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2024-06-22

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通用10篇)

篇1: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

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 二年级三班 吕怡恺家长 80后的我,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红色文化气息的家庭。我的奶奶是一位老革命,从小,我听着她讲自己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长大,耳闻目染感受着她作为一名女军人所传承的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所以我的心里一直充满了对无数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奋斗历程的敬佩之情,充满了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敬佩之情。

转眼间,我长大了,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的奶奶却老得只能躺在床上,没有了往日那刚强正直的军人气质。所以当我想继续传承家族这种红色文化正能量时,对自己的孩子讲述老奶奶当年的革命光荣史,8岁的女儿一脸茫然,她感受不到眼前躺在床上的老人曾经经受过多少艰苦磨难的岁月,她感受不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那段红色奋斗历史,她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精神,什么是红色文化。我该如何让她明白,如何继续传承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后来女儿上学了。把她送到学校的第一天,我看到了她盯着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羡慕的眼神;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我听到了她跟着大哥哥喊出“爱祖国,爱人民”铿锵有力的宣誓;在班级开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之后,她回家后喋喋不休地给我讲从老师口中知道的一些关于抗日救国的故事,我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不用再纠结如何对她进行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了,我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学校的教育,我相信,学校绝对会是一个教育孩子传承革命精神的最佳地方。

假期里,我和女儿一起参观了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女儿知道了纪念馆分为很多展厅,虽然不是现场参观,但相信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已经重重地撞入了女儿的内心,小小的她也会从那丰富的史料中感受山东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

我带女儿瞻仰了烈士陵园。走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感受和平,这是绝佳的教育机会。在这次活动中,老革命战士原金国同志还给孩子讲述了许多发生在莱州大地上的革命故事,使她受益匪浅。相信这次活动更是女儿心灵上又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追寻红色足迹,让红色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我们全家走进了胶东抗日游击队队长、掖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郑耀南的故乡。在这里孩子参观了郑耀南的故居,听老党员讲了郑耀南的光荣革命史,这些不仅仅充实了孩子的知识,更让她感受到了身边红色文化的正能量。

点点滴滴,感受着一次次小经历给予孩子红色文化的洗礼,感受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巨大魅力。我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点燃梦想星火,让我的孩子沐浴在红色的温暖阳光中。

篇2: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自从孩子上小学,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尤其是书香家庭评选,更增加了孩子的读书热情,五年级上学期的读书中孩子还获得了奖励——一包十来本的数,孩子引以为豪。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读书产生兴趣是培养读书习惯的首要前提。我们家专门有一个箱子装满了为孩子准备的儿童书籍,在老师的安排下没有的书我们尽可能借阅,借不到的我们就购买过来,让他读。有时候孩子读书会着迷,不得不批评纠正他读书的不良习惯(坐在车上读书,灰暗的灯光下读书等)。

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仅是培养了孩子的读书热情,还充实了自己,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也回到童年时光,深深体会到了温故知新的感觉!

篇3: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创业项目:英语培训

创业时间:筹备与试运行阶段

创业者介绍

戚益: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清华MBA毕业,有近十年教育培训领域工作的经历。这是他第三次创业,除了选择自己熟知喜欢的领域外,他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翔子。

翔子: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毕业,毕业后在一家著名的外资咨询公司工作了四年,然后考入沃顿商学院读MBA。翔子最擅长的科目是英语,读本科期间,他就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做家教。单独辅导过的北京的22个孩子中有20个受其影响考入北大,另2个考入清华。从那时起,翔子就想到有一天要自己创业,做一家一流的、提供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英语培训机构。在外企工作期间,翔子还利用业余时间和同学合作出版了《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今年我们毕业》等职业生涯发展类的书籍,风靡大学校园。

创业者戚益自述:

我是在清华读的MBA,本科是学习医学的,但阴差阳错近十年来一直在教育培训领域工作,和数以万计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过沟通和接触,深深感觉到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煞费苦心,结果导致了太多的孩子没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一直都有一股强烈的在教育培训领域开创一番事业的冲动,迫切的希望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心得以产业化的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受益。于是我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一天在msn上和在美国攻读行医执照的大学同学闲聊,无意中提及在找合作伙伴,她让我写封邮件把合作伙伴要求、期望等发给她。我当时想,在国内都没找到,在国外就更没戏了,于是胡乱写了封email发过去了。

