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2024-06-26

高中招生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高站位谋划,低重心运行”的管理方针。在招生工作中首先找好七中高中的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看老师、看学生,七中是充满希望、富有潜力的学校。其次,争取质、量并举的良好生源。我们真诚为七中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不遗余力地引领适合的学生正确选择七中。第三,热情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对待学生、家长、老师都是好言笑脸,但对于不合学校招生底线条件的学生决不录取。招生工作本着早动手、早布置、早安排的原则,为把我校打造成为省级职业高中积极努力。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学校的招生政策,按学校的要求全面完成招生任务。加强人员管理,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创造性地完成招生工作。

2、严格执行学校的转学退费工作程序,做好科室工作,发挥好学校窗口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内容

1、制定招生工作计划、招生奖励政策及招生人员守则等制度。

2、编写招生宣传材料,及时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3、深入基层学校,宣传我校招生政策。

4、组织考试,严格招生录取工作。

5、做好学生学费的催交工作。

6、搞好学生转退学的办理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大招生宣传

①及早安排,早动手,早布置,取得先机。

②立足本校,搞好学校内部招生工作,选好突破口。

③做到点面结合,努力扩大宣传力度和层面。

④充分调动招生办工作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招生积极性。

⑤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

⑥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力,挖掘素材,对我校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追踪报道,加工成文字档案材料,加大我校招生宣传的说服力。

2、进一步完善招生网络,培养锻炼招生队伍

①选准联系人、联系点,有的放矢地搞好宣传招生工作。并建立联系人档案,以便及时沟通联系。

②加大招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优质的招生队伍。

3、踏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招生办其它各项任务

①定期组织考试,择优录取新生。

②做好新生入学的各项工作。

③认真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做好招生的计划总结工作。

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二)一、招生计划

1、计划类别

我区两所高中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总数分校下达。招生计划分指令性计划、择校生计划两种类型,两种计划类型的比例按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2、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

2013年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一次性全部分配到位。我区指令性计划的80%依照各初中学校2013年中考应考人数分配到校,实行名额分配招生(以下简称“分配生”);指令性计划的20%面向全区。

3、鄂州高中“飞翔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省级示范高中招收农村学生“飞翔计划”的通知》(鄂教基[2012]7号)精神,2013年鄂州高中继续按省教育厅下达的计划定向招收农村学生。

(二)招生范围

泽林高中、秋林高中面向鄂城区招生。

(三)录取批次

今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将分五批进行,具体批次如下:

提前批:中职类学校录取

第一批: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录取

第二批:鄂州高中“飞翔计划”录取

第三批:鄂州高中择校生计划、其它公办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录取

第四批:普通高中择校生和民办高中录取

(四)志愿填报

2013年考生填报志愿在“鄂州市中考中招网”上进行,填报志愿的用户名和密码与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要依据本人意愿选择填报的批次、学校,考生所填志愿在网上提交后方能生效。为确保志愿生效,考生应在提交志愿后,对所填志愿进行认真检查核对。

考生网上填报的志愿,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填报志愿的考生不能参加录取。

中考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于5月15日开始,7月5日截止。填报志愿以初中学校统一组织为主,原则上要集中组织考生进行网上填报志愿。要尊重考生的意愿,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严禁强迫考生填报或更改志愿,严禁代填、代改志愿。要加强保密教育,避免学生遗失或泄漏填报志愿密码。因考生及其监护人原因,造成志愿错填或漏填,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五)分数线

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由我区按分配指标划定录取分数线,各初中学校分配生按分配指标自动生成各校的录取资格线。

其他各批次的录取只公布各高中录取预估线,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市招考中心按志愿投档,各高中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额满为止,最后一名被录取的考生成绩就形成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六)招生录取

**,我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在“鄂州市中考中招网”上进行。录取时按批次、按计划、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1、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招生分区录取

