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机制

2024-06-17

员工培训机制(共8篇)

篇1:员工培训机制

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大批素质优秀、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脑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高层领导及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良好,文化层次也都在MBA、本科、大专、中专、技校等等,受过高等文化熏陶,良好综合素质教育,并拥有极强的管理能力、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公司针对基层员工普遍存在的学历低、技能差、缺乏纪律性、流动性强等问题,我公司着重打造基层员工团队建设,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激励,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素质是企业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推进基层建设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恩想政治建设和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国家大型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集中表现为:基本理论功底肤浅,科技文化基础薄弱,心理素质不强,复合型人才较少,这是制约基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我公司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作为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培养造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思维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员工。首先,每月有专业的培训导师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学习、培训,培训的基本观点就是培训是一个综合而不是独立于工作和公司整体以外的行为,其中的基础是企业的高层管理领导(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董事等)的培训意识,而培训的关键是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和的业务骨干。主要在于人格的素质教育与职业专业技能,培养员工积极心态,找准工作目标导向,目的意识和问题意识,并注重员工潜能开发,加强团队协作。我公司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高新的生产技术设备与先进的流水线,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以视频教学片为主线,创新培训载体,建立完善了中心、部门、班组的三级培训制度,从新进员工岗前培训、到部门流程、制度学习、再到班组现场带教,引导他们逐歩达到工作要求。按照具体培训原则:

1、厂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2、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员工通过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表现获得激励性培训和发展机会。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品德修养、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等。

(1)企业文化培训: a.让员工了解厂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厂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基本政策、经营规划及厂经营状况等,b.厂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职责范围; c.厂的各项业务工作程序。(2)管理理念培训包括: a.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 b.成功企业及成功人物的先进经验; c.当今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学术科技成果。(3)品德修养培训包括: a.形体、待人接物;

b.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c.责任感、工作态度;

(4)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包括: a.生产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 b.当今国内外同行业相关的先进学术成果; c.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

4、培训形式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两种。在岗培训分为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两种。采取自学与厂有组织培训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因地制宜,注重效果。

(1)员工的自我培训。

a.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厂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b.厂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等。(2)岗前培训

a.被厂录取试用的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厂组织的岗前培训; b.岗前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培训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两部分。(3)在岗培训

a.厂根据工作需要对在职员工组织不定期的不脱产培训。在岗培训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品德修养、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

b.厂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优秀员工进行脱产培训。(4)厂鼓励员工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业余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水平。

5、培训形式: 采取听讲座、学习分析资料、讨论、录音、录像播放、示范演练、图片展览、实地参观、案例研究、会议、上岗实习、拓展训练等。

6、培训和考核

(1)每年年初,各部门应将半年或全年部门员工培训计划报厂厂办,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2)参加培训的员工应接受厂的考核。(3)员工的考核成绩将保存在本人的员工挡案内,并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7、培训效果评估

(1)厂办负责组织培训结束后的评估工作,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培训效果评估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给厂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培训结束后的评估要结合培训人员的表现,做出总鉴定。可要求被培训者写出培训小结,总结在思想、知识、技能方面的进步。

(4)评估方法:采取汇报、问卷调查及绩效评估的方式进行,以此检查员工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变化,员工对培训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利于改进今后的培训工作。

8、培训费用

(1)厂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培训,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可根据厂实际情况调整相应数额。

(2)外派培训人员的工资待遇、费用报销由总经理决定。对于厂予以报销的费用,原则上先由培训员工本人支付,待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回厂报销。培训人员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按厂报销规定报销。

(3)员工内部培训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其次,公司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激发一线员工工作热情,分别制定了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也相应的制定了奖惩制度。基层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绩突出,在一线人员中起到了表率和模范作用。经过评选活动为广大员工树立学习的楷模,营造争当先进,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公司还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设计实际可行的薪酬方案,企业内部不同的员工,其个人偏好也有所不同。对于认为应当培养核心员工的人公司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对于一般员工,收入方面的奖励可达到其努力工作的目标。

公司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内部沟通与协调工作。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我公司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员工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上下畅通的言路,使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能够就一些分歧进行沟通,对那些关系员工利益的事情进行协调,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沟通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推进基层建设的创新发展关键要靠人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抓基层建设,着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脑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着“做良心食品,立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为企业使命,极力打造一个“团结奉献挑战极限实现自我快乐工作”的积极团队。”

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篇2: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公司不断地发展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公司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机制,目的是为了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的认知,提升自身个人能力,迅速让员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变化及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态培训。

