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2024-06-28

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干部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使用原则:

(1)单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处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医院主要领导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2)双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科级以上干部、中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主任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3)收费标准:单间每床日收费为30元、双人间25元、相应采暖费、空调费;医疗废物处置费5元;治疗费按照标准另收。

凡违反前两条规定者,一经发现,扣除当班人员50元。该班次人员提供书面依据的违规责任人时,按照违规使用天数50元/天处理违规责任人。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卫生部关于干部病房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要求

【颁布单位】卫生部【发文字号】 [86]卫健字第2号

【颁布时间】1986-08-07【生效时间】 1986-08-07【时效性】

北京市、中央各部所属有关医院:

几年来,北京各医院陆续增设了一批干部病床。对解决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各单位老干部、老专家的住院困难,改善他们在医疗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医院在干部病床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偏重生活设施和管理不善的现象。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干部病房建设,要注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设备的购置应遵循“医疗设备要强化,生活条件要简化”的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加强医疗设备方面,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不要宾馆化,病房内不要用高级地毯、鸭绒被等高档生活设施。

干部病房按护理单元设公用的电话、电视、电冰箱。

凡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设立、备案的干部病床,医院不应随意缩减或改作它用。新建干部病房时,应以双人间病室为主,每个病室应设有卫生间。酌情设部分单人病室,单人病室主要照顾副级部长级干部、一级科技专家及中组部、统战部批准的按副部级待遇的老干部,老专家、知名人士。双人病室酌情照顾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司局级干部和享受门诊照顾的科技专家。

为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干部患传染病、精神病需要住院时,应住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干部病房。

干部病房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探视、陪护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利于开展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干部病房主要负责人要相对固定,医生定期轮换也要有计划地安排。为保证医生的相对稳定,每次轮换时间以不短于半年为宜。

干部病房是干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加强管理,把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保健工作做好。

1986年8月7日

篇2: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基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 果

2.1一般情况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1 例,其中男142 例,女59例,年龄40-85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1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约为8.0%。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1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72.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8.25%;其他部位感染占0.05%。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9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20 d者16例(80%)。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40~50 岁感染人数为5 例(23.8%),50~60 岁为7例(33.3%),>60 岁者9 例(42.8%)。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 例(57.14%),脑梗死患者6 例(28.58%),其他3 例(14.28%)。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7例进行了吸痰;15例进行了导尿;14例进行了静脉置管。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20 d者约占80%。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局部黏膜或上皮损伤,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加感染机会。故而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篇3: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工作人员30名, 女21名, 男9名, 年龄21~49岁, 平均 (30.7±5.6) 岁, 中专10名 , 大专13名 , 本科7名。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 对实施前后的病房空气、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及手卫生依从性、奶瓶、奶嘴清洁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

方法:1问题收集 (计划P) :对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收集, 以此为基础实施PDCA管理模式。分析新生儿病房院感相关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 院感控制组织不健全, 房屋布局不合理, 奶瓶、奶嘴清洁消毒不规范, 病房入口无洗手实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频次不够、手卫生清洁不彻低。在质量考核体系, 院感相关内容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关联不大, 因此院感相关制定执行力度不够。受到各种繁忙工作的影响, 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制定可行的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制度和相应的落实措施, 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及完善绩效考核措施。2措施落实 (执行D) :PDCA模式以1个月为1个循环周期开展。a.提高医务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院感专业培训, 并制定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执行措施, 以保证有章可循, 同时新生儿病房成立专门针对院内感染的质控小组[3], 以对新生儿病房日常工作中的消毒隔离措施是否执行到位进行检查、督导。做好低年资医务人员和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 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b.科室布局与分区:严格按照新生儿科室建设的规章制度进行, 并在生活区与通道之间设置密闭门, 以保证新生儿病房的密闭性;在保证新生儿病房清洁性的同时, 满足医务人员日常生活所需。新生儿奶瓶清洁区域与配奶室分开, 明确区分监护区与生活区, 保证科室布局的合理性。新生儿病房中使用空气净化系统, 定期清洁通风口滤网, 保持通风口滤网通畅。c.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新生儿病房控制感染工作中,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尤为重要, 因此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新生病房入口处、婴儿培养箱旁、病床旁、蓝光箱等区域中放置免洗手消毒凝胶[4], 以供医务人员随时使用。新生儿病房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上均标识详细的消毒流程及消毒的时限性并做好登记, 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 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流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慎独意识、安全意识。d.新生儿用具的消毒管理:在新生儿病室中设置消毒员岗位, 以对新生病房中的仪器设备、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特别是新生儿的奶嘴、奶瓶、衣物、听诊器、体温表、压脉带等需进行一婴一用一消毒。新生儿奶瓶与奶嘴清洁后, 需使用蒸汽进行灭菌, 换班即对无菌用品进行清点, 以防过期用品的存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使用并做好索证管理。e.新生儿病室抽样培养生物学监测:我院细菌室工作人员按标准要求现场对新生儿病房物品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取样培养做生物学培养。培养结果及时反馈到院感办和科室。3检查、督导 (C)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每周按照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检查督导, 护士长、科主任随机抽查, 对存在问题的个人和班次给予现场批评指导, 情节严重者扣除当月该项目的绩效量化分, 责令限期整改。4总结、分析 (A) :科主任、护士长与院感质控组总结、分析本月存在的问题, 制定整改的措施及防范对策, 提出下个月的院感质控重点内容, 下个PDCA循环开始。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使用 (±s) 形式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PDCA模式实施前后的检查合格情况比较 : 实施后 , 新生儿病 房的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PDCA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PDCA模式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生儿的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对疾病抵抗力较弱, 是院感高危人群。为了有效控制新生儿病房院感发生率, 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持续改进院感控制管理质量, 保障了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效性。通过院感质控小组将检查、督导, 提升了科室质量监管力度。

