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4-07-01

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共9篇)

篇1: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级稽查模式中,税务稽查审理是税务稽查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稽查四分离的关键和核心工作,加强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对于保证稽查局依法行使职权,保证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出质量、确保对各类税收违法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有助于促进稽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效率,从而规范税务稽查具体行政行为,避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的发生,如何加强稽查审理工作,分析如下:

一、当前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级稽查成立前,我局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影响审理工作的质量。当时审理人员只有两人,稽查审理工作只能进行案头审理,依据检查人员在实施环节取得的案件资料进行判断,难于掌握稽查案件的全面情况,加之检查人员对案件的理解以及业务能力水平的差异,因而对案件资料的取证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会造成审理案头材料的局限性,制约审理工作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审理定性工作的准确性。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较大,处理标准不一致。比如在2008年至2010年我局审理的案件中,定性为偷税的案件有3例,其他都定性为不申报,主要原因,由于对法律理解以及对问题存在的定性认识的区别,哪些行为应定性为偷税,哪些行为应定性为不申报,没有一个清晰的统一标准;哪些情形适用最轻的处罚标准,哪些情形适用从重处罚标准,没有统一尺度;这样造成在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证不了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

(三)审理资料不能真实反映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只是用书面的初审情况记载存在的问题,要求检查人员进行补正,这些初审记录并不保留在案卷资料中,也没有使用限期补充调查。而在实际工作中,案件一般要经过“送审-退回补正-再送审-通过或退回”几个步骤,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通过的案件,最终才能形成审理报告,所以对于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审理意见或建议在案卷中却难以反映。

(四)自稽查四环节分离实施以来,由于四环节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熟悉面孔,审理人员受诸多因素的干扰,把关太严容易得罪人,因此会草草审理了结,这样内部之间很难起到监督作用,难以完全做到公正、客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案件审理质量,从而大大削弱了审理功能,降低了审理质量。

(五)对政策理解不同,引起争议,难于统一。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政策边缘性的问题,对于同一违法行为,检查和审理人员各方认定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收政策不统一,各说其词,难于统一,主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规章效力等级不同、内容冲突;二是许多法规、政策的制定,对于执法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难以面面俱到予以规范;三是审理人员与检查人员存在着对政策法规个体理解差异,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意见难于统一。这些问题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没办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使得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时有发生,制约的审理工作的效率,影响了税务稽查审理工作的实效。

二、加强稽查审理工作的对策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不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审理工作难于有效进行,也难于将稽查审理工作的质量全面提高,必将影响稽查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如何进行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规范制度。一要建立健全税务案件审理相关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全面落实审理责任,实施规范化审理。目前我局根据税务稽查操作规程制定了《昌吉州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办法》,从受理、审理的内容、权限以及程序上都做了具体的要求;二是明确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从案件接受任务后到审理、文书制作及案卷归档都由审理小组人员负责,明确责任,减少互相推诿;三是规范统一了稽查内部文书,制作了稽查内部文书规范范本,尤其是对稽查工作底稿、证据提取以及稽查报告的制作做了具体的要求,要求稽查人员按照此文书的要求出具稽查文书,提高了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创新稽查审理模式,实现案头审理与实地审理相结合。今年,我局在案头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延伸审理的力度。在案头审理时,审理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根据会计表报有关数据间存在的一定关系,进行客观分析,寻找异常差异,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差异的原因,量化、细化重点审理项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稽查人员提供的证据资料中寻找突破口,对发现的有异议及有疑问之处,可以延伸至企业进行调查或与纳税人直接沟通,必要时可进行实地审查,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及时纠正和调整,这样既可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可保证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三)建立和完善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初审记录工作制度。针对目前案卷中审理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内容,应建立审理初审工作记录,要求审理人员严格按照税务稽查操作规程规定的程序执行,经过初审发现,被查对象认定错误、违法实施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法定程序以及税务文书不规范、不完整的等问题,应将有关资料退回检查部门补正或者补充调查,同时制作初审记录。对审理工作有全过程的反映。这样既有利于案卷使用者了解案件的整个处理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责任。

(四)建立业务探讨机制。对政策理解不同,引起争议,难于统一等问题,或是在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应建立业务讨论机制,由主管领导、审理人员、稽查实施人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讨论,通过检查人员与审理人员的对问题的梳理、共同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五)统一执法标准、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稽查审理,对稽查终结的涉税案件依法进行审核和做出处理决定的过程。为了防止出现主观臆断、随意定性、处理畸轻畸重等现象,应对同一案情、同一违法性质采取同一处理标准,保证稽查执法公正、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所以要加大集体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审理委员会,审委会成员要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初审处理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辩论。最后,按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处理处罚意见,以此做到定性上实事求是,处罚上合理适当。另外,昌吉州地方税务局最近出台《昌吉州地税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此办法对同一违法性质规定了同一处理标准,又区分情节轻重,分别适用一定的处理标准,规范了处罚标准,有效遏制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过大对案件处理的不公正、不公平。促进了稽查执法的高效、廉洁、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建立稽查局内部岗位轮换培训制度。可以定期将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进行轮换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审理人员也能够熟悉实际稽查工作程序,掌握稽查工作技能,增强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稽查人员到审理部门实践,了解和理解案件审理工作的性质、方法、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掌握取证、执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审理与稽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稽查工作质量。

篇2: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基本情况

2005年初,顺义地税局稽查局正式成立。为构建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稽查办案管理模式,稽查局内部设立了四个职能科室,即立案科、审理科、检查一科、检查二科,使得税务稽查工作更加专业化。其中,审理科作为专业审理机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案件的审理和税务检查业务的培训辅导。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审理科认真落实“五重”“五做”的总体要求,以做强稽查为目标,认真梳理、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制定了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其次,在科内推行了层级负责制,成立三个审理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形成了组员、组长、科长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效提高了审理工作质量。再次,及时组织召开重大案件审理会议,对涉及偷税、抗税、罚款额度较大、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进行集体审理。此外,还加强了对科内人员的培训,强化了对稽查办案人员的指导。通过采取上述举措,近一年来审理科共审结案件120件,发挥了税务稽查审理的作用,税务稽查审理质量逐步提升,为全面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务稽查审理是一项对税务稽查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不利于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

