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学习等分》

2024-06-23

大班科学活动《学习等分》(精选6篇)

篇1:大班科学活动《学习等分》

领 域

科学

活动类型

数学

活动内容

学习等分

活动来源

幼儿园课程指导p339

实施时间

XX年1月24日周四上午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体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重点

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体等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绳子,剪刀;提供每个幼儿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学习将物体二等分,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教师出示绳子。

师:我要把这根绳子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能使每人拿到的绳子一样长呢?

1、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2、教师示范将绳子两头对折,剪成一样长短的两根绳子,幼儿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二、幼儿探索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教师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幼儿动手操作。

2、幼儿讨论、交流将圆形纸二等分的方法。

师小结:圆形的纸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就是二等分。

3、幼儿讨论和交流将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进行二等分的操作方法。

师小结:将正方形的纸对边折,可以折出两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还可以对角折,折出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4、比较和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师:请小朋友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做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三、在二等分的基础上,探索四等分、八等分的方法。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如:在二等分的基础上变四等分要折几次?变八等分要怎样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2、比较四等分、八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形状的区别)

四、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操作卡“分分乐”的,根据书中的要求,剪下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纸进行等分。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二等分》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课的开始部分,我通过游戏“切西瓜”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课的重点部分我取出一根香蕉和一把小塑料刀进行二等分的切割示范,引导孩子们认识“二等分”。接下来我趁着孩子们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出示一块饼干进行切分,并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让幼儿进一步知道等分的概念。最后,我请孩子们用胶泥做出一个饼干模型并进行二等分的切割。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二等分”的概念。教学目标较好的完成了!

篇2:大班科学活动《学习等分》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大胆介绍自己等分的方法。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2张圆形纸、剪刀。

2.分组活动材料,每组材料若干份:①糖果若干,小盘若干;②颜料水若干,量杯,不同大小的本子若干;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各2个,剪刀等;④补图游戏材料 。

(三)活动过程:

1.能小熊“分蛋糕”的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熊过生日,准备了一块圆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给朋友吃。如果来了两个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来了四个朋友,又应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帮小熊想想办法吧。

幼儿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办法)。

师幼交流:①一块圆形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②小朋友刚才是用折叠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块圆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饮料可以怎么分?

2.幼儿分组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物体二等分、四等分。

(1)介绍分组操作材料。

分糖果:将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分饮料:将一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几份?

制作拼图玩具:分别将2块正方形、圆形、长廊形的纸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补图游戏:先找出图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图形补成整体,并让幼儿说一说补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几等分后又是什么图形,有几份。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鼓励幼儿每一组的内容都要尝试。

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

①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糖果和饮料?分几份?一样多吗?

篇3:大班科学活动:弯管之旅

上学期, 我班新增了一些幼儿喜欢的管子玩具。有一天, 我发现几个孩子这样玩管子:一个孩子用嘴透过管子往另一个孩子的头上吹, 另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飘起来了;一个孩子把好几个管子连接在一起, 把一个弹珠放进管子, 弹珠从另一头滚出来了;一个孩子把一块积木也放进了管子, 可是积木落下去一半, 却出不来了……《纲要》强调, 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不正是在进行“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的探索吗?于是我决定利用管子玩具, 让幼儿在假设猜测、不断探索中, 了解事物的相关特性。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 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 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 大胆交流, 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弯管玩具, 螺帽 (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 、毛线、较长的硬钢丝、沙子、手电筒。

2.教学材料:大记录表一张 (图一) , 小记录表 (图二) 人手一张, 笑脸、哭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弯管拼搭

教师:看, 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 请你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赶紧搭一根弯管, 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 (幼儿拼搭, 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 说说你搭的是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给予回应。)

2. 预测假设

(1) 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 真有趣呀, 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 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 (幼儿仔细观察, 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 中间都是空的。

(2) 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 像一条弯弯的隧道, 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 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 有哪些小东西? (出示统计表, 表上有空气、沙、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

