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2024-05-30

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精选8篇)

篇1: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也对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有必要对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进行研究,以便能更好的确定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

作 者:李炜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刊 名:企业导报 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国内物流   国际物流   发展  

 

篇2: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国内外物流教学经验浅析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0-10 15:57:35

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巨大的物流人才缺口,使物流教育从2003年以来迅速升温,,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由于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很多理论经验都是来源于发达国家,因此对于国内外物流教育经验的研究探讨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物流教育现状

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一)、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现状

1、高校物流专业发展迅速,教学条件逐渐改善。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置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大学已有200多所。物流学科教学条件逐步改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培训与认证工作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2、高校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我国物流教育理论、体制等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由于近几年物流重要作用的凸显才吸引社会各界对它进行研究探索,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才得到重视。作为新兴的学科,物流教育普遍缺乏师资,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任课教师是从管理、经济等学科转过来,物流教育缺乏专长及特色,物流实践经验比较匮乏。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物流专业的发展方向,物流专业定位混乱。整体而言,虽然政府及行业大力支持,但是对物流教育依旧重视不足,我国的物流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学科设置比较混乱。(二)、国外物流教育现状而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广泛开展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经过几十年物流产业发展,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物流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美国是物流研究的发源地,也是物流教育强国之一,现已建立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物流专业体系。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西北大学等5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专业,且3种学位(学士、硕士、博士)设置齐全。2000年欧洲物流协会公布,在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另外33所院校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在亚洲,日本早稻田大学、流通经济大学、大阪产业大学、流通科学大学等许多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全球物流教育中颇有声誉。

二、国内外物流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使我国的物流教育的内容及课程体系大大丰富,使我国的物流教育比改革开放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更新,但与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国外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和学院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管理的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义安理工大学等分别设置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的理学硕士双学位课程、物流工程与管理的学位课程。韩国海事大学在航海产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生中分别都开设了物流工程课程。

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围绕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从综合的物流基础课程到细化出来的物流地理课程等等,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并且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市场导向为主,在专业设置初就会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等问题,且学校的专业设置结合学校本身特点各有侧重。以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课程为例:(因为商学院强调商业管理运作等,课程以供应链管理为主)

课程名称

专业课程

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

供应链物流

战略与应用

战略采购

供应链管理

其他交叉学科

运筹学

管理会计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学

国际沟通

(二)、我国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从开设了物流专业的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国外物流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似。国内外高等院校中物流学科的设置方式显示出物流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新型学科的特征。以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为例,课程设置基本如下:

学校名称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工程

课程名称

物流技术与装备

配送与运输规划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

供应链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

现代生产物流系统

国际金融与贸易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

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算法

物流管理学

物流运筹学

物流学概论

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

物流实务 现代物流学

物流信息系统

交通运输学

物流地理

工程经济学

物流英语

物流装备技术

第三方物流管理

物流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经济合同法

仓储与配送管理

物流优化技术

另外,我国高校还开设有专业基础课: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济法

管理经济学

国际金融和贸易

财务管理

运筹学

商务写作

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

计算机基础

数据库应用(三)、国内外课程设置差异和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在学科基础教育上侧重于对学生、意识形态、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另外国际沟通、商业通信之类的课程也是我国较少有的。在财会类的课程方面国内外一般都开设有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但是国外从管理的角度深入学习企业财会方面的知识,不同于我国多停留在对会计记帐规则的学习。比较国内外物流专业课程,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专业课开设较多的是功能类课程,较缺乏的是战略类课程、系统工程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而国外普遍重视战略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拔高学生的水平和层次,而此类课程是我国物流专业基础课比较欠缺的。功能类课程中,我国普遍开设的是运输、仓储等课程。开设相对较少的是采购、物料管理方面的课程,而这恰恰是国外物流专业普遍开设的。

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课程设置欠佳,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物流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系统的有机结合,理论传授与物流实务联系并不紧密。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相关门类的理论知识,所以物流专业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物流专业知识本身,而应拓宽专业的广度。我国物流教育要在对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成果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进行贯彻。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必然要做出调整。

