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2024-06-16

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一、房改工作回顾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的住房制度改革体系、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等工作满盘皆活,通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既解决了干部职工住房问题,又为政府筹集住房货币化分配资金,推动了丽水住房货币化补贴制度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也促使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能稳步健康地推进,一举多赢,效果良好。

市房改办好范文版权所有!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加快发放市本级财政供养单位的住房补贴;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积极做好房改房上市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房改遗留政策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在省房改委《关于的批复》文件出台后,及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主要有:《丽水市区住房货币化及住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试行办法》、《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资金安排》、《丽水市区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有关具体政策

(一)》、《关于异地调入丽水市区干部职工参加市区房改有关问题》等。到2005年11月底止,共发放干部职工12596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1.99亿元,其中:财政供养单位5846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1.3亿元;自收自支单位(包括企业)干部职工6750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6907万元。市本级财政供养单位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在全省各市名列前茅,发放住房补贴进度最快的市,受到省表扬。

(二)补充和完善了房改政策体系。在房改政策总框架下,根据市区房改的实际情况,对已制定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的房改政策,通过调研,将有关政策作了调整并予以明确。一是大单位大系统自建经济适用住房问题。自建经济适用房不利于整个房改工作的有序系统推进,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明确大单位大系统不得自行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二是部门派出乡镇机构人员发放住房补贴和补助问题。情况复杂,上级又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此项工作具体由莲都区政府组织力量调研,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解决方案,市房改办做好相关配合工作。三是自建私房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问题。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不得再购经济适用住房或申领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市房改委已结合相关政策,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对仍有异议者,市房改办以书面形式予以严肃告知。四是关于退休人员在退休前申报,退休后取得技术职务资格及教师退休后无技术职务享受面积标准及侨汇建房发放住房补助问题。为维护房改政策的严肃性,按现行政策规定办理,不开新口子。五是关于部队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问题。对军人现租住的住房,符合房改政策的给予房改,房改解决不了的干部,逐步纳入地方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2004年在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房源中,有26套住房供应给现役军人,占住房总套数的5.7。六是地方和军队房改政策衔接问题。军队复转人员在军队已领取一次性住房补贴的,不满20年的,不足部分到地方后借支一次性补足,已满20年的,不再发放住房补贴。军队复转人员到地方后,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七是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度问题。每个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等。进一步明确了房改有关具体政策,使房改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认真落实房改房上市政策。市政府办公室批转了《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关于丽水市区房改房上市实施办法的通知》,由市房改办对转让房改房和尚未转让房改房进行审核,办理有关手续。共办理7133户,其中:补办土地出让手续5861户,收回房屋维修资金288万元;房改房上市交易的1272户。

(四)积极妥善处理房改遗留政策问题。共处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信访人本人信件和信访人直接上访的有关政策问题信件451件(不包括电话来访)。市房改办对来信函件,进行认真研究,对照有关房改政策,在规定职责范围内能给予解决的,均给予解决,共调处)327件,书面回复81件。确属解决不了的也给信访人说明原因,使信访人心中有数。

(五)搞好集资房产权核定工作。由于单位集资建房不规范、原报批手续不齐全、随意更换集资建房人、让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参加集资建房、集资房中涉及企业债务纠纷等问题,集资房产权核定工作量较大。经市房改办和集资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核定1095套集资房产权,建筑面积9.23万m2,个人补交房款3490万元。

(六)继续推进公有住房出售工作。根据省房改办文件规定,在98年底前租住单位房的职工,符合条件,均可享受房改政策。共出售房改房494套,建筑面积2.41万m2,房款收入624万元。连续两次对全市的公有住房成本价和住房租金进行了调查汇总上报省房改办、省物价局,并对市本级的公有住房成本价和住房租金进行了调整,同时按规定做好有关减、免、补

等政策,落实减、免、补对象。

(七)进一步加强住房资金管理。为加强住房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杜绝住房资金在运行中的违规现象,做好住房资金的清偿工作,严格遵守《浙江省住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住房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认真做好住房资金财务核算工作,共归集住房资金3177.2万元,维修资金288万元,累计住房资金