在本次探究中, 笔者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室工作人员30名, 以PDCA模式实施为界限, 分析实施前后的数据资料。实施后, 新生儿病房的物表、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实施前,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可持续提升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质量。通过客观数据的结果显示, 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合格率。新生儿病房院感质控通过PDCA良性循环发展, 真正使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有效降低新生儿院感发生率, 在新生儿病房管理中构筑了一道有力的安全屏障。

摘要:目的:对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新生儿病室内物品物表、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奶瓶、奶嘴采样做生物学培养, 对培养的24期结果与未实行PDCA管理前相应的24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新生儿病房的30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 新生儿病房的物品物表、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奶瓶、奶嘴的合格率分别是87.5%、91.6%、91.6%、95%、100%、91.6%;实施前分别是70.8%、62.5%、70.8%、75%、79%、66%,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5.1%, 实施前60%, 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可持续提升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质量, 通过客观数据显示能有效控制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发生率, 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合格率。

关键词:PDCA模式,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艳.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8 (9) :104-105.

[2]吴杰.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0 (5) :148-149.

[3]冯琼, 管利荣, 唐毅, 等.交互式教学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4, 34 (17) :60-62.

[4]付改芝, 李庆安, 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1, 8 (4) :262-263.

篇4:基层医院干部病房病房管理制度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管理;控制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2-01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我院是一个县级基层医院,儿科为综合性病房,病种多样,易导致院内感染。因此要把院内感染的管理及控制工作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

医院成立三级医院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级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护士长要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坚决把好医院感染这一关。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指导、监督、重点监控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科实行每月一次监测:物体表面监测(医务人员的手、治疗室操作台、使用中及备用的暖箱、蓝光箱内以及湿化瓶内),空气监测(治疗室、抢救室、病房),对病房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消毒液的效能、消毒效果与质量,医疗垃圾的处理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必须对执行者、检查者都是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可纠。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依照新的行政法规及顺应新的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完善。

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注射、输液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并做好手的消毒。对置有留置针的患儿要经常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症状。

2.2环境管理:病房环境卫生必须保持清洁,空气保持新鲜,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向陪人宣教限制探视人员,探视时间不可过久,护理人员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督促卫生人员每天0.25%的消佳净溶液一床一巾擦拭床头柜、房间门把,每日湿拖病房一次,注意清洁区与污染区的拖把分开,拖把用后悬挂。出院后病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2.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专放。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配制的药液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无菌溶液必须在四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溶酶。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1-2次。治疗车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使用中的兰光箱、暖箱每日用清水从里到外一箱一巾擦拭,并更换水槽内的溶液,溶液为蒸馏水。使用后的箱用0.25%消佳净进行终末消毒,倒尽水槽内的水,晾干待备用。兰光箱每次使用均有登记入箱时间,出箱时间,累计时间 ,终末消毒者,使用超过1000小时更换灯管。使用氧气的患儿每日更换氧管及湿化瓶内溶液,用过的湿化瓶用0.5%消佳净浸泡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时应注意产品是否合格,如有破损、过期、污染、字迹模糊等均不可使用。

2.4医疗废物管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执行回收,专人专车专线的管理宗旨,并制定了医疗废物泄露应急预案。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袋收集,输血完毕废弃血袋及时统一送回输血科集中处理,并且做到人人明确分类标准,按规定分类收集处理。

2.5人员管理:树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观念,工作中特别强调: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护士长随时抽查“七步洗手法”执行情况。培训督促保洁人员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基本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洗手、预防针刺伤的方法,识别区域划分的标准。另外加强对实习生洗手的指导与督促,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科人员不定时对科内人员进行督查。

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由科主任、监控医生牵头、定期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讲座,教育科室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相关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及时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对住院时间和使用高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应认真观察口腔和大便情况,及时发现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再教育,经常灌输医院感染的新知识和新观念,目的是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说明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在不断强化教育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都树立了较强的预防感染意识,工作中能主动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配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各项监测,虚心接受和采纳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把关,共同把医院感染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易文华,张永成,张柔玲。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40.

[2]石娜,徐卫,舒雪芹,等。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01-602.

[3]刘阳,郭代红,陈超,等。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00-1402.

[4]秦元梅。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06.

[5]缭素萍。医护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79-180.

[6]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篇5: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房每日上午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紫外线照射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如病人不能离床,则暂缓照射。

二、病房地板每天两拖两扫,门窗墙壁一周抹一次,(床头柜、床旁桌)每天抹布应一用一消毒,门把手一日抹两次,有污染则用消毒液抹洗。

三、病房卫生间每天清扫两次,洗手池、大小便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

四、病床单在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用消毒液抹床架、床垫、床头柜等。

五、棉被、枕头定期消毒(太阳暴晒或紫外线照射)。

六、清洁卫生制度要落实,护士长定期检查考核。

七、五无:1、2、3、4、5、无痰积 无蜘蛛网

卫生间大小便器无臭味和尿垢; 室内无死角;

篇6:医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沽,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的被服放人有隔离标识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进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8、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9、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30分钟消毒,干式保存,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浸泡体温表容器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上一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读书笔记下一篇:历史世界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