邮件发出去的一周内,我收到了从沃顿商学院发来的一封邮件,原来是我在美国的大学同学高中时期的闺蜜发过来的,说她班上有个同学也有在教育培训行业创业的想法,这个人就是翔子。

我和翔子尽管同是北大本科的校友,但在国内从不相识,却通过美国的同学关系绕了一圈最终在国内又结识了。

翔子觉得,他在教育培训领域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的想法已不再只是一个理想,他要把这个理想变成目标,要真刀真枪的实干了。于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清华大学东门外的一家咖啡厅开始了对教育行业、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对目前家长教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交流。

经过几次短暂的交流,我们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一个基于语言培训、逻辑思维能力培训和基本艺术鉴赏能力三项基本素质为定位的综合素质培训机构诞生了,我们的这个创业项目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训为突破口,从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上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平行式的影响,以保证家长的理念和孩子的学习方法与我们传播的理念和方法达成高度一致。

我们认为:人的成功各不相同,但是普遍来说,具备三个基本素质是绝大部分成功者的基石。这三个基本素质是:语言能力(包括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数字能力)和基本艺术欣赏能力(音乐、美术等)。我们把这三个基本素质称之为TEQ (Three Essential Qualities)。我们的项目通过我们旗下的三个专业教育机构在这三个领域为中国8-18岁的青少年提供世界领先的教育服务。

点评:

从戚益讲述他和翔子“相识相知”的过程,我们看到两个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人是如何开始他们共同的创业之旅的。有着很好学业背景的他们,选择的是自己喜欢并且熟知的领域,这已经决定了他们正在向成功迈进。在与戚益对话的时候,他告诉我,目前他们的项目刚刚起步,很多东西都在打磨阶段,因而不想太高调。恩,低调永远是王道,踏实做人,扎实做事。祝愿他们的项目能够取得成功!

篇4: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点滴体会

——金色童年白兔班李政彤

与儿子一起读书,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只是碍于身为职场妈妈,实在抽不出太多的时间。但只要有机会,我会很珍惜也非常享受和儿子一起阅读时的亲子时光。儿子喜欢看书,更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的感觉。他曾经对我说:“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感觉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他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和家长一起阅读的哦。

记得最起初我们一起阅读了《贝贝熊系类丛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这些读本中的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寓意,我也从中悟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交际的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都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与肯定。最近,从幼儿园回来,他特别喜欢和我一起读《十万个为什么》和一些有关恐龙的书籍,书中一个个有关动物的问题都非常吸引他。例如:鱼睡觉为什么不闭眼睛?那是因为鱼的眼睛外面没有眼睑,无法把眼闭上。因此鱼儿无论睡着、醒着,甚至死了,眼睛都一样睁得大大的。再例如:为什么象喜欢用泥巴洗澡?那是因为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泥巴中的水分蒸发时就像流汗一样,给象带来凉爽。还有:小熊猫是大熊猫生的吗?为什么白兔的眼睛是红的?金鱼睡觉

吗?袋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十万个为什么》就像一本智慧宝典,让他爱不释手。

现在,我非常重视睡前阅读的时间,在读之前我会先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书,或者先让他给我讲点什么,或者我来讲,有时我也会刻意用一些他不太懂的词,结合故事的情境加以解释,对他词汇的积累很有帮助。

孩子是天真的,尤其在这个年龄,作为家长,我不想把太多的机械记忆强加给他。于他而言,能够感悟、能够理解、能够表达、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我的追求了。希望在以后的亲子阅读中,我会坚持的好,儿子也能受益匪浅。

李政彤家长:高小颖

篇5:刘洋家长交流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交流会

2018-05-18 阅读 38

刘洋

5月18日下午,崔口镇中心小学召开针对期中考试的全校家长会。各班级班主任就各自班级开学以来的工作向家长做了汇报,就本班学生近期表现情况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并介绍了本学期年级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落实情况,对家长一直以来对于学校工作的配合表达了感谢,同时希望家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努力。

