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2024-06-16

拓展训练总结报告(精选10篇)

篇1: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团队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2012年9月11日,午后一点三十分,为期2.5天的拓展及标准化培训已圆满落下帷幕。短暂的2.5天,无比清晰而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里。它有比言语更能表达深度的内涵,不用刻板的说教,而是各自亲身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这两天,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管理生应具备的主动、信任、合作、沟通、责任、感恩和超越。这一天,我们也重新认识了团队的含义和价值,深刻理解了团结、信任、协作,真正感悟了团队的力量。从“破冰”拉近融合彼此的距离,到“高空挑战”超越自己,到“抢滩登陆”相信伙伴,再到“澳洲鸵鸟蛋”统筹协作,“无轨电车”的精诚合作,每个项目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都会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拓展项目以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为基础,个人成为团队每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团队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结合实际的管理工作和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个人感想如下:

第一,运筹帷幄重大局;

在拓展训练的每个环节,我们从开始无序到有序,从不知所措的个体运作到有条不紊的团队协作,我们对目标管理达成了共识,只有集思广益并抓住整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才能以此为基础,有效的合理的开展相关统筹工作,较好的达成工作目标。在这过程当中,作为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做到求同存异,同时要确立统一领导,决策和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第二,统筹规划铸精细;

在处理各项工作前,必须理清思路,形成详细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长处有所规划和分工,各司其职,实现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有所规划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实现一流的管理思路,完善的工作方法,提升精细化过程管理水平,提升成效。

第三,信任协作为基础;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了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势单力孤,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

整个拓展训练中,贯穿始终的是团队的信任和协作,没有信任我们无法完成这些项目,正是因为敢于信任,值得信任,思维和定位快速转换,像一面镜子折射你我,我们才能面对种种近似苛求,毫不退缩,敢于将自己托付给团队,敢于承担人梯做好人墙拉紧牵系别人安全的绳索,互相协作,成就团队的梦想和奇迹。

开始,没有太多的期许,等到结束回顾其间的挑战和磨练,惊喜的发现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生命里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原本陌生的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汗水,欢笑,游戏,讨论中不断尝试,学会协作,互相鼓舞,分享胜利,发现温情,体味感动。久久回荡在内心深处的,不仅仅是片段式的回忆,更多的是收获了一种运筹帷幄的管理理念,一种协同作战的团队文化,一种冲锋陷阵的作战精神,一份更加淡定坚强的面对学习和工作的生活态度,以及必胜的勇气和决心。

篇2: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4月23日(星期五)我校在结束一周的教学工作后,全体老师立即赴xxxx进行拓展训练。当晚我们观看了一场国际级长隆大马戏,真的太精彩了!因为考核的工作备战了两周的我,心暂时轻松了。本以为这场马戏是本次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项目了,一心想到明天的拓展训练一定是无聊的,真没想到却让我如此难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这次训练中的一点体会。

因为一开始我就抱着玩的心态来参加,认为这次的训练,只是一种游戏。教练看穿了我们的这种心态,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我们这个团体分成了两队,利用人的好胜心理,挑起我们两队比赛的激情。教练用了最简单最直接地方法检测了我们的专注力,从检测中,我体会到认真聆听是很重要的,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我每天都在训学生没有好好听讲,不认真的态度。想想自己,在这次训练中,不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吗?我是一个成年人,更何况他们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教练告诉我们:想做好工作,关键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你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取决于你自身。要想一件事情达到理想的结果,惟有以积极的态度,倾注满腔的激情,而不能像烟花那样在最璀璨的瞬间绽放,在最缤纷的刹那凋零。

教练把我们分为两队,比赛就从这里开始。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我们给自己的队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威虎队”,为了激起士气,我们还为自己的队起了口号为:“威虎威虎,永远最威武!”

