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状范文

2024-06-15

行政起诉状范文(通用10篇)

篇1:行政起诉状范文

行政起诉状(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用)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附:本诉状副本_______份。

篇2:行政起诉状范文

台湾藉人士 台胞证号:12345678 地址:福州市

被告:上海市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法定代表人:陈继刚 职务:局长。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

原告于二0一三年一月十日,使用邮政特快专递(附件11)(EMS编号:3790****5CS)将原告的行政诉状及全部证据材料寄送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起诉被告。

但是,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至今未立案也不裁定,违反《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因此,原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起诉。

诉讼请求:

1.撤消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拆迁许可证。

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原告所购买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889号111室旅游商铺房产(附件2), 是被告于2009年6月17日颁发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房屋拆迁许可证) 的被拆迁范围。因此原告与被告是有直接利害关系人。

一、关于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首先声明: 原告是台湾同胞,依法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投资,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它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机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害。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 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补偿相当于该投资在征收决定前一刻的价值,包括从征收之日起至支付之日止按合理利率计算的利息,并可以依法兑换外汇、汇回台湾或者汇往境外。

第二十八条台湾同胞投资者、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因此原告有权利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常年奔波海峡两岸三地,不在上海居住,对拆迁基地行为进度一无所知,于2009年6月17日起至2012年11月,从没收到被告有关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拆迁许可证,补偿安置裁决书等合法行政行为文件。

于2012年12月11日向被告递交申请书,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及拆迁机构应出具符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七条中所规定的完整文件。

1. 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2.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 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4. 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5. 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等证明。

被告于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回复函:

1.徐房管公开复(2012)第58号,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拆迁许可证复印件(附件3) 。。

2.徐房管公开复(2012)第60号,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答复不给获取申请(附件4)。

原告根据上海市相关政府信息公开网查询,关于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房屋拆迁许可证前置相关重要主体(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文件资料,发现该拆迁行政许可证内容相关主体明显违法。也说明被告失职不給获取申请,也是在掩飾渎职颁发拆迁许可证行政行为。

三、搜集相关证明资料如下:

1.根据(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政府信息公开网资料2009年1月14日

发证编号沪规地(2009)EA31000020090056

沪规地临(2009)EB31000020090002》

〔沪规土资政(2008)56号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站,用地位置龙华路近龙华塔,用地面积7032平方米(地下) )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5)。

2.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站建设项目编号: 沪规政(2008)454号核定设计范围图(附件6) ,(红色圈点是原告商铺) 证明不属龙华站工程用地。

3.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11(北二)GT_2段龙华站:施工范围龙华路、后马路,开工日期2010年3月23日起,该施工近三年已接近完工,該施工铭牌(附件7) ,施工现场实景(附件8)。

4.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11(北二)GT_2段龙华站:施工总平面图(附件9)。

5. 龙华站和龙华旅游城卫星地图:(附件10)

(红点是原告商铺)。

以上证明原告上海市龙华路2889号111室,旅游商铺房产位(徐汇区龙华衔道164街坊1/2丘)并不属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站建设项目工程范围,该工程用地位置属(龙华街道161街坊33丘)地块,用地位置龙华路近龙华塔,用地面积7032平方米(地下)空间地块。

四、被告违反相关拆迁法规条款和程序:

1、被告明显违法利用(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轨道龙华站)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之名,所颁发主体不合法的(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拆迁许可证,其行径是涉嫌假借“市政建设”公共利益之名,行“商业建设”之实,擅自扩大拆迁规模(进行商业目的储备经营开发),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46号)中所述:地方政府不得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以政府会议纪要或文件代替法规确定的拆迁许可要件及规划变更。

2、和违反(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第十条(房屋征收范围的确定)规定的建设项目需要征收房屋的,房屋征收范围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确定。

3、和违反(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第十二条(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申请)重大市政建设项目拆迁房屋的,应当向市房地资源局提出申请。(被告越权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应当提交符合规定的拆迁许可证等五项相关完整文件。(审核符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被告职责,也必须公开公告通知利害关系人,不给申请查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合法否,已喪失原告的知情权,被告是失职也是在掩飾渎职行为) 。又违反相关第六十五条(管理责任)违反本细则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4、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它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第四十七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经听证,审查,对于符合(公共利益)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这重要的程序,被告既未告知又不去履行,又剥夺了原告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并且错误的核发了不该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严重违法程序。