1、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影响审理工作准确性。税务稽查审理大部分是对纸质报告进行审理,依据稽查实施环节取得的案件资料进行判断。由于缺乏与纳税人直接沟通,难于掌握稽查案件的全面情况,加之检查实施人员对案件的理解以及工作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对案情的描述、资料的取证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会造成审理案头材料的局限性,制约审理工作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审理定性工作的准确性。

2、审理报告程式化,不能反映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内容。实际工作中,案件一般要经过“送审-退回补正-再送审-通过或退回”几个步骤,而审理报告格式固定,对于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通过的案件,审理部门只能用“你单位能够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实施检查,所查违法事实清楚,数据计算准确,引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理意见妥当”等格式化用语在审理报告中体现审理结果,而对于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审理意见或建议却难以反映。

3、对法律边缘性的问题缺少探讨解决机制。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边缘性的问题,对于同一违法行为,各方认定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不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法律、法规、规章效力等级不同、内容冲突。(2)立法的原则性与执法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差异。即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都是权力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的,对于执法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难以面面俱到的予以规范。(3)审理人员与税务稽查人员存在个体理解差异。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各种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人们的知识结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意见难于统一。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时有发生,但是目前没有相应的问题探讨解决机制,掣肘了税务稽查审理工作。

4、新系统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审理工作的需要。稽查系统分为案件登记、案件实施、案件审理、执行和结案等环节。目前,稽查案件资料需要纸制资料和电子资料并行使用,系统只具有文书上传和处理结果录入功能,缺少数据计算及文书制作功能,无法满足审理工作的需要。

5、对同类案件缺乏归纳、总结,规范指导作用不够。当前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对于税务稽查案件的把关意识较重,审理人员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个案审理上,对于某类案件缺乏归纳、总结、分析,未形成相应的指导意见,审理的规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找文章到大 秘书-/-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6、审

理力量相对薄弱,审理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我局审理工作为例,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审理所有稽查案件并制作《处理决定》、《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从审理工作量上看,每个干部平均都要负责3个以上检查组查处的稽查违法案件,还要完成执行环节各种文书的制作以及处理结果的录入,加之稽查人员和审理人员对于同一案件在理解上往往存有差异,致使一些案件难于一次通过审理,增加了审理工作的难度;从审理内容上看,具体包括审查整个稽查案件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取证的合法性、证据的针对性、充要性、相关性,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和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审查稽查执法文书的规范性。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具备法律、税收、财务等综合知识,但目前审理人员所具备的具体稽查工作和法制工作经验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稽查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以上工作要求。

三、提高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质量的几点建议

1、扩大税务稽查审理概念的外延,使“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税务稽查工作过程。狭义上的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税务机关及其专门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处以何种行政处罚或者作其他处理的审查判断过程。而广义上的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是对税务稽查整个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审查,把税务稽查执法过程看作是税务行政复议、诉讼的取证过程,并对其进行内部司法审查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扩大税务稽查审理的外延,依据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把关,相互纠错,互相制约,互相完善。如,案件实施环节是对案源选取环节的把关,审理是对案源选取和实施环节的把关,以此类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理过程,提高稽查工作质量。

2、将审理工作前伸和后延。审理工作前伸,就是对疑难案件的实施检查环节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实施人员介绍情况,共同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审理工作后延,即审理工作对执行环节存在困难的案件实施跟踪指导,同时对已结案案件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文书的归档等进行检查。

3、严格落实《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管理办法》,做好查前、查中的证据分析。广泛详尽地占有案件资料是开展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稽查人员必须按照《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管理办法》严格取证,同时结合实际,归集整理出案件的基本证据,认真分析,才能更加有利于审理工作的开展。

4、提高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审理工作对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审理人员要精通税收业务、相关法律等知识。因此,从事审理工作的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时将所学理论联系审理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同时牢固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另外,稽查审理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围绕业务问题及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提高办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特别是对大案、要案或者疑难案件,审理人员应介入案件分析会,加深对案情的了解,提高审理工作的针对性。

5、强化审理的审查、监督、评价作用。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需要对实施稽查人员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等进行审查,并判断稽查实施环节对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确、公正,是否符合法律依据,对于出现事实不清、证据不全、定性不准确、法律依据不足等情况,有权要求稽查人员重新稽查或改变原有结论。基于审理的这一职能,要强化其具有的审查、监督、评价作用,促进稽查人员增强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升执法办案质量。

6、建立和完善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底稿制度。针对目前审理报告程式化所带来的不足,应建立和完善审理工作底稿制度,对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记录。这样既有利于案卷使用者了解案件的整个处理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责任。

7、建立业务探讨机制。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邀请主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稽查实施人员参加讨论,明确案件查处工作重点,找出疑点、解决工作难点,提高稽查效能。

篇3: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电力稽查的目的

为强化公司系统营销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堵塞漏洞, 强化约束机制, 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保护用户用电的合法权益, 减少营销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防止企业经营效益流失, 规范营销稽查行为。

2 电力稽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费的稽查、电价的稽查、计量管理的稽查、线损稽查、合同稽查、服务稽查、对电监局转办集团公司委托与客户投诉进行稽查、电力市场指标稽查。

3 电力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稽查方法的陈旧。目前电力稽查工作中, 工作人员依旧通过对复杂数据和资料的计算分析来寻求解决方法。目前的稽查方法主要是针对稽查对象进行抽查并逐一进行排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量小的情况, 当工作量很大时, 稽查人员就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

电力稽查工作片面化、单一化。电力稽查工作的重心一直在用电费用的堵漏增收和用电用户的电费稽查上, 这样往往忽视了对电力行业内部的稽查, 稽查工作就难以起到对行业内部管理的监督作用。