11770万元,累计支出住房资金7070万元(发放住房货币分配资金7025万元)。

(八)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建立和管理机构调整进展情况。一是组建管委会,建立决策制度。按照省建设厅、财政厅、编办等九部门《转发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意见的通知》(浙建房〔2002〕102号)要求,我市于2002年9月设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明确管委会的设立、职责、决策制度和会议制度,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与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会议筹办及决策事项的督办工作。二是切实做好各项移交工作。2002年12月13日顺利完成了市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的资料及业务移交工作。2003年2月13日又移交了单位住房资金、单位维修资金、其他住房资金和住房补贴等资金。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的建立、市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特别是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工作在全省是第一家。

(九)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管理工作。为了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切实解决好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出台了《丽水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意见》和《丽水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规范了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从99年开始到2004年底止,市区共销售建筑面积19.31万m2,1541套,分六批销售:

首期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首期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6.45万m2,502套,销售时间:2001年9月18日。每套建筑面积在134m2,出售给市区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包括离退休)中的无房户和异地调入干部及副高级职称(包括离退休)中的住房建筑面积75m2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首期第二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首期第二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99万m2,113套,销售时间:2001年12月24日。销售对象同上。

首期第三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销售对象:市检察院干部职工,住房建筑面积1.29万m2,84套。销售时间2002年4月2日。

首期剩余(第四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市本级第一、二、三批经济适用住房留下的48套,住房建筑面积0.39万m2。销售时间:2003年10月18日。房款1223万元。

市公安局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情况。市公安局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45万m2,96套,销售时间:2004年6月18日。房款3302万元。

五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按有关文件要求,经申报、核实、登报公示、委托中介机构随机抽签选房,并经市监察局执法室的监督和公证处的公证等程序,在整个过程中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社会反映良好;政府收益3933万元。

积极做好市区后甫小区住房的销售工作。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7.74万m2,698套。在2004年12月底前销售。报名人数1326人,其中副县(处)级及以上职务的干部职工371人(住房套数214套),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955人(住房套数242套),其中242套划给莲都区销售,房款2.36亿元。后甫小区住房销售方案经过征求市人大、政协、市直有关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和部分干部职工等多层次意见,经过多次修改,经过两次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同意,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后甫小区住房销售办法》。根据市政府出台的销售办法,市房改办向市直单位发出了公开销售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通知,销售工作在购房人数多,时间紧,资金归集工作量大,而市房改办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通过报名、审查、公示、摇号(公证)、排序、选房(公证)等等程序,从报名到资金归集在一好范文版权所有!个半月内全部完成,为政府和财政部门减轻了资金压力,也为发放住房补贴和补助准备了资金。后甫小区销售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避免了往年在每个销售环节上出现取消购房资格的情况,规范了销售行为。主要做法是:一是本次销售在报名时明确“报名的条件、要求由申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干部职工所在单位负责通知到本人”,报名截止前通知单位尽快报送材料;二是资格审查后,在《丽水日报》上公告购房者名单时,再次明确告知摇号的日期及注意事项和领取《摇号资格卡》和《选房资格卡》的时间;三是为了避免摇号现场购房对象不到场的情况,我办首次特意制作了《参加摇号资格卡》,事先发放对号入座票,把入场资格审查程序事先告知单位和购房者。如在规定的日期内单位经办人未领取《摇号资格卡》的,在摇号开始前另给半小时领取《参加摇号资格卡》的机会,以保证购房者在这个环节上不被取消资格;四是对副高、副县及以上干部发放《选房资格卡》,如在规定的日期内单位经办人未领取《选房资格卡》的,市房改办再次电话通知单位和本人领取,以免耽误购房者按时选房;五是为使资金归集工作有序进行,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把房款首付时间、签订购房合同时间、按揭贷款审核、签订贷款合同日期、缴房款最后期限、选房具体的时间段等事项,以书面通知形式印发给每一购房者,避免迟到选房者、缺席选房者或错过缴房款时间。通过以上各程序的认真仔细工作,在销售过程中未出现一例在时间和销售程序过程中被取消的购房者,销售工作很顺利,各单位的房改负责人、经办人和购房者对政府的销售工作满意。