1、知识培训

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 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品牌文化、基本政策等,让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技能培训

不断实施在岗员工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地应用、发挥和提高。

3、心态培训

不断实施个人心态能力、人际关系、价值观等的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前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理的需要。

二、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分为内训、外训。

1、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1)新员工入职培训(2)岗位技能培训(3)心态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 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向综合部提请培训需求及内容。

2、员工外训

公司针对员工工作需要,会安排员工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在 公司以外进行培训。

三、参加培训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参加培训人员的权利

(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员工有权要求参加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

2、参加培训人员的义务

(1)培训员工在受训期限间一律不得归于规避或不到。对无故迟到和缺席的员工,按本公司考勤制度处理。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综合部保管备案,并将所学内容分享到团队中去。

四、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成效,公司将会进行培训后的考核,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实操及口试

1、培训完毕后,公司会把考核内容发到综合部,员工到综合部了解考核内容后,经复习须参加公司的培训考核。

2、综合部会提前三至五天通知参加考核的员工应试,并告知考核形式,如第一次考核不合格,可再有一次复试机会。

3、如两次考核不合格,试用期员工不可转正。正在申请晋升的员工也暂不符合晋升要求。已入职员工的绩效工资会经过培训讲师、直属上司及副总经理审议后再在当月绩效工资中作相应增减。

四、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综合部负责培训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基本程序如下:

1、培训需求分析

2、设立培训目标

3、计划培训项目

篇3:探讨煤矿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机制

1 煤矿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想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永葆生命活力, 保障未来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同样在煤矿企业中, 要想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高效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 加强对煤矿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 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具体来说, 强化煤矿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 能够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以更好的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三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构建良好企业文化。

2 煤矿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机制

2.1 上岗培训

由于煤矿企业作业的特殊性, 因此在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时, 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作业的相关培训, 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说明, 并告知员工相关的注意事项, 强化员工对安全作业的认知, 提升安全作业意识;其次是要加强员工对岗位的认识, 严格规范其工作, 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岗前专业技能培训, 及转正考试等, 对于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发现, 并予以指导, 定期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等。

2.2 在职培训

2.2.1 规范管理特种作业

在员工上岗后, 企业要严格监督其作业过程, 并严格审查及考核其办证情况, 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矿井特种工作人员, 由于其工作风险程度较高, 在对其进行培训时, 要采用培训及复训等方式进行, 由此来保障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符合工作需求的专业技能, 及综合素养等, 以保障其安全作业。此外, 要鼓励员工多参与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考试培训, 尽可能使每个特种作业人员, 甚至煤矿员工, 都能持证上岗, 同时还要严格证件的发放过程[1]。

2.2.2 注重煤矿五职矿长培训

煤矿矿长, 及分管生产及技术等部门的各副矿长, 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为了提升煤矿企业管理水平, 在保障煤矿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 要定期对以上五职矿长进行外出脱产培训, 以提升其管理能力, 进而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

2.2.3 落实矿井质量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煤矿企业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 其面临的问题也日新月异, 因此因把煤矿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 当做长期工作来对待, 对于部分重要岗位,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 要加强对员工矿井质量标准化内涵, 及矿井质量管理流程的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 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 制定出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 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2]。

2.2.4 强化员工专业素养培训

煤矿企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 还必须不断的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煤矿企业员工开展煤矿作业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不断丰富员工的煤矿作业相关理论知识, 增加其作业技巧, 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其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 自觉的遵守煤矿作业的相关规定,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从而保障煤矿作业安全高效。最后还要对加深员工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 以促使其安全守法作业, 避免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3]。

2.2.5 强化员工培训考核及评估

如何检验煤矿员工的阶段性的工作效果, 强化对其的培训考核及评估, 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煤矿企业要想提升生产力及生产效率,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 明确各岗位职能, 将责任具体化到个人, 对于考核优秀的员工, 要予以相应奖励,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 要予以相应处罚, 由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工作效率。

3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 煤矿企业员工有效的培训机制, 不仅能极大的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 保障煤矿作业的安全、高效, 还能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 对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大对煤矿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机制的相关研究, 有着深远意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尤其是在作为我国重要经济支撑的煤矿企业中渗透, 煤矿企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 当前面临着较大的发展瓶颈, 加快煤矿企业的转型, 成为解决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的素养, 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机制, 对于煤矿企业的顺利转型, 及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就煤矿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煤矿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机制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煤矿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耀华.浅谈煤矿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及有效途径[J].科学之友, 2010, (03) :67-68.

