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2024-06-04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精选7篇)

篇1: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核心提示

他16岁参加鲁南抗日部队,从此走进枪林弹雨之中;17岁经历“鲁南事变”,浴血奋战数日才突出重围;19岁调入军工厂,制造、改进地雷、手榴弹„„他就是今年已92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黄xx。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抗战老战士,走进他记忆里的炮火硝烟之中。

不愿偷生赴国难

在山东省临沂市西南2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鲁南事变”的小县城——苍山县(现改名兰陵县)。这里是抗日老战士黄xx的家乡。

1924年2月,黄xx出生在苍山县的一个农家。家里只有两间草屋和几亩靠天收的山坡地,由于家里穷,他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走进校门。7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一个哥哥艰难度日。8岁时,他得了一种在当时很难治的黑热病。由于脾脏肿大压迫腹腔,他连路都走不成,母亲背着他四处求医,但均无疗效。

眼瞅着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母亲找到了“神婆”。有两个村子的“神婆”都说,这孩子活不成了。再后来,路过村子的一个八路军卫生员告诉他母亲一个治病方子。母亲按照方子把用醋泡过的乌鸡蛋蛋清和罗面时散落的飞面掺和在一起,贴到他的脑门上,没想到贴了几次他的病情居然好了起来。

1940年初,日寇的铁蹄踏进沂蒙山区。每一次鬼子进山扫荡,全村人都跑出去躲避。可有一次乡亲们没有来得及撤离,黄xx亲眼见到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抓鸡赶猪抢女人,我家的两间草房也被烧了。”黄xx说,“鬼子杀人比杀鸡还容易。我想,与其这样等着被鬼子杀害,还不如参加队伍跟鬼子干!”

1940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山东鲁南军区司令部驻扎村里,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黄xx第一个报名参军。

浴血奋战突重围

走进部队,也意味着走进了枪林弹雨之中。黄xx至今还记得当年那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

那是1941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黄xx和战友们刚围坐在一起准备吃饺子,村头突然响起急促的枪声。“鬼子想趁过年把我们‘包饺子’。战友们丢下饭碗紧急转移。我们接连翻了3个山头才甩掉了后面的日军。”黄xx回忆说,“到了天黑后,部队隐藏到一个小村子里,靠老乡帮助,一人吃了一个小红薯算是过了这个年。”

在之后的时间里,黄xx跟着部队在山区里打游击。埋地雷、炸汽车、拆铁路,他参加过多次战斗。黄xx说,铁道游击队属于鲁南军区司令部领导,他所在部队经常配合游击队行动。

“鲁南事变”,是黄xx经历的又一次残酷战斗。1941年4月25日,国民党顽固派经充分预谋,乘鲁南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春季反击日军“扫荡”之际,出动整编师团的军队,并纠集地方土顽2000多人,大举进攻鲁南军区所在地苍山县。

“4月25日天刚亮,县城四周就枪声大作。我们刚从西城门撤出,敌人就进了东城门。出西城门就是一条长沟,沟的北边是山头,敌人早已埋伏在那里。我们刚一出城,敌人的机枪子弹像雨点儿一样射来,很多战友都倒在了沟里。”黄xx说,“我当时给鲁南军区司令部军工科科长黄华(建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当通信员,他带着我顺着沟底的北沿跑,穿过了敌人第一道封锁。”

“我们跑了一整天,天黑后到了一个村子,休息了一两个小时后又向东转移。半夜时到了另一个村子,但黄华根据枪声判断前边仍有敌人封锁,立刻带着我们又掉头向天黑时到过的那个村子走。”黄xx说,“黄华比我大6岁,他个子高、本事大,对形势判断准。不久,我们听到东边的村子枪炮声响成一片。原来,由于天黑看不清,鬼子和伪军打了起来。”

伤疤是抗日“纪念章”

“4月26日天亮时,我们又被包围了。黄华带我们先向西北突围,再往东南走,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27日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一次整个鲁南地区都被敌人包围了。”黄xx说。