三、国内外物流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差异

(一)、国外物流教育手段方法成熟,存在多样化发展。国外的物流发展成熟,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物流设施、实验室等已经健全,对于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物流教育环境。国外教育机构在物流教学所采取的方式除了常规的教师授课之外,还经常举办特邀讲座,邀请物流人士来学校给学生进行报告,并且定期组织研讨会,通常每周都有;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实际观摩物流过程,了解和操作物流设备和设施,真正的接触到物流过程。另外还设计各种团队合作项目,要求共同完成一个物流任务实现物流标,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去,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等。这些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平,是国外高校教学所普遍采用的,它们一般都是专业必修课,设有学分要求。目前我国国内这种教学形式还比较少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我国物流教育手段传统、单一

由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而国内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研究、体系方面很薄弱。

1、高校物流专业师资不足。

一些高校缺少培养物流人才的实验室或者实验室条件很差,没有广泛的物流实习基地。我国物流教育被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在已设置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的物资管理、物资经济、机械工程等专业转变而来,学科建设上没有摆脱传统物流的内容。而且大部分老师是由其他专业转型过来教授物流课程的,没有足够的物流教学经验,因此教学研究人才也数量奇缺。

2、物流教学手段单一,效果差,缺乏实践性。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更新慢,教学中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案例分析与讨论,缺乏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沿用着传统的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班级授课制使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传统的黑板书写讲法,很难得到预期效果。虽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将和教学相关的影像资料、图片、声音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辅助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建立更好的知识体系。但是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很少。因此像讲在授物流运输的相关设备、流通加工的相关设备等,不是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如果没有多媒体系统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资料,是无法向学生讲述清楚的。

四、物流职业培训的差异

现在我国奇缺的就是物流管理人才等,但是一个物流专家的培训要经过相当长的实际经验的磨练,而不是经过高等教育就能一蹴而就,而职业培训却可以为推进高级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国外物流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程度高,针对性强。

国外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物流职业教育,课程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课程。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培训体系,包括建立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考试合格获得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关物流工作。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日本物流系统协会也一直在开办“物流管理士”、“国际物流管理士”等资格培训班、研修班。英国在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制方面以ILT物流认证体系为标准。ILT认证是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的物流和运输认证,其标准及相应的培训课程已被世界上众多国家广泛采用。另外各高校也开展物流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物流教育机会给社会大众。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利弗尼亚大学的国际贸易与运输中心,北佛罗里达大学的物流管理学会等众多高校及机构,都普遍开展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的职业培训。

(二)、我国物流职业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1、高校物流职业培训

近年来,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设了各种层次的培训班,主要面向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连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在职人员。例如,北京清华大学与人事部国家培训网联合推出物流培训课程,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科学研究所开办物流网络远程教育、物流教师进修培训、物流高级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等。

2、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

目前我国的物流职业培训除教育机构组织的培养即学历教育以外主要是以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和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为主。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就制定了物流师的新型职业岗位培训和认证标准,编写了培训教材,在全国推行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并且还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等。另外我国从美国、英国等也引进物流师与采购师证书教育。

3、各社会组织、团体组织的物流职业培训

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如尚德机构、智联经纬等纷纷推出物流师培训等项目,提过学习机会,通过统一考试后获得地方或全国的物流师等资格认证,。但是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认证大多是对现行在岗的非现代物流人员通过培训实现其转岗,而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物流人才,重点在满足短期内企业的去求。而企业组织的短期培训在规模和资源上只能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个补充,实现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篇3:国内汽车物流的发展策略

汽车物流是指以最小的费用,按用户的需求,将汽车零部件、备件、整车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汽车物流主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四大部分,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见表1)。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汽车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汽车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汽车生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获得更大的利益,除了用最低的成本把零部件、原材料等及时、准确、安全的运送到生产车间,还必须把生产出来的整车快速的运送到需求点,如果配送周期太长就有可能影响生产,错过最佳销售机会,也就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效益。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来支持。

