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品德教育总结

2024-04-14

幼儿园品德教育总结(通用9篇)

篇1:幼儿园品德教育总结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小班幼儿刚入园,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晨检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我们教育孩子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所学过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要一起玩,好吃的东西要学会分享。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的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自己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床头,将自己的外套和裤子脱下来,并尽快入睡。离园活动:组织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和识字,不追逐、不吵闹,安静有序地等待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宝宝们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给宝宝们讲上幼儿园的益处,歌曲《我上幼儿园》、《我是好宝宝》、《我爱我的幼儿园》,使宝宝们尽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宝宝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学习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度爱护,大部分的幼儿独立性较差。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歌曲《《我是好宝宝》、《我的好妈妈》等,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宝宝们画一张《红花》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和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宝宝们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和半日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练习册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好榜样。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四班:高婷婷

2011.12.30

篇2:幼儿园品德教育总结

随着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感受到道德教育需要目标明确。那么,幼儿教育如何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并有效挖掘德育内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并回应“生成事件”背后的德育契机,如何预设活动并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如何使德育目标在生成与预设的转换中得以实现呢?中班“我爱我家”主题下的两个活动会给我们些许启示。案例一

中班数学活动“买水果”旨在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的数物对应,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L老师运用“买水果”及“开水果店”的形式完成了第一环节的要求,即让幼儿在点数过程中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接着,她结合幼儿的生活进一步提出“为家人买水果”的要求,具体步骤是:1.想想家里有几口人,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2.按数字卡上的数字买相应数量的水果。3.教师扮售货员巡视幼儿的学习情况。4.集体讨论、评价。

女孩洋洋拿了数字5,却只买了4个水果。于是,在集体讨论时这一“错误”被曝光了。“洋洋错了,5口人应该买5个水果。”“她5个都不会数。”……L老师暗想,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l~5数字的意义和学习数物对应的机会来了,便接着问洋洋:“你家几口人?”“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5口人。”“那你数数,你买了几个水果呢?”“我买了4个水果。”“我们买的水果要和家人一样多,你买对了吗?”L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洋洋被教师追问得有些紧张,她涨红着脸对L老师说道:“我家有5口人,应该买5个水果,但是我奶奶有糖尿病,不能吃很甜的东西,这里又没有别的东西可买,所以我只能买4个水果了。”话音落下,活动室里竟出奇的安静,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L老师很感动。很快L老师调整了情绪,表扬了洋洋在买水果时为家人健康着想的行为,并拓展出了“家人喜欢什么水果,怎样买才能让每个家人都高兴”的话题,引发了一场“关爱家人”的道德教育。案例二

数学活动“为家人购物”是L老师受“洋洋事件”启发,结合“复习理解7以内数的意义,学习用正确量词表示物品,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的目标而预设的。形式之一:

调查表——家人喜欢什么 本次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是: 家庭成员 喜欢什么

提示:家长如何协助调查

形式之二:

材料收集——家人喜欢和需要的东西

要求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师幼共同收集自己及家人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可用实物、照片、绘画作品、广告纸等来表示,结果孩子们带来了各种食物、丝巾、口红、运动器具等,教师又根据需要添加了扇子、放大镜、手套、报纸、护膝、老花镜、痒痒挠、拐杖,等等。形式之三:

集体教学活动——为家人购物 根据家人的数量和需要选购相应种类的物品,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引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片段:

幼:我家有5口人,我买了5种东西。这是一副护膝,给爸爸骑助动车用。他每天送我上幼儿园,骑车时是很冷的,有时下车时脚冻得都不能走路了。有了这护膝,能挡风。

幼:我给爷爷买了一叠今天的报纸。爷爷最喜欢看报,他每天都对小阿姨说:“去看看报纸来了没有。”以后我去帮爷爷拿,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幼:我给妈妈买了两副手套,因为她怕我冻着,总爱给我买漂亮的手套,可她自己的手套有破洞了还不舍得买,所以我给她多买一副。

幼:我本想给我表弟买鸡腿,他最爱吃鸡腿了。可我现在改主意了,因为最近有禽流感,还是让他吃别的吧。分析:

“预设和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预设使教育得以整合和有序,生成使教育充满灵气和活力。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重视预设,把握生成,并使两者有机融合,才能使德育鲜活起来,才能使幼儿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心灵受到触动,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体验。

一、抓住生成事件,进行价值引导

“生成活动”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经验,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幼儿道德教育原本应是最生活化、最自然的,因而也是最有魅力的。然而目前的幼儿德育说教成风,存在严重的成人化倾向,对幼儿的生成性行为和想法、幼儿的实际需要极不重视,幼儿真实、精彩的情感表达常常被冷落。

在“案例一”中,洋洋在“为家人买水果”的活动情景中表达了真切、朴素的关爱长辈的情感,L老师及时判断了其中的德育价值,没有为了完成预设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洋洋的情感需要。更可贵的是,L老师将这一话题和个体的道德情感进行了拓展,获得了意外的德育收获,并为下一个预设活动埋下了伏笔。因此,我觉得要处理好教学中的德育生成问题,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定位正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解幼儿,读懂幼儿。

2.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不能只强调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其情感态度的培养。

3.对各种生成问题需作及时的价值判断,并以《纲要》的要求及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组织预设活动,提升道德品质

“预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已有经验,对环境布置、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和安排。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中“关爱情感”的发展要求是“能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关心的情感,有同情心,当别人有需要时能提供帮助”。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关爱情感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作用。

L老师在“洋洋事件”中看到了教育的价值,以开放、整合、动态的课程观设计、组织了活动(案例二),力求使教学过程同时也成为生动有效的德育过程。第一,教学内容蕴含德育因素

篇3:幼儿园品德教育总结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正所谓“三岁看到老”,就是说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不能用“孩子小,什么也不懂”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恰恰相反,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成人的人格以及习惯都是在此时开始形成的。可是目前的家长常常会将孩子的学习放在教育的首位,对孩子的德育并不重视,常常将“只要学习好就好,别的不用管”来作为培养孩子的教育理念,这种观念一旦在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就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衍生出的就是各种不良习惯。比如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私自利、铺张浪费等。家长们要想将这种情况加以杜绝,就必须从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抓起,孩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品质,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二、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1.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贯彻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在幼儿每天做的小事上进行强化教育引导,让幼儿能够在思维上形成一种习惯,将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渐改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孩子,有的孩子毛手毛脚,吃饭前不洗手,东西乱丢等;也有些孩子做事按部就班,有条有理。对于这种情况,幼儿园一般会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种小活动,比如打扫卫生、内务比赛等,以此来帮助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2. 创立良好的情境

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热爱家乡、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园的各个部分,比如餐厅、卧室、活动室、走廊等都可以设置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给幼儿无形的熏陶。

3. 在儿童节假日进行道德教育

行为一般是由感情所支配的,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行为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在节假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动画片的播放选择就可以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让幼儿对母亲的伟大有一个浅层次的了解,激发其感恩心理,让孩子回家亲亲母亲、抱抱母亲等;如果是中秋节和春节,教师就可以跟孩子们讲一些古代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对我国的节日由来能够产生一定的认识;同时,古代英雄的故事一定能给孩子们无限的力量和胆量。

4. 游戏环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还没有成熟的心智,最喜欢玩游戏,他们的兴趣点通常隐藏在游戏中。所以,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游戏是一个渗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强有力空间。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进行交流,掌握更好的沟通方法,学着处理问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们必须对游戏目标、要求完全掌握,认真分析,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教师在旁要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不能让游戏大范围地偏离主题。

5. 教师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言谈举止

幼儿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的行为造成影响。而教师是和孩子接触较多的人,必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就积极和孩子们打招呼、问好,让孩子们也形成用礼貌用语、热情打招呼的习惯。另外,教师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日常用语,一定要文明,不能说脏话。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脏话的习惯,就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对于行为举止文明的孩子要给予鼓励,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健康、文明的大环境下成长。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小问题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这些问题儿童也不一定会完全消化,但是一定会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去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使问题的有效性逐渐提高,争取让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摘要: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基地,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启蒙作用。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对儿童们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视,这已然成为判断幼儿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品德教育完全融入渗透,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文章就幼儿教育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希望为日后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幼儿园,渗透

参考文献

[1]史海芸.培养儿童美德传承中华文明——幼儿园品德教育研究[J].学周刊(a版),2014,(3):221.