分配生(指令性计划的80%)依照分配指标,以学校为单位,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额满为止;指令性计划的20%,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最后一名被录取的考生成绩就形成我区的录取分数线。若各校分配生成绩低于本区录取分数线下10分,则分配名额收回到区,以区为单位,继续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如此类推,额满为止。

2、鄂州高中“飞翔计划”录取

鄂州高中“飞翔计划”招生对象原则上为农村户口且初中三年均在农村乡镇学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飞翔计划”采取区(不含市直城区)校合作、计划单列、定向招生的招生办法录取。

3、普通高中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时应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各高中不得超计划招生。

4、省内跨市(州)回户籍地就读普通高中的考生录取

省内跨市(州)回户籍地就读普通高中的考生,须由中考所在市(州)考试机构出具中考成绩及录取批次证明,由市招考中心审核后在核定招生计划内办理录取手续。

5、录取名册和录取通知书

高中阶段学校的录取新生名册由市招考中心统一打印。各高中严格按市招考中心打印的新生录取名册下发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必须加盖“鄂州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专用章”。

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到校报名登记。对在规定时间未报到登记的考生,学校应及时到市招考中心注销其录取资格。市招考中心将根据各校空缺计划,适时组织征集志愿和补录。

7、录取结果查询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考生可以凭报名和填报志愿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鄂州市中考中招网”,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

(七)加分与优录

1、加分录取

(1)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可以在其中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中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只取其中的一项。

①少数民族考生;

②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③应届毕业生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主要指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省运动会;由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及全省中学生单项体育竞赛)获得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主力队员;由省教育厅主办的艺术综合比赛获得单项第一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学生。

(3)父、母和本人均为农村户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其中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4)父、母和本人均为农村户口,父、母生育二胎女孩落实了长效绝育措施的农村考生,可以在其中考文化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5)同时符合第(1)、(2)、(3)、(4)条有关情形的考生,()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的附加分。

2、优先录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市级以上党政群工部门表彰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2)见义勇为受到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表彰或嘉奖的考生;

(3)在初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物和计算机信息奥赛省赛区一、二等奖和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在初中阶段参加音乐(器乐、声乐)、舞蹈、美术(书画、摄影)比赛获市级一等奖者;

(5)在初中阶段参加科技创新发明、电子技术制作、劳技制作(模型比赛)获市级一等奖者;

(6)在初中阶段参加市级体育比赛获个人单项第一名;

(7)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3、材料审核

加分投档考生的优录证明材料和有关原始证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核盖章,并对其证件的真实性负责。

①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须经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②少数民族考生须经市(区)公安和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③归侨、华侨子女和归侨子女须经市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

④台湾籍考生须经市台办审核盖章;

⑤各级各类比赛优胜者材料须经市教育局审核盖章;

⑥农村独(双)女户女孩须经市(区)计划生育部门审核盖章;

⑦因公牺牲军人(人民警察)子女,残疾军人(人民警察)、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人民警察)子女须经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三)一、工作目标

1、根据**华容县职校招生工作方案制订本方案。

2、为此,确定我校招生工作目标是:摆脱县评估排名倒数1-3名,力争进入达标学校行列。

二、工作要求

1、积极配合职业中专招生到班负责人做好宣传工作。

2、对普高录取线以下的考生,认真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家长对学生升职校的意向。

3、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数据的填报工作,确保考生信息的准确。

4、不得向外县职校提供考生的住址信息。

5、每10天与学生及家长电话联络不少于1次。

三、奖励

实现上述工作目标,达到上述工作要求,学校奖励:

1、每升职业中专1人奖该班班主任200元,累计给奖。

2、每升职业中专1人,奖分管校长与年级负责人各50元,累计给奖。

四、说明

1、学校不再对暑假内职校招生提供招待、用车等开支。

2、用车与职校对接受开支由各班自负。

3、本方案奖励对象:C1101陈芝元,C1102金周平,C1103毛雪莲,C1104毛梅英,分管校长卢晓军,年级负责人徐忠恕。

4、本方案解释权属中学校长室。

篇2: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市教委要求,各区县要坚持统一制定招生政策等“六统一”办法,坚持“一生一卡一号,一考多录取”的招生政策。继续执行现行高中招生志愿结构,按志愿批次实施录取,已被上一批次志愿录取的考生,下一批次志愿不再投档,避免交叉重复录取。各初中学校不得侵害学生自主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权益。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学校要做到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分数公开、录取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等“八公开”。要重点对指标到校及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资格、录取要求、录取结果的全部信息实行公示。

篇3: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本文从公开的网站上收集了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对高中招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2013年中考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部分地区文件名略有不同, 若省一级文件缺失, 则以省会城市替代) 。剔除政策文本中有关考试的内容, 对高中招生部分进行编码分析。从招生对象、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录取计分方式三个方面, 考量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回应, 并分析招考分离的趋势下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备注:括号内为各省市的简称。其中, 一半的西部省份都没有公开省级层面的中考政策。这对于本文从省域层面分析政策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一、招生对象的限制性与倾斜性:对机会均等的 回应

中考是一项地方性考试, 各省市规定招生对象为具有当地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受此规定限制的主要是两类群体:往届生和非当地户籍的毕业生。在城镇化过程中, 非当地户籍毕业生限定的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所以, 很多地区在招生对象上对于往届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出了特别规定。

1.以考试资格规定抵制应试教育:对往届生的限制

往届生是单次选拔考试下催生的特定学生群体, 他们复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一年一次的中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复读过程完全是应试教育。为了抵制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招生对往届生进行了限制, 主要通过限制报考学校和分数调控两种手段。

限制报考学校是一种较为严苛的限制方式, 仅有4个省市做出了相关规定, 主要是限制重点高中的报考。分数调控政策是对往届生相对宽松的限制。如北京市规定, 往届考生按每科减1分后进行录取。

在单次考试的背景下, 考分与预期不符的学生除了复读之外, 还有其他的政策路径可以选择进入如愿高中, 如择校生政策。在招考分离, 并且一年多次考试的背景下, 此项政策规定将成为历史。

2.给予更多的平等机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开放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城镇化背景下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产生的特殊群体。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近1500万[4],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不解决其在流入地的教育问题, 他们只能在原籍接受教育, 产生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为了随迁子女的健康发展, 体现教育公平, 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的呼声不断出现。2013年, 42%的省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中考作出了规定, 这些地区对随迁子女的招生限制分为三类。

首先是省际限定。开放异地中考的地区除北京、安徽未做明确说明外, 都规定考生须具有本省学籍。与中考直接联系的上层制度是高考, 目前高考仍然是按省进行的, 所以异地中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意义不大。

其次是在当地居住的年限。政策中主要强调居住方面的证件或证明齐全。如海南省规定, 考生父母亲至少有一方为在海南省常住人员, 须提供本省公安部门出具的其法定监护人的居住证件。在当地居住年限的规定限制了流动的不确定性, 减轻了教育管理的压力。

第三类是对可报考学校的限制。有省市规定只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如北京;有省市限定报考的高中只能为第一批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 如四川成都;更为开放的地区把报考学校与居住年限结合, 居住时间越长报考学校范围越宽泛, 如黑龙江哈尔滨。对报考学校的限制是防止不确定的、流动性强的教育人口冲击本地教育人口的受教育机会。

城乡二元格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我国城乡之间教育机会分配的基础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采用机会均等的分配政策无疑是传递了本来的不公平。所谓的公平并不是消除一切不平等, 而只是消除那些使某些人受损的不平等[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应当是其基本受教育权利。但这种自由权利受到一定制约。每个人都拥有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 且相容于他人所拥有的相似的自由体系。[6]享受权利应当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 大量具有流动性的人口涌入或离开给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教育造成更多的不可预见性, 引发教育资源的缺乏或闲置。所以, 即使半数以上省份限制异地中考并不能说是不合理的, 却不能说是公平的。有学者指出户籍制度的“门槛”是异地中考的主要障碍[7]。但如果不放开户籍限制而单独放开异地中考, 以教育变革带动社会变革, 也是一条可行之策。短期内, 开放和限制异地中考仍然会是两条发展路径。