二、房改工作主要体会

(一)吃透政策,敢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住房改革配套政策。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吃透上级的政策,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房改工作也不例外。针对当时房改大政策全国统一,但具体实施情况各地不同的背景,我市的房改工作压力很大,矛盾诸多,举步维艰。对此,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吸取各地的住房改革经验,勇于探索,将来自各方的压力变为动力,研究一整套管用的办法,制定出适合我市实际的、较完善的住房改革配套政策,为我市快速实施住房货币分配制度,创造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让欠发达地区的干部职工真正得到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房改的根本关键。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这些利益关系,是房改得到各方面支持,奠定广泛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住房制度改革要取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关键是要使干部职工在房改中得到实惠。市委市政府急为干部职工所急,想为干部职工所想,力所能及的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利益,制定适合本市的住房货币化分配方案,经省同意在本市推行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政策,在全省尚属唯一,这使身处欠发达地区的本市干部职工在住房问题上得到了一定的实惠。同时,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贷款,科学制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合理设计房屋套型,客观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干部职工着想。市里科学地调度和运作住房资金,使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较快地得到了实施且走在全省前列。

(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创新,做到房改工作可持续推进。

在国家、省的住房改革政策的总框架下,我市的住房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经得起历史、群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补充完善有关房改政策,既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又使住房改革政策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较好地实现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目标。

(四)加强部门配合,积极稳步推进房改工作。

房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无论是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分配和办理手续,还是货币化房改工作的资金测算,调度等环节多,工作量大。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识大体,顾大局,齐心协力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完成房改各项任务,使住房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

(五)规范配套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初期,由于政策的不完善,在实践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完善政策体系,在开发建设各阶段采用招投标选用建设单位,既保证工期又保证质量。2005年又改变以往以成片开发为主,变为在房地产开发地块中,经济适用住房数量占有一定比例的建设形式,既节约政府成本投入又提高效率;在户型面积的确定上既符合政策规定,又能保证干部职工的住房需求;在价格的制定上采用限价销售,其定价在商品住宅社会平均价的基础上优惠一定比例,政府能获得一定空间的收益,购房者也获得一定实惠。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仅没有冲击房地产市场,每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制定,带动了商品住宅价格的稳中有升。每项政策出台,分配方案的确定,操作办法的规定,做到程序规范,运作公开,结果公正。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按政策规定,坚持原则,从不乱开政策口子,从不开人情的后门,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篇2: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一、认真开展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委从今年元月中旬开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开始后,我委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始终把学习提高和边整边改贯彻到教育活动之

中,始终把促进各项工作贯彻到教育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经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等三个阶段活动,我委于****年*月**日组织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参加测评会议的有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直有关部门、县区发改局和项目单位领导共计**人,经统计测评分数,总评分达到****分,群众满意率达到***%,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活动开展以来,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先后召开党组会**次,先教领导小组会**次,组织集中学习**次**学时人均记学习和读书笔记***万字,理论测试*次,党员撰写体会文章**篇,编写教育简报**期,征求意见*次共计**条,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份,整改各类问题***条。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活动,党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显著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二、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好天水市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是我委重要工作职能,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我委****年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根据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委集中全委力量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搞好调研。由市政府任伯年副市长带队,委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五县两区及市直主要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面临的环境和全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主要措施以及实现奋斗目标存在的主要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规划前期调研的*个课题报告先后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组织规划专家组对修改后的课题逐个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为编制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广