篇4: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问题;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而幼儿德育则是基础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以德育为主的教育体系,他在《论语》中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致意思是:用道德教化人民,使其知德明礼,具有羞耻之心和高尚的品格。如今,在幼儿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新时代,培养幼儿的品德更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因为,幼儿德育不仅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幼儿的行为情感和行为,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是幼儿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前提。

一、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活动中忽视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许多幼儿教师忽视了渗透品德教育,使得幼儿教育的质量较低。而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些幼儿教师把传授简单的基础知识,教授简单的基础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制定情感道德目标,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小团体合唱时,幼儿教师只重视幼儿掌握音乐旋律和唱法的程度,没有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不利于幼儿养成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另外,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纷争时,幼儿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太合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幼儿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当一个小组的学生明明撞到同组的小华,而撞到人的明明不仅没有向小华道歉,反而责怪小华跑得太慢,拖累小组时,幼儿教师只是简单的批评了明明的态度和礼貌问题,没有适当地指出明明错误的地方,引导明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承认错误,而在小华方面,幼儿教师没有关注小华的心理,引导小华原谅明明的不当行为,进而给两人的心理都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渗透品德教育,没有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机会,使得品德教育的效果较差【2】。

1.2游戏活动中缺乏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只注重设定游戏目标、讲解游戏规则,组织游戏活动等,忽视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游戏活动的教学效率较低。另外,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有些幼儿之前可能会出现一点分歧,而幼儿教师只是以命令的形式,强迫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缺乏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渗透品德教育,致使教学质量不高。

1.3日常生活中疏漏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幼儿真正的明白和理解该种行为的好坏,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没有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例如,同学之间的相互问候、自己穿衣洗手等,进而给幼儿的行为习惯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教学中,幼儿教师注重讲授知识和技能,疏于管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进而严重降低了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3】。

二、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2.1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活动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该适当加入品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该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努力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大门、走廊、墙壁、操场等地,张贴幼儿喜欢的动物图片、花草图片等,让幼儿开心、快乐的来学校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动手装饰班级的墙壁,或者和幼儿共同种植花草,督促幼儿定期给它们浇水、拔草等,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都具有爱玩的天性,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合理组织和引导游戏活动,确保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小马过河》的游戏,让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马的朋友:小兔子、小羊、小牛等,通过小动物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培养小朋友的优良品质,促使小朋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是培养幼儿优秀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日常生活的地位,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品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交流时,适当引导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同时,在吃饭时,幼儿教师应该教导幼儿要洗手、珍惜食物、不挑食、不浪费,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总结

总而言之,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幼儿的文明程度,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兒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殷蓉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学苑教育,2015,16:24.

篇5: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

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

一天,睡觉后,孩子们高兴地来到活动室,有的孩子很快喝完了水,吃完了午点。这时,小琪站到我身边,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说:“老师,我最喜欢我妈妈了,您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花卡子。”我说:“是挺漂亮的`!”说到这,我想起了昨天晚上小琪爸爸接她的情景,她对爸爸说:“你真讨厌。”可她爸爸听了一点反应也没有倒是笑了笑。我看在眼里,心想这孩子怎么能这样。想到这里,我对小琪说:“你昨天怎么对爸爸没礼貌,说讨厌呢?”“就是讨厌嘛!他老招我!”“小琪,你这样说不对,不管怎样,他是你的爸爸是长辈,该尊重他,做一个懂道理、懂礼貌的孩子。”听了我的话,小琪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听见小琪说类似的话,她越来越懂事了,不但尊重老师,还主动帮助弟弟、妹妹,是老师的小帮手。(春宇幼儿园 孟金萍)

篇6: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关心幼儿成长的妈妈们请看过来)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地说,可从以下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还会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关心、体贴、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应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三)培养孩子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对此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明智的做法是处处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幼儿的勤劳品质可通过两方面的劳动来培养:

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择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加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同时,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平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家长还可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

