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2024-06-11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精选6篇)

篇1: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学校是唯一不受革命影响的阵地。今天的教室和维多利亚时代没什么两样 我们高估了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了长期影响。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下达了一个: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关注教师如何在简易多媒体和交互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优化导入、讲授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成效 本课程的结构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入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的评价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应用原则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

从单个媒体到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分类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计算机加电视机

多媒体计算机加实物展示台

多媒体计算机加投影仪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触摸电视

多媒体计算机加交互式电子白板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加上网本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加IPAD ·移动学习环境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二、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方面的作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给养”:自由探究空间

交流协作空间

知识建构空间-----作用有:

·满足不同认知风格 ·强化情绪表达 ·增强真实感 ·呈现系统逻辑 ·增强体验和互动 ·形成集体记忆

三、信息技术应用误区 ·内容传递:“人灌”与“机灌” ·互动方式:“一言堂”与“无言堂” ·组织结构:“中心化”与“边缘化” ·信息反馈:“代表性”与“盲目性” ·情感交流:“一眼情”与“幕后情” ·注意力:“貌合神离”与“目不转睛”

四、信息技术应用原则

·实效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要 ·适宜的原则——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辅助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始终是主休 ·适度的原则——生成与预设 ·开放的原则——分享与积累 ·最小代价的原则——成本与效益

篇2: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姓名:苏国荣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美术

所教学段:4--6年级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肃北县县城小学

作业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教学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我觉得信息技术融入以来,美术课堂效果大为改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创新思维,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有利平台。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优化美术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教师教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便于教师操作,有了强大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我们可以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创设更具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1、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增大了教学容量。

美术课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它以独具特色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欲望。在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因受时间条件等限制,常常以课本为主,辅以挂图、范画、一些事物等为教学用具。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所能收集和利用的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效果常常不能如预设般发挥到极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状况大为改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便捷优势为我们提供广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轻松拓展到更宽更深的范围。

例如教学的欣赏环节,欣赏是每节美术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导入欣赏环节还是观察分析欣赏环节,我们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搜集展示大量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和利用。让学生欣赏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文化。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2、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的“导”更加精彩。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孩子在美术方面有天赋,用俗话说,就是“天生”对美术感兴趣。但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对美术产生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上,我们常常需要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故事片或者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象等来导入新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做到直观便捷的呈现,比较以往老师以简单的图片和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故事的方式。要更加的直观生动和形象。

如《小兔的奇遇》一课,通过多媒体以播放动画片开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来导入新课。《马戏团的小丑》一课,让孩子们欣赏小丑表演的视频来导入。视觉听觉和故事情节的冲击,让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灵动,不仅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养成和提高。还为教师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做了良好铺垫。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更好的平台。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㈠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如《纸条小玩具》一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弹簧玩具,通过课件绘制的卡通动态玩具提出问题,同时字幕显示:“我们的小纸条也能做出这样的玩具,你知道如何做吗?”卡通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用这种贴近孩子的方式创设的问题情境,直观、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的思维由此变得活跃,能够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上教师的课上的“教”由台前讲授转为“幕后”的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中操作便捷,效果更佳。

㈡有效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如《假如我变小》是一节想象创意课,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科幻电影或动画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变大或者变小之后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随意变更物象的大小比例,能制作出不同效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变大或变小后世界的神奇。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寓教于乐。

㈢有效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脚的经历》《我的一家》《标牌设计》等课,都是我们身边与生活不可分割的美术课题。这类课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身边的物象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能感受我们身边的美术文化和美术讯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习惯。

㈣有效创设课堂评价情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合作意识

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也可发挥多媒体优势,用学生喜欢的动态形象来帮助设定评价机制,声音动画结合可爱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学生感受评价活动的乐趣,在自评和互评中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学会相互尊重,培养合作意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的课题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教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1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满足学生视听感受的欣赏需求

美术学科本身就具有直观欣赏和感受的特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向往与渴望,在教室中就可以穿越时空、便捷直观的欣赏领略到世界各地各个时期多元的美术文化,享受艺术魅力的熏陶,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拓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美术创新能力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满足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的需求

㈠、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例如《大鱼小鱼》《通话中的城堡》《爱美的小鸟》《太空旅行》《我和动物交朋友》等等课题,我们都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们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响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㈡、信息技术的融入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主要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容易厌烦。信息技术的加入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观众”变身为“演员”由“配角”转换为“主角”

例如:《操场上》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操场上活动的照片、视频。当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身影和场面,都情不自禁雀跃欢呼。接下来展示本班学生课间在操场活动时动态停格的图片,在意外和惊喜中,学生更是主动模仿积极参与活动。信息技术的融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㈢、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学生对新生事物接收能力很强。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演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求,从而学生会展开自发性拓展学习。