电力稽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 电力行业的稽查工作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电力企业人员配备不足, 稽查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工作积极性查等, 这些都是电力稽查队伍内部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稽查工作的实效性。

稽查系统的亟需优化, 由于电力稽查制度的不够完善, 就会导致整个稽查系统难以全面掌控。稽查部门没有一个良性的系统, 就难以针对稽查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4 电力稽查的完善手段

4.1 加强稽查内部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基础管理工作, 针对不同的基层岗位设立专职人员切实做到专职专岗。其次要建立和健全稽查部门的制度和工作目标, 使每个人都责任到位, 各司其职, 实现事事有人管, 事事有章可循。最后, 对查出的工作问题进行通知和整改必要时进行处罚, 并不定时进行回访, 确保稽查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4.2 抓好稽查工作的内部建设

加强稽查部门的内部制度建设, 使稽查工作变得制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在日常工作中制定稽查的月工作计划、年工作计划、对各项稽查工作任务要做到有报告、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稽查部门要对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 在培训方面要实行实际问题与技术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要聘请行业内部专家进行详细讲解, 尽量达到培训人员基本掌握这一目标。稽查工作时意向专业技术极强的工作, 只有稽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断提高, 才能保证其业务水平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4.3 加强电费电价的稽查管理

电费电价是否合理一直都是人们普遍管制的问题, 在这方面稽查工作是否监督到位直接关系到电力行业的门面, 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电价电费的管理, 才能保证电力行业在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稽查人员应对营销单位的电费收取、营业报表、电费账务、日常营业管理进行检查, 如查出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并进行处理, 确保供电营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4 加强对优质服务的稽查监督

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也成为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深入贯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这八字服务方针, 切实履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电力稽查部门要对优质服务的落实进行监督和检查, 针对当前在优质服务中存在问题的进行调查, 汇报、及处理。切实解决电力用户反映的“乱收费、乱加价”和“关系电、人情电、”等问题。

4.5 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稽查监督

为了保障供电双方的合法权益, 确保电能交易建立在公平、合理、准确的平台上, 稽查人员要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安装、轮换、运行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法规来进行稽查监督。通过稽核人员对电能计量工作的监管, 做到使用的设备均达到校验标准, 均是在国家法定规定的标准下运行, 从而使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4.6 稽查部门内部制定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法

电力行业要想不断地进步和自我完善, 就要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要对内部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考核。稽查部门作为一个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 它的内部管理机制就更为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要制定和完善工作岗位经济责任考核方式, 用来树立榜样, 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要对其思想进行及时纠正, 如严重违规要进行相应处罚。

4.7 计划性的开展稽查工作

稽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具有变化性的工作, 因此电力企业要结合企业内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制定稽查的月工作计划和年工作计划用以保证稽查工作长效有序的进行。稽查的计划要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有重点、有方向、有层次的开展。

4.8 加强稽核内部的信息反馈

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就需要稽核人员及时的掌握预期工作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的具体信息。只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的出现造成的损失。

5 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 电力行业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环境下, 供电企业内部的改革不断地深入化、具体化、有效化, 电力稽查工作为适应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要求, 转变观念、规范工作、注重实效、建立监督有力、优良服务的稽查工作体制。只有完善电力稽查的工作体制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把责任落实到实处, 进而有效的确保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摘要:电力稽查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电力市场的供电秩序, 维护电力的供应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电力监察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着电力公司的外部形象, 它标志着电力行业执法的公正与服务的优劣。电力稽查工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组织、领导、创新、控制几方面。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 电力稽查工作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该文阐述了电力稽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最终为完善电力稽查工作提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稽查,电力营销,计量管理,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彩庆, 李祺.电力稽查效益评价指标筛选方法[J].电力建设, 2014 (8) :140-144.

[2]赵国宏.对行政执法及电力稽查等概念的理解[J].广西电业, 2008 (6) :64-67.

篇4: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税务稽查问题对策;选案质量;实施程序;审理流于形式;税收执行力度

一、当前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税务稽查选案质量不高,影响稽查效果。从目前计算机选案的运行情况看,由于软件选案模块的设计缺陷,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选案分析指标,导致软件程序缺乏综合分析和模糊处理的能力,仅限于在纳税人报送资料之间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判断;或给定一个范围,由电脑随机抽取产生选案名单,往往选中的纳税大户查出来的问题不一定多。人工选案则多是举报案件和上级指派的案件,在对待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上,税务稽查干部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对具名举报的案件查处率要高于匿名举报的,而从近年来查处举报案件的实际结果看,匿名举报后经税务稽查干部查实的偷税大案也不在少数。有些基层局在当地税收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有压案、压税现象。以上影响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因素都会导致稽查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其次是稽查实施程序不规范,实施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是自新的稽查软件使用后,对于取证文书没有统一规范的样本,新软件受技术限制,录入打印出的文书与实际要求不相符,需要修改又没有统一的样本,往往使制作出的文书五花八门,容易导致案件诉讼、复议隐患;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只注重查补税款,忽视了执法程序,如未按规定的时间出具税务文书、送达对象不准确等程序不合法现象。部分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时往往只限于“就账查账”,不注重延伸检查,导致稽查工作无法查深查透。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和處罚标准的一致性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发现很多对同类的违纪问题,稽查部门有的对其实施处罚,有的则不罚;将查补收入擅自转化成自查收入,使稽查质量大打折扣。

第三是稽查审理流于形式,延压期长。审理部门是对稽查合法性进行审查,对税务稽查实施环节中的弄虚作假、查而不实、查多报少,避重就轻、徇私舞弊等深层次问题揭露得不够。《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审理人员接到稽查人员提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十日内审理完毕”,实际上很多项目不能按规定期限结束审理,不能按期出具《税务处理决定》并执行。