第一关“四渡赤水”训练中,只凭着两条绳子和两根竹竿渡过这条河,我们“威虎队”的`每个队员想尽了办法,为求在这次训练里顺利通过且争得胜利。虽然在这关比赛中,我们在时间上略输“猎豹队”二分多钟,但我们队还是全员一个不漏地安全渡岸,总结这次训练,我们主要是输在第一渡时使用的方法不太得当,我们还是在一次一次的渡水里,总结经验与方法,一次比一次渡河的时间快,最难忘的是我的队的队长与副队长,在这个训练比赛中,队长一直走在我们队的最前面,为我们搭桥引线,让我们每位队员都安全顺利通过,而我们的副队长也一直守都最后一个队员过渡后,自己才过来。

第二关“ 高空历奇”训练中,两个人手牵手,走过高5米多,长8米多,宽约60厘米的板桥,桥是由仅仅9块稀疏不一的木板支撑在铁丝上,虽然上去的队员都被挂着安全线,而紧握安全线的是本组的其他队员,在如此高空的训练中,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队员,在高空中靠着两人互相合作,互相鼓励,互相信任来完成本次挑战。我跟我校最瘦小的一位女同事一组,开始她提出要跟我一组时,我都不敢相信。但从这次任务中,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同事。

从这两关拓展训练中,让我深切感受到,团队成员协调的重要性。首先每个队员要相互信任,以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的态度,这样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其次,团队要从整体着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个人的能力,分工明确,此外还要鼓励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成为一支优秀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篇3:《Π》电子杂志项目训练结题报告

首先, 我们对内部人员的分工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我们的内部人员包括总编、执行总编, 各栏目主编和责任编辑、审稿、记者、摄影师、美编, 还有后期制作人员。杂志的五大栏目, 潮流、美容、电影、讨论、摄影, 每一个栏目都会有相应的栏目主编还有责任编辑。每次杂志出刊后都会开会商议下一期的大致内容和版面风格, 然后由各栏目的编辑去收集资料并整理, 交由后期制作人员制作成杂志。然后, 我们会经常收到来自不同学部的同学反映给我们的意见, 如版面混乱、内容不吸引人等等, 我们将这些意见收集起来, 在日后的杂志中改善。我们的版面和内容在经过几期的改善后, 逐步走上正轨, 现在已经有了基本的模式去操作。经过大家的商议, 杂志每期都会采访一位有生活态度的人物, 例如原创品牌的创始人、辍学独自前往美国体验生活的女大学生等等, 希望通过对这些人物的采访能带给大家一些关于生活的正能量。在采访的过程中, 我们会常常遇到时间不吻合、地点太远等问题,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理由, 时间不吻合我们会抽出周末的时间去采访, 地点太远我们可通过网络采访的形式去解决。

《π》杂志在运作期间, 一直坚持履行我们一开始的想法, 就是把杂志传承下去。每一个新学期的伊始, 杂志成员都会在大一新生中宣传并且吸纳新成员。我们先进行第一轮的问答面试,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会向他们提问对杂志的看法和他们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爱好等等, 经过了解后进行筛选, 通过第一轮面试的同学还需要进行第二轮的面试筛选。我们第二轮面试的任务是分栏目进行资料收集, 而面试后期制作的还需要排版一个栏目的内容上交, 这样做是按照我们杂志的自身定位来做, 呈现给读者的不再是一本杂乱无章的电子杂志。我们也改变了最初的管理模式, 不再由几个人独领大权, 而是由杂志里的每个成员共同承担杂志的发展, 主题的确定等等都像头脑风暴似地讨论起来, 为的是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而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某个人。我们还会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以及辅导, 及时改进杂志的不足。

我们也发现了杂志所遇到的瓶颈, 比如说传播方式的单一。我们为此也做出了尝试, 建立了《π》电子杂志自己的公众微信号, 创建了一个《π》电子杂志的App, 我们与时俱进的尝试, 为的就是杂志能有更加多的关注量以及阅读量。

二、训练成果对专业的影响

《π》电子杂志跟我们专业关系实在是很密切, 可以这样子说, 《π》杂志把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也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课本上、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以及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 采访写稿。

我们结合在课堂上老师教的写作技巧, 让杂志的文字内容丰富、有趣、生动起来。在我们的成员当中, 也有因经常采访不同业界的人物, 人脉渐渐地广阔, 进而被推荐到报社当实习生, 我相信这也许就是杂志带给我们影响。

2. 电脑技术。

照片、图片处理用的Photoshop, 排版制作用的Corel DRAW、Illustrator、Indesign,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sony vegas, 还有电子杂志制作软件iebook, 这些软件我们有在课堂上接触过的, 也有我们因需要而自己学的, 但对于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 多掌握一个软件的操作就是等于多一项技能, 而这些软件对于我们专业的帮助也是有的,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需要交视频作业, 如何剪辑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难题, 但对于我们杂志成员来说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3. 摄影摄像。