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会前各班对会议内容和环境布置都做了精心准备,在形式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有的班级举行了小型表彰会,请家长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奖;有的开展了学习经验交流会,请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班主任将班级工作开展情况和孩子们上一阶段的出色表现向家长们一一作了汇报,当听到自己孩子在学校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时,家长们激动不已,纷纷热烈鼓掌。成绩下滑的学生家长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求到真经,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成绩只是一方面,教师与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各班家长会虽然召开的程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精彩纷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表示要尽力配合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地教育孩子。

教师汇报教学工作,通报学生近期表现,针对本次期中考试进行成绩剖析,并对优秀生进行表彰,对下滑生进行鼓励。

优秀学生家长上台分享交流学生教育心得。

六年级针对本年级情况开展毕业班动员会。

篇6: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作为80后的爸爸妈妈都是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文化底蕴的一代,自然对于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一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直努力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毕竟童年是美好的,每个孩子的童年对于他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小(2)班老师的精心教育和积极引导下,儿子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书籍,讲故事已经成为睡觉之前的必修课了。在故事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傲游,教会他什么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之”,一切从小事做起,因为生活让我知道孩子成人要比成才重要得多。从小就要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全面的生活学习世界观。特别是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绘本故事更是小朋友阅读的好伙伴,儿子每次翻开绘本都会被那色彩斑斓的图画所吸引。通过一个个优美动听的小故事,让儿子懂得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小故事大道理”吧!每当生活中出现与故事中同样的场景,儿子总会告诉我说:“妈妈,故事里讲过的,好孩子应该这样做!”听到儿子讲这样的话语,我心里高兴极了,原来那个调皮任性的儿子不见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娃娃。

篇7: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社会呼吁好家长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非常舍得给孩子买高级营养品、名牌服装、高档玩具等,却不知道给孩子补充精神营养。好多家庭客厅、餐厅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书房;家具应有尽有,就是没有书架。有的家长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就是舍不得花点钱买几本教育孩子方面的书读读;很多家长成年累月忙于工作,缺乏和孩子交流的机会,经常孩子睡着了他才回家,孩子上学走了他还没起床,也很少主动到学校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的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姓啥都不知道;相当一部分家长就是不肯抽出时间,拿出点心思读点书,陪陪自己的孩子。在贫困边缘地区情况更严重:相当一部分家长未曾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年迈的父母,连孩子的日常生活都照顾不上,更何谈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家长缺乏重视、留意之心,缺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的头脑,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却无法达到有智慧的真爱。真爱孩子,就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如何做一名好家长。

下面是5月份刚刚发生在邻居家的一件事情:妈妈因五年级女儿作业中写错了三个字,就连打带训了孩子三天,孩子也哭泣郁闷了三天。家长的理念是严师出高徒,“我没考上大学你一定得考上”。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是可想而知,孩子从此产生厌学情绪,不愿学习,不愿交流,害怕家长,更害怕老师。特别是遇到考试,更是产生恐惧害怕心理,成绩一落千丈。家长也追悔莫及,三天的惩罚代价太惨痛。

据一份问卷调查报道:“在家长培训班,我调查过150位家长,其中只有5人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占3.3%;只有4人读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占2.7%。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实在堪忧!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家庭教育是不成功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孩子的成长规律完全背道而驰!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孩子渴望好家长

高尔基说:“如果你成功了,但没有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功,那你只成功了一半。” 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方法。要尊重、理解孩子,不马虎、不敷衍,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小事,教育无大事,工作要细致具体,抓好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家庭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一个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何养成适应初中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已成为重中之重。因为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家长有责任——不懈地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引导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心态决定一切,理念支配行动!步入初中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生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家长莫忽视,适应的早晚、好坏影响很大。在此前的学期及暑假里,要让孩子提前了解些初中生活,如:科目增多了,作业多了,老师的教学会更放手些,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人长大了更要自觉学习等等。以求孩子做好思想准备,心中有数。在亲子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愉悦的心态迎接新教师的到来,以求知、收获的心态对待新课程。相比较于教师,我们家长只针对一个教育对象,更有优势用心观察孩子,及时地捕捉信息、抓住机会,适时地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全面而不是苛求的眼光看老师,以愉悦、求知的心态享受学习这一过程。

