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2024-06-24

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共6篇)

篇1: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增多。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单身留守老人的情况更差。而国家的各种养老保障制度还在完善中,其中就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团队对此通过走访服务、问卷等调查方式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留守老人方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随后对我们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显示农村留守老人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的追求,但对疾病有恐惧心理,伴随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近几年这种状况明显改善。另外,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守老人经常内心觉得孤独,严重的会导致老人性格孤僻,这也是外出务工子女容易忽视的。所以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期在五常周边地区对我们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宣传,主要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关注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意识,我们也期待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

1月9日:幸福村

1月10日上午:长兴村下午:正兴1月11日:半截河子村

通过我们对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留守老年人的年龄阶段,性别比例,生活及收入状况,以及生病次数及医疗消费。同时我们也深入的调查了留守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及村中干部对其的帮助情况。子女的义务抚养情况等等。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对老夫妻刘爷爷和张奶奶,有一次张奶奶去厕所,摔倒在厕所中,差点丧命,多亏刘爷爷及时发现,才挽救了张奶奶的生命。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经常发生,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16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首先,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电话的普及,加强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其次,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再次,支持村委会集体建设,并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的作用。各级政府对此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开展活动。同时,村委会在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村委会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产、闲置土地改建、扩建托老所,建立农村的公共事业服务阵地,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难人群提供托管服务。根据现有条件,可对乡村小学校等实现多功能开发,开办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活动中心、娱乐室。

最后,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此外,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邻里之间相互串串门,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养养小动物,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老人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隔代教育压力大;四,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五,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四、实践总结或体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实践后的交流座谈中大家普遍感悟到“提高了觉悟,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素质”。社会实践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启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真正的目的,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期三天的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我们大家的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锻炼自己,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篇2: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XX 镇 XX 村委东靠 XX 村委,南邻 XX 县岭口,西连 XX,北接XX 村委,赣粤高速巴莲公路在村委东南方向穿越,是 XX 县的南大门。下辖 10 个自然村 11 个村小组,全村 3 户,农业人口 1935 人,耕地面积 4950 亩,林地面积 13700 亩。全村现有党员 79 人,村两委干部 8 人。

一、XX 村委贫困基本情况

2、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4、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

方面,贫困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据初步统计,我村委目前已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有 113 户,327 人。其中低保户 44 户 61 人,仅低保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就有 38 户。

1、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3、农村复杂情况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一半,XX 村委农村人口 1935人,实际上不过 1000 人左右。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后肯定会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一些农村干部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所报对象有的年老体弱,跟本没有劳动能力,有的因病因残致贫,纯属国家政

策的救济对象,这些既没有劳动能力,更没有创业能力的对象,给精准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带来了应对的困难。三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1、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3、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5、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证明,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

篇3: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1 调查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 选取了广安市岳池县农村产业化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2个乡镇6个村进行。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调查对象为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为农村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4,5,6]。将农村实用人才按照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五大类进行分类[7], 按照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技术水平结构等4个结构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2 岳池县农村实用人才分布现状

2.1 总体分布

调查表明 (表1) , 6个村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49人, 仅占6个村总人口数的0.64%, 主要从事粮食、果蔬、畜牧、水产等行业。各村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分布不均匀, 在5~12人范围, 村平均8.1人。不同类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 其中生产型人才25人, 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1.02%;经营型人才13人, 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6.53%;技能带动型人才0人, 占实用人才总数0%;技能服务型人才4人, 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16%;社会服务型人才7人, 占实用人才总数14.29%。由此表明, 因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同且比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和类型分布都呈现严重不平衡, 以生产型人才最多, 其次是经营性人才, 其他类型人才占比少。

2.2 性别分布

由表2可知, 农村实用人才性别结构分布呈现严重不平衡。男性农村实用人才为47人, 占人才总数的95.92%, 主要分布在生产型、经营性人才中;女性农村实用人才仅2人, 占4.08%, 生产型、经营型人才各1人, 而其他类型人才中无女性。由此表明, 男性在各类型人才中占据绝对优势, 男女比例及其不平衡。

