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精神初二作文

2024-06-12

永不磨灭的精神初二作文(通用10篇)

篇1:永不磨灭的精神初二作文

现在的好心人实在是太多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雷锋精神。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

每年的3月5日是充满奉献的日子,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无疑是这个时光最好的闪光点。

弘扬雷锋精神,毛主席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已经有了40多年。4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也因雷锋精神改变了。

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50多年了,但是他默默奉献的精神却永远延续下来,已经凝结成了一种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哺育一代又一代人们成长。

现在,像雷锋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比如说:郭明义在里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生180多人。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不是一个有钱人,但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像郭明义那样,真心对待他人,这世界还会变得不完美吗?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生活懒散的学生风气,用自己忠诚的实际行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所体验的民族精神,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歌,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让我们每个人都做21世纪的小雷锋吧!

篇2:永不磨灭的精神初二作文

他不是将军,却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诗文。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如同一滴小小的春雨,却着实渗透了亿万人的心。对于他,不知是我才疏学浅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思忖良久,却总不能找到一个确切形容他的词。偶尔回神,猛然间却大悟:他本就是那不倒的碑,又何须抹上艳丽的色彩。

说他“热情助人”也好,“勤俭节约”也罢。我只记得他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雷锋。正如他的姓氏一般,小小的躯体里,蕴含了一份“劈断昆仑,有宝剑,锋芒淬砺。”的坚定信念。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正值日寇肆虐的年代。解放前夕,他亲眼目睹了一家三口相继含恨离去的悲凉情景。时年七岁的他便沦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他没有怨天尤人自己哀怜的身世,也没有愤慨命运带给他的不公。他就如春笋般倔强的生存在世界的某个尘封的角落里。后来,年轻气盛的他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虽然不能到战场上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但他却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尽心尽力地为百姓服务。

“理安在?毛选集。窍安在?忠党业。大海中,一滴水珠洋溢。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为什么一个二十二岁士兵的名字会永驻人们心头?正是因为他身上有着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在岗期间,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阅读。他手把手的帮助同班战友乔安山认字、算数。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着的是一份耐心与热情。他慷慨解囊,得知战友小周家父卧病在床后,以小周的名义寄去10元纸币。十元,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小数目,可又有谁知晓,那是他省吃俭用数日,才硬生生挤出的一些津费补贴。他把自己攒的200元善款捐赠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说是要为祖国建设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不好拒绝他的`这份情谊,于是便收下了一半的资金。另外一半则被雷锋在辽阳水灾时全部捐献了出去。

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人民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送出了自己的暖暖的温情,可平日里的他,却连买一瓶汽水的钱都不舍得花。1906年8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他强忍着从手臂处传来的阵阵刺痛,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直至灾情缓解,方肯回去疗养前阵子因救火而灼伤的手臂。

对于他这样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我们实在难以不羞愧。似乎,在这种伟大的精魂面前,我们一下子就变得好小好小。21世纪娇生惯养的我们,体会不了那个年代的辛酸往事,也感悟不了那时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

雷锋,他是刚展翅的鹰,却能一心向着党飞;他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缕光都没有浪费;他是刚敲响的鼓,却能把每一声都化成雷。

雷锋,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你不为自己梳羽毛,你不为个人流眼泪。你是新世纪的航舵,引领着我们奋勇向前飞,把黑暗挡在后头,让光明照在我们心头。

篇3:永不磨灭的精神初二作文

一、发起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 著名的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届世界性的博览会。水晶宫建筑的构架材料的在当时的新颖性是设计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英国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亨利·科尔在设计史中的地位并不显赫, 很多理论著作对其不曾提起亦或仅仅一笔带过, 而亨利·科尔正是这届史无前例的盛会的发起人之一。

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展览了140天, 参观的观众达到了630多万人次, 展览门票的收入亦很可观, 这促使英国政府于1852年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院——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院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博物馆藏品数量超过300万件, 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地位上都与大英博物院齐名的英国国立博物院。亨利·科尔在任英国艺术与科学部部长的同时兼任该博物院首任院长。

二、主张与见解

(一) “最早对机械化产品滥用装饰提出批评”2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决定举办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产品博览会。不料却暴露出了一个引发了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大问题——机械化工业产品的滥用装饰、粗陋低俗。较之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亨利·科尔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并主张改革。在博览会上, 他特意在工业产品之间摆放了一些来自东方国家的传统手工艺品, 意在使乱用装饰的机械化工业产品的缺点暴露出来并引起广泛注意。