我们杂志内稿件的配图很多都是我们采编人员自己拍摄的, 保持原创性。我们在制作宣传片的时候也会运用到一些摄像技巧, 这些都是与专业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课本上学习到的一些方法技巧, 全部运用到实践中去, 也在实践中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

摘要:《π》电子杂志创办以来已经发刊十七期, 经历了三批人的努力付出, 如今这本崭露头角的电子杂志已经走上了轨道, 发刊准时内容丰富, 拥有一定的固定读者群, 这一切的成果得来不易, 成长期间也经历了不同的困难以及考验, 但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每一个π工作人员坚持下去, 相信《π》杂志会越办越好。

篇4:来自“哥曼德”训练中心的报告

作为英国特种部队,历史上的“哥曼德”曾经叱咤风云;作为英国海军陆战队,当代的“哥曼德”依然威名远扬。2002年,我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期间,有幸参观了“哥曼德”训练中心,并亲身体验了“哥曼德”训练。如今静坐细想,“哥曼德”训练中心的六大“悖论”很耐人寻味。

永恒课程VS军事革命

“哥曼德”训练中心(Commando Training Center Royal Marines,简称CTCRM)位于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林姆佩斯通小镇。自1970年起,英军就在该地培训海军陆战队士兵和生长军官。所有的皇家海军陆战新兵和预备军官,除海军陆战队军乐队队员外,都必须在该中心接受“世界上最漫长和最严格的步兵训练”,并通过最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令人艳羡的绿色贝雷帽和“哥曼德”臂章,成为一名真正的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

事实上,早在二战“哥曼德”成立之初,英陆军部就对这支特殊的部队进行特殊的严格训练,这一传统一直沿续至今。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从二战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英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世纪之交,新军事革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军队都在强调与时俱进,大力改革,但英军“哥曼德”课程居然丝毫未变,选拔海军陆战队员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考核标准始终没有改变。

对此,CTCRM的陪同人员解释说,海军陆战队员参加的两栖作战需要越洋过海、长途奔袭、背水攻坚、抗敌逆袭,危险性强,作战环境陌生、险恶,作战力量以寡敌众,如果不具备出众的体能、娴熟的技巧和超人的毅力,陆战队员很难胜任工作。因此,每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都必须通过高难度的“哥曼德”训练。21世纪的战争的确与二战时的战争有很大不同,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勇猛顽强的作风、过硬的军事素质始终是对陆战队员的基本要求,技术代替不了体能,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战争更加残酷,陆战队员的体能体力和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多年科学论证和战争实践证明,“哥曼德”课程既符合实战的高难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并没有过时。

官兵一致VS等级森严

英国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直到现在社会仍然分三等:下层阶级、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英军内部的等级制度更加森严。官兵身份不一样,其待遇自然也不一样。然而在CTCRM,社会关系却呈现出与这种等级制度格格不入的官兵一致现象。

首先是“官兵合训”现象。CTCRM不仅为海军陆战队培训现役和后备役军官,而且培训新兵和军士。在一些班次,还进行官兵混训。也就是说,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和士兵都毕业于同一训练中心,他们都是“校友”;同时有的军官和士兵甚至在同班学习,他们是“同学”。目前,CTCRM平均每年为海军陆战队培训1200名新兵、2000名预备役新兵和400名生长军官。此外,还负责为2000名进修官兵提供约320门课程。这种“官兵合训”的情况,在英军甚至整个西方军队中都是极为少见的。

其次是官兵“哥曼德”课程内容相同,但标准有别,军官的体能要求比士兵高。在“哥曼德”训练结束后,所有的新兵和预备军官都要通过为期8天的“哥曼德”考试。“哥曼德”考试是对学员野外武器使用、战术、管理和体能进行全面检测的军事技能测试。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耐力训练科目、9英里速度行军、泰山攻击科目和30英里负重越野。

耐力训练科目内容为:首先是2英里(约3.2公里)的障碍越野,然后跑4英里(约6公里)回到利姆斯顿。到达营区后是射击距离为80英尺(约25米)的活动目标打靶,学员必须命中10个目标中的6个目标,否则就要重新训练。合格时间:士兵72分钟,军官70分钟。