本文在探讨国内汽车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汽车物流标准、汽车企业、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和人才发展四个方面,研究了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物流朝着高效率、高质量、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 国内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汽车企业的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的汽车物流主要是由汽车企业开展的,也就是供产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汽车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供应物流,汽车产品的生产物流和汽车销售的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都是由汽车企业来完成的。汽车企业既是汽车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汽车物流活动的组织者和操作者。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完全控制着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能够最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并能对整个汽车物流流程进行更好的协调和控制。但是,随着物流和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就要求汽车企业要有更大的物流能力,同时不断增加对物流的投入。这些变化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负担,也就降低了汽车产品的总体物流效益。

随着国内汽车物流的不断发展,也有不少汽车企业把部分汽车物流委托给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如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轿车物流服务委托给了上海安吉天地物流公司;北京福田的系列产品的物流服务委托给了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一汽和一汽大众也将部分配件的储存和运输交给了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

1.2 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第三方汽车物流是指由另一物流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汽车制造企业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如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订单处理、产品回收、搬运装卸、物流信息系统等服务,如图2所示。为了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减少投资,把资金集中配置在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上,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逐渐把零部件的储存配送等功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因此第三方汽车物流模式将成为未来主导的汽车物流模式,即汽车制造企业将一部分或主要的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来完成。

虽然目前国内有不少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但它们主要擅长于整车物流这个简单的领域,其服务多局限于简单的仓储和运输等传统业务。而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服务的企业却很少。事实上,只有很少的汽车物流公司有能力提供零部件的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汽车物流服务。这些企业主要有: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等。

总体而言,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还是存在着“多、小、少、弱、散、慢”等现状。“多”是指功能单一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多;“小”是指企业大多孤军作战经营规模小,综合化程度较低,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很少;“少”是指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运作经验少、高素质人才少;“弱”是指管理能力弱、信息能力弱、融资能力弱、竞争能力弱;“散”是指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慢”是指响应速度慢,传统储运是静态运作,不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这些问题造成了汽车物流企业难以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增值性服务等更高的物流服务。总的来看,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总体实力还比较弱,还处于起步和转型阶段。

2 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汽车厂商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物流企业自身内部对现代物流运作的渴望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采取一系列相应策略,来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化、网络化及服务功能,并扩大物流运作服务的范围、综合实力。

2.1 加快汽车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

2004年实施的《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和2007年实施的《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乘用车水路运输服务规范》、《乘用车仓储服务规范》和《乘用车质损判定及处理规范》五项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汽车物流企业在物流各环节中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将促进商品车汽车的顺畅流通和汽车供应链各链条间的有机衔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然而,在这五项行业标准中,还有以下问题:(1)缺乏通用性、基础性标准,如对于汽车物流领域中的基础性术语标准规定不统一,造成标准制定过程中统一性较差;(2)在考虑企业对标准需求的同时,没有对标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造成制定的系列标准出现内容重复、交叉,系列标准的统一性、协调性较差;(3)制定的标准不完整、不全面,没有把汽车整条供应链下的所有物流环节包含进来,不利于汽车物流标准工作的整体发展;(4)对于汽车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标准,如汽车物流统计、人员管理、企业资质评定等没有统一的规定,等等。要全面建立我国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还有一系列工作需要开展。

2.2 汽车企业逐渐实行物流外包

在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汽车企业应该倾向于把零部件生产功能和物流配送功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把物流管理的部分功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汽车企业就能降低用于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过程所必需的投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促进汽车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汽车生产商要转变观念、打破现有自产自销运作模式,并认识到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能给其提供超值物流服务。

2.3 大力发展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要不断的整合资源,克服发展中的障碍,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汽车物流企业为了满足汽车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也需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这就要求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物流和配送系统,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整个物流与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并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快速响应速度,满足客户的物流与配送需要的目的。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也要不断地开展与国外汽车物流企业的合作,使中外汽车物流企业的优势达到互补,为中外汽车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一条合作之路,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汽车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有效地满足中外客户的汽车物流服务需求。

2.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汽车物流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以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为基础。为了解决目前汽车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可以开展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汽车物流管理人才。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汽车物流人才,特别是高、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早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和管理才能的骨干队伍,以适应汽车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开拓我国汽车物流的新局面。

3 结论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物流业有着灿烂的发展情景。如何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已成为我国汽车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发展汽车物流的重要性;然后,从汽车企业和物流企业两个特殊的领域分析了国内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汽车物流的策略,即:加快汽车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汽车企业逐渐实行物流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彩霞.第三方汽车物流供应链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16):70-71.