(二) 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上的见解

约翰·罗斯金看到机械化工业产品的这种缺点, 认为原因出在机械生产上。他极力抵制机械生产, 提出美术家参与生产并向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学习。这一思想影响了威廉·莫里斯, 他最终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 并比约翰·罗斯金的思想更激进——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的根源, 主张复兴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 以解决产品丑陋的现状。威廉·莫里斯否定机械文明, 坚持工业化生产与产品的艺术性水火不相容的观点导致了美术与工艺运动中一股“返回中世纪”的潮流, 而这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 因此也为当时许多有识之士所不取。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英国政府于1852年在贸易部设立实用美术局 (后改名为科学美术局) 。亨利·科尔作为首任局长, 他对新技术的态度并不消极, 而是主张从源头寻找解决工业化初期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系列矛盾的方法, 认为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之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制造商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桥梁。在艺术与技术的分离问题上, 他的观点与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完全否定机械文明、坚持工业化生产与产品的艺术性水火不相容的观点不同。应该说, 从这个角度看, 亨利·科尔对待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上更有见地。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 与威廉·莫里斯等众所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三) 推行设计教育改革

早在1 8 4 5年, 亨利·科尔提出了“艺术制造” (A r t Manufactures) 的新词, 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艺术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设计教育渗透到社会公众群体——认为艺术与技术联手的产物可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第二年他用“费列克斯·萨默利”的笔名将自己设计的费列克斯·萨默利茶具 (Felix Summerly Tea Service) 参赛, 出其意料地获得了艺术协会的大奖并且产品应用于生产, 这很大地鼓舞了他。由此, 他于1847年成立了费列克斯·萨默利艺术生产公司 (Felix Summerly's Art Manufactures) , 生产经由艺术家设计的各种日用工业品。1851年举行的著名的伦敦水晶宫万国博览会英国馆内, 不少优秀产品出自这个工厂。此时, 亨利·科尔在英国设计教育界的地位也已经逐渐确立。而这与他早年的美术学习及后来的设计实践是分不开的。从15岁开始科尔便师从David Cox学习水彩并跟Charles Wild学习透视绘画。他还学习雕刻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蚀刻, 这些作品于1866年在皇家学院展览。

1849年3月, 他创办了《设计与生产杂志》, 并在其中传播自己的设计思想。该杂志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设计理论:“设计有着双重性, 首先对所有设计的东西应严格考虑其实用方面, 然后才是对实用进行美化或装饰。”3 1851年, 作为阿尔伯特亲王的首席顾问的亨利·科尔, 由于协助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成功地举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柯尔深得阿尔伯特亲王的器重。不久, 英国商会决定成立一个部门——新“实践艺术部” (new Department of Practical Art) , 柯尔被任命为其负责人。他关注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 并以推行标准化作为其改革的重点。构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 使原先随意性极大的美术与设计教学纳入了标准化的轨道, 对19世纪下半叶全英国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柯尔在设计教育领域推行标准化的出发点, 在于“设计是一种语言”这样一种信念。从简单语法到复杂句式, 从基础法则到灵活运用, 设计是可以定量传授的。然而推行改革注定会遇到阻力, 亨利·科尔提倡设计中的理性, 当即遭到多方批评, 被指责将设计变成了机械性的教条。约翰·罗斯金则不断批驳他的设计

建筑设计中凸出凹进的空间形式

王慧杰1徐海翔2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精思生智慧, 建筑设计中的凹凸看似简单, 其实之中奥妙无穷。凹凸的巧妙结合给建筑带来了生命力与艺术美, 其两者相辅相成, 不仅满足了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 更满足了人们精神感受上的需求。建筑设计者们把两者巧妙结合在一起, 如体量上的组合带来的凹凸和对几何体的削减挖空形成的凹凸, 还有建筑细部及建筑色彩相成的凹凸, 使建筑物在功能性、观赏性、结构性上更具非凡的高度。

【关键词】建筑设计;凹凸;体量;装饰;色彩

1引言

作为一种艺术品, 建筑物始终存在于我们眼前, 它是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熟视无睹的作品。建筑物首先是一件实用的人造物, 然后是一件艺术品, 除了使用功能以外, 它和雕塑一样, 凹凸元素成为影响造型的因素之一, 凹凸赋予了建筑物生命力以及艺术美, 形成了视觉上有力的群体以及元素之间的“变化”, 以避免单调和乏味。凹与凸缺一不可, 它们在建筑的造型和空间处理中, 既相互对立, 又相辅相成。凹凸的形式美, 不仅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 更满足了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 凸出以膨胀、发散给人积极、主动、主导感, 凹进则给人聚焦、引力感, 产生收敛、被动、包容的心理感受。建筑设计者们可以巧妙地把两者运用到一起, 借凹凸的对比来丰富建筑物的造型, 把凹凸统一到建筑设计中, 有效增强建筑的体积感和装饰美感。

