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总结

2024-06-15

党的基本知识总结(通用9篇)

篇1:党的基本知识总结

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总结

第一讲

时间:2010年10月28日

地点:教学楼B208

主要内容及体会:

本次普及活动一讲座的形式展开,讲解的主要内容为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动机两部分,共历时两个小时。

课堂上我和10市场营销2班的同学采取互动体问的方式进行。通过对该班同学的关于党的基本知识的提问,我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对党的知识只有一些模糊的了解。当问及入党动机时,我发现很多同学的动机都停留在很浅的程度上,如:感觉入党光荣、看别人申请于是自己也想入等等。由此,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次普及活动的意义和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他们现在就像一张张白纸,我的讲解很有可能就决定了党在他们心中的最初印象,带着一份责任和一份激动我开始了我的第一课。课上我讲了党的性质及作用、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支部职责及入党动机等内容。最后,我带领同学们看了《党章的历程》纪录片。

通过这次讲课,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我也感触颇深。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现在肩负着为党的队伍培养生力军的任务,必须严格把关,教育到位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选,才能使我们的队伍保持先进性。同时,我体会到我现在在同学们面前不仅只代表个人,因此我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出表率。我会更加努力,不辱使命。

第二讲

时间:2010年11月4日

地点:教学楼B212

主要内容及体会:

本次普及课进行了两个学时,主要对入党条件和程序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讲解。

在明确了党的一些知识后,我能感受到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入党程序充满了求知欲。我对他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组织,因此入党程序也是比较复杂和严格的,这样才能为党挑选出合格的人才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接下来我为他们讲解了入党程序。

当讲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我重点讲解了义务,因为一名党员只有时刻牢记该做什么才有可能去保持先进性,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通过本次党课,我也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的把握,体会到了学习党的理论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才能让自己与时俱进,把握正确的方向,走在时代的前列。作为一名党员,要时时明确自己的义务,用行动去践行在党旗面前发过的誓言。

本次党的基本知识普及活动历时两周,我小组对10市场营销2班的同学进行了四课时的宣传普及。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很高兴的看到同学们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份大概的了解,同时我们老党员也重温了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今后我们仍会不断的学习当的理论,用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08市营本党小组高志伟葛丛丛

篇2:党的基本知识总结

基础篇:

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的矛盾。

 基本国情:

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 《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

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是

 党的根本宗旨是

 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与一般群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党员具有。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终身。

 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党章规定什么样的人面向党旗宣誓: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或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要思想。其中后两项分别是党的十五、十六大写入党章的。

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 “三个代表”要求是我党的。

 “三个代表”的内容:代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核心在坚持持执政为民。

 坚持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基本要求是法是统筹兼顾。

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党的三大作风是。

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 新时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使命: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 四项基本要求: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 四项基本原则: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党的思想路线是真理。

 民主集中制规定的“四个服从”从中央。

 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算起。党员的党龄,从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 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有

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 党支部“三会一课”:。

 按照“业。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请准确说出入党誓词: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党员的八项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供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提升篇:

 生命力。

 作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的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 统领“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组织认为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年。

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同富裕。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

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实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入党条件:,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

 党章规定, 凡是有

 发展党员,必须坚持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中国共产党员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大问题的决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什么?党章中是如何对它们分别作出评价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入党条件: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党员标准: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段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

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 入党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1)要求入党的人,必须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申请一般以书面形式递交。

(2)党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3)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4)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

(5)严肃认真地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6)支部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7)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并且作出决议,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8)上级党组织要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认真负责地进行考察。

(9)上级党组织集体审仳。

(10)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1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合格者转为正式党员。

