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24-06-17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共8篇)

篇1: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缓解贫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

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

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

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

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

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

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

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

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

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配备力量。根据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镇成立扶贫信息监测中心,专门承担扶贫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审核及业务培训工作,政府干部任雪明和王霞两位同志为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录入及动态管理。

(三)严格考核。以各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严格的脱贫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镇对村考核要逐户核查,严格考核标准。

篇2: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扶贫搬迁办发〔XXX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篇3:农村教育的“精准扶贫”

一、提升农村家庭教育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 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质量。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农村家长虽然有时候也觉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但因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往往不知道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督促孩子学习方面, 更是感到无计可施。等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笔者根据自身家庭教育的得失和思考提出以下两点点建议。

1.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氛围,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的家长, 除了关爱孩子生活和学习之外, 还应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 努力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环境, 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为了子女的成长, 家长要主动加强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齐抓共管, 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因此, 农村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 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保持一致。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不断地总结, 反思, 改进。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 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1. 潜心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个环节。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不备课就不能上课。备不好课也不能上课。充分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2. 重视情感投入, 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同时也是老师学生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与碰撞。可以这样说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亲其师, 信其道”, 爱某个老师就爱学习某科。所以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多呵护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友善, 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

三、配备教学设备

现阶段还有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非常缺乏和落后, 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有的农村小学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 几十个学生打上一节课而已;音乐课就是老师唱一句, 学生跟着唱一句;更有的学校体育课和音乐课都被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拿来上课。很多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更别提农村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了。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教育教学设备的配置, 更换了教室桌椅, 配置了多媒体设备, 积极的扭转了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现象。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学设备贫乏的现状。

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农村教师群体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近几年分配的年青教师, 二是在一个学校奉献了几十年的老教师, 他们热爱农村教育, 甚至为山村教育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年青教师有远大的理想, 但也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 提高工资待遇, 这样才能使他们踏实得工作。年青教师有奔头, 农村教育才有希望。再说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 只要把农村这只庞大的教师队伍稳定了, 农村的教育教学才能得到提升, 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所以一方面, 国家要想方设法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 在评优树模上应该向农村广大教师倾斜, 在评定职称时, 同等条件下, 一定要优先考虑农村教师。要给农村教师一个广阔的天地, 让他们在这片天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坚持和完善城乡教师轮换制度

以我所在田坪小学为例, 我们小学的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非常紧缺。由于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得不到及时改善, 致使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愿意长期扎根贫困地区或农村任教, 造成师资流失, 学科教师配备不齐, 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建议应该坚持和完善城乡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城市里面的优秀教师来到农村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老师可以去城市学习城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城乡教师轮换制度可有效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人民贫, 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 非教育莫与智之”。中国有13亿多人口, 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 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 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 农民的素质提高了, 对社会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 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 农民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总而言之, 发展农村教育,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发展农村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部分, 是实现城乡公平的一方面。

摘要:中国农村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了城市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文章以作者38年的从教经验为农村教育的“精准扶贫”支招。

关键词:农村教育,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卜中海.做学生爱戴的老师[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2.

[3]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4]王世武.轮岗教师的反思好体会[J].宁夏教育, 2015 (12) .

篇4:农村精准扶贫新模式探析

关键词 农村;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8;F5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扶贫,虽然是我国过去就一直推行的政策,但由于推行的力度和科学性不足,导致政策难以发挥其最终的效果。所以,要保证政府部门扶贫效果能够有效体现,则应当对目前的扶贫模式进行创新,推行精准扶贫、切实扶贫、互助扶贫的方式,帮助真正的贫困户脱贫,减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异,为贫困人口争取更多的权益。笔者就协助互助,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发展社会协助扶助,鼓励社会参与