二、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对程序公平 的回应

高中招生中最敏感、最受关注的环节就是录取, 也是最容易产生寻租和腐败现象的环节, 但其过程越来越趋于公开和透明。由于我国高中学校是分级分等的, 为了保证考生在录取过程中的公平, 各地政策划分了不同类别学校的录取顺序。这些顺序映射出诸多教育问题。

1.精英选拔式的固定录取批次

各地高中招生录取总体分为五个批次, 顺序为: (1) 提前批, 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部分高中 (尤其是优质高中) 的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二是免试直升与破格录取;三是特长生。 (2) 省级重点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3) 市级重点高中统招生、择校生。 (4) 一般普通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5) 民办高中、高职、中职 (师) 招生。个别地区对师范学校的招生批次安排在第一、第二批或第三批。

从上述录取顺序我们不难看出, 高中招生依然按照选拔式的理念进行, 录取顺序决定了精英教育的体系。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位。普通高中首先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 并且不同层次的学校拥有不同层次的生源。这种规定无疑对家长和社会的精英教育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考生和家长把上重点高中作为最高目标。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也禁锢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招生录取顺序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无法实质性提高, 职业学校招收到的学生只能是所谓的“差生”, 即使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受招生录取制度的制约, 职业教育不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与多年前把中等师范学校录取放在第一批不同, 现今的绝大部分省市都把中师列在录取的最后。这种录取顺序是近年来教师素质下滑不容置疑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 步骤固定的录取方式给考生划定了不同的等级, 给学校划定了固定的生源。学生没有选择权, 学校没有自主权, 学校和教育很难富有更多的活力。实现教育均衡, 招生录取的顺序是改革的重点。打破固定的录取顺序, 逐步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是促进教育活力, 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2.促进初中校均衡的分配生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不仅损害了普通高中之外其他类型学校的发展, 并且导致下一层级学校的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划片招生, 保证生源相对均衡, 但家长们为了子女能上一个等级高的高中, 择校热依然不减。同时, 学校之间特别是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导致很多薄弱学校的优秀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为此,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2008〕6号) 提出“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这类名额分配的学生一般被称为“分配生”。2013年, 74%的省市对分配生进行了规定。

就分配生的入围资格看, 一般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没有不合格, 且至少两门以上优秀。入围门槛不算太高。此外, 部分地区也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如天津要求学生有当地的正式户籍, 学生在学籍所在校就读, 且初中不择校。就分配生的录取资格看, 部分地区对分配生的中考成绩设有最低分数线, 如河北石家庄的分配生录取线为该所高中统招线下降50分。

分配生占招生人数的比例问题是分配生政策的核心, 比例越高其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力度越大。很多县级市把已经把指标100%分配到初中校, 如山东招远和河北衡水。本次政策文本中涉及省市比例从80%到15%不等, 见表2。

总体来看, 分配生占总体招生人数比例在东部地区比较高, 西部省份相对较低。在保证高中精英教育的背景下, 分配生的比例应不断提高以促进初中校的均衡发展。但分配生名额如何分配到初中校是能否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杠杆。各地一般按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规模的相应比例分配, 对于那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显得不够公平。陕西、新疆明确指出对薄弱初中要予以照顾。有些地区出台导向性政策, 强调指标倾斜性分配给高中录取率高的学校或者课程改革先进校, 如山东济南。这种倾斜式的分配方式在今后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政策趋势。

3.狭隘定义的特长生

特长生的录取排在统招生录取之前, 具有更大的政策便利, 也体现了对于真正具有先天禀赋学生的重视, 体现了教育公平。但实际上, 在政策执行中“特长生”被窄化为“竞赛获奖生”。多个地区规定:特长生通常意义上是指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辩论、表演、实验、文学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③。