第二、引导孩子抓住课堂45分钟。

凡是有学习经历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共同的感觉:课堂45分钟效率不高,课下花10倍功夫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

1、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这不仅是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一种主要手段,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磨练心理素质,打造孩子积极参与、开朗的性格。

2、让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向老师请教。教导孩子学会集中精力,不做无用功,否则看起来很忙碌、很勤奋,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初中生要高度重视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积极思考的同时,力求思维的全面与深刻,提升思维能力。未曾吃透的问题要在独立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敢于并虚心向老师请教,老师是非常喜欢并欣赏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的。

第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

重视课堂听讲几乎人人皆知,重视家庭作业这一环节还需提上日程。我用心地观察了我的学生们,学业优秀和学业差劲学生的表现差距是多方面的,例如心态、课堂上及课后作业等环节,差异很大。在此我想具体的谈谈我对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观察与探究。

我个人认为,除了心态这个重要的前提外,对于一个严谨的求学者来说,第一重要行动关是课堂45分钟,第二重要行动关是家庭作业环节。初中学生对待家庭作业的情况无非有以下几种:

1、不完成作业,对作业持不在乎态度;(极少数)

2、自己做一点作业,抄袭他人作业;(一小部分)

3、能独立的完成作业;(大部分)

4、能独立、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极少数)

不难看出第3、4类同学的做法是好的,但我思量,好些同学学业成绩在一流二流层面的区别即在此。第4类金字塔顶端级的学生是通过写作业的形式记忆巩固知识,深入理解归纳,给知识以升华,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哪个空不会,他们会查找、记忆,直到掌握;哪道题不明白,不是敷衍,而是“不急不躁”地去探讨,直到“吃透”,这些学生已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写作业是在学习收获;第3类学生能够独立、比较认真地写完作业,这是值得肯定的,与严谨完美还差一截,当遇到疑难问题时会凭想当然或敷衍一下,只追求快速写完,是为老师的检查而完作业,欠缺了质量上的更高追求,欠缺了深入查阅资料、思考、理解、记忆的再学习过程,有收获但却是肤浅的,因此这类学生很难爬上学习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正因如此,学业优秀的学生能及时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而不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个人认为这一细节的潜在作用是巨大的,不可低估,万望家长重视并引导督促,持之以恒形成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学习成就好家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突飞猛进,家长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快会老化,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就难以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家长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可谓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1、广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家长要本着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态度,跟上时代的步伐,广泛涉猎、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如果家长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高,那么他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爱学习、爱劳动,诚实、守信。反之,从那些问题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父母的影子。

2、不断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家长只有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的放矢,从根本上引导孩子、教育孩子。遇到问题能有章可寻,有规律可依,从理论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3、营造读书氛围,与孩子共享读书的快乐。

要做读书型的家长,不只是家长自己读书,而是给孩子创设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读书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与孩子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产生共鸣,共享读书快乐。一个没有书籍、报刊的家庭等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建一个“家庭图书馆”,家长可耐心指导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中外名著以及励志类、百科全书类图书。书的选择必须有孩子的参与,要把征求孩子的意见与老师的推荐相结合。因为被别人强迫着去读,不会有太多的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才会产生阅读的积极性。

篇8: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中的一个转折,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孩子们不再像之前那么乖巧听话,活泼好动的天性初露锋芒,争强好胜、浪荡不羁的个性也渐显端倪。就接受新知识而言,也不仅局限于一、二年级的单纯性识记,阅读量需要加大,理解能力需要提升。再加上换了两个老师,换了两张新面孔,要接受新老师新的教育方法,诸多因素导致了孩子诸多的不适应。

上课班里乱哄哄的一团糟,写作业磨磨蹭蹭,课下大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个别同学对作业无动于衷,吵也不行,哄也不中。说真的,这么多年,班主任工作没少做。可是,对于这帮孩子的懒散,我一筹莫展,无所适从。