对于协助互助扶贫而言,首先需要与社会进行协作,特别是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扶助,扶助方式可以分为多种,除爱心捐款、旧衣物书籍捐赠,还有社会各类扶贫基金会的建立及社会扶贫项目的成立。例如,政府强化与相关建筑部门协作,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即包含教育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基础设施等);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为部分优秀贫困学生提供减免大部分学杂费的教育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入校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其余就读费用;与一些爱心医疗机构合作,定期免费为贫困人群进行爱心检查,同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基础医疗帮助。此外,可以通过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或者相关专家“下乡”提供技术教育及技术帮扶,提升整体贫困人口的技术水平,落实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落实自主创业的帮扶工作[1]。

2 扶植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合作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扶植地区的特色产业,以保证资源的整合结合,主要可以通过5个方面入手。首先,政策的精准扶持,如推行某个产业的同时也出台扶植关系产业的政策,诸如某些地区适合种植业,如水稻种植、杂粮杂豆种植、蔬菜种植等;同时,可以衍生出诸多的关系产业,如食品加工产业、养殖产业等,从而保证产业链的形成,而政府部门的作用除了推行有效政策,还应当引导贫困户自己携手合作,团结互助,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其次,项目促进。项目促进主要是将传统农业开发项目与一些政府项目进行密切联系,包含国土资源、水利工程,畜牧养殖等产业,同时促进资金投入,进而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然后是金融及技术支持,如利用金融保险业,对特色产业提供相应的保险方法,解除投资户的后顾之忧;联合银行金融产业,对贫困户划拨相应的贷款,从而解决投资者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鼓励数量产业品牌效应,如“泰来大米”就是具有显著品牌效应的产品,而且其也是具有国家地理标志的一种产品,而这类产品的产生业对齐齐哈尔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巨大的补充效果。此外,还有“素食猫”“齐嫩湖畔”等特殊产品标识,都具有明显的效应。最后,可以通过合作社、民企联合、订单农业、特色基地、粮食银行及家庭农场等经营组织的建立,以聚合和调动更多的小型投资户主体,特别是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其中。例如,实现从而实现有“小群体”向“大龙头”,“弱势”向强势的方向发展,也能让特色产业呈现出紧密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最终保证脱贫的效果。

3 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转移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保证就业扶贫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农户的生活质量,但这往往需要基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而这些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密切联系大型企业达到相应的效果。如通过档案卡的形式记录各个贫困户的劳动力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由大型企业出相应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同时,保证劳动力分散输送,避免单一地区劳动力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而且政府部门还可以推注相应的定点扶贫方法,即以多元化帮扶工作作为导向,除去传统帮扶工作中的“输送物质、输送财务”;同时,还应当输送有效的信息和技术,同时定期派遣人员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脱贫致富计划,进而帮助他们尽快脱贫[2]。

4 落实精准扶贫体制,强化针对性

要保证扶贫的精准性,最重要的是“扶真贫”,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首先对地区农村低收入贫困户的资料进行完全调查;同时,查出贫困原因,然后切实结合目前环境,进而建立起精准扶贫的有效体系,以强化扶贫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以上基础上建立贫困户动态辨识管理体系,即对所有农村低收入家庭通过建档立案的方式以完成信息的备案收入,同时定期对这些家庭的贫困情境进行摸底统计,对于已经脱贫的家庭要及时取消认证;另外可以调动党员干部的职能,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从而实行“一帮一”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供技术、人员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扶植,保证扶助的有效性;强化项目利益联合体系,如通过落实一些政府政策,保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励的准确发放,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个别贫困户创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则应当加快完善信贷体系;同时,可以利用政府内部的财政结余、奖补资金,投入到地方的农业设施建设、厂房建设等主要经济建设中,然后才以发包或租赁等多元化方式,让投入的资金得到回笼,也推动了当地贫困户的有效脱贫。

5 结语

减小贫富差距,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直都是我国致力达到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对于扶贫工作而言,除了需要保证工作的准确性,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发展性,而且应当强化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互助、政府对贫困户的补助、社会各界对贫困户的扶助,还有一些其他社会力量的资助,最终将扶贫工作高效、精准、有效地进行下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林.以金融创新推进精准化金融扶贫——对宕昌县召藏村扶贫互助资金改革试点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5,8(8):42-45.