泛征求意见。在《天水日报》上开辟专栏,将”十一五”规划*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逐一进行刊登,课题涉及全市农业、工业、城镇化建设、市场建设、资源、环境、文化、社会事业和投资等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让全市人民了解并参与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来,思想汇报专题使规划编制能集中更广泛的群众智慧,从而更符合我市市情,同时体现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特色。三是认真组织编写。对规划编写的主要人员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学习培训,在充分提高规划编制人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纲》(提纲)和《天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要点》的编写工作,提出了《天水市”十一五”专项规划指导意见》,对全市**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征求市直各部门、县区和专家咨询组成员意见,认真听取合理化建议,修改形成了《天水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构想》(讨论稿),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做了专题汇报,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市发改委主任、副主任和各科科长参加到省发改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对”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衔接。之后,由市委办、政府办组织召开了市人大、政协、老干部、科技等各个领域代表参加的”十一五”规划座谈会,我委认真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规划总体构想》进行了反复补充完善。为了使《规划总体构想》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我委将《规划总体构想》刊登在发改委网站上,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向公共参与、民主决策、专家论证、科学决策的方向迈进。

三、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工作

****年,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全省白银”发展抓项目”

现场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我市基本情况,立足于抓大项目、抓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的项目,竭尽全力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协调各方力量抓好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

根据国家、省上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立足我市基本情况,在认真同各县区、各部门衔接的基础上初步谋划筛选了大批事关全市生产、生活各个领

篇3: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生活垃圾处理四原则

《指南》对生活垃圾处理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目的性要求, 即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其中强调垃圾处理过程要以保证人体健康为宗旨之一, 表明了政策上的一种倾向。

第二个方面是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构建原则, 即“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该原则性规定中强调, 要落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各个环节。

第三个方面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的确立, 即应遵循有利于资源再生、有利于防止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实施的原则。《指南》明确规定, 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 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应建立在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之上, 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标准使用。

第四个方面是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满足选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可行、设备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其中, 规模既要适度, 又要考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所以应综合参考当地的人口聚集程度、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等情况做出科学的选择。

提出四方面工作要求

《指南》明确指出了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治污减排, 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 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保证这一重要工作的落实, 《指南》进而提出了四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二是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和城市数量, 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 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活垃圾资源再生模式, 有效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再生和源头减量。

三是加快建设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后续处理相配套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 推进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四是加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 特别是区域性大中型转运站建设, 以拓展生活垃圾收运服务范围, 加强县城和村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实现密闭化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 防止生活垃圾暴露和散落, 淘汰敞开式收集方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主管市容环卫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 有条件的地域可考虑跨行政区域的垃圾收运体系合作模式的建立, 但一定要保证技术上的可操作性, 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

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

《指南》以近2/3的篇幅, 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及设施建设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主要推介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简单介绍了生物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因其处理规模所限) 。特别指出, 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 应审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只适用于处理可降解有机垃圾, 如分类收集的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集的餐厨垃圾、单独收集的园林垃圾等。对可降解有机垃圾分类回收的地区, 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

卫生填埋技术成熟, 作业相对简单, 对处理对象的要求较低, 在不考虑土地成本和后期维护的前提下, 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生活垃圾稳定化周期较长, 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较差, 环境风险影响时间长。特别是卫生填埋场填满封场后需进行长期维护, 新建卫生填埋场需要重新选址占用新的土地, 因此卫生填埋方式选择适用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较复杂, 对运行操作人员素质和运行监管水平要求较高, 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满足要求的地区, 可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实际上, 往往是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技术条件的地区 (比如北京和上海) 却不具备充足的土地资源条件, 而具有较充足土地资源的广大西部和一些中部地区的污染控制技术和设施又很薄弱。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兼顾处理方式的切实可行和环保达标, 前者可考虑推广焚烧处理方式, 后者要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指南》对垃圾处理方式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作出明确要求。卫生填埋场的总库容应满足使用寿命10年以上。卫生填埋场设计和建设应满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24—2009) 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卫生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同时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鼓励采用厚度不小于1.5毫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主防渗材料。填埋场施工结束后, 应在验收时对防渗系统进行完整检测, 以发现破损并及时进行修补。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沥液混排。卫生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 应导出进行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固有卫生填埋场应完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

篇4: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1-10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预测

市发改委承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7.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完成62.5亿元,增长5.8%;二产完成214.0亿元,增长5.7%;三产完成310.6亿元,增长10.8%。经过努力,预计全年可完成增长10%计划目标。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5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3亿元,增长3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3亿元,增长35.8%。预计全年可完成省下达增长34%的目标。(市人大会议通过目标为全市增长20%,我市下达县区分解目标为全市增长40%)