第四是稽查结果的执行难,采取税收执行措施不到位。税务稽查执行是税务稽查成果的实现保证。审计发现,现有的税务稽查计算机系统并不完善,导致稽查执行有漏洞可钻,稽查部门执行部分企业查补的税款在填写税单时“税款所属期限”填写不准确,“税款限缴日期”也带有随意性,如2008年审计一笔税款所属日期应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税款限缴日期为2007年1月10日,而稽查局填写的限缴日期是按出具稽查决定当月的税款征期填写的,造成少收企业滞纳金108775元;对自查入库税款不征收滞纳金等;查补的税款长时间不能入库,执行部门不进行催缴或不采取强制措施等不作为行为,直接影响稽查的总体工作成效。

二、改进税务稽查工作的建议

1.提高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稽查工作成效。

选案前要对稽查对象的财务、经营、纳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所选的行业进行纳税评估,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料筛选和归纳出主要选案疑点供稽查人员参考。实行稽查选案考核评议制度,通过考核稽查的户中有问题户的比率,以及公民举报案件查处率,促使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提高稽查质量,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

要做好查前的准备工作,详尽地掌握纳税人可能采取的各种手段,有的放矢地开展检查工作;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的稽查技巧培训、税收及相关法律的培训等等,不断改进稽查工作方法,加强取证工作,把握税务稽查调查取证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把好案件审核定性关,确保税务稽查案件的质量,

在对案件审核定性时应严格根据违法事实和已获取的证据资料定性,而不是根据稽查人员的结论定性。对证据不足难于定性的案件应退回稽查环节进行补证。同时审理部门应耐心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认真进行核实,要公正执法,准确定性。

4.加大稽查执行力度,增强稽查震慑力。

篇5: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税务稽查工作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维护税收正常秩序、促进依法治税起到重要作用。在基层的税务稽查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税务稽查工作还没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就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建议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稽查工作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稽查工作由于与分局日常检查存在交叉区域,以致对其定位多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补充,弱化甚至抑制了税务稽查强制规范的功能,使税务稽查成为税款征收的后置程序,没能够有效地发挥税务稽查的监控作用,无法形成体系严密、监控有力、高效运行的税务稽查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定位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在当前征管模式中的作用。

(二)稽查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五条要求税务机关应制定合理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强调应当规范选案程序和检查行为。但在日常实际的工作中,税务稽查工作所含的稽查机构、稽查人员、稽查手段、稽查对象、稽查文书等要素,都缺失有效的整合,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安排,加上对稽查工作流程设置不科学,较大程度上制约着稽查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稽查执法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日常稽查工作中,稽查执法刚性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税检查进入难,由于地方政府谋求快速发展,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对企业出台种种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稽查难;二是执法手段不得力,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偷税手段隐蔽,账务不实,直接证据被隐匿,导致在实施稽查的过程中,纳税人明知有涉税违法行为,却以各种理由外出,躲避检查询问,限于执法权限,稽查部门对此办法不多,无可奈何,致使一些案件难以查处;三是查补税款执行难,主要表现为有的纳税人查后逃逸躲避执行,有的企业查后资不抵债无法执行,有的纳税人资金困难,清缴后影响企业生存,难以按时追缴入库,稽查执行难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稽查打击成效的“瓶颈”。

(四)稽查工作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行的税务稽查模式要求“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分离”,然而在基层,由于稽查人员编制少,所管辖区域大,工作任务繁杂,从工作各环节到人员配备上都难以确保“四分离”,往往出现“一查到底”的现象,即一个工作组从选案到执行一揽子完成全部稽查工作。在此情形下,互相监督制约主要停留在通过相互间传递的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查,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虽然目前在推行稽查工作信息化,但都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稽查工作的监督,稽查工作质量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五)稽查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稽查队伍现状来看,基层税务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的比例约在7%左右,然而稽查工作面广,纳税户多,工作量大,稽查力量单薄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稽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局限于会看账,真正能从账务中查出问题,找到“猫腻”的人员不多,至于能运用电脑查账技术,将查账与税收法规融合贯通的人才就更少了。

二、加强基层稽查工作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税务稽查工作基础

1、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目前总局、省、市局都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了稽查权力的依法、规范、有序运作。基层稽查局也应该在充分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制度办法,进一步夯实稽查基础。另外可以在CTAIS稽查模块的基础上,寻求对稽查案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初步实现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稽查案件执法的科学管理。

2、强化执法刚性,提高执行效率。运用好法律赋予的各项执行措施,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努力提高案件执行效率。在日常检查期间就要对企业的执行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相应的台账、档案,需要将执行环节前移的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执行到位。对企业执行影响到企业生存和职工民生的,实施人性化执行,责令企业制定还款计划,按时按进度督促缴款。对一些较难执行到位的案件,将法律赋予的手段和措施用足用好,严防失职渎职。

3、完善协调配合,形成稽查合力。完善稽查工作内外协调机制,形成稽查工作合力。一是主动与地方政府交流沟通。及时主动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稽查工作的理解,确保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信息交换、联合办案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查处合力,共同营造综合治税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建立案件审理、执行的快速协调机制,畅通与征管、法规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以利于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及时入库、及时结案。

(二)强化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监督

1、加大案件复查,形成检查制约。由法规、监察等部门牵头对县(市)局稽查局当年检查案件复查复审,通过全面深入复查案件,找出稽查案件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纠正检查中的不足,并区分不同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加大执法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执法检查领导小组,专项负责稽查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形成联动的执法检查机制。仔细研究稽查考核各项指标,分析执法过错信息,及时核查整改,定期通报,突出对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

3、拓展监督范围,引进外部监督。探索和完善稽查执法外部监督制度,大力推行稽查工作政务公开,通过互联网、涉税公告栏、报纸、电台等多种渠道,将稽查执法办案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让社会监督稽查办案是否客观、公正、公平。

(三)加强基层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充分重视和加强基层稽查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稽查队伍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高基层稽查干部素质。

