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2024-06-04

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共8篇)

篇1: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语文七年级知识点

《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ɡzhǒnɡ)相宜(yí)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jìhǎn)人声鼎沸(dǐnɡ)斑蝥(máo)窍(qiào)覆盖(fù)收敛(liǎn)脑髓(nǎosuǐ)秕谷(bǐɡǔ)鉴赏(jiànshǎnɡ)肿胀(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花圃(pǔ)耻笑(chǐ)玉簪花(zān)衣襟(jīn)掸子(dǎnzǐ)徘徊(páihuái)栅栏(zhàlán)蒲公英(pú)丑陋(lòu)讪笑(shàn)嫉妒(jídù)啄(zhuó)吐绶鸡(shòu)篱笆(líbā)沼泽(zhǎozé)沮丧(jǔsànɡ)嘎(ɡā)泥泞(nìnɡ)骇人(hài)简陋(lòu)铰链(jiǎoliàn)冰雹(báo)木屐(jī)飕(sōu)佣人(yònɡ)灌木(ɡuàn)恭敬(ɡōnɡjìnɡ)火钳(qián)弥漫(mímàn)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yánmián)荒草萋萋(huānɡqī)涉足(shè)伫立(zhù)足迹(jì)路径(jìnɡ)忧郁(yōuyù)方仲永(zhònɡ)皆(jiē)邑(yì)扳(pān)环谒(yè)泯(mǐn)

第二单元:

颠(diān)澎湃(pénɡpài)屏障(pínɡzhànɡ)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ò)郝(hǎo)叟(sǒu)哽(ɡěnɡ)懊悔(àohuǐ)祈祷(qídǎo)捂(wǔ)惩罚(chénɡ)逼狭(bīxiá)崎岖(qíqū)阻抑(zǔyì)亦复如是(yìfùrúshì)浊流(zhuó)雄健(xiónɡjiàn)险峻(jùn)炽痛(chìtònɡ)嗥鸣(háomínɡ)斑斓(bānlán)谰语(lán)怪诞(dàn)亘古(ɡèn)默契(mòqì)田垄(lǒnɡ)蚱蜢(zhàměnɡ)污.(huì)泛滥(làn)呻吟(shēnyín)镐头(ɡǎo)碾(niǎn)辘(lù)杼(zhù)鞍鞯(ānjiān)辔头(pèi)啾(jiū)朔(shuò)柝(tuò)鬓(bìn)戎(rónɡ)

第三单元:

宰割(zǎiɡē)筹划(chóu)彷徨(pánɡhuánɡ)仰慕(yǎnɡmù)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ɡu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ɡōnɡcuìyǐ)至死不懈(xiè)元勋(xūn)孕育(yùn)黯然神伤(àn)曛(xūn)铤(tǐng)衰微(shuāiwēi)赫然(hè)迭起(dié)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xuè)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ɡ)一反既往(fǎnjì)慷慨淋漓(kānɡkǎilínlí)气冲斗牛(dǒu)卓越(zhuó)浠水(xī)弥高(mí)炯炯(jiǒnɡ)窥视(kuī)无暇(xiá)衙门(yá)重荷(hè)深邃(suì)踌躇(chóuchú)磐石(pán)喧嚣(xuānxiāo)沉郁(yù)应声而至(yìnɡshēnɡ)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ɡ)魅力(mèi)琐事(suǒ)滑稽(jī)荒谬(miù)头颅(lú)轮廓(kuò)钦佩(qīn)白皙(xī)脚踝(huái)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liè)孰(shú)刮目相待(ɡuā)

初一语文复习方法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篇2: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

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

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紫藤萝瀑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迸bèng溅忍俊不禁jīn

盘虬qiú卧龙伶仃língdīng绽zhàn放

穗suì伫zhù立仙露琼浆qióng沉浸jìn

2.解词。

(1)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文学常识

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时代)女作家宗璞。

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童趣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

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

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常见的表现手法区分

联想与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有关水花的诗句

1、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郑板桥《泜水》

2、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3、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李白《鞠歌行》