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若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确实不够勇敢,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篇7: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渗透日常生活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o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阿姨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亲手为妈妈进行打扮,还用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祝福和热爱之情。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十o一“ 国庆节来临,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国旗的制作过程 ,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在睡眠、进餐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教育孩子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睡姿要正确、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家长反映的孩子买零食情况,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的教育。当发现幼儿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在室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 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并结合教唱《小朋友爱清洁》的儿歌,来教育幼儿爱清洁 、讲卫生,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并运用了有关礼貌教育的诗歌《请、对不起、谢谢》和故事《讲礼貌的小白兔》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孩子们都能较好地使用”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用语,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我在班里,组织了”我很能干“的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另外,因为幼儿劳动意识还不强我班进行了值日生安排,轮到哪一组的幼儿值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的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扫地、收拾玩具图书、叠被子等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教师们还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 ”娃娃家“、”阅览室“、”我是小小音乐家“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小鸭上来了》中的小鸭子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坑里,很多小动物帮小鸭从坑里出来,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每周都有一个教育主题,且将科学、体育、语言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主题精心选择教材,认真确定教学目标,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像《伟大的祖国》、《让我帮助你》、《我爱我的老师》、《做个诚实的孩子》等主题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内容。

二、教师的示范教育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建立家园互动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家都认可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身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特别是家庭成员间在生活中应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同事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有的家长脾气急躁,只要孩子犯错了,不管什么原因,先劈头盖脸的责骂一顿,或者是暴打一通。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信,不愿意去改正错误。而有的家长却”性情温和“,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会”耐心细致"的说教,哪怕是同样的错误短期内重复发生了若干次。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爸爸妈妈说教过了那么事情就此完结了。所以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

篇8:如何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方法上的改革, 而是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 我们应该要在幼儿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尤其是地处发达地区的独生子女, 生在福中, 长在蜜罐里, 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未来的希望。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却不予重视, 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树大自然直”, 认为孩子长大了, 良好品德也就自然形成了。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 但具体到行动上, 往往还是重智轻德。

二、加强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1. 以早教入手, 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

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对其进行早期品德教育, 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 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 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 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 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举个例子来说, 邻家妹妹今年4岁, 上早教班只有半年, 可是就是这仅仅半年的时间, 感觉整个孩子就变了。以前她是一个害羞腼腆的小孩儿, 出去玩让他和别的幼儿一起玩或者握手她都不愿意。在家她是老大, 谁都得听她的, 出门就一定黏着妈妈或者外婆。现在就不一样了, 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交流, 出去也不是那么怕生了。总之仅仅半年的时间, 变化就如此之大, 可以看出早教对于幼儿是多么的重要。

2. 从情感入手,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健康的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 是阳光、是雨露, 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针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与人合作意识的情况, 应该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 增进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在家没有兄弟姐妹, 与人缺乏交流。在游戏活动时与大家一起游戏, 可以在集体游戏中充分体验快乐。其次是重视与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有两种, 一是物质的, 一是精神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 精神上的需要就很难满足, 当孩子想帮助老师搬椅子或抹桌子时, 千万不能因为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 我们应该看到他有这样的表现, 说明有劳动的需求, 我们应该满足这种需求, 以发展幼儿的健康情感。

3. 从行为习惯入手, 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教育不仅仅是道德说教, 更重要的是规范幼儿的行为,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可塑性强, 抓好幼儿的品德教育, 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4. 从讲故事入手, 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儿童故事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作用, 既能教会孩子们辨别真善美, 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 是非辨别能力差, 又好模仿, 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课堂上,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品德养成故事, 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 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这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可以使幼儿在鲜明形象、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里汲取教育的养分, 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 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

5. 从家园合作入手, 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是家庭, 家庭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授。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 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 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 把性格传给我的, 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称职的父母在一个孩子心目中所具有的地位。为人父母, 要为幼儿做出表率, 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其次,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 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为孩子指明方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所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有这么一个幼儿, 她的爸爸妈妈平时非常忙, 基本没什么时间管她, 她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是典型的隔代教育。平时爷爷奶奶很宠她, 很多事情都帮她做, 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 都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 还会忍不住小便时就站在床边尿了出来;平时穿衣服拉链、纽扣都都需要老师来帮忙弄好。这种孩子就是在老一辈的宠溺下, 变得没有自理能力。平时母亲也经常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可是毕竟不能一直在身边, 所以, 母亲对幼儿的教导很快就会被幼儿抛之脑后。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虽然家长们对幼儿道德情感培养的的关注意识和对幼儿道德情感体验活动的参与热情在不断地提高, 但我们在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时更多地还是由老师在关注, 因此, 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 我们要更多地吸引家长的目光、关注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让孩子在每日生活的点滴中都能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培养, 而并非在我们开展的一些活动中才获得, 让我们的家长也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好老师。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阐述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品德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篇9: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

