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件企业文化?

2024-06-10

什么是软件企业文化?(精选9篇)

篇1:什么是软件企业文化?

软 件 企 业 的 文 化

-----从软件行业的困境,联想谈到软件企业的文化

前段时间,软件业界在探讨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问题,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几乎所有软件企业谈到“国际化”时,好像“国际化”就意味着“钱”途美好等。但相对于国内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软件企业,我个人认为,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国内软件市场,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很多中小型的软件企业基本就靠吃一单活一单,很少有现金充足的情况,有人危言耸听地说:“中国软件行业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在2004年6月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揭晓,其中一项数据是:继01、02年营业利润率下滑后,2003年中国软件类企业利润率更史无前例地下滑了57%,整体销售收入也下降2%。作为“排头兵”的软件上市公司业绩也整体变“软”,营业利润率走低。神州数码毛利率03财年仅为0.3%,金蝶软件04年财前半年2.02亿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1836千万元,其营业利润率为0.9%,用友软件2003年净利润也下降了18%,东软股份2003年净利润下降21.92%,中软股份净利润下滑了8.8%,浪潮软件的净利润也有所下滑。

2004年6月曾首家通过国家财政部评审的Windows版财务软件的深圳市深软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小蜜蜂财务软件)拖欠贷款及工资,并遣散员工,2004年 7月中旬,一篇有关“金蝶裁员”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引起业界关注。

软件企业的困境或症结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得到不同的回答是:国内管理软件市场不够成熟、管理软件产品成熟度及适用性的问题、实施服务的问题、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员工异动......我个人认为,表面看是“软件企业的经营绩效”,更深层面的是“软件企业的文化”的问题。

从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提出“让ERP在中国普遍成功”,新中大“超越客户期待”,东软金算盘“缔造卓越管理”,金蝶“帮助客户成功”,用友的“推动管理进步”等......企业文化的最核心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最核心:负责任。对客户负责任、对公司负责任、对员工负责任、对股东负责任。

第一、对客户负责任。

案例1:有几次听到几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感恩涕淋:我们现在主要靠老客户在维持生存,因为老客户有实施维护费,也可能增购新的功能模块。我听了也很感动,感慨道:“无论外围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客户负责任”!因为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选择实施ERP,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最优化的利润。然而,统计数字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差强人意。早已在业界盛行的一句名言:“上ERP早死,不上ERP等死”。指的是中国大陆很多ERP项目实施失败的案例太多。如何实施服务才能确保ERP项目成功?

在中国大陆混乱的管理软件市场,请大家不要太多关注,如何应对竞争,而是如何将最

佳的价值带给客户。海尔的售后服务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道环节,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个环节。ERP实施失败率为什么这么高?“签约”不应是ERP销售的最后一道环节,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关注辅导客户如何实施,确保快速成功的正式上线,且帮助客户不断固化优化!中国大陆的管理软件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共同致力于建立中国大陆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新秩序,给客户及管理软件企业带来新的希望!

第二、对公司负责任。

案例1:某自称国内某行业领先的管理软件厂商,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是:公司经常巡回参加展会、在市场及品牌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收购并包装一些不成熟的软件产品,个别分公司半年下来不见有业绩,员工异动频繁。CEO在忙啥?听员工说“天天忙融资!”

案例2:华北地区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03年以来,因没有业绩,有分公司总经理出走的,有的分公司与当地代理合作进行重组的。但其公司负责人仍经自诩公司品牌知名度,在当地的影响力。市场及销售总监经常大谈市场渠道策略。在所有上市或融资成为泡影之后,这家公司现在还活着...但是就是这样的软件企业,当我几次与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总监、事业部总经理进行交流时,听到这些中层管理干部表示: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且规范,且执行也很到位,员工素质较强,且各种培训较为到位,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较强,公司市场影响力,经营绩效也较为理想!我个人认为,这是少数管理人员对公司极为不负责任的言行,其公司文化也非常浮躁!