[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精准扶贫结硕果 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精准脱贫再发力——黑龙江“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巡礼(下)[J].黑龙江日报,2015,10(10):1-12.

篇5: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

引导文:精准扶贫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一:

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

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

力争在20xx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

20XX-2018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计划从20xx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

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

计划20XX-20xx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范文二:

为深入细致了解扶贫村现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5月16日,我们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XX镇XX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召开村干部、村小组长座谈会,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

小组,347户,1318人,其中贫困农户71户328人,低保户44户70人。全村耕地面积1159亩,人均耕地亩,农业生产主要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空心村现象严重;其村主干道交通已有改善,但村内道路大多还没有硬化,影响出行;没有公共休闲场所,村前屋后到处是大片垃圾,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村民生活水平;农田田园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山塘水库蓄水量小,水坡水渠经年未修,严重影响农田灌溉。

三是务农人员素质较差。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该村从事种农事生产的务农人都是老人,且初中以下和文盲、半文盲占相当比率,思想封闭、安于现状,只能选择劳动力程度不高的水稻等农作物,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村级组织缺乏能力组织村民合力发展,大量劳动力外流,造成特色产业难以规模和产业化。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技能水平低,就业途径少,门路窄

等原因,收入水平也不高。

四是致贫因素多。主要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等致贫,但该村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病因残造成劳动力的丧失或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用,大多数家庭入不敷出,形成疾病和贫穷的恶性循环,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村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五是扶贫对象的确定存在漏洞。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已建卡的贫困户都有住房,甚至是近几年才建的新房,条件尚可。但有些家庭确实有困难,确实贫困的农户并没有确定为扶贫户。

二、扶贫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技能。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采用扶贫先扶智的办法,加大对农民群众种植和养殖技术等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农户都能掌握1-2项适用技术,对科技致富能人给予政策扶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

篇6: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十堰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2013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

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二、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14-2018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14-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春赏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

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议

1、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14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14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7: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1、您家庭的经济状况 _____

A特别贫困 B贫困 C一般

D富裕

2、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_____

A种植业 B养殖业 C外出务工收入

D政府民政保障

3、您认为当地政府对农业、农村的重视程度 ______ A特别高 B较高 C一般 D不高 E极不重视

4、您听说过“乡村振兴战略”吗 _____

A非常熟悉 B较熟悉 C一般 D不知道 E从未听说

5、您认为您村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造 _____________ 多选 A修路 B绿化 C污水处理

D医疗网点

F文化建设

6、您家庭所参加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哪些 ___________多选

A低保 B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D农村“五保”政策

E其他

7、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您最关心的改革内容是 __________ 多选 A农村增收 B村级经济发展 C拆迁安置

D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E就业与社会保障

F工作服务均等化

G规划布局一体化

H户籍制度改革

8、您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______

A信心百倍 B有信心 C不确定 D没信心 E无所谓

篇8: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一、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相关状况及困境

1.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相关状况

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4.8%下降到3%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由以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域集中向更低层次的村级社区集中,国家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61.9%。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扶贫资源村级瞄准机制,在全国确定了14.81万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这些重点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21%,分布在全国1861个县(区、市),覆盖了全国80%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该阶段,农村贫困治理建构了“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即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根据2010年1274元的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根据2300元扶贫新标准,2011年我国农村扶贫对象总数为1.22亿人。宏观层面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微观层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至2014年底,再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2〕

四川东南部省定贫困村—庙坪村, 幅员面积6.46平方公里,辖5个农经社,共有农户154户,人口489人。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地貌为山地,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7.2℃。山高坡陡、林多地少、地广人稀是全村面貌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现有3条共10.5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全部为泥结碎石路,全村无一条水泥路。自然灾害频发,现有地质灾害监测点3处,农户居住分散,危房户32户,无房户4户。该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119人,建档贫困户47户,贫困户大多身体残疾或年老多病,普遍缺乏劳动力。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矛盾突出,产业不兴、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保障不足是全村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15元。全村现有耕地248亩,劳动力279人,常年外出31人。产业以林竹和茶叶为主。有一茶业公司成片租赁农户茶园建成有机茶基地800亩。林竹面积约8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一半左右,大多为低产低效的残次林,由于运输困难长期无人砍伐,有限的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