[2]王昌文.汽车物流业需要克服的“五大软肋”[J].中国汽车工业研究,2007(6):35-36.

[3]刘勇.浅析我国汽车物流的运行模式[J].物流工程,2007(7):57-58.

[4]雷兆虹,刘子建.浅谈国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J].中国水运,2007(1):192-193.

[5]蔡兰荣.我国汽车物流运行模式的优化[J].物流管理,2007(1):9-10.

篇4:浅析国内电商物流业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发展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以其信息更新快、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便宜无门槛、购物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购物,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商家的信赖。同时,伴随着网上购物支付安全、信息保密、配送效率问题的改善,网上购物已经形成人人参与的景象。我国网上购物的成交额在2012年已快速发展到11840.5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高达5%,而2013年11月11日单天淘宝网站成交额突破350亿。由此数据表明: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

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物流业务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一系列如“网购配送混乱、延迟配送”“快件爆仓、物流快递费用高昂”等物流服务质量问题。近年间,电商企业的几次“价格大战”和淘宝“双11”“年底促销”等折扣活动引发快递瘫痪等事件,使得电子商务企业意识到良莠不齐的快递物流企业已无法支撑目前火热的网购浪潮。

二、国内电商物流的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突飞猛进,以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势头迅速发展,物流行业的需求得到了凸显。而现如今还处于摸索阶段的物流服务水平,面对如此扩张的需求,显得反应不及时。一些电商大户已经感觉第三方的物流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网站的销售,许多前仆后继的加入到了物流产业中来,天猫商城、京东商城、易迅网都开始创建并且使用自营物流,大规模的投资和缺乏经验也带来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凡客诚品快速的增加仓库

在近几年,凡客诚品以质量价格的优势奠定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品牌在短时间内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凡客管理层决定从之前的全国5个库房扩展到30个库房,以便更加快速的给客户配送商品,从而更大份额的占据市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面对如此多的商品,以及全国各地不同商品消费的总量,如何把商品分配给需要的库房成为了十分难以决定的问题,需要一个数学团队每天计算。实际上,这些商品的分配对于几十个库房分配的时候,是不能够做到均衡的,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用户订单拆单,在增加成本的同时,最终还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损失加剧。

最终,在面对如此高额的亏损之后,不得不砍掉一半的库房,随之,配送的速度也降低,客户体验也从之前享受过极速的满意下降到意见多多。

(二)京东、易迅齐齐推出一日四送配送服务

电商大战在尝到几次价格战的重创之后,将战场蔓延到物流战,京东宣布推出的比之前的“211限时达”快出两倍的“极速达”项目,计划3小时内将货品送达。不过该服务并非免费使用,预计需要支付49元的额外配送费用,且此项服务仅仅针对有紧急需求的用户。

而易迅在得知京东的“一日四送”服务后,立即表示,电商的物流不仅要快速,更关键的还在于稳定和准时,以及在保障效率下的低成本。目前,易迅的一日三送服务覆盖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重大城市,今年将建设成都、济南、福州等10余个仓储配送基地,在仓库基地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重要城市实现满足正常购物金额的条件下无需支付额外费用的一日三送或一日两送的配送服务。易迅还表示,未来将会继续推出两小时送达,甚至限时送的物流服务。

这种挑战配送速度极限的争斗是好事吗?如今电商又要快又要低价且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水平不太放心,自营物流又是否能够支持?一味靠砸钱来提升配送效率真的是明智之举吗?不得而知。

三、对电商物流提出物流管理建议

(一)集中精力管理库存

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还应该集中在商务上,而涉及到物流速度的主要部分是整理好内部商品的库存。存货补货是第一步,不能快速的将产品打包,更谈不上提高配送效率。以下提出建议存货補货方式的货位的步骤:

1.收货时,可将采购订单看作一个货位,运货车看作另一个货位,收货员将货品逐个从采购订单的货位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去。这样的操作精度高,而且效率也相当的高。

2.上架操作按批次进行,每一个运货车作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中包含了多次的上架操作。每一次的上架操作只涉及一个编码,在操作时,需要输入系统的信息为:上架编码,目标货位,上架数量。

3.在系统下,每一个存储货位中,分别有几个编码,每个编码有多少数量,这些信息都是在货位系统存储的。并且,由于每一次库存实物操作都与在系统中相对应,所以实物与系统需要同步更新。

4.检货时,根据所有已占用库存货位的位置,自动规划出检货路径。

5.出货时,订单中包含的货品,从检货容器中转移到包裹,包裹号一样可以追踪。

如此操作,可在短时间内将货品、货位、数量的绑定关系做到了极致,精准的完成打包任务,掌控好库存水平,且完全可以支持到更大的规模。

(二)大力推广快递“ATM机”

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物流的大问题,由于配送人员只能白天送货,而不能及时取货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乱送、错送、错拿、商品无人接受而返回等问题已经成为让电商头疼的最大问题,也深深的影响了客户体验。

针对此问题,可以大力推广外形上如同超市的“寄存柜”的24小时自助式快递寄取终端,其工作原理其实是时下流行的物联网技术。快递员只需录入收件人的手机号码、扫描快件条码后,在屏幕“大件”、“中件”、“小件”三个选项中确定后,就可以存入尺寸不同的柜中。柜子的门一关,系统便会发短信通知收件人有包裹、到哪里取件以及取件的密码。自助取件时,收件人仅需输入密码等信息即可。经测算,如此一来末端快递派送效率可提高6倍以上。这种以机器代替人力的最后一站配送,如果能够大力推行,将大大的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满意度,从而更好的发展经济。

(三)包裹盒上植入广告

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物流业也迅猛发展,漫天飞舞的包裹每天的在路上来来回回。但是目前,所有的包装盒还是一次性的棕色纸盒,在人们拆开包裹之后,没有用的包装就被看作为垃圾。所以,可以建议一些大型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商企业,可在他们的包装盒上印刷上广告。一方面,这种方式是可以真的大范围的起到广告效应,至少人们在拆开包裹之前还是会关注到广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广告支付的费用,来冲抵一部分的客户快递费用。在降低客户的快递费用的同时,将会得来更多的电子商务成交量。

四、 总结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行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此时,更加需要冷静的看待物流行业的蓬勃。过去是在做宽,增加客户接触点,在将来更是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用户体验,是做窄做深,让物流行业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网购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33-234.

篇5:浅析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发展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国内物流园区迎来政策规范化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我国首个物流园区行业规划—《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该规划有望在金融、用地、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方面提供配套政策。业内人士认为,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降低物流园区经营成本,对规范和促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具有重大指导和推动作用。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指出,在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流通领域的改革,以降低企业在流通过程中过高的税费成本。与此同时,物流园区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载体,起到行业积聚、效率提升的作用,我国出台物流园区行业规划必然能促进其规范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达18%,这远远高出其他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负担,这不但助推了物价水平,也不利于我国流通企业的运营。我国已经出台了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以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作为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业态,物流园区能有效的整合资源、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效率,进而达到提升物流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出台物流园区行业的规划,正是希望通过各项配套措施的支出,降低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成本,进而促进物流园区的高速、规范化发展,为我国的经济释放活力。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我国物流业仍处于初步的发展水平,企业物流外包的力度仍不够,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更别说更高形态的第四方、第五方物流。随着我国对物流业重视程度的加大,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与落实,我国有望出台更多的规范、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篇6: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5.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篇7: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邓云才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燃料和辅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材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成本很大的比重。钢铁企业的物流量大,如果全国年产钢3.0亿吨,那么,输入和输出各种原、燃料、辅料、成品钢材和固体废弃物等的物流量是13.5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4.5吨),企业内部物流量是33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11吨),人们曾将其称之为“钢铁大游行”。这里的物流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一.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1.在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的只是少数几家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