在突围过程中,黄xx两次负伤。一次是弹片击中前额,幸好只是擦破了皮肉;另一次是子弹击中他的左臂,这一次是实实在在开了个洞。黄xx抬起胳膊,指着他左肘关节上方一处大而深的疤痕说,当时没有药,伤口感染,形成了一个大脓包,整条胳膊都肿得厉害。行军时他就用布条把胳膊吊在胸前,到营地后把脓往外挤,再用盐水冲洗,洗后撒些中药面。过了两个多月,伤口才慢慢愈合。

1942年,鲁南军区开展生产自救,黄xx被调到被服厂工作。一年后,他到鲁中军工厂学习武器弹药制造技术,之后在鲁南军工厂任手榴弹模具组组长。他先后参与过枪榴弹、手雷、地雷、破击炮弹等生产制造,直至日寇投降。194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几家军工厂合并,他依然工作在弹药生产一线。

1949年,黄xx被抽调到华东工业干部学校学习,两年后被分配到华东工业部下属的一家建筑单位。1955年,他随单位参加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玻璃厂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土建工程建设。1956年调入河南省公安厅工作,后被分配至焦作劳改单位。1965年调市教育局负责基建工作,1986年在市建筑三公司离休。

新中国成立后,黄xx曾多次调动工作,但最高职务仍是副科级。如今,他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尚好,头脑清楚,听力、表达力都好,而且行走自如。老人现住在焦东北路一号院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是10年前购买的二手房。关于待遇和住房,老人并无挑剔。他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幸运多了;比起抗战年代,现在的生活好多了。

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已经远去,但关于战争的记忆将伴其终生。“我是战争的亲历者,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我是见证人。”黄xx说,“谁要想抹杀和篡改历史,那是痴心妄想!”

篇2: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敬!

时间流逝,记忆能否长存?2016年,抗战硝烟散去已经整整71年。也许我们不曾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段历史。硝烟虽已散尽,但历史的烙印却深深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9月3日,一个属于中国人民的纪念日。记住这个日子,以及和这个日子有关的历史,是我们的情感本能。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今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个胜利的日子,追忆那段壮怀的岁月。纪念日背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也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胜利大阅兵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9月3日全国放假1天。不仅如此,曾在国庆节上出现的大阅兵,提前至9月3日。这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中国政府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名义,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规模空前的大阅兵。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场为世界舆论注目的阅兵式称为“胜利大阅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重温阅兵盛典,缅怀历史情节阅兵巡礼,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是一个国家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方式。“胜利大阅兵”真的很燃!胜利大阅兵还有许多以往阅兵没有的亮点三军仪仗方队女兵首现阅兵场合唱团队员首次参加阅兵将军首次担任阅兵方队领队外国军队首次参加天安门阅兵„„太多太多的亮点,一幕幕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加新颖大气,更加壮观!

抗战老兵去年九三阅兵时,老兵方阵曾让无数人动容。半个多世纪前,热血青年浴血奋战,保卫家国,时光匆匆,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兵正离我们而去。但为国浴血的战士,不能被历史遗忘,每个保卫祖国的忠魂都将永垂不朽。我们只愿这盛世长存,不负你们傲骨英魂!向所有抗战老兵致敬!刘增钰,1918生于山西省昔阳县。父亲在山西开有好几家药店,家中经济富裕。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离开北平,回到太谷铭贤学堂投笔从戎,被编入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涯。

篇3:永不磨灭的记忆

悠哉悠哉的日子在某一天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高中生活。

对于未知的日子,每一个新高一的学生一定都和与我一样充满期待。尤其是当我们的第一个考验——军训来临时,我们用百倍的激情迎接。

第一次参加军训,虽然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无数次幻想,但现实告诉我,这并不是一场游戏。

每天迎着朝阳来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踏着还算整齐的步子走向属于我们班的训练场,虽然只是操场的一角,却因“军训”这个词,被刻画得意义重大。

第一天的日子像未经加工过的柠檬,酸掉牙齿的味道让人着实无奈,腼腆帅气的教官别看年纪轻轻,训起人来可是有板有眼。第一次觉得原来站着也可以那么累,而且就算小雨阵阵也不可以休息。

当日历又翻过一页,我们渐渐开始适应了军训的生活,虽然教官动不动就因为我们偶尔的小小错误罚我们蹲下,但是比起那些被罚做俯卧撑的班级,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就像那天下午从某个角落飘来的淡淡的爆米花的味道,空气中氤氲着甜甜的温暖。