第三、对员工负责任。

案例1:一家当地知名的ERP供应商,公司成立4年来已经有较多所谓成功案例用户,但03年以来举步为艰,公司曾几度关闭,几个月后再开工。客户服务跟不上,客户抱怨及客户投诉不断,这样的公司今天还活着,仅活着而已......大量人员流失,包括销售及实施服务人员,或部分技术人员......案例2:某软件企业(主营产品:ERP、OA、电子政务)自称有来自当地政府强力支持,辉煌时间总部100多人的开发与咨询顾问团队,据说04年以来大量裁员,且写字楼地址都已经搬迁。流失的员工到处择业,有的甚至痛苦的改行......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竞争环境中,组建、培养优秀的团队,和加强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确保实现企业绩效。是越来越多软件企业面临最重要、最迫切的管理问题。如果没有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与训练合格的团队(激情、专业),如何执行战略,监控绩效?如何确保软件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四、对股东负责任。

案例1:某港资背景的软件公司,公司有30几位员工,公司总经理与市场销售总监,成了公司的“超级业务员”,经常在外面跑单,经常三个月一下来,一单未签。每月烧掉近30万元的费用。这样的软件企业,对股东来说是可悲的!因为这样的经营状况还在持续着......从软件行业的困境,联想谈到软件企业的文化。我一直认为,当一个机构内部的改进低于外部变化的速率时,离公司关门的时候也不远了。软件行业需要有所改变!行动吧!!

以上是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当然有不少本人主观意见。愿与大家多交流!谢谢!

篇2:什么是软件企业文化?

一、灵活的自定义

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方法各有差异,若想用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来应付各个企业,那是行不通的。虽然有些个性需求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解决,但是,二次开发需要成本与时间,而且这一般只能依靠软件提供商解决,对于企业来说,这非常的被动。

作为CIO,我希望软件供应商年提供的管理软件,能有一个灵活配置的平台,不通过后台编码的编写,就可以实现一些简单功能的配置。如ERP系统中,我能够在销售订单上自定义一个字段,并且该字段的内容能够带到出货单、发票、应收帐款上。这么一个简单的需求,若通过代码编写,那是非常麻烦的,因为其涉及到多支表单作业。我希望有个像活动字典(AD)那样的技术就可以不通过后台的代码,实现这些功能。

另外,有些人建议我采用开源的管理系统,那不是什么需求都可以自己开发吗。不错,开源系统因为源代码都是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修改源代码实现二次开发的需求;而且有些需求通过平台还不能实现,从理论上说,通过修改源代码一般都可以实现。但是,开源的管理系统没有达到我“灵活”的这一个目标。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养一大帮程序员,像我企业,信息化规模也算大了,整个集团信息部门有10个人左右,但是,搞程序开发的只有2个。在这种背景下,若叫我们自己研究源代码、开发程序,那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所以,我这里所的灵活配置,就是不需要通过后台程序的开发,只需要前台系统的配置,就可以实现的。就如同BOSS平台或者活动字典。

二、傻瓜式的操作

企业上信息化管理软件,作为CIO来说,是忧喜参半。为什么呢?一方面,信息化项目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信息部门可以从后台走向前台;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采用,就意味着信息部门压力的增大,因为如何让员工准确、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的肩膀上。

我们希望,信息化管理软件提供“傻瓜式”的操作模式,让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根据系统的提示,一步步的完成自己的作业,走完自己的流程。

最简单的,就是系统的一步操作完成后,系统都能够提示下一步该如何操作。这就如同现在市场上非常热火的虚拟机一样。当然,这可以根据用户自己设置,若用户对这支作业还不熟悉,则可以打开这个功能;若熟悉了,当然也就没必要让系统一步步提示你,该怎么作,把这个功能屏蔽掉旧可以了。

另一方面,系统要能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操作平台。现在国内的管理软件,纷纷进驻国内的软件管理市场。如Oracle,不管是其数据库还是其企业管理软件,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这么说,比国内的大部分管理软件要高一个档次。但是,其界面的友好性,就不这么让人称道了。有些人会反驳,国内的软件就是太在于外表,所以就没有时间、精力去关注其实质性的功能了。其实,国人一向都强调“色香味”俱全,若你的色不好看,即使你香味很好闻、味道很不错,但是,看其来不舒服,那最后的综合评分也就不会高了。所以,在涉及管理软件的界面时,要体现人性化的需求,要考虑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尽快的入手。

