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落花生的资料

2024-06-16

课文落花生的资料(精选8篇)

篇1:课文落花生的资料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划一划,写下来。

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师记在黑板上)

⑴ 就词质疑:

如“居然”:

① “居然”是什么意思?

② “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

③ 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

⑵ 就句质疑:

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①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

② 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

③ 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⑶ 就段质疑:

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① 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

② 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

③ 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

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⑴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出示课件。)

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⑵ 从刚才的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可贵在什么地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父亲告诉我们做人道理的一段话:

⑴ “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问:你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

⑵ 学习重点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③ “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人?老师觉得:不管你想做怎样的人,首要的是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对人类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3、他们还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四、小结

1、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可贵 默默奉献

篇2:课文落花生的资料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

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 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 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

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 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 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 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 练习背诵。

⑸ 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 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篇3:收集资料,提高课文预习的有效性

一、借助网络媒体,多方收集资料

小学语文的预习应发挥现代科技的强大作用,借助网络媒体,多方收集资料。小学语文教材的涵盖面广,而很多内容,或因时代久远,或因距离遥远,让学生难免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借助网络媒体,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随时查阅所需资料,预习往往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采取了利用网络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由于徐悲鸿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心理活动。于是,在预习环节,笔者就要求他们搜集资料。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必须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一课笔者要求他们搜集徐悲鸿留学时中国的国情、徐悲鸿的生平资料以及他的绘画成就。在课堂上呈现这些资料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当时国情的了解,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为什么徐悲鸿被激怒后明白“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通过对徐悲鸿生平的了解,学生们更加佩服他刻苦学画的精神,很多学生还把他的画打印出来,拿到课堂上展示,学生近距离观摩了他的《奔马图》等优秀作品,被他高超的绘画技术折服。

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提高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动手动脑、动笔动口的综合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开展合作预习,广泛收集资料

“合作预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工合作,自主预习。“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把学习向课外延伸”。

在教《虎门销烟》一课时,笔者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并和学生一起给三个小组取了三个响亮的名字:梦之队、翔鹰队、超能队,并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查出鸦片等毒品的相关信息,明确其危害;搜集林则徐的生平资料。通过这样的合作形式,每个小组“术业有专攻”,可以集中精力去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这样,课堂上交流的资料必定更加翔实。梦之队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鸦片的外观和危害;翔鹰队按照时间顺序把林则徐的生平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超能队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着虎门销烟的经过,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甚至带来了电影《虎门销烟》的精彩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合作预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知识与信息,让语文的课堂的容量更大,涵盖面更广。

三、贵在持之以恒,重视资料汇总

好的预习方法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收集资料的预习方法贯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使预习、学习、复习形成一个有机循环。

让学生预习,如果老师不去检查,那也是徒劳。[2]为了反馈预习效果,更为了让学生查到的资料能够得以保存,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资料本”。笔者还在U盘中设立了一个“资料夹”,把学生搜集的音频、视频等资料保存起来,每到学期末就分享在班级群中。当学生汇总分享时,会惊喜地发现,我们不仅学好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我们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用查找的资料辅助课堂学习。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一起把课本读“厚”了。

总之,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课堂行进中与他人的思想产生碰撞,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注入活水。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探索、思考、理解的过程,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预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文本的预习是实现有效的预习的方法之一。文章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收集资料法,预习,小学语文,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德永.谈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四川教育,1982(4).

篇4:也谈《落花生》一文的修改

前段时间,有些关心语文教学的人士对《落花生》一文的修改提出质疑,认为“短短不到600字的文章竞修改了30余处,从具体用词到语气表达,从标点符号到句式结构,可谓‘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笔者特地找来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许地山的文集《空山灵雨》,将1927年的《落花生》与当今小学教材中的《落花生》进行对比分析。经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教材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改动:

一是将过去使用而今天普通话中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加以修改。例如将名词“隙地”“姊弟”和“心版”分别改为“空地”“姐弟”和“心”:将动词或动词短语“辟来”“辨出”“动土”“灌园”和“制油”分别改为“开辟出来”“分辨出来”“翻地”“浇水”和“榨油”。再如将“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改为“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将“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改为“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将“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改为“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将“令^一望而发生羡慕底心”改为“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此外,还将带有文言色彩的词如“夜阑”“如何”和“何等人”分别改为“深夜”“好不好”和“谁”。可以看出,这些改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规范准确和通俗易懂。《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先生是五四时期的作家,这篇文章使用的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属于早期现代白话文。早期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作家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基本上都会用文言文写作,因此,他们在白话文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夹杂一些带有文言色彩的语言表达形式,或者使用早期现代白话文所特有而现在已很少使用的词语或词语搭配,这必然与以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为规范基础的普通话书面表达形式和口语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直接选用早期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课文不便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掌握现代汉语书面语。以修改后的文章为范本,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与模仿,掌握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逐步提高读写能力。