如我在教授《美丽的染纸》一课中,学生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了解染纸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屏幕展示不同形态的美丽纹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根据欣赏到的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染纸,自己进行探索和创作,到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还互相探讨如何做出想要的形象,在课余时间,家里有电脑和网络的学生,还会通过网络查询美术资料和需要的图片形象作为参考。兴趣逐渐成为爱好,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轻松做到吸引学生,让学生极力集中的效果,而且把抽象化为具象,轻松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且能让学生思维活跃,产生灵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图形变身》一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一组组由一个简单图形变幻成具象物体的动态画面,声音加图像的有趣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思维得到发散,灵感得到激发,开启丰富想象,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平台。

实践证明,美术课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集中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了我们的美术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3: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 原因在于他们在课堂学习、课下巩固、阶段复习这几个环节没有做好。从教师角度来看, 则是教师没能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 抓好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课后的评价与反馈这三个关键环节。本文在此仅讨论教学设计这一环节。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近年来, 在一线教师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不备课就夹着教材去上课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更多的是教师们抱怨自己花大力气设计的、自认为很精彩的教学内容, 学生不买账、不认可;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开展得不顺利;开展得挺顺利的教学活动, 效果又不明显等等。

那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呢?

教学设计有整体 (宏观) 设计和局部 (微观) 设计。整体设计如课程设计 (以地区性的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 、学段整体教学设计 (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 ;局部设计如单元教学设计 (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设计对象) 、课时教学设计 (以某一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 、微格教学设计 (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以下内容均以局部教学设计为主。

教学设计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期分析。首先, 分析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 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 各自要求的程度是什么等等。其次, 分析教学对象的现状是什么。如果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 教师就要搞清楚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有多大, 教材之外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给学生等等。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分析, 可以得出学习需求, 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此外, 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什么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有哪些影响。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的第二件事是根据前期分析得出的学习需求写出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什么?因为人接受和学习不同类型内容的方式是不同的。

教学设计的第三件事是设计教学策略。有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来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这就是教学策略。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如何组织与呈现教学资源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 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的最关键部分。

教学设计的第四件事是设计评价策略。评价策略用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都要有各自的评价策略。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原则

1.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主要不是看授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 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得多么热闹, 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而言之, 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要真正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工夫。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绝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还是在教师不断地切屏和掌控之中, 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时间很有限, 谈何主动地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 要给学生充分做的时间,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的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则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 目前还不可能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 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 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理解和熟悉的作用, 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静下心来实践。

经常有教师说, 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 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 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许多教师都反映高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 讲不完。新课标规定的每个模块3 6课时, 只是学习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 并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计算在内, 更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 这个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教师把教学内容放在网页或文档中, 在课堂上只讲解重点, 突破难点, 把那些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查阅, 如一些范例、操作说明、技术支持等。通过我六年的教学实践, 从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总结来看, 这种方法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注:我有专门的教学网站) 。

其次, 要给学生想的空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 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 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精心设计实践内容, 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 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 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个人名片、呈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撰写“我有一个梦”等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 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只有设计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再次,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了时间和空间, 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了。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 需要一点点地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 所以, 除了时间和空间, 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 开拓学生的思路, 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内容, 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准备的。范例要有典型性、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个人名片”实践内容时, 一定要有典型的名片范例, 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的、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 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2. 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

首先,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要选择好主题。要选择和设计那些便于用信息技术加工处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和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 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什么样的主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而又乐于去做的呢?应该是那些既应用了所学内容又有充分的创意空间, 最终结果个性化的主题。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外, 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等都是不错的主题。有些主题, 如“改革开放三十年”、“远离网吧”、“吸烟有害健康”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其次,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全面化、具体化。这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全面化就是将教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之中,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到所学的全部内容;具体化就是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有章可循。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握不准内容的深浅, 同一个主题有的学生做得很复杂, 有的做得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具体化设计上下工夫, 把要求详细、准确地描述出来。

【案例】撰写自助游计划——适合高中新课程“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两人一组撰写一份自助游计划。就自助游的衣、食、住、行、花费等进行规划, 并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特产等方面对目的地加以介绍。

内容要求:

1.目的地:至少包括3个旅游城市 (范围:全球) 。

2.人数自定 (至少两人) 。

3. 交通工具及旅游时间自定。

4. 包括日程安排、住宿安排、出行线路及交通工具、费用预算、需要预备的东西、目的地介绍等。

5. 标明信息来源。

6. 需要总结:在撰写计划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是如何解决的。

提示:撰写计划时要考虑获取哪些信息, 信息来源于何处, 对获取的信息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呈现方式要求:

1.呈现方式自选, 可以是Word文档、演示文稿、网页或其他。

2.要有标题、作者信息和制作时间。

3.Word和网页8页以上, 演示文稿15张以上。

4.分工明确, 每一部分标明作者。

5.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 如文字、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

6.表达形式丰富多彩, 图文声像并茂。

【案例分析】该案例在内容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旅游地点, 在组织、规划、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上也对学生的规划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主题的选择非常切合教学内容, 但如果只有前面的主题描述,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么会遇上很大的困难, 要么做出的计划会五花八门, 随意性较大。“内容要求”把问题具体化了, 同时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呈现方式要求”则从技术和规范的角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这就像盖房子, 对一些基本的关键性要素一定要给出严格具体的要求, 至于将房子设计成什么样子, 那是各人的创意了。

3.评价原则

既然教学是有目标的, 那么对于目标是否达成就一定要进行评测。也就是说, 教学设计时要设计评价策略。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设计。其中, 学段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 每节课的评价则是过程性评价。目前, 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课堂结束前或课堂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个别展示与点评, 或者让学生填写一张自评或互评表, 就是一节课的评价了。实际上, 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怎样进行评价呢?