泰山攻击训练科目由泰山训练科目和攻击训练科目组成。泰山科目是一个空中心理测试。首先是一条死亡滑绳,包括无数的悬挂在树上的障碍。最难的部分是爬30英尺(约9.2米)高的墙。攻击科目包括12个障碍,最后是爬12英尺(约4米)高的墙。在训练时,这两个课程单独进行。在考试时,这两个课程合在一起进行,先是攻击科目,紧接着是泰山科目。合格时间:士兵13分钟,军官12分钟。

9英里(约15公里)长跑是指全副武装,队列整齐,以一个建制单位进行长跑。合格时间:士兵、军官90分钟。

30英里(约50公里)负重越野是指全副武装负重70磅(31.75公斤)长途跋涉,军官和士兵分成小组,自己判图,决定方向,穿越30英里达特荒漠。合格时间:士兵8小时,军官7小时。

CTCRM认为,“官兵一致”有利于海军陆战队保持和发扬“哥曼德”精神以及官兵互敬、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军官在平时和战场上为士兵做表率,保证军官有充足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来鼓舞士气、指挥战斗。

政治错误VS方法正确

尽管体罚在CTCRM是明文禁止的,但惩罚依然司空见惯。学员常常因为违反纪律、规章制度或者完成任务不好而受到惩罚。惩罚方式各色各样,既有简单的双手举枪、疯狂长跑等疲劳训练科目,也有绳上自救、浅滩俯卧撑等奇怪招式。惩罚范围既有“一人做事一人当”式,只惩罚具体违规者,也有“一人犯法全班株连”式,集体陪罚。

双手举枪看起来非常简单,但难以持久。学员们将净重11磅(约5公斤)的SA80突击步枪高举过头,然后始终保持这种姿势,没有教官的命令不许弯臂,更不许放下。从远处看,有点像集体举枪投降。不到几分钟学员就会支持不住,咬牙切齿死死顶住。碰上教官心情不好,也许还要接着双手伸直,进行平端枪。

绳上自救实际上是一项正式训练内容,但由于其相当的难度而备受教官的宠爱变成了惩罚科目。在一个宽8英尺(约2.45米),深5英尺(1.5米)的露天池子的上方悬着一根看上去并不太结实的长绳。教官命令学员一个个从绳子的一端向另一端爬,到中央时将脚放下,只留两只手抓住绳子,吊在水面上,然后再设法让双脚重新回到绳上,爬完全程。筋疲力尽的学员没有几个能救得了自己,绝大部分都成了落汤鸡。他们抱着裹在湿淋淋衣服里的身体,冻得嘴唇乌紫。

浅滩俯卧撑则是指在CTCRM的旁边有一条名叫EXXET小河,学员在低潮时被命令到浅滩的烂泥中做浅滩俯卧撑,每当结束时,大部分学员已经瘫倒在烂泥里。几十年来,静静的小河不知溶入了多少“哥曼德”队员的汗水。

如果学员有不好好维护保养武器,枪上被发现有泥、训练时有不规范的动作、偷懒、内务卫生不合格、军装熨得不整齐等等小毛病,让学员进行这些“业余训练”也许只是严格冷酷的教官对他们的一次小惩戒,或者说是一次宽大。因为按照规定,如果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有可能永远失去得到绿色贝雷帽的机会。

CTCRM坦承,以21世纪的眼光看,该中心目前使用的许多训练手段和纪律处分在政治上讲是错误的;但要保持英国海军陆战队的“致命拳头”力量,就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对海军陆战队员进行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因此从方法上讲则是正确的。学员们也认为,在这些经历过战争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战地教官面前,他们无权也不想抗争,惟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尽管有的教官脾气暴躁、性格怪异。

残酷训练VS以人为本

“哥曼德”训练的艰苦性和残酷性是举世闻名的,几乎每个学员都会在某一阶段遇到困难。尽管允许多次补考,但最后总会有将近半数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训练。这些原因可能是伤病,可能是体能上的问题,更多的是缺乏毅力,不能适应海军陆战队的生活。9英里(约15公里)武装长跑的最后一段是臭名昭著的“伤心路”,几十年来有上千名的学员就是因为体力不支或毅力不够而倒在这段短短的路上,最终被淘汰遗恨终生。被迫退出训练在CTCRM是司空见惯的事,在众多淘汰者中,其中就包括现任女王的儿子——爱德华王子。