教材在另一方面的改动是将一些今天看来语义不够明确的表达方式改为平白通俗,便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将原文“你们偶然看见~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改为“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将原文“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改为“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此外,由于这篇文章立意较深,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又与提倡张扬个性、勇于表现的当代意识有一定的差距,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容易使小学生费解,教材作了一定修改,例如将“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改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原文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理解起来容易引起歧义,似乎“有用”与“伟大、好看、体面”是对立的,而实际上“有用”的事物也可以同时又是“伟大、好看”的,“有用”的人也可以是“伟大”而“体面”的人。经过修改,这篇文章的立意对小学生来说就通晓明白了。

篇5:落花生课文反思

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在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

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篇6:落花生课文读书心得

花生一向都是我喜爱的食物,而《落花生》这篇文章让我对花生有了更近一步地了解,它是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的代表作品。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收获节的夜晚,全家人围在一齐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其中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们明白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要一味讲究外表,要讲究实际的深刻道理。

在文中,父亲是这样描述花生的好处的,他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过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立刻就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明白。”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花生优点的最完美的概括。虽然文中的父亲是在议花生,可实质上是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并且告诉“我”做人要具备花生这样的品格:踏踏实实、品德高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经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也懂得了一个人应当如何去寻求和发现“真、善、美”,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其实,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类,那些“真、善、美”的影子总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就像荷叶、蚯蚓、教师。荷叶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可它却用自我碧绿如玉的叶子无私地衬托着多姿多彩的荷花,为大地增添美丽;蚯蚓总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它默默地松土,让扎根在土壤中的植物茁壮成长,可是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它、赞美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人们对教师真心地赞美,我们的教师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的新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有多少次身患疾病。荷叶、蚯蚓、教师既平凡又伟大,他们都是“真、善、美”的化身。

篇7:课文落花生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许地山一家人利用后院的空地种了一片花生,有很大收获。母亲把花生做成各式各样的美食,还请他们的父亲开了一个晚会。父亲向作者的兄弟姐妹讲了有关花生的道理:花生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下,而不是向像苹果、蜜桃一样把果实高高的长在树上,去炫耀自己的果实,而是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炫耀自己的果实。

由此不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哼着小调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上学,突然我发现一位西装革履的叔叔,他直接把手中的香蕉皮随手扔在地上,一个佝偻身子的老清洁工一声不吭的去捡那些香蕉皮,这让我非常感动。而他身后检果皮的清洁工,那个叔叔瞧也不瞧一眼,或许他会讥笑甚至嘲弄,在他的眼里,清洁工的身份是何等的低贱!可是正是这类身份低微的人,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实在而有用,为着城市的文明创造辉煌。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甚至对别人对社会有害的人。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能那些清洁工一样,默默奉献,尽力为社会多做好事,却不夸耀自己,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美好,人们之间将会多么的和谐和融洽!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2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在尝花生时,父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父亲教导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觉得父亲的话说的太对了,如果光外表好看,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就像绣花枕头一包草,那有什么用呢?再如一个外表看起来又大又白的萝卜,但里面是空心的,这样能吃吗?外表虽然不好看,但一心想帮助别人为人们做实事的人,这才是有用的人。

《落花生》使我想到了常被人类忽视的蜡烛,因为它没有电灯、霓虹灯那样明亮、那样华丽,但是当停电时蜡烛总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驱赶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大。它不会因为自己而把火熄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还是无私的奉献,它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着想,为人类奉献,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做外表美又要心灵更美的人。”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3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落花生》这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我们一家”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我们吃着花生,聊着天,从爸爸的话语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是呀!“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我觉得我们学生就应该做“落花生”一样的少年。但是,总是有这样的一些同学,一旦取得好成绩时,就成天把成绩挂在嘴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就像下蛋的母鸡一样,咯咯好一会。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胜不骄”,更要脚踏实地,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因为有一点成绩而停止前进,那就成了老师常说的“不进则退”。自己留在原地,别人在前进,自然就退步了!