[2]刘婷.煤矿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及有效途径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4, (22) :127.

篇4:略论企业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企业管理;员工培训;激励体制

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员工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跳槽、离职等行为随时有可能发生,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作为企业,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骨干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机制进行探讨,以求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员工期望值过高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步入社会,劳动力的成本逐年上升,一方面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而另一方面却有很多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其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像其祖辈、父辈那样能吃苦耐劳,脏活累活不干,没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不乐意做,薪酬低的也不做。这是当前用人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员工对企业薪酬、发展前景期望过高,进入工作环境后发现与自己心中的愿景相差甚远,长此以往便丧失工作激情,应付工作的情形隨处可见,严重的甚至直接离职,给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1.2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企业的管理体制过分关注薪酬而忽视了员工的培养及员工的个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知识与财富紧密结合,很多企业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常见做法就是加薪,即通常所说的“高薪留人”,但这一举措是否能够真正能够留住人才,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你可以高薪留人,其他企业一样也可以,当其他企业的薪酬高于你的薪酬时,员工便会选择跳槽,因此单纯的依靠高薪留人是行不通的。

2.培训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因管理不善,内部活力不足,运营效率低下,事实证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培训激励体制。培训与激励体制的缺失一方面会造成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另一方面激励体制的缺乏会使员工在工作中缺乏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动力,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每日消极的应付工作。出现这种情况后,企业的优秀员工为了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而离职,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受损,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企业建立培训与激励机制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员工从开始进入企业工作到其真正的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鉴于目前多数员工都希望进入企业工作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升,并得到重用。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这一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对员工入职后的培训,晋升等各方面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看到希望,看到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员工,一个企业的员工不需要个个都是尖子,应对不同员工的个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着重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队伍,队伍里应既有适合做科技创新的员工,也有能够做基层工程施工的员工,还有懂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员工。二是建立导师制培养员工,通过挑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技术骨干组成企业人才培养导师团队,并组织导师团队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员工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及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和导师进行学习,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企业应给予相应的加薪或者升职。三是制定完善的员工培养、考核和晋升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人尽其才。

3.2企业激励体制的建立

3.2.1引员激励体制的建立

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引进优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为了能够引进优秀人才,企业必须加强引员激励体制的建立,保证企业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前来加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企业引员激励体制: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企业,努力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吸引人才。二是努力增加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有资本用于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加盟。三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入企业后自身必将能够有较好的发展机遇。

3.2.2留员激励体制的建立

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对企业而言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和正常运营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体制来留住企业的员工。这里既要通过改善企业自身问题,留住员工也要时刻关注一些别有用心的猎头公司挖走企业优秀的员工。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提高薪酬水平留住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高额薪水这是公司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发他们更加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创新的机会。三是为员工考虑,实行带薪休假或调休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这是因为员工也有自己的私生活,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处理,长期的连续工作必将导致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满。四是事业留员与感情留员。报酬留员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在报酬激励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应该提倡“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

3.2.3用员激励体制的建立

企业吸引员工和留住员工不是企业的终极目的,而企业真正的目的是在吸引员工和留住员工的基础上如何使用员工,利用员工,作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把他们的智力、能力最大化地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物质激励,主要是报酬激励。企业员工报酬应该依照其工作的绩效而定,提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按照个人工作的量与质来确定其报酬的多少;认清个体需求差异,多种激励并举,重视精神激励。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个体,他们的需要、态度、个性等都有不同之处,必须具体了解每个员工的需要,具体需要具体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李淑珍.浅谈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1):66-67.

[2]李浩.激励机制背景下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136-136.

[3]李向秀.BS公司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案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2.

篇5:发电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发电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任何一件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因此,保证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保证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强运行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发电企业运行员工的培训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运行员工的培训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电力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一)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发电企业的建设均倾向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加上各大发电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加强技改,使发电企业生产环节技术含量明显提升;目前的发电企业正走向商业化运营,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电力市场化运营将为电力企业带来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挑战,电力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在素质、能力、专业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员工的技术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重学历轻能力的现状。