一眨眼,军训的日子已过去一半,早上的时候教官突然告诉我们他要走了,这无疑如晴天炸响的霹雳。这一天我们都格外认真地练习,而教官脸上也终于出现了难得的笑容。当烈日褪去它严酷的伪装时,他站在斜阳里与我们告别,没有一句话,只是一直笑,挥一挥手算是最后的祝福。看着他转身离去,渐行渐远的背影却在渐渐变大。很想鼓起勇气去说一声“再见”,最后还是被咽回心底,就像一口气吞下一杯未加糖的咖啡,觉得很苦。

新的教官伴随着新的一天来到,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更加严格。面对他的不满,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努力练习,体委喊哑了嗓子,我们累酸了双腿。新教官不经意的一句批评,让我们如同咬到了火红的辣椒,心中像是燃起一团火,却只能无力地吐着舌头,我们确实已经尽力了。

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我们可以比别人更努力。最后一天的会操就在眼前,我们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子站在场地的中央,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立正稍息跨立,我们步伐一致,体委嘶哑却响亮的声音,每一个细节都写满认真。汗水浸透衣衫,但我们证明了自己,为我们的青春书写下华丽的一笔;额上的汗水爬到嘴角,咸咸的,涩涩的,但我们的嘴角依然上扬。

风一样吹过的日子,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

亲爱的教官们,谢谢你们。

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坚持与忍耐;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努力与不懈;是你们,让我们的青春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

军训,让我们在汗水中成长,我们会永远铭记这短短五天的历练,我们的未来会因这五天而更加斑斓。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高2011级3班

点评:

看到这个题目,不仅是我想到前段时间电视上热播的《永不磨灭的番号》。本文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军训带给她的酸甜苦辣,其中有汗水,有埋怨,但更多的是青春的坚强与毅力。高中之旅已经起航,愿我们每一位高一同学在风中亮出自己的番号,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篇4: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战斗中屡次负伤,双耳失聪,并多次从鬼门关死里逃生„„

他与白求恩大夫并肩工作并建立起深厚友谊,白求恩去世后,他每年都去墓前祭祀。离休后,他离岗不休息,四处奔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他就是年已97岁的抗日老战士庞xx。

煤窑里走出小八路

一位老人,一个不老的战士。年已97岁的庞xx如今步履蹒跚,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但他还能哼唱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还乐于在家人的帮助下举起右手行军礼。

1919年3月,庞xx出生在xx省xx市xx县的一个农家。那是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房子是石头砌的,路是石头铺的,出门满眼都是石头。山上不长庄稼,但有不少小煤窑,庞xx的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煤窑干活。庞xx在村里读了3年私塾后,也到煤窑里干活,那年他12岁。

煤窑里的生产条件极差,挖出的煤要装在藤篓里,用根绳子系在肩上爬着往外拉。庞xx年纪小,加上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中常挨打,手还被砸伤,至今左手的一根手指仍伸不直。

煤矿是革命火种较早传播的地方,庞xx在我党举办的夜校里接受了革命思想。1937年10月,18岁的庞xx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带着本村和别的村子共计40多个年轻人,奔赴山西五台山投奔八路军。庞xx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特务营炮兵连,并在3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副指导员。

出生入死打日寇

“我父亲命大,虽然参加过很多战斗,经历了许多险情,但都从鬼门关逃了出来。”庞继承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经历的几次战斗。

庞xx入伍不久就参加了党城战役。日军一支2000多人的部队企图通过党城进攻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庞xx所在的炮兵连在党城配合步兵进行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庞xx所在的炮兵阵地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就在庞xx全神贯注操作炮火射击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距庞xx一两米的地方。眼看着炮弹哧哧冒着烟雾,庞xx来不及躲闪,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可过了一会儿,四周没有动静,原来落在脚下的炮弹是一颗哑弹,庞xx死里逃生。

还有一次,庞xx所在部队向日军的一个炮楼发起进攻。碉堡上的火力非常猛,几名前去放置炸药的战士都牺牲了。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庞xx火上心头,他不顾众人阻拦,抓起一捆手榴弹就冲了上去。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挪到碉堡跟前,拉开引线,使尽全身力气将手榴弹仍进抢眼里。只听“轰”的一声,碉堡滚出浓烟,庞xx自己也被炸晕了过去。他的通讯员及时冲了上去把他背回来,他又捡回了一条命。