5、第七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的规定,在拆迁许可证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6、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拆迁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或者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拆迁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被告隷屬房厔拆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违法利用市政建设名义,擅自扩大征收规模颁发拆迁许可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无视法律对私有合法财产保护的严肃性,而再进行强制拆迁征收,是构成失职渎职行为,必将引发不当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原告有维权意识捍卫合法财产权利,支持合法、合理、合情、公平、公正拆迁行为。拒绝非法拆迁、违法行政拆迁、非法裁决司法拆迁、野蛮拆迁坚决不服、也不妥协。

综上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条款正确,故请求贵院大法官依法秉公判决,撤消沪徐房管拆许字(2009)第9号(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路站)拆迁许可证。

(本诉狀一式二份) 此致

篇3: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的法律适用

关键词:行政诉讼监督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诉讼时效

【基本案情]

自20世纪60年代起,Z县A村、B村、C林场三方即存在合作建林、护林协议,并一直延续履行至今。1992年3月4日,Z县政府为Z县C林场颁发《国有林地林权证》。2011年12月,Z县A村、B村、C林场三方因一块面积为7.8亩的林地权属发生争议,均认为争议林地归其所有。A村于2012年1月,要求Z县政府对上述林地进行确权。由于A村、B村都没有争议土地权利证书。Z县政府根据C林场提供的《国有林地林权证》及附图,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书》确定7.8亩林地归C林场所有。A村不服该处理决定,于2013年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理决定书》,法院判决驳回了A村的诉讼请求。A村以Z县政府颁发的《国有林地林权证》未将集体土地变更为国有土地,所颁林权证的行政行为违法,且A村对此毫不知情为由,于2014年8月提起本案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国有林地林权证》。一、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A村对Z县政府1992年3月4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已经超过20年的最长起诉期限,遂裁定驳回A村的起诉。A村仍不服,遂请求检察机关对该案进行监督。

一、司法实务分歧

关于本案,司法实务中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20年最长起诉期限,是绝对期限,起算点应为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同时,法律没有规定该20年起诉期限有中断、中止的情形。本案起诉确实超出20年的最长起诉期限,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并无不当。

第二种观点认为,20年最长起诉期限是相对的起诉期限。A村从2012年才知道Z县政府作出行政行为的内容,且Z县政府也没有告知诉权及起诉期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法解释》)第41条规定,行政相对人从知道或应该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仍享有最长2年的起诉期限。故本案A村的起诉并不超期。

针对上述分歧,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A村的起诉是否超过了起诉期限。根据《行诉法解释》第41条、42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一般起诉期限,特殊起诉期限和最长起诉期限。一般起诉期限为六个月,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告知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同时又告知了诉权和起诉期限的情况下的起诉期限。特殊起诉期限是指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是不知道诉权和期限情况下的起诉期限。此种情况下,起诉期限起算点应以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应当知道诉权和起诉期限时计算,起诉期限为六个月,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不得超过2年。最长起诉期限是指行政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时的起诉期限。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起诉期限最长为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起诉期限最长为5年。

笔者同时认为,第二种观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行诉法解释》第42条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相对人的最长起诉期限问题。若允许依不同情形而改变的话,则失去了其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司法解释目的。因此,2年、5年、20年的起诉期限不能重叠使用,20年的最长起诉期限也无中断的情形,故法院的裁定符合法律规定与立法的精神。最终,检察机关对本案作出了不支持监督的决定。

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相关问题厘清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行政不行为,可以在什么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起诉期限是《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制度,设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相对已经稳定的行政法律关系,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行政行为结束后设定一定时限,督促权利人在设定的时限内行使诉权,防止“权利睡眠”。起诉期限是法院在立案时应予审查的重点事项,解决的是行政起诉能否进入法院实体审理的问题。

(一)《行政诉讼法》及《行诉法解释》对起诉期限规定的历史沿革

1.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4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自1991年7月11日起试行)

第35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的诉权或者起诉期限,致使当事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其起诉期限从当事人实际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时计算,但逾期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3.《行诉法解释》(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43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4.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4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对直接起诉期限的规定只有三个月,当事人很容易因超过起诉期限而丧失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将直接起诉期限规定为六个月,之所以这样修改主要是出于更好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行政相对人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其最长起诉期限是两年。对于利害关系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又分为两種情形:一是对涉及不动产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二是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由以上有关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历史沿革来看,起诉期限不断延长,直至规定最长起诉期限为二十年,应该说这样的规定越来越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让更多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也是《行政诉讼法》立法的精神与价值取向。