1、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针对基层稽查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素质整体不高的现状,及时将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成绩突出的人才充实到基层稽查队伍中去,增强基层稽查工作的队伍力量。同时加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按照“精兵稽查”思路,开展稽查业务培训,切实加大对税收法制知识、业务知识和稽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营造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2、探索推行稽查绩效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规定,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深化稽查绩效考核,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高质量查处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6: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谢续凡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7期

篇7:税务稽查审理的创新和突破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陈学智

日期:2010-07-21

稽查案件审理是税务稽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税务稽查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证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质量,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审理发现的问题

(一)检查环节存在的问题

1、共性问题。从案件主体、事实、证据、说理、适用法律依据、行政执法程序等六个方面看,当前检查环节存在的问题是:(1)有些案件办案程序未经细心推敲造成时间倒置、字体不够规范统一、证据不够充分、部分材料缺章少签;(2)有些案件涉税问题表述言不达意、处理处罚依据不充分、卷内资料涂改未押印、税款计算失误或缺少必要的计算过程、必查项目疏忽漏查、税费已缴数有些未核准;(3)办案人员在制作文书的时候,复制粘贴出错,特别在《税务稽查报告》中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情况仍然出现;(4)《税务稽查报告》虽有固定格式,但“税八股”色彩太浓,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办案人员在“办案思路”、“办案技巧”和“处罚建议”上往往唱的是“同一首歌”。

2、典型问题:(1)有些案件重要内容表述含糊,轻描淡写,次要内容表述过多,重复累赘;(2)入户检查时间过短。有的地方检查一户企业一般不超过两天,有点往往一天就完成,能发现多少问题?车间仓库里总要转一转吧;(3)发现问题浅层次的多,深层次的少;部分案件缺少稽查工作底稿。

(二)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法规依据、逻辑勾稽和证据印证等审核不深入不仔细,文书制作不够严密等。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纵观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人力方面。突出问题是主协查工作量分配不均,主查几乎占据整个案件查处的全过程,协查大多是协而少查,主查无暇顾及案件的整体质量,为赶时间往往是为稽查而稽查,有些方面很难深入。譬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后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由33%降到25%,2007年度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利润问题;再譬如查房地产企业,问题出得较多的很可能是建筑施工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开票的税率低,房地产企业往往通过施工企业开票虚增开发成本偷逃税收。有媒体曾报道,江苏省地税机关在查处某房地产公司时,发现一幢楼的钢筋水泥用量是正常的十倍,那不是盖房子,而是在建碉堡;另外发现一部电梯的价格是正常报价的五倍等等,这些情况在检查时都要格外关注;

2、年龄结构方面。目前稽查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积极意义上讲,队伍经验丰富,但从适应新形势角度讲,综合知识要与时俱进;

3、工作责任心方面。主要是检查人员贪图省力、粗心大意、顾此失彼,平时业务学习不到位。譬如,有些检查人员让被查单位自己填写实际税费已缴数,未要求被查单位提供实际已缴税费的相关证明,导致已缴税费数出现误差;

4、迫于说情压力。中国有句俗语:“图章有时比不上面张”,检查人员前脚还未跨进被查单位,说情电话已接踵而至,导致出现“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的可能性增大;

5、有些大牌企业认为头上有“红顶”,不配合甚至找借口推诿。以上1至5项主要是检查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

6、审理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人手不够,审理人员占检查人员的比例往往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2、部分审理人员业务学习不到位;

3、审理人员不愿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等。

三、以审促查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与思考。

1、加强和改进案件预、初、复审制度

建议先由检查科(股)长把好预审关,然后由审理人员初审并填写《案件初审反馈表》,每季抽取经审理已结案案件的10%,进行复审,查漏补缺,同时填写《案件复审反馈表》。特别是针对必查表所列的应缴数和已缴数的审核。有些税种是“死老虎”,譬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屋土地基本上是“死”的,这些检查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但在稽查实践中也不尽如人意。

2、按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ISO质管体系分类、逐项处理

实施审理时,审理人员应当认真审阅《税务稽查报告》及所有与案件有关的案卷资料,并对内容进行确认,稽查审理的职责是对《税务稽查报告》中认定的被检查主体、涉税事实、主要证据、案件定性、有关数据、相关的证据资料、运用法律法规及稽查过程中的法定程序、手续等进行审查并予以确认。逐项处理措施:(1)对程序手续不全或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的案件予以退查或建议另行安排稽查,限期完成;(2)对数据出现差错或适用依据错误或处理不当的案件建议调整方案,同时将更正的依据,调整的理由及更正、调整的情况作出书面记录;(3)审理同意稽查认定事实和处理意见的案件制作审理报告。以上(1)、(2)项订正工作按原移送程序还原;(4)对改变检查环节处理、处罚建议的应说明理由,同类案件应执行同样处罚幅度。

3、加强对审理环节的监督管理

切实解决检查处理随意性问题。负责审理工作的稽查干部要对案件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实体、程序方面的全面审查,加强对各环节流转的工作内容、办理意见和工作记录的审核检查;严格按照规定依法对被查对象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对拟免除处罚的案件,须由稽查局集体审议决定;严格执行重大案件审理制度,重大案件应提交审理委员会审理。对查补税费款数额较大的案件,建议案审环节由“一人一审”变为“三人以上会审”,借鉴法庭的合议庭做法;针对审理部门与检查部门对事实认定及定性问题存在意见分歧的案件,由审理部门提请稽查局集体审定,仍定不下的,提请上一级案审会审定。

4、实施延伸审理

对审理环节提出的整改要求,检查环节未整改到位的,建议提请稽查局长批准,由稽查局长指派案审人员(须二人以上)到被查单位进一步调查核实。

5、加强审理队伍建设

一要从检查人员中选配一批有丰富检查经验的税务人员担当案件审理员,做到“审出于查而胜于查”;二要克服三种思想,即做“老好人”的中庸思想和已成“二线人物”的松懈思想以及“案审仅是稽查绿叶”的陪衬思想;三要加强案件审理力量和业务学习;四要做到:“两颗心”,即热心和尽心;“三种意识”,即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四甘精神”,即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甘为人梯、甘于奉献。这样才能起到以审促查的效果,真正把好案件质量关。