虽然淘汰率高达48%,但CTCRM并不轻易淘汰学员。在学员考试未通过时,最多可给予3次补考机会,但补考之前必须进行复训,其实就是留级。甚至在学员提出放弃时,CTCRM司令(准将)会亲自出面鼓励学员参加复训。CTCRM强调:“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学员的成功通过,但我们保证每个人有充分和公平的机会。”他们认为,学员参加“哥曼德”训练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对于陆战队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整个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员们逐步建立应付各种困难的信心,给他们提供的环境越险恶,任务越艰巨,对身体和精神的考验越严峻,而每一次挑战成功,学员的信心就又增添了一分。在某种意义上讲,经历挫折和失败的学员可能比一帆风顺的学员成功的概率更大,因为他们知道怎样面对失败,重建信心。

牺牲奉献VS英雄体验

在CTCRM的一间教室里,一名教官正在做他这堂课的开场白:“先生们,下面我要说的是你将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件事,那就是你们的女友或是妻子会离开你们,你们在训练结束时将不再是以前的自己,需要面对新的人生。”下面的学员有的笑了起来,似乎把眼前这个话题看得很轻松。但事实上,他们在不久后就明白这位教官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对每个“哥曼德”队员来说,从决定加入海军陆战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们将抛弃常人的生活,将军旅生涯的惊险和刺激作为他们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将女人和家庭放到了第二位,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花前月下,他们执行任务的特殊性也不允许亲人分享。从踏进训练基地的大门那一天起,学员的脸上就很少能有笑容。他们不准笑,不敢笑,没时间笑,其实让他们笑也没有几个能笑得出来的。从全副武装的长途奔袭,到让人生畏的障碍越野;从真枪实弹的泰山攻击,到孤山荒地的野外生存,超强度的训练铺天盖地,日子仿佛已经到了世界尽头。他们的脊椎被装备压变形了,胸前骨被拉开了,各种挑战自我、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训练科目,每天都有活生生的弟兄倒下,每天都有可爱的同学被淘汰。

然而,他们都是自愿的,没有人逼迫他们加入海军陆战队。每年自愿申请加入“哥曼德”行列的既有热血奔腾的青年学生,也有从军多年的陆海空军官。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让许多血气方刚的英国青年选择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呢?一位英国记者在他的报道中指出,这些战后出生的一代,并没有经历过先辈们曾有的苦难,无从感受为国家民族、为自由和平与强敌死战的精神力量,他们选择加入海军陆战队更多地是为了证明自己,也许只有通过这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才能获得对英雄角色的体验,完成对人格的塑造。CTCRM针对学员的好强好胜和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心理,正确引导学员挑战和突破自我,征服训练难关,为成为一名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战争风险VS巾帼英雄

“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是由来已久的名言。尽管英国在1928年时妇女就有了参政权,皇室有女王,内阁有女首相,目前CTCRM也招收女新兵和女学员,男女学员实行同样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原则上女学员只要通过“哥曼德”考试,就可以成为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但英国海军陆战队却一直是男人的天下,直到2002年该记录被一位名叫菲利普·塔特莎的女学员打破。

菲利普·塔特莎是一名陆军上尉,自愿申请加入海军陆战队而参加“哥曼德”训练。在通过之前,她已经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一次是因为简单的识图出错,其父亲还因此向记者抱怨,海军陆战队存在性别歧视,故意找茬淘汰他女儿。第二次是因为菲利普·塔特莎在6英里(约10公里)耐力训练中背部受伤,医生要求她自动退出训练。2002年3月,在经过两次失败后,菲利普·塔特莎终于成功,成为英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哥曼德”考试的女学员,海军陆战队旅长尼克·鲍兹亲自授予绿色贝雷帽,英国大小媒体争相报道。

篇5: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2011年7月24日,蝉鸣,午后雷阵雨。16分34秒翻越毕业墙的奇迹和“基石们”肩上的血印和汗水久久撼动着我们的心灵,也宣告了为期2天的拓展训练圆满落下帷幕。短暂的两天,无比清晰而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里。它有比言语更能表达深度的内涵,不用刻板的说教,而是各自亲身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这两天,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管理学专业研究生应具备的主动、信任、合作、沟通、责任、感恩和超越。这一天,我们也重新认识了团队的含义和价值,深刻理解了团结、信任、协作,真正感悟了团队的力量。从“破冰”拉近融合彼此的距离,到“高空抓杠”超越自己,到“信任背摔”相信伙伴,再到“唐图”统筹协作,“毕业墙”的精诚合作,每个项目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都会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拓展项目以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为基础,个人成为团队每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团队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个体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结合实际的管理工作和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个人感想如下:

在拓展训练的每个环节,我们从开始无序到有序,从不知所措的个体运作到有条不紊的团队协作,我们对目标管理达成了共识,只有集思广益并抓住整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才能以此为基础,有效的合理的开展相关统筹工作,较好的达成工作目标。在这过程当中,作为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做到求同存异,同时要确立统一领导,决策和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在处理各项工作前,必须理清思路,形成详细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长处有所规划和分工,各司其职,实现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有所规划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实现一流的管理思路,完善的工作方法,提升精细化过程管理水平,提升成效。

第三,信任协作为基础;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了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势单力孤,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

整个拓展训练中,贯穿始终的是团队的信任和协作,没有信任我们无法完成这些项目,正是因为敢于信任,值得信任,思维和定位快速转换,像一面镜子折射你我,我们才能面对种种近似苛求,毫不退缩,敢于将自己托付给团队,敢于承担人梯做好人墙拉紧牵系别人安全的绳索,互相协作,成就团队的梦想和奇迹。

第四,勇于奉献做基石;

毕业墙项目给我印象深刻,翻越的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甘做基石的男生们肩上满是泥水和血印,雨水和着眼泪留在我们拓展训练的集体照里,我们互相分享着心灵的成长和感动,在那一刻,我觉得眼前的同学无比的可爱,可敬。团队,此刻在我眼里不只是奋进,不只是协助和胜利,我开始仔细打量我的伙伴,那些淳朴的笑脸,汗湿的T恤和布满血痕的臂膀„„我开始真正懂得基石的作用,我开始真正理解奉献的价值,我开始真正重新审视自己对团队的价值。团队需要奉献精神,成功离不开基石。

开始,没有太多的期许,等到结束回顾其间的挑战和磨练,惊喜的发现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生命里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原本陌生的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汗水,欢笑,游戏,讨论中

篇6:训练总结报告

1.请总结自己在教师口语训练中的表现。训练时间:2016-12-15 训练地点:文科楼微格室 共同参与训练的同学:

模拟教学训练所选教学内容: 现在进行时语法课

训练自我感受:良好,对绕口令部分和古诗背诵部分比较满意,教学模拟训练后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注意导入语,阐释语,提问语及结束语的正确使用。

组员评价:认真,吐字清晰;教姿教态比较自然;有笑容,亲和力高;整堂课衔接比较自然不突兀;导入语和提问语使用掌握得比较好,但阐释语还可以再提高。

2.简要谈谈你学习“教师口语(实践)”的体会。

篇7:团队训练总结报告

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五个:第一,认识自己;第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第三,建立团队;第四,让自己拥有团队归属感,喜欢团队;第五,发现自己的潜能。老师教我们做活动,引导我们思考得到的启发,并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引我们向积极的方向思考。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在这五个方面均有所提高:我更多地认识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分析平时生活和此课程中的细节,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性格;我在各个活动和建立团队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与他们交流各自的爱好和趣事,提高了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团队,有队名、队歌、口号、队形和团队展示;我在团队的建立和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了团队归属感,支持并信赖团队;在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发现自己可以有更大的能力,实现了发现自己潜能的目标。

开始课程后,老师让我们观察周围的同学。我觉得盯着初次见面的人看不礼貌,就大概看了一下,猜测我看到的同学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兴趣爱好是什么。后来,老师找了一位同学发言,那位同学发现了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我想,原来是这样啊,是要发现周围一切事物的细节,是有东西要发现。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自己的周围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奇百怪与平凡的动植物、离奇复杂与稀疏平常的事情,各种事物存在就有他的特征或者某种很平常的表现,要善于发现他们,不要因为司空见惯就忽略他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线索可能就存在于周围的某些细节中。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分钟拍手”,先在心里估计自己一分钟能拍多少下手,然后实际拍一分钟,对比预估与实际的差别。我开始想估计几秒(例如五秒)能拍多少下,然后算出平均一秒能拍多少下。我想一秒能拍五下吧,因为一秒钟还是很长的,就像百米赛跑中,博尔特用9.58秒就可以跑完100米,平均一秒钟跑了10米多,所以,我估算一分钟可以拍300下。开始拍的时候还能数的过来,30下往后就数不过来了,所以结果是一段一段估的,至少是150下。我所谓的实际结果还是估的,学习可不能这样,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大多数同学是实际拍的数目比预估的多,反应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自信,或者是未发现自己的潜能,还有一种解释是自我认知错觉。我觉得是对自己认识不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不够,没有发现自