我一直坚持以情动人,我也相信,行动能改变人。在同事眼里,在家长心中,我都算得上是那种“经验型”的教师。我想,我仍要用自己的真情去触动每一位家长,去改变每一个学生。

一天下来,真的很累很累,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孩子,满脑子都是班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怎么让其动,怎么使其晓。无奈之下,唯有“成绩其次,习惯在前”。我应该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作为重点。与家长沟通,与孩子沟通,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为此,我专门建立了一个语文微信群,每天将孩子的在校动态用语言或图片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家长,将我自己工作之余的小叙事、小随笔发到微信群里与家长分享,坚持每晚分享一条教育絮语,传递教育的正能量。有好多时候,我依然能感受到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感动只是一时,真正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心,却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

我一向是个不善“甜言蜜语”的人,无论在家人面前,在同事面前,还是在学生面前。但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教育事业不是仅凭一腔热情,一贯严格所能胜任的。爱孩子,就要设身处地地去爱,就要掏心掏肺地去爱。

这群孩子呀!曾几何时,让我内心的无奈化为了一腔怒火,想急,想发泄,但最终还是告诉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寻求解决的办法。

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就要感化一个人。新学期开始,我就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课——我从哪里来,自己酝酿,自己写稿,告诉孩子们,是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感恩父母。长长的稿子读完,孩子们个个眼圈儿发红,都表示以后不再向父母要零花钱,要帮父母做家务。从孩子的角度而言,这也许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理解与报答了。

感化仍需继续。接下来,我让每个孩子把他们的出生日期报给我,我要在班里为每个孩子过一个别样的生日。虽然没有美丽的鲜花,没有大大的蛋糕,没有明晃晃的生日蜡烛,但我给孩子们的情是最真的,爱是最深的,孩子们的内心肯定会收获一份满满的幸福。孩子们不会再期望爸爸妈妈早已允诺的生日蛋糕,也不会奢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早已封好的沉甸甸的红包。为了把感动扩大,我专门向校长学习了制作美篇,美美的文字配上美美的生日照片分享到微信群里边,我一遍一遍地打开,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于自己的爱与执着。对于我之外的人,不管这种感动是瞬间的,还是暂时的,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制造感动,它最终会化为一种动力。

篇9: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中国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从呀呀学语时对“春眠不觉晓”的吟唱,到成人后对“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感悟,汉语言的艺术美不仅伴随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和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形式所不同的是,语言艺术的美是一种内容美而非形式美,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意蕴的美、一种意境的美。然而,在传统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却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一是过于强调道德训诫和应用性原则,总是希望幼儿能从文学作品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而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美。如欣赏完故事《三只蝴蝶》后,教师请幼儿为风雨中不愿分开的蝴蝶想办法,有个幼儿回答说:黄蝴蝶躲到黄花下,红蝴蝶躲到红花下,白蝴蝶躲到白花下,大家都淋不到雨了。这确实是个非常合理和实用的方法,但却违背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立意,三只蝴蝶的思想美、心灵美、行为美一点儿也没被幼儿感受到。

二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进行科学的理解。我们选材时都会不自觉地以是否科学作为重要标准,虽然也强调艺术性,但对这一标准的掌握是模糊的。

三是教师本身对语言的审美价值缺少认识,常常采取简单化的方法。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笔者听到一位教师这样解释“白茫茫”一词:“就是白白的一片”,并请幼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显然是用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和模仿取代了原本该有的想象和思维。“白白的一片”是生活用语,没有任何情感色彩,而“白茫茫”却有宁静、辽远的意境。虽然孩子懂不了这么多,但教师不能为此就弱化语言艺术本身的美感。

那么,怎样才能润物无声地开展语言艺术教育,使孩子们在自然的氛围中建立起对语言美的欣赏、领悟、表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拓宽语言教学的选材范围,实现多种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幼儿语言艺术教育的载体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也各具特色:儿童诗及儿歌情感洋溢,语言凝练,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能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满足幼儿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幼儿散文,用精美的语词、动态的描写,展现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十分优美。还有古诗、寓言、神话等,凡是幼儿能够理解的,都可以让幼儿接触、感受。