2凹凸空间的作用及表现

“凹”将部分空间“凹”于周围空间, 使建筑围绕空间, 空间含蓄安定;“凸”与“凹”的形式相反, 性质作用相似, “凸”将部分底面“凸”出于周围空间, 使空间围绕建筑。凹凸组合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1体量组合形成的凹凸

使用大量的体量组合是建筑体型处理上常见的一种办法, 在体量组合中有“直线几何体组成”、“曲线几何体组成”以及“曲直结合”等。直线几何体挺拔、冷静, 其组合形成的凹凸比较明确肯定;而凹凸曲面较为柔和、活泼、富有动感, 其组成的凹凸与功能相适应, 并取得功能与形式的统一1。

前凸的体量和后凹的体量可产生相应的次空间。凹入的体

的商业性, 认为“他削弱了英国的艺术教育, 使之流产, 形同虚设, 要改善这种情况, 必须有20年的时间”。4作为一位创新的设计教育改革者, 虽从始至终批评之声如潮, 但即便如此, 仍不能掩盖其在设计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

(四) 关注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

科尔的最终目标是设想通过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升公众的审美品位, 并通过委托知名艺术家参与制作商业艺术化的小商品来逐步提高工业化设计的大众审美格调。作为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和艺术教育家, 他曾以“费列克斯·萨默利”的笔名在《设计与制造杂志》上发表作品, “关注艺术设计的利润和商业价值”。5亨利·科尔及其追随者们对产品的装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他们认为优秀的产品造型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装饰设计具有商业价值, 但是产品装饰的设计风格与外在形式必须与时代工业技术水平及内在的技术特征相适应。

作为对设计工业化实际应用的践行者, 正如上所说, 他极为关注艺术设计的利润和商业价值, 其在1843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张商业圣诞贺卡的所为就是最好的佐证和诠释。作为简单美观且具表情达意之功效的小纪念品, 科尔的圣诞贺卡设计概念非常简单。在圣诞节期间, 有很多想要问候的人, 也有许多想要做的事情。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给每个人发去一张签了名字的印刷卡片, 有时也会在卡片上写上简短的话。科尔的构思最终变成了现实。这些圣诞卡片当年是由住在伦敦的亨利·科尔委托John Callcott Horsley绘制的。在这张手工着色的贺卡上, 可以看到量通常只有一面或两面开放, 它是作为整体空间中较为隐私的空间存在, 纵深越深, 封闭性和私密性就越强。凹入带来的空间层次丰富, 置身其中围护感、领域感、归属感强烈, 给人宁静、安定、释然的感觉。如居室中的卧房, 还有餐饮空间中的舞池, 舞池凹进, 让人很自然地想去参与。外凸的体量是相对于凹入的体量而言, 这种空间与室内空间有机结合, 具有较强的外向性, 使空间具有层次感, 从视觉上感觉视野较为开阔, 是视点的聚集处, 从心理感觉上看具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心情开敞, 空间大, 趣味盎然。如表演台、展示台和讲台等凸起空间。在室内的空间中, 出现凸出凹进还可以分隔空间, 吸引人们的视线向前, 趣味多端。

体量组合的造型方法打破了传统建筑把许多功能束缚在单一几何体中的惯例, 它从功能出发, 巧妙的利用功能特点来组织空间体量, 通过体量组合把内部功能真实地反映在外部造型上, 从而借助它们本身在大小、高低、形状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凹凸, 以打破建筑造型上的单调乏味, 增强建筑的趣味性。如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整个建筑特别注重凹凸关系的处理, 其凹凸奔放的体型, 使整个建筑形体丰富美观, 体积感极强, 更具有层次感, 外凸和内凹的部分, 在阳光的照射下, 都会产生光和影的变化, 极具大方美观, 成为一杰作2。

2.2大量体积对局部的削减挖空所形成的凹凸

对几何体进行体积上的局部削减挖空也可以形成建筑造型的凹凸, 体型上的处理是随着内部空间组织方法不同而变化的, 也取得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 建筑师们利用对几何体的削减形成了窗、入口等3。如我国国际展览中心, 四个正方形展厅及三个作为

