免)税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思路作如下介绍:

一、调整出口货物的经营品种

(一)提高退税率较高的货物的经营比重

作为外贸出口企业,收购征税率相同但退税率不同的货物出口,退税率高的货物比退税率低的货物盈利大。所以,应提高退税率较高的货物出口比重。这个道理很浅显,但作为一个有固定客户、有固定业务,熟知某一行业的外贸出口企业,随意改变货物的经营品种并非是一件易事。因此,这种方法受到了一定限制。

(二)提高属消费税征税范围内的货物的经营比重

一般来说,作为外贸出口企业,提高属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出口比重,其收益比非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要大得多。收购属消费税范围内的货物出口,不光能得到增值税退税,而且能获得消费税退税,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出口成本。当然如前所述,并非每一个外贸出口企业都可随意提高这一比重。这种方法也受到一定限制。

二、改变经营方式

(一)改变货物经营收购方式

一般地,外贸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用于出口比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用于出口的盈利高。这是因为,在当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情况下,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征税率为6%(农产品、煤炭除?,退税率也为6%,不会因征退税率不同而产生的增值税差额大于出口成本;而从一般纳税人进货,货物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产生的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成本中,两相比较,前者进货方式下出口成本较低,盈利高。

(二)改变贸易方式

出口企业发生了国外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业务,可采取三种贸易方式:一是国外料件正常报关进口,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或增值税及关税,加工复出口后再申请退还增值税或消费税;二是进料加工方式,加工货物复出口后,可申请办理加工及生产环节已缴纳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三是来料加工方式,免征加工费的增值税,对其耗用的国产辅料也不办理出口退税。毫无疑问,从税收筹划上讲,第一种方式应舍弃。至于第二种、第三种方式,个体选择何种方式最为合适,还必须进一步作以下分析:

作为外贸出口企业,在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少的情况下,应选择来料加工,虽可办理增值税退税,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来料加工方式业务成本较大;反之当料理件加工使用的国产料件较多时,因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可办理出口退税,虽然仍存在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而增加了出口货物成本,但与来料贸易方式下相比,当耗用的国产料件数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前者业务成本会等于甚至小于后者的业务成本。因为,在来料加工方式下,耗用的国产料件超多,因其不能办理退税,会存在出口成本随着国产料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另外,作为对外贸易出口企业,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又可因料件进口后是委托加工还是作价加工两种情况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般地,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选择委托加工比作价加工好。

篇2: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据统计,1991年,全世界20多个低收入国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为9.3%,个别发达国家达40%以上,而我国1998年仅占到3%左右。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之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由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发展趋势的看好,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对每一个纳税义务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利用附加减除费用、利用分次申报费用、利用境外扣除费用、利用捐赠抵减、利用账面调整、利用资产处理、利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等八种避税筹划法的案例。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到个人自身利益,个人避税的主观愿望必将十分强烈。这里正是符合个人的这一需要,为纳税人提供了许多参考。同时,科学的例证也能有效地避免逃税行为的发生。

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的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两种。居民纳税义务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或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明显,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将会承担较轻的税负。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如果在一个纳税里,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简称“90天规则”,将不视为全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牢牢把握这个尺度就会避免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义务人,而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一位美国工程师受雇于美国总公司,从1995年10月起到中国境内的分公司帮助筹建某工程。1996内,曾离境60天回国向其总公司述职,又离境40天回国探亲。这两次离境时间相加超过90天。因此,该美国工程师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他从美国总公司收取的96000元薪金,不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就是说,该美国人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义务人,从而节约了个人所得税5700元,即: 12×[(96000/12-4000)×15%-125]=5700(元)

利用附加减除费用的避税筹划案例

在一般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800元费用后为应纳税所得额。但部分人员在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减除800元费用的基础上,将再享受减轻32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主要范围包括:

1. 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

2. 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

3.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4. 财政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例.某纳税人月薪100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0000-800=9200(元)

应纳税额=9200×20%-375=1465(元)

若该纳税人为天津一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美国专家(假定为非届民纳税人),月取得工资收入10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0000-(800+3200)=6000(元)

应纳税额=6000×20%-375=825(元)

1465-825=640(元)

篇3:企业合理避税筹划之我见

避税筹划, 即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 使企业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 系尽可能节约税收成本的一种税收收益的活动。企业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无可厚非。企业为了合理避税, 必须进行详细的税务筹划, 这对企业, 对社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企业合理避税为企业减轻税负, 节约资金,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 其他条件不变的话, 利润越大则企业越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 从而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或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毋庸置疑, 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收入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果收入已经达到了极限或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 那该如何做?这可以从下面的会计公式找到答案。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从以上公式分析, 不难看出要想加大净利润, 只有两种可能, 即加大利润总额和减少所得税, 前面已提到收入的上升已几乎不可能, 所以要加大利润总额, 只能靠减少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 而企业的许多税务支出大部分 (所得税除外) 都记入了这两项, 可见, 只要能减少企业的税务支出, 就可以更大限度的使其净利润增加, 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企业合理避税, 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税率优惠和税额扣减等方面, 投资者应该在综合考虑目标投资项目的各种税收待遇的基础上, 进行项目评估和选择, 以期获得最大的投资税后收益, 在直接投资方式中, 应该选择设备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而不应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投资资本, 还可以通过多列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 缩小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企业合理避税, 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避税是对已有税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缺陷所作的显示说明, 它说明了现有税法的不健全特征。税务当局往往要根据避税情况所显示出来的税法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改和纠正。通过对避税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税收制度, 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二、企业合理避税的主要特征