我曾经就是一个讲究吃穿的人,每天一开家门,我就像一只猎犬一样,闻着爷爷又做什么好吃的。有好菜就多吃点饭,没有可口的菜,有时都不吃饭。穿衣服也是这样,挑三拣四,这个不如意,那个不喜欢。常常弄的妈妈手足无措。自从看到了一篇童话,我彻底明白了:说有一匹斑马,十分健壮美丽,他成天和这个比,和那个比。一天竟飘飘然去和狮子比美,最后成了儿子的盘中餐。当狮子吃完最后一口肉时,舔着嘴角的鲜血时说:“我虽然没有你漂亮,但是我有着杀死你的本领。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再漂亮的外表又有什么用?”是的,只注重外表,不充实自己的内心,没有真才实学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所以,我真应该做一棵“落花生”。不求一时表面的光鲜与亮丽,应该埋头苦读,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努力学好本领,只待丰收的季节,真正做一名对别人有用的人。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4

今天,我学了《落花生》一课,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全家在一次收获花生,过了一个收获节,并讨论花生的好处,让他们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想到,人的一生要活的实在,不能无所谓。花生是人人都吃过的,花生的外貌不怎么好看,它不像桃子,石榴那样挂在枝头,并十分好看,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好看的不一定有用。

人有美丽的外表固然好,但心灵美比外表更美。我认为应像课文中的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奉献的品格上学习。就像蜡烛,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就像平平常常的石头,宁愿让别人踩在自己身上,也要铺砌大路;就像橡皮,宁可损失自己的身体,也要为我们擦掉写错的字。

农民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每天在太阳的暴晒下锄地,种粮食,大汗淋淋,但他们虽然长的不好看,却对社会有贡献。相比之下,二楼的叔叔,他却注重外表,整天买衣服,买吃的,甚至是打搅老百姓,张口闭口都是脏话,爱占小便宜,给社会增加了负担。

我想到从前发生的一件小事。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玩了一会儿就饿了,想吃点东西。妈妈听说有一家包子店做的包子很好吃,就带我去了那家店,买了几个包子,递给我一个,说:“尝尝看。”我看这包子黑黑的,就不情愿的咬了一口,没想到,竟很好吃,里软外脆,香香的。我不应该以貌取物。

如果人人都为社会奉献,做好事,不夸耀自己,那么社会将变得多么美好呀!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5

夜晚,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回味这刚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获节的夜晚,他和全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花生味美,有可以榨油,价钱还便宜,大家都喜欢吃它。你看它矮矮地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而自己甘愿默默无闻地埋在地中。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通过这件事想到我们的老师,她们为国家培育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眼角里常常布满不眠之夜所留下的血丝。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6

也是那么几句教诲的话,让读者也从中受到了同样的启示,同样的教诲。读完这篇课文,一股柔和又温暖地微风迎面吹来。一下子苏醒了我童年的回忆。想到我以前,妈妈喜欢把我打扮地像画中走出一般,可我却不怎么爱看书,外表华丽,心里面却犹如一堆稻草。《落花生》就像一盆凉水。想象一下,我正穿着美丽的裙子的时候,它从天而降。我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有多惭愧。

有时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模板模特。没有头脑,不会思考,对世界一无所用,一天到晚被别人打扮,一会儿穿纱裙,一会儿穿时尚套装。

虽然会被别人羡慕身上那昂贵的衣服,但没有知识永远是一堆没有用的废物。

应该像《落花生》里的花生那样,虽然外面一点也不好看,可它又便宜,又很受别人的喜爱,并且它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各种各样的吃法。小小的花生,给人们带来欢乐!它们是多么光荣贡献,是多么朴实。

所以,我要从《落花生》中采集一句父亲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因此,从那天读完《落花生》一文之后,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也要我同样领悟到,我们要打开心窗,放开眼界去看更多地书,从书中了解世界,学更多地知识,做有用的人!要外面也美丽,内心也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

篇8:《杨氏之子》课文背景资料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遗闻轶事的杂史, 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444) 撰写, 梁刘峻 (字孝标) 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 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 又名《世说新书》, 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 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 今传本皆作三卷, 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 小说。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 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 文笔清新隽永, 描写生动传神, 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 价值很高。

(选自《百度知道》)

上一篇:打电话与接电话应该注意的礼仪下一篇:机关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