(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初步统计,月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6.5%。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5%左右。

(4)计划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246项,计划投资220亿元。1-12月,全市实施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304项,完成投资223.3亿元(含铁路、电力省管项目投资37.4亿元),增长59.8%。其中:续建项目126项,完成投资136.4亿元。新开工项目178项,完成投资86.9亿元。预计全年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5)引进国内资金增长5%。1-12月,全市共签订国内合作项目249项,总投资83.95亿元,合同引进资金81.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87亿元,同比增长33.0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6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9.66亿元,同比增长33.5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43%。

(二)主要工作

1、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新增中央投资。密切跟踪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不断加大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工作力度,截至10月底,累计下达我市新增中央投资目73项(类),296个项目,中央投资4.54亿元。全市296个项目中,共有2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87%。其中,前三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第四批有部分项目由于规划调整、项目选址用地落实和季节原因等没有开工(开工率61%)。

在全力争取资金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督导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代市政府起草《关于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并印发执行。规范项目申报和计划下达程序,明确了项目建设管理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各项建设条件,定期调度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加强全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督导检查工作,联合监察、审计、财政、规划、国土、环保局、建设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保障全市中央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多次接待省督导组来我市督导检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对我市中央投资项目责任制、中央投资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和有关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调研。督导组对我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表示满意并给予充分肯定。

篇5: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总目标,谋全局、抓发展、促改革、提效能、强服务,全面推进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我委承担省考核市指标有10项、33.5分,占全市分值的1/3。根据省里已公布数据测算,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权重8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9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11.1%,居全省第4位。与宿州和六安总量差距由2012年的24.8亿元、28亿元缩小至6.4亿元、2.4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权重4分)。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0.9亿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1.6%,居全省第10位。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0位。

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权重3分)。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97.2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皖北六市总量近四成;增长28.6%。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44%。

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权重3分)。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9.8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9.5%,居全省第8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31.73%,综合得分居全省第11位。

5、投资效果系数(权重2.5分)。预计综合得分居全省前5位。此外,单位gdp能耗降低(权重3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权重2分)两项指标预计控制在省目标任务以内;开发区转型升级(权重2分)指标预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权重4分)、城乡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权重2分)两项指标数据暂未公布,故无法测算在全省位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策研究争取,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我市先试先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研究起草《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计划方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健全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全年共向市主要领导报送签报56篇。牵头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全市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新增至789.93平方公里。起草了蚌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我市成功列入全国规划并有望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待遇。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获省主要领导认可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原经济区规划政策,加速“四化同步”先导区建设。积极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待批。成功签署《共同推进蚌埠—淮南全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2、坚持经济运行调度,保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组织召开了8次经济运行专题调度会和两次产业类项目调度会,配合市委办召开3次市“四大班子”观摩会,促进指标承担部门和县区比学赶超。领衔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前半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了后半期重点工作安排。

3、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组织市级各类专题调度会11次,编发专报50余篇,协调解决了80多个项目建设问题。完成“3461”投资630亿元,有150万片电容式触摸屏等138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有low-e节能玻璃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等158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352个。新增谋划项目储备1700亿元。全年争取各类支持资金11.5亿元。

4、加强重点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倾力培育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动mems产业化基地等12个项目加速实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借力央企快速壮大产业体量,新签约央企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90.7亿元。加速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经开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蚌埠商贸物流园、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功争取我市成为上海铁路局在我省设立的四个货运中心之一;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铁路运输的价格下浮40%。