电力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公用型、装备型产业,在电力生产和市场竞争

中,职工劳动中含有越来越多的智力成份,电力企业越来越趋于运用高技术生产,更需要职工的创造性参与。传统的岗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将应运而生。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诸如“市场竞价员”、“市场营销员”、“网络管理”、“项目经理”、“法律咨询”等职业岗位将受到企业青睐。而传统的职业岗位在职责内容,在管理、技术含量上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如发电厂的运行人员将被要求具备多专业才能,具有全能本领,即不仅通晓热动、电气、机械等专业知识,也应熟知计算机应用、电网技术和具备灵活的事故处理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专业知识、领导知识、有关管理知识、法律法规、成本控制、财税知识、金融知识;生产人员必须熟悉和精通本岗位和相关专业业务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实务以及有关的管理知识。市场化要求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转向重能力、重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全面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由学历教育向技能培训的战略转移,加大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基本要求。

(三)电力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迫切性:

目前在电力企业中,知识滞后的现象十分突出,从一般的管理人员到企业的各级领导成员,均急需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近年来,发电企业快速扩张,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相继上马,但事实告诉我们,所获经济效益并未按比例增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未能相应升级,管理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委,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知识管理功底不扎实、知识老化、知识结

构不合理、学风漂浮,对电力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更缺乏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企业的部分员工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对企业推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改革思路不适应、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管理收效不大。在电力企业中,不仅生产技能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正规培训。因此,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它始于员工,终于员工,旨在于改善员工素质和行为表现,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实力。注意发挥学习对人的素质的提升功能,把学习作为提高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谋求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长计议,舍得投入,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让职工业务素质切实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分析

开发人才主要途径是教育、培养、知人善任,积极引进人才,大胆推荐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以及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并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电力企业的人才资源的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上,生产经营应以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前提,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提高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当今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培训激励不足现状,我认为归根结底在机制,现有的培训激励机制存在以下缺陷。

1.多年来,缺乏一项鼓励学习的制度。学习不仅仅是学理论,而且是学技能。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要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设

备、电网的运行检修水平、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随着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生产一线的工人,越来越形成了凡事依靠厂家的惰性心理,缺乏处理事故的能力和责任感,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微机保护这样的智能化产品,动则一个电话,要么换芯片,懒于查回路,这样虽然既节约时间,又节约人力,殊不知,我们的工作责任心、我们的学习力也日益消退。“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企业内部缺乏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机制,长此以往,抑制了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更没有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因而我们亟待建立一种制度来促进学习,培养学习力,让我们重拾失去的好传统,打破依赖心理,自己动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供电可靠性。

2.学习是运动,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从没有将学习和考试作为一项制度制定下来,长期化、规范化。要想提高全员素质,只有靠长期学习、靠长效运行机制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而不能搞运动式的学习,运动式学习容易造成专业、人员、岗位的学习盲点,不利于全员学习,不利于团队学习,而且缺乏对职工考核的信服力和激励力。

3.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短期内可建立制度,将培训纳入考核中去,使所有的管理者有培训下属的责

任,并在自己部门中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保证受训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环境中。

4.缺乏学习的压力。首先是行业优势,电力系统的职工由于行业的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二是只奖不罚,缺乏压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效果只所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只奖不罚,学历教育是这样,技术比武更是这样,职工从内心里缺乏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意识,缺乏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精神,缺乏为企业争光的荣誉感。对于选拔落后者,企业又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很大一部分职工产生宁愿选拔不上的念头,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二)电力企业建立培训激励机制的迫切性

通过对培训激励机制不足现状的上述分析,我认为:电力企业员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满足现状、缺乏压力感、危机感现状,缺乏培训激励机制,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向前发展。纵观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普遍存在培训投入大,培训效果不佳现状。能不能主动学习、接受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等等,都应与工作绩效、职业发展相关。因为强迫或控制是不会发生真正的学习的,那么如何扭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局面呢?只有靠培训激励机制。电力企业亟待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建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机制,营造一种“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锻造出一个有竞争实力的电力企业。

(三)两种培训激励模式 1.外在激励模式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通过内在“潜移默化”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激发潜力,调动积极性。包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价值、挑战性以及工作者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类似精神激励。如成就感满足感等内在激励方式效果持久,但见效缓慢。外在激励指对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资金福利以及提升机会,类似物质鼓励。主要有竞争激励,参与激励等,其优点是,见效快,但不能持久。外在激励由内在激励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外在激励的概念基础就是:激励是独立于工作之外的,要么是薪水、要么是升职,激励跟工作本身毫无关联;激励就是“出卖劳动,换取报酬。”如果有人给你十美元,它并不能刺激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你想要的只是十美元而已。与之相反,内在激励却和工作本身血肉相联,它能激励你精益求精。将培训与员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就是通过物质激励的手段,鼓励职工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