(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不是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并没有诉讼时效制度,在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查和开庭审理过程中,法院应主动审查起诉期限。起诉期限是行政诉讼法的制度,而诉讼时效是民事、刑事实体法中设置的制度,以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为例,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起诉期限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是由程序法作出规定。而诉讼时效规定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是由实体法作出规定。

第二,行政案件立案前,审查中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则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经过审理认为超过了起诉期限,则裁定驳回起诉;民事案件立案前,对是否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审查。立案后,经过审理认为超过了诉讼时效,则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第三,超过起诉期限,原告丧失的是诉权;超过诉讼时效,原告丧失的是胜诉权。

第四,诉讼时效可以中断,《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起诉期限没有中断的规定。

第五,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且中止的原因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而起诉期限没有这样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第六,两者延长的法律规定不同。《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9条规定:“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特殊情况”。而《行政诉讼法》第48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行政诉讼只有起诉期限的耽误,没有起诉期限的中断。只有在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法院才有权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如果没有起诉期限的耽误,超过起诉期限的行政案件,法院只能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

(三)《行政诉讼法》第46条第2款与第48条的关系

《行政诉讼法》第46条第2款明确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法院不应受理。同时,《行政诉讼法》第48条又规定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这种立法体例的安排,是对当事人的诉权进行了扩大和延伸的一种保护,对因不属于自身原因的特殊情况导致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留有余地。但何谓“不属于自身的原因”?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行诉法解释》第43条仅规定了一种情形,即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笔者认为,第46条是一般性规定,而48条则是特殊性规定。第48条就是对第46条的不合理、不周延、不科学之处进行补充与完善,是一种特殊性规定,具有优先适用性。但排除适用最长起诉期限的情形,需要立法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规定。

对《行政诉讼法》第46条第2款与第48条的关系,从法的价值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归结于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是绝对期限还是特殊期间这一问题?对此,有两种利益的冲突,形成了不同观点。观点一是,为了保持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避免经过较长时间后,行政行为又被推翻,行政机关的权威性、高效性得不到维护。因此,只要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起诉期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法院不再受理。观点二是,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以避免行政行为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告知等行为而肆意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要有法定的合理理由,即使经过最长起诉期限,法院仍然需要对行政行为进行实体审查。

笔者认为《行政诉讼法》第46条、《行诉法解释》第42条主要是为了解决行政相对人的最长起诉期限的问题,《行政诉讼法》第46条对二十年最长起诉期限的规定并没有提出特殊情形,应当理解为绝对期限。目前实务界主流的观点也认为最长起诉期限是绝对期限。

篇4:行政起诉状

被告: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国承彦,(职务:区长),地址:山东省济南XX路XX51号。

诉 讼 请 求

依法确认被告未按照原告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相关信息的行为违法。

依法撤销被告于4月23日作出的《关于刘xx申请公开经一路改造工程碧悟街31号拆迁补偿信息的答复》。

责令被告依照原告信息公开申请书的要求公开相关信息。

案件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 实 与 理 由

原告于月29日向被告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具体内容见信息公开申请书),被告收到原告信息公开申请后,于204月23日作出的《关于刘玉明申请公开经一路改造工程碧悟街31号拆迁补偿信息的答复》。

原告作为合法的房屋权利人,有权知晓房屋拆迁档案信息,但被告对于原告信息公开申请顾左右而言他,并未按照原告的申请予以信息公开,违法剥夺了原告的合法知情权。

基于上述事实与理由特此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彰显法之公允。

此 致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篇5:行政起诉状

行政起诉状

(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用)

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篇6:行政起诉状格式

被告:××(需为明确的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请求事项:(列明起诉的主要请求,如请求法院撤销某某单位作出的行政决定、诉讼费由被告承担等);

事实与理由:(写明案件经过及其起诉的原因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起诉人:

××年月日附:

证据××份(列明证据清单)

篇7:论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起算的廓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十五天的起诉期限和三个月的起诉期限。