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特长生进入高中、考入大学后选择的是非特长的专业, 以体育生为例, 55.8% 的人选择文史类专业, 21.7%的人选择理工类, 其他专业为22.5%, [8]特长生好像已经不是为该方向做人才储备, 而仅仅是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捷径。家长们热衷于让孩子参加特长生招考的重要原因是其成绩要求往往比其他学生更为宽松。如海南体育特长生升学考试成绩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为该校统招生最低 录取分数线的30%, 艺术特长生为50%。可见, 特长生“没文化”的现象与政策规定不无相关。为了使特长生的录取更加合理, 各地对特长生招生名额进行了限制, 比例在3%-10%不等。这一比例与人群中一般5%为天才学生 (Gifted Students) [9]的比例一致, 是比较合理的。

总的来看, 给予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空间是打破僵化和窄化的特长生制度的发展之路。

4.“高价”的择校生

在统招生中有一类特殊学生, 称为“择校生”。高中不是义务教育, 择校体现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但是各地文件中所提到的“择校生”实际上是俗称的“高价生”, “分数不够钱来凑”。择校生给高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并且给一些在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更多的升学机会。但公立学校招收“择校生”总有“乱收费”之嫌。因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择校生的招收必须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 并且比例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20%。”

“限人数”是最容易规定的, 将近三分之一省市限定择校生数在招生人数的10%~20%以内。其次是“限分数”, 如甘肃兰州要求择校生的录取分数不得低于统招生分数线20分。最难规定的就是“限钱数”。31个省、市中仅南京市限定择校费, 规定每生择校费最高不超过3万元, 并不再收取高中三年的学费。

“择校”是教育更加自由和民主的一种表现, 在将来, 择校现象也不会消亡, 但公立学校内部以何种形式择校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特殊学生的加分政策:隐含的不公平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 除了对所有考生以平等的评分规则之外, 对于一些有特殊禀赋或者弱势群体或者特定人群在政策上需要给予倾斜。各地在招生政策中规定了可以加分的群体。

为了保证加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各地将加分对象限定为应届毕业生, 且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选择加分最高的一项, 加分不可累加。各省市的加分幅度各有高低。加分力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河南省, 符合条件的考生最高可按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的10%降分录取。在百分制计分的情况下, 对考生而言这是非常可观和有吸引力的分数。

有三类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各省市都可获得加分: (1) 少数民族学生; (2) 归侨、华侨、台胞子女; (3) 符合规定的军人及人民警察子女, 如因公牺牲、荣立军功。除此以外, 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分对象, 见表3。

综合来看, 中考加分可分为两类: (1) 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性加分。这类加分一般是针对处于与主流文化相对不利地位的少数民族学生, 在东北三省对小语种考生也有加分; (2) 对特殊才能群体的鼓励性加分。这类加分有些是考生自身的优异表现,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另一类考生是父母有优异表现, 如高层次人才子女, 农村独生子女。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对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职工的子女可享受加分, 这是唯一照顾艰苦岗位员工子女的规定。除了考生本身的禀赋之外, 考生父母有了优异的表现, 考生也可以得到分数评价上的倾斜和鼓励, 可以看出, 在我国, 考试升学是备受重视的社会制度, 并且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杠杆。如父母是否为军人、是否为华侨归侨此类规定突出了考生的社会禀赋, 而教育制度的安排能够使得人们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以及社会利益的差异只有在源于人们的选择和努力而非其禀赋 (包括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 的条件下才是公平的, [10]可见这类规定对于多数考生的教育机会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四、普通高中招生公平的未来指向

1.指向教育活力

从招生政策的梳理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规定是细致入微的, 考生听命于区域的统一分配, 学校被简单地排队, 学生被简单地排队, 两者进行了简单的匹配, 学校没有自主招生的余地。对于学校而言, 生源是受制于制度规定的, 是相对固化的, 学校失去了办学的活力。对于教育机会而言, 学生需要更多的选择权, 教育需要更多的活力, 所以未来普通高中的招生需要更少的僵化制度规定, 更多的灵活操作空间, 给予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2.指向教育均衡