三、自动检错

企业管理软件必须要有自动检错的功能。通过系统的自动检错,提高系统操作的准确性。管理系统要能够帮助用户发现一些常规性的问题,从而减少我们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如在ERP管理系统或者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对于物料编码要提供自动检错功能。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的结构。身份证号码前面的几个数字,是有具体意义的,表示你的籍贯、出生年月、是男是女等等;但是,最后的几个校验码,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户籍系统,可以通过某个程序,借助这几个校验码,判断这个生份证号码编写是否准确。因为物料编码对于企业管理软件来说,不仅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而且,对于其准确性的要求很好。若物料编码错误,则整个系统都会发生混乱。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就曾经经历过这种事件。那我们还是采用进销存系统的时候,我们的物料编码中,有一码是表示物料的颜色,结果因为系统输入人员在输入时,不小心把黑色的输成了红色,结果,最后,物料采购、入库、领料都出现了问题,最后,在成品检验的时候,才发现了问题。但是,这是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损失已经造成了。可见,物料编码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所以,若系统能够提供如身份证校验码类似的自动检错机制,帮助用户检测这些常规错误,那我们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系统的。

再如,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系统报警功能。如邮件服务器管理系统,当分配给他的硬盘空间快满时或者并发数过多、影响其响应时间到某个程度时,邮件服务器要自动发警报给系统维护人员,不要等到用户抱怨了我们才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作为系统管理人员,要提前知道这些信息,可以提前准备。如ER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作业,不是所有采购订单

都可以随便变更的,如已经收过货、对过帐的采购订单,就不能随意更改,若强行对其更改时,ERP系统要能够提示用户不能进行更改,并把这个信息自动反馈给系统管理人员,让其处理。

也就是说,信息化管理软件,要有那种“红外线探测”器的功能,哪个用户操作或者服务器性能,碰到这条警戒线了,就要自动进行汇报,如此,我们作为系统管理人员,就不用天天盯着系统看了。只要系统报警的时候,去处理一下问题就可以了

四、性能要求

现在的管理软件,不像以前,都是单机的软件。现在更多的管理软件,使网络化的管理软件,而且,有些不仅是企业内部局域网,还要通过VPN等手段,能够让外部网络访问。如此,即使出差在外的人,也能够访问企业的内部网络。

因为一个管理软件在同一个时间,可能不是一个人在使用,所以,我们就特别强调软件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并发数的要求及并发人数多时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性能,不仅跟企业的硬件环境有关,而且,跟管理软件的系统架构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数据的传递机制、冲突机制等等,设计的好的话,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硬件不再成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我在选择管理软件的时候,对于这块并发的功能非常重视。我至少会安排50个并发数,进行测试,看其性能有否受到影响。

五、便于维护

若系统的维护工作很大、成本很高,那也很难受到企业的青睐。我为什么不敢跟开源的管理软件、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开源管理软件,如CRM等,打交道,就是因为其开发与维护工作量太大。若采用开源的管理系统,我要专门招募

一、两个技术人员来伺候他,那我还不如买商业软件,至少我后续服务的成本可以少很多。一年可能不能看见效果,但是,十年、二十年呢,可能就赚回来了。因为企业要养这些技术人员的话,可能不是个小数目,这笔每年支付给软件公司一笔服务费用,要高的多了。

所以,我们选择企业管理软件时,一般要求其维护相对简单,不要让我们再特意的去招募人才来管理为好。

咨询电话:400-002-3266

篇3: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 需要持续深入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这三个基本问题。

“是什么”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 写教科书可以有种种表述, 但从实务层面我认为有三个论点是值得重视的。

灵魂论。一个人没有灵魂是可悲的, 生不如死, 虽生犹死。企业亦然。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好、走不远的, 做不到基业长青。灵魂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企业文化在哪里, 说不清楚, 可能也确实没有一个具体的所在, 就象空气、阳光, 它隐身在企业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里, 充盈在发展历程的每一个细微里。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讲理念, 理念层就是价值观的居所, 理念决定行为, 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指挥部”的地位。