与白求恩并肩战斗

由于有一些文化,庞xx进步很快,1938年10月,他被派往晋察冀军区训练队学习,3个月后调任晋察冀三分区后方医院二所担任指导员。

那是庞xx一生都引以为豪的一段经历,因为他和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并肩战斗,并建立了深厚友谊。那位际主义战士就是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虽然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但他来到中国后依然每月按时交党费。庞xx是党支部书记,白求恩的党费就由他来收。“我父亲常常说起跟白求恩一起工作的事情。他说白求恩在每月发津贴的当天,就把党费交给我父亲,当时是两个铜板。”庞继承向记者讲起他父亲与白求恩并肩战斗的经历。

那时条件很艰苦,可白求恩一点儿都不搞特殊化,聂荣臻司令员交代庞xx给白求恩开小灶,可白求恩每次都要先去看看战士吃什么,如果是战士没有吃上的饭菜,他自己坚决不吃。一次,聂荣臻把100块大洋交给庞xx,让他转交给白求恩,可白求恩把这些钱全部交到了伙房。

白求恩所在医院的附近村庄,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有唇腭裂。孩子的母亲遇到白求恩时说,担心孩子将来娶不到媳妇。白求恩笑着对这位母亲说,孩子一定会娶上媳妇的。不久,白求恩给孩子做了唇腭裂矫治手术。孩子母亲给白求恩送来一篮子鸡蛋作为答谢,白求恩把鸡蛋也都全部送到了伙房。

“白求恩非常喜欢我父亲,他管我父亲叫‘young leader(年轻的领导)’,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父亲商量,甚至做手术都让我父亲站在一旁。在黄土岭战斗中,前线送来大批伤员。有一位战士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白求恩说自己是o型血,让护士抽他的血。我父亲说自己也是o型血,伸出胳膊要求献血。白求恩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说:‘好,庞书记年轻,这一次就抽他的吧。’”庞继承说,“父亲每次讲起他替白求恩献血的事情都十分骄傲。同时,他对白求恩也非常敬佩。”

“白求恩常常不顾聂荣臻等首长的劝阻,把医疗队开到最前线。他说离战场越近,就能为抢救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摩天岭战役、凤凰山战役、黄土岭战役,没有一次白求恩不是身处前线的。有时候,炮弹就落在离手术帐篷不远的地方。”庞继承说,“白求恩手被划伤的那一次手术,我父亲就在他身边。父亲说白求恩那一次没有戴手套,是为了更灵敏地触摸到嵌在伤员身体深部的弹片。”庞继承说,“听我父亲讲,白求恩的手受伤后,仍坚持给伤员们做手术。白求恩病重的日子,我父亲一直陪在他身边。父亲多次说,白求恩是累倒的。”

白发犹唱抗战歌

抗日战争年代,庞xx兄弟3人都参加到抗日队伍中,他家里的3位亲人惨遭日寇屠杀,他从村里带出入伍的13名青年都光荣牺牲。

当庞xx在前线和鬼子拼杀的时候,村里出了汉奸,庞xx的母亲、嫂子、弟媳与村里的几十口人被鬼子押到了村里的空地上。庞xx母亲的头被割了下来,挂在村口的大槐树上示众。庞xx刚刚结婚3天的嫂子,被丧心病狂的鬼子投到火里活活烧死。

日寇投降后,庞xx所在部队转战辽沈战场。在部队路过家乡时,庞xx才听到家人遇害的噩耗。他请了一天假回家去为亲人上坟,可没想到部队当晚就奔赴前线。找不到队伍的庞xx无奈地回家等待部队消息,这一等就是半年。1946年,庞xx重新加入解放军第66军,再次投身到解放战争中。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在太原战役的攻城战中,敌人城墙坚厚,火力凶猛,我军久攻不下。为减少伤亡,庞xx带人把地道挖到城下,埋下近2吨的炸药。爆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敌人的城墙被炸出一个大口子,但庞xx的耳膜也被震坏了。从此,庞xx就进入了无声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位于天津的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官,后随该校迁至洛阳。1957年,庞xx转业。1958年,庞xx调任焦作市耐火材料厂任副厂长,直至1979年离休。