二、与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

1.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相结合。如组织小班幼儿欣赏儿歌《我要自己走》时,可以用活动的拉线教具,朗诵到哪个角色,就将谁的图像贴到背景上,孩子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念儿歌、做动作。

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经常利用音乐作背景。如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诗歌《梦》时,以《梦幻曲》为音乐背景,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当中,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一些情绪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

3.作品欣赏与游戏相结合,把孩子尽快带入作品情节当中。如故事《小兔乖乖》的欣赏,教师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兔妈妈,把小朋友当成兔宝宝,故事中的对话在教师和幼儿间开展,幼儿情绪投入、积极配合,使欣赏活动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作品欣赏与歌舞相结合。如组织中班幼儿欣赏散文《云》时,可请幼儿在音乐声中身披薄纱学云娃娃跳舞,边跳边听:“云儿云儿真美丽,我把云儿摘下来,云兒云儿真听话,变成了一只小小鸡。”当教师念完后,幼儿还可蹲下来,用粉笔画出不同形象的云朵。

三、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进行语言创作活动

语言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表现美,虽然因为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的局限性,在这一时期幼儿不可能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创作活动,但笔者认为,教师还是应最大限度地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进行语言创作活动。其中,仿编诗歌和故事就是一种较好的创作方式。如笔者在请幼儿欣赏诗歌《摇篮》后,就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幼儿从诗歌工整、对称的语言中受到启发,编出了诸如“大地是摇篮,摇着花宝宝”“池塘是摇篮,摇着鱼宝宝”等富于童趣又不失美感的诗歌来。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笔者认为,在语言艺术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要想在语言艺术教育上有所建树,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用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肢体、眼神甚至是心灵去打动幼儿、去牵引幼儿进入语言艺术的美妙世界当中。

篇10:与孩子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家长)

爱既是掠夺,又是奉献

刘墉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这使他的母亲受到极大打击。母亲的无心管教,让刘墉这个天性顽皮的孩子像一只出笼的小鸟。他带着“家伙”上课,跟同学用刀片打架,给女生写情书,学习成绩年年不及格。他13岁时,家中不幸失火,那场火灾把他家夷为平地。母子两人在废墟上建了一草房聊以栖身。然而,他的乐观精神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压倒。高中毕业时,他妈妈说,别考了,就是去考也考不好的。而刘墉却爆了个大冷门,考进了竞争十分激烈的台湾师范大学。在大学里,他是一个热血青年,还获得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他主演的“红鼻子”(又名“快乐的人”)舞台剧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

1973年,刘墉大学毕业后,应台北某电视公司的邀请,主持一个益智节目——《分秒必争》。为了使节目有变化,在每集节目一开始,他都说段开场白,内容丰富,由文学、哲学、艺术乃至身边点滴小事引起的触动,都化为几十字至两三百字的短文。电视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许多观众要求将这些短文出版,这便是后来的《萤窗小语》。刘墉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总希望超越自己,他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刘墉定居美国后,曾多次到祖国大陆参观考察。在一生的漂泊之中,他有了太多的爱,他爱台北、爱纽约,更爱北京。

刘墉和妻子毕薇薇是大学同学。毕薇薇原本理想中的爱人并不是刘墉这类型的。然而她最终被刘墉的才华所折服。回忆起往事,刘墉有些得意地说:“我当时特别能讲,和她第一次见面时,我居然会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也许一个人只要遇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时,就算他是哑巴,可能也会说话了吧。”

当时,刘墉大学毕业后要去当兵,作为家里独子,母亲年纪又很大,所以他就跟毕薇薇说:“我们结婚吧?这样,大学毕业后我去当兵,你就可以在家照顾我妈妈”。毕薇薇被刘墉的一片孝心所感动,然后回家偷偷地拿来自己的身份证和图章,和刘墉领了结婚证。8个月后,他们才正式举行了婚礼。当记者问及刘墉他们夫妻间相处的秘诀时,刘墉说:“我太太是我的圆心。我就像在外面的帆船,什么时候船漏了、帆破了,便回到她那儿去修补。她给我水喝,给我食物吃,让我永远离不开。”当然,刘墉经常在世界各地做演讲、访问,和妻子相聚的时间很少,妻子有时也会有怨言。毕薇薇常常会在电话里向刘墉打趣说:“我可以天天在电视上看到你,就是担心哪天我们见面时,你不认识我了。”