1. 合理性

避税是建立在会计和税法知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利用税法和会计知识的漏洞。合理避税是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 只承担法律规定的交税义务, 对税收部门自己工作中理解不透彻或有争议的内容争取自己的权益, 且通过对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方法的利用和组合, 减少不应承担的税金。

2. 合法性

避税筹划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非违法性。避税筹划行为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生产经营行为, 实现自身税收成本的最低和效益的最大化。避税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事务, 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虽然避税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但避税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 而且不具有欺诈性质。

3. 专业性

合理避税的专业性, 一是指企业合理避税需要有懂财务、掌握会计核算尤其是精通税收法律的专业人员进行筹划;二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域之间的不均衡导致税制相当复杂, 税务代理咨询筹划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三、企业合理避税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任何一种税都要对其特定的纳税人给予法律的界定。这种界定, 理论上包括的对象和实际包括的对象差别极大。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纳税人的变通性。正是这种变通性诱发纳税人的避税行为。纳税人如果能说明自己不是某种税收的纳税人, 自然也就不必缴纳这种税了。

第二、纳税范围的弹性。征税范围是可大可小的, 税法上往往难以准确界定。例如对所得征税, “所得”的范围就较难把握。在世界各国的税法中, 所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流转税、财产税也是如此。纳税人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 使自己的征税对象游离于征税范围之外, 或者将高税范围的对象转移于低税范围之中, 从而不纳或少纳税。纳税人利用征税范围避税的欲望最主要地体现于所得税上, 扩大成本、费用等扣除项目金额而缩小征税项目的金额, 缩小征税范围, 是最常见的形式。

第三、纳税依据的可调整性。税额的计算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税对象金额, 即计税依据;二是适用税率。税额就取决于金额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纳税人在既定税率前提下, 计税依据愈小, 税额也就愈小, 纳税人税负也就愈轻。为此, 纳税人就会想方设法研讨计税依据的缩小, 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第四、税率的差异性。税率是税额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课税对象金额一定时, 税率越高税额越多, 税率越低税额越少。税率与税额的这种密切关系诱发纳税人尽可能避开高税率, 寻求低税率。税制中不同税种有不同税率, 同一税种中不同税项也有不同税率, “一种多率”和“一目多率”上的差异性, 是避税的又一绝好机遇。

第五、税收减免优惠的诱发性。我国税制中有较多的减免优惠, 外国税收也有众多的减免优惠, 这对避税是条件又是激励。它的形式如税额减免、税基扣除、税率降低、起征点、免征额、加速折旧等, 都对避税具有诱导作用。

第六, 税收法律本身的漏洞。任何税法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 税法上的缺陷和漏洞使纳税人的主观避税愿望有可能通过对税法不足之处的利用得以实现。

第七, 法律观念的加强, 促使人们寻求合法途径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当一部分纳税人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上的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 要远远大干偷税、抗税带来的收益, 一些纳税人开始寻求合法避税, 以得到最大收益。

四、企业合理避税的主要方式

企业合理避税, 总的说来, 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有:

1. 企业类型选择法

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是指投资者依据税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 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 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内资与外资的税率的差异来达到避税的目的。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分类, 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 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 其承担的税负也不相同。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 对企业类型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内、外资企业适用税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产业的选择、投资地区的选择、投资期限的选择、再投资的选择等方面的比较即可明了当中的差异。

2. 转让定价避税法

转让定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 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各方为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或买卖过程中, 不依照市场买卖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而根据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或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之间的收入进行的产品或非产品转让。在这种转让中, 产品的转让价格根据双方的意愿, 可高于或低于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 以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这也就是说, 在经济生活中, 凡发生业务关系、财务关系或行政关系的纳税个人或企业为了躲避按市场价格交易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实行某种类似经济组织内部核算的价格方式转让相互问的产品, 达到转让利润, 减少纳税的目的。

3. 成本费用避税法

成本费用避税法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组合与核算, 使其达到一个最佳值, 以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避税方法。采用成本费用避税法的前提, 是在政府税法、财务会计制度及财务规定的范围内, 运用成本费用值的最佳组合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抵销利润, 扩大成本计算。企业主要利用材料计算避税法、折旧计算避税法、费用分摊避税法等方法来增加本期的费用、成本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篇4: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合理避税