“日寇侵略带来的家仇国恨,在父亲身上都转化为热爱祖国、建设国家、开展传统教育的巨大力量。即使离休后,他也一直闲不下来,总是想方设法去做事情,东奔西走讲革命传统。”庞继承说。

庞xx从厂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既不享受相关待遇,也不愿过安逸生活。他说自己不能白拿国家的钱,于是就到厂职工澡堂看澡堂。厂领导劝他回去后,他又去开水房烧锅炉、在厂里打扫卫生。工友们夺下了他手里的劳动工具,他就去选料车间干活。有一天,他在搬运大块材料时腰部扭伤,这才离开了工厂。

腰部扭伤住院治疗期间,他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向医护人员和病友们讲革命传统。白求恩的故事,是他最多的话题。“其实,他不只在嘴上讲,这么多年来,每逢清明节他都要回到xx省唐县大山里,去给白求恩大夫上坟,跪在墓前和白求恩说话。白求恩生前喜欢吃红枣小米稀饭和烙饼,说这比牛奶面包有营养,所以父亲每次去祭祀时都要带上这些食物。”庞继承说,“去年清明节我还开车专门带他去了一趟。”

出院后,庞xx开始到各个单位讲革命传统。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焦作一中、武汉军区医学院等多所部队院校和营房,都留下了他宣讲革命传统的足迹。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篇5:永不磨灭的记忆作文

还记得初一的那个盛夏,如火一般的凤凰花竞相怒放,红得直逼人的眼。一朵朵凤凰花就像一只只骄傲的凤凰,昂首立在枝头,飘逸而光彩照人。

阳光穿过层层枝叶,在地上投下凤凰花和叶斑斑驳驳的影子。树荫下,吴校长指着头顶上的凤凰花,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凤凰花开了!又有一届学子将要离开母校,各奔东西了!你们刚上初一,或许还不懂凤凰花的含义,但身为常中学子,我希望你们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凤凰花一样,勇敢、坚强!”面对吴校长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眼里却透着迷茫。我们还不懂离别的伤感,还不懂未来路途的艰辛。

一年后,凤凰花又开了。正在备战生物、地理中考的我们已无暇顾及凤凰花的.美丽,而我们也逐渐褪去了懵懂和青涩。

生物、地理模拟考的分数并不尽如人意,我感到无边的失望和无助。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我的心情就像那天气一样灰暗。我从书堆里抬起头,不经意地往窗外一瞥,顿时,被一股神奇的力量震慑了。是凤凰花!雨中,凤凰花依然昂首挺立着,丝毫不肯低头。任凭雨怎么打在她娇嫩的花瓣上,却还是昂首挺胸,不肯凋零。

我忽然明白了一年前吴校长的那番话,要像凤凰花,风雨中不低头,挫折前不退缩!火一样的凤凰花照亮了我前方的路,我顺利地通过了最后的中考。

篇6:永不磨灭的记忆作文

这里是日本静冈的沼津,夏季有格外明媚的光。我第一次看见大海,还有远方云雾缭绕的富士山。

这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记得初到静冈的早晨,盛夏的晨光洒满大地。我推开宾馆的房门,对面的房门恰好也打开了。出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拉着一只旅行箱,我们的目光恰好相遇。

“你好!”他用日语说,脸上漾了一个微笑,然后微微俯身。“你好。”我愣了愣,忙不迭地回答。随后他转身,脚步轻盈地离开。

也许习惯了冷漠,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竟然令我如此刻骨铭心。

还记得出发去富士山时,房东太太塞给我的两片暖宝宝和几颗糖。她微笑着一边说,一边用手示意“山上冷,注意套上外套。”房间里有榻榻米的味道,还有窗外正恣意绽放的花丛的气息,一切都如此和谐与友好。