“爱既是掠夺,又是奉献。”这是刘墉对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我们两个人彼此当爸爸妈妈。每年我大概有7个月在纽约,只要在纽约,每一个晚上她都会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但是,当她躺我肩膀之前,我一定在她肩膀上躺一下,哪怕3分钟,让她当妈妈;然后换过来,我当爸爸。夜晚我就要把我的耳朵竖得直直的,听有什么动静。因为我睡得很‘轻’,所以夜晚我管这个家;白天她是家庭主妇,她跑进跑出。所以我们分工很明确,分别做父母,彼此做父母。”刘墉,这个有着60岁的年龄、 40岁的样貌、30岁的声线,偶尔还露出20岁的性情的特立独行的人,他对爱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人生是“不负我心,

不负我生”的一次旅行

与刘墉谈话,如同品茶,轻声细语却沁人心脾。顶着画家、作家、教育家、主持人等诸多头衔的刘墉却说,他不是作家,算不上艺术家,只想好好做一个生活家。刘墉从大二起就开始给太太买衣服,数十年如一日。所以,毕薇薇几乎很少有给自己买衣服的机会。毕薇薇以前非常瘦,刘墉就常买些面料厚一点的带碎花的衣服给她,有时在街上遇见陌生女人穿着碎花衣服,刘墉会忍不住走过去问人家从哪儿买的,害得人家以为他要“吃豆腐”。后来,他见太太比以前丰满了,就不给她买碎花布,改穿三宅一生了,因为刘墉觉得三宅一生的面料有弹性。刘墉对太太的衣着这么讲究,像个时尚先生,然而刘墉看上去一点也不时尚,他的领带总是一个款式,毛衣也是朋友送的,裤子更是20多年前买的,可以说,在他全身上下找不出时尚的点,但是他的脑子里却有着层出不穷的时尚灵感,并很乐于吸收一些现在流行的新观念。

刘墉写了很多励志书,有人问他有没有感到灵感枯竭的时候。刘墉说,那样的时候很少。当他感到写作即将枯燥下来时,他会去画画、会去种菜、会种牡丹花。有的时候他还会去特意读一些比较生涩的书,或者是读一些有关自然的、科学的、植物的作品。他认为这些跟写作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东西,它很可能帮助自己把眼光放远,然后可以重新回头来审视自己的作品。

率性的刘墉,喜欢做一件事就会去做,不喜欢他就决不会勉强自己,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在他看来,成功不是揚名立万,而是拥有负责、健康、有丰富的心灵,所以他写作也很率性。刘墉说:“我也不想达到什么高度,只愿‘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对于爱情、亲情和事业,刘墉始终达观地遵循自然之道,人生在他那里,不是成功的手段,而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的一次旅行。

由于少年时的家境败落,刘墉深知生活的疾苦。所以,成名后的刘墉热衷于慈善事业,他在内地捐赠了近40所希望小学。他将《我不是教你诈Ⅱ》版税50万元及绘画原作等捐赠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并举行为残障娃娃家庭社区服务专案募款活动。《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是刘墉在祖国大陆出版的第一套有声图书,由刘墉全家配合精心制作。儿子谱曲、女儿演奏、太太统筹、刘墉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家庭真实的温情与默契。刘墉说这是他们全家的生活方式,他说:“慈善不是高高在上的施予,而是血浓于水的本能。”

有一年,刘墉带女儿刘倚帆回大陆,帮一个贵州女孩做了眼角膜移植手术。有人问刘倚帆:“天下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多,你们帮得过来吗?”女儿学着刘墉的口吻说:“只因为我看见了!”女儿说,父亲常教育她,谁也不是救世主,但只要是目之所及的地方有困难,自己又有那个能力,就一定要把快乐、温暖和安慰送到那里。刘墉认为,让孩子懂得社会责任感,就会使他们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和“新新人类”说“心语”