探讨教育活力的问题, 不得不面对的是现存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现有的制度传递各级教育的不均衡, 强化了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初中校是一种打破初中校不均衡的手段, 但仍然在高中层面上强化了优质高中的优质生源, 高中之间的均衡发展难以实现。固定的录取批次强化了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 职业高中学生源被硬性剥夺。未来的普通高中招生首先要解决高中阶段学校的均衡问题, 还要解决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均衡问题,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初中学校的均衡问题迎刃而解。

3.指向个性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也是根据学生个体化特征的个性发展。让每个人成为自由的独立个体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中考招生中也从未忽视过这个问题, 并且给特殊禀赋的学生留出了特长生和加分两条通路, 但是更多的学生被整齐划一的录取形式所规定, 特长被淹没。通过给予高中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给予考生更多的考试形式和机会, 是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490.html

[2]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4.html

[3]区域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zs/t20110613_402731597.htm

[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2list4.jsp?infoId=1335255129920252&firstId=1335248530248144

[5]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103.

[6]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60.

[7]吴霓.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11) :9.

[8]王玲, 余清风.陕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8) :89.

[9]张英伯, 李建华.英才教育之忧——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 2008, (6) :2.

篇4: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答:根据自治区教育厅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年全区中考必考科目统一安排在6月24日至26日进行。必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体育与健康。其中,语文、数学、英语3科全区统一考试时间,具体安排为:语文6月24日9:00—11:30,数学6月25日9:00—11:00,英语(含听力测试)6月26日9:00—11:00;体育与健康科测试安排在5月进行;其他必考科目的考试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

问:相比往年,2014年我区的中考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答:《通知》提出,2014年开始,包括思想品德与历史在内的所有中考科目都将实行闭卷考试。根据考试内容,采用纸笔测试、听力测试以及口试、面试答辩、实验操作、体能测试等多种形式。纸笔测试应采用闭卷形式考试。英语要坚持进行听力测试。思想品德和历史可采取“同堂分卷”的考试模式进行。

根据《通知》,体育与健康科测试跑、跳、投三项,每项占体育与健康科总分的三分之一,也可由各市自行确定其中二项,另测试本地的一个体育与健康传统项目。要求必须坚持按满分不低于30分加入升学总分。

此外,2014年全区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

问:中考的评分方式是怎样的?试题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通知》,中考采用100分制记原始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其他学科各60—100分,体育与健康30分;生物、地理两科的考试成绩各市可以执行原来的规定,按一定比例加入中考升学总分。各学科考试成绩及升学总成绩均以A、B、C、D、E等级来分别呈现。

《通知》提出,中考试题要联系各学科实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和环境教育等重要内容。各科试题的平均难度应为0.70左右;易、中、难题目的比例应为6∶3∶1。

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是怎样的?评价结果如何呈现?

答:《通知》指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程序应按三步走:第一,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各方面的表现,运用等级形式进行自我评价;第二,小组评价,由班级学习小组的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测评形式,对本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价;第三,班级评价,由班主任牵头,会同本班评价小组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集体讨论,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另外,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呈现分为两部分:第一,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给予整体描述;第二,等级评价,分别用A、B、C、D四个等级呈现出其不同的发展状况。各地可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各等级学生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评价为D等时应极其慎重,不允许超过5%。

问:2014年全区高中招生规模有多大?对普通高中招生有哪些规定?如何划定招收特长生的比例?