习惯论。这主要是从企业文化落地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是“良好的群体行为习惯”, 文化的落地在人, 在群体的行为习惯。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文化, 主要就是看这个。你可以从员工的精神状态、待人接物的原则和风格等等, 很直观地感受到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有好文化和坏文化之分, 我们努力去推进的当然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好文化。企业文化是科学, 但它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从这个角度讲, “习惯论”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论断。

基因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基因, 员工是基因的承载者和传承者。一个企业真正的强大是基因强大, 即企业文化的强大。这种认识简洁地回答了战略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把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做了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同样的战略, 不同企业去做, 效果是迥异的, 根源就在于基因不同。基因论要求以人为本抓企业文化, 尤其要把核心员工塑造成企业战略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不断打造企业内部传承和创造优秀基因的能力, 促进基因的持续优化。

“为什么”

为什么要做企业文化, 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有四种不同的认识, 这些认识上的差别导致了企业文化工作方向、方法、力度和深度上的差异。

门面论。认为企业文化是装点门面, 主要在形式上做一些烘托、造势, 别人在做咱们也做, 追风逐新, 附庸风雅。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但在企业里相当有市场。其工作着力点就是以形式为重, 形式重于内容, 大多搞一些表面化的、浅层次的东西, 让外界看来这个企业是有文化的, 如此而已。

任务论。把企业文化工作视为上级下达的任务, 像完成业务指标一样去做, 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 缺乏基于自身整体工作对企业文化的统筹考虑。持此种认识的大多为企业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实际运行中往往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上级强加给自己的一项额外工作, “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治心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治心术, 就是要让员工听自己的, 心甘情愿地跟自己走。这种认识有其合理的成分, 但也存在一定偏差。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员工不能认同这个价值观, 就不应当加入这个企业, “道不同不相与谋”。企业文化当然要以价值观为核心展开, 努力寻求和强化这种认同。但企业文化毕竟不是要消灭自由奔放的思想和灵魂, 恰恰相反, 是要极大地解放员工的身心, 将其引导到为企业建功立业上来。企业文化的要义是要把人当作人, 而不是把人视为工具, 要通过企业文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果把企业文化当作传销式的洗脑手段, 就是对本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反动。对此类倾向必须予以足够的警惕。

战略论。企业文化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性安排。战略决定文化, 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战略, 就要有什么样的文化与之相适应, 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持, 战略是难以落地的。相对来说,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它超越了企业家个人喜好的层次, 把企业文化的性格特征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嫁接起来, 达到了一个相对理性的高度, 促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并日臻成熟和有效。

“如何做”

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做”比较困难,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此仅探讨一下“不能如何做”。从企业文化落地的角度看, 关键是要破除以下三论。

无用论。企业文化要落地, 必须破除各级管理者身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企业文化无用论”。在“无用论”指挥下, 他们对企业文化从本能上是抵制的, 认为没有用, 是浪费时间, 即使逼急了也只是象征性、应付性地做一下表面文章, 完全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就像阳光、空气, 是他们日常工作中须臾不可缺失的东西。“无用论”不除, 企业文化不可能落地。因此, 凡不认同企业文化的人应当“礼送出境”, 凡对企业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人, 可以做专业骨干, 但不可以做管理者。也就是说, 对各级管理者不是灌输企业文化重要性的问题, 而是谁不重视企业文化谁就下课的问题。