前言: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税收筹划应该在合法或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既不能越雷池一步,也不能刻舟求剑;还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

1 税收筹划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可以说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者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 合法性原则

(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

(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

(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1.2 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

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

1.3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1.4 成本效益原则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一方面,企业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1.5 事先筹划原则

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能进行偷税、欠税,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税收筹划。

2 现代企业实现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的优越条件

2.1 税收理念的改变为企业税收筹划排除了思想障碍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税收看作企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忽视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企业只须在政府派驻的税收专管员直接辅导下申报纳税,甚至把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混为一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对偷逃税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目前研究企业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已经基本消除。

2.2 税收差别待遇为企业税收筹划开拓了空间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在已经颁布的税收实体法中不同程度上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收差别待遇,即规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税率差别和优惠政策差别,同时在税收程序法中也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作了肯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业已形成。

2.3 税收制度的完善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观世界各国,重视企业税收筹划的国家都有一个比较完善且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因为如果企业所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化不定,企业选择的纳税方案的优劣程度往往也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而变化,甚至会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蜕化成为一个最差的纳税方案。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收制度朝着法制化、系统化、相对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2.4 经济国际化为企业实现跨国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以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构建具有现代水平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捷。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在不同国家发生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税收负担,不仅要受企业所在国的税收政策影响,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活动所在国的税收政策。

3 结束语:

很多企业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边缘上进行操作,这就意味着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性。首先要防范未能依法纳税的风险;其次是不能充分把握税收政策的整体性,企业在系统性的税收筹划过程中极易形成税收筹划风险;另外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还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为此企业必须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措施分散风险,争取尽可能大的税收收益。

篇5: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的纳税筹划

(一) 进口关税的纳税筹划

1. 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筹划。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确定方法。根据《海关法》的规定,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包括货物的货价、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货物的货价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二是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当进口货物的价格不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或者成交价格不能确定的, 海关应当依次以相同货物成交价格方法、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方法、倒扣价格方法、计算价格方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价格为基础, 估定完税价格。根据以上规定, 关税的完税价格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选择适当的货物进口来源。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 如果经海关审定认为符合成交价格的要求和有关因素, 就可以此作为计算进口关税完税价格的依据。因此, 在被海关认定为“正常成交价格”的前提下降低进口货物的报价, 成为完税价格筹划的关键。进口企业应该选择同类产品中成交价格、运费、保险费以及其他杂项费用较低者进口。

(2) 利用实付或应付价格的调整进行筹划。税法规定, 与该货物有关并作为卖方向我国销售该货物的一项条件, 应当由买方直接或间接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应该计入完税价格, 但不包括在境内的复制权费。支付给卖方的特许权使用费, 如果不是卖方要求的、必须随货物同时购进的, 应该设法将特许权使用费的转让作为另一项单独的交易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完税价格, 从而减轻关税税负。而且特许权使用费转让时只需要交5%的营业税和0.5‰的印花税, 从而避免了较高的关税税率。

(3) 选择合适的进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我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货人, 或者他们的代理人, 在向海关递交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证时, 应当交验载明货物的真实价格、运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的发票、包装清单和其他有关单证。第十七条指出:进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和收货人或他们的代理人, 在递交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证时, 未交验第十五条规定的各项单证的, 应当按照海关估定的完税价格完税, 税后补交单证的, 税款不予调整。如果进口货物实际列举的完税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则进口企业可以选择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处理;如果进口货物实际到岸价格及关税完税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则进口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递交进口货物报关单时, 不提交、少提交或事后补交有关单证, 这样海关就会按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估定出较低的完税价格。

2. 进口关税税率的筹划。

普通税率与优惠税率的适用范围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为标准。货物原产地的确认有两种标准:全部产地标准和实质性加工标准。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的筹划主要通过转让定价与“实质性加工标准”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适用优惠税率的货物原产地, 取得优惠税率的照顾。所谓的实质性加工是指产品经过加工后, 在《海关税则》中已不按原有的税目税率征税, 而归入另外的税目征税, 或者其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30%以上的。另外, 根据有关规定, 对机器、仪器或车辆所用零件、部件、配件、备件以及工具, 如与主件同时进口而且数量合理, 则其原产地按全件的原产地予以确定;如果是分别进口, 则应按其各自的原产地确定。

(二) 进口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 准确计算进口货物增值税数额。

根据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外贸企业进口货物,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任何税额。外贸企业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纳税筹划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这三个因素有密切联系的。

2. 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进口环节增值税而言, 要想达到避税的效果,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选择优惠税率, 或者说是选择具有优惠税率的货物进口。根据税法的规定, 部分进口商品在报关进口时可享受低税率13%和免税的优惠待遇。同时, 由于我国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和行业、单位、个人的进口商品实行减免关税和增值税政策, 有一些专业公司经批准从事免税品销售业务, 这些公司从某种角度为我们提供了避税的机会。