6、为检查人员减负

不为检查不知检查苦,但凡检查过案子的人都有此体会,一件案子犹如一妇人从孕育到生产,一个环节都不能缺,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涉及文书多如牛毛,再加上各地东取经西学习,造成有些文书大同小异,重复使用,检查人员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建议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稽查文书,这样既为稽查案卷“瘦身减肥”,又为检查人员“健体减负”,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7、建议稽查局每月召开一次业务学习讨论会。

交流选案、检查、案审、执行四环节工作经验,特别是检查和案审的沟通和互促,把税收新政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做到与时俱进。税收业务知识是“硬件”,工作方式方法是“软件”。

8、总结发案规律,加强成果应用。

案审部门要定期召开案件审理分析会,建议每月一次,主要就当月所审案件的情况、行业特点、偷税手法、稽查建议对策等广泛展开讨论分析、交流经验,并就有关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在稽查局内部进行交流,务求以审促查,提高工作成效。

9、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总局“一案双查”精神,建议由分管案审工作的领导和案审部门负责人兼职单位内部监察员,着力构建稽查反腐体系,强化稽查自身的内控机制。

通过以上建言献策,主要想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加强业务学习,达到进一步提高稽查人员执法水平的目的;二是防止税务稽查人员滥作为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达到充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保护国家利益的目的,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达到规避税收执法风险,保护稽查干部的目的。

篇8:税务稽查取证问题的法律分析

税务稽查, 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 稽查工作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 这是税务稽查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 随着依法治税力度的不断加强, 以及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税务稽查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稽查人员对税务稽查证据研究不透, 认识不清, 以致取证的针对性不强, 操作不规范, 致使案件质量不高, 被诉风险较大。因此, 进一步加强税务稽查取证的研究, 是税务部门依法稽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2 税务稽查证据概述

2.1 税务稽查证据的概念

从汉语的字义来理解, 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法律角度确定证据的定义, 证据就是证明案件事实或者与法律事务有关事实的根据。[1]证据是科学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是对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再现的工具, 在诉讼活动中, 诉讼主体围绕其证明责任内容而提出的证明自己主张的材料。[2]

税务稽查证据是税务稽查人员在日常执法检查、专案检查当中依照法定的程序搜集到的事实根据, 它是用以认定税案事实的基础和依据。[3]我国《行政诉讼法》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暂行) 》将稽查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七类证据。

通常, 证据具有以下属性或基本特征。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提出证据方在提出证据时是肯定其真实性、客观性的;合法性:这是所说的证据合法性, 是必须为法律容许, 不包含立法上所规定的排除规则, 才可用于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关联性, 又称相关性, 指的是诉讼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的实质性的客观联系。[4]

2.2 税务稽查证据的证明标准

“以事实为根据”是我国税务稽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要求稽查人员在办理案件中必须以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证明的意思在汉语中解释为“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这个“可靠”就是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是为了实现法定证明任务, 法律规定在个案中诉讼证明必须达到的程度”。[5]由于《行政诉讼法》、新《税收征管法》等明确了纳税人同税务稽查机关发生争议时的司法救济, 以及从法律层面上确认了司法机关对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权, 纳税人对税务稽查最终形成的稽查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经行政复议后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税务稽查证据的证明标准应依据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进行衡量判断。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介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 而且行政诉讼中可以根据案件的客体、程序和举证责任的不同, 灵活地把握证明标准。

3 税务稽查取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过去行政强势的习惯使然, 许多税务稽查人员取证意识不强, 再加上稽查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在稽查工作中存在着取证意识薄弱、证据收集不全、操作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由于证据缺乏或不规范, 引起税务行政复议或诉讼的发生, 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和行政资源的浪费。

3.1 税务稽查取证主体问题。

税务稽查取证主体--税务稽查人员的法律水平、证据意识与税务稽查取证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许多税务稽查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和应有的调查取证技巧, 其业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稽查工作的实际需要;观念上存在着证据意识不强、对证据收集工作不重视等问题。出现该取的证据没有取, 能定案的证据被忽略, 无关的证据取得多等情况, 往往造成证据不确实、不充分, 对正确定案产生不良的影响。税务稽查人员对税收法规和证据法规的熟悉程度, 是解决税收违法证据收集的“需要”方面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对税收法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 致使税收法规所规定的各个事实要件的证据材料没有全部取得, 遗漏了某一方面的证据材料;或是因对证据法规不够熟悉, 取得的证据无效或不够充分, 不足以证明税收法规涉及的各个事实要件都能成立。因之造成稽查部门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败诉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部分税务稽查人员对各种稽查取证方法和稽查取证经验的欠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税收违法证据的成功取得。如不能及时排除非相关证据, 稽查证据间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 证据相关性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税务稽查取证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 对于视听材料、实物证据等证据类型的使用还仅限于个别案例, 其它如现场笔录、鉴定结论、电子证据等证据类型, 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则运用得更少, 取证角度狭窄, 证据类型单一, 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相对比较薄弱。

3.2 税务稽查取证程序问题。

税务稽查取证程序不规范甚至不合法。依法定程序取证是税案证据真实、合法、有效的保障。但在稽查实践中, 这些规定往往被稽查人员所忽略, 从而使证据的合法性受到影响。比较突出的情况有:

强行搜查获取证据。在实际工作中曾有过这样的案例, 稽查人员在有充分理由怀疑企业设有两套账簿的行为时, 进行突袭, 趁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打开办公室抽屉寻找证据。此案例中, 由于法律未赋予税务机关类似公安、安全、检察机关所享有的搜查权力, 稽查人员超越了法定权限, 因此收集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