教师:这些东西能穿越弯管隧道吗, 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先来猜一猜!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笑脸和一些哭脸, 笑脸表示能够穿越, 哭脸呢? (不能够穿越)

(3) 统计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 猜一猜, 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 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 把笑脸和哭脸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结果贴到前面的大记录表上, 笑脸表示能穿过, 哭脸表示不能穿过。)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 你从表格上看懂了什么? (点数表格上笑脸和哭脸的数量, 把总数写在最后一栏, 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表格。)

3. 验证、记录

(1) 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 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请你们去做个实验, 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 能穿越的打菁, 不能穿越的打菖。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 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 交流实验结果

(1) 空气:空气是流动的, 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 也能穿越弯管呢? (风、水、声音、气味等)

(2) 沙子:颗粒比较小, 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 (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 (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 晃动弯管, 更容易快速穿过。)

(3) 毛线:线在穿越的时候还需要一点技巧呢!要抖一抖才能够顺利穿越。为什么线能穿越弯管呢?

教师小结:因为线是细细的, 软软的, 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 (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 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 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 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 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 不能拐弯, 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 (出示钢丝弹簧) , 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 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篇4:大班科学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感知水的流动性,探讨水的沉浮等。在某次区角活动中,一个幼儿无意间拿起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桌子上快速地旋转起来,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以此为兴趣点,引导孩子探索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的事件,将其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课堂探究问题,让幼儿在探究中亲身感受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旋转的莲花,对水能帮助乒乓球转得又快又稳的现象感兴趣。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泥工板;用乒乓球制作的“莲花”;记录表;笑脸标记;水;橡皮泥球;吸管;抹布;音乐《水仙花圆舞曲》《土耳其进行曲》。

四、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激趣导入

(1)韵律活动:《水仙花圆舞曲》

师:孩子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为他们跳支舞吧。(幼儿表演双人集体舞《水仙花圆舞曲》,舞蹈中多数为旋转的动作。)

(2)出示“莲花”,导入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圆舞曲很优雅!看,这里有许多用乒乓球做成的“莲花”,也想和你们一样旋转着跳舞,泥工板就是它们的舞台。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莲花”在舞台上转动起来呢?快试一试。

2.自主尝试,探究奥秘

◆第一次:自由探索,转动“莲花”

(1)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让“莲花”在泥工板上转动起来。

(2)交流分享:你用什么办法让莲花转动起来的?幼1:“用手转。”幼2:“我把泥工板前后摇动。”幼3:“我是用嘴巴吹的。”教师相机用图示记录下幼儿的方法并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用手转、嘴巴吹、摇动舞台等方法,让莲花转动起来。”

◆第二次:借助材料,自主探究

(1)猜想。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可以让莲花转得既快又不掉到舞台外面去。猜一猜,水、橡皮泥球和吸管,谁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幼1:“可能是水。”幼2:“橡皮泥球放在莲花里,可以让莲花的重心更稳。”幼3:“用吸管吹可以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

(2)幼儿分组尝试、验证。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科学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请带着你的莲花和舞台分别用每一种材料试一试。

(三张桌子分别呈现辅助材料:水、橡皮泥球和吸管)幼儿分别试一试、比一比谁最能帮助莲花在舞台上转得又快又稳。

(3)交流探索结果。①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情况。师: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发现谁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请幼儿分别介绍、演示自己的实验情况,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可引导他们进行比赛,再次观察、比较。②探索水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的奥秘。师:如果再次让你进行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呢?生:“水。”师:为什么泥工板蘸了适量的水后,莲花能转得又快又稳?生:“因为水滑滑的,可以让莲花转快。”师:是呀,水滑滑的,可以减少摩擦,让莲花转快。那为什么有了水的帮助,莲花就不容易从舞台上掉下来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感知水的神奇魔力吧。

(在玩中师幼共同小结:当泥工板蘸了适量的水后,水会减少莲花与泥工板之间的摩擦,让莲花可以转快;泥工板上的水还会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叫做水的表面张力,就像把莲花的底部紧紧地拉住,所以莲花转得很稳,不容易掉到泥工板外面去。)