二、外贸企业的出口环节纳税筹划

(一) 出口环节进口商的关税筹划

在该环节主要是利用关税优惠政策。要想获得关税优惠, 产品必须符合有关的原产地规则。我国签发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机构是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贸企业应主动申请并提供原产地证, 分享关税优惠带来的利润;并且要将一般原产地证与优惠原产地证区分开来。

一般原产地证只能享受进口国的最惠国关税, 而优惠原产地证可以享受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 进一步减免直至全免的关税减让优惠。由于优惠原产地证所带来的效益由进口商享受, 其作用容易让出口商忽略。外贸企业应该主动申请优惠原产地证, 分享关税优惠的利润。

(二) 增值税出口退 (免) 税筹划

1. 贸易方式的选择。

目前, 企业出口主要有两种贸易方式, 即自营出口 (含进料加工) 和来料加工。 (1) 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其退税率相等时, 无论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是多还是少、利润率是高还是低, 都应该选择进料方式。因为进料加工业务, 货物出口后可以办理全部进项税额的出口退税, 而来料加工业务, 虽然免征增值税, 但进项税额不予办理退税, 从而增加了出口货物的成本。 (2) 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率大于其退税率时,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少、利润率较高时, 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来料加工业务免征增值税, 而进料加工虽可办理增值税退税, 但由于退税率低于征税率, 其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 这使得进料加工方式的成本较大;当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较多、利润率较低时, 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进料加工业务可办理出口退税, 虽然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而增加了出口货物成本, 但与来料加工业务相比, 随着耗用国产料件数量的增多, 其成本会逐渐抵消。

2. 经营方式的选择。

现行政策规定, 只有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才能办理出口退税;生产企业销售给外贸出口企业用于出口的货物, 只有是自产货物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税票和办理出口退税 (外贸企业间的调拨货物除外) 。

生产型外贸企业可能受经营规模、资金等限制, 自产能力有限或自产货物数量达不到货物交易数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企业除自己生产货物外, 还可采用自购料件然后委托其他生产企业加工收回成品的办法, 满足交易方对货物数量的要求。现举例说明。

例:宏源电子有限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生产型外贸企业, 主要生产甲产品及经销乙产品,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由于宏源公司在国外有长期稳定的客户, 每月对乙产品的需求量是100万件。该产品工艺比较简单, 宏源公司未自行生产, 而是从A工厂购进后销售给B外贸公司出口至国外客户 (因宏源公司不愿办理繁琐的出口手续, 因此通过B外贸公司出口) 。

以一个月的销量 (10万件) 为单位, 该公司业务的有关情况如下: (1) 乙产品的制造成本为90万元, 其中材料成本为80万元 (不含税价, 且能全部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A工厂以10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销售给宏源公司, 当月毛利10万元, 进项税额13.6万元 (80×17%) , 销项税额17万元 (100×17%) , 应缴增值税3.4万元 (17-13.6) 。 (2) 宏源公司以10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购进, 以11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售出, 当月进项税额17万元, 销项税额18.7万元 (110×17%) , 应缴增值税1.7万元, 毛利10万元。 (3) B外贸公司以110万元不含税价 (含税价128.7万元) 购进, 因宏源公司销售非自产货物无法开具税收缴款书, 因此B外贸公司无法办理出口退税, 购进成本为128.7万元, 出口售价130万元, 利润1.3万元, 不缴税, 不退税。 (4) 假设乙产品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7%。

【筹划方案一】改变宏源公司中间经销商的地位, 变成宏源公司为B外贸公司向A加工厂代购乙产品, 按照规范的代购程序由A加工厂直接卖给B外贸公司, 而宏源公司为B外贸公司代购货物应向其索取代理费。按该方案运作后由于A加工厂属生产型企业, 其销售给B外贸公司的自产货物可开具税收缴款书, B外贸公司凭该税收缴款书可办理出口退税。具体操作为: (1) A加工厂用80万元购料加工后, 以100万元 (不含税价格)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给B外贸公司, 同时提供给B外贸公司税收缴款书, A加工厂进项税额13.6万元, 销项税额17万元, 应缴增值税3.4万元。 (2) 宏源公司向B外贸公司收取28.7万元代购货物的代理费, 应缴纳1.435万元 (28.7×5%) 的营业税, 利润为27.265万元。 (3) B外贸公司以100万元 (不含税价格) 购入货物, 同时支付宏源公司28.7万元代理费, 出口售价130万元, 利润1.3万元, 同时购货时应支付17万元的进项税额, 货物出口后能取得17万元的出口退税, 因此增值税税负为0。

按此方案, A加工厂和B外贸公司的利润及税负未变, 而宏源公司利润增至27.265万元, 少缴1.7万元的增值税。实际操作中, B外贸公司可以与宏源公司协商, 支付较少的代理费, 从而共享宏源公司因税款降低而增加的利润。