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

(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篇3:党的知识分子观论纲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 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学历上界定, 知识分子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学历的要求标准不同。建国初期, 毛泽东所说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只是中学毕业, 只有极少数是高等学校毕业, 或是和普通民众相比, 只要能识文断字便称为知识分子, 在那个时期, 知识分子其实就是“有知识的人”。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所指的知识分子是那些受过中等专业教育或者通过自学达到中等专业水平的人。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育的普及, 知识分子的学历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现代意义上, 知识分子的学历标准就是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第二, 从劳动方式上界定, 知识分子是和体力劳动相对的,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脑力劳动取得的, 主要以脑力劳动取得工资为生存方式。毛泽东于1933年10月签署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决定中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 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及著作家等, 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 此种劳动者应受苏维埃法律的保护。”这样, 党史上首次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地位[1]。新中国成立后, 周恩来也多次强调知识分子的劳动者身份, 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 脑力劳动不是劳动, 强迫知识分子“劳动化”, 参加体力劳动。“文革”结束后, 邓小平针对这种错误认识指出,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 “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 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强调“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 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2]。这一科学结论, 进一步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地位, 澄清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

第三, 从社会属性上界定,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而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早在1925年, 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 就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除了一部分依附于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官僚和军阀的反动知识分子之外, 绝大部分都属于小资产阶级。”[3]也就是说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具有依附性, 如同“毛”。在不同的社会中, 这些“毛”依附在不同的“皮”上。新中国成立后, 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上, 毛泽东运用的是双重标准:一方面, 在经济地位上, 他认为知识分子是靠脑力劳动取得生活报酬, 是劳动群众。另一方面, 从世界观上, 他又认为知识分子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 把大多数知识分子指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划分使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被扣上“右派”的帽子, 被称为“臭老九”, 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实, 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 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 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按道理, 知识分子要么属于工人阶级, 要么属于农民阶级, 可是这种双重标准把知识分子划入了资产阶级之列, 这使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与毛泽东的双重标准不同, 周恩来把列宁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为资产阶级服务, 在无产阶级社会里是为我们服务的”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中, 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 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这个判定无疑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这一正确理论并未付诸实施。“文革”后,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重新确立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彻底地否定了以世界观标准来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认识, 把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恢复到正确轨道上来。

第四, 从职业范围进行界定, 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主要以文化传承、运用和创新为主, 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毛泽东那里, “学术界、律师、小员司、小事务员、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等”都是知识分子[5]。很明显, 这些人大都是以传播、运用、管理、创造知识为职业。有所不同的是,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包括在校学生, 而是称他们为准知识分子, 并且要求知识分子的学历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同时从事的职业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也不被称为知识分子。

第五, 从社会作用方面界定, 知识分子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 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掌握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知识分子依据其所从事的文化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自然科学知识分子,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他们都努力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造福人类;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把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看得重于泰山;他们都在用知识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他们不仅是“社会的良心”,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不同、条件的变化, 其界定标准也各不相同。综合地看, 知识分子就是指那些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 具有较高学历水平、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 主要从事传播、创新、应用、管理科学文化专业知识, 并以此为生存手段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脑力劳动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普及, 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会不断提高, 知识分子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5册[M], 1975:331-33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8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6.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62.

篇4:党的基本知识总结

关键词:党的基本知识;大众化;理论依据;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27-02

党的基本知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基本常识。党员了解党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自觉执行党内的各种规范。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做好这项工程,对我党意义深远[1]。

大众化,就是民众化,群众化。大众化跟不同的领域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大众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大众化”主要指采用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的形式让直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人数扩大,从而导致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增多,教育目的和效果的实现等。一方面,大众化可以理解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种过程与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结果。这种“大众化”在全社会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人们言行的指导思想,成为生活秩序运行的内在规则,它实际上表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介入或参与程度。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具有深重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一项革命性突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是具有能动的实践主体,实践的对象既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而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56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部生活世界;他还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只有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永葆青春并得到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58党的基本知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世界无产阶级为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的实践凝结,是无数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战、艰苦历练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它指导了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9——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并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最广泛的大众实践,最引人注目的实践。