无关论。有些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各个层级专职部门的事, 与自己无关。这种“企业文化无关论”是有害的, 不仅不利于企业文化落地, 更不利于结合各团队实际创造性地落地。这种认识源于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 尤其是一种揽权推责、归罪于外的官僚主义思维在作怪。抓企业文化落地, 必须抓各级管理者“一岗双责”, 既对业务负责又对企业文化负责, 既要会抓业务又要会做教练。各级管理者应当成为良好群体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和塑造者。只有破除“无关论”, 企业文化才能从高层领导的头脑中走到企业实际的运行中, 才能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割裂论。不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面装, 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边界。但是, 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 就文化抓文化也是有害的。“企业文化割裂论”把企业文化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互不掺和, 结果是越走路越窄, 越走效果越差, 很快就会走进死胡同。必须把企业文化和业务工作融合起来, 寓企业文化于业务工作之中, 以企业文化促进业务工作, 用“融合论”来替代“割裂论”。“企业文化割裂论”源于对企业文化本质缺乏准确、深刻的理解, 也是大多数人极易陷入的误区, 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揣摩, 不断提升, 以期逐步趋于一个虚功实做、软件硬抓、精准有效、游刃有余的理想境界。

篇4:什么是软件MD5值

答:MD5值就是软件的指纹,用户可以通过软件提供的原始MD5值和已经获得的软件的MD5 值进行对比,如果相符的话就说明你下载的软件是“原厂”的,如果比较结果不相同的话则说明你下载的软件有可能被其他人动过手脚(例如添加了恶意程序、修改了源代码等),使用时要小心或是重新下载。

Q1 ★傻博士有话说

MD5是一种密码的算法,它可以对任何文件产生一个唯一的MD5验证码,每个文件的MD5码就如同每个人的指纹一样,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旦这个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其内容被损坏或者被修改的话,那么这个文件的MD5码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文件MD5的验证,可以得知所获得的文件是否完整。不过,有个例外就是在将软件刻录到光盘中时,有些刻录软件刻录光盘成功后会出现MD5变化的情况,不过软件倒是没有变化,还是“原厂”的。

Q2 PPStream为何不能双击退出全屏

问:我在PPStream2.0中设置的双击切换为全屏,为什么在全屏模式下不能回到原始状态,只能通过键盘的“Alt+回车”才能切换到精简模式了?请问如何才能设置成双击退出全屏呢?(读者论坛提问)

答:针对PPStream2.0播放器,可以通过下面设置解决此问题:单击“工具→选项”,选择“播放器”,勾选“使用PPStream自带的播放器”即可。

Q3 能否监视软件安装时具体安装的文件

问:我想知道那些安装的软件在安装时具体向硬盘中安装了哪些文件,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读者论坛提问)

答:有不少软件具备这项功能,例如“完美卸载”(下载地址:http://www.newhua.com/soft/6048.htm)就可以帮助你监控软件在安装时到底向硬盘中写入了哪些文件,这些信息都会写到日志中,很方便查看。

Q4 千千静听歌词秀字体为何无法更改

问:我的千千静听5.0用了没几天,歌词秀窗口中的字体变得很大,卸载后重装还是这样,请问如何解决?

答:你的系统是不是Windows 2000系统,这个版本的程序在Windows 2000系统中运行时按照默认设置时会出现字体变大的情况。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修改设置以解决问题:在千千静听的程序主窗口上点右键 ,选择“属性/兼容性”,再选择“Windows 2000”即可。如果是在Windows XP系统下,可以通过直接在千千静听的歌词秀窗口中设置字体大小来解决,或是将千千静听的参数设置为默认值即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更换千千静听的某些皮肤而导致的,这时只要将其换成默认皮肤即可。

Q5 为何系统时间无法修改

问:为了限制家里小孩沉迷游戏,我使用了一款名为“创想游戏控制器”的软件后,在使用了一次休眠功能、唤醒系统后,系统的时间为休眠之前的时间,我试图通过修改时间的方法进行调整,但是在设置窗口中单击“应用”按钮后,系统时间就又变回去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读者论坛提问)

答:这款软件主要是用时间来控制使用电脑的,它本身就限制了系统时间的修改功能,只要将此软件源文件从硬盘中删除掉即可解决问题,如果你还想使用此软件,直接在任务管理器中将名为“sgame.exe”进程禁止即可修改系统时间了。

Q6 如何将软件放到优盘中使用

问:我很喜欢网络,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所以准备买一个优盘来装自己的软件来使用,我在合订本上已经看到了关于QQ安装到优盘中的方法。请问,是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要进行设置才能装进优盘?(读者gugu.guaiguai提问)