【筹划方案二】变宏源公司为A加工厂的供货商, 由宏源公司购入乙产品的原材料加上自己应得的利润后将原材料销售给A加工厂, 再由A加工厂生产出成品后售给B外贸公司, 同时提供税收缴款书, 由B外贸公司办理出口退税。具体操作为: (1) 宏源公司以8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购入材料,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以108.7万元 (含税价127.179万元) 销售给A加工厂, 当月进项税额13.6万元, 销项税额18.479万元, 应缴增值税4.879万元, 利润28.7万元。 (2) A加工厂以108.7万元 (含税价127.179万元) 购进乙产品, 再以128.7万元 (含税价150.579万元) 销售给B外贸公司, 利润10万元, 进项税额18.479万元, 销项税额21.879万元, 应缴增值税3.4万元, 税负及利润未变。 (3) B外贸公司以128.7万元 (含税价150.579万元) 购进, 出口售价130万元, 利润1.3万元未变, 购货时支付的进项税额21.879万元在货物出口后可全额退税。因此, 增值税税负为0, 未发生变化。

按此方案, A加工厂和B外贸公司的利润及税负未变, 宏源公司利润增至28.7万元, 增值税税负增加3.179万元。

【筹划方案三】宏源公司以A加工厂应得利润10万元的额度整体租赁A加工厂生产乙产品的设备 (含人工费等) , 自购材料加工成成品后直接出口, 使乙产品变成自产自销。按此种方式, 宏源公司出口应享受生产企业的“免抵退”政策。由于购进80万元的材料相应取得13.6万元进项税额, 该产品以130万元报关出口后可退增值税13.6万元。

篇6:外贸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税收筹划

【关键词】税收筹划;合理避税;节税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指的是企业在我国税法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为了追求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事先筹划与事先安排企业的牛产经营、理财、投资等等一系列活动,在最大程度内节约税款,从而使得税收利益获得最大化,又被称之为纳税筹划和税务筹划等等。税收筹划的本质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事先安排一些和税收相关的经济事项,它能体现出企业独立自主的权利,同时这也体现了企业对工社会所赋予权利的运用。税收筹划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而成为了在企业牛产经营过程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和偷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纳税人隐匿、伪造、变造、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面多列收入、少列收入、甚至不列收入,或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纳税人拒绝申报或申报虚假纳税,不缴税款或少缴税款的行为,都屬工偷税。”所以,无论是纳税人还是立法者,都必须要能够准确的对“税收筹划”和“偷税”进行判断。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结果和偷税在客观上其实是相同的,因为都会使国家的税收收入被减少,但是税收筹划却不属工违法行为。税收筹划和偷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这几点:(1)偷税指的是企业在纳税义务发牛以后为了能少缴税款或者漏缴税款而利用各种不正当的于段,然而税收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纳税义务发牛一起,就已经通过事先筹划和事先安排而避免了一小部分的纳税义务;(2)偷税属工违反税法,然而税收筹划却是在我国税法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选择并利用一些税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违反税法;(3)偷税行为通常都需要去借助一些犯罪于段,例如伪造凭证、伪造账簿、做假账等等,然而税收筹划却属工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三、税收筹划、合理避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税务筹划、合理避税有利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税务筹划和合理避税主要是为了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最大限度增加税后利润,假如企业的避税筹划能够取得成功的话,就能够取得一个比较有效的节税效果,实现财务管理的这一目标。企业在对结构进行重组的时候也能运用有效的避税筹划,有利工企业展开规模经营,使企业的经济利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实现财务管理的这一目标。

2.税务筹划有利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做出财务决策前,企业可结合已有法规政策选择积极有效的避税筹划措施,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以实现经营活动过程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企业只有提高其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能力,才能实现合法节税,有效落实避税筹划方案。所以,进行避税筹划可使企业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化,使以成本核算为主的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企业纳税筹划与合理避税的完善策略

1.规避纳税筹划的风险

首先,必须要深入研究并有效掌握法律规定,领会到立法的精神所在,准确把握纳税政策的内涵。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合法性这一原则,想要规避筹划风险就必须要先准确、全面的对政策当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把握。其次,必须要对当地税务征管的具体要求与各种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当地税务机关能够认可纳税筹划这一行为。最后,聘请纳税筹划这方面的专家,使纳税筹划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纳税筹划属工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南工它的专业性较强,涉及到了会计、纳税、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等各个方面,所以必须要专业技能比较高的专家来进行操作。因此,很多综合性的或者和整个企业的关系都相对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最好还是去聘请一些纳税筹划的专业人上来进行操作,使纳税筹划的风险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