精准扶贫,就是在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下,因时、因地对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按照本地的实际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根据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出精准考核的过程。其内涵包括精准识别、帮扶、管理、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内容。〔3〕其基本内核包括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四个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精确识别是指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现状确定相应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按照规定的程序准确地将贫困村、贫困户以及致贫原因识别出来。联动帮扶、分类管理以及动态考核则是 “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等一系列组合行动,并通过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来具体落实。以笔者考察的该省定贫困村为例,该村的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当地农户劳务经济表现突出,设若稍加资金投入,即可联通周边的村、乡、县以及邻县,带动产业加工的运输、乡村旅游等,但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详细的规划以及全方位的落实。

2.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扶贫的困境

(1)基本判断

1我国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和决战期。2016~2020年是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最后5年,贫困标准提高后贫困人口规模扩大,扶贫任务和难度增加,使实现到2020年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目标难度增加,扶贫开发进入到了关键的决战期和攻坚期。2扶贫开发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向消除减缓相对贫困转变的重要转折点。2015~2020年期间,我国扶贫开发将是完成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发展能力阶段。要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和极度贫困,国家扶贫脱贫重点和重心应转向减少相对贫困以及缩小个体差距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3未来我国扶贫开发改革创新目标是探索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积极完善扶贫治理体系和提升扶贫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扶贫脱贫治理体系,体现在扶贫脱贫治理的基础能力提升,扶贫脱贫治理的社会发展(治理)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扶贫脱贫能力提升。

(2)在 “精准识别”这个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或者难点

一方面是识别排斥的问题,它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根据中央的文件,识别排斥是县、乡镇、村在基于获得的贫困指标基础上开展实际的贫困村(户)的识别过程中,将当地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主观排斥不予识别的现象。根据主观意图可分为故意排斥和过失排斥。前者是负责精准识别的相关工作人员,出于各种私利,没有把真正符合贫困标准的的农农户户纳纳入入到到国国家家贫贫困困帮帮扶扶的的范范畴畴中中,,使使得得本本来来边边缘化的贫困户更加边缘化,得不到政府的扶持资金和扶持的各种机会。其问题在于评定环节没有人监督,关键环节上都是由村干部说了算,贫困户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参与和监督的机会。2013年,在四川省开展的扶贫到户机制调研中发现,有25%的受访“建卡贫困户”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当选的,而有些贫困户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落选。而后者是在精准识别贫困群体过程中,由于操作环节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客观排斥现象。如 “不申请就不是贫困户”逻辑显然就造成了贫困户被疏忽掉了,大多数贫困户信息不畅通。再如村干部掌握的贫困户情况不一定真实。

另一方面是农户经济收入的核定问题。 根据2300元扶贫新标准,农户的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最后的家庭整体收入到底是多少,由于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动性很大,村干部又不能实时跟踪,因此存在误判现象较多。

(3)“十三五”期间,经济下行的内涵外延使得我国精准扶贫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1传统要素优势削减,综合优势尚未构建。经过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去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区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要素优势正在衰减,土地要素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都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贫困地区面临的压力更大。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约为2600万是在2000~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预测的,假如按照新常态扶贫脱贫惯性变化规律,从目前7017万贫困人口,经过不断努力,最保守估计到2020年可脱贫3600万左右,还剩余3500万左右贫困人口,因此,2020年完全消除绝对贫困即让70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难度是非常大的。

2治污缓堵责任重大,扶贫减贫压力突增。我国 “单中心,极核式” 的空间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周边乡镇经济对主城区的依赖较重,离独立城市的要求尚有距离,城市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同时存在“空气污染”、 “河流污染”等严重问题,区域之间、镇域之间差距仍然很大,扶贫减贫也面临这一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二者兼顾,形成绿色生态的扶贫减贫的模式,这是关键问题所在。