己的潜能。我们要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以便培养更多的能力。

我们还进行了“松鼠与大树”的游戏,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我们附近的六位女生组成两组,口令到时,我们两组互换。结果是当“地震了”时,有些手忙脚乱,最后大体上成功了。我觉得这某种程度上考察了人的随机应变能力,要迅速组成新组,还要防止“捣乱者”,而且也考验了不相熟的人之间的默契,可能是人类的本能,或者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能力。这个游戏让我学到了要善于抓住周围的力量,寻找更多的资源;计划赶不上变换,要灵活、变通;要时刻小心,适当的压力会转变为动力,促进我们解决问题;要认识更多的人,积极融入新的圈子。这个游戏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提高了我的人际沟通能力。

我们小组还建立了团队,赋予他队名、队歌、口号、队形,并进行了团队展示。我们先自我介绍,互相了解大家,然后积极为建立团队出主意。我们的队名经过了“东方不败”“一鸣惊人”“阳光队”“极光队”,最终定为“All In”。同样,队歌、口号、队形等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都是团队合作努力得到的结果。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任务,每个成员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踊跃出主意,参考其他成员的意见,积极配合,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团结的团队。

下午刚上课时,老师考虑到我们有些疲乏,就让我们互相按摩。别的同学帮忙按的很舒服,而且相互间按摩自己也不累。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相互帮助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互利共赢的方法。也可以看出简单的放松可以增加生活质量。

我们以组为单位玩了“翻叶子”的游戏。这是一个考察团队协作的游戏。每位成员都出主意来寻找“叶子”在翻动时最大的最小面积,寻找“翻叶子”的方案(用脚搓、弯下腰用手翻),将每种方案都实践多次,共同谋求成功。尝试各种方案时,参考经验与教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方法,另外要合理利用资源,分配好不同体型的同学的任务。

我们还在小组内讨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我发现有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没有付诸实践,要将其付诸实践,还要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兴趣相同的人更易交流,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会有一种类似归属感之类的感觉。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活动,叫做“默契报数”。开始很乱,最终每个人找到自己的那个数,每次尝试中都报那个数,从而达到总成功。有的人是上个人报完,立即报,若不重,此数就成了他的数,而有的人是按照杂乱排列当中的局部顺序来报的。由此可知,要完成未计划的任务,可以尝试找大家共识的方法,这也是某种从众心理。

篇8: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一) 研究目的

1.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发展业余训练,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些规定使我们明确了体育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这些要求。

2.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改进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当前, 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把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看得很重。但在落实的过程中, 多流于形式, 教练的各种培训没少搞, 钱没少花, 结果训练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诸多, 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 致使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仍是一个难题。研究本课题, 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找到学校的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进而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现状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现在, 体育成绩也作为学生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基于此, 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业余训练和体育锻炼, 这已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趋向。

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 大连地区的作法影响较大。现有市属体育运动学校6所, 省、市共管体育学校1所。如, 大连市业余体育学校、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大连市航空运动学校、大连市射击运动学校和大连市体育学校。多年来, 他们坚持刻苦训练, 稳扎稳打,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 为祖国赢得了殊荣。

从一个学校或训练基地看, 大连马家军田径训练基地的做法较有影响。他们提出了“马氏训练法”, 即“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践、大运动量。实践证明, 这种训练法针对田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马家军队员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均较高。

上述地区和学校的一些做法, 对本课题研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但从我们收集的资料看, 现有的作法, 大多局限于田径队训练管理和训练方法方面, 而对“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兴趣和多方关系协调性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是少见。为此, 本课题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可以顺应教育发展形势, 解决目前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相关问题, 提高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 推动学校和地区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概念的界定

“体育田径业余训练”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里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田径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和比赛的体育活动。

“实践研究”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本课题研究, 主要指根据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通过行动研究, 促进学校体育田径业余训练, 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内容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调查分析;

2. 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管理策略;

(2)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兴趣策略;