◆第三次:再次尝试,转快“莲花”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圆舞曲的节奏有快有慢,要跳好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能让你的莲花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来旋转吗?老师以不同的节奏说出“慢——慢——,慢慢转——”,“快快,快快,快快转,快快转”,幼儿尝试让莲花根据不同的快慢节奏来旋转。师:怎样才能让莲花转快?(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泥工板越倾斜,莲花转动得越快。)

五、活动反思

1.层层递进,自主探究

活动中,一个个层层递进、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获得解决的问题不断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小朋友跳舞身体的转动—莲花怎样能在泥工板上转动—借助什么材料让莲花转得快又稳—为什么水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探讨莲花转的快慢与泥工板倾斜程度的关系—挑战同时转起几朵莲花。孩子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中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孩子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亲历者,他们在经历中思考,在发现、猜测、验证、修正、总结与反思中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2.与艺术结合,活动优雅

将整个探索活动贯穿于“莲花跳圆舞曲”这个情境中,尝试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整个活动以圆舞曲开场,以圆舞曲结束;从幼儿自身跳圆舞曲过渡到莲花跳圆舞曲;从莲花简单转起来到转得又快又稳,再到许多莲花的集体舞;幼儿的整个探索过程由浅入深,与圆舞曲的节奏、旋律巧妙结合。活动中音乐的选择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它是一种隐性的引导,让孩子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探究活动。有了艺术的融合,科学活动变得更优雅:孩子探究的环境是美美的,探究的过程是美美的,探究成功后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在他们未来的学习中,这些幼时的情绪体验说不定会悄然复苏。

参考文献:

篇5:大班数学:学习四等分

大班数学:学习四等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叫四等分。

2、让幼儿理解原来的物体比分后的每一份都大,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物体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小刀、月饼、长方形图片、正方形图片,等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一种物品如下: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一段毛线若干,圆形图片若干,苹果、小刀、剪刀若干,8个草莓装一盘,水彩笔若干,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四等份的作业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兔有宝》

小兔在树林里拣了一个苹果,蹦蹦跳跳往家走。

碰上了小熊,小熊说:“我真想吃苹果„„唉,可惜你只有一个。”

“不要紧,不要紧”小兔说:“你跟我回家吧,我家里有个宝贝,可以使一个苹果变成两个!”

是吗?那太好了。

小熊跟着小兔往前走,碰到了小猴,小猴舔着嘴唇说:“我好久没吃苹果了„„唉只可惜你只有一个”

“没关系,没关系”小兔说:“你跟我回家吧,我家里有个宝贝可以使一个苹果变成三个!”

“呀,那太好了!”

小熊、小猴跟着小兔往前走,碰上了小猪,小猪流着口水说:“看见苹果我可真有点儿馋„„唉,可惜你只有一个”,“没事,没事”小兔说:“你跟我回家吧,我家里有个宝贝,可以使一个苹果变成四个”。

“哟,那太好了!”

小猪跟着小兔往前走。

到了家小兔招待客人们坐下,然后说:“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厨房用宝贝边苹果”。一会儿,小兔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盘子,盘子里盛着四小块苹果,“瞧,一个苹果变成四个啦,请吃,一人一‘个’”,三个客人感激的说:“谢谢你,小兔!”

2、请幼儿说一说,一个苹果怎么活变成4个呢?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4份。

师总结: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多的四份叫四等分,揭示课题,并出示课题:四等分

二、幼儿试着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多的4份,比较4份是否一样大,原来的月饼大,现在的月饼小。通过验证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四等分的实际意义。

三、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1、看看每组都有哪些物品,请把每组物品动手分一分,分成相等的4份,比较一下是否相等。

①一段毛线 ②正方形图片

③ 长方形图片 ④圆形图片

2、让幼儿说一说分的方法,对能力强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独创精神。

四、让幼儿把8个草莓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教师通过实物等分过渡到数字等分)