2.钢铁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输手段较单一,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企业内部运输方式较少,铁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大;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

3.钢铁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

企业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4.钢铁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钢铁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6.钢铁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7.传统钢铁企业多数是按计划进行生产等活动,不重视订单管理的作用,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即加大了库存量而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据资料显示,在英国,各种物流开支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在美国,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最高可达32%;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多在50%以上。现代企业的生产要求从按订单生产出发,选用准时化生产或生产资源计划或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实施准时化采购和配送,将采购、生产、销售三者协调起来,达成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横向的双赢物流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钢铁企业物流只有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受

到现代物流的魅力。总体而言,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钢铁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分享增值服务的利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车间(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钢铁企业要与社会资源整合。经济全球化把物流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这样,现代企业的物流就能延伸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在内的各个关联主体。企业产成品中,除了涉及核心技术的产品是自己生产的之外,其他大多数原、燃料和辅料、中间产品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企业这种少库存或零库存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经过整合的虚拟物流资源减少了企业自身的基建成本,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物流费用。

3.钢铁企业要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企业的资源、生产、销售分布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企业实现其物流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物流信息系统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使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获取并处理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提高对消费企业需求的反应速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MRP、WMS(仓库管理系统)、BCP(条码印制系统)和RF(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了流转、结算、库存等成本。

4.钢铁企业物流外包与部分功能的社会化。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存得一席之地。而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因此,企业将资源集中到主营的核心业务,将辅助性的物流功能部分或全部外包不失为一种战略性的选择。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是由仓储、运输等多个功能要素整合而成的。企业经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之后,不仅可以满足本企业物流的需要,还可以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从事社会化分拨物流,获取更丰厚的“第三利润源”。

5.钢铁企业要跨行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大型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跨行业结盟,打造最优供应链”,宝钢集团和东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宝钢为东风集团提供汽车板剪切加工配送,以逐步实现东风汽车板采购的零库存。还与中船集团缔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由宝钢集团上海浦钢公司向中船集团提供船用钢板20万吨,约占中船船板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内陆钢铁企业纷纷与各大接卸铁矿石的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6.钢铁企业要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半成品生产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反映,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钢铁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钢铁企业内部属于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

——采购:采购方式,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等;

——仓储设施:仓库和堆场数量与地点的决策,仓库和堆场的类型与设备的选择;

——库存管理:库存数量的决策,库存物品保管;

——物料处理:散状物料的卸车、分堆、混匀处理,废钢铁料的拣选、打包、切割处理,产成品包装材料选择与包装设计等;

——运输:运输方式的决策,运输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等,包

括采购运输、销售运输和企业内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运输;

——信息管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供应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原、燃料和辅料供应计划。这

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只是分属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现在需要对这些业务重组,统一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管理。在物流重组中,要求企业对从原、燃料和辅料进厂、中间过程存储、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为此,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行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并对供应链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

篇8:浅谈国内低碳化物流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存在的问题

绿色低碳化物流是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才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新概念。在中国, 虽然绿色低碳化物流已开始引起业界注意, 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但同国外一些在低碳技术方面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国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主观认识、政策支持、实施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 是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化物流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上差距较大

虽然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 但是,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于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经营和消费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 绿色低碳化物流的理念更是几乎没有。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绿色低碳化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消费密不可分, 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应也应引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足够的重视。因此, 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必须把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认识, 并将之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政策引导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绿色低碳化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它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实施并不仅是生产企业本身的事情, 需要政府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 作为新生事物, 更需要加强宏观方面的引导和政策上的。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政策引导方面, 能够及时地制订相关政策和提供支持, 比如较早地制定了抑制环境污染, 大力开发各种支持清洁燃料、调控交通流量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在循环物流和废弃物流方面也较为重视, 提倡对包装等废弃物品的再次利用。