激励,如上浮工资、增加津贴、增加年津和一次性奖励等。负激励,如下浮工资、一次性罚款等。通过与物质利益挂钩,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职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要将培训结果同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将考试成绩和培训考核做为一种激励,并同岗位工资挂起钩来,从而打破“同岗同酬”的局面,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2.内在激励模式

非金钱奖励属于内在的附加报酬,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但不能直接获得的报酬,属于隐性酬劳,分为职业性奖励和社会性奖励。职业性奖励又可以细分为: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等等;而社会性奖励由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因素构成。这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外在的金钱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久,处理的不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反作用;而内在的心理激励,虽然激励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一经激励,不仅可以提高效果,更主要的是具有持久性。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和知识型的员工,内在的心理报酬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工作满意感度和工作成绩。

3.与绩效评估相结合

员工的业绩取决于自身努力程度和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培训和学习,如何才能促进职工去争先恐后的自主学习呢?那就是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个人的努力、培训结果、素质提升与绩效评估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为今后晋升和加薪的依据,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培训后的希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4.电力企业培训激励模式的选择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不同的激励理论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适用条件,外在激励更加适合当前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普遍使用、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侧重于外在的培训激励,并不否定内在激励的有效性,但在特定的条件限制下它是最适合的。

三、制定保级考试制度,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在电力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呢?那就是将学习和考试定为一种长期性的制度,并将考试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探索构建具有电力特色,适合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状况的培训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奖励来促进职工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年轻有为、高学历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培养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考核来增加职工学习的压力,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有混日子、吃大锅饭思想的相对消极的职工,无疑是一个较好的促进。从企业层面上,最终达到“以考促培、以考促学”的总体目标,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水平。根据电力系统职工的特点,一次性的奖励对优秀的人员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对落后的员工更起不到鞭策作用。因此,抓住职工对岗位工资的心理敏感度,将学习培训考试的成绩尝试与工资的岗级挂钩,使处于同一岗位上的不同人员,根据成绩实行不同的岗位报酬,并将考试做为一种制度列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中,避免运动式的学习,打破“同岗同酬”的分配机制,收到较好的培训激励效果。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现状下,培训结果与员工物质利益挂钩,是效果最

篇6:试论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

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人员储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发挥着

重要作用,通过员工培训,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何建立员工培训长效培训机制,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适应工作岗位,笔者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员工队伍作整体素质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与持续稳定。作为企业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技术,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经常性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日常培训为主,形成培训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培训工作中,加强典型事例宣传和典型案例学习,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作为实施员工素质工程的载体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结合实际采用现场培训方式和手段,提高员工熟练掌握、运用岗位技能以及解决生产经营难点、热点、重点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是抓好小改小革等技术创新活动。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群众性劳

1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和员工关心的热点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技术等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管理是有效保障。

搞好员工培训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把员工培训当作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来抓。加强培训工作管理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的有效保障。首先应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在政治上加强领导,在工作上大力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保证,积极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开展培训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其次,搞好调研分析,掌握员工的真实状况等有关信息,为开展培训工作和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成立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其他公司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的研究解决。在人力资源部设立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和在各部门设置兼职培训员,负责人才发展规划、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其他培训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是抓好培训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对于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兼职培训员的管理,要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规划、计划和落实培训工作要求。对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加强管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搞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每年采取调查问卷、日常观察法及工作任务分析等方式,对员工队伍结构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专业工作特性、培训需求等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效果和有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抓好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在培训中落实“培训学习—考评—效果跟踪—提出改进方法—落实整改”的闭环式管理。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培训老师、参加培训的人员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加强考核,重点落实在取得的实效,特别是所学知识的运用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通过信息反馈,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切实达到效果。

抓好日常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工作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形成标准的培训工作方式,就是实现了培训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方式是有效措施。

培训是潜移默化,需要反复的、常年累月给大家灌输,企业要想真正利用员工培训提升效益,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运作流畅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约束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提高学习自觉性。

一是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结合员工岗位实际,开展学习心得评比、理论知识竞赛、技术问答、技能比武等各类培训主题活动,从教育培训费用中拿出一定的经费进行表彰奖

励,增强经常性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活力。

二是教育培训要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让员工在活动中受教育,激发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引导员工增强经常性教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三是利用典型事例和案例的学习,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大力宣传劳模、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充分运用典型激励和荣誉激励,弘扬正气,在全体员工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引导员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优秀事迹,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四是培训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增强方式灵活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结合岗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形式上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搞好定期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日常培训和自我教育。定期组织培训考试考核,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性。