党的基本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而这种实践从来就不是个人、个体的实践,而是大众的实践,党的基本知识从来是与大众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党的基本知识是经历无数考验形成的科学知识,它也必须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它的无限生机,不但要在党员中广泛教育、学习,而且要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教育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党的发展历程,党的伟大事业,让党的基本知识深入人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体,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血肉的联系。”[3]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表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的基本群众观。党的基本知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群众革命实践中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它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深知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观是不断发展的群众观,从为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到为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到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无不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宗旨,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建设美好未来一道努力奋斗。

(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要求

篇5: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总结

通过这次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知识读本,进一步引导了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的素质。结合自己的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政治理论和新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打牢坚实思想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的今天,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并且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所以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法律法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其他各方面知识的自身学习和研究,达到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己,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基层全体教师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此,在学习中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只有学习好理论才能达到升华,工作才能把握方向,绩效才能显著,教育人帮助人才能有理有节,在既要会说、更要会做的同时,要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经验结累。归根到底一句话,学习好才能有创新的工作思路,才会谋求新的发展;学习好就能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师工作实践,把握政治工作主动权; 学习好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家长等工作,教师工作就会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否则,就会贻误教师事业,就会迷失政治方向。

二、正确把握政治方向

实践证明:“时代和形势要求我们勤奋学习,这是我们应有的认识,应有的觉悟。”不断勤奋学习,能使人聪明起来增长才干,能给人生以正确引导,能给人信心和力量,能促进创造,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学习,我们要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占领思想阵地,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这既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也是政治上坚强忠诚可靠的标志。更何况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果不读书学习,许多问题就搞不清弄不懂,就会处于盲目、被动和落伍状态。俗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擒蛟龙。”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不注重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思想根基和理论功底就会产生动摇和不牢靠,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就会浑浑噩噩,良莠不辨,就会在头脑中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和政治责任意识,便会站不稳脚跟,把握不住政治方向。我们要想成为知识和才能的拥有者,成为思想政治修养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很高的优秀教师,就必须战胜自身的惰性,以读书为荣,迈出刻苦学习的步伐,增强做好教师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才能在惊涛骇浪中锻炼成长。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政治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机会。通过查找剖析,使我找准了问题和不足,认识到这些问题给我的工作和自身造成的危害,抓住了产生的根源,更加认清了今后努力方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脚点,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头脑,特别要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除重点参加好学校布置的政治学习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争取在一段时间后,使自己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有一个提高。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坚持利用琐碎时间弥补和更新业务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规律性;善于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的重要观点,积极向党员学习,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

总之,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能只在口头、流于表面,对理论学习不假思索“想当然”地归为“枯燥无味”,而不用心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其中实际含义,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理解领会,培养形成自己的工作思想。

篇6: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个人总结

结合工作需要,始终自觉主动地加强经济、法律、金融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注重自身素养。认真学习各类政策理论,学习有关管理方法、领导艺术、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经验,立足本职岗位,学用结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磨炼,多积累,勤思考,确保自己的理论知识、各方面经验和能力完全适应和满足工作需要。

二、勤奋敬业,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抓好分管工作

近年来,根据区委办领导的安排部署,先期分管秘书科工作,为区委主要领导提供文字服务;后又承担区委副书记的配套政务服务;目前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办公室常务工作,分管秘书科、信息科、督查室等工作。始终保持了勤奋敬业精神,雷厉风行、高质高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贴紧领导思路,坚持突破创新,积极负责,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应有的标准,取得不断进步。