首先,十五天的起诉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这里需要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十五天的起诉期限的规定上,采用的是“可以”这样的授权性规范用语,而不是“应当”、“必须”这类命令性规范用语。但实际上,如果行政复议申请人没有在上述规定的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就意味着他已经丧失了通过法院救济的途径。就立法原意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应修改为“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应当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既体现了申请人的诉讼选择权,又体现了确定起诉期限的立法本意。

其次,三个月的起诉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五天的起诉期限上规定上虽然有授权性规范还是命令性规范更合适的问题,但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太大的分歧,都是按照命令性规范来处理的,特别是起诉期限起算上是明确的。而三个月的起诉期限起算点,则极易产生争议与分歧,并会导致不同的司法确认,原因就在于“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的规定中,“知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不知道”的情况下怎么来计算起诉期限。

有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应对和处理,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不得起过2年";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从《解释》的规定来看,“知道”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诉权或起诉期限、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起点的不同主要取决于诉权或起诉期限和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不同组合。我们从简单的组合知识即知,二者会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形态,那就是a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b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c既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又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其中a、c中的知道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依赖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告知。《解释》第四十一条是对“a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情形的处理,第四十二条是针对“b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情形的处理。显然,就形态的涵盖而言,《解释》未对“c既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又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情形未加规定,从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并且也未被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行政诉讼案件时,对起诉期限如何计算的问题的依据阙如。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该项行为的行政机关可能也不会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因此,完善行政诉讼中对原告起诉期限起算的规定,可以对《解释》第四十二条作进一步补充,将“c既不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又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情形包含进去。《解释》第四十二条可修改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而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告知的,按本解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办理。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此,起诉期限的起算应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应当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履行了法定义务,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行政相对人)告知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诉权或者起诉期限。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行政相对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起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行政相对人)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行政相对人)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起算,按照《解释》的规定,不是从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而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三个月内提出。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第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这样情形的发生也是经常能够存在的,比如行政相对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经常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后,由于涉及到是否有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告知,所以起诉期限起算的起点有两个:

(一)有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告知,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三个月内。

(二)没有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告知,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三个月内。

当然,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情形下,除斥期间的规定依照是否涉及到不动产分为20年和5年。

总之,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起算问题是决定原告能否通过法院主张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条件,进一步完善《解释》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廓清了不同情形下的起诉期限计算,保护原告诉权具有重要意义。

篇8:行政起诉状实例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xx5年x月14日

民族:汉

籍贯:

职业:公务员

工作单位: 区工商局

住址: 区东门路1-2-1-xxx

电话:

被 告:

名称: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

电话:

诉讼请求:

1、撤销被告作出的 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理决定书;

2、责令被告就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向原告道歉;

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xxxx年元月23日,原告驾两轮摩托车到区国税局( 区长安大道)接妻子。其时几名着公安制式服装但未配带警徽、警号及肩章等警察标志的男子在国税局门前“执法”。原告返回时因天气寒冷,将头盔取下交由妻子配戴,自己则戴着羽绒服帽子。可刚上路时就被“曹某”(未表明身份,文书上署名姓曹)拦下。在查看了原告的摩托车手续后,“曹某”抬手就去撕扯原告的帽子,说不喜欢别人戴着帽子与之说话。原告就其无礼行为提出质疑,双方发生口角。僵持一段时间后,“曹某”拿出一本简易告知书说,只要原告“留下大名”就可以“放一马”。原告为了尽快脱身,迫于无奈,草草浏览文书见并无罚款,以为只是警告了事就签了名。 “曹某”扯下第二联塞给原告后随即离去。在整个过程中,“曹某”一直未表明身份且态度恶劣,动作粗暴无礼,更未出示执法证件,其行为完全偏离了一个执法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行为准则。原告回家之后发现告知书上陈述其在淦河大道实施违法行为,并且用黑色钢笔虚填罚款50元。