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欢庆佳节的场面。1843年这批贺卡总共印刷了1000张, 而目前仅存有10张。其中一张已于2005年12月3日在英格兰南部德维泽斯市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6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出。亨利·科尔此种商业行为的巨大成功, 充分说明了其艺术设计商业化理念的行之有效的。

三、结语

时光荏苒, 经过岁月的洗礼, 我们愈加可以清晰得洞悉到, 原来科尔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曾经犹如一个个火花闪耀在当时那个设计发展的黑暗期, 在整个艺术设计的苍穹中, 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摘要:众所周知, 工艺美术运动完全抵制机械生产的偏激源于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思想上的激进, 而对其余当事人, 尤其是对亨利·科尔的研究将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和公正地认清那场运动的始末。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亨利·科尔推行设计教育的改革及其艺术设计商业化理念的阐释, 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他在艺术设计史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史,地位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第56页

[2].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第29页

[3].卢永毅﹑罗小未.产品·设计·现代生活—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年1月, 第27页

[4].威廉·冈特.美的历险.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篇4:永不磨灭的是精神

教师职业总是与清贫、寂寞和平淡相伴。教师的舞台是三尺讲台,在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没有惊天动地与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钻研教材、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家庭访谈、与学生谈心……显赫与教师无缘,寂寞与教师常伴。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师总是能够做到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禁得起清贫,坚守自己岗位和师德底线,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唯有坚守才能不辱使命,唯有执著才能成就事业。

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通行证。因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孩子,所以,教师的奉献是第一位的,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变化,红烛精神应该而且必须是教师所永远拥有的,应该成为教师群体中永不磨灭的精神。

篇5:永不磨灭的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瞬间使原本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中国震惊、世界震惊,至今地震已过九天,人民仍然深陷地震的悲痛之中!一场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爱无阶层,爱无国界,全球关注地震灾区,全球支援地震灾区!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爱心涌动,情撒地震灾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更体现了无比可贵的抗震精神!

这些抗震精神,值得所有企业、经理人、职员乃至社会上所有人好好学习!

大爱的抗震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日16时40分即搭专机赶赴四川震区,到四川震区后温总理就冒着余震的危险前往重灾区查看灾情,迅速制定救灾方案,并于当晚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总理亲任抗震救灾总指挥。温总理在震区的88个小时里,他冒着余震和风雨奔走于四川的所有灾区,他爬上严重破损的建筑,满含热泪地安抚流泪的孩子,手拿扩音器高声慰问,划破手臂也不顾,甚至乘坐军用飞机飞往此次大地震的震中汶川……为了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温总理要求援救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价,用一百倍的努力来抢救生命。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胡主席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灾区一线,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心系百姓、急民所急、身先士卒、为民请命的大爱精神,正是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鼓舞了全体救灾人员,感动了灾民,感动了国人,感动了全世界,正是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灾民,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区的损失!

快速的抗震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日16时40分即搭专机赶赴四川震区,20时30分左右,温总理抵达都江堰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转,19时50分许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从北京乘机飞往汶川灾区,22时许,武警四川总队、武警水电三总队的3000余名官兵,携带救灾装备赶赴灾区,24时,已有近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生死大营救就此展开,“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家领导、武警、消防官兵、各兵种部队、各救援队、各医疗队等,统统在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灾区,争分夺秒快速行动,在黄金72小时里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种快速的抗震精神不仅拯救了灾民的生命,同时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高度赞扬。

团结的抗震精神

地震发生时灾民之间互相帮助,携手抗震,在惨烈的地震中,北川中学2600名学生中半数死亡或下落不明,后来逃生出来的学生告诉老师,在废墟里同学们互相鼓励,商量出去考哪个学校,不停地说着,用团结来支持撑着生命,希望大家不要“睡着”,来争取时间等待救援。有个村落房屋都倒塌了,灾民就携手在空地上搭起简易住所,大家不分你我,拿gw9080.com出仅有的东西凑在一起,同吃同住,互相支持,共度难关。北川一中高二(九)班的教室在二楼,地震让它变成一楼,班上43名学生快速跨越栏杆,逃到安全的地方。已逃生的同学定了定神,重新投入到抢救校友的行列中。该校校长刘亚春在房屋倒塌前的一瞬间逃出。他的儿子

正读高一,也被埋在废墟中。但为了救出更多学生,刘亚春强忍悲痛,坚持从大局出发指挥救援,还有那个伟大的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同舟共济,团结自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地震灾难。这种博大的团结精神,使大家心连心、手牵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走出地震的阴影。