(一)紧跟领导思路,搞好政务服务。坚持高水平组织起草好区委主要领导、区委副书记的讲话以及区委的各类综合汇报材料、各类文件、报告。分管秘书科工作期间,带领科内同志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对为区委主要领导撰写的每一篇讲话,以及为区委及区委办公室起草的每一份报告、文件,都能积极牵头、全力组织、亲自参与、严格把关、反复修改,确保达到领导满意。在为区委副书记配套服务期间,积极熟悉区委副书记所分管的工作,了解区情实际和领导思路,既能够认真组织撰写好区委副书记的讲话及其所分管有关工作领域的有关政策文件,也能够全力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工作协调,抓好督促落实,推进相关工作。担任区委办副主任以来,既要协助主任抓好办公室常务管理,又要负责为区委主要领导提供文字和政务服务,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综合文字材料工作上,悉心领会和把握区委主要领导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每一篇文字材料都能达到较高水准,为此一如既往地不断加班加点、历经一个个不眠之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次次展现了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工作风貌。

(二)敢抓敢管,搞好其它分管工作。对于分管的调研工作,能够从全局出发,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区委办公室自身及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先后有一批重要调研成果进入领导决策,一批调研文章被各级党报党刊或经济类刊物采用推广,多篇调研报告获各类奖励。信息科工作,能够保持高度敏锐,确保应掌握的信息尽可能掌握,应报的信息必报,及时反馈上级及区委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落实情况,及时上报重大紧急信息、突发性事件信息,从未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对于督查工作,能够立足创新、实效,顺应工作实际调整督查方式方法,加大督查频率和力度,确保区委领导的每一件批示批办件都能得到及时办理,确保区委决策和每一次重要会议精神及其工作部署能够得到落实。机要、保密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工作中未出现任何疏忽和纰漏。

(三)高度负责地做好临时性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适应各种安排,一方面积极搞好各类领导安排临时性工作的协调,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另一方面,对于组织上的临时抽调,能够完全服从,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在XX年开展的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承担了文字组组长的重任,和四位同事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所有文字工作任务。

三、严格自律,改进作风,保持良好形象

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工作中率先垂范,注意在各方面搞好“传、帮、带”,搞好对年轻同志的培养和锻炼。始终坚持正直诚实的做人原则,时刻注重维护团结,尊重领导,带头维护办公室内部团结向上、和谐融洽的良好风气,增强了办公室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篇7: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总结

北四平中心小学

何春玲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一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全体学生“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信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有关精神,不断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北四平中心小学按照县局领导统一安排和部署,围绕活动主题和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在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中初见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活动中一些粗浅做法做以简要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了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支部书记关大成担任. 副组长何春玲。少先队具体负责。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宣传动员会,制订了我校“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文件精神落实到位,检查到位,督导到位,资金到位。为此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工作中我校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切实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明确了工作的目标,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开展有合力、有活力。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党组织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师生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为祖国的繁荣而奋发学习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根据上级关于 “党的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党支部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实现教师争当“五个模范”暨优秀共产党员自觉学习的模范。执行政策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促进学校、社会和谐发展。做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在校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特色活动。

1、建立党的知识展室和展板。搜集整理党史材料。制作图文并茂的展板等。既体现我们党的奋进历程和丰功伟绩又体现学校党建成果。还要展示各个时期的先进人物事迹。配备党建书籍、刊物及电脑等硬件设备、各班级制作“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

2、向师生印发党史知识教育读本。以学生自觉阅读学习为主 党团组织集中进行辅导,针对学习读本的实际,开展竞赛答卷等活动。

3、观看红色爱国主义影片。精选片目,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地雷战》、《人民好儿女》等红色影片,书写影片观后感。培养学生的热爱党、热爱祖国情操。

4、结合升国旗仪式、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等课堂教学渗透党史教育内容,通过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故事、主题演讲活动,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各班级召开《党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

6、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为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提供志愿服务在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热爱党的情感。

7、举办一次征文活动。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围绕“党在我心中” 这一主题 开展征文评比活动。

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党的光荣历程教育,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北四平中心小学