2.3 年龄分布

由表3可知, 从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段来看, 呈现“N”型分布规律, 以41~45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较多, 分别为13人、12人, 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53%、24.49%;51~54岁年龄段人数为2人, 分布最少, 占4.09%。从各类型人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来看, 生产型人才在41~45岁年龄段分布最多, 为8人;经营型人才在36~40岁年龄段最多, 为4人;技能服务型人才在35岁及以下年龄段最多, 为2人;社会服务型人才在41~45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最多, 均为3人。由此表明, 各类型人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不均匀, 结构性分化严重。

2.4 学历分布

由表4可知, 农村实用人才在学历结构水平上呈现倒“V”型分布。初中文化最多, 为20人, 占人才总数的40.82%;高中文化16人, 占32.65%;小学文化8人, 占16.33%;大专及以上文化仅3人, 占6.12%, 占比较低;未上过学的2人, 占4.08%。从各类型人才文化结构水平分布来看, 生产型、经营型人才均以初中文化最多, 分别为11人、7人, 分别占该类型人才总数的44.00%、53.85%;技能型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以高中文化最多, 分别为2人、3人, 分别该类型人才总数的50%、42.86%。由此表明, 农村实用人才总体具有一定文化水平, 但文化层次较低, 以初中、高中占比较大, 而大专及以上文化占比较少。

2.5 技术水平情况

调查表明, 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分布呈现单一分布趋势, 所有农村实用人才均没有通过技术水平认定, 各类型人才也是同样呈单一分布, 即具有农民高级技师、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技术资格的人数均为0。由此可见, 农村实用人才中没有具有技术资格的人才, 在该方面呈严重滞后趋势。

3 岳池县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问题

3.1 总体数量不足, 性别及年龄呈严重结构化偏向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 6个村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49人, 每万人拥有农村实用人才数为64人, 占农村总人口和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较低, 且表现为男性占比非常高, 占95.92%, 男女性别比例极其不协调;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实用人才呈现“N”型分布规律, 41~45岁和55岁以上比例较大, 分别占26.53%、24.49%, 具有老龄化的趋势。由此表明,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新形势下,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匮乏、性别及年龄结构分布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发展, 降低了农村实用人才在脱贫攻坚中作为“助推器”所发挥的作用。

3.2 文化素质较低, 高素质人才匮乏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实用人才不具有技术资格的人员占100%, 且文化以初中、高中水平为主, 分别占40.82%、32.65%, 其知识和技能多为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而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几乎没有, 缺乏在生态、加工、营销、服务等方面的高技能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在农村产业扶贫背景下,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增加了其接受专业知识的难度, 降低了其能力提升空间, 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其“领航员”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3.3 类型分布不均匀, 技能带动型人才严重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实用人才各类型分布为:生产型 (占51.02%) >经营型 (26.53%) >社会服务型 (14.29%) >技能服务型 (8.16%) >技能带动型 (0%) 。由此表明, 农村实用人才以生产型为主, 而具有极大带动性的经营型人才较少, 技能带动型人才更是没有。农村实用人才类型分布的不合理性以及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性严重影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 更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

4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对策

建议继续加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进一步挖掘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经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脱贫攻坚中“领航员”“助推器”的作用

4.1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宣传, 树立人才扶贫意识

充分利用网站、微信、QQ、电视、广播、报刊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宣传“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及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不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要树立人才扶贫理念, 提高全社会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 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4.2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充分挖掘人才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中高等职业院校, 以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实训基地开展培训。聘任较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讲师团, 因地制宜、师资保证、按需施教, 不断拓展培训专业和范围, 培养急需农村实用人才, 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增强培训力量, 拓展培训方式,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零距离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4.3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县、乡 (镇) 、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信息化管理, 实现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 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水平。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考核机制,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出台创新创业奖励政策措施, 对能力强、水平高、贡献大的实用人才, 在物质精神上给予“加油鼓劲”, 激发其回乡创新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热情, 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4.4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机制, 建立人才职称评定体系