2.正确理解与应用纳税筹划和合理避税

目前我国很多纳税人还没有正确认识到税收筹划,并且筹划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观念和应用上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宣传。政府和税务机关可以借助媒体、专家讲座与社会舆论等等来加强宣传,表扬筹划行为的积极与合法,斥责偷税逃税行为的消极与违法,引导企业并规范企业的税收筹划。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对象除了纳税人以外还有机关税务人员,使纳税人的法制观念与纳税意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增强,使纳税人明白税收筹划是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合法权力,并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税务人员必须要使观念进行更新,明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正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并依法征税。

3.税务代理机构的市场化

由于税收筹划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并且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单单只是依靠企业自身的筹划和推动使税收筹划得到发展还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所以加快税务代理业的市场化发展是税收筹划在国内普及应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税务代理机构的市场化进程中,税务代理机构必须在人力资源方面做到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培训制度,加强人才培。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理避税筹划行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及时有效的掌握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并充分了解企业产品涉税的范围和项目,从而可以把握不同税种在经济活动中不一样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企业做出的税收筹划决策才会合法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孙艳鹏.企业进行合理避税的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4(21)

篇7:浅谈我国房地产行业合理避税筹划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房地产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中国房地产税收体制不仅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和稳定财政收的必然要求, 更是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条件。

1、前期准备阶段涉及税种。

房地产企业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缴纳的税种较少, 但此阶段在整个房地产开发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取得土地使用权时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外, 本阶段开发商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规划本企业的投资、筹资方式以实现营业税、契税及企业所和税等的筹划。

2、建设施工阶段涉及税种。

房地产企业在建设施工阶段主要需要缴纳建筑安装营业税以及相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签定建设施工合同的印花税;施工阶段保有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预售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3、销售阶段涉及税种。

房地产企业在房产销售阶段主要需要缴纳出售、出租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的营业税;附属物业管理机构对外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营业税及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转让房地产土地增值税;取得印花税应税凭证应缴纳的印花税;保有房产应纳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销售的企业所得税以及依中国税法应当征收的其他税。

二、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1、税种设置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构成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在房地产流通环节税种多、税负重。

2、征税范围过窄。

中国现行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只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 把广大农村的一些应纳税对象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

3、计税依据不甚合理。

中国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的从量课征方式, 未能随课税对象的价值上升而上升, 具有税源不足且缺乏弹性的缺点。4.内外资企业适用税制不同

当前中国对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所得税制不同。内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部法律对两类企业在课税项目、税收优惠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2) 房地产保有税制不同。对中国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对外商投资企业、外籍公民、华侨、港澳台同胞征收土地使用费和城市房地产税。对中国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征收耕地占用税, 但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不征收。

(3)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不同。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种, 但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不征收。

实行内外有别的两套税制, 不仅给税收征管增加难度和成本, 还造成内外资企业竞争起点不同, 更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难以同时贯彻。

5、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多。

中国目前针对房地产待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远比其他行业突出, 造成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导致房地产的高成本和高价格, 严重扭曲了房地产商品的真实价值, 直接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6、税收征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中国目前的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 尤其是私有财产登记制度, 严惩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 致使不少税源流失, 更出现化公有财产为私有财产的非法行为。同时, 与房地产税收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和房地产税收评税政策不健全。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

1、确定合适的利息扣除方式。

按照《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允许据实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则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5%扣除。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 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 房地产开发费用应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0%以内按规定扣除。

2、利用普通标准住宅筹划。

按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 免征土地增值税,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之和2 0%的, 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

3、代收收入筹划。

按规定, 对于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 如果代收费用是计入房价中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 可作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计税;如果代收费用未计入房价中, 而是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 可不作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对于代收费用作为转让收入计算的, 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 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许加计20%的扣除基数;对于代收费用未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计税的, 在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代收费用。

4、股权转让策划。

我国税法规定对股权转让行为不征流转税, 仅对其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一规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避其销售不动产应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创造了条件。

5、收入分散筹划。

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房屋建造时, 将合同分两次签定。当房屋初步完工但没有安装设备以及装潢、装饰合同, 则纳税人只就第一份合同上注明的金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而第二份合同上注明的金额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 可不计入征税范围, 不计征土地增值税。这样就使得营业税税负不变的情况下, 使增值额减少, 达到了不缴或少缴税的目的。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

1、以不动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征税问题。

以不动产作抵押, 向银行贷款, 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抵押期间, 不动产仍归借款人使用, 如果借款人到期无力归还贷款, 则不动产归银行所有。这种抵押贷款行为, 在不动产未收归银行所有以前, 不动产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 因而也就未产生销售不动产这一应税行为。贷款期满后, 因借款人无力偿还欠款, 不动产收归银行所有, 此时不动产所有权发生了转移, 应对借款人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另一种是借款人取得贷款后就将不动产交与银行使用, 以不动产租金抵充贷款利息, 那么对借款人来说, 此阶段发生了不动产租赁行为, 对借款入库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如果借款人到期无力归还贷款, 以不动产抵充欠款, 则借款人还应按销售不动产征税。