4、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李白《郢门秋怀》

5、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姚合《庄居野行》

6、淋浪淡墨水云乡。——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篇3: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我认为,单凭感觉不能回答语文考卷上的问题,语文考卷上的所有考题都与语文知识有关。只有在课堂上作语文知识的教学渗透才可以解决问题。

一、在课堂上作语文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2011版的“课程标准”重新将“语文”明确为“语言文字运用”, 这是对语文实践性特质的强化。章熊先生认为,当下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也应该是“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这就是说,语文是生活、学习的工具。语文课本身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者相辅相成。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相对应的概念,工具性是语文的功能的一种反映。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的反映。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不是纯粹的感性课程,它也是有理性和科学性的。王宁认为,相对于语感来说,“语理是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语言规律是一种经过总结归纳出的语言运用法则。它是一种知识,这种知识是有语言做基础的。语言事实是人的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复写,也就是语感的提升。没有语理的介入,言语行为可以是杂乱、冗余或贫乏、低俗的,不能形成高级语感。语理是一种间接经验。知识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因而语文教学要语感和语理并重。语感和语理相互依托,语文教学不可以没有语理。”

而要让语文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首要的就是必须弄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掌握了这些内容,这个工具使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建筑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呈现知识与能力的逐渐整合的趋势。美国中学语文界认为,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仅强调培养语文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长远需要,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否则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七年级学生身上语文知识的缺失

从近年的七年级学生来看,对于语文知识,他们掌握得很差。 对于初中语文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语文知识,例如比较简单的表达方式,也是似是而非。

学生缺乏必要的经典好书阅读,部分学生喜欢读网络小说,内容和文笔天马行空,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水平和思想深度。我曾经在任教的班上做过一个关于学生家庭订阅杂志报刊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班上共41位同学,有经常阅读《羊城晚报》或者《广州日报》等这类报纸的有4位同学;家里有订阅《羊城晚报》或者《广州日报》这类报纸的只有2位同学。 有阅读过中国四大经典小说(原版)之一的,一个也没有。由此可见,我们想借助别人的、高级的、典范的、雅致的言语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梦想大多是泡沫。单凭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提高自身语感的机会很少。如果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还不注意在课堂上教授同学们语文知识,以培养他们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他们只能是如方仲永一样,有天资也“泯然众人矣”,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三、语文知识在课堂中如何落实随堂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有此明确说明,再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在课堂上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关注两类知识:

一类是以讲解为主要形式的陈述、告诉、介绍和说明,例如文学常识、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议论文的结构等。讲述的过程中只要让学生知道有关知识,让学生记住要点,找出这些要素,从而读懂文章就可以了。

另一类是关于语言的运用类的知识,例如词汇知识、修辞学知识、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等的相关语文知识。学生要一点一滴地学习, 同时,又必须初步完整地做系统的学习,学生才会在心里有个明确的概念。等到九年级,再做一些专题的复习,学生才能牢牢地掌握这些语文知识。

(一)仔细推敲,展开想象,赏析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很精细,词汇和语意复杂多变。同一个词结合不同的语境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比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本来是指“用尖的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转动,造成窟窿。”【《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在这里,“钻”是使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小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突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嫩嫩的”“绿绿的”本来是指向草的,可是它却在最后出现,特别强调了草的质感和颜色。赏析词语,在古诗词鉴赏的题型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例如《山中杂诗》的“竹中窥落日”一句,其中的“窥”能不能改为“望”?答案当然是不行的。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就很容易答出来:“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的幽深茂密、 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意境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镜不合。学习赏析这些词语,学生并不仅是止于会读会写这个词,而是深入地理解了词意,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运用逻辑,辨析病句、修改病句

七年级的病句题其实跟六年级的病句的基本类型是差不多的, 只是难度大一点点而已。但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逻辑能力低,总是不能辨析病句。例如“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这个句子,大部分学生对于“下降”“增长” 要搭配什么宾语搞不懂。又例如“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一句,因为学生缺乏语感培养,所以不懂修改。难怪有人说:“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语法知识外, 还需要人们普遍认同的逻辑学、修辞学、文章学知识。除此以外, 尚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阅读学、写作学、语用学等也应该纳入语文知识的范畴。”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要根据练习做讲解,还要要求学生课外一定要多读书多读报,多看新闻。这样才能增强逻辑能力,培养好语感。