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各种机制, 努力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把有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送出去学技术、学经验, 增长见识, 开拓眼界, 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 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申报职称评定。

4.5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机制, 增加人才专项投入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优先扶持机制, 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 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专项资金,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研发。树立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理念, 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帮技术、帮项目、帮咨询, 带动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5 结语

农村发展大计, 实用人才为本[8]。农村产业扶贫需要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支撑[9]。因此, 我们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就必须要构建一支高数量、高质量、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将其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锤炼成引领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优势, 提高产业扶贫效率, 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加快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进程,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摘要:2016年4月, 在四川省岳池县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2个乡镇6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技术水平结构等4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分布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宣传, 树立人才扶贫意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机制, 建立人才职称评定体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机制, 增加人才专项投入”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分布,调查分析,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郭承尚, 唐开蓉.浅议精准扶贫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21 (13) :16-17.

[2]张人起.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5 (10) :195-196.

[3]杨延昭.民族地区贫困应与扶贫对策[J].理论月刊, 2005 (3) :33-35.

[4]曹丽琴, 张玲.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9) :5631-5633.

[5]王蕊, 王宇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5) :160-163.

[6]胡启本.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 2012 (3) :133-135.

[7]郑伟, 陆艳, 胡顺强.扬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培育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7) :9577-9579.

[8]李琼芬, 周开福, 王海莉, 等.景洪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分析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1) :44.

篇4: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关键字:农村;精准扶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61-01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个别农村仍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所以我国目前正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导致了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不顺利,群众满意程度低,因此我们要对以上问题做出改进措施,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和群众满意程度。

一、精准扶贫的四个重点

(一)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原则。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工作原则,这能体现我国政府严格治理的理念,也是体现社会发展核心的一种方式。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精准扶贫、保持生态、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

(二)精准扶贫的重点考核标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较为综合的扶持工程,因此,精准扶贫工作更加需要综合管理的理念和标准。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做到尊重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调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扶贫工作。

(三)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要想真正做好扶贫工作,首先就要找到真正精准的扶贫对象。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等方式,真正识别出贫困人员,保证贫困户的公正性。找准扶贫对象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内容。

(四)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抓住重点,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到利为民所谋。

二、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原则问题。我国个别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的原则贯彻不够,不能按照基本原则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个别地方贫困评价标准较为随意,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考核标准做不到透明化,致使群众怨声载道。

(二)精准扶贫的重点考核标准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业绩,出现了贫困数字虽然减少,但是群众却极少参与的虚假情况,政府领导对扶贫资金有绝对的掌控权而人民群众却少有决定权,这就导致了我国扶贫工作不能真正做到减少贫困户。

(三)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问题。地方政府对贫困户的考察不够彻底,会出现少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政府完全不考察实际民情,贫困户的评价标准也依据领导人的个人喜好定夺,产生了真正的贫困户不能够得到国家资金资助的问题。

(四)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问题。个别地方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不能够抓住重点,不懂如何真正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只是盲目地开展各项工作,导致了虽然贫困户得到了资金援助,但却没有实际改善生活水平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坚持把农村,乡下,小城镇作为扶贫工作的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分级负责扶贫工作的开展,使扶贫工作有序化。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认的原则。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开展评议会,让群众自主投票,公平公正的选出贫困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做到扶贫程序完全公开化、透明化,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扶贫资金要做到进出有据,增加监督审查机制,随时掌握扶贫资金动态,随时让群众了解资金走向,政府也要做到清正廉洁,不得随意挪用扶贫资金,真正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四)建立长久有效的扶贫机制,开展扶贫工作时,要依据当地实际条件情况因地制宜,解决扶贫时千篇一律的方法,积极创造有效的扶贫政策

(五)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对扶贫结果进行公示公告,确保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规则公平。

(六)建立健全农村基本设施,政府可以通过修路,建设自来水管道等方式,解决农村引用水不足,交通闭塞等问题。

(七)政府要做到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特别要了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做到对症下药,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个人。