刘墉不仅是知名画家、作家,同时也是一双优秀儿女的父亲、中国台北青少年咨询中心创办人。刘墉的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4本书,女儿刘倚帆才貌双全,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刘墉说,如今的教育太不一样了,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或“现在世界的小霸王”,而且面对的是人类史上最特殊的新时代,过去许多完全没错的教育方法,放到今天,都可能出问题。

刘轩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美国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表面上,刘墉是个“强势”父亲,实际上,他与儿女的沟通非常有趣。一次,刘墉感到刘轩弹钢琴时错了一个音符,儿子说没错,刘墉就在儿子头上拍了一下。事后刘墉一看,是自己弄错了,便给了刘轩5元钱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而刘轩又退回2元钱,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我们一样平凡。”这是刘墉经常和孩子说的话。他甚至会以5美元和儿子赌跑步,如果儿子赢了,刘墉立刻付现款,而如果儿子输了,刘墉也会毫不客气地追在后面:“5美元拿来。”

《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是刘轩所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叙述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趣事和所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虽是刘轩所著,但也凝聚着刘墉的大量心血与汗水。字里行间都显露出刘墉的笔迹与文风。刘墉父子还共同开博——抽象的男人,写实的女人,刘墉、刘轩父子在博客里对谈。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非常亲密融洽。在《杀手正传》中,刘墉就曾写到他们父子二人一起抓螳螂的经历,以及一家人一起观赏螳螂“洞房”最终螳螂吃掉“老公”的一系列经过。

在女儿的成长中,刘墉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女儿自我管理。凌晨两三点了,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地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女儿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刘墉对女儿说:“露肚脐是可爱,可这会不会着凉感冒呢?”不用多说,女儿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女兒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刘墉主张顺其自然做父母,他说,当你看见孩子一心三用时,请你先别骂。一个新的电子产品,到“新新人类”手里,几乎不用看说明,两三下就搞定了,“旧旧人类”却可能花上半天的时间还摸不清。请问,我们还能用老一代的想法,不准新一代一心两用、一心三用,甚至一心四用吗?

刘墉的书里很多都是温情脉脉、劝人向善向美的,但《我不是教你诈》里面写得辛辣。他说,我绝对不能只呈现给读者一个唯美的世界,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真实的社会。这样,当他自己遭受到这些挫折的时候,他会有更大的耐受力,或者碰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他可以加以防御。刘墉说,他的书都是以儿女为对象,说的都是他心底想说的话,没想到,这些絮絮叨叨的家庭随笔,一下走进了读者的心间,让有教育困惑的家庭获得了一些启发。刘墉在《在灵魂居住的地方》的序言中写道:“我突然发觉,自以为每天看花看草、看人生现象,竟然还不曾好好看过自己。而真正在我周遭,每天跟我形影不离、生死与共,既给我欢愉,又造成我痛苦的,既非家人,也非宠物花草,却是我自己的身体吗?它像是一栋房子,一个让我灵魂居住的地方……”

在《在灵魂居住的地方》这部凝聚了刘墉全家心血的精品中,刘墉用读者所熟知的清新隽永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个似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人的身体”的故事。“有个地方,很近,也很远;很小,也很大。很麻烦,又离不开……直到有一天,它容不得我们,我们也救不了它,只好依依不舍地向它道别。回头、再回头、挥手、再挥手,搬去我们下一世的新家——另一个灵魂居住的地方……”刘墉在书中以“心性”、“灵性”或情的角度来阐述一个人从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全过程和对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器官的“新的领会”。书中写道:“鼻,灵魂最后通过的地方,在妈妈肚子里,最先长出来的就是鼻子,胎儿要先有鼻子,‘灵魂’才会从鼻子那里钻进去,成为生命。”读罢全书,使人们更加热爱和珍视人人都只有一次的——生命。

上一篇:答辩状兼反诉状下一篇:关于申请报销生育费用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