3、在实践性及技术实现上仍存在差距

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过程中, 现阶段很多部门和企业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而在实践环节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 绿色物流的最终得以实现, 需要大量先进技术的支持。由于起步较晚, 我国无论是在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方面, 还是在现代物流理念的实践运用方面, 仍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物流战略规划与优化方面, 仍缺乏先进理论和理念的支持;物流装备和设备、物流设施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也较低;在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上也仍有待提高。而且, 大多数物流企业水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有效应用, 信息化程度较低, 也制约了物流效益提升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道路仍然漫长, 随着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 我国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使得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日益紧迫。绿色低碳化物流将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的重要依托。因此, 转变思想观念, 逐步发展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理论体系, 调整和建立适应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组织架构, 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将从整体上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决策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管理机构的一体化, 是实现运输与物流一体化的组织保证。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的运输门的设置上可清楚地看到, 在运输与物流领域的政府决策机构一体化程度都很高, 而这会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美国提出“一元化运输部”的战略, 运输部是由办公厅、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监察局, 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联邦航空管理局、联邦公路管理局等11个职能部门构成, 尤其强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英国运输部是在原运输部和环保局基础上合并而成的, 强调运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全称为环境、运输及区域发展部。

2、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

物流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 它的覆盖范围涉及许多行业, 尤其需要加强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结合振兴物流产业规划的出台, 相应的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 在政府层面上加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支持。

物流战略规划作为在某个时期内实施物流战略的纲领, 在制订过程中应在具体目标、具体步骤和措施等方面, 体现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均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在行动上、理念上、资金和具体措施方面都体现了对物流效益的重视, 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

3、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和结构

绿色低碳化物流本身就是综合性交叉领域, 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 及时调整产业政策, 并制定新的运输与物流政策, 支持、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国外发达国家又一成功的经验。如英国的运输新政、澳大利亚的物流业行动议程和综合物流网络、日本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等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 以及对交通政策的调整与转变等都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4、更新观念, 实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绿色物流的发展和物流效益的提升, 与人们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关注和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引导社会对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重视, 只有认识提高了, 观念转变了, 才具备实现绿色物流健康发展的主观条件。才能逐步建立起与绿色低碳化物流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动作模式。

在国外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以演变的过程中经验也表明, 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国外在物流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从分散管理到综合治理, 从功能分离到一体化管理的转变。在经营和动作模式上也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整体营销和一体化营销转变。政府管理也从之前的单纯的交通运输管理到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 实现了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5、注意解决运输与物流发展的社会问题

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安全、环保、资源的低利用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运输与物流政策和措施解决此类问题。如美国、英国等国家提出的“可持续运输”、“建设安全、高效、清洁和公正的运输系统”等理念和战略措施, 对发展中国家运输与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也应当注意解决运输与物流发展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使绿色低碳化物流更快更好的发展。

6、推进和解决物流发展的社会化

在推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 在扩大物流企业规模, 实现物流集约经营的实践中, 应把握好量化标准, 正确引导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也获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 企业自备车辆在公路运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自备车辆有利于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企业可以自主控制服务提供的时间、路线, 司机也可以兼销售人员, 有利于企业品牌宣传、特殊的货物运输需要等方面;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成本。缺点是存在较高的成本和责任划分问题, 如运输成本高与空车回程、缺乏车队管理才能、更多的管理费用和负担、事故责任、途中故障等。

因此, 在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 在扩大物流社会化与物流企业规模化过程中, 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注重发挥物流社会化的功能和效益。

7、我国的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应抓住时机, 大胆举措

目前, 在我国,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物流管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各地政府, 相关部门和行业都先后制订了物流业发展促进, 部分企业进行了物流改革和试点工作, 一些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应用, 使得推进绿色低碳化物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当前, 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了较快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行业、公司也建立起大量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一些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的物流企业, 已具备提供以配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物流服务的能力。这一切都说明, 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推进现代物流管理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应该抓住时机, 大胆举措, 争取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新一轮发展中获得优势。

我国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目前, 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取得了共识, 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推动和引导我国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化化发展, 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避免出现物流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粗放式发展等现象, 以及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应学习和借鉴外国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和做法, 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国家物流业发展战略, 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出台相应的物流产业政策, 以此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盛善 丁烨.孟俊编《物流经营管理实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李菼.应可福主编《物流--物流管理与实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上一篇:镇总工会工作计划下一篇:全国卷2010年12月19日英语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