五、巩固练习

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水彩把下图中四等分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教师将画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四等份的图片分别发给幼儿,请幼儿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六、活动评价

篇6: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初步理解二等分的含义,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分法,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二等分》。     2、圆形若干个;正方形、长方形人手若干份。     3、椭圆形、菱形、星形、梯形多余人手一个。     4、一块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1、演示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是贝贝和芳芳这对双胞胎过生日,可妈妈只买了一个蛋糕,两个人都想吃,怎么办呢?       幼:可以分。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个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     2、出示圆形,幼儿尝试等分圆形。       师:这是一张跟蛋糕面一样的圆形纸,谁来试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幼:我是折的。(师追问:怎么知道你分出来的两份一样大呢?)       幼:边对齐边了。       师:哦,对折后完全重叠在一起了,他是用对折重叠的方法把圆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帮贝贝和芳芳分蛋糕吧。——演示课件       师:我们帮贝贝和芳芳把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她们的心里美滋滋的,谢谢小朋友们。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看一个圆形的蛋糕二等分以后变成了两个半圆形的蛋糕,那原来的一个圆形蛋糕大呢?还是现在的半圆形蛋糕大?圆形蛋糕是整体,半圆形蛋糕是部分,整体比部分大,部分比整体小。(老师讲述时拖调,让幼儿一起跟着说。)     (评析: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贝贝和芳芳分蛋糕情节着手,让幼儿利用跟蛋糕面一样的圆形纸,来自主探索二等分的分法。通过幼儿的操作讲述、教师的追问提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幼儿多感官、多渠道地理解二等分,知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环节作经验铺垫。)     3、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纸,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看,这里还有正方形、长方形,它们能二等分吗?请小朋友去试试。——演示课件(老师注意观察是否有幼儿用对折不重叠的分法,没有的话,可以提示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和长方形能二等分吗?又是怎么分的呢?        幼:我把正方形边对边对折。(教师提示:他是用刚才的对折重叠的方法把正方形二等分了。)——演示课件       师:有谁和他一样的?(把幼儿的图形展示在展板上)谁有不一样的分法?       幼:我是角对角折。——演示课件       师:有谁和他一样的?(把幼儿的图形展示在展板上)谁有不一样的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整体,那二等分后的长方形、三角形就是部分,整体比部分大,部分比整体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把长方形二等分的?       幼:我是边对边的。(老师补充讲述:你是将长方形的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对折重叠的方法来分的)——演示课件      师:有谁和他一样分的?(把幼儿分好的图形展示在展板上) 谁有不一样分法?当幼儿没有反应时,师可持续:老师想到一种分法,沿着对角线对折,但没有重叠是二等分吗?我们怎样知道它是不是二等分呢?      幼:把它剪开比一比。      师:真是个好办法,你来试试。看,它们重叠在一起啦,是二等分啦——演示课件 师幼小结:我们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能二等分,它们对折重叠能二等分,对折不重叠也能二等分。     (评析:对折不重叠的分法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在探索中,幼儿有可能发现,也有可能不发现,因此教师可以提醒能力强的孩子去试试。然后,让个别幼儿通过实物图形的折、剪、比,以及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图像的对折、分开、旋转重叠,让幼儿来进一步感知二等分,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更是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知道了对折重叠能二等分,对折不重叠也能二等分,逐步培养幼儿幼儿科学的思维品质。)      4、出示椭圆形、梯形、星形、菱形纸,幼儿练习二等分。      师:看,这里还有椭圆形、梯形、星形、菱形,它们能不能二等分呢?又可以怎么分呢?      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把什么图形二等分了?是怎么分的?      幼:我选的是五角星,我是用对折重叠的方法把它二等分了。      师:谁也选了这个图形?谁选了不一样图形的?      幼:我拿的是梯形,我也是用对折重叠把它二等分了。       ……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用对折重叠、对折不重叠的方法能把物体二等分,那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把它们四等分呢?我们可以去区域活动中试试。

上一篇:为理想奋斗的故事6个下一篇:2024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