2、以不动产投资入股的界定问题。

所谓投资入股, 必须是共负盈负、共担风险。如果名为以不动产投资入股, 实际是以取得固定利润或按销售额提成的方式取得报酬, 就不属于不征营业税的投资入股行为, 而属于普通的销售或出租不动产的行为, 只是其取得销售收入或租金收的方式有些特殊罢了。

3、伴随企业兼并、合并发生的不动产所有权转移行为的征税问题。

企业兼并、合并的结果, 是企业产权发生了转移, 并非仅仅是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原材料等物资所有权发生转移。企业产权发生转移不属于现行营业税的课税对象。另一方面, 从企业的合并来看, 其结果是几个企业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企业, 既无买方, 也无卖方。从企业兼并来看, 如果把被兼并者作为“卖方”, 兼并者作为“买方”, 兼并结果是“买方”吃掉“卖方”, 但卖方并不因被兼并而取得收入。因此, 对于企业合并、兼并, 即使规定征营业税, 也没有计税营业额。

4、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基本规定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索取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这一基本规定与财务制度是吻合的。但在销售不动产 (以及转让土地使用权) 方面,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财务制度并不完全一致, 房地产方面的财务制度规定, 转让、销售土地和商品房, 应在土地和商品房已经移交, 已将发票账单提交买方时, 作为销售实现。而对销售不动产的应税行为,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作了特殊规定。即凡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除了对房地产涉及的税种进行纳税筹划以外, 还要针对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扩大税基, 规范管理, 建立合理的租、税、费体系, 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等方式, 进一步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决策资源研究中心.向万科学习[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年9月

篇8:企业怎样合理避税

80万元的税可以不交

这么一家新开张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应该交纳营业税、所得税80-100万元左右。很多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让财务经理或人员去报税、办手续等按照税法把这个税给交了。但如果进行一番策划,可能这80万元的税就不用交了。

如果仔细研究税法,至少有两个新的税收政策可以使这家公司免交80万元的税款。一是今年国家规定:“新办的服务型企业,安排失业、下岗人员达到30%的,可以免三年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个政策看起来非常简单,但非常实用。像这家管理咨询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政策,安排两个下岗女工干食堂,再安排一个失业或下岗的给领导开车,这样,80万元的税就不用交了。另外,还有一个文件可以使用。2004年新的税务政策规定:“兴办的私营企业安排退役士官达到30%比例的,可以免三年营业税和所得税。”这家公司完全可以招个退役的男兵开车,招两个女兵做秘书和话务员,他们并不是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

合理避税可以设计

深圳有一家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自己研发了一套软件配置在设备上,产品的售价比同类产品高30%。企业也遇到了问题,那就是产品售价高,购进的材料并不多,这家企业的增值税负担非常重。企业老总和财务人员反复商量,也没想出好的办法。增值税是属于“掉脑袋”的税种,一旦出事,处罚十分严厉,很少企业敢在这方面做文章。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解决呢?有办法。这家公司的软件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售价高主要来自这个自主研发的软件。所以建议公司进行拆分,专门成立软件公司,将软件卖给这家公司再配套在设备上。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外购的软件就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软件公司单独交3%的税,这样,公司既没违反税法规定又无形当中多抵了14个百分点的增值税。

另外有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其所享有的“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已用完了,2004年公司还想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需要大量采购设备。

一般企业可能买了就买了,财务报账完事,很少考虑在购买的环节上有没有税收上的安排。如果这家外资企业是国家鼓励的项目,就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税务筹划。这家企业可能有许多税后利润,可以把这部分利润转成股本,这样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政策。再就是转成股本后投资总额发生变化了,在投资总额内,用于购买国产设备的还可以享受到抵免40%所得税的政策,购买1000万元的国产设备,就能抵免400万元的所得税。通过这些设计,公司仍旧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企业应设税务经理

企业要想降低纳税成本,除了降低企业的税款成本以外,还应设法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和风险成本。

办税成本是企业用来办理纳税的成本支出,这部分支出在很多企业当中微乎其微,一般都有财务人员兼任。但摩托罗拉、惠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都有专门的税务经理,而且年薪都高达50万元左右,部门人员也很多,这理应引起国内企业的深思。国内企业鲜有专门的税务经理,因为企业认为财务和税务是天然的一体化的业务。

其实,财务和税务很多情况下是分家的,财务上的政策是一个稳定的政策,而税收上的政策是一个变动的政策;现在的企业财务都是事后核算型的财务,没有起到事前设计、安排的作用。一般来讲,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应该设税务专员或税务经理,这是国际化的一个趋势。