(3)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多方关系协调性策略。

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搜集、学习相关文献, 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获取相关的理论及经验, 形成研究思路。2.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对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指导下的训练变化情况的了解。3.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二) 设备条件需要

1. 研究资料和技术设备。

学校建有规范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藏书上万册, 资料丰富;学校有校园网, 拥有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学校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上网快捷, 学习方便;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学校都为课题组优先提供。

2. 研究时间。

篇9:拓展训练总结报告

关键词:高效;梳理;探究;训练;建模;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引导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不会提出问题而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笔者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提出了“梳理·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失为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一个好方法。

“梳理·探究·训练”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模式顺序因课因人而异,且其环节相互交融:梳理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梳理;梳理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梳理;探究中有训练,训练中有探究。前后梳理的累积时间为10分钟,前后探究的累积时间为20分钟,前后训练的时间为10分钟。基于此,“梳理·探究·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又被称为是121模式。

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和效果

(一)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1.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设计预习提纲,把考点知识问题化的过程。探究就是问题考试化的过程,是强化效率意识的过程。包括:探考点命题之特点,究错误原因;探考点命题之规律,究思维建模。训练就是以情景案例或话题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新授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考点问题化、问题考试化、考试规范化的过程。

以语法“be+v-ing”表达将来的动作为例。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出课文中的原句子:Where are we going?When are we leaving and when are we coming back?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句子本课多次出现,这是一种语法现象,让学生在Warming Up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句子的时态均为现在进行时,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吗?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得出结果:现在进行时有时也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发生的动作,能够用于这种结构中的动词有:go、cong、arrive、leave、start、stay、see、meet、wear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课本语法部分第二题及Workbook中语法部分的第一题来巩固此语法知识。

2.习题课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内容

梳理就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有用信息的过程;探究就是把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转化为课本文本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训练就是方法、模型应用、完善和熟练的过程,是描述、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从习题课角度讲,这种模式本质上是考查四种基本能力的过程。

还是以上面的语法为例来进行一节习题课。首先,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来完成一组句子。接着,教师可让他们进一步讨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最后,教师要再给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练习题应包含能够表达将来动作的形式,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全面理解。

(二)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梳理·探究·训练”的效果

1.学生变化发展了

实施“梳理·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课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的现象消失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了可喜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变化发展了

教师的学生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欣赏学生;教师的自我观变化发展了,学会了反思,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技能提高了。

3.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

学校办学有了特色,教学有了个性,学生有了特长,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英语学科“梳理·探究·训练”建模实验过程

(一)实验原则

实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二)实验的进程

1.建模阶段

开展教改教法大赛、建模经验观摩、交流、探讨、修改、总结和示范课堂建模。

2.入模阶段

学校行政干预,科任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课堂模式教学。

3.出模阶段

建立个性化高效课堂,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模式。

四、反思与发展

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的确定要遵循“精确”原则;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教师是导演,不是旁观者;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模式。

2.应继续研究、改进的问题

学习小组的构建与评价的研究及落实;课堂评价的研究及落实;各类课型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评价标准等。

作者简介:

篇10:拓展实践总结报告

王银风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期两天的能力拓展训练已经顺利结束。通过这次训练,我们玩的很开心,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收获了友谊和汗水,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之前我对“拓展训练”并不是很清楚,只是通过学姐学长了解到一些,通过这几天的拓展训练,我了解到这种训练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游戏。

在训练开始之前,我们便听从老师安排分成了三大队,然后每队各自为自己的队伍选一个队长和一个秘书,并且想出自己队的队名和口号。我认为我们训练开始时的第一个游戏增加了我们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好了基础。每个项目都是团队项目,不是单凭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的完成。拓展训练的项目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队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在本次拓展训练最后一个高空环节,最让我感动。无论是谁上去,底下都有好多人鼓励他/她,保护她/他。这也让一些害怕上去的人勇敢的挑战了自己。当我听到项目完成后我们发自内心的欢呼时,我为能伸出这样的团队而骄傲自豪,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深深影响着我。我想,如果没有每一个队员的支持配合,鼎力相助,也许自己跟本无法完成。成功的背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决心。

这次拓展训练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到的经历。在训练中也能看到每个成员的成长与改变,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都增强了客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坚韧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锻炼了每个队员的胆识。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上一篇:XX年区残联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职场朋友圈励志的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