5、加强牵头事项推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电蚌埠电厂二期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城投公司16亿元企业债获批发行。五河经济开发区扩区通过省专家评审,近期将获批。高铁蚌埠南站东站房前期工作获批启动,水蚌线电气化改造方案已组织专家论证。老虎山油库搬迁和输油管线迁改工程方案初步确定,蚌埠民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三、工作思考和存在问题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委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在认真做好职能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的协调服务作用,宏观当参谋、微观抓项目、牵头促协调,此外,我们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学习,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真正做到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牢固树立“发展靠工作、工作看作风、作风的根本是文化”的先进理念,切实将创新进取、责任担当、务实诚信等先进思想文化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一是目标完成与上年相比有一定差距。2012年我委承担的8项省级目标有5项综合排位居全省前5位,2013年受省考核方式变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省统计核算调减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在全省排位有所下滑。二是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日常工作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力较多,探索推进改革相对偏少。三是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项目入口管理相对较严,项目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四是基层调研不足。深入企业、基层、项目单位的调研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偏少。

四、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展望2014,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压奋进,认真完成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明珠复兴梦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1、加快谋划推进有关重点领域改革工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发改委将密切跟踪关注有关情况,主动对接省有关改革措施,对明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事项,迅速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案,进一步谋划推进重点领域的相关改革工作。

2、全面完成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重大战略研究争取。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尽快拿出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申报方案。继续跟踪老工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战略规划,深入挖潜政策红利。二是继续推进我委承担的省级考核目标。及时将任务分解至分管领导和承办科室,增强全委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与县区、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省力度,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强化经济运行、重点项目调度。坚持按月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关联匹配指标,协调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赶超宿州、六安两市;定期召开产业类项目专题调度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去年谋划的国家重点支持的10大领域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资。四是持续做好牵头的重点工作。制定出台开发区特色发展意见,支持开发区扩区升级;加速推进水蚌线电气化改造、蚌埠南站东站房建设事宜;推动民航机场、老虎山油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谋划未来5年全市发展蓝图。

一、领导班子结构 本单位班子成员4名,由林素香、林建翔、郑文富、李少敏等4位同志组成,其中中共党员4名,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名,妇女干部2名;30岁以下0人,31-35岁0人,36-40岁0人,41-45岁1人,46-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为45岁;大学学历1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0名。

二、述职内容

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思维,明确了人事工作新的定位。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2007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4-2006“文明单位”称号,同被市人事局评为2005-2007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获得全区行评第6名的良好名次,2008获得区行评第5名的良好名次,2009年列入行评自评单位。现将近三年来领导班子的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途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安排意见,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把学习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三年来,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系统组织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章》、《公务员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的相关重要论述及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班子注重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理论政策学习与加强党性锻炼、创新工作等结合起来,撰写学习笔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推进依法行政。

(二)充分发扬民主,促进班子团结与合力的形成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制度,建立由局长、副局长、主任科员及副主任科员参加的局务会议制度,在人事调配、财务支出等重大问题上,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有效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强化班子的团队精神和共事意识,正职能以身作则,副职能摆正位置;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我们以政治责任感和对我局发展的热情,就做好我局工作开动脑筋,共商大计,促进班子的团结和合力的形成。(三)充分履行职能,确保人事人才工作的落实 1.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管理。

——围绕绩效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以实效定奖惩。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制定切实的量化考核方案,加强群众对考核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起来,以促进工作人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扎实、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

一是继续处理好公务员登记的相关问题。细致做好公务员登记的复查审核工作,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全区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和人员的审核上报。此外,加强与市局和其它县区的联系沟通,配合财政部门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XX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等文件初稿。

2.积极深化人事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重新调整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同时,继续在民营、乡镇等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经济、工程等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上报评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极大地鼓舞该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到目前为止,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推荐上报评审并通过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的26人,初级的519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06年遗留的部分单位的工资套改工作;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规范、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基金审批,完善工资基金手册管理;及时做好每年1次的工资正常晋升、第13个月奖金的和1993-2005年军转干部高出地方同等条件部分工资保留审核审批工作;以凤凰山街道中心小学为试点试行部分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总额包干制度;贯彻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报请区政府转发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配合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拟订我区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并完成全区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及义务教育事业单位09年上半年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抓紧进行。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和配置,根据文件精神,我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同时,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规范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逐步实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考核公开招聘制度,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此外,我区还逐步推行股级职位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任用素质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3.扎实开展人才选拔、培训教育和人事人才服务。——加大人才的选拔、培训力度。