(三)古文翻译,讲究语法,忌生搬硬套

古文翻译,本应保留原意,尽量直译。但是有时遇到特殊情况, 直译并不通。例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很多学生就直接翻译成“将军身经百战后死去,壮士多年后胜利归来。”因为不了解“互文”这种修辞,所以学生弄不懂诗句的真正意思。又例如《伤仲永》中的“即书诗四句”,懂语法、语感好的学生就知道这是个倒装句,翻译的时候要顺应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 翻译为:“立刻写了四句诗。”在做古文翻译的时候,涉及很多的语法知识。例如,最简单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这些句子成分的知识,在翻译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中最容易用到。如果在讲课时能够注意帮助学生归纳,不知不觉地积累,七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不少的语法知识了。何乐而不为?

(四)掌握手法,落实考点,阅读悦读

《语文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可见,文学欣赏能力是初中阶段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阅读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是比较多的,具体如语言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 反问等;还有常见的写作手法:悬念、照应、欲扬先抑、动静结合、 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铺垫等等。如果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答起题来就没有章法。例如在学习《伤仲永》 时,要注意跟学生强调写作手法。作者在写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时,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先写方仲永有天赋,后写到他与常人无异, 突出了他不接受后天教育的后果。这两段都是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来写的。第三段却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借事说理。这样从全文来看, 作者又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借助课文,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前后情况的迥乎不同和各段表达方式的不同,清晰了解作者同时运用了两种不同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这样的讲述,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这样的学习,学生觉得学有所获,阅读也就变“悦读” 了。

篇4: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七)

A.袭人B.雪雁C.鸳鸯D.紫鹃

2.相声中的“包袱”是指( )

A.道具B.服装C.笑料D.配角

3.“敲门砖”一词源于( )

A.考试B.拜师C.做官

4.名菜“东坡肉”,当年是( )

A.百姓烹制送给苏东坡的肉

B.苏东坡烹制的肉

C.一个叫东坡的厨师做的肉

5.“学富五车”最早指谁读书很多( )

A.惠施B.庄子C.孔子D.墨子

6.“幽默”这个音译词是谁从英语翻译过来的( )

A.鲁迅B.林语堂C.梁实秋D.钱钟书

7.“新郎”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朝“新郎”是指( )

A.刚入赘的女婿 B.考试登科第的学子

C.战场上立大功的士兵

8.“景泰蓝”得名于( )

A.地名B.人名C.年号

9.下雪的日子为什么安静( )

A.雪能吸收声音

B.雪能阻碍声音的传播

C.是听觉的错觉

D.雪能反射声音使之相互抵消

10.将下列成语和与其有关的人物连线:

司空见惯 韩信

一字千金 平原君

三令五申 刘禹锡

一饭千金 吕不韦

篇5: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7、怎样才能做到自尊? 答:①维护人格最重要; ②自尊要达观(宽容大度); ③善于尊重他人。

9、怎样与外国人交往?

答:平等相待,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自觉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 采。

⑦投身于社会实践。5 自强含义?

答:是一种积极向上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6、自强的表现?

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 追求等等

7、自强的作用?

答:①是一个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②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8、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

9、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10、怎样培养自强的品质?

答:①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之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4、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答:①放弃者,结果一事无成; ②半途而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③意志坚强者即挑战者,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挫折既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对意志坚持者来说)。

5、挫折是一件好事,即具有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6、智慧是我们战胜挫折后赢得最宝贵的礼物。

7、战胜挫折的方法? 答: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对症下药; 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自我疏导,方法有很多种,如:合理宣泄、移情,目标开华。

③走出失败的阴影; 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⑤成就一番事业。

3、怎样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或磨砺自己的意志? 答:①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③应善于管理自己;

④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答:①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②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③保护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

6、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 反法律。

7、违法行为含义?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是犯 罪行为。

8、刑法的含义?