篇5: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必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社会实践所构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构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和升华。

说是指导,是指它的前瞻性。它应当提前制定出来,去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说是升华,是指它的后发性。它应当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或是经过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检验和校正,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反过来又会极大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如果不去践行,只是整理一些词汇,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讲在会上,就当成是企业文化,肯定是不对的,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可是是一些口号、标语,表面功夫而已。

如果企业成功了,就任意总结出一套东西,说就是在这一套企业文化指引下获得成功的,也是牵强附会、故弄玄虚,只能是唬弄别人来彰显自我,也同时在糊弄和误导着自我。自欺欺人时间长了,往往使自我也信以为真,甚至骄傲膨胀,最终反而导致失败。

真正的高效的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而逐步累积和完善的,是事先提出和事后践行并不断完善而构成的对企业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企业的无声灵魂。

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系统的重要构成因素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做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一样的回答。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教堂。思考:谁在工作中更有活力,更努力,绩效更好?为什么?

(1)目标与战略,解决了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2)组织结构和制度流程,解决了工作秩序和效率的问题;

(3)业绩测评报酬奖励,解决了激励与动力问题;

(4)企业文化,解决了价值意义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2、企业文化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实践始于日本,理论成于美国,80年代引入中国。企业文化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比以往任何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人”的要素。

企业文化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变革,先变革文化。没有执行力的文化,就没有执行力。

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仅有淡季的思想。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竞争优势原点变化:产品、营销、战略、文化。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提升靠文化。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讲解一下企业文化精神礼貌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使命、愿景、价值观

1、使命

就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即“我是谁?我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企业对社会和成员(股东、员工)的价值”。

那怎样检验企业的使命是否准确?可从以下几点来确认:

一是是否明确了企业所担当的主角。就是企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主角,是企业的身份证,别人经过使命来辨认一家公司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

二是是否比盈利更有价值。盈利是企业的目标没有错,可是盈利的同时是否能给顾客及企业相关者带来附加的价值、隐性的价值,才是企业存在的本质价值。

三是是否能给相关者带来无限的力量。真正的使命会激发员工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使命感会产生永久的力量。

四是是否包含职责感。卓越的企业使命隐含慈善家的情怀,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充满职责感。

2、愿景

就是企业存在的目标,即“我往哪里走?我未来是什么样的?企业成员期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

检验企业愿景定位是否准确,可用愿景的几个重要特征来检视:

第一、愿景是否“清晰可见”。愿景是还没有实现、没有到达的一个图景,正因为是不真实的,还需要产生力量,那就必须给人以清晰的感觉,它越清晰,就能让员工感觉这个愿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仅有“清晰可见”才能产生感召力。

第二、企业的愿景是宏观的,要“宏大”。愿景的哲学意义在于“你想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如何让员工敢想?就需要愿景富有力量。

第三、员工愿景是微观的,要具体。大多数的企业仅有宏观的公司愿景,没有微观的员工愿景,员工愿景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桥梁,和员工要有密切的关系。企业想要员工坚持一条心,就必须明确告诉员工,企业的愿景实现的时候,将培养出多少位总经理,培养出多少位行业专家,培养出多少位百万富翁,这才是愿景产生巨大感召力所在。

所以,企业愿景的定位不仅仅要研究企业自身,更要研究其他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外的社会层面的愿景,一个是对内员工层面的愿景。不研究社会层面的愿景,得不到社会和大众的支持,不研究员工层面的愿景,得不到员工的支持。

3、价值观

就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我怎样走?我认为什么是正确的?在完成使命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中,遵循的思想和行为依据及准则”。

价值观的定位要贴合以下三项原则和六个基本点。

三项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六个基本点: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努力服务社会、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提倡团队精神。

在价值观的定位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对价值观要有准确的表达和完整的描述。仅有对价值观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做出准确、完整的描述,员工才会理解,才会去遵循。

使命生发驱动力,愿景生发感召力,价值观生发统合力。企业文化就是组织的成员以价值观为底线,以愿景为导向,为实现使命而自愿生发的思想和行为。

篇6:什么是企业文化

刘叔铭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企业文化现象有哪些?