按照“培养一批、选拔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配合市局做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工作,并推荐优秀人才参加XX市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的评选(获批5人)。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其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作用。07-09年,每年完成全区工勤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2-3期约700余人参加;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核职业道德培训1期、228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1520多人;与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林、水系列继续教育培训1期、100人。

——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充分利用区人才交流中心这一平台,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档案保管、就业推荐、职称评审、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接收、登记工作,分门别类建好人才信息库;为待就业2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二是加大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努力推荐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定期收集各企业紧缺人才信息,编制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主动向各民营企业推荐相关人才名。依托“XX区人民政府网”将毕业生等相关人才信息上网,构建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努力使供求信息及时对接,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与人才市场的沟通,积极参加“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及各类的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高度重视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

把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的接收安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社保、医保等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安置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军转干部的就业意向,进行合理安置。三年来,共接受安置军转干部18人,随军家属2人。同时,关心困难军转干部的生活,努力做好解困工作。自2007年始,每年“八一”、“两节”期间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并发放慰问费、体检费,每年慰问金额达22500多元。——加快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步伐。成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办事机构,逐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制度,受理人事争议案件,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信访、维护社会稳定。

(四)搞好自身建设,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按照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机关新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1.加强作风建设。

几年来,局领导班子以行评及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切实加强人事部门作风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消除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牢固树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的宗旨,大大增加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局的满意度,树立人事部门良好形象。一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运行。针对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编发了人手一册的《XX区人事局制度汇编》,当中,进一步完善了车辆使用管理、财务管理、考勤与请销假、会议和学习培训等11项制度;继续实行“亮牌上岗”,进一步加强局务会议制度及ab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机关工作制度。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简化、梳理,出台、上墙了《XX区人事局办事所需材料》、《XX区人事局办事流程》,还将其发放到各镇(街)及来局办事的干部职工手中,并承诺办事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业务,推进办事公开化、透明化。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职能转变。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切实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公开办事程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权办事、按序办事、按责办事,进一步转变人事部门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清理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网上审批业务。三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从内容、渠道、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政务公开加以完善,及时把收费情况、职称评审、人事调配等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重点、热点工作进行公示,让工作在阳关下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规范了行政行为,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不正之风的产生。四是解决遗留问题,急干群之所急。重视干部职工反映较强烈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加大解决力度,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如解决泗华小学分流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组织建设。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XX区人事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将责任分解明确到人,逐级负责,使责任渗透到各个环节,做到事不漏项,项不漏人。二是抓学习教育。坚持教育在前、防范在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文件,观看教育宣传片、专题片及“廉政漫画展”,开展学习先进模范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发现有与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相符合的倾向及时予以提醒,防微杜渐。三是抓监督检查。我们还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和亲属首先不做;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聘请局廉政及行风建设监督员等,通过制度的建设、完善及多方位的监督,有效地保证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不足:一是人才智力引进工作仍需努力;二是毕业生就业渠道有待拓宽。

总之,在新的一年中,我局领导班子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加快人事管理现代化建设,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全区人民服务。2013年,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着“十二五”教育规划绘就的蓝图,怀揣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全面完成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五项省政府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教育重要发展指标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8.9%,超过省均1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超过省均0.22%;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5%,超过省均0.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39%,超过省均0.99%。

二、围绕重点、深化改革,我市教育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教育投入历史空前。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1亿元,惠及学生33万人,建设各类学校投入1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1.6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总投资约1.8亿元。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班班通”项目是今年的市级民生工程,项目投入资金5900多万,市区104所中小学(幼儿园)、2098个教室实现“班班通”,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市区学校“班班通”的省辖市。二中新校区、高新实验学校、五河高级中学、固镇三中等10所高标准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全省一流的新特教中心主体完成、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破土动工,为蚌埠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更加优质、更具活力的教育资源。

二是弱势群体获得更多关注。发放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达3462万元,受助学生6万余人次以上。在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孤儿学生免费教育,为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建立渔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长效机制。启动困难教师信息库平台建设,为家庭贫困教师撑起“安全伞”,《中国教育报》予以报道。