xxxx年3月11日,原告以情节轻微、事实不清、程序不合法为由向 市交警支队申请行政复议, 市交警支队程序科工作人员先是不肯受理,表示从未受理过这类复议,接着劝原告算了,免得以后交警“盯着搞”,说曹某当时未出示执法证原因在于原告未要求其亮证,并说程序不合法是交警的事,不影响对原告的罚款。在原告的一再要求下, 交警支队受理了复议。xxxx年4月下旬,原告接到支队通知说复议结果已出来,要原告去拿。原告于xxxx年4月25日到支队时又被告知,因程序科陈科长出差,公章不在,到“五·一”后再说。xxxx年5月13日,原告终于收到 交警支队复议决定书,复议决定书中避重就轻地表述原告的复议理由是“认为情节轻微”,并认定该案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作出维持原处罚的复议决定。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被告倚仗其强势地位,贱踏人权,蔑视法律,其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极端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令原告深感不解和震惊。原告认为,被告所作出的0115120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理决定极其不当,理由有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九条也规定“交通警察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被告工作人员“曹某”在整个执法过程中既没有出示执法证件,也没有表明身份。本案中执法实施者与署名是否是同一人、其有无执法资格到现在尚是疑问。同时,“曹某” 严重违反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不但剥夺了原告的陈述、申辩权利,更是虚填处罚金额,骗取原告的签字,其行为令人不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据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由此可见,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是无效的,应予撤销。

二、xxxx年3月23日,原告一直未离开过 城区,更未到过淦河大道。0115120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理决定书中陈述原告在“淦河大道实施违法行为”完全是无中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被告以虚构的违法事实对原告进行处罚,理应撤销。

三、原告到 区国税局接妻子时,“曹某”等人在 区国税局门前“执法”, “曹某”看着原告驾摩托车驶上公路,之间行驶距离不过十余米。遭到“曹某”非法检查后原告立即戴回了头盔,不说“曹某”没有及时指正原告的行为有养猫放鼠嫌疑,论事实情节实在轻微,而原告的行为也未造成任何危害后果,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七条“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

综上所述,原告认为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在程序实施上严重违法,在事实调查中无中生有,在情节认定上处理过当,完全背离了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必须予以撤销。

望法院公正判决!

此 致

xx区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盖章)

xxxx年5月15日

附:

1、本诉状副本1份。

2、行政处理决定书1份。

篇9:行政赔偿起诉状

被告:余姚市教育局,熊培军,局长。

诉讼请求:一、判决被告履行依法处理行政赔偿申请的法定职责。

二、判决被告赔偿自1995年12月至2010年8月(或至今)的损害。

事实和理由:虽然被告对原告的侵害始自1991年。但是,自1995年12月起,实施的涉嫌强迫劳动等犯罪的陷害行为,已由余姚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确认为:违法,以新的:搁置工伤争议,予病假待遇陷害了。特对自1995年12月至2010年8月,十五年期间对原告的损害,提出行政赔偿诉讼如下:

一、余姚市教育局实施持续涉嫌强迫劳动等犯罪的陷害行为,是自1995提12月起,由肖焕凡勾结朱爱华等法律主体的职务行为,共同实施的.。并由朱开权自2005年2月1日以来,持续实施的。虽然,2008年11月起,余姚市教育局又实施了以停发工资,力图持续实施涉嫌强迫劳动犯罪的陷害。但已有2010年8月,被决定:自2008年11月以来,变更为搁置工伤争议,予病假待遇了。

二、虽然,与强迫劳动之前的,在家长休期间的待遇有区别。由全额工资,变成80%或者50%的工资了。但是,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已被纠正了。或者说,已被确认为违法了。为此,余姚市教育局是要承担非法限制原告人身自由期间的损害赔偿的。

三、赔偿的内容:1、是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损失费。以宁波市当前平均工资的五倍赔偿。2、是原告为维权的材料、财产,和精力损失费赔偿一百五十万元。3,在强迫劳动期间,仍以涉嫌绑架、伤害犯罪的行为陷害原告的损害,赔偿300万元。

为维护劳动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追究被以第三人侵权的法律责任,特提起上述行政赔偿诉求。因这是不断向余姚法院起诉,仍无反馈消息的。特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述诉求。

此致

具状人:张开盛

篇10:法院行政起诉状

法院行政起诉状样本

原告:陈xx,男,xxx年4月3日出生,汉族,xx市自行车厂工人,住xx市城南路xx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

被告:xx市公安局管城分局,所在地:xx市管城区清真寺街。单位代码:xxx

法定代表人某某,局长。

诉讼请求

1、请求撤销被告对原告作的郑公管决字(xxx)第1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2、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xxx年3月1日,原告与邻居xxx发生口角,双方发生殴打,xxx受到轻微伤。管城公安分局北下街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对此案进行了处理,认为原告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因此对原告作出拘留15日的行政处罚。原告不服向xx市公安局申请复议,xx市公安局于xxx年4月30日作出维持原处罚的决定。