刘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现象有七个方面:一是风俗、习惯、舆论,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舆论,有可能成为这个地方的企业的文化现象。二是思维方式。刘教授以一个事例来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和日本人一同遇到狮子时,日本人把鞋带系紧准备跑,美国人就嘲笑日本人:“你跑得过狮子吗?”日本人回答:“我只要跑得过你就行!”三是行为准则。美国人在办企业时,利字当头,而日本人则更讲究忠诚。四是价值观念。主要有利润价值观和服务价值观两个方面。五是精神境界。六是作风。有的企业推行强势管理,有的企业倡导“仁”字。七是待人艺术。

企业文化有哪些要素?

刘教授说企业文化包含五个要素:一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英雄人物,即企业的灵魂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带出什么样的一帮下属。四是习俗与仪式。五是文化网络。企业内部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在传送,这就形成了网络,而文化网络一旦形成,较难改变,除非继任者强行推翻它。

为什么了解企业文化

是重要的?

刘教授认为了解企业文化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作为企业的执行人员,识别、了解和影响组织文化,可以确保公司的敏捷性和财务成功。二是作为潜在雇员,瞥见组织的真实文化,可以帮助你决定一家公司是否适合你做出贡献与发挥。三是可以作为公司的用人的依据,去聘请到能在公司成功的人。四是制定政策和任务来增加公司获利能力和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五是面对真正威胁时,公司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

如何识别企业文化?

刘教授告诉大家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识别:一是识别工作团队的态度、行为偏好和工作环境。二是要同时观看有形的和无形的。三是看建筑物、办公室、店面和公众形象、公众关系。四是看真正的报酬结构。五是看建筑和设计。六是看服饰。七是看组织过程和结构。八是看仪式、象征和庆祝方式。九是看常用语言和口头禅。十是看标志、宣传文件和宣传标语等。

企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发展?

最后,刘教授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作了八点总结:一是振兴企业、改善管理。刘教授说,海尔集团于1995年收购青岛线星电厂后,没有投入资金,却救活了这条“休克鱼”,就是应用了海尔的企业文化。二是目标导向、全面发展。三是注重协调,促进文明发展。四是凝聚人心、增加向心力和合力。五是美化环境、优化生活。六是教化激励、培育人才。七是道德约束、制度控制。八是服务公众、辐射社会。

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好比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急不得。在本次企业家文化沙龙上,刘叔铭教授一再强调:企业好比人,企业的命运好比人的命运,是由性格所决定。要改变企业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性格,要改变企业的性格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习惯,要改变企业的习惯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行为,要改变企业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观念。而完成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所以,一切从改变观念入手。

篇7: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大家认为有效并加以坚持并遵循的一系列理念、信条、准则、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不是玄而又玄,捕捉不到的东西。她实实在在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对企业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稳定六大作用。

导向功能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二是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潜移默化的使员工接受认同本企业的价值观。

凝聚功能的作用在于: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员工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能够产生出对工作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和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激励功能的作用体现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的成绩被及时肯定,能够引导员工向更大的目标前进。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无形的、非正式的和不成文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员工自觉的接受文化的约束和规范,按照企业的价值观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产生约束作用。

辐射功能指企业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企业与社会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传播到社会,起到了宣传企业、影响社会的效果。

稳定功能在于:企业文化一经建立,它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连续持久的在企业员工内心深处发挥作用,既可以降低企业骨干员工的流失,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高层变动带来的影响。核心价值观是恒定不变的。

企业文化怎么建设?