(八)政府要积极鼓励贫困地区人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通过小额信贷、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人民群众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九)制定相应的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对贫困户子女上学、住宿、交通等生活方面进行相应的减免措施,鼓励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人才回流的机会。

(十)发展当地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发展相应的农业类型,使农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农民增加固定收入。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意义

我国开展精准扶贫,有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指数,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可以使贫困地区摆脱发展落后的穷困面貌。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结:开展精准扶贫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那么就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志刚,崔旺来.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平凉农村脱贫致富对策建议[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1)

[2]鲁春艳.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 农业经济. 2016(07)

[3]公衍勇.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3)

[4]汪三贵,郭子豪.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5]翁伯琦,仇秀丽,张艳芳.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与山区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技术对策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 2016(03)

篇5: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镇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如何,如何实现20_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带着这些问题,对村6个村屯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__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75户、905人;有、、3个贫困村;由县法院、县国税局、县环保局、县信访局、县银监局5个部门包保我镇215户709人。按照脱贫计划,20__年已完成脱贫105户、324人,完成任务的36%。

20__年7月下旬开始,按照全县扶贫工作会议和省扶贫办38号文件文件精神,我镇对重新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通过精准识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277人(其中:档内63户,145人;档外51户,132人)。新识别贫困户中因病致贫70户,因学致贫3户,因残致贫37户,其它原因致贫4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扶贫产业项目情况

我镇目前共有3个扶贫产业项目:一是投资138万元,在村建设600平方苹果果窖项目,20__年共存储苹果14万斤,收益2万元;二是投资100万元,在村建设5栋果蔬大棚项目,现出租4栋,组织贫困人员种植蔬菜一栋,目前收益2.4万元;三是投资150万元,在村建设1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自20__年6月27日开始并网发电。

(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__年建设情况:

村已投资80万元,绿化主街3000延长米、建设水渠70延长米、修建围墙900延长米;争取小流域治理项目直河700延长米。

村138万元,建设600平方苹果储果窖1座;投资12万元建设700平方米文化广场。

村已投资50万元,修建水泥路2.2公里;投资7万元修建人畜安全饮水水窖2座。

20__年建设情况:

村投资94万元,其中修建边沟2880延长米,安装路灯72盏;投资38万元,修筑水泥路1.2公里;投资20万元,建设文化大院两座。

村投资56万元,其中修筑边沟13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1盏;投资60万元,新建300平方米村部和3000平方米文化大院,正在施工中。

村投资29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74盏;投资10万元,新建文化大院一座。

(三)采取的主要帮扶措施:

一是认真开展助春耕扶贫活动。以农民自有土地为基础,拓宽农民土地多种经营模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助春耕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是认真推动养殖业扶贫活动。以我镇丰富的养殖业为基础,大力开展养牛、羊、猪、鸡、蜂为主的家庭式养殖业,加快贫困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三是认真组织镇域劳务就业扶贫活动。以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岭生态旅游项目为引领,以我镇丰富的林下参、西洋参、寒富苹果、大榛子等产业项目为带动,认真组织贫困户开展镇域劳务就业活动。同时,各村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其它用工上,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有力推进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四是认真组织域外劳务就业扶贫活动。20__年初,我镇同集团建立了外出劳务合作,同北京、等地劳务公司洽谈,输出贫困人口劳务就业25人,人均增收1.5万元。

五是认真推进项目扶贫活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包保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光伏发电、寒富苹果果窖、果蔬大棚建设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后劲,为加快贫困农民早日脱贫奠定基础。

六是全力推进贫困村村停耕还林1300亩种植大榛子、寒富苹果特色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稳定产业项目,为后续农民增加收入奠定基础。