篇8:党的基本知识总结

关键词:党的基本理论

大学生是影响当代、决定未来的重要力量,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历来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 青年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虽然越来越高, 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逐年呈大幅度递增趋势。在上个世纪90 年代, 我国曾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普遍进行过以“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为主要内容的“双基”教育运动。20 多年过去了, 虽然我们的国家面貌已今非昔比, 但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却应当长期进行下去。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每一个申请入党的人, 首先遇到的就是入党动机的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各种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其入党的内心想法是不相同的, 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元化、实用化的特点。

一是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些入党动机中, 有正确的, 如有的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有功利的, 如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 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 认为只要入了党, 就容易受重用, 提拔也快, 或者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有盲从的, 看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 自己就随大流也要求入党, 甚至有些人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而要求入党的;还有存在偏见的。可以说,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二是实用化。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提出入党要求的。如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毕业后好找工作”, 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为自己早日成才”, 还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为了“追求执政党的好处”。大学生党员在当前的就业选择和竞争中确实存在优势毋庸置疑, 但这些优势源于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源于优秀学生党员的良好品质和不断努力。仅仅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考虑申请入党, 是实用主义的表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引导对策

1、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 有针对性地安排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使学生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他们思想比较活跃, 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但是有时候又缺乏冷静分析事情的态度, 容易有极端化倾向, 因此对他们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使学生们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着重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成就、经验教训和改革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之一;深刻理解建设和改革都要从国情、国力出发,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着重进行工人阶级地位、光荣传统以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的教育, 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党的基本理论要求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们明白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长远方针, 是逐步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确实保证, 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2、讲究方法, 拓宽渠道, 教育形式贴近学生, 增强基本路线教育效果

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想法去解扣子、释疑难,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防止教育内容上结合不起来, 深入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的主题网站和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篇9: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基本经验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执政环境、执政目标和执政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载体地探索和实践。成为执政党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党的执政能力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提升,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科学而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

执政理念,就是执政党关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问题的理论和观念体系,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执政党的性质、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是一切执政理论的本质与核心,贯穿于执政思想与执政实践的方方面面。执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下执政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受执政理念支配和制约的。执政理念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基础。执政理念决定执政能力作用的性质与方向。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政权,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本领,而是因为执政理念的偏离。

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作为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清楚表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之后,党鲜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执政理念上解决了“为谁执政”的问题。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他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论述,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本质的精辟概括。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实而可靠的执政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石

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执政基础支撑着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又反过来强化执政基础。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多层面的,可以分为政治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个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就必须努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特别是要解决好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这是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石。否则,不但不能巩固执政地位,甚至连其自身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执政以来,我们党始终注重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伟大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认真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深刻教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党的执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并就如何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行了深入探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通过“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以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要通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些要求,以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为出发点,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归宿,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而科学的执政体制和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

党的执政体制即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制度,同党的领导体制密切相关。它是执政党基于执政的基本制度,根据党实现其执政任务、执政使命的需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在自己的执政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也是在执政实践中逐步健全和完善的。体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执政体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廉价、高效,能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对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至关重要,而且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从国情(包括历史和现实)出发,确立和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制度。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这一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党在自己执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整套执政体制,大大推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证明,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健全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使自身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执政方式是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按照什么方式执政,怎样处理好党的执政与国家政权活动的关系,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反映,也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是取决于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取决于经济基础;三是取决于执政理念。建国初期,我们党曾采取了以政策为主的执政方式,即“以党代政”,由党直接代行国家政权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转变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问题。到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表明了我们党将在执政方式上致力于实现由“以党代政”向“依法执政”的根本性转变。与此同时,我们党还一再强调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决策科学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党的执政方式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我们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辩证统一的,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四、团结而高素质的执政主体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等方面。执政能力强不强,归根结底要看党是否推动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党在这方面曾经走过弯路。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全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增强执政意识,牢固树立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权力观,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感受和评价,最直接地来源于每一位从政者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行为和表现,最直接地表现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绩。所以,正确地看待政绩、科学地衡量政绩,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为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水平。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上,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

上一篇:小学秋季开学学生代表演讲稿下一篇:物业经理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