奉献的抗震精神

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继续发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处处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自地震发生始,武警、消防官兵、各兵种部队、各救援队、各医疗队、志愿者等纷纷前往灾区救灾,各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各国政府捐款踊跃并不断追加捐款额度,各种救灾急需物资的捐助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断的运往震区。还有救灾中很多人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奉献,救灾中一母亲把自己受伤的孩子抱下让别人的孩子先诊治,有个社区主任自己家死了三辈十口人,自己却夜以继日的工作在一线,没有回家去照顾自己的亲人。江油市公安民警将晓娟两天哺乳8个婴儿,而她却把自己仅6个月大的女儿交给妈妈,天天早出晚归忙在抗震一线。无数无私奉献的事迹,虽不能一一列举,但这种奉献的精神却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人民,勇往直前,投入抗震救灾的战斗中。

坚强的抗震精神四川彭州公安民警蒋敏,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她的爷爷、奶奶、母亲以及年仅2岁的女儿等十位亲人都不幸遇难,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他依然坚守在抗震救灾最前线,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甚至累倒在救灾帐篷下,被称为最坚强母亲最坚强女性、最坚强警花。5月13日汶川映秀小学女生,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人们发现后都震惊了,她左腿膝盖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这种坚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5月18日北川县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张韩,从深山中翻山越岭徒步行走12个小时到达汶川县城,坚强的张万吉终于带妹妹走到了相对安全的救助场所。坚强使灾民鼓足勇气,坚强使灾民求得新生,坚强使大家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这种坚强的精神也必将使劫后余生的灾民重新建起美丽的家园!5月12日下午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陈军带领消防中队第一时间赶往武都小学实施救援。

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虽然没有特勤工具,但战士们很快徒手展开救援。19岁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了废墟,开始了长达3天时间的救援。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荆利杰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了。雨中,荆利杰和战友们仍然没有停歇。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二次坍塌!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

荆利杰从废墟中钻了出来。就在此时,他听到废墟中有个男孩在呼救!他转身就要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战友们和群众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荆利杰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他哭着大喊:“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现场所有人都哭了…… 这些伟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精神,顽强,毅力,责任。这些在一个个中国人的身上得到体验,他们的顽强令人震撼。

袁文婷,一个算得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谁,一位来自于汶川震灾地区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位教师。

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就因为袁文婷的为了不让正处于花朵般的孩子们凋谢,她才一次又一次冲入危险的教室共救出13名孩子。

面对如此巨大的天灾,袁文婷能够如此镇定,救护孩子,不亚于那些战场上堵枪眼、炸碉堡的英雄,袁文婷完全可以作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楷模。

何翠青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洌谎乖诜闲嫦隆?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向倩

废墟中,龙居小学女教师向倩一手搂住一个学生,紧紧地拥在自己身下,像母亲护卫着自己的孩子!她的身体已经断为三段,人们怎么也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所参与救助的人员均被向倩老师这种舍身就义、保护学生的英雄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发朝向倩老师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两秒种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生们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向倩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垮塌,向倩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了废墟中……

康洁

一个小女孩在汶川地震时孤身跳下6楼成功自救,随后又返回废墟里救出了好几个老师。这个女孩就是11岁的康洁。

9岁小林浩:地震时救出两同学

林浩,9岁半,地震前在映秀镇渔子溪小学读小学二年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被上面滑落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我看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我就跑回去了,把她背出来了,拿给校长,校长把他拿给家长了。后来我又跑回去把另一个同学抱出来了,拿给校长,校长把他拿给家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在讲述自己救人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声音很稚嫩,连用几个“拿”字,他就是在平平静静地叙述这件事情,稚嫩的童声带着乡音。

人民教师严蓉: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卧龙森林副局长王刚: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牺牲时带出60张平安纸条

5月16日是王刚42岁的生日,但抢险要紧,救人关键,生日早就抛在了脑后。这天一大早,王刚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9时许,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运送救援物资和接送人员的直升机降落在卧龙镇临时停机坪,王刚带领民警负责现场的警戒任务。

悲剧发生在9时37分。在救援直升机卸载救灾物资过程中,高速旋转的尾翼悄然逼近一位正在直升机旁摄影的女记者,来不及过多的言语,王刚纵身一推……

王刚牺牲时,身边的战友从他身上找到一叠皱巴巴的平安纸条,这些纸条大小、材质不一,有的甚至是烟盒、收银条。每一个信息,都可能让正在备受煎熬的亲人松一口气。

牺牲的当天,王刚准备将这些写满了思念和牵挂的纸条交给直升机上的飞行人员带出去。而他的突然殉职,平安纸条成了他的遗物。

在生死边缘,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

人民教师女教师周汝兰:震中4次冲进教室全班52人脱险

面对灾难,人的本能就是逃生。但是,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抛弃她的学生而逃生,而是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地震过去了,看着整整齐齐蹲在地上的孩子们,周汝兰的泪水和着汗水顿时喷涌而出。