3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发展路径变化太大。过去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老路已经越走越窄,工业发展全而不大、多而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业仍呈现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基本格局,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高,再加上现代服务业辐射半径不大,聚集能力不强,带动效应偏弱等现实问题。政府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使得贫困户外出劳务经济减少,而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劳务经济常规占家庭收入在60%以上。

4社会投资风险激增,多元投资吸引力小。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单一行业及关联行业造成资源配置畸轻畸重,社会投资风险激增,而多渠道、多领域的投资政策导向,对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大,包括金融扶贫。金融机构在经济新常态下对资金管理出台新政策,金融扶贫意愿和积极性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这同样会带来扶贫脱贫资金的新压力和新考验。〔4〕

二、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

1.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把握的总体思路

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瞄准贫困对象开展精确制导的扶贫开发有益尝试。必须切实把握好几个方面,如渐进推进、链条驱动、相对精确、农户主体、机制保障。〔5〕

到2020年完成扶贫脱贫任务需要坚持精准扶贫。一方面是扶贫对象精准,让真正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另一方面,在扶贫脱贫过程中路径精准,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确定扶贫脱贫的路径。要保障脱贫路径精准,就要根据我国扶贫脱贫实践对7017万贫困人口扶贫脱贫路径进行精准设计。笔者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思路:

一是强调集体所有制。在精准扶贫规划中,提出集体所有制,是考虑到集体所有制拥有比个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中之所以成为贫困村、贫困人口,其原因就是基础差、底子薄,只有团结大多数甚至全体村民的力量及智慧,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村子的脱贫及发展。先脱贫,后发展,当村集体整整体体收收入入有有所所增增加加,,农农民民增增收收才才有有保保障障,,贫贫困困户户脱脱贫才有希望。而贫困户脱贫之后不再重返贫困,亦是贫困村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到的重要问题。如果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将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增收途径,同时亦能够为集体成员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

二是由集体提升贫困户的市场意识。作为贫困村,多年来无法摆脱 “贫困”的包袱,其先天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眼界局限,市场意识淡薄也成为限制贫困村村民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集体带动这种方式,在集体发展过程中培养贫困户发现市场的能力,增强市场意识,使贫困户有能力自发找到脱贫致富途径,并充分利用手中的脱贫机会,才能使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三是明确注重整体发展战略,在整体发展中就有贫困地区、县、乡(镇)、村的发展。因为这样能解决贫困村、户扶贫攻坚时的共性约束问题,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区域制度的构建上能充分发挥二者的正向关系,来引导贫困地区、县、乡镇、村的脱贫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

四是在生态保护下的精准扶贫路径。扶贫脱贫不仅仅是收入水平提高,更是贫困人口总体能力和水平的全面脱贫。为顺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潮流,扶贫开发也将在生态保护下扶贫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并将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新支撑和新路径。生态保护扶贫政策创新理念、生态保护扶贫产业模式和市场形态都是未来我国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只注重收入水平提升,更是一种多维的更高层次的扶贫,是注重质量和现代创新发展的路径。

2.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结合政府的 “十三五”规划中的扶贫攻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式多样

1产业扶贫。对于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和绿色低碳扶贫的方式提升区域发展能力和家庭生计能力,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能力提升,预计在7017万贫困人口中有大约2000万~3000万人依靠这种发展路径脱贫。〔6〕从调查中发现,45%的贫困户具有发展产业的愿望,有25% 的贫困户对自身发展产业缺乏能力,但对跟着大户、能人、产业带头人学着干或加入合作社却有信心。因此在产业扶贫政策上,应鼓励单个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方向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运用 “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实施 “带着扶”工程。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行 “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实施 “连着扶”工程。贫困户参与方式,可采取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劳动报酬,也可以通过产业扶贫扶持资金入股或运用土地入股等方式分配股份利润。方法上实行政府补贴、贫困户入股、利润分成的形式。三是对具有强烈发展产业愿望的个体贫困户,以产业扶贫到户形式实施 “帮着扶”工程,通过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增强其发展产业的信心。