站在富士山漆黑的火山灰上,层层云海与连绵的山峦,是那样震撼了我的心。当一个年轻的登山者与我擦肩而过时,他停住了脚步。

“你好!你们是中国人吗?”他友好地问,用不太流利的中文。

“是的。”我飞快地回答,“您会说中文?”熟悉的语言令我对这个萍水相逢的登山者顿生好感。

“嗯,学过一点。”他笑答。

“请来中国玩!”我也笑着说。他点点头,礼貌地道别,随后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富士山上氤氲的雾气模糊了他的背影,但他的笑脸与话语却铭刻在了我心中。

在静冈度过的匆匆几天,除了海边的沙、路边的花、山峦上的云海,深深刻在我心中的,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友好。也许终其一生也不会再见面,永远也不会了解对方,但是一个笑靥,一声问候,就能足够温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他们用友善,穷尽了一次遇见的美好。

我们,再也不会冷漠,请学会温暖他人。

旅程、海边、云淡风轻。

篇7: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男儿铁志报国心

他本可以过着苟活偷安的生活,却为了国家大义扛起枪支;他本是学堂里的文弱书生,却在第一次战斗中毫无惧色。山东临沂,他跳入湍急汹涌的河水侦察敌情,险些丧命;朝鲜战场,他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坚守电台,双手冻伤。张xx,一个温文尔雅的普通老人,他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聆听和讲述。

弃笔从戎保家国

如今87岁的张xx老人每天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放在床头的手表校准时间。老人说,这是他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习惯。

1928年6月,张xx出生在xx省高邮县农村的张家花园。江浙一带历来富庶,他的家庭也殷实富足。姊妹五人中,他排行老四,张xx从小就被送到私塾读书,一直学习了9年。在那个年代,张xx算得上是个文化人。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南侵,江南大好河山逐渐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读了9年书的张xx深明大义,立志报国。当时虽然身在书房,投军救国的想法却早已在内心激荡。1943年,还不满16岁的张xx怀着一腔报国之情找到当地新四军高邮游击队,要求报名参军。但游击队负责人看他还是个孩子,便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1944年,鬼子下乡扫荡,张xx家被洗劫一空。看着哭泣的母亲、狼藉的房屋,张xx毅然决然地再次投奔游击队。

“游击队活动范围很大,当时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只记得那天天气很热,我边找边跟人打听,大概走了有几十里路,才找到了队伍。”张xx老人回忆说,“这一次,我终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战士,当天就穿上了灰色军装,领到了一支七九式步枪。”

张xx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44年夏季。3艘运输船满载着鬼子和伪军,沿河道从高邮向兴化行驶。游击队提前得到情报,张xx和战友们埋伏在岸边,准备袭击敌人。当敌人的船只出现在埋伏位置后,霎时间枪声大作。“虽然敌人武器精良,但他们位于河面上,成了我们的靶子。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300多名鬼子和伪军就全被消灭,鬼子的3艘运输船也被炸沉,游击队打了一场大胜仗。”张xx说。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可我一点儿都不害怕。我恨鬼子,只想多杀几个鬼子。”老人回忆当年战斗时的情景,仍显得有些兴奋,“我身上只有5发子弹,全部打光了,打死了一个鬼子,还缴获了两支步枪和几十发子弹。”

由于当时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游击队作战主要以打伏击和游击战为主。让张xx印象深刻的另一次战斗,发生在浙江嘉兴。“1945年春天,鬼子坐船南下,当时敌人有6艘船,加上伪军共有400多人。我们和在高邮时一样,埋伏在岸边的芦苇荡里。敌人一出现,就集中火力猛攻。鬼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战斗的结果是,鬼子死伤200多人、100多个伪军被俘虏,6艘运输船全被击沉。那时候我已经是班长,配发的子弹多了,我干掉了好几个鬼子。”张xx回忆道。

出生入死无所惧

张xx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3次一只脚踏入鬼门关的大门,又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1945年初夏的一天,部队转战到山东临沂。晚上9点多,张xx接到紧急任务,带领两名战士到河对岸侦察敌情。当时天降暴雨,河水暴涨,张xx自恃平日水性好,就带头跳下河去。没想到,刚下到河里他就感觉水流太急,没游多远就被汹涌的河水卷入漩涡,很快体力不支,身体也失去了控制。