答:根据《通知》,2014年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60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30万人(全日制22.5万人、非全日制7.5万人)。

我区坚持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生制度。《通知》提出,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指令性招生指标分配给所辖初中学校;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定向招生比例,最低要达到35%。《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加大对违纪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做到“四个严禁”:严禁高中阶段学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争抢生源等恶性竞争行为,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监督检查,未取得年度招生资格的学校不得进行招生,未取得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核通过的专业不得招生。

篇5:高中招生工作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高站位谋划,低重心运行”的管理方针。在招生工作中首先找好七中高中的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看老师、看学生,七中是充满希望、富有潜力的学校。其次,争取质、量并举的良好生源。我们真诚为七中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不遗余力地引领适合的学生正确选择七中。第三,热情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对待学生、家长、老师都是好言笑脸,但对于不合学校招生底线条件的学生决不录取。招生工作本着早动手、早布置、早安排的原则,为把我校打造成为省级职业高中积极努力。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学校的招生政策,按学校的要求全面完成招生任务。加强人员管理,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创造性地完成招生工作。

2、严格执行学校的转学退费工作程序,做好科室工作,发挥好学校窗口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内容

1、制定招生工作计划、招生奖励政策及招生人员守则等制度。

2、编写招生宣传材料,及时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3、深入基层学校,宣传我校招生政策。

4、组织考试,严格招生录取工作。

5、做好学生学费的催交工作。

6、搞好学生转退学的办理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大招生宣传

①及早安排,早动手,早布置,取得先机。

②立足本校,搞好学校内部招生工作,选好突破口。

③做到点面结合,努力扩大宣传力度和层面。

④充分调动招生办工作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招生积极性。

⑤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

⑥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力,挖掘素材,对我校的优秀毕业生进行追踪报道,加工成文字档案材料,加大我校招生宣传的说服力。

2、进一步完善招生网络,培养锻炼招生队伍

①选准联系人、联系点,有的放矢地搞好宣传招生工作。并建立联系人档案,以便及时沟通联系。

②加大招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优质的招生队伍。

3、踏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招生办其它各项任务

①定期组织考试,择优录取新生。

②做好新生入学的各项工作。

篇6:高中招生工作总结

一、考点基本情况:

今年报考我校的考生人数名。语文、数学、物理三科实参考人数名,缺考名,英语、政治、化学三科实参考人数名,缺考名。考点共设三十个考场,每个考场编排名(第三十考场为名)。参加本次考试工作的考务人员共名。。会上,张校长详尽安排了这次“三合一”考试的具体工作,任校长培训了监考教师。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考试期间考点的统一安排和有关要求,便与各校更好地密切配合考点工作,增强考务管理透明度,当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领队会议,就有关工作作了强调。

二、强化管理,规范操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⒈严把考场编排关。为有效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考务办指派名同志于考前一天晚上在某招待所进行秘密编排,将各校考生全部插花打乱,避免考生舞弊行为行发生。

⒉严把主、监考关。首先,慎重选调主、监考教师,将平时工作责任性强,思想觉悟较高的教师抽调出来;其次,实行回避制度,为使此次招生考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届初三级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给考生真正提供一个公平竟争的环境,抽调监考教师时,对初三科任教师及有其子女参加考试的职工进行了回避。

⒊严把考生入场关。监考人员在考场逐一核对考生各种证件上的照片与本其本人是否一致,同时重点查验准考证上的钢印印迹,严禁参考证件不齐的考生参加考试,防止顶考现象的发生。

⒋严把试卷保密关。做好试卷保密工作,是公平竟争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试卷保密和分发工作,实行保密室昼夜值制度。每科考罢之后,监考、主考人员分别按照考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收集草稿纸(草稿纸统一编号并与考生准考证考号一致)和试卷,在考点办公室经考场巡视人员验收后装订,真正达到了试卷按次序装订,无漏装,无倒装,无密封不严,草稿纸无缺损的要求。

三、深入宣传,强化措施,端正考风,严明考纪

⒈考务办政宣组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进行考风考纪宣传,举办板报面,制做横幅条。并通过召开考生会、利用校园广播对考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宣讲有关制度,教育考生严格考场纪律,坚决禁止违纪舞弊行为。

上一篇:2006年澄溪小学关工委工作要点下一篇:贵阳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