三是试水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基础上,试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以优质示范校(园)为龙头,涵盖幼教、小学、初中、普高办学层次,组建五个教育集团开展试点。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搭建平台,锻炼教师队伍。创新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三名工程”,评选出5名“名校长”、10名“名师”和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制定《蚌埠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发挥名师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开展“校长沙龙”、“教育大讲堂”,搭建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平台。创设“三级双向交流”模式,在先进地区、局机关和基地学校三个层面实施教育管理干部的双向交流挂职,近百名教育管理干部参加挂职锻炼。46位校长、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全年30余项教科研课题结题。

五是素质教育成绩突出。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选手获得全国奖项12个,总成绩位列全省榜首。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获得各类奖项共50个(获奖面全省第二),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省仅四家)。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承办服装类省级大赛,省级大赛获47个奖项,居全省前列。

三、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扭住重点推进教育工作 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办好教育需要坚韧和耐心。尽管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目标任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都有很大的差距。与教育先进地区比,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难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区域、校际还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任务比较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业务能力等方面整体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技能型人才培养还不能充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诚信精神,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教育公平要出怎样的招数,怎样完善贫困学生资助、特殊人群子女平等就学政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本市教育实际,以什么为突破口,从哪几个方面改起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锐意创新、加快发展,确保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主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支持优质学校(幼儿园)牵头组建集团学校,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加强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普通高中国际班管理办法。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用人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在区域内试行“大编制管理”。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做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资助全覆盖;统筹管理特殊教育资源,确保对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实施效果;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开工职教园区建设。

三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实施“少年蚌埠”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五项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通过特色创建活动,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重点建设5所多样化、特色化高中。

篇6: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五年工作总结

市委常务、常务副市长李炜

(4月8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第九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听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报告,安排住房公积金各项工作,对有关事进行审议。刚才,远东同志作了工作报告,会议对管委会办公室提交管委会审议的有关事项进行了审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来之不易,意义重大深远,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各位委员、市县两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增添措施,紧紧围绕扩大住房消费,拉动内需的总目标,以深化住房公积金“扩面、使用、防风险”工作为主线,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资金归集和贷款投放双双创下新纪录。截止底,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49.78亿元(其中,当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1.87亿元),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37.47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9986户32.7亿元(其中,当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8029户12.53亿元);全年提取住房公积金3.83亿元。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通过自身努力为支持重建、改善民生,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了积极贡献。对你们的辛勤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职工群众是充分认可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管委会各位委员、向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征缴扩面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一些地方的覆盖率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个别地方、少数部门的缴费比例偏低,应由财政或单位缴纳的部分迟迟不能匹配到位。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改进提升。

做好住房公积金工作,充分发挥公积金保障作用,对于保证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改善广大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落实法律规定的需要。《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每个用工单位法定的义务,是每个城镇在职工职工依法享有的权益。必须从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性,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因此,为干部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每一个部门单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二是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需要。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房价的逐步上涨。客观上工薪阶层尤其是中低收入职工仅靠自身的工资积蓄,要解决住房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后,可以通过单位和个人共同筹资,有效地帮助广大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逐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这对于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促使用人单位履行义务的需要。目前,我市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乡镇事业单位还没有正式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真正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少数企业改制后停缴了住房公积金。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执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性,按照规定比例及时、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职工购买住房的支付能力,把职工潜在的住房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住房需求。

二、突出工作重点,增强保障能力

对于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来讲,我想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征缴,二是管理,三是使用。

(一)围绕扩大覆盖面做好基金征缴工作。目前,我市公积金覆盖面还比较低,从区域上来讲,市比县好,县比乡镇好;从行业缴费情况来看,财政供养人口好于生产经营单位,国有企业好于非公有制企业。因此,今年基金征缴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努力兑现政策要求。国务院、省政府对住房公积金征缴扩面工作高度重视。早在,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对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提高住房公积金归集率作了明确规定。,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补贴应纳入财政预算作了具体规定。希望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这些政策要求,严格自查,认真整改,力争把基金征缴方面政策尽快落实到位。

上一篇:大学班团委计划书下一篇:sat填空题4大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