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理念没有显现化和固化,员工不知道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那么建议借助外脑,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步,资料研读(The material reads)

把企业的历史资料进行全面全方位阅读,探询企业发展过程,管理演进,文化脉络,核心主线、企业假设等等基本问题。

第二步,现场调研(The scene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深入到高中基层员工,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一些陈述和见解。

第三步,梳理诊断(Combs diagnoses)

根据调研情况,梳理历史发展情况,清晰发展历程;诊断企业状况,找出成功要素,找出关键阻碍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倡导。

第四步,核心定位(The core locates)

定位核心价值观,清晰核心价值观表述,明确核心价值观之关键行为准则;形成使命和愿景,清晰使命所肩负的责任和愿景所描绘的情景。

第五步,植入实施(The depth plants implements)

1、思想上的转变与共鸣

核心理念全员入脑入心宣贯,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达到思想上认同,实现思想上共鸣。

2、行动上的规范与一致

对照核心价值观之行为准则,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从行动上进行规范,达到行动上一致。第六步,系统提升(The system promotes)

企业文化的变革是个系统的变革,需要各个方面的变革的支撑。也就是说,文化引领,系统变革。

企业文化怎么管理?

一是组织上保证

企业在设计组织机构的时候,成立企业文化部,或价值观办公室。由总裁直管。海尔就有企业文化部,下设价值观办公室。

对于集团来说,集团总部设立企业文化部;各个子公司设立企业文化部或价值观办公室;各个车间设立专职企业文化专员,各个班组设立兼职企业文化专员。形成四级企业文化管理网络。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设立企业文化部;各个车间、单位设立专职企业文化专员;各个班组设立兼职企业文化专员。形成三级企业文化管理网络。

这样,在组织上保证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考核。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并且,通过价值观管理,统领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

二是人员上保证

企业里选聘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素质高、道德好的骨干,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三是制度上保证

一般来讲,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部提升到第一部室的高度,因为管理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稍有不慎,就会偏离价值观,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在制度上,企业文化管理要和绩效考核挂钩,进行企业文化考核。

篇8: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规工作是什么?

将文化的三个方面在“建设”中相互割裂

文化虽然可分为三块内容, 但这三类的“文化”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的。也就是说, 物质的文化可以延伸到行为和精神层面, 行为的文化可以有物质和精神层面, 而精神的文化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和行为的体现。比如, 谈到物质文化, 必然涉及使用这个物质所引发的行为以及相关的精神影响;再如, 文学、艺术都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但如果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 (如书本、舞台等等) , 这些精神也难以传播。也就是说, 无论说到哪一类的文化, 都无法脱离与之相关的其它两类文化。因此, 文化建设的过程就需要思考, 如何将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融合?

过度重视精神和物质形象层面, 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行为层面

这个问题其实是上述问题的延伸。很多企业的所谓文化建设, 就是提炼总结一些理念, 然后去“宣”和“贯”,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员工记住、执行;此外, 很多企业也做了形象设计和实施;再就是员工的关怀, 过过生日、发点儿咸带鱼什么的。所以, 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 只是关注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形象层面, 对于行为与制度层面关注不多, 或者压根儿认为这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事儿。同时, 即便在精神层面的“建设活动”, 也仅仅流于宣传教育的形式。

说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 一个人有病了, 你是仅仅从精神上鼓励他、替他遮盖病容?还是督促他赶紧去医院救治?我们都知道, 重要的是后者。企业文化也一样。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毛病, 就是败坏文化的重要根源, 企业有毛病时, 仅仅教育和遮盖是没用的, 必须从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发现病情、分析原因, 找出治病救人的办法。同样, 一种新文化的产生, 也是一个从实践中“做”出来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喊”出来的, 无论是从上到下, 还是从下到上都是如此。

所以, 只重视所谓思想教育、物质形象和简单的生活关怀, 是我们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误区。长此以往, 一些从业者认为, 这些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的常规活动, 但做来做去还是无法产生良好的“文化建设”效果, 弄得自己不满意, 员工觉得你虚虚呼呼、可有可无, 领导也很不高兴。

因此, 如果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规工作目标转移到制度和行为上来, 如果不能将理念的宣导和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活动链接起来, 如果不能将理念延伸到管理实践中作为实践的指导, 所谓文化建设将一直无法突破老框框, 很难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篇9:文化是什么,文化在哪里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回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提问者事后告诉我,他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

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否则,我想我会慢条斯理地继续说: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衣、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就是文化。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上一篇:初中5分钟英语演讲稿下一篇:浅议如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