延期调账。在取得证据的程序合法性方面, 延期调账是目前出现较为频繁, 但又极易被忽视的一类问题。《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税务部门调账检查必须在调账之日起3个月内退还所调以前年度账簿。一些特殊案件, 如多部门联合稽查的案件, 经常难以在3个月内完成, 退还账簿等资料的时间超过了3个月, 程序的不合法将导致证据无效。

收集证据程序不严谨。在查帐过程中, 对不能提取原件的有关帐目、凭证进行复制时, 没有复制时间、地点、复制人员、复核人的签名及原件持有人的认同签名等有关内容;在提取有关的收据、发票、物品等其它证据时, 不办理提取手续或手续不完整, 有时甚至拿了材料就走, 以至无法证明材料的来源, 使被复制、复印、提取、扣压的材料缺乏证据效果, 无法在案件中起证明作用。

3.3 税务稽查取证权限问题。

税务稽查取证权限不足, 取证工作难度大。由于现行税法滞后的原因, 稽查取证工作受到权限、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国税法关于税收检查权的规定, 文字较多但非常笼统, 比如虽然规定了税务稽查人员可以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但对生产经营场所和居住场所往往难以界定;比如对纳税人经营场所的电脑中的数据是否可以检查, 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将该电脑或硬盘扣押或领置;比如税务稽查人员能不能强行打开保管账簿、凭证资料、商品货物的办公桌、保险柜、仓库进行检查。如果纳税人不配合税务稽查人员的执法, 拒不提供有关资料, 由于稽查取证权限的不足, 税务稽查人员无法取得有效证据, 难以定案。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拒不提供或隐瞒有关资料是逃避、拒绝和阻挠税务机关检查,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行政处罚力度过低。往往在税务人员要求企业提供某些资料时, 企业回答我们没有该资料或者该资料已丢失, 这种做法已经成为纳税人偷税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税务机关只能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4 税务稽查取证工作的完善

税务稽查取证是指税务稽查局派出的检查人员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内, 为查明涉税案件事实, 按照法定程序, 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获取税务稽查证据的活动。税务稽查取证是税务稽查工作的关键, 也是当前稽查工作的薄弱点, 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完善提高来进一步推进稽查案件质量和效率质的提升。

4.1 完善行政证据的立法工作。

首先应在现有税法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 对各税种的共同要素和税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 以解决各税种之间的衔接协调问题和弥补税法漏洞;对税收征管的一些基本问题加以规定。税法在规定纳税人义务时, 应同时规定不履行这一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因为没有规定法律责任的法定义务在实践中往往是一纸空文, 是法律的漏洞。税法及其解释应当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4.2 调整和规范税务机关的证据收集权限。

由于权限的限制, 税务稽查取证工作往往不能到位, 导致对部分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处, 税收法律得不到有效维护。但是税务机关的执法权限不能无限扩大, 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利的角度处罚, 税务机关的证据收集权限必须加以限制。目前最需要最迫切的就是应赋予税务机关有条件的侦查、搜查、扣押权。

由于税务机关没有侦查、搜查和扣押权, 对于一些隐蔽得较好的偷税案件, 虽然有能力查清, 却无相应的权力。这就造成了对这样的税务案件无能为力的后果, 造成了税款的大量流失。实际上, 在查处一些大案、难案中, 必须通过侦查、搜查和扣押才能有所突破。对于没有相应权力这个困境,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采用与公安协商的办法, 请公安一起协作破案。其实, 税务机关需要的并不是公安的经验或技术, 而是公安的相应的权力。也就是说, 税务机关有能力查清税收违法案件, 缺少的仅仅是权力。但从目前《税收征管法》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看, 税务机关只有发现了纳税人有犯罪嫌疑, 并且对纳税人进行了补税罚款处理后才能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而在税务稽查过程中是否能请求与公安机关配合进行税务稽查, 税法未作规定。另外, 税务机关查处的往往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 需要通过扩大税务机关的检查权限来加大对涉税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同时这种权力的赋予也不能是无条件的, 必须要取得某一级别的税务局长的批准或者当地法院的许可。

4.3 改善税务机关内部的法治环境。

首先应提高税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加大税务人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 安排税务稽查人员学习行政诉讼法规, 特别是行政诉讼法规中的有关证据收集和取得的规范程序、方法和形式等内容, 强化税务稽查人员的证据意识, 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取证业务水平;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和具备一定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 充实到税务稽查队伍, 以使税务稽查队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应准确把握税务稽查证据的“三性”。税务稽查证据的“三性”是证据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 是证据是否有用的基本前提, 必须在税务稽查取证工作中予以准确把握。我们在收集证据时, 应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 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判断和认定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并从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要求, 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等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逻辑判断, 核实证据的真实性。

三是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原则。税务机关查处税务案件时, 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全面, 要求与税收案件有关、能证明有关涉税事实的有关证据, 均要收集, 并通过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组成完整的证据链;客观, 要求稽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要采取事实求是的态度;公正, 要求稽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公道正派, 不带个人偏见, 不故意遗漏对稽查对象不利或有利的证据。

四是不断改进税务稽查取证方法。税务稽查取证的方法, 不仅关系到取证工作能否得到有关个人、单位、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而顺利取得所需的证据, 而且还关系到证据是否合法有效、工作是否富有效率等等。税务人员在税务稽查工作开展之前应先制定书面的税务稽查方案, 争取在实施检查的第一时间迅速取得最有价值的证据材料;加强对行业相关数据和工艺流程的了解与掌握, 对取证工作也大有裨益;要适应电子帐簿和财务软件在企业核算中迅速普及的形势发展, 重视和加快对电子记帐、财务软件、电子商务等新鲜事物在税控方面的研究, 善于利用现有设备和查账软件, 提高税务稽查办案和调查取证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高家伟, 邵明, 王万华.证据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6.

[2]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0:9.

[3]李文燕.税收犯罪证据调查与运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51.

[4]汤维建.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政法论坛2000 (6) :141.

[5]房士辉.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河北辛集法院, 2003-11-24发布于中国法院网.