首先, 评价要放在课后。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内容。我们不得已将课后巩固也放在课堂上, 就不可能再让评价挤占课堂时间。所以, 信息技术教师课后要批作业。

其次,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 这对一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教师要利用课后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逐一进行评价, 并在下次上课前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真正让过程性评价起到面向每一位学生的诊断、激励作用。

再次, 要设计评价量规, 并事先让学生了解评价量规。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 科学公正地列出评价量规包括的项目以及每个项目所占的分值比例。下表是“撰写自助游计划”的评价量规。

评价与反馈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后将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忠.从信息技术课的“烂尾”现象谈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7-8].

[2]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红, 黄星宇, 李艺.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5].

[4]张小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与思考[N].考试周刊, 2008[1].

篇4: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三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76-01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基础,为学生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有效手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环节一、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着手,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爱玩游戏、爱看动画等爱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使用动画、游戏等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游戏导入,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采取游戏导入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2、情景导入,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3、整合导入,促进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环节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知识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环节三、在鼓励创新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素养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篇5: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作业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在对学生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所以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设计,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谈如下几点:

一、注重问题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精彩的开始几乎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而对于学习内容比较零碎、涉及面较广、学生完全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掌握知识有难度时,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有时也可以让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加以解释操作,教师再加以点拨也可。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不断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操作中,要注重有目的性的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主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小知识点,处理机器故障及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除了教师的亲自指导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的快、做的好的同学作为老师的小助手,来帮助解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更容易理解,交流起来更方便。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检查“小老师”是否规范掌握操作知识。通过教师的巡回指 导,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四、让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油然而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充分发现后进生闪光点,哪怕整体作品做的一般,但是要发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不予吝啬的加以表扬。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课堂45分钟,教师要做好一个“主持人”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大家一起来当评委

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还是会以作品的形式进行作业的提交,在评价时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再由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评价时一般不作好与坏的评价,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评价,注重对创新作品的鼓励。这样虽然用了较长的时间,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 相互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作品的欣赏与交流,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为以后制作更好的作品提供了动力。

六、精彩小结:你一言我一语

小结可以是教师课堂末尾时对知识的自我总结,也可以是学生的小结,小结要精彩,还是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加以小结,提倡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可能在实施前期,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的木讷等,但经过慢慢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套路,路慢慢也就顺了,学生的小结也越来越规范化了。

篇6: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范文

 o o o o 1.本课程探讨的策略和方法主要用于哪些环境?

A.简易多媒体

B.交互多媒体

C.移动学习环境

D.A和B

答案正确!

 o o o o o o 2.课程中谈到的信息化教学误区包括了哪些?

A.内容传递:“人灌”与“机灌”

B.互动方式:“一言堂”与“无言堂”

C.组织结构:“中心化”与“边缘化”

D.信息反馈:“代表性”与 “盲目性”

E.情感交流:“一眼情”与“幕后情”

F.注意力:“貌合神离”与“目不转睛”

答案正确!

 o o o o 3.信息技术应用时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A.实效原则

B.适宜原则

C.辅助性原则

D.适度原则 o o E.开放原则

F.最小代价原则

答案正确!

 o o o o o 4.ARCS学习动机模型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

A.注意

B.满意

C.自信

D.情境

E.相关性

答案正确!

 o o o o o o o 5.本课程认为,信息技术在导入中有哪些作用点?

A.增加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

B.强化情绪表达

C.放大细节和增强真实感

D.呈现系统逻辑

E.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

F.加强体验与互动

G.形成集体记忆

答案正确! o o o o o 6.本课程认为,讲授内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知识型

B.推理演算型

C.技能训练型 D.实验操作型

E.情感感悟型

答案正确!

 o o o o 7.本课程介绍了那个可以用于语言训练的技术工具?

A.Cakewalk B.Painter C.Voki D.Garageband 答案正确!

 o o o o o o 8.有效评价可能体现为下列哪些方面?

A.评价学习的重要目标

B.用各种评价方法去满足丌同的目的C.评价方法戒工具可操作性强

D.将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E.使学生参不到评价的过程之中

F.评价结果具有直观性 答案正确!

 o o o o 9.王老师想评价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他可以采用哪些评价手段?

A.书面测试

B.学习日志

C.教师观察 D.学习作品

答案正确!

 o o o o 10.下面对量规的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是一种结构化的评估工具

B.可以用于数字化作品评价

C.可以用于教学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D.包括了评价指标、等级、权重三个要素

答案正确!

您的总得分:10 分

上一篇:如何让客户无法拒绝你?七种销售心理学技巧下一篇:比较有哲理的早安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