七是加快推进特色沟域经济发展,借鉴安吉旅游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全面推进柳安向全域旅游要求,认真做好“向”字这篇文章,突出果香、药香特色,以云岭旅游业为引领,以我镇丰富的寒富苹果、大榛子、林下参、细辛、葡萄等特色产业为带动,全面打造采摘园、农家乐园等特色产业园,形成一沟一品、一沟一特的建设格局,以特色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八是认真做好民政扶贫活动。积极向上争取民政救助资金,落实民政帮扶政策,加快推进民政帮扶工作力度,发挥民政兜底作用,全力做好扶贫工作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入产业项目资金不足,带动贫困户致富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是部分贫困户等靠思想严重,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通过带动增强自主创富的能力。

三是虽然我镇特色产业发展较好,但多数贫困户还是靠种植玉米为主,去玉米瓶颈和发展特色产业问题急需解决。

四是政策帮扶还不够完善,健康扶贫还有薄弱环节,兜底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今后应大力实施的帮扶措施:

(一)争取信访、环保、银监、中国银行等包保单位的支持,筹措资金140万元,新建15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

(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将全镇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各类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实现贫困户加入经济组织全覆盖。

(三)依托优势产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苹果、大榛子、中小药材等产业项目,实现有长远增收项目。

(四)利用镇苹果、人参、大榛子、中药材等产业用工量大及毗邻的新宾县雇工难的优势,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但自己没有其它产业的贫困人口发展劳务经济,力争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年人均劳务增收8000元。

(五)通过提高信贷、技术等帮扶质量,引导有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牛、猪、羊、鸡、鹅等养殖业,稳定提高收入。

篇6:农村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自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县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及2019年整体脱贫的总目标,确定了工作思路。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政策财政支持

一是切实抓好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方案:《关于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做好2015-2017年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问困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安仁县万名干部“结穷亲”活动方案》和《安仁县中药材产业“双万”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等,多重叠加的利好政策,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切实抓好财政支持。在县财力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县财政建立了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确保县财政每年安排扶贫开发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10%,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整合涉农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支持扶贫对象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增加收入。2015年本级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近6000万元,信贷资金近3个亿,用于全县精

准扶贫攻坚。

(二)具体措施过硬

一是认真甄别扶贫对象。为了把好这个扶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我县在建档立卡这项基础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通过“强化村级民主评议,强化指导督查,强化集中审核,强化评选公示”,我县共识别出新一轮贫困人口68363人、贫困村80个。根据实际情况,今年2月份对建档立卡一人户二人户进行了清洗,8月份又进行了建档立卡复核。开展“回头看”对2014年新识别出80个贫困村和6.8万贫困人口的数据再一次认真进行复核清洗,通过“回头看”共清理出不符合对象9992人,真正做到复核帮扶条件的“一个不少”地补进来,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也不能混进来。

二是分类做好扶贫培训。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2015年3月我县召开了乡镇和第一轮4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培训会。3-4月期间,针对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县委分四期举办了2015年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专题进行《如何做好新常态、新挑战的精准扶贫》培训。7月份,举行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培训会议,培训采用PPT专题讲解,发放了精准扶贫宣传资料册。8-10月份,又多次组织乡镇和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同时,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开展脐橙种植、油菜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烤烟栽培和牲猪养殖等举办各 类实用技术培训10余次,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着力抓实金融扶贫。上半年,我县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相对滞后,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推进工作,急起直追,收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到11月30日,我县已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4125户开展了有效评级授信,评级授信率达74.5%,为43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843万元。在12月15日前圆满完成了5000万元小额信贷发放任务。

四是着力抓实结对帮扶。全县共有省、市、县112支队伍对8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省、市、县265个单位的全体干部与全县1.9万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其中省委、省政府派出2支工作队,市委、市政府派出10支工作队,县委、县政府派出100支工作队。所有单位和乡镇按照“一个乡镇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贫困村一支帮扶工作队、一个贫困户一名帮扶干部、一个贫困户一个扶持措施”的“四个一”驻村帮扶方案,都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下到贫困村、贫困户中,落实好单位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县级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一系列扎实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搭建好了基层工作平台,解决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真正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都有具体的帮扶措施、资金安排、项目扶持、增收情况等等。