篇9:浅议公司的节税筹划与合理避税

一、节税筹划的三种情况

在实际的税收筹划和避税过程中, 存在着三种情况:合法避税、非违法避税以及表面合法实质违法的避税。

(一) 合法避税

合法避税也称节税, 是指纳税人在政府税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 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安排, 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 达到减轻公司税负的目的, 帮助公司取得更多的利益。这种避税手段不会碰触到法律的红线, 属于合法行为, 政府不但不能反对, 还应予以保护。

(二) 非违法避税

非违法避税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存在的漏洞, 利用税法的不完善之处来减轻公司的税负。这种避税行为, 不利于国家税收工作的开展, 会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严重损失。但是因为该避税行为处于税法的漏洞之中, 税务机关又不能给纳税人予以制裁。鉴于此种情况, 税务机关只有不断的完善税法, 才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 表面合法实质违法的避税

这种避税行为是指某些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或是差别规定, 通过“虚设机构”或“挂靠”等手段, 以达到避税的目的。此种避税行为, 从表面看来类似合法行为, 但实质上是一种逃税行为。税务机关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 一旦发现, 要按照逃税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处理。

二、合理避税的涵义

(一) 市场竞争的产物

自我国加入WTO (世界经贸组织) 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 不论是国内市场的竞争, 还是与国外市场的竞争都日益激烈。公司要想在这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权利, 就必须要不断优化公司的成本支出。税收作为公司的成本支出之一, 降低税负对提高公司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 我国大部分公司都在通过合法避税的手段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 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 提高公司的经济实力, 增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 实现公司经营目的的手段

税收是公司的外部成本之一, 相对于公司的内部成本而言, 更应该要加强控制。在我国公司的发展模式中, 很多公司都是通过控制职员工资以及各项期间费用等手段, 压缩内部成本, 以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但是这种压缩内部成本的方式, 会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导致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下降, 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持续发展。而对外部成本进行控制, 可以轻松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 合理避税是公司实现经营目的必然选择, 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 减轻公司的税负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税负相对较高。因为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原则, 我国各个公司都必须依法纳税, 这对我国公司造成极重的税收负担, 制约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合理避税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司的外部成本支出, 帮助公司节约更多的资金。由此可见, 合理避税已经成为公司追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合理避税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合理避税必须遵循的原则, 否则就会变成偷税、漏税。因此, 公司在进行节税筹划的时候, 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税法以及最新的税务知识。在选择避税方案时, 一定要重视“时效性”。

(二) 合理性原则

公司在节税筹划时, 必须对税法的立法意图进行仔细的分析。在遵守税法的基础上, 选择最合理的避税方法。不得恶意利用税法的漏洞, 否则, 合理避税就会变成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四、节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一) 公司投资筹建阶段的节税筹划

1、分支机构的选择

公司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常会设置很多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有分公司和子公司两种形式。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 子公司具备法人资格。因此, 在履行纳税义务时, 分公司要与总公司合并纳税, 子公司应该独立纳税。从纳税角度来说, 在公司成立初期, 建立分公司是正确选择。但是, 分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条件不及子公司多。因此, 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时, 要对当前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设置分支机构。

2、投资产业方向的选择

公司在进行投资时, 应该顺应时势, 优先选择国家鼓励的产业。比如农、林、牧、渔等国家的基础产业, 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 政府对这从事这类基础产业的公司设有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条件, 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件, 进行合理避税。另外, 对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相关的产业, 国家也设有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进行节税筹划。

(二) 公司日常经营阶段的节税筹划

1、营业收入结算方式的节税筹划

营业收入的结算方式有直接收款、分期收款、预收款等多种方式。不同的结算方式,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也不同。比如直接收款方式, 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是当天;分期收款方式, 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是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预收款方式, 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是货物交付或是劳务提供的时间。公司在进行节税筹划时, 应该充分利用结算方式对收入确认时间的影响获得延迟纳税的收益。

2、成本费用的节税筹划

成本费用的节税筹划是公司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公司应该将发生的准予扣除的项目充分扣除, 以此来减少应税所得额, 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在扣除准予扣除项目时, 必须要遵守税法的规定以及财务会计制度, 以保证其合法性。成本费用的节税筹划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 以确保节税筹划的有效性。首先, 要重视收益性支出记入期间费用和记入产品成本;其次, 合理选择对外投资;最后, 可以设置销售公司分摊费用。成本费用作为公司费用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节税筹划, 能够有效的降低公司的税务负担, 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公司若要在国内市场或是国外市场获得自身的生存权利, 就必须要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 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节税筹划与合理避税是公司降低外部成本支出的主要措施, 对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开展节税筹划和合理避税工作, 以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书琴.浅议企业的节税筹划与合理避税[J].财经界 (学术) , 2010, (22) :287-288.

[2]程占应.关于税收筹划及合理避税节税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1) :71-73.

[3]徐娟.浅析企业会计工作如何节税[J].现代商业, 2011, (20) :

[4]王远.论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J].今日湖北 (下半月) , 2011, (7) :36.

上一篇:小学班级学期德育的工作计划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