还在岸上的战友看他被湍急的水流冲向下游,赶忙顺着河岸往下游寻找。几十米外,一名战士发现了顺流而下的张xx,就跳入河中想拉住张xx的胳膊,但二人却一起被卷入激流中。这时,附近村庄的一个哑巴老乡伸手相助,张xx和他的战友才逃过了一劫。

日本投降后,张xx被编入解放军第20军,步入新的战场。“这是解放战争留下的纪念。”老人指着额头上的疤痕说,“那是一场激烈的防卫战,敌人装备精良,火力很猛,我们伤亡较大。那时候我正组织防卫,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我跟前,当时就把我炸晕了。后来听救援队的同志说,弹片打进了我的左侧额头,如果再往里深一点,我就没命了。”

xx解放后,张xx因为有文化被派去学习通信技术。他刻苦用功,把晚上睡觉的时间都用来背记电报密码,练习发报。一年后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军部电台室工作,并很快担任电台台长。“我一分钟能发出几十个字的电报内容。”张xx跟记者交谈时不由自主地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起来。

1950年冬,张xx踏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在军参谋部负责电台工作。朝鲜作战条件极其艰苦,而电台须24小时值守,任务紧时一天要发出30多份电报。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他的双手因一直暴露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气温里,不久就发生冻疮。因为没有药,还要坚持工作,冻疮越来越重,十指溃烂得直流脓血。后来,朝鲜百姓把一种民间土方冻疮油给他涂上,他的双手才慢慢好起来。

在入朝作战的第二年,张xx又染上了伤寒病,高烧到42度,出现生命危险。卫生队当时条件简陋,连基本的退烧药也没有。两名卫生员只能用一条蘸水的毛巾不断擦拭张xx的额头和手臂,帮他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用缴获敌人的钢盔把水烧开,一口一口喂给张xx喝。就这样,张xx坚持到被送回国内。

在张xx的通讯录上,有两个人的名字写得大大的,一个叫唐xx,一个叫邵xx。张xx说,她们就是在朝鲜战场用钢盔烧水喂他喝的两名卫生员,她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铁马冰河入梦来

由于病情重,张xx被送到xx一家医院治疗。痊愈出院后,他被派往位于xx的军部教导团学习。一年后,任团作战参谋。1956年,张xx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肺结核,为此不得不离开心爱的部队。

“我16岁就加入了部队,部队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临走的那一天,我对自己说千万不要哭,但是看到那些送我的领导和战友,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了出来。”提到当时的情景,张xx老人很感慨。

张xx转业到xx省公安厅下属的劳改单位工作,随后调入xx省焦作市硫黄矿任矿长。文革期间,张xx被打成了走资派。“那时候造反派隔三岔五就会把我父亲拉出去批斗,他们让我父亲挂上牌子游街,还用竹条抽打他。”张xx老人的儿子张华说,“母亲在文革时也因父亲受到牵连,她不堪侮辱,被折磨得精神失常,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文革结束后,张xx调任焦作市印刷厂任厂长,直至1985年离休。他在任期间,除了兢兢业业工作外,还积极为工人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今位于市民主中路的印刷厂家属院,就是张xx在任期间主持修建的。“我刚来时这里还是个大水坑,我们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把水坑填平,把家属区建成。”张xx老人说。

离休后的张xx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吃饭后就到离家不远的老年活动中心锻炼身体,生活简单而规律。和张xx老人一起在活动中心娱乐的玩伴们不知道,这个满头白发、平时有些沉默的老人,曾经经历过多少血雨腥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张xx老人,早已把金钱名利视若浮云。他经常把战友的牺牲与自己现在的生活做对比,在思念战友的同时感怀自己的幸运,于是便有了一种宠辱不惊的沉静和与世无争的满足。这种沉静与满足,是历经磨难、饱经世事之后才独有的精神境界。

采访手迹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身报国,甘死无怨。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戚继光„„张xx在年幼读书时就把这些民族先驱的报国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于是,当山河沦丧之时,他勇敢地拿起了刀枪。

以身报国,死而无怨,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基因,是中国人几千年历久不衰的“血性”,也是中华民族得以衍衍不息、绵绵不绝的基本保障。总书记近来多次强调军人要有“血性”,而这种“血性”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有的共同品质。

上一篇:写清明节的作文:又是一年清明时下一篇:纪律作风方面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