五是着力抓实产业扶贫。坚持把抓好产业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

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县财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设立中药材产业等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支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是极大的推进了特色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施产业扶贫“563工程”,即按照“政府+银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5位一体”模式,全面实施中药材产业、烤烟产业、茶叶产业、养殖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6大产业扶贫工程,实现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三方共赢目标。重点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养殖业扶贫;烤烟产业扶贫;茶叶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2万亩、家禽养殖近6万余头(只)、种植烤烟4.2万亩、油茶6150亩、油菜25万余亩、茶叶1.5万亩、培育从事旅游产业市场主体20家、发展电商扶贫网站5家,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二是在帮扶模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农业大县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股份帮扶模式。在发展茶叶传统产业方面,豪山乡廖家村采取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依托合作社提供技术、产品保底回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茶农增收。在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上,我县依托“稻田公园”,采取“政府+公司”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设好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好旅游景点线路和包装好旅游产品,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将新丰村的12

2户贫困户全部带动参与到乡村旅游业,并有稳定的收入链,实现了脱贫致富。

三、合作社股份帮扶的先进典型

股份帮扶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通过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作为股份投入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合作社获得的收益,贫困户可按照比例分红。

如豪山乡廖家村是国家级扶贫村,全村248户,116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5户,建档立卡450人。没有成立合作社以前,全村原有茶园500余亩,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茶园,茶叶种植技术参差不齐,茶叶加工各有千秋,茶叶品质精粗混杂,茶叶销售各显神通,产品没有品牌、没有注册商标、没有生产许可证,种茶经济效益不明显。

2013年以来,由以村委书记陈某某牵头9 户茶农入股成立豪山乡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湘峰牌”绿茶,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5年村委书记陈某某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把全村105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吸收入股合作社,其他农户可自愿入社,全村有148户茶农入社。入股模式有土地入股和老茶园入股两种模式,并对两种不同入股模式进行分类经营管理。以土地入股模式,入股土地由合作社用作新扩茶园种植经营,2015年新扩良种茶园100亩;以老茶园入股模式,入股农户把自己原有的茶园加入到合作社,共入股301.2亩老茶园,老茶园仍由原所属农户自己管理,但合作社负责种茶技术培训指导和鲜茶收购。农户老茶园所产鲜茶按相应等级价格全部由合作社负责收购,然后统一分级、加工、包装、销售。在这种入股模式下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出售鲜茶的收入。年底,所有入股农户按入股土地面积和老茶园面积占合作社总茶园面积的比例对合作社全年的赢利进行分红。

2015年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整合扶贫资金带动村民建茶园和加工厂,投资15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厂房400平米,新置加工设备一套,通过对茶叶的深入加工,实现产品加工升值。2015年合作社新增产值48万元,入股农户人平种植茶叶收入2156元,比上年增收516元。茶农和合作社双方通过股份帮扶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资金汇聚、产业汇聚、效果汇聚的三重效应,当地贫困农户不但通过鲜茶出售、茶叶加工销售分红、用工收入等方面获得稳定收入逐步摆脱贫困,还可以通过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提升自身技能,建立起了扶贫长效机制。如今82岁高龄王坤即是合作社种茶户,女儿出嫁,老俩口单独生活,是2013年入社合作社茶农。入社前和老伴每年经营1.2亩茶园、种植3.3亩一季稻、养10余只鸡鸭。种水稻收入约840元(山区水冷,产量不高),养鸡养鸭收入约400元,茶叶因加工粗糙,没有进行等级分类,销路不畅,难卖上好价钱,每年收入只有3600元,加上种菜收入,全年收入约5140元。住房是3 间土坯房平房,面积60平米,生活比较清苦。2013年老人加入了金紫仙茶叶经济合作社,以1.2亩土地和1.2 亩老茶园入股。今年1.2亩老茶园向合作社出售鲜茶收入就高达6400元,种植水稻2.1亩,收入645元,养鸡养鸭收入446元,种菜收入300余元,加上合作社分红1233元,全年总收入9024元,全年收入比

上一篇: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110年校庆活动方案下一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