几天来,神州大地传诵着几个人的名字: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吴忠洪、杜正香……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那一刻,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

公共安全专家部授予女警蒋敏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5月22日电5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共安全专家部联合作出决定,授予“最坚强警花”蒋敏被授予“全国公共安全专家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抗震救灾斗争中,蒋敏同志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人民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他们的这些壮举林夫人可歌可泣,永远影响着我们。

人本的抗震精神

这次抗震救灾中处处体现了人本的精神,尤其是为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从5月19日至21日哀悼三天,哀悼期间全国、各驻外使馆均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5月19日14时28分至31分全国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轮船等鸣笛致哀,为地震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平民办的国丧,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体现生命平等的价值观,同时呼吁整个社会关怀每个生者。对遇难者遗体处理,国家建立了明确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式,并且严格要求处理遗体时一定遵守操作规程,遗体处理前要为其整理仪容,根据遇难者有效身份证件或经亲属辨认,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检材,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尊重遇难者尊严,避免了“天地茫茫,不知亲人埋骨何处”的人伦悲剧发生,给生者以最大的慰藉,这不仅是尊重逝者,祭奠逝者,安慰生者,更是人本精神的体现。对灾区学生采取进行心理抚慰,改变灾区学生的考试时间及取消英语听力考试,这些无不充分了人本的抗震精神!自信的抗震精神

在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指导救灾,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快速救灾反应,还对地震灾情信息完全公开、及时透明,并允许国外媒体亲赴抗震一线采访,这些都表现了坚强的自信力。在地震中,很多灾民在倒塌的废墟里靠自信的精神坚持着,终于得到了救援。现在地震已九天,幸存下来的很多灾民也纷纷投入到抗灾中,还有一些灾民已经开始筹划重建家园,这些都表现了灾民自信的抗震精神。自信能战胜困难,自信能创造美好未来!

坚持的抗震精神

在四川广元市的木鱼镇,压在天花板底下的五位女同学,在废墟里坚持了40多个小时,他们呼唤着电影里许三多“许班长”的名字,等来了解放军的营救,最终得以生还。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持就能赢得生还的希望,我们的救援部队、消防官兵、救援队凭着坚持的精神,不放弃、不抛弃,只要有一丝生还希望就付出百倍的努力,所以即使已经过了抗震救灾的黄金72小时,他们仍然在拉网式搜寻可能的幸存者,这种坚持的精神使更多的生命得到了救助。

我们要学习这些抗震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把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丽,以实际行动告慰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他们的灾难,是为而你发生。”这句哲人说的话,在安定年代人们或许未能深明其中真义,但在多灾多难之秋,隐晦在深处的人性光辉便会骤然闪耀,指引着人们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举国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民众身上凝聚,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民众心里蔓延。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杂音,只有逝者默念,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的声音;这个时候,神州大地处处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动作,传递着同一种心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献上一点爱心。而在灾区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更是让我淆然泪下,这一次是因感动而流泪。

5月19日至21日,全国各地降半旗志哀,当此国殇,举国悲痛。5月19日14时28分,警笛拉响,每个人忙碌的身影都停了下来,自觉地面向四川方向,面色沉重地低下头,默默地听着时钟的脚步,内心都在悲伤地悼念、虔诚地祈祷、真诚地祝福……

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令我们痛心疾首。但,它却让我们中华人民更加团结。让每一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温暖这一片属于中国的大地!

10级七年制

六班

篇6:永不磨灭的雷锋精神征文

一个人的名字,被千千万万的人民刻在心里。无论经历多少艰难的岁月,雷锋的精神总是被人们一代代传承,永不磨灭。

雷锋,是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是我们青少年应当学习的榜样。雷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道德精神的象征。回忆起小时候,第一次听到“雷锋”这个名字,我十分疑惑的问妈妈,雷锋在哪里?妈妈说:雷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人是雷锋;正直勇敢、勤俭节约的`人,是雷锋:敬业奉献得人也是雷锋。它是一种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从1994年开始,就参加了希望工程自助学活动,帮助了18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坚持无偿献血量达6万多毫升。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志愿者们投身公益事业中,并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