五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针对员工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新进员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多进行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其他员工,重点在于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接受,通过加强培训,使他们感觉到知识在更新、能力在提高,从而激发工作热情。

六是实施奖惩制度,严格考核。按照学习培训计划,严格督查落实情况,严格考核。对坚持参加培训学习和坚持个人自学的,以提高本职工作能力为重点,结合专业对口,学用结合,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通过培训学习,对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给予晋升重用,树立正确导向,激发员工努力学习,不断自我提高。

四、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企业培训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企业管理、团队、技能、素质、职业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培训工作就应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既不能单一,也不能大而全而空,无法达到培训实际效用的目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把培训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建立完善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建设,企业的培训工作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分类落实培训工作。

结合实际,对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可以由公司组织外出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党性修养、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学习新科学、新技术,提高开拓新领域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等。对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辅之以外出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使之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高开拓新、参与市场竞争、规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对一般管理人员及员工,主要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适时选送优秀人员外出培训,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规程、规范、方案措施的学习,提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新进入公司的员工,主要培训内容以公司发展史、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为主,结合学习火力发电厂基本流程、安全生产及公司机组基本情况等。

(二)结合实际,督促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按照公司培训工作规划,督促各部门拟定计划,加强内部培训,主要采取自学、专题研讨、讲座、集中培训、进行多岗位培训和跨专业培养、指定专人帮带培训、聘请学校老师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到公司组织培训。为搞好培训工作,适当利用外部培训,主要是外出考察收资、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计划落实、国家规定的持证上岗和特殊工种培训等。加强后续学历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在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中给予认定,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内部培训师资队伍的建立,以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等为主,担当课题负责人,在培训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公司实际讲课,使参加学习培训的员工易于接受和掌握,达到预期目的。

(三)落实培训评价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篇7:创新校本培训机制

——抚宁职教中心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准备知识的训练中完成,只能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校本培训以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成为教师继续发展的主导取向和自然选择。我校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建了适合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转变观念,树立校本培训服务意识

教师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学校。学校为教师提供校本培训服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理所当然。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服务质量?这是学校领导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育型向专家型转变;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从教学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教研、科研型转变;从学科知识型向综合知识型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注重知识积累向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应用能力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欢迎的?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角度展开对校本培训的审视,这一角度的转换,学校确立了改革创新校本培训的新视角,使校本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成为可能。

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总之,就是要改革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为此,我校分析总结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面积、全方位展开调查,摸清教师的发展需要;然后以课题形式展开研究,探索校本培训新机制。相继开展了师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和教师教研训一体化研究。最后以教师是否满意和得到发展作为衡量校本培训工作成败的主要指标。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寻求促进校本研训开展的有效载体,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目前校本研训中存在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的着力点在于引导教师主动发展。而学校中存在的教学、研究、培训相脱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师成长需要。于是学校开始寻求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简称教研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养模式,是指学校让教师在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新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并且围绕研究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使得教学、研究、培训互相关联,形成一条龙,然后通过研究、培训把取得的成果又应用于教学实践,再反思总结,形成主题,进行研究,开展培训,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从而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首先,成立职责明确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学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和教科室联手操作。校长对校本教研训一体化实施,负有规划计划的责任,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教务处和教科室负有指导实施的责任,要依据计划、方案组织好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活动。

其次,确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目标。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愿望,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潜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分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实施和推广新课程能力的教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与发展。具体目标: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重点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基础、目标、任务,增进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功能,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岗位培训和实践探索,苦练内功,使广大教师初步具有较强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研训,使广大教师尽快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合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效率。

第三,建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制度。

1、工作制度。即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实施人员、参训人员、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

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台《中山小学教师教研训手册》。该手册共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过程内容记录、研究数据收集、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是讲座(每周一书)和主题发言记录,包括记录主要内容、评析、相关资料积累等栏目;第三部分是自我研究主题,包括资料汇编、形成综述、拟研究课题提炼等项目;第四部分是杂感录(教育教学反思);第五部分是种类研究成果附录,包括收入课题方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论文、种类证书等。通过这一手册,可以清楚看到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活动的收获和发展状况。

(2)进行学分制考核。把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勤、绩、能等各项进行量化打分,进行考核,规定每学期青年组教师150学分为达标,中老年组110为达标,然后每多40分,算上升一个档次,不封顶,年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建立各位教师独立的发展性个案。记录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情况、收获、体会等。