G611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一条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培养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道德品质的培养在社会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道德品质引导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言行符合规范,信守原则。“道德”教育中,“道”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规律及原则,“德”则是符合“道”的思想及言行。在幼儿的品德培养中以“爱”、“诚信”、“谦逊”、“礼让”、“好学”、“乐观”、“承担责任”、“勇敢坚强”等为主题,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幼儿的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为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幼儿的年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为基准,对其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建立幼儿的道德品质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养成建立方向标。

提高幼儿品德教育有着实质性的重要意义。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提出:“品德的发展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认知的发展决定着道德发展的阶段”,所以说,幼儿从小接受品德教育,塑造一个好的道德品质意识,逐渐养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成长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青年,可以在未来为快速发展的祖国尽一份力。

二、当前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将幼儿品德教育过程简单化

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并不简单,很多幼儿园将幼儿品德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了幼儿教育的长期性,导致幼儿在活动中不明白教师授课内容的深刻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幼儿品德的养成。不能长期深刻地影响到幼儿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化。

(二)把幼儿的道德行为问题归因为道德认识问题

幼儿的道德行为问题大多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是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所以其并不只是单纯的道德认识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他们有意而为之,故意破坏活动氛围,通过训斥或责罚,而让他们改正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达到的效果只是一时的,幼儿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解决。

(三)一味重视“挫败教育”,忽略“成功教育”

在“挫败教育”的背后是“成功教育”,教育专家呼吁,让“挫败教育”站在正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也使得教育过程中忽略了“成功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了解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然后因材施教给予相应教育。

(四)难以多方形成“合力效应”

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效应”。有些时候,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但是回到家中就又回归了天性。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没有达成合作。家庭环境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幼儿品德的形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提升自我修养,随时准备被幼儿作为模仿的对象。其次,幼儿园与家长要进行及时的沟通。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听老师的话,自己的事自己做,但是回到家中,很多父母惯着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做这个干那个,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合力统一教育才能够让幼儿得到进步。

三、如何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给幼儿以榜样的力量

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极强、可塑性高,在他们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对他们认识和构建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孔子的教学方式中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幼儿的成长,规范的榜样示范可以引领幼儿自发地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举止。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以教师德行影响幼儿德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注意个人行为举止及言行,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二)创设优化德育环境,给幼儿以隐性的影响

幼儿的品德发展与受教环境息息相关,优化德育环境,是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的关键点之一。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环境育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供幼儿活动及表现,在学习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

优化德育环境,不仅可以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能够让幼儿在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并得到更多方面的提升。大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明氛围,随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三)提倡主题活动模式的应用,提高品德教育效果

与其强行灌输给幼儿道德规范,不如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道德行为情景中。一味简单的说教并不能让行为变成习惯,只有让幼儿置身其中,让他们自己通过感受并进行判断做出行动,才能真正的培养起好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的进行,让幼儿置身其中,效果将达到了品德教学的最高层次,如开展《妈妈周》《爸爸周》活动,幼儿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回家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收拾玩具,为爸爸妈妈洗洗脚等。

(四)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

幼儿与家庭不能脱节,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家长道德意识薄弱,在育儿阶段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共同达成统一目标——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但他们如何成长取决于我们培养的方式。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决定着未来社会的整体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心插柳,柳更成荫。”品德培养需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深入人心最重要,形成习惯为最终目标。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需要幼儿园、家庭携手,合力培养出具有远大抱负和品德高尚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4—172.

[2]胡晓花,“契机”与“情境”——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发现与整合,学前教育研究,湖南省长沙师范书刊发行部,2004年第9期,P14.

[3]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幼儿教学研究,2007(11):34-36.

[4]王迎兰,发挥政府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干预作用[J].教育导刊,2011(6):59-62.

上一篇: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概况下一篇:继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