答: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作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9、犯罪的含义?

答: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

①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0、刑罚的含义?

答: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1、刑罚的种类?

答: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只能单独适用。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可单独适用,也可以两种并用。

12、怎样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答: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⑤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梁不良习气。

3、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学校保护的内容: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

5、社会保护的内容: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

6、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7、维护合法权益的手段?

答:①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②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掌用的有效手段; ④敢于打官司;

⑤善于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同时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哪些好方法)?

篇6: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Dear Tom,

Thanks for your last letter. You want to know the rules in our school. Now let me tell you about them.

We can’t arrive late for class. We can’t talk loudly in class. We should keep quiet. When we meet our teachers on our way, we should say hello to them. We can’t eat or drink in class, and we can’t listen to music or play games in class.

I think we have too many rules. What about yours?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Yours,

篇7: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心〗

1、什么是自尊(定/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知耻,虚荣的关系 ①知耻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自尊是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②虚荣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自尊是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3、如何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什么/必要性)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4,怎样尊重他人(方法/建议)①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②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的角度来善待对方,且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③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④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5、怎样赢得/获得他人尊重(方法/建议)①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②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欣赏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③对待批评议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④自尊要适度;对侮辱和诋毁要及时反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心/我能行〗

1,什么是自信(定/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区别自信,自负,自卑(三者的特点)自信,产生原因: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特点:实事求是。

态度: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结果:成功

自负

产生原因: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达不到。特点:过高估计自己

态度: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

结果:失败

自卑

产生原因: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特点:轻视自己

态度: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结果:失败

4、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⑴乐观,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目标逐渐清晰,对完成任务渡江希望。⑵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快乐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害然开朗。⑶专注。自信的人对人对事能保持客观,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

5、为什么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意义/重要作用/必要性)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自信者有乐观,好奇,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自信有助成功,是成功的基石。

6、怎样树立自信心(方法/建议/怎样唱响自信之歌)①看到进步和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②增强信心和实力;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

7、为什么要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什么要把个人的自信同民族的自信心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8,怎样做自尊自信的中国人(怎样同外国人交往)做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在国际效中中地展示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1,什么是自立(定/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自立的表现:自己衣服自己洗;父母不在时,自己做饭;自己去超市,书店等。

3,为什么需要自立(必要性/重要性/好处/意义)①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②自立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③如果不能自觉的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知识和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4,为什么不能依赖(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

5,自立,自主二者的关系。(怎样告别依赖)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6,怎样培养自立能力(怎样才能自立)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 〗

1,什么是自强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的表现⑴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为什么要自强(精神)(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作用)①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②是健康成长,搞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③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4,怎样才能自强(怎样培养自强精神/方法)①理想,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必定能自强。☆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5,如何理解自强要从少年始(为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失败〗

1,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2,挫折的产生原因: ①自然因素(天灾),②社会因素(人祸),③人为因素(学校+家庭+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3,对待挫折的三种态度及三种结果。⑴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①挫折的消极作用(坏处):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②挫折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要战胜挫折/意义/好处):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5,怎样战胜挫折(方法/建议)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6,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7,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8,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坚持,不放弃〗

1,意志坚强的人有那些表现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意志的作用/意义/重要性)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怎样磨砺(培养/磨练)坚强的意志(方法/建议)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什么是法律(法律三个显著特征)(定义/含义)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3,社会生活中调节行为的规则有: ①道德②纪律,规章③法律。三者区别和特点: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4,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5,法律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⑵保护作用。

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佥权益。

5,什么是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违法行为的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其中,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7,刑法及作用 ①什么是刑法 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②刑法的作用(任务)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及分类 ①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9,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10,道德水平高低同遵守法律(违法犯罪)的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韦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11,犯罪有哪些危害(为什么要远离违法犯罪/必要性)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1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方法)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有道德的人;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

13,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必要性)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什么是未成年人(定义/含义/保护对象)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为什么(国家/法律)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必要性)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

4,《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四道防线)①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②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③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④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5,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6,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7,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途径)有哪些 ①非诉讼手段②诉讼手段。

8,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9,诉讼的含义: 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0,诉讼手段的分类: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①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②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③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1,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义务/责任)

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

篇8:七年级代数重要概念解读

一、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是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

1. 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1(1/2),0.5,0,-4,π,2.5

二、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定义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个相反数之和为零.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述为: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原点的距离. 绝对值的代数语言表述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因此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零没有倒数.