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雷锋精神”。正如“当代雷锋”郭明义所做的事情那样,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像雷锋曾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当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精神,为人民服务。然而,作为青少年,应从自身做起,培养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春蚕到底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雷锋就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那闪闪的烛光让人赞赏,那闪闪的烛光催人奋起,那闪闪的烛光虽然不炫目,却定以我们帮主;那闪闪的烛光虽然有限,却留在我们心中深处。

篇7: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曹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雷锋性格开朗活跃,教唱歌、办墙报样样都行。他参加战士演出队,起早贪黑背台词。但因湖南口音太重,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后勤。

雷锋生前就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在沈阳军区是模范人物,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经常出现在报纸、电台等媒体上。在荣誉面前,他始终谦虚谨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

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

“雷锋”这个不朽的名字,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您是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您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您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抚今追昔,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把这精神的火苗,品德的火花,永远燃烧下去,让社会处处有雷锋的身影„„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也许,有人会说:“唉,雷锋精神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太遥远了,在当今的社会中还会有谁像雷锋一样的精神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持肯定态度,但当你真正走进社会后,你会发现自己身边有许多像雷锋一样有爱心的人,这时,你会觉得雷锋虽然不在了,但雷锋精神仍然存在。

前几天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雷锋精神就这样丢失了吗?”

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近年来,学雷锋日渐陷入一种尴尬的状态,网上现在很流行一句话,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不得不说这是当代雷锋精神一种非理性的生存形态。面对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摆好心态,认真审视问题的症结。更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点滴出发,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要让雷锋陷入到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不要让雷锋精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品。

还记得在上初三的时候,那时候我市正在举行“三创一办”。“三创”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办”指协办好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

那时,老师组织我去做志愿者活动,那天我们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胸前别了一根绿色的丝带,每位同学的手里都那着这次活动要用的工具。一切都准备就绪后,班主任和校长带我们来到了这次活动的现场,一条老街。这条老街居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或许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是早上吧,老街显得十分安静。大家分工好后,就开始各

干各的了,有的清扫落叶;有的在为不知是谁留下的口香糖善后;有的在细心的将墙上的一些广告标语和粘贴的传单清洁干净,还有的在仔细擦着果皮箱的外表,使它看上去更加清洁。每个人都在埋头苦干,没有谁抱怨,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的努力,我们在中午将这条老街清扫干净。这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出高兴的笑容,大家对这次活动的结果都很满意。

在那段时期,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不仅是我们学校,在其它学校也有这样的活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是我明白了许多,很多时候,付出不一定要有回报,也不是一定要有报酬和回报我们才去做某些事。当你真正去体会了其过程之后,你会感到很高兴、自豪,会感到特有成就感。

是的,助人为乐帮别人做好事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拾金不昧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因为这是好人好事,只要是好人好事,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历经五十年的时光,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雷锋精神已经升华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说,雷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符号,见到好人好事,我们都会自觉地想起雷锋精神。不论是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人好事的劳模郭明义,还是接抱高楼坠娃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也不论是我们最近的常听到的英勇民警王劲松,还是与妈妈相依为命的孟佩杰,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们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为他们骄傲,我们更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如此多的活雷锋而自豪,而正是因为他们对雷锋精神的发扬广大,才使得我们

这个社会处处充满了爱心和温暖。相信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在现在雷锋的带动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如此,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国界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

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50年来,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2月23日上海千名青少年举行集会,启动百万青少年“快乐志愿,随手公益”大行动,倡导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书记潘敏说,跨越50年的时空,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期,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各项志愿公益活动,是学习雷锋的重要载体。上海的共青团组织鼓励青年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注意搭建网络、微博等新型公益平台,为社会学习雷锋精神创造更完善、更长效的机制。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日趋丰富、鲜活。

我们要像雷锋,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大力发扬“钉子”精神,以那么一种钻劲和挤劲,抓紧学习,追求新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要。

篇8:雷锋:永不磨灭的精神符号

雷锋,原名雷正兴,因出生在庚辰年,家人取乳名“庚伢子”(长沙话)。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雷锋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苦难童年

1940年,雷锋出生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亲、母亲、哥哥、弟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的田地谋生,常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1938年被抓去,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1944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不幸逝世。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弟弟也因饥饿而死。雷锋才过6岁,家里便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

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奶妈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凌辱而悬梁自尽。

未满七岁的雷锋即成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的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

翻身少年

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参加工作

1956年夏天,雷锋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参军入伍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

他身高只有1.54米,娃娃脸,粗眉毛,大眼睛,体重不足55公斤,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努力钻研技术,后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0年11月,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因公殉职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闻讯之后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参与治疗,但由于颅骨损伤严重,导致脑机能障碍,耽搁了大量时间,雷锋同志因公牺牲了,享年22岁!