3、程序操作制度

根据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操作程序制度。对于青年组,从直接培训入手,然后让教师根据接受培训后产生的体会和想法,联系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逐步探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然后以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后发现的新问题为起点,进入第二轮的教学、研究、培训。即:开展新课程培训——交流培训体会感受——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确定主题开展研究——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发现新的问题——继续学习培训。

对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则直接从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入手,总结经验,包括优秀经验和需要改进的缺点,然后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教研训一个回合完成后,再确定新的主题开展新一轮的教、研、训。即: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确定研究主题——设计新式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梳理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培训。

(二)创新教研训一体化操作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提出校本研修十大行动策略: 研读反思——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反思笔记;

课案会诊——对某一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会诊、再实践、再会诊,以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使其获得感悟;

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想与解释;

同伴互助——对课改中难度最大、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同伴协作攻关; 教师论坛(专题辨论)——由学校或培训机构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选择某一主题举办论坛或专题辨论;

专业引领——由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参与并主持的专题讲座、现场辩论、专题探索、课题实验等研修活动;对话交流——专家或培训者当面回答解释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风采展示——教师系统整理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案例,采用结集成册、个人网页等方式公开展示;

校际联动——学校联手研修,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通过这些策略促进教、研、训的不断磨合,发挥更大的功能。

三、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根本,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一)按需施训,分层分批开展

培训内容模块化——制定有分有合的培训内容,设计了四个板块:教育教学理论板块,包括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现代课程论与课程改革、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学习风格论、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等内容;教育实践与考察板块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教学统计学与学科教学研究、系统观摩导师授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系统进行本学科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操作、定期进行公开教学,本地及外地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思路及教学艺术考察等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板块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专题研究探索板块包括名师专题研究与名师专题讲座等内容。

培训内容层级化——开展了“分学科专业培训和跨学科统领整合”的校本研训活动,在以教研组为主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研修”的同时,组织全校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在学校内开设以下校本研训班:多媒体课件制作班、三笔书法班、数学奥赛培训班、文学艺术欣赏班、班主任工作艺、心理健康研究班等。各培训班负责人将在学期初制定好培训计划上交学校审核,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动员,组织至少两周一次校本研训。建立校本研训超市,设立菜单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由老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双向选择,实行柔性流动,使校本研训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将“众口难调”这个问题解决好,营造教研氛围,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师训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拓宽培训渠道,形式多样化。

1、课堂研讨式。一般结合教研组活动或学科组活动开展,它不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说课、评课,而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专题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抽签上课——讨论交流——修改教案——再度上课;又如“同课异构”,即几名教师同上一个内容但可以不同构思的课。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有效性的不同,对某一个专题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讨。

2、教学沙龙式。面对不断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面对新课程,教师有很多话要讲,有很多困惑要交流。沙龙形式就很适合教师的平等交流、问题讨论。我们采用“同读一本好书”、“教学问题大家谈”等主题沙龙活动。在“教学问题大家谈”的主题沙龙上,新教师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教学或管理方面的困惑,学校的教学骨干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一作出解答。因为大家谈的是教学经验,新教师容易听懂,也易模仿,这样的沙龙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同。

3、网络交流式。针对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我们把网络引入校本培训,作为培训的一个平台。我们通过网络,组织老师共同观摩名师课堂实录,实现和名师的对话交流,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班级管理的探讨等。

4、反思实践式。反思实践,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和解决自身发展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合理性。它尊重了教师个人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形成健康的发展心理;它可以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它可以促进教师从理论到行为的跟进。

5、师徒结对式。为使师徒结对制度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近来来,我校对师徒结对制度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或多个师傅同时带多个徒弟,改为“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具体做法是:学期初,学校给新分配来的教师认定一位教学业务上的师傅,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协议。师徒双方要坚持集体备课。备课时,师傅先把自己历年来觉得比较完善的教案给徒弟作参考,并结合教案给徒弟疏通教材,让徒弟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傅放手让徒弟根据自己的感悟修改教案。每周要求徒弟听师傅两节课,语文要求听完整的一篇课文,听完后再搬到自己班里去上,并写出听课心得或教后心得。师傅每月至少听徒弟6节课。通过听、评课,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纠正和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自主规划,正确定位,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做到规划先行。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性。其次是定位准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准确定位。第三是自主。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当前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把校本培训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引领教师从学入手,进而达到乐教境界也是教师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