2. 已知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 =4,求x2-(a+b-3cd)x的值.

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另外,要注意灵活运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简便计算.

3. 计算:

四、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科学记数法的一般表示方法是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如果是绝对值大于10的数,n为正整数,n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如果是绝对值小于1的数,n为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第一个非零数前面的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面的0),比如0.000 368=3.68×10-4.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近似数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一定要数准精确的数位.

4. (2014·江苏扬州改编)据统计,参加今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的学生约36 800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千位)

五、找规律列代数式

根据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写出对应的代数式,这是考查列代数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课本上也有不少类似的例题、习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通过列表分析题意,发现规律.

5. (2014·湖南娄底)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是由4个▲组成,第2个图案是由7个▲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组成,第4个图案是由13个▲组成……则第n(n为正整数)个图案由______个▲组成.

六、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

单项式是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在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是它的次数,比如的系数是3/7,次数是3. 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次数是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而不是所有项的次数和,项数就是其中单项式的个数,比如多项式2x2+y+3的次数是2,项数是3.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式子,它与单项式的系数和字母的顺序无关. 几个同类项可以合并为一项.

6. (2014·湖南张家界改编)若 -5x2ym与xny的和是单项式,则m+n的值为().

A. 1 B. 2

C. 3 D. 4

七、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到相等关系,合理设未知数列方程,并且正确求解检验作答.

7. (2014·江苏无锡)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 该店在“六一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 若设铅笔卖出x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1.2×0.8x+2×0.9(60+x)=87

B. l.2×0.8x+2×0.9(60-x)=87

C. 2×0.9x+l.2×0.8(60+x)=87

D. 2×0.9x+1.2×0.8(60-x)=87

八、幂的运算

幂的运算公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2) 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3) 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m,n都是正整数);

(4) 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nbn(n是正整数);

(5) 零指数幂:a0=1(a≠0);

8. (2014·福建龙岩)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3=a6B. a6÷a2=a4

C. a3·a5=a15D. (a3)4=a7

九、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运算综合了合并同类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的运用等运算,要求计算熟练,结果正确.

整式运算的顺序是:先做整式的乘除,再做整式的加减. 整式加减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 整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9. (2014·内蒙古包头)计算:(x+1)2(x+2)·(x-2)=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彻底”.

一提:首先要观察各项是否含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

二套:观察多项式的项数,如果是二项式,观察是否符合平方差的形式,符合则运用平方差公式;如果是三项式,观察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符合则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三彻底: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后,要注意及时合并各因式中的同类项,并观察能否继续分解,如果能,则再按上两步的步骤继续分解. 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即要分解彻底.

10. (2014·江苏南通)因式分解:a2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014·湖北恩施)把ax2-4axy+4ay2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a(x2-4xy+4y2)

B. a(x-4y)2

C. a(2x-y)2

D. a(x-2y)2

十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是消元思想,包括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我们要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12. (2014·江苏宿迁)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a-b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十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应用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是:(1)弄清题意;(2)找准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3)设出合适的未知数;(4) 根据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并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5)解方程组并检验作答.

13. (2014·江苏泰州)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某市外来与外出旅游的总人数为226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和20%,去年同期外来旅游比外出旅游的人数多20万人. 求该市今年外来和外出旅游的人数.

十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不包含等号用空圈,包含等号用实点.

14. (2014·江苏镇江)解不等式:

,并将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十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解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解集的公共部分确定解集.

15. (2014·江苏常州)解不等式组:

十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上一篇: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下一篇:2018山东省春季高考英语考纲