原告认为,原告和xxx发生殴打是由xxx引起,况且原告也受了伤。被告对原告的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该具体行政行为应予以撤销。因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被告对原告作的郑公管决字(xxx)第1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致

xx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陈xx

xxx年五月八日

相关阅读

如何写好起诉状

首先,要注重民事起诉状的“形体”——格式规范化

对于民事起诉状的格式规范性有很多律师对此并不太注重,认为这些形式上的细节无伤大雅,对于整个案件的成败也并没有多大影响。然而,民事起诉状格式的规范与否就像一个人的外形,外形是否好看就决定了你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递交一份漂亮的民事起诉状其实就是向法院和对方律师递交律师的一张名片,一份格式规范的民事起诉状不仅美观而且还能体现出律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及严谨的态度,也会在未见其人先见其状的情形下给法官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后期的庭审会起到一定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民事起诉状的“大脑”——要分析利弊、理清办案思路、正确选择案由

案由是案件法律关系构成与争议事实的概括。选择案由就像大脑指挥行为一样,有什么案由,就有什么样的判决结果,所以,案由对于整个案件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案件中,案由的确定将直接决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例如:一个人被楼上落下的花盆砸伤了,如果他以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作为案由起诉,则案件将被确定为一般侵权案件,原告只能选定一个人或一个住户为被告,并对他所认定的被告实施了伤害行为负举证责任;如果他以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作为案由起诉,则案件就将被确定为特殊侵权案件,原告就可将所有可能实施伤害行为的个人或者住户列为被告,被告则必须为自己没有实施伤害行为负举证责任。可见,案由的选择决定了诉讼的难度和己方的优劣势。

同一场纠纷,如果采用不同办案思路,选择不同的案由,诉讼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甚至致使本应胜诉的案件败诉。

例如,在对医疗案件定性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还是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选择上,这一问题就显得较为典型和突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冒然以医疗事故赔偿纠纷起诉,一旦不能鉴定为医疗事故,又不能构成医疗差错,案件就会被法院驳回起诉,当事人就有丧失诉权的可能;如果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选择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那么只要证明医疗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当事人的利益即可受到保护,而且,相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在办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律师的工作量要少的多。

基于这些原因,对在两者之间比较不易区分的案件,一般按医疗损害纠纷进行处理,这几乎已经成为办理医疗纠纷律师们的共识。由此可以看出,仅仅是医疗事故和医疗损害之间的差别,就会造成案件鉴定程序、证明目的、适用法律、判决结果的天壤之别,所以谨慎选择恰当的案由,选择最有利的`角度和切入点是律师代理案件启动各种程序的首要任务。

再次,要注重民事起诉状的“心脏”——要完整、明确、适度提出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是否得到支持直接关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也体现了整个诉讼过程的成与败,因此,它是整个民事起诉状的“心脏”,是整个民事起诉状的主导,是整个诉讼的最终目的所在。总的来说,书写诉讼请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诉讼请求完整

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也只能在原告诉讼请求的范围之内对原告的权益予以保护。因此,在民事诉状中将诉讼请求写完整是极为重要的,这避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丧失。

第二、诉讼请求明确

民事诉状中的请求事项必须写得明确、具体,不能写得含糊其词、抽象笼统。所谓“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所提出的实体权利的主张,在内容和所涉及的范围上,必须具体化,能够界定,否则便无实际意义,且人民法院也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

为使诉讼请求明确具体、一目了然,如果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对同一被告提出了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建议分项列出,切忌将多项请求混在一堆,以免法院漏审漏判。

第三、诉讼请求适度

在提出诉讼请求时不可多多益善,要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请求数额,不仅可以减少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调解和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减少讼累。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案件受理费是以诉讼标的额为基数按比例收取的,如果诉讼请求中的标的数额过大,与判决数额之间的差额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这无形中会增加诉讼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诉讼标的额时有如下参考因素: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办法的具体标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对方当事人经济承受能力,类似案例的判决等。例如: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为了取悦当事人,很多律师会将赔偿数额尽可能的拉大,结果往往是造成法官调解难、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有怨言的局面,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最后,要注重民事起诉状的“筋络”——事实与理由要简要扼要、表述到位

上一篇:班级期中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50大班运动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