8月17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此后,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以其不平凡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也为我们做着最好的榜样。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编辑 赵天河)

篇9: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有一种精神,不是像烟花般的一瞬间光芒四射,他是一缕阳光突破黑暗,永远坚持不懈,但他成为了我们学习的精神,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入我们的精神。

当人们听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油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一首让人精神为之一震的歌萦绕在耳畔。春寒料峭的三月,一个熟悉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人生岁月中,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来神品质和人格魅—他在那短暂的人生岁月中做的不平凡的事,多少伟大的人,伟大的事,不正是从身边做起的吗我?他说过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雷锋榜样在我们身边。雷锋你是一只歌;雷锋你是天上的星星;雷锋你是蓝天,你是白云;雷锋你是救人的医药;雷锋你是永不消失的神;雷锋你是热心的好人;雷锋你是……雷锋你是中国人心中永不消失的骄傲。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身边的小事,都在以雷锋为榜样。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伫立友好的榜样。作为中专生的我们更是会疏忽一些身边的细节,但这些小事却决定着我们的习惯,因而现在的中专生普遍存在着不讲文明礼貌,不乐于助人的习惯。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位置也可以,做出非凡的贡献,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一个人的品质,品质是做为中专生的我们要学习的素质,雷锋他为人真诚,他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成为我们永恒的需要。在同学紧锁眉头时伸出一只的;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让出座位;很细小的事情也是一点一点学着去做开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每一次做都会开心的习惯。

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展现了社会的首先品质和传统的美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需要发挥雷锋精神,只有我们发扬雷锋的与人为善、吃苦耐劳,才能获得别的尊敬,才能在互动中获得快乐。雷锋曾说过要学习钉子的精神,一个拧劲,一个专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认真专研努力思考将雷锋精神传达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只有真正的为他人而付出,这样你将获得最同的赞扬。

有这样一个故事,她是一位“最美丽的妈妈”。在妞妞从楼上掉下的那一刻她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伸出双手去接掉下的妞妞,她是“最美丽的妈妈”吴菊萍,她发扬了雷锋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救下了妞妞。雷锋精神充满在我们的生活。

雷锋精神是应该每个人都具有的,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进步都会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啊!雷锋,你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反射着整个太阳的光辉;雷锋,您就像浩瀚升空的一个星辰,明亮而又闪耀;雷锋,您就像雨中的花伞,为人们遮风挡雨;雷锋虽然已经去世他的精神永存。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习雷锋精神,讲文明礼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富强的同时成为一个“礼仪之邦”

安玲

篇10: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曾说过的话。他的一生,如同流星划过短暂,但雷锋真诚地爱人,关心人,做了许多乐于助人的事,他的这种行为对我们民族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符号,成为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具有永远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等核心的价值体系;有着永不磨灭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过,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雷锋精神了,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谁要是不为自己着想,那他根本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他们心目中,挣钱是第一任务,只要自己有钱了,就不管别人死活,哪怕你是下岗,还是饿死冻死。因此学雷锋的人日渐其少。我们当代难道真的不需要雷锋精神吗?恰恰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活雷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我们决不能让雷锋的光芒减弱;反而要为雷锋精神弘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雷锋精神,还应该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社会生产的条件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是一个必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社会更需要艰苦奋斗,携手合作的雷锋精神,更应该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其实,我们没有经常提起雷锋并不等于雷锋精神就远离我们而去,在我们身边仍然有无数雷锋式的人在行动着,在我们陶瓷烟花职业技

术学校的广大师生的行列中,他们的大爱无疆,送人温暖,予人关怀,近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献爱心活动《陶瓷烟花科》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同学晏朵捐款,她家的经济贫困,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要向雷锋那样去帮助周围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学会去关心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才会更加快乐;当时我被这充满诚挚友爱的场面而感动着,我觉得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却给躺在病床上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晏朵同学带去无限温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雷锋精神,雷锋没有远去,他活在我们心里,我们会把他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被人称颂。我们的人民之所以怀念,雷锋是因为在雷锋为人树立的形象中,透露出的是,真诚之美,朴实之美,善良之美,纯洁之美。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雷锋式的新人。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好目标,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在我们谋生的同时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一种可贵的雷锋精神,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一种可贵的雷锋精神,让我们共同携手让雷锋精神的光芒永远绽放在华夏大地。

上一篇:发布会的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奖学金申请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