2担保贷款扶贫。针对有担保贷款需求的10%的贫困农户,破解其发展生产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实行 “我担保、你贷款,我贴息、你还贷”的扶贫方式。方法上设立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专项基金,运用金融杠杆作用,将其倍数放大,为贫困户作贷款担保,为其发展产业提供资金帮助。

3搬迁扶贫。事实上,一些自然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是最佳脱贫路径,预计到2020年,需要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人。从调查中发现有15% 的贫困农户需要进行房屋搬迁和改造,因而在搬迁扶贫上,既要优先照顾生存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和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农户搬迁,同时应将贫困地区住房条件差的农户纳入房屋搬迁和改造的范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户危房改造,让贫困农户在安居乐业上达到先 “安居”。

4助学扶贫。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贫困农户中仍有13%的家庭因学造成贫困,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支出远大于家庭的收入。因此在整合教育扶贫资源的过程中,设立助学扶贫基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大学学业。

(5)培训扶贫。调查中有5%的农户需求学技术。因而在精准扶贫上,加大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

(2)整合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

调查反映有25%的贫困户没有内生动力,还不包括完全没有造血功能的 “孤、寡、残、独”对象户;有5%的贫困户因学致贫需要进行学业救助;有15%的贫困户需要住房救助。其贫困的深度之大,扶贫的难度之艰巨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从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上看,必须由政府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整合全社会资源,合力帮扶,最大限度地帮助这类贫困对象走出困境。通过整合资源既可防止项目重复申报,又可杜绝资金跑漏,实现财政扶贫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

(3)发挥保障性救助制度的效用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等扶贫脱贫难度大的农村贫困人口,国家可以采取纳入到社会保障政策范围内,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多重保障性扶贫增加资产性收入等方式来解决。这是扶贫脱贫最难啃的骨头,上一轮扶贫开发末期(2010年)贫困人口2688万人,基本都是无(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预计到2020年前,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在2600万左右。〔7〕方法上通过政府保障性救助来进行扶贫。对没有内生动力的贫困人口,按照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实行低保全覆盖,同时根据不同的贫困原因辅之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进行帮扶。对 “孤、寡、残、独”对象户实行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等方法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1提高养老保障标准,解决贫困农户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养老保障标准至少要能够保障老人生存需要。调查发现,贫困户中一般每户都有1~2个60岁以上老人,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老人生活来源,就可以大大减轻贫困户负担。

2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特别是大病医疗保障力度,解决农户因病致贫的问题。调查的13户贫困农户中,有9户均有1~2人患病在家,大多无钱医治,去年借钱自付1万元以上医疗费的有1户,如果不能从农村医疗保障中得到解决,这样的农户是没有办法脱贫的。

3对残疾人实施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障基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我们调查的贫困农户中,有2户有残疾人,他们的生活困难应由社会保障来解决。

(4)创造贫困农户就地劳务的条件

能成为扶贫攻坚的贫困户,都有具体困难,其中就有不具备去外地劳动的条件,因此,能否创造一些条件使其就近务工。调查情况表明,凡家中有人外出打工的农户都已脱贫。由于贫困农户一般上有老、下有小,不具备外出务工的条件,因此,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就近务工创造条件,以取得工资性收入。首先,对不便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可以让农户成为护林护草工人,收入从生态补偿费中支付。其次,引进资源性产品加工企业。运用贫困乡村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引进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乡集镇创办加工企业,以吸纳贫困农户就近务工。再次,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贫困地区一般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通乡通村公路也基本建成,完全具备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要做好旅游规划,支持贫困农户发展农家乐。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2]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

[3]李昆鸟.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08).

[4][6]张琦,冯丹萌,史志乐.十三五期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5,(09).

上一篇:六年级童年读后感600字下一篇:双人运桶接力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