首先是确立教师发展指标。为了让教师能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目标,学校提供了教师发展的目标参照系。目标层级分成A、B、C、D四类。A类教师是校内的佼佼者,对外代表学校水平;B类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进取意识强,是学校的骨干教师;C类教师虽能胜任工作,但进取意识不太强,成绩不突出,是自主发展中急切期待的对象;D类教师大多数是不思进取,业绩平平者。分别从师表形象、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教育信息技术、落实新课标、文化品位、教学研究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了标准。该表还设置了评价反思,以及教研组长寄语等项目。面对这种系列目标,既让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又让教师明白他们发展的起点及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让教师在客观地自我分析和定位后,依据自身的基础状况,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自主提升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校本培训教师发展评价表,以自我评价为主,不作为教师考核、判定优劣、评先树优的依据,重在引导教师定期纵向比较,感受校本培训给自己带来的新变化,领悟心灵得到滋养的愉悦感,享受做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和无限创造性,实现心灵滋养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发展的多重目标。

(四)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同步展开

在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滚动推进的同时,校本培训在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中全面展开。要建立三级联动的绿色通道组织体系。学校要从大局出发,制订五年校本培训发展规划。在校级设立校本培训技术服务团,如成立“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创建研究小组”,由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退休教学专家、外聘兼职专家等组成,主要工作:各类课型教学策略指导、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学科与学科特色创建。明确各责任人和工作成员的责、权、利,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工作研讨和调研制度,由教务处负责,将年级组和教研组等力量有效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评估研究,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建议。小组是指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培训学习和研讨,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个人是指通过导师制,师徒结对展开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发展。

篇8: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建设探索

一、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对人才培训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同时, 有些员工未能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公司及个人的意义, 甚至产生一些诸如“培训浪费我的时间”“培训没有用”“培训是疗养”“闲人才去培训”等错误观念, 严重影响企业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员工培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对员工任职能力缺少明确的要求, 培训工作缺少统一规划和量化要求, 员工不知道提升的目标和差距。二是对员工的素质能力缺乏有效评价手段。由于绩效管理不到位, 对员工素质能力不能有效评价, 薪酬分配方面也不能体现员工能力素质的差异, 较大程度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三是员工培训结果缺乏一体化应用机制。员工培训情况与个人职业发展、岗位晋升、薪酬分配等没有有机结合, 培训好坏对员工个人影响不大。

二、培训激励机制建设的措施

1.严格岗位任职资格。岗位任职资格是是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有效实现, 任职者必须具备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 岗位任职资格既可以有定性描述, 又要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能力等级要求, 如管理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 (职业) 技术资格证书, 技能岗位要具备相应的技能等级鉴定证书等, 对于未能满足岗位任职资格的, 在薪酬分配、绩效管理等方面予以扣罚。明确岗位任职资格, 既是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 又为员工了解自身能力不足、明确学习或培训目标提供了方向。

2.明确员工培训标准。国有企业一般来说, 内部业务机构相对庞大、人员配置数量相对较多、岗位种类设置相对较多且分工相对固定单一, 因此,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抓培训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建立内部明确的各级各类员工培训标准和要求,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课时等, 让各级各类员工对自己的中、长期培训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如明确管理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主要培训内容为国家法律法规, 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等;技术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天, 主要培训内容为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等;技能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天, 重点培训现场操作技能和新工艺等。

3.落实培训主体责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是队伍建设的归口部门, 各专业部门是直接的劳动用工部门, 也是对本专业范围内员工能力素质和不足最为清楚的部门。在人力资源部门搭建统一培训平台的基础上, 要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人才培养主体责任, 将员工培训和素质提升情况纳入各专业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充分调动各专业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培训工作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4.加强培训实施考核。员工个人层面, 严肃培训纪律, 将学员培训考勤、遵章守纪、学习研讨、作业和成果提交、考试成绩等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专业部门层面, 强化监督考核, 重点跟踪通报各部门培训计划执行、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等。培训实施机构方面, 加强综合考核评价, 重点检查制度建设、队伍结构、师资数量与素质、培训项目管理等。强化培训质量评估, 促进培训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所有培训班要进行反应评估, 3天及以上要进行学习评估, 30天及以上要进行行为评估。

5.强化培训结果应用。建立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积分管理机制, 明确积分标准和积分规则, 建立全员培训积分档案, 年度培训积分未达标准的, 员工不能岗位晋升、转岗, 不能参加职称评定、技能等级鉴定、专家人才选拔,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不得高于C级。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和发展的一体化机制,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晋升机制,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上一篇:社区民主监督制度下一篇:XX年初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