[6]段书臣, 刘澍.证明标准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7 (第1版) :323.

[7]李萍.案件检查证据运用.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9.

[8]段书臣, 刘澍.证明标准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7.

[9]何家弘.证据学论坛 (.第十三卷) ,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10]刘东亮.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浙江学刊, 2006, 2.

篇9:浅议基层税务稽查工作问题与改进

【关键词】基层;税务稽查;问题;改进

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国家金税工程、营改增全面扩围等都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经济活动越发灵活,税收政策纷繁复杂,为企业税务筹划创造了空间,也为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国家税务稽查体系逐步完善,为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的推进建立了良好的环境。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基层税务稽查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加强问题查找与工作改进,发挥基层税务稽查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一、基层税务稽查工作概述

在当前税务管理工作框架下,基层税务稽查一般包括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综合等工作,每项工作由相应部门和人员负责。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新技术应用,基层税务稽查工作从起步阶段逐步完善。一是稽查人员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改革开放初期,税收体制较为初级,税务人员一般是到企业现场收税,税务稽查工作并不受到重视。随着国家法制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稽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二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有了较大提升。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化选案、信息化检查等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同时依托互联网,稽查人员可以实时了解企业情况,为稽查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税务稽查对财政收入的支撑有了较大提升。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稽查水平的逐步提升,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四是税务稽查对市场经济公平贡献度有了较大提升。税务稽查对偷税、漏税、骗税、抗税等非法行为进行查处,且力度越来越大,维护了经济社会公平,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基层税务稽查主要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层税务稽查工作整体有了较大提升,但在风险意识、素质能力、考核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充分认识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基层税务稽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稽查风险意识有待加强

稽查风险意识是指基层税务稽查组织及人员对稽查工作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评估、认识的意识与能力。也即基层税务稽查工作是有一定风险的,执行不到位将对国家税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现实基层税务稽查工作中,有的基层税务稽查组织编制不足,将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本应独立的部门进行简单合并,如将选案与执行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由相同人员一并负责,导致无法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违背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原则,容易造成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内控较弱,造成基层稽查腐败问题。有的基层税务稽查人员以国家干部身份自居,对稽查应履行的程序置若罔闻,拒不执行。如没有做到现场检查需两名稽查人员同时进行,需向被检查人出具稽查文书及稽查人员证件等程序合法的规定,造成执法程序不合法,使得稽查工作限于被动,既影响稽查人员的形象,又不利于稽查工作的高效开展。

2.稽查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决定稽查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结合目前我国基层税务稽查的实际,稽查素质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基层税务稽查人员来源问题。一些地区税务稽查人员来源于部队转业干部,没有税务知识基础,知识普及和业务能力提升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结构问题。一些地区税务稽查人员多年没有引进有系统税务知识基础的大学生,造成人员年龄断层,结构失调,使得稽查人员平均年龄偏大,政策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下降。这些都将对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3.稽查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基层税务稽查人员肩负着查找企业等经济实体纳税问题的重要任务。为督促基层税务稽查部门提升稽查水平,地方税务机关一般会分解制定稽查税款征缴指标。然而,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基层税务稽查指标往往与经济发展逆周期增长,且税收征缴指标成为考核稽查的关键重要指标,所占权重较高。这也使得基层税务稽查的税款征缴指标导向较为突出,往往指标完成了,就完成了全年任务,从而,忽视了税务稽查服务能力和税务稽查规范企业纳税行为等作用的发挥。

4.稽查技术手段有待增强

当前,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已经由原来的人工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提高稽查工作效率效果的阶段。但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一是在税务稽查工作的调查取证手段方面,较为单一,装备陈旧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法律对稽查工作的取证要求。二是在选案工作方面,虽然国家已经推行系统选案,但一些地区仍然以传统人工选案为主,很少使用或不使用机器选案,使得选案缺乏针对性,降低稽查效率。三是企业稽查工作中,稽查人员单纯依靠企业会计凭证及账簿报表等资料,而不会依靠税务稽查正在推行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或不使用网络搜寻企业信息,查找企业数字以外的信息,造成检查依据单一,对企业信息掌握不全,使得稽查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三、基层税务稽查改进措施

1.加强国家顶层设计

目前,国家已建立较为完备的税务稽查工作体系,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但尚无相关国家层面立法。加强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应建立国家层面立法,系统明确税务稽查工作范围、职责、程序、处罚,建立修订完善机制。建立选案指标分析预警系统,健全稽查选案机构和选案制度,充分应用计算机选案。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通过实行稽查分类管理等办法,使选案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一方面,保护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等经济实体的服务规范。

2.加强稽查人员管理

稽查人员是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的执行者,对稽查工作影响最大。加强稽查人员管理,一是注意吸收社会优秀人才。可以采用高薪聘用制或从全社会公开招考选才的办法,吸纳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具有实务操作经验的高级人才,以提高税务稽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二是注重稽查人员培训教育,保持稽查人员的先进性,保证稽查人员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加强横向与纵向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三是加强人员配备,确保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部门人员齐备,且相互分离独立,保证基层税务稽查工作的健康高效发展。四是实行稽查人员任期限期轮岗制度,在一个岗位工作满5年,进行内部岗位轮换,通过岗位变换,全面锻炼、提高稽查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激活稽查队伍,不断推进稽查工作总体水平。

3.加强部门企业协同

在当前企业等经济实体活动逐步多元且联系紧密的情况下,基层税务稽查获得企业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提高基层税务稽查工作水平,需加强部门企业之间的协同。一是加强国税部门与地税部门的协同,特别在营改增全面推广的当前,企业过度政策的使用,以及企业信息的共享,需要国地税协同进行稽查工作,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加强与企业产业链的协同,获得企业准确信息。如在判断企业纳税问题的故意性,以定性违法行为过程中,需延伸检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以正确评估企业纳税问题的性质。

4.加强先进技术应用

上一篇:雅思模拟